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6篇
【篇1】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全院选修课选学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整个学习过程我感触颇深。我对中国近现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愈加深刻的了解,本身我的历史在初高中学的就很好,我个人很喜欢这段历史,虽然是近现代中国的一段屈辱史,但是更是鞭策我们奋进的血泪史,给我们一无穷的动力,她深深的印在我们心中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近现代史的时间:公元1840-1949年。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是中国的近现代史;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是中国现代史。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这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夜的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这是一段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第二个阶段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入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入入近现代史。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耻辱的深渊,造成了近现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除了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这两次农夫运动都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以弈欣为首。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
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现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入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戊戌变法,意在使中国走资本主义君主立宪道路,最终失败。戊戌变法的失败证实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颠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抵触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抵触;
农夫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起来了,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曲折的斗争,颠覆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中国近现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更加明确了学习它的目的和我们需要做到的一些要求。我们要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现代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
懂得必须首先颠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入步性;
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入一步争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们要了解近现代以来中国地先入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地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
认识历史和人民怎么样选择了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指导的自觉性。
我们要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
入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王开生老师的讲解形象具体,活生生的历史再现于同学的眼前。“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今的我们更要有这种精神,以史为鉴,进一步发挥自身作用,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2这学期选学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感觉自己实在是受益匪浅,特别是老师那风趣横生的讲解方法实在让我感觉如沐春风,醍醐灌顶,在这里我非常赞成的是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插入相当量的视频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比之以往的纯粹的口头讲式,这种新的讲解方更易于我们理解接受,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我学习近现代史的兴趣,可谓是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向来我对历史是很感兴趣的,因为学史能让我明白很多······
“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向来历史上的王朝兴衰都会引来一大批的学者的探究与思考,希望于历史中去找到一些启示和感悟,中国这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经历了多少个王朝的兴衰,相必没人能说的完全,但作为中国这部近现代史想必每个人都不会陌生,都能说出不少的事儿来,中国近现代史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再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属于中国的近代史;
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至今,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现代史。之所以会这么分,因为中国的革命分为两个阶段,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中国的社会制度,社会风气,生活习惯,伦理道德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老的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这时期的中国近代史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的。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爱国主义思想萦绕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头,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拜上帝会的创立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对义和团运动,尽管具有排外性和落后性,但他满怀激情地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
时达8年度抗日战争和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终于赢得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开启了中国的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从1949年至1978年,虽然中国已经取得了民族的独立,但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不少的挫折在曲折中前进,这其中最大的错误时十年文革给当时中国社会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结束了文革时的混难局面,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这之前和以后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再到新中国的成立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才能胜利;
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
只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读史让我懂得了如何去正确的看待历史,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当代的现实社会中去寻找历史的缩影,于历史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免忘了历史重蹈历史的覆辙。
【篇2】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
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近现代史,听老师生动的讲解,我对中国近代的屈辱和艰辛有了更加深 刻的印象,同时也为从屈辱和艰辛中体现出来的民族 精神而感到自豪。一方面,我对中国近现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富裕,进行过长期的英勇奋斗。正是这些斗争,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灭亡中国的阴谋,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在我们上中学就学习过中国近现代史,但那时的我仅仅是把这些历史事实当做故事来学习来背诵的。我根本没有往历史深处思考这些历史事实,它们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以及带给我们的启发。这些本是我们学习历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却被我们所忽略了。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毛泽东也讲过:历史是值得注意的。只有认真学习近代史、了解中国的荣辱史,我们才能做到以古为镜、知古鉴今,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历史终究是历史”,辉煌和耻辱都已流逝而去,但历史的精神和宝贵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并铭记于心的。进入大学后,我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让我第一次深刻的懂得了学习近现代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学习近现代史。纲要不仅让我更加细致的了解到中国在近现代所发生的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这些历史所表达的历史意义,以及通过这些历史事实对今天的我们将有怎样的启示。常言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要想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早日将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就必须以史为鉴,从历史的成功与失败中吸取经验与教训。
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由独立逐渐变成半殖民地、有封建逐步成为半封建的国家。清朝以前,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处于世界的巅峰。到了清朝,当朝统治者以此为傲,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并由此带来的危机逐一爆发。毛泽东曾说过,落后就要挨打!由于中国的糜烂、腐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狂潮席卷中国,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格局。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味赔款求和,西方大大小小的国家争先入侵中国,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被迫签下了大批的不平等条约。反外侵斗争的几十年里,中国政权和经济都遭到严重冲击,中国人民在深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同时,经济负担更加重、政治压迫更加深。
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耻辱的历史、也是悲壮的抗争史。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客观面对历史,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科学是发达的、社会是进步的、人是要自强的,我们要认识这一点,“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要自强!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了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或是资产阶级革命,但最终都失败了,资本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这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了这个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在探索中壮大,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人民真正的当家做了国家的主人。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旧中国110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结束了,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由此开始了我国的现代史。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共产党也与时俱进,相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指导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历史终究是历史”,辉煌和耻辱都已流逝而去,但历史的精神和宝贵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并铭记于心的。虽然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高中阶段我们也曾学习过,但每次学完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毕竟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就我们自身对历史的把握和理解而言是有差别的。通过大学的进一步学习,我也形成了新的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开始慢下了发展的步子,在世界的地位也一蹶不振。虽然当时也是疆域辽阔,人才济济,但清政府的统治模式已被历史的车轮所赶超,思想守旧的清政府统治阶级还以“量中华之物力”而沾沾自喜,“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终于“起视四境,而‘豺狼’又至矣”。中国从成立以来,也遇到过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断努力地开辟、前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每一代人都肩负着独特的历史使命。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希望,充满风险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决定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性世纪。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事业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信息革命的飞速前行,经济政治的竞争较量,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使当代青年的视野更加宽阔,信息更加丰富,思想更加解放,面对的问题和矛盾更加复杂,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更加重大。
经过一个学期《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我深刻的了解了中国是从怎样的坎坷中走,未来将怎样走。我也明确了作为大学生肩负了怎样的历史任务,明白要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3】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
上编综述
1、简要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2、怎样理解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革命和现代化的关系)?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2、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中国封建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6、清朝时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康乾盛世”发生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7、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是在(乾隆朝后期)。
8、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纺织业)。
9、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10、规定中国把香港割让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11、规定中国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界内”的不平等条约是(《北京条约》 )。
12、俄国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割去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瑷珲条约》)。
13、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14、放火烧毁了凝聚着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的、皇家园林中的“万园之园”的侵略者是(英法联军)。
15、规定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并“班列六部之前”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16、最早规定外国列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不平等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
17、中国工人阶级的很大一部分的年龄和资格比中国资产阶级(更老一些)。
18、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19、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20、对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美国)。
21、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22、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
2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魏源)。
24、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的口号是(“救亡”)。
25、1894年11月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孙中山)。
26、1840-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
二、
1、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其特点为(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的对外扩张主要是通过(海盗式地掠夺土地与财物、欺诈性的贸易、奴隶贩卖)。
3、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工业革命之后,殖民主义者对外扩张的途径是(军事侵略、经济侵略、文化侵略、政治侵略)。
4、促使西方列强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列强开辟新的市场的需要;
西方列强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
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西方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
6、第二次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西方列强迫使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天津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
7、沙皇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这些不平等条约有(《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伊犁条约》等五个勘界议定书)。
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政治控制,表现在(控制中国内政;
操纵中国外交;
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
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9、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城市,除上海外,还有(广州、厦门 、福州 、宁波)。
10、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城市有(汉口、南京、九江)。
11、西方教会中一部分人利用传教和传播西学东名义为外国列强侵华制造舆论,较早的外文期刊有(《中国丛报》、《北华捷报》(后改名《字林西报》)、《万国公报》)。
12、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主要来自(地主、商人、买办、官僚)。
13、中国的资产阶级包括(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14、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但又有其特点,主要有(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
它人数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1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它们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7、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清朝陆海军将领有(左宝贵、丁汝昌 、邓世昌 、刘步蟾)。
18、1840-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
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
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四、
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
1、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的是(洪秀全)。
2、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是在(1851年)。
3、《天朝田亩制度》确立的平分土地的原则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4、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是在(1853年)。
5、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最能体现其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
6、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作为统筹全局的纲领性文件是(《资政新篇》)。
7、太平天国后期,由洪仁玕提出的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的是(《资政新篇》)。
8、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天京事变)。
9、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是在(1864年)。
10、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11、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
12、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是恭亲王(奕訢)。
13、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总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4、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是(江南制造总局)。
15、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有多种形式,其中多数是(官督商办)。
16、日本派兵侵略我国台湾,清政府兴起“海防之议”是在(1874年)。
17、清政府海军的主力是一直由李鸿章管辖的(北洋水师)。
18、1862年奏请创办北京同文馆的是(奕訢)。
19、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是在(1895年)。
20、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是在(1898年)。
21、谭嗣同撰写的主张变法维新的著作是(《仁学》)。
22、严复翻译了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篇,名为(《天演论》)。
23、1898年,撰写《劝学篇》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洋务派官僚是(张之洞)。
24、在戊戌政变中被杀害的“戊戌六君子”,为首的是(谭嗣同)。
二、多项选择题
1、洪秀全撰写的具有朴素平等观念的、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提供思想基础的几本书是(《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2、《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有(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分得土地的农民都要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
支出由国库统一分配)。
3、《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是(加强中央集权;
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
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
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4、1856年上半年,太平天国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太平军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场是(湖北、江西、安徽、天京附近)。
5、天京事变后,为了挽救危局,洪秀全提拔了一批年轻的将领,他们是(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
6、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他们提出的目标是(自强、求富)。
7、洋务派兴办的影响较大的军工企业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马尾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8、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主要经营的部门有(轮船、电报、采矿冶炼、纺织工业)。
9、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方式有(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10、洋务派兴办的最重要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11、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分别建成的水师是(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
12、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达30多所,主要有(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
13、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郑观应、王韬、马建忠)。
1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15、为了宣传变法维新,康有为著书立说,这些著作主要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
16、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影响较大的学会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17、资产阶级维新派举办的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时务报》、《国闻报》、《湘报》)。
18、资产阶级维新派举办的影响较大的学堂有(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
三、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四、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
一、
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2、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组织是(兴中会)。
3、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是在(1901年)。
4、迫于内外压力,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实行君主立宪的宪法,这个宪法主要是仿照(日本)。
5、1911年,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这个内阁被讥为(皇族内阁)。
6、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它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文章是(《发刊词》)。
8、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其内容为(平均地权)。
9、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10、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11、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在(东京)。
12、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使民主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开来,其中章炳麟的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著作是(《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13、20世纪初,继兴中会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团体在各地陆续成立,其中华兴会的会长是(黄兴)。
14、同盟会成立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开展武装起义放在了首要地位,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11年广州起义)。
15、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16、保路运动中,一开始各省立宪派倡导文明护路,但遭到清政府的镇压。制造成都血案的署理四川总督是(赵尔丰)。
17、1911年10月,发动湖北新军在武昌举行起义的革命团体是(共进会和文学社)。
18、1919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当夜占领武昌,三日之内,革命党控制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被推委都督的是(黎元洪)。
19、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20、1912年3月,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1、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在江西湖口通电讨袁的是(李烈钧)。
22、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
23、为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25日,在云南宣布独立的是(蔡锷)。
24、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事件是(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二、
1、20世纪初,工人罢工斗争,少数民族与会党起事等层出不穷。从1902年至1911年,全国各地发生的爱国运动有(拒俄运动、抵制美货运动、拒法运动)。
2、清末“新政”涉及面很宽,包括(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改革兵制,训练新军;
改革学制,提倡新学;
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3、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其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4、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使民主革命思想迅速地传播开来,其中重要人物有(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5、邹容《革命军》,主要内容包括(论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
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6、继兴中会成立之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陆续成立,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岳王会)。
7、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其内容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8、同盟会的纲领——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9、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其核心内容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
10、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其平均地权的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11、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改良派展开了论战。这场论战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
12、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防止袁世凯专制,提出新总统必须遵守的条件包括(定都南京;
新总统到南京就职;
遵守临时约法)。
13、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表现在(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
其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接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14、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设立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15、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表现在(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纲领;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16、袁世凯为了巩固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其主要行为有(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
接受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
17、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二次革命”的主要原因是(反对“善后大借款” ;
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18、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仍坚持革命的立场,为捍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其中包括(发动“二次革命”;
组织中华革命党;
发动护国战争;
发动护法战争)。
三、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四、
试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中编综述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国方案是什么?它是怎样被提出的?
怎样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受到的多方面阻碍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的战后世界新秩序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5.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运动的第—篇白话文小说是(《狂人日记》)。
6.中国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是(李大钊)。
7.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8.“六三”大逮捕后,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
9.“六三’’大逮捕后,五四运动的主力从学生转为(工人)。
1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五四运动)。
1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2.《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的翻译者是(陈望道)。
13.1920年,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建立于(上海)。
14.1920年11月,李中主持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是(上海机器工会)。
15.中共一大通过的决议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
16.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中共二大)。
17.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起点是(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
18.1921年9月,沈定一等人成立的第一个农民协会是(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农民协会)。
19.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关于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问题)。
20.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
21.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
22.第—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中国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3.1924年,中国工人运动由低潮转向高涨的信号是(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
24.1924年11月,孙中山应冯玉祥的邀请北上,并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召开(国民会议)。25.中国共产党从理论上初步说明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会议是(中共四大)。
26.国民革命兴起后,全国出现了农村大革命的高潮,其中心在(湖南)。
二、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表现在(以欧洲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大大动摇;
引发十月革命;
帝国主义形成了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护战后和平的新秩序;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逐步觉醒)。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新青年》编辑部)。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提倡科学)。
4.五四运动是全国规模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参加这场运动的有(工人阶级、学生、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5.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是(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拒签巴黎和约)。
6.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的口号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和约签字”、“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7.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包括(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8.1920年春,在中国最早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的是(李大钊、陈独秀)。
9.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专供工人阅读的刊物有(《劳动音》、《劳动界》、《劳动者》、《劳动与妇女》)。
10.五四运动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出现,主要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觉悟社、新民学会)。
11.1920年底,挑起关于社会主义论战的人是(梁启超、张东荪)。
12.中共一大选举产生的中央局成员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
13.中共二大宣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其基本内容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4.在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影响较大并且取得胜利的罢工斗争有(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15.1924年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几个阶级的革命联盟,这几个阶级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16.1924年11月,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提出的政治主张是(召开国民会议;
废除不平等条约)。
17.国民革命军发动北伐,其直接目标是军阀(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
18.北伐中,中国人民收回的英租界有(汉口、九江)。
19.国民革命时期,在国民党开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中主持过工作的共产党人有(毛泽东、彭湃、阮啸仙)。
20.1926年3月、5月,蒋介石先后制造的打击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力量的事件有(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
三、
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五四运动具有哪些特点?
四、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统治的标志是(张学良“东北易帜”)。
2.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封建经济)。
3.国民党统治时期,控制了全国经济命脉的是(帝国主义在华资本)。
4.中国共产党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的会议是(八七会议)。
5.毛泽尔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在(八七会议)。
6.1927年12月,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是(张太雷)。
7.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的起义是(南昌起义)。
8.毛泽东实际上批评了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某些人坚持的“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9.毛泽东深刻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的著作是(《反对本本主义》)。
10.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后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是(《井冈山土地法》)。
11.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法规是(《兴国土地法》)。
12.左翼文化运动中,正如毛泽东所说,成为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鲁迅)。
13.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1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在(瑞金)。
1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16.标志着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的会议是(中共六届四中全会)。
17.把毛泽东排除在中央根据地红军领导地位之外的会议是(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
18.1935年1月15 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着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19.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成立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其成员是(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20.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21.1936年10月,胜利结束长征的标志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甘肃静宁、会宁地区)。
22.标志中央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的长征胜利结束的是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同红十五军团会合于(陕北吴起镇)。
23.在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左”倾错误先后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关取得统治地位有(三次)。
二、
1.国民党所实行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是代表(地主阶级利;
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
2.国民党政府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主要方法有(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的特务系统;
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3.国民党统治时期,严重阻碍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剥削、官僚资本的垄断)。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占主体地位,是因为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这些阻碍来自于(外国资本的压迫;
本国官僚资本的排挤;
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5.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一些处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党派,它们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6.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正式成立于1930年8月。其成员是(—部分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些国民革命失败后因为各种原因脱离共产党组织的人士)。
7.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形势转入低潮,主要表现为(共产党组织不断遭到严重的破坏,共产党的活动被迫转人地下;
许多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被捕、被杀;
共产党内不少人在思想上、政治上陷入混乱状态,存在着严重的消极、悲观情绪;
一些不坚定分子妥协动摇,登报声明脱离共产党、共青团)。
8.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的几件大事是(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
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
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9.“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是(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
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
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
10.1928—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客观条件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
全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
12.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主观条件为(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13.1933年8月和1934年1月,毛泽东总结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经验,阐述了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的著作有(《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14.1931年初,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其内容为(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
保护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巳限制富农;
限制富农)。
15.1931年初,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土地革命的土地分配方法,它们是(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16.到1930年初,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它们主要是(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7.遵义会议的历史功绩主要体现为(解决了当时的军事、组织问题;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中国革命)。
18.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为(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19.中国共产党从两次失败中两次崛起并达到政治上成熟,这两次失败是(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0.中国共产党从两次失败中两次崛起并达到政治上成熟,这两次崛起是(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红军长征的胜利)。
三、
遵义会议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四、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
1.日本欲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华战争开始于(“九一八”事变)。
2.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卢沟桥事变)。
3.1936年,东北各抗日武装统一为(东北抗日联军)。
4.日本对中国东北、华北实施侵略计划时,国民党南京政府寄希望于(国际联盟的裁决)。
5.1932年3月,日本在中国扶植成立的傀儡政权是(“满洲国”)。
6.1938年12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随后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7.1933年5月成立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其主要领导人是(冯玉祥、吉鸿昌)。
8.中共中央提出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的会议是(瓦窑堡政治局扩大会议)。
9.1936年5月,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的是(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0.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的文件是(《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11.“一二·九”运动的导火线是(日本制造华北“自治”运动)。
12.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的文件是(《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13.标志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4.标志着国民党内外政策转向和平、抗日的会议是(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15.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国民党制定的基本战略是(持久消耗战)。
16.1938年,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取得大捷的战役是(台儿庄战役)。
17.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将领是(佟麟阁、赵登禹)。
18.抗日战争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政府采取的策略是(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19.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为消极抗战的会议是(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20.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的激战中殉国的国民党将军是(张自忠)。
21.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22.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会议是(洛川会议)。
23.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第一次重大胜利是(平型关战役)。
2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的中心环节是(发展进步势力)。
25.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26、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27.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是(调查研究)。
28.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是(延安自然科学院)。
二、
1.“一二·九”运动的主要口号有(“反对华北自治运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2.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华北事变”期间,中国开展的局部抗战有(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东北抗日游击战争)。
3.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的几项保证是(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
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
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
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4.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蒋介石发表了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的讲话)。
5.在中国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组织的大战役有(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6.1937午7月北平抗战中,为国捐躯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赵登禹、佟麟阁)。
7.在战略防御阶段,中国丢失国土面积之大、速度之快的原因有(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
国力对比的悬殊;
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8.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的主张有(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召开各党派会议;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9.抗战时期文化界提出的文艺创作的目标是(抗战、团结、民主)。
10.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其主要内容包括(批驳“速胜论”、“亡国论”;
全面分析了中日战争的基本特点;
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所要经过的阶段;
论证了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11.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基本特点是(敌强我弱;
敌小我大;
敌退步我进步;
敌寡助我多助)。
12.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对国民党的政策是(政治诱降为主;
军事打击为辅)。
13.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建的抗日根据地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1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发动的著名战役有(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
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6.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争取中间势力需要的条件有(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
尊重他们的利益;
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17.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政权,参加者为(共产党员;
非党的左派进步人士;
中间派)。
18.《共产党人发刊词》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主要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9.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20.延安整风运动中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四、
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一、
1.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是(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2.国共重庆谈判的焦点是(军队和政权问题)。
3.国共双方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的文件是(《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4.1945年9月,中共中央面对战后初期复杂严重的政治军事形势,确定的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5.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日,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其地点在(重庆)。6.1946午2月10 ,国民党特务破坏“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史称(较场口惨案)。
7.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派出请愿团赴南京请愿,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的围殴,酿成了(下关惨案)。
8.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首先进攻的地区是(中原解放区)。
9.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从而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10.开创了人民军队攻占大城市的先例的是(攻占石家庄)。
11.1947年正式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行动口号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的宣言)。
12.毛泽东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的著作是(《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
13.1948年4月,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4.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的文件是(《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15.制定和通过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是(全国土地会议)。
16.1948年4月,毛泽东系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的著作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7.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人民所进行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是(以学生运动为发端)。
18.吹响了国统区爱国学生运动的第一声号角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二·一”运动)。
19.1947年“二二八”起义发生在(台湾)。
20.1941年3月在重庆秘密成立的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21.1947年10月,被国民党当局宣布为“非法团体”的是(中国民主同盟)。
22.宣告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的事件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3.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是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
24.被誉为中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的规定)。
二、
1.194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对时局的宣言,明确提出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
2.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38人除中国共产党代表,还有(国民党的代表、青年党的代表、民主同盟的代表、社会贤达的代表)。
3.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协议主要有(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
4.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在国统区制造的镇压爱国民主运动的惨案有(“一二·一”惨案、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
5.至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6.“三军配合”是指(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在鲁西南地区大量歼敌;
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
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
7.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确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
8.1948年,毛泽东完整提出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9.抗战胜利不久,新成立的民主党派有(九三学社、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
10.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其他爱国民主分子)。
11.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
宣告民盟坚决不能够在是非曲直之间,有中立的态度;
表示今后要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
标志着民盟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12.1949年1月22 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土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拥护中共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主张;
—致拥护中共提出的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
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3.构成了后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基础的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规定;
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1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主要有(规定了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规定了革命胜利后的各种政策;
提出了“两个务必”)。
15.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1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经济工作方针、民族政策、外交政策)。
1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战线中存在着(劳动者的联盟、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
18.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概括的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密切联系群众;
自我批评)。
三、
简要说明第二条战线的含义及其作用。
四、
试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下编综述
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严重困难和紧迫问题有哪些?其性质是什么?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
一、
1.宣告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5.1951午5月,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协议)。
6.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1951年10月)。
7.新中国初期,各解放区建立的过渡性临时政权形式是(军事管制委员会)。
8.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实施、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做出系统规定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9.新中国成立初期,指导新解放区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0.1951年9月,在全国知识分子中开展了(思想改造运动)。
11.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没收官僚资本)。
1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在经济方面所做的最大的一件工作是(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工作)。
13.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报告的是(毛泽东)。
14.1950年2月,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5.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16.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的特点是(过渡性)。
17.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18.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建设的中心环节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19.毛泽东全面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基本经验的报告是(《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2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
21.第一个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苏联)。
22.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是(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
23.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是(彭德怀)。
24.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工业化)。
25.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对企业利润的分配实行(“四马分肥”)。
新中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二、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的考验主要有(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优良的作风)。
3.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相继发动的解放大部领土的战役有(湘粤战役、广西战役、西南战役)。
4.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多方面民主改革主要有(在企业中废除封建把头;
解放妇女;
文化事业改革)。
5.1950年3月,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集中和统一管理(全国财政收支、贸易和物资调度、现金)。
6.七届三中全会指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条件是(土地改革的完成;
现有工商业的调整;
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7.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主要内容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8.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在工商业者中开展一次守法经营教育活动,除了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外,还(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
9.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处理前夕提出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11.新民主主义经济包括国营经济及其领导下的(个体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
1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3.从世界历史上看,工业化的道路主要有(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14.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有(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5.指导农业合作化的重要文献有(《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16.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的问题有(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要求过急)。
17.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
18.“四马分肥”包括(工人福利费、国家所得税、股金红利、企业公积金)。
1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有(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三、
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形式有哪些?
四、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
1.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开展的一次广泛而深入的对外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其思想成果就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形成)。
3.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4.毛泽东论述十大关系,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是(一定要努力把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5.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是(一定要努力把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6.《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7.1956年中共八大上,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的是(刘少奇)。
8.1956年中共八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是(邓小平)。
9.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的方针是(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10.1956年被毛泽东称作“新经济政策”的是(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11.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2.1957年整风运动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3.1957年整风运动的形式是(开门整风)。
14.认为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的会议是(中共八届三中全会)。
15.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会议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6.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被概括成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17.成为“文化大革命”导火线的是(《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18.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失败的是(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事件的发生)。
19.“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20.“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
21.从“一·五”时期开始到1976年的20多年,最大的建设成就是(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2.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是在(1964年)。
23.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
二、
1.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是在(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后)。
2.《论十大关系》是(A.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
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3.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反映中国共产党人早期探索积极进展的事件有(《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中共八大的召开;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有(毛泽东致开幕词;
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
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5.中共八大的基本任务是(总结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经验;
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6.中共八大正确地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7.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8.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9.整风运动的目的,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
又有纪律又有自由;
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
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10.1956年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正式提出整风,主要反对的错误倾向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
11.对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正确评价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
12.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三面红旗”是指(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13.“大跃进”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其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14.中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的原因是(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
自然灾害;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全部专家)。
15.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6.1964年底到1965年初,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技术)。
17.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愿望是(抵御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图谋;
消除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等现象;
防止国内资本主义复辟;
为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监督和管理寻找一条途径)。
18.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加强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
19.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0.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主要表现在(1964年10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三、
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或成果?
四、
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一、
1.1978年5月11日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其起点是《光明日报》发表文章,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决定“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起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
6.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1979年理论工作务虚会)。
7.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8.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中共十二大)。
9.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十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0.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作出和实施,使(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
11.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
12.中国共产党比较系统地阐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代表大会是(中共十三大)。
1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4.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是(江泽民)。
15.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明确提出的论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199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8.中共十五大把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
19.2001年12月11日,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在(1997年7月l 日)。
21.宣告澳门回归祖国是在(1999年12月20日)。
22.中共十六大把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24.2005年初至2006年上半年,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5.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
26.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会议是(十六届三中全会)。
2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28.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二、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功绩是(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有(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4.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概括的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评价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7.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8.1980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设立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9.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几件大事是(维护世界和平、实现祖国统一;
加紧现代化建设)。
10.中共十三大认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含义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11.中共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是(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牛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的标志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13.1996年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14.“三讲”教育中的“三讲”是指(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
15.2007年6月25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6.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7.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18.2005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19.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大力倡导的新安全观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2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性转折点?
四、
试析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核心。
【篇4】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
中国近现代史简明复习资料(背多分) 中国近代史部分
1、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
2、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时间:1840—1842年;
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直接原因)。性质: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落后(根本),政治腐败,武器落后等。
3、鸦片战争的结果说明: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科技和经济,增强国力。
4、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割占香港岛④英国商人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影响:被迫打开市场,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社会性质改变,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评价:只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制夷)
6、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间:1856—1860年。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国家:英法(火烧圆明园)。
7、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割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俄国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约40万平方千米。
8、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时间:1851—1864年;
开始: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过程: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失败: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9、左宗棠收复新疆,消灭阿古柏政权。清政府1884年在新疆设行省。
10、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失败: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国战败原因:清政府腐败(根本原因),制度落后,国力贫弱等。
11、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直冲敌舰,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12、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代表:中方李鸿章和日本伊藤博文。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3、《时局图》: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4、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三国。
15、义和团运动:原因: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激化。斗争矛头:帝国主义。性质:反帝爱国运动。旗帜:扶清灭洋。
1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次攻入北京):时间:1900—1901年。原因: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头目:英国西摩尔。战斗:义和团在廊坊,杨村阻击敌人。
17、《辛丑条约》:1901年。内容:①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8、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19、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目的:增强军事实力,抵御本国农民起义和外敌侵略,维护清朝统治。本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代表人物: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口号:自强,求富。
20、洋务运动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②筹建陆海军:(海军:北洋,南洋,福建)③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及原因:(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
失败原因:(根本在于: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他们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愿改变落后的制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外因: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不会让中国真正掌握先进的技术))评价: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1、张謇:状元实业家,主张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
22、詹天佑,京张铁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3、公车上书:1895年。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目的:救亡图存。意义: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4、严复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5、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时间:1898年6月—9月。开始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内容:发展农工商业;
训练新式陆海军;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废除八股文。
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失败原因:顽固派势力的强大,维新派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群众基础。影响: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6、孙中山的主要活动: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这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立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7、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8、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核心),民生主义。
29、辛亥革命:高潮: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
30、中华民国:成立时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意义: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32、辛亥革命失败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33、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口号(两面大旗):民主与科学。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斗争矛头:封建儒家思想。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治;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影响: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34、评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但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
35、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6、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37、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38、戊戌维新期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39、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40、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1、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弱国无外交。
时间
重心
主力
斗争方式
前期
1919年5月4日
北京
学生
罢课
后期
1919年6月5日后
上海
工人(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罢工,罢课,罢市
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如何继承:我们应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会址:上海→嘉兴。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一大内容: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3、黄埔军校:1924年5月。地点:广州黄埔。领导:孙中山(总理),蒋介石(校长),周恩来(政治部主任)。特点: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目的:挽救中国的危亡。贡献: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4、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1926年7月。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反帝反封建)。目标: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股军阀势力。主要战场:湖南,湖北。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铁军)。结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5、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领导。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6、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排挤清除共产党。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7、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建军节)。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8、秋收起义:1927年9月。领导:毛泽东。结果:失败。
9、井冈山星火燎原:经历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进攻城市失败后,毛泽东转向农村,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从城市转入农村。
10、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出发地:江西瑞金。结束的标志: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的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
11、遵义会议: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2、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地点:沈阳。蒋介石的态度:不抵抗。结果:不到半年的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十四年抗战开始(31-45)
13、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14、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人物:张学良,杨虎城。目的:逼蒋抗日。结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同意联共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5、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大规模侵略中国,企图灭亡中国。影响: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民族英雄:赵登禹,佟麟阁。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实行全民族抗战。
16、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屠杀南京军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万以上。
17、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4月。指挥者:李宗仁。军队:国民党军队。结果:消灭日军一万多人。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18、百团大战:1940年8月。地点:华北。指挥者:彭德怀。军队:八路军。打击目标:破坏敌人的铁路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意义: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19、平型关大捷:抗日战争中的第一次大捷。
20、冼星海《黄河大合唱》,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徐悲鸿创作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愚公移山》。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被称为“侯氏制碱法”。
21、中共七大:1945年4月。陕西延安。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集体。意义:为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2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胜利的根本原因: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23、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从《马关条约》签订被日本侵占,到1945年共50年。
24、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谈判目的:(国民党:为内战准备时间;
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结果:签订《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和平建国。使中共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性。
未达成协议: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25、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解放军的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打运动战。成果:粉碎了敌人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26、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1947年3月,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诱敌深入。最终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7、孟良崮战役:1947年3月,陈毅,粟裕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军整编七十四师,粉碎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8、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领导人:邓小平,刘伯承。部队: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刘邓大军)。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9、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名称
指挥
部队
时间
战术
歼敌人数
意义
辽沈战役
林彪,罗荣桓
东北野战军
1948年9月-11月
关门打狗(锦州)
47万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华东,中原野战军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中间突破(徐州为中心)
55万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
平津战役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东北,华北野战军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52万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30、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1、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4月23日。范围: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结果:南京解放,在大陆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32、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
蒋介石挑起内战失去民心,国民党军士气低落,军队厌战。
中国现代史部分:
1、人民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为筹建新中国,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北平。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2、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礼炮鸣28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1921-1949)的奋斗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国内: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5、土地改革运动: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开始:1950年6月,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结果: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意义:⑴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⑵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与发展。
6、土地改革未建立土地公有制,依然是私有制。土地所有权由地主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7、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1953年7月):目的:保家卫国。原因:新中国的安全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爱国主义,革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结束: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胜利意义:⑴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⑵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⑶为新中国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通过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选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9、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中印谈判中提出,处理邻国关系。倡导:中印缅。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成为指导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11、周恩来与万隆会议: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1955年在印尼万隆举行。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同”指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异”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12、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13、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4、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完成“三大改造”。成就: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重工业建设依靠苏联,集中分布在东北,离苏联近),克拉玛依油田,三条公路和三条铁路。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5、“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造内容
改造途径
结果
意义
存在的问题
农业
走合作化道路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在我国建立起来
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造过快等缺点
手工业
走合作化道路
资本主义工商业
从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
16、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的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西藏自治区(1965年)。
17、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⑴辛亥革命⑵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完成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8、中国八大(1956年9月):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1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原因: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左”倾错误。后果:国民经济面临严重困难。教训: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多积累发展经济的经验。
20、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年底,开始复苏。
21、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开始: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最大冤案:刘少奇案。结束: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严重后果: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受到严重摧残;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22、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
1967年6月,我国又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入轨。两弹元勋:邓稼先。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23、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意义: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增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4、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改变世界的一周),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意义: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促进了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5、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26、铁人:王进喜;
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27、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高。
28、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内容:①思想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②政治上: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③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2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包产到户”。意义: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启示: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0、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最早)、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最大)。目的:吸引外资,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广东、福建设经济特区的原因: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临近港澳,市场广大,是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侨胞回国投资。意义: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阵地。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的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32、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籼型杂交水稻”。1995年,我国制定“科教兴国”战略。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77年底,高考恢复。
33、1956年,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81年,茅盾文学奖。1991年“五个一工程”。
34、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实现奥运中国金牌零的突破。
35、邓小平“一国两制”: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但首先被应用解决香港问题。适用范围:港澳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国。
36、港澳回归的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②“一国两制”构想科学正确③港澳回归得到全国人民支持。
37、港澳回归意义:①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标志着祖国的统一大业迈出了历史性步伐。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38、海峡两岸的交流: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39、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②“一国两制”构想在港澳的成功实践③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不利因素:①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②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40、1982年修改新宪法,又通过《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我国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41、1993年,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此后,我国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都进行了改革。
42、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43、邓小平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内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世界古代史
1、亚非文明
1.古代埃及
位于非洲的尼罗河流域,最高统治者是法老,金字塔是法老的坟墓,使用象形文字。
2.古巴比伦
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使用楔形文字,制定了世界上第一步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宗旨是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古印度
位于印度河流域。雅利安人入侵后,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具体如下: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管宗教祭祀,享有特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 国王也处于这一阶层;
第三等级:吠舍,主要从事农牧商等职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主要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处于社会底层,有些人是奴隶。
4.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公元前8世纪,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
(1)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2)雅典承认公民一律平等,除十将军由公民投票选举产生外,其余所有官职通过抽签轮流担任;
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年满20岁的雅典公民都有权参加,500人大会是公民大会常设机构;
(3)雅典民主政治是奴隶主的民主,奴隶、外邦人和妇女没有公民权。
2、亚欧的封建社会
1.日本的奴隶制国家——大化改新
在借鉴和学习中国的封建制度下(遣唐使),646年,日本孝德天皇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的标志。
2.法兰克王国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1)查理·马特改革:废除给贵族无偿赏赐土地的办法,采取“采邑”分封制,土地受封者必须服兵役;
促进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2)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
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对比:
中国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西欧: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3.穆罕默德与阿拉伯国家的兴起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征服麦加是阿拉伯统一政权形成的关键步骤,在穆罕默德逝世后不到一百年,阿拉伯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4.罗马教廷的地位
(1)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基础;
(2)12世纪初,罗马教廷成为封建神权统治的中心,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上都占据主导地位。
5.西欧城市的兴起
(1)西欧城市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展反对封建主和争取自治的斗争,法国琅城市民争取自制全和斗争是典型的例子。
(2)城市里市民阶级的不断扩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6.拜占庭帝国的衰落
3、古代东西方的冲突和交往
1.希波战争
(1)概况:波斯入侵希腊,结果希腊获胜;
(2)重要战役:马拉松战役。(马拉松比赛)
2.亚历山大东征
(1)概况: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强大后统一了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
(2)影响:传播了希腊文明,增进了东西方间的交流,但是给东方各族人民带来灾难。
3.布匿战争
(1)罗马共和国建立后,为争夺地中海地区的霸权,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最后,以罗马共和国的胜利而告终。
(2)影响:罗马共和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由共和国变为帝国。
4.马可·波罗来华
(1)时间:元朝时期
(2)作品:《马可·波罗游记》。
(3)意义: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对新航路的开辟有重大影响。
5.阿拉伯数字
(1)发明者:印度人
(2)传播者:阿拉伯人
4、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1)时间:公元前6世纪
(2)地点和创始人: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
(3)教义:提倡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2.基督教
(1)地点和创始人:巴勒斯坦,耶稣
(2)教义:耶稣是救世主,教人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
(3)经典:《圣经》,“圣诞节”
3.伊斯兰教
(1)时间:公元7世纪
(2)地点和创始人: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
(3)教义:顺从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穆斯林
(4)经典:《古兰经》
5、古代科技和文化
1.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2.《荷马史诗》
3.悲剧:《俄狄浦斯王》
4.《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
5.阿基米德
建筑: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篇5】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
第1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
1、军事侵略
(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1、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略战争。
2、3次入侵:沙俄侵入新疆伊犁,日本进攻台湾,英军入侵西藏。
3、奇怪的战争:日俄战争
血腥屠杀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占领旅顺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四日内屠杀人口2万多,仅存36人。整个旅顺陷入血泊中,死尸堆积高达数尺。
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东北时,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沙俄军警把中国人居住的村庄烧光,把数千居民枪杀,或驱入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沙俄还在中国东北海兰泡等地进行血腥屠杀,至少有25万多人惨死在沙俄的屠刀之下。
(二)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签订不平等条约主要有:
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侵占中国领土:
沙俄:近代以来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帝国主义国家
■1858年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
■ 1860年,通过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
■ 186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 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沙皇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 150多万 平方公里。
沙俄:近代以来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帝国主义国家
■1858年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
■ 1860年,通过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
■ 186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 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沙皇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 平方公里。
设立租界
1845年,英国租得上海外滩附近837亩土地,设立上海英租界。以后直至1911年,英、法、美、德、日、俄、意、比、奥等国,先后在上海、天津、汉口、广州、福州、重庆等16个城市,设立了30多个租界。
租界里的一切都由外国殖民者管理,中国的法律在这里不发生效力,俨然是“国中之国”。租界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和外国侵略中国的据点。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勒索赔款 :
《南京条约》,中国赔款2100万元。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向英国、法国各赔款800万两白银。
《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是清政府年收入的3倍。三国干涉还辽,索取“赎金”3000万两白银。
《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年息4厘,39年还清,本息共计9亿8千万两白银。
北京两次遭受浩劫: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洗劫皇宫以及北海、中南海、颐和园等禁苑里的无数金银财宝、珍贵文物古籍遭到他们的肆意劫掠。
雨果谴责“两个强盗”的罪恶行径
我们欧洲人,总把自己看作文明人;
在我们眼里,中国人都是野蛮人。看!文明对野蛮就是这样。
在历史面前,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然而,我要抗议,感谢您给我提供抗议的机会!。统治者犯下的罪行,不是被统治者的过错;
政府有时做强盗,而人民从不那样。
法兰西帝国把这次掠夺财宝的一半据为己有,如今竟又以拥有者的天真把圆明园极为华美的古物拿来炫耀。我希望终有一天,解放了、涤荡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抢来之物归还给遭受掠夺的中国。
2、政治控制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2、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3、享有领事裁判权
4、破坏了中国的贸易自主权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1、直接动用陆海军镇压太平天国
2、镇压义和团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
1、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列强扶植曾国藩、李鸿章等湘系、淮系军阀,并帮助他们购买、制造洋枪、洋炮和练兵。
2、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
3、扶持各派系军阀首领,导致连年混战。
三、经济掠夺
(一)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二)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三)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
(一)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二)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第二节 抵御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台湾人民的反对割让台湾的斗争
3、义和团运动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镇南关大捷中的爱国官兵
2、黄海海战中的爱国官兵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二)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第三节 反侵略斗争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毛泽东:“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
(一) 社会制度的腐败
1、吏治的腐败
2、军队的腐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
西方国家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一方面是其社会生产力水平较高,经济科技比较先进,武器装备也比较精良;
另一方面,其制度本身就决定了它向外侵略扩张,不可遏制。
而清王朝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败时期,政治昏暗,各种矛盾加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禁锢,使得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武器低劣,封建统治自身已陷入严重危机,连其本阶级的有识之士都感到面临“末世”
2、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睁眼看世界
1、林则徐
2、魏源
(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康有为1898年4月:“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严复在1895年就写了《救亡决论》—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课后思考题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1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动
⑴农村经济更加残破
◆鸦片输入的激增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拼命搜刮百姓。
◆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地租剥削率很高。
◆由于政治腐败,水利连年失修,自然灾害十分频繁。
旧社会循环
大乱:政治腐朽;
战乱频繁;
生产停滞;
人口下降
恢复:政治昌明;
社会稳定;
生产发展,人口增长
小乱:政治混乱;
社会动荡;
生产趋缓;
贫富分化
⑵人民反抗此起彼伏
◆1843-1850年,全国各地群众暴动和武装起义,大小即达百余起。
◆北方各省有白莲教、天理教的斗争,河南、安徽、山东一带有捻党活动;
在南方,斋教散布于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天地会势力更是遍及长江和珠江流域。
◆1847-1850年,仅广西一省,天地会系统的农民起义队伍即有二三十支。
2、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酝酿
⑴ 创立拜上帝会,宗教革命;
⑵ 反满,种族革命;
⑶ 平等,平均,社会革命;
3、太平天国的建立
⑴ 金田起义
⑵ 永安封王建制
⑶ 转战湖南湖北
⑷ 定都南京
中国社会的反映
百姓:中立;
太平军军纪相对严整,但破坏旧有信仰
秘密社会组织(小刀会):附和;
同为反社会组织
士大夫:反对;
积极反对宗教革命与社会革命;
不完全支持种族革命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
1、《天朝田亩制度》
◆主要内容
⑴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⑵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政权“两”
⑶设立“圣库制度”
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⑴ 是一个由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⑵ 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⑶ 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绝对平均的社会,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⑷ 限于严峻的革命斗争形势,没有能够付诸实施。
2、《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
⑴在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主张立政的关键,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针对当时存在分散、离心的倾向,他强调要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
⑵在经济方面,洪仁玕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事业,奖励开采矿藏,设立银行发行纸币等。
⑶在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方面,提倡兴办医院、设学馆,盲哑院等文化慈善事业,禁止缠足、溺婴、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严禁鸦片入口。
⑷在外交方面,洪仁玕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人不得毁谤国法干涉内政。
对《资政新篇》的评价
⑴ 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⑵ 限于当时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问题重重
宗教革命失败:平民的反对;
宗教蜕变为迷信: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乎?
种族革命失败:汉人对打汉人,地方武装是对抗天平天国的主力(湘军、淮军)。
社会革命失败:洪秀全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仅在个人需求。《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本质上有矛盾,且没有实行。
(3)从天京变乱到太平天国败亡
1、北伐失败:僧格林沁
2、天京变乱和石达开出走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4、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太平天国起义成为19世纪中叶亚洲三大民族解放运动高峰之一。
(一)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的原因
⑴ 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
■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⑵ 太平天国指导思想—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
⑶ 太平天国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⑷ 太平天国领袖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缺乏理性认识
2、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曾国藩(1811-1872)
中国的统一
太平天国非进步力量和运动
“同治中兴”气象
中国历史的教训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碎片化军队私有化,军阀割据
第2节 洋务运动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一)洋务派阵营的构成
奕訢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奕 的发现
认识到西方的先进
西方国家愿意传授其先进技术
西方人有一定的信义,可与之交往
(2)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以中国封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为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服务。
“用时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3)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1、建立新式海陆军
2、兴办近代企业
⑴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60-70年代)
⑵ 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70-90年代)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 建立新式海陆军
咸丰十一年(1861年)新军
同年 新水师
光绪元年(1875年) 李鸿章筹办铁甲兵船——北洋水师
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成立
2、 兴办近代企业
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制造总局,附设译书局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设福州造船厂,附设船政学校
同治九年(1870年)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
同治十一年(1872年)轮船招商局
光绪六年(1880年)电报局,请修铁路
光绪七年(1881年)开平矿务局
光绪十三年(1887年)漠河金矿
光绪十八年(1892年)张之洞办湖北枪炮厂(汉阳兵工厂)
3、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
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
一是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
一是工艺学堂,如福建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等;
一是军事学堂,如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南京水师学堂、广东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
在容闳主持下,从1872年到1875年,先后有120名幼童被派赴美留学;
同一时期,福州船政学堂也曾派遣30余名留学生分赴英法学习海军。前一批里有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
后一批里有翻译《天演论》的严复。
1881年开平矿务局几经波折,终于得到朝廷恩准,修筑的一条长约11公里的运煤铁路——唐(山)胥(各庄)铁路。但朝廷明令禁止使用机车,唐胥铁路竣工后只能以驴马牵引运煤车,人称“马车铁路”。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3、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毛泽东生前谈到民族工业时,曾经说过有四个人不能忘记: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讲到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
讲到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仅触及器物层面,不触及制度和文化层面
结论: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地主阶级承担不起中国近代化的重任,它必将被历史的浪潮所淘汰。
第3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戊戌维新运动
(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
1.经济和阶级背景
甲午战后,清政府允许中国民间设厂制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机会。从1895年到1898年,各省商股开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厂矿企业有70多个,比甲午战前增加了一半以上。
2.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甲午战争之冲击巨大
梁启超评李鸿章: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康有为:政治改革时机已到
(2)戊戌维新运动的发动
1、向皇帝上书。康有为7次上书光绪帝。公车上书。
2、著书立说。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的《变法通议》,谭嗣同的《仁学》等。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
4、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5、设学堂。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
6、办报纸。时务报、国闻报、湘报。
(三)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发了“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推行新政。
(三)维新运动的失败
1、慈禧太后控制用人大权
2、袁世凯告密促发政变
3、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
⑴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⑵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⑶ 惧怕人民群众。
■客观原因: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顽固和强大。
我的思考:改革力度不够还是过于激进?
2、失败的教训
■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也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戊戌六君子”流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课后思考题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第1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及骨干力量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使民怨沸腾
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901年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1906年废除科举考试,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十九世纪末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需要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
受西方影响的知识分子成为革命派的骨干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弃医从政 立志救国
上书失败 选择革命
建兴中会 发动起义
屡败屡战 影响扩大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宣传革命的报刊书籍纷纷涌现
章太炎 邹容 陈天华等宣传家的影响
华兴会 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建立
主要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4年开始,成立了10多个革命团体
华兴会:黄兴
科学补习所:刘静庵、宋教仁
光复会:陶成章、蔡元培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
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确定《民报》为机关报
确定革命纲领:
第2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失败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
湘鄂粤川兴起“保路风潮”
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新军起义成功
全国各地响应 十几个省宣告独立
部分省份旧官僚和立宪派篡权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911年底孙中山归国当选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实行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措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三权分立和保障国民自由平等权利 以根本大法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制度 没有触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根本利益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给予外国侵略者和
本国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2、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共和政体。
3、使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
4、促使中国社会经济、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
全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5、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以武力威胁
立宪派和旧官僚从内部施加压力
孙要袁“赞成共和”并使“清帝退位”
2月12日清帝退位,次日孙中山辞大总统
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在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在经济上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利益
在文化思想上尊孔复古 为复辟造舆论
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1913年7月发动“二次革命” 1914年7月建立“中华革命党” 1915年12月兴起“护国运动” 1917年和1921年两次“护法运动”
课后思考题
1. 你怎样看待辛亥革命的失败?
2.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 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3.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篇6】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
中国近现代史一条主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案例:香港的百年沧桑
思考:香港在近代是怎样一步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北京条约》九龙岛3.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
两个了解:增进大学生对国史国情的了解
四个选择: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
第一专题天涯何处是神州一、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二、西方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三、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马戛尔尼的预言
思考:中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接受西方侵略者的挑战的?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清王朝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中西方资本主义却得到飞速发展,并四处开拓市场
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1、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土地问题是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和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2、封建专制强化,吏治腐败严重3、实行文化专制,盲目闭关锁国
14~15s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14~17s文艺复兴做了思想准备15~17s地理大发现提供发展空间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启示意义:
一、人类历史进入了世界历史阶段,每个民族都不可能在长久的鼓励发展,任何民族不是主动成为世界的一部分,就是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二、西方资本主义来到中国使其资本的本性使然,它不是为了把中国变成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希望中国成为它的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鸦片战争给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却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
一、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二、导致大量白银外流,造成国库空虚;
使得货币贬值,民众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三、官吏士兵吸食鸦片,造成了吏治的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丧失,导致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更加严重
英国对中国侵略战争的目的不仅仅是保护鸦片贸易,更重要的是想通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使他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材料产地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一、社会制度的腐败二、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导致经济技术落后现状长期得不到改变的根本原因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逐步形成
1840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一步变成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政治方面:中国由战前拥有独立主权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了主权不完整的半殖民国家经济方面:中国由一个战前以自然经济为主,封建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半封建社会
思想文化的变化:封建传统文化的一统天下被破坏,开始形成近代思想文化一方面,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渗透,使殖民主义思想文化与中国封建思想文化结成同盟,形成半殖民地的思想文化
另一方面,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冲击,使中国思想文化开始了像西方学习的过程
阶级结构的变化:旧有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依然存在,又形成了新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和多元化
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的变化:由战前的一对社会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演变为战后的两对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革命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战前的农民反封建斗争,战后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中国由封建社会演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鸦片战争是这一过程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地,并开始形成了半殖民地的统治秩序
中日甲午战争不仅导致了帝国主义的瓜分中国的狂潮,而且使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是清政府对中国主权的一次大拍卖,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已经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完全控制了中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了
西方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
1.军事侵略: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大规模侵华战争
1840~1949年,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共1100多件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列强得到割地赔款、开放商埠、协定关税、领事裁判、领海和内河航行、传教、办学、设厂、开矿、建路、驻兵等侵略权益
同时割占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通过不平等条约,列强在我国的16个通商口岸城市先后建立30多个租界;
强占我国港湾为租借地共5处;
各国还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政治控制:
把持中国海关是近代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政治的重要手段
西方列强对中国政治的控制还体现为与清政府勾结,镇压人民的反抗
为了控制中国的政治,把中国政府变为自己的驯服工具,资本-帝国主义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和收买自己的代理人
推荐访问:近现代史 心得体会 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 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 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