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汶川地震十四周年心得体会最新范本三篇,供大家参考。
汶川地震十四周年心得体会精选最新范文三篇
面向前方,感受那光芒,光在召唤你;张开双眼,相信自己,未来在呼唤你;向前走去,人心的温暖,烘干了你的泪;奔向远方,抹去那血痕,新的生活即将开始!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汶川地震十四周年心得体会精选最新范文三篇。
汶川地震十四周年心得体会精选最新范文1
冬去春来又一易,时至虎年夏五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已十四周年。
忆往那一罕见天灾突来,无数悲惨场地还历历在目于我,许多惊魂场景还历历在数于我,许多感人场面还历历在心于我。细细想来,滴滴心泪,依然怀念和沉痛着遇难的情若手足的同胞。静静回眸,阵阵心潮,欣然思索和感悟着伟大的抗震救灾胜利。为此,我们要讴歌英明领导的党中央,要颂歌英雄壮举的人民,要诗歌英勇善战的军队。我作为第一时间出发参加抗震救灾的一名武警水电兵,心海世界珍藏的战斗往事,灵魂世界不灭的战斗热情,一直激荡着我从军的坚定,扬帆着我信念的远航,鞭策着我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想,忆往励今而催未来。我想说,武警水电部队唐家山堰塞湖排险战斗是我终身忆往的一处神圣精神高地……
2008年5月21日下午,我受命从什邡市道路抢通阵地奔赴绵阳机场报到。是日的绵阳机场繁忙一片,处处可以感觉到大战在即的气象。候机楼一侧的草坪上,帐蓬密集屯兵,百姓焦急期待,军民有序备战,“武警水电部队永远做党的人民忠诚卫士”的标语格外醒目。当晚会上,我被确定为第二天第一批乘坐直升机的人员,主要承担唐家山抢险前线政工组基本任务。那时刻对唐家山堰塞湖的印象,恐怕就有“险”字来概括。夜色下,我透过机场的围栏看着停机坪上排排整齐的陆航团直升机,心想上唐家山,我没有畏惧,没有退缩,我们只有胜利,只有成功。
由于接下来连续两天的天气原因,直升机不能降落唐家山堰体,原有计划要重新拟订,从空中通道运送人员和设备物资的打算被迫取消,我作为第一批赴一线的安排也变化成留在机场前指工作。23日上午,武警水电指挥部贾政委赴绵阳南郊机场,看望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全体官兵并作战前动员。从激情的动员讲话中,许多从广西、湖北等地集结的参战官兵才知唐家山堰塞湖库容最大、难度最高、险情最急,是悬在绵阳百万人民头上的“一盆水”,党中央和全国人民高度关注,倍受世界媒体聚焦。
险情就是命令。24日上午,武警水电部队6名大校,作为一线指挥部领导小组成员,乘直升机前往抢险现场。他们中有的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的是土石大坝方面的权威技术人才,有的是中国爆破协会的常务理事、有的是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指挥官,都是高级工程师。由于唐家山堰塞湖地处深山峡谷,气候多变,当直升机飞到堰塞湖上空时,灰暗的云层和山体上飞舞的尘土将唐家山上空笼罩得严严实实,飞机无法正常降落。在6位大校的一再要求下,飞机在堰塞湖上空盘旋了1个多小时。11时20分,在云层透开的几分钟,凭借某陆航团副团长娴熟的驾驶技术,直升机终于摇摇晃晃单轮触地,6名大校冒着危险跳下了下去。那个时刻, 6名大校纵身一跃,1米多的高度,足以让天地惊叹。11时50分,6名大校一道亲切看望先期一天半到达的25名官兵,并和官兵一起共进午餐,紧接着一起为大部队选择安全的营地。13时30分,领导小组成员到坝上查勘现场,山上不时有石块飞下,余震还在偶尔发生。6名大校的想法是,初步掌握山体地质,初步分析堰体结构,初步弄清整体情况。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后续运送物资的3架次直升机均未能着陆,更让大家想不到的是接下来两天恶劣的气候,让飞机无法再次靠近唐家山上空……时间分秒流逝,数时小时天气和云层无限为难,空中受阻陆地不畅,唐家山堰体与外界隔绝,唐家山的水情灾情不容等待,先期飞赴在堰体上工作的战友危情不容等待。粮尽水缺,补给断路,或许山神也在惊慌,后方官兵都在为前方官兵祈祷。其实,荒凉的堰体上,没有山泉,没有野果,许多战士拾起喝干的矿泉水瓶,把瓶倒过来,吸着滴下的点点水滴。战士还拨出山腰间的苕种填充饥饿,个别战士还吞下少许的体液……从他们着陆堰体时起算,36小时后,由11勇士组成的“先遣队”翻山越岭,经过近12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才终于送来了少得可怜的食品和饮用水。那天晚上,我作为一名业余报道员,提笔写下了短通讯《6名大校唐家山堰塞湖36小时的生死坚守》,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采用编发。正是这篇稿件,被《华西都市报》转发后,6名大校之一的王副总队长的妻子才从报纸上得知,失去两三天联系的丈夫的消息。稿件刊发后,许多媒体的评论说,6名大校的坚守,体现了领导干部关健时刻冲得上的政治觉悟,重要关头挺得住的使命意识,危险面前留得下的表率作风。
想不到天公的不作美,让发兵唐家山变得如此的惊天动地和气壮山河。5月25日下午,遵照军地指挥部命令,武警水电部队数百名官兵从绵阳南郊机场乘车前往北川县方向,到北川后将背负炸药等物资徒步向唐家山堰塞湖堰体开进。北川县城距离唐家山堰塞体直线距离不足4公里,但徒步前进需翻越两座大山,且沿途泥土松软,还有松动山体的飞石坠落。出发现场,全体参战官兵士气高昂,精神焕发,绣有“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分外醒目,首长出发前激情动员:“我们的任务是把炸药等重要物资徙步背到唐家山,再大困难也要豁出去,爬也要爬到唐家山,倒也要倒向唐家山”。队伍向前行,路在何方?地震山崩地裂,地表地貌巨变。那是一条世上本不存在的路,那只是一条在当地向导带领下由水电官兵用信念和血汗趟开的紧急救援崎岖山道。后来观看这段影像资料,才读懂了使命高于一切、完成任务第一的真正蕴涵的要义,才感悟了九十几年前红军长征的翻越雪山的无比气概。在我心中,永远存储这样一幅图画:通山的路,方向指向军旗引领的方向,通山的路,在军歌高亢的山崖变得通天大道,通山的路,手电光束拉成的光明之线串起军人勇往向前的力量。官兵们有的携带干粮,有的肩担通信装备,有的肩扛炸药,有的抬着帐蓬的,有的扶着战友,有的折枝为杖,大校与士兵在一起紧急靠前、靠前……数百人徒步前行的队伍,踏出抗震一线最壮美的诗行。我一直认为,这次徙步背炸药奔驰唐家山,必将在武警官兵抗震救灾史册上留下让人敬慕的重彩之页。这一页上面抒写着许多士兵感人肺腑的故事,这些小小故事却增加了颇有史诗般绚丽的份量。士兵们为了炸药一两不少地背至唐家山,他们视这开山辟石的炸药若生命样珍贵,为了减轻负重,按时完成任务,一路上有的扔下背包,有的扔下生活用品,还有的扔下日记本。
伟大的战斗必然有可爱的战士。新入伍贵州籍战士罗世浪,扔下的日记本,被随队采访的《光明日报》何记者拾到。何记者到前指告诉我,他看了这名战士的抗震救灾战斗日记,很受震撼。他说这名战士不是为了背炸药肯定不会扔下值重珍藏的日记本的,这样的士兵实在太可敬了。我打开日记本,扉页上有两行刚劲有力的钢笔字:“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光荣”,这是罗世浪所在乡党委、乡政府送给他的入伍纪念本。党委、政府的印章耀眼夺目,这样两枚红红的印章,若跳动燃烧的火焰,承载着父老乡亲的嘱托和厚望,对于一名新入伍战士定然是印象深刻的,无论是谁,都会带着它记下军旅征程。后来,罗世浪给我说,扔下东西是心痛的,主要是为了要把炸药等抢险物资运到唐家山,内心上丝毫都舍不得扔,这个日记本能失而复得,让他留下了好几次热泪。5月30日上午,4名武警院校考生受命撤离唐家山抢险一线,回部队参加武警院校招生考试。前指安排我去专程接回他们。他们是班长潘勇、廖良相,战士霍界龙、汪正彬,他们都是在抗震救灾一线战斗了17个日夜的出色突击队员。直升机起飞时,4名考生双眼紧盯着唐家山下火热的抢险施工场面,心中向战友们祝福抢险成功。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同乘一架直升机返回绵阳的还有水利部陈部长。陈部长在直升机上得知情况后,亲切与他们一一交谈,问他们考试复习得如何?离考试时间还有多少天?在一旁的新闻记者告诉陈部长,他们只有一个星期的复习时间,抢险耽误了他们的文化知识复习。我拉过潘勇的手,向部长介绍,他是徒步背炸药来到唐家山的,陈部长动情地说:“你们辛苦了,向你们表示感谢!”,并当即指示水利部办公厅宣传处一定要宣扬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随后,陈部长同4名考生在机上合影留念。下机后,在停机坪,陈部长还同4名考生一一握手,并盯瞩他们说:“战场转考场,祝你们取得好成绩!”。当年考试结果出来,4名考生都榜上无名。后来他们到我办公室取照片和《中国水利报》等报刊登载的他们事迹稿件的复印件时,我问过他们,抢险救灾影响了你们复习考试,或许影响了你们的一生,你们后悔过吗?他们都感到,当兵参加了唐家山排险一线战斗,也是为兵的自豪与骄傲,也是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从未想过后悔什么。
我乘直升机去过数趟唐家山排险一线,印象最深还是第一趟。那是5月28日早晨7点,晴空万里,我陪同武警水电指挥部李主任专程到唐家山一线检查排险施工进展情况。当直升机飞抵唐家山上空时,李主任透过机窗,目不转睛地向下俯瞰,说道,施工面已全部拉开了,导流槽已能略见雏形。下飞机后,他不顾几天前在一线指挥时脚崴了的伤痛,快步向施工中心附近高点处走去,目睹着三十多台重机设备横刀凿槽,800米乘以600米的战斗场面,此时我看见首长的焦急的神情微微舒缓了一些。李主任随即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他首先传达了上级首长对唐家山堰塞湖的系列重要指示。他强调,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此次抢险任务进展十分关心,这是一项政治任务,是一项必须成功的任务。我们一定要横下一条心,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个小时会刚结束,两架直升机稳稳降落在堰体上,原来是陈总参谋长视察排险情况,并亲切看望了武警水电部队官兵。陈总长一下飞机,就同正在停机坪担负物资搬运的九支队官兵握手。随后到施工抢险现场视察,正在现场组织指挥的李主任向陈总长报告了水电部队参战兵力、机械设备、抢险进度、撤离方案、后勤保障等情况。总长详细询问了撤离方案和官兵生活保障两个具体问题, 李主任一一作了汇报,总长表示满意。他还语重心长指出,人是第一位的,安全是关键,要让官兵吃好,才能保证战斗力。随后,陈总长来到列队的水电官兵面前,对参战的全体官兵表示亲切慰问。他在讲话中指出,武警水电部队专业技术好,具备机械设备优势,在唐家山进行抢险施工,克服了重重困难,抢险取得了明显进展。相信全体参战官兵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坚定信心,不怕牺牲,就一定能圆满完成抢险任务。
十几天的抢险中,军地领导部队看望慰问官兵,他们的关心和关爱,极大鼓舞武警水电部队参战官兵士气和战斗热情,经同其他部队协同作战,圆满完成了唐家山堰塞湖排险任务。这场战斗,官兵同水位赛跑,为灾区人民生命财产而战,驯服了库容超过2亿立方的堰塞湖,解除了危及120万人口的“重磅炸弹”。凯旋那天,在机场出口,灾区人民来不及采集太多的鲜花,只有太多的拥抱和激动的欢呼。百姓行行的热泪,面面红红的锦旗,组合成一幅军民团结一心抖擞精神胜天难的永恒画面。凯旋归来,灾区人民说“子弟兵,你们辛苦了”,省长、部长称赞说“救灾英雄、排险尖兵”,上级首长说“你们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你们立了大功”。
忆往唐家山,这座静静地伫立大地万千年,因堰塞湖扬名的山,镌刻下武警水电官兵不怕牺牲、科学排险、敢于胜利的动人诗篇。唐家山,它是英雄的山,它是一座被祖国铭记的山,它是一座灾区百姓记忆中最壮观的山,它是一座带给军民团结鏖战最荣光的山。光阴荏苒,又逢五月,但愿天灾带来的凄惨和痛楚得以流逝。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但愿神州大地繁荣富强,吉祥平安。
忆往唐家山,让我们铭记的是武警水电官兵对“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优良传统的大力弘扬,感动的是水电官兵对“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注解,传诵的是武警水电官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铁军精神。
汶川地震十四周年心得体会精选最新范文2
灾区的人们,我们也许并不确切的知道他们的名字和曾经的生活状态,但我们知道的是,他们是我们的同胞,他们在某个时空上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有着生活的热望与梦想。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让许多生命尚未充分展开便直接面向死亡,让许多也许普通至极的生活理想从此归于死寂,再也没有实现的可能。
物伤其类,何况生命如此成批成批的倒下,在废墟中被掩埋,在黑夜和暴雨里挣扎。灾区同胞的痛苦,需要被听见,需要生者用尽一切力量去拯救正在受苦受难的灾区同胞。
有许多人在灾区奋力营救,或者正在奔赴救灾一线的路上,而有更多人也许无法去往灾区,冲向废墟,用脚感知大地的创痛,用手扒开掩盖在身体上的砖石尘土。但我们有心,灾区同胞的生死下落、性命攸关,会触动每个人心灵中最柔软最敏感的部分。心灵,可以超越一切时空阻隔,宛如在场,感同身受。
我们的眼里充满泪水,我们的心灵充盈悲痛,让我们携起手,让温度相互传递,以的悲悯为灾区同胞祈福。我们并不只有心灵,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我们可以伸出手臂,献出红色的血液;我们可以解开包囊,捐出灾区急需的物资。忙碌者请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行走者请暂时停下赶路的脚步,为灾区同胞默悼、致哀。我们还可以点燃蜡烛,奉上鲜花,去照亮层层废墟下、阖上双眼的另一个国度的夜。
灾区不是一座孤岛,灾区同胞不是自然宿命的牺牲者,让我们做一切能力所及的事情去护佑和温暖,让我们以的悲悯为灾区同胞祈福。
我们信息共享,我们相互温暖,我们无所畏惧。
汶川地震十四周年心得体会精选最新范文3
14年前,我们不仅面临人生最重要的高考,还相继经历了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大悲大喜的国家事件。这些影响到每个中国人的大事件交织发生,让我始终坚信,我们这群人注定不是平淡无奇的一代。
当年,尽管没有发达的移动互联网,但我们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关心地震救援的各项进展,目击灾难当中的人性光辉与人情冷暖。“众志成城”是那段时间最流行的口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真实写照。我也在那段时间,培养和坚定了自己对公共事务的关注,进而逐渐明确了后来的专业选择。可以说,那一年发生的若干重大事件,是时代给我们这代人提供的一份特殊“成人礼”。
有一句话说得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是有韧性的,面对天灾人祸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豁达与乐观,因而是打不折、战不屈的。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难免遭遇各种急难险阻,中国文化的韧性精神,将成为我们战胜困难和挑战的一件“秘密武器”。
推荐访问:汶川 心得体会 范本 汶川地震十四周年心得体会最新范本三篇 汶川地震十四周年心得体会精选最新范文三篇 汶川地震十三周年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