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2022 支援西藏心得

时间:2022-08-05 10:00: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2022 支援西藏心得,供大家参考。

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2022 支援西藏心得

老精神心得体会3篇

老精神心得体会(1)

细读“老精神”,简短的 5 个汉字,就能让你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它们蕴含的“红色力量”。

今天,“老精神” 从高原跋山涉水,来到“小雪花”们身边,给孩子们带来一场精神洗礼。

讲堂上,长期驻守边防的解放军叔叔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感人的英雄事迹,为“小雪花” 们讲述了边防军人投身边防事业,敢于牺牲奉献的“老精神”,也正是他们矢志不渝的一腔热血,永不言退的铮铮铁骨,才筑起了伟大祖国固若金汤的边防钢铁长城。

当听到解放军叔叔诉说道:“战士们因为很少吃到蔬菜,手脚脱皮、指甲脱落、嘴唇开裂是家常便饭,有的战士病倒了,有的战士因为执行任务而牺牲了,但从来也没有人退缩过,更没有过逃兵!” 孩子们个个露出钦佩的眼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在军人叔叔的领读下,小雪花们用整齐而宏亮的声音表达着自己对“老精神” 的崇敬之情,都打算把今天收获到的“红色力量” 转化为勤奋学习的强大动力。

老精神的内涵

“老精神” 在岁月的变迁中得到不断继承和发展。18 军进藏、筑路和生产任务的胜利完成,孕育了“老精神”,驻藏部队在平叛斗争、民主改革、社会革命和建设中发展了“老精神”,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思想阵地的激烈交锋,升华了“老精神”。“老精神” 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与革命建设特殊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驻藏部队几代官兵同各族人民一道前仆后继、百折不挠、英勇奋斗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老精神心得体会(2)

我深深地向往着,因为在我眼里就像天堂一样美好,是一块美好的净地,那里有着蔚蓝的天空,神圣的布达拉宫,虔诚的朝圣者,随处都是风景,我企

盼着将自己的脚步踏上。在听了马文清副检察长“热血铸青春永不悔,雪域高原铸检魂” 的讲座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工作的检察干警就像绽放在雪域的格桑花,顽强不屈,面对着艰苦的生存环境及种种挑战,永不言弃。他们为检察事业放弃了大城市的繁华安定,他们为检察事业放弃了家庭的责任与温馨,他们将自己的一生留在了那贫瘠的土地上。他们愧对父母、愧对妻儿、他们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检察事业,他们无愧的是人民。他们不仅仅做着检察官的工作,他们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自给自足,帮助藏民生产生活,为维护民族团结与统一挥洒了自己的青春热血。我们处于如此优渥的环境中,有什么理由安于稳定的混日子。

“老精神” 已经超越了地域和年代的局限,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为核心内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科学精辟的诠释了爱国的深刻内涵,融合发展了我党的光荣传统,充分体现了核心价值观。检察干部们发扬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求真务实的好作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使“老精神” 愈益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检察机关恢复重建 30 年来的辉煌,见证了改革开放 2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巨大进步,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检察人的理想、追求和不懈奋斗,也铸就了检察官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法律,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检察精神和职业操守。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责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的法治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人民检察事业也正在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青年要有“开风气之先” 的优良传统和“以天下为己任” 的使命意识。理想信念是灯塔,是指引我们奋勇前进、永不停步的精神动力,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践行社会法治理念,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坚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作为一名司法法警,也应该发展“老精神”,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清楚自己的身份,明白自己的职务,坚定信仰追求,树立负责的人生观、奉献价值观和敬畏的权力观,不比工作条件,不比物质待遇吗,而比工作效

率、比执法水平、比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努力实现个人成长和检察工作的双赢。

白驹此去无多路,岁月无痕快著鞭。中国特色社会检察事业历经风雨,薪火相传,日益充满生机与活力。承载光荣信仰与历史使命的青年干警,一定会接过历史的火炬,大力弘扬检察优良传统,传承好检察职业,为公平、公正、清正、廉洁的检察事业奋斗终生,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检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老精神心得体会(3)

十八军进军,可以说是一个奇迹,那是生命的奇迹,也是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胜利。老们用生命在完成进军的使命,用不屈不挠的意志,克服千难万险,硬是把红旗插在世界屋脊!

那是一次艰难的行程,那是可以永远激励这个时代和国人的伟大精神。“背着公路” 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硬是在不适合生命生存的地方修出天路,一条条天路,那是生命和鲜血的代价啊,那是幸福的道路,引领着那里的同胞走向光明的未来。

我曾经有幸拜访过洗衣歌的编导李俊琛前辈,前辈告诉我:她随 18 军进藏的时候,才 15 岁,而整个文工团都很年轻。 15 岁,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走向的路上。部队经常面临翻雪山,趟冰河,高寒缺氧等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冬天睡雪山,睡冰河,下雪了,砸倒了帐篷,就只能睡在雪窝里。

早上起床,鞋都是冻到冰上的,必须要想办法刨出来。夏天虽然有美景,有野果可以充饥,但是蚊子多的难以想象,还要面对泥石流,塌方,阴雨各种自然灾害,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遭遇蝗虫无情的袭扰。长期吃不饱,穿不暖,因为高寒缺氧,水都烧不开,常年吃生饭。

十八军进军,经过 4000 米以上的雪山 14 座, 5000米以上的雪山 2 座。川藏线两千多公里,牺牲了官兵 3000多人,藏汉民工 1000 多人,平均1 公里牺牲 2 人。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完成土石方 2930 多平方公里,终于在1954 年修通闻名遐迩的全长 2255 公里的川藏公路和全长 2100 公里的青藏公路。

十八军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点一点把川藏公路铺到了拉萨,可怕的不是爬雪山,还有雪地宿营。在雪山上宿营,经常是第二天起床一看,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吹了起床号,大家才从雪堆里爬出来,清点人数时,经常是少人,找到战士夜里睡觉的地方,才发现已经冻死在雪下面。有些战士扛着炮,拿着枪,托着这些武器的手都冻坏了。下山后都要截肢。

聆听着前辈的诉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人们一直都在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的老精神。而老精神,是只有真正能扎根在的人,才明白其中饱含的意义。那绝不是苦,绝不是累可以形容的。

而仅仅是一座怒江大桥,真正的是用生命和鲜血筑成的。由于要在荒无人烟的悬崖峭壁上修建,所以这艰巨的任务,普通的建桥施工队无法完成,因此由当时在这里的解放军负责建桥任务。士兵从山底上放下几十米长的绳索,在石崖上挂起密密麻麻绳索搭成的软梯,在石崖的半腰上悬挂打炮眼。悬崖峭壁打眼放炮,石块塌方危险极大,每响一炮,几乎都有人受伤,施工条件异常艰难危险,伤亡很大,这座桥是战士的血肉凝固成的大桥。

其中有一位战士在施工时不小心掉进了修建的桥墩里,大家想尽一切办法都没将其救出,只得含泪继续修筑,怒江大桥完成后,某排全排战士都牺牲了,只剩下排长一人,排长悲痛万分,纵身跳进在怒江,追随战士们去了。

如今怒江大桥依然在流淌,而它的前世今生带着烈士的悲壮一起传说,它的滔滔江水负重着那么多生命的血和魂,在岁月的流转中形成了傲视天地的威严。生命,青春,壮志,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信仰,而所有为信仰献身的勇士都将永垂不朽!精神的力量是可以战胜一切的,是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形成战斗热情的。

李俊琛前辈告诉我,当她走到拉萨的时候已经 19 岁,到了拉萨,就感觉到了天边,眼前的一切都那么陌生。是不缺少故事的地方,十八军党委提出:全军同志要吃大苦,耐大劳,像当年红军一样战胜任何困难,为了人民的解放,我们爬也爬到去,要用死在,埋在的气概完成党交给的解放的任务。

但是前辈说:她们最开始到拉萨,因为反动派的宣传,最初藏族同胞对解放军是恐惧的,为了与藏族同胞沟通,文工团抽空演出,敲锣打鼓招引群众,

可是大家都不敢来看,最初只有几个小孩偷偷来看,孩子们一来,妈妈们就来了,慢慢的村里人都来了。

文工团唱藏族歌,跳藏族舞,宣传党的政策,宣传修路的意义,还帮忙解决藏族同胞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生活中的困难。渐渐的藏族群众打消了恐惧,她们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部队,很快,藏族群众和解放军成为了一家人。我问前辈:“您吃了那么多苦,那您后悔走到吗” ?

前辈坚定的告诉我:“终生无悔!如果在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去,我的一切都是带给我的。我的成功离不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离不开那段时光的磨练。成功了也是十八军的成功,也是党在政策的成功,也是藏族人民的成功”。

这就是老的情怀,见证过十八军走向的艰难,经历过伤痛和岁月的摧残,亲历过那片土地所有的大事件,发展,改革,变迁,以及深重的历史,一代代老们用生命,用青春,用热血缔造老精神,并让老精神闪闪发光。

张国华司令员曾说: "毛主席让我们守,要走你们走,我死也死在这里!"如此坚如磐石的立场,塑造了十八军无所畏惧的军魂,赢得了属于十八军的历史使命。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藏族同胞,用英勇无畏,吃苦耐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排除各种困难,战胜着各种敌人。的土地上,老精神不朽!而新时代的军人,有血性,有担当!发扬老精神,戎边卫国建新功的优良传统,长期坚守期间,表现出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出生入死的奉献早已在雪域高原形成了共鸣。无论是牺牲在巡逻路上的最高级别年仅 49 岁的将军首长张贵荣,还是倒在巡逻路上年仅 19 岁的普通士兵,都在用生命诠释着老精神,传承着老精神!

那么多扎根的人,以老精神为鞭策,把个人得失,进退,家庭乃至生死置之度外。而把民族团结,建设,保卫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许多老们更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正如谭冠三将军一进就满怀豪情的说:“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推荐访问:西藏 心得体会 精神 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3篇 老西藏精神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