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15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8-28 16:01:20 浏览量: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办实事”是最闪亮的初心坐标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15篇,供大家参考。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15篇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1

  “办实事”是最闪亮的初心坐标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切实把群众事办实。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书写了辉煌篇章,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党能够行稳致远的关键就在于不忘初心、不改初心。不忘初心,不仅是我们饮水思源,告慰历史、告慰先辈的生动诠释,更是我们赢得民心,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党史学习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学史力行”,要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让“办实事”成为最耀眼的初心坐标,让人民始终是我们最大的执政底气。

  抛开私心杂念叩问初心。“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叩问初心,是我们立志的一个过程,只有锚定自己前行的方向,把握时代发展的规律,才能坚持正确的道路,一往无前。我们要抛开私心杂念去叩问初心,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进行一次涤荡思想触动灵魂的大洗礼,过滤好我们思想中的“杂质”,才能够让每一个党员干部找准“办实事”的前行坐标,找到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厚植为民情怀明悟初心。为民造福,是共产党执政的奋斗坐标。党史学习教育是让我们能够以先辈为榜样,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为国家、人民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他们的身上看到夜以继日、兢兢业业的务实精神,在他们的身上看到改革创新、永攀高峰的开拓精神,从他们的身上受到启迪,在厚植为民情怀的过程中,感悟“办实事”的初心,才能主动践行群众路线,自觉联系群众,让党心和民心同频共振。

  切实履职尽责坚守初心。守其初心,始终不变。初心,是一句誓言、一生作答的响亮誓词;初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郑重承诺。初心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党员干部在岗位中履职尽责的行动,是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质胜于华,行胜于言。要坚守初心,尤其需要党员干部始终紧盯“办实事”这个关键坐标,能够牢固理想信念,心无旁骛、主动担当、真抓实干,永葆干事创业的激情,直面风雨挑战,才能把事情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初心不改,虽远不怠。一百年的风雨兼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不变初心。今天,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为了擦拭初心、坚守初心,能够进一步厚植为民情怀,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滋养初心,才能赢得民心,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2

  近日,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新兴学校教育用地长时间“规而不建”问题被曝光。南关区教育局表示,今年年内将尽快开工,但依旧没有公布具体时间。

  据了解,2018年南关区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新兴学校等工程启动建设,2019年还列入民生实事,但至今这所学校的用地一直在空置,荒草丛生。

  “细致观端倪,细心知冷暖。”近年来百姓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向政府反映这所学校建设缓慢的问题,虽然多次得到南关区回复,但目前学校建设仍没有实质性进展。可见,对于群众反映的困难,决不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向群众许下的承诺,要“一个唾沫一个钉”,决不能“打太极”“放空炮”,答应办的事情就要一抓到底,抓出实效,真正把关心、关怀的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去。

  办好义务教育是地方政府的职责所在,更是重要的民生实事,不能止于规划、停在纸面。近年来,一些地方大兴土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却“龟速”前行,给百姓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究其原因,不排除是一些地方对教育等花钱却不能马上带来政绩的民生实事,能拖则拖、能缓则缓。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业求学购房医疗,这些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实则是为民生实事的大事,正如古人所言“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把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件一件小事办,一个一个小题解,将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将温暖送到群众的心窝里,从小处着手、从点滴抓起,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才能成就一番政绩。

  千难万难,只要把人民放在心上就不难。希望有关部门和方面也要行动起来,对学校“规而不建”等问题进行清理整顿,对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挂牌督办,对典型问题问责追责。只要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才能持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3

  民生实事要“承诺”更要“下文”

  近日,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新兴学校教育用地长时间“规而不建”问题被曝光。南关区教育局表示,今年年内将尽快开工,但依旧没有公布具体时间。

  据了解,2018年南关区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新兴学校等工程启动建设,2019年还列入民生实事,但至今这所学校的用地一直在空置,荒草丛生。

  “细致观端倪,细心知冷暖。”近年来百姓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向政府反映这所学校建设缓慢的问题,虽然多次得到南关区回复,但目前学校建设仍没有实质性进展。可见,对于群众反映的困难,决不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向群众许下的承诺,要“一个唾沫一个钉”,决不能“打太极”“放空炮”,答应办的事情就要一抓到底,抓出实效,真正把关心、关怀的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去。

  办好义务教育是地方政府的职责所在,更是重要的民生实事,不能止于规划、停在纸面。近年来,一些地方大兴土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却“龟速”前行,给百姓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究其原因,不排除是一些地方对教育等花钱却不能马上带来政绩的民生实事,能拖则拖、能缓则缓。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业求学购房医疗,这些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实则是为民生实事的大事,正如古人所言“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把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件一件小事办,一个一个小题解,将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将温暖送到群众的心窝里,从小处着手、从点滴抓起,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才能成就一番政绩。

  千难万难,只要把人民放在心上就不难。希望有关部门和方面也要行动起来,对学校“规而不建”等问题进行清理整顿,对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挂牌督办,对典型问题问责追责。只要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才能持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4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逐梦之行注定不会一帆风顺,青年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针”,进一步把牢终点“方向盘”。下面是我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要与不公平不正义作斗争。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实现的基本价值目标。在基层工作中,广大群众最在乎的往往就是政策落地是否公平,村社治理是否清明,矛盾化解是否正义。作为干部,心里必须有把尺,尺上装载着人民的期许,刻明了公正的度量,在关键时刻,要为更好更稳的决策提供主要依据。如遇黑恶势力干扰基层社会,我们党员干部更要挺身而出,重拳出击,与这些人民群众康庄大道上的“拦路虎”斗争到底,斗出个郎朗青天还予人民。

  二要与系统风险隐患作斗争。当前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国内各项事业长足发展,但我们依旧要清醒认识到,凡是大江大河奔流的过程中,总有暗流涌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基层干部必须增强政治敏感性,拒当沉默的大多数,特别是要在基层组织建设、意识形态塑造、重大矛盾化解、安全生产生活等方面细看三分、深想三分、多做三分,做好挥棒第一人,齐心聚力将重大风险隐患扼杀于萌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航道通畅。

  三要与自身腐化衰退作斗争。历史反复证明,最坚固的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历经无数坎坷磨难,其中最致命的几道难关都是党内建设的停滞乃至腐化。为此,十九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严治党成为新常态,适应新时期的党内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基层党员干部决不能将这些法规制度束之高阁,而是要学懂弄通,以法为镜,勇于向自己亮剑,常态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革除弊病,共塑风清气正的基层治理环境,助力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为什么攀登,因为山就在那里。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社会指明了方向,这是一条注定不平凡的伟大征程,不是敲锣打鼓就能轻松到达的山顶。在这条漫漫长路上,斗争是“风物长宜放眼量”的乐观向前,是“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坚定执着,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从容气魄,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真理追求,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铿锵有力,是“勿谓言之不预也”的底线坚守,是千千万万基层共产党员的那一句“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山高路远,道阻且长,登山莫停步,斗争破万难。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5

  继去年底福州市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后,近日该市又推出实施细则,明确了该险种的参保对象、保障范围、申请方式等。

  长期护理保险专门为重度失能者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被人们称为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之外的“社保第六险”。我国老人约2.54亿,占总人口的18.2%左右。“十四五”期间,老人将突破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此外,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人约1.8亿人,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人超过4000万人。目前不少失能或部分失能老人家中只有独生子女照顾,赡养负担重,加上年轻人工作繁忙,“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不少家庭的现实难题。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老龄化的不断加快,长期照护失能老人的社会需求不断增长,建立完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迫在眉睫,“社保第六险”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从20xx年开始试点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去年9月,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推动建立健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目前已有27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9个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报销水平总体为70%左右,试点取得初步成效。一方面,有效减轻了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的经济、事务性负担;另一方面,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促进了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就业。

  当然,从这几年的实践看,长期护理保险还面临筹资、责任界定、失能等级标准制定等诸多问题,其中,专业护理人员不足是一大瓶颈。护理失能人员不仅需要耐心、细心,还考验其专业知识及护理水平,比如给失能老人洗澡,就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只有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才能努力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使其获得最大程度的生活独立和人格尊严,大大缓解老年人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的照料压力。然而,受“伺候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影响,很多人不愿意从事照护老人这种琐碎、辛苦的工作,导致从事长期护理专业服务的人员数量不足、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业务能力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难以满足日益增长和多元化的市场需要。

  各地各部门应当吸取国内外有益经验,在人才培养、制度框架、政策标准、运行机制、管理办法等方面,继续进行积极探索,把“社保第六险”这件民生实事做得更好,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6

  人们常说,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公仆,就是人民公用的仆人,是服务人民的。党员干部要很好地服务群众,就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群众为中心,围绕群众做工作。

  一、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把群众当作是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广开言路、倾听民意,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体察民情,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建立感情。

  二、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把群众放在很高的位置,把自己放在很低位置,坚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群众,对待群众不分贫富,一视同仁;坚持用平等的身份接待群众,不在群众面前打官腔、摆官架子、说官话;坚持用平等的心态联系群众,不高高在上,不以权压人,让群众说心里话,道烦心事,讲真想法,提好建议。

  三、要在作风上深入群众。善于深入基层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为党员干部,绝不能整天围着办公室转,围着上级领导转,而不围着群众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解决民难上,做到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安排时间深入基层,无论时间多紧,都要抽出时间联系群众,切实在联系群众中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四、要在工作上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用群众的智慧推动当地发展。

  五、要在生活上关心群众。干部为群众多送一份温暖,群众对干部就多生一份感情;干部多尽一份职责,就为党多增一份光彩。作为党员干部,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诚心诚意地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每名党员干部只有始终牢记自己职责,自觉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才能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人民公仆。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7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强调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

  基层处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第一线,在建党百年之际,更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中,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是找准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短板弱项、促进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基层社区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深入矛盾纠纷易发地、治安隐患集中地,走访服务对象、特殊群体、困难企业、困难群众,进一步听取他们的呼声期盼、意见建议,深入了解实情,坚定不移在正确的道路上推动为民谋福祉,让群众成为社区治理工作的受益者。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要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堵点、解难点、治痛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群众所需所盼,切实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社区治理落实在楼院、落实在家庭,群众才能满意、社区才能更有凝聚力。

  以贴近民情、服务群众为重点,把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集中推出一批便民利民措施,提升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切实排忧解难暖民心。要把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在实处,真正为群众办实事,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惠及于民、造福于民、取信于民,让群众看到变化、感到温暖。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8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学习纲要》中指出,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他强调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统治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群众路线”简单地说来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同时,我也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和事业,

  目的都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都必须真心实意地依靠群众才能做好。我们党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讲政治。什么叫政治?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政治态度,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一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已经讲清楚了。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这也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

  下面,我想从三方面具体谈一些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必须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条主线。按照党的十九大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开展。我们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我们党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保持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必须突出“为民务实清廉”这个主题。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争作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

  三、必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引导和督促干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总而言之,党的领导,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创造,接受人民的监督。这里既有我们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真诚为广大群众谋利益,道理也正在这里。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9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强调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

  基层处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第一线,在建党百年之际,更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中,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是找准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短板弱项、促进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基层社区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深入矛盾纠纷易发地、治安隐患集中地,走访服务对象、特殊群体、困难企业、困难群众,进一步听取他们的呼声期盼、意见建议,深入了解实情,坚定不移在正确的道路上推动为民谋福祉,让群众成为社区治理工作的受益者。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要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堵点、解难点、治痛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群众所需所盼,切实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社区治理落实在楼院、落实在家庭,群众才能满意、社区才能更有凝聚力。

  以贴近民情、服务群众为重点,把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集中推出一批便民利民措施,提升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切实排忧解难暖民心。要把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在实处,真正为群众办实事,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惠及于民、造福于民、取信于民,让群众看到变化、感到温暖。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10

  做好“社保第六险”这件惠民实事

  继去年底福州市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后,近日该市又推出实施细则,明确了该险种的参保对象、保障范围、申请方式等。

  长期护理保险专门为重度失能者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被人们称为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之外的“社保第六险”。我国老人约2.54亿,占总人口的18.2%左右。“十四五”期间,老人将突破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此外,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人约1.8亿人,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人超过4000万人。目前不少失能或部分失能老人家中只有独生子女照顾,赡养负担重,加上年轻人工作繁忙,“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不少家庭的现实难题。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老龄化的不断加快,长期照护失能老人的社会需求不断增长,建立完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迫在眉睫,“社保第六险”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从2016年开始试点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去年9月,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推动建立健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目前已有27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9个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报销水平总体为70%左右,试点取得初步成效。一方面,有效减轻了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的经济、事务性负担;另一方面,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促进了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就业。

  当然,从这几年的实践看,长期护理保险还面临筹资、责任界定、失能等级标准制定等诸多问题,其中,专业护理人员不足是一大瓶颈。护理失能人员不仅需要耐心、细心,还考验其专业知识及护理水平,比如给失能老人洗澡,就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只有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才能努力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使其获得最大程度的生活独立和人格尊严,大大缓解老年人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的照料压力。然而,受“伺候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影响,很多人不愿意从事照护老人这种琐碎、辛苦的工作,导致从事长期护理专业服务的人员数量不足、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业务能力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难以满足日益增长和多元化的市场需要。

  各地各部门应当吸取国内外有益经验,在人才培养、制度框架、政策标准、运行机制、管理办法等方面,继续进行积极探索,把“社保第六险”这件民生实事做得更好,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11

  在“xx”规划全面启动,建党xxx周年即将到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中心开展了 “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主题活动,这次活动的开展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心(公司)群众工作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中心(公司)顺利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针对这次活动的开展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活动的开展应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为重点。

  一是各项改善民生措施的受惠者都在基层。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才能弄清如何把上级党委的方针政策和基层实际结合起来,把工作做到点上。也才能确保把群众对我们工作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的问题摸清摸透,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二是帮扶对象在基层。市委领导提出“群众工作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工作”,这个提法高度概括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我们要帮助一线的干部职工解决具体困难,提高他们处理和解决困难的能力,离不开深入一线,深入实际。

  三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在基层。当前我中心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都涉及到拆迁、安置、施工等人民群众利益切身相关的问题,易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也离不开深入一线,深入实际。

  四是认识事物的本来面貌在基层。每项政策都是一个从上到下层层贯彻执行的过程,也是是民意由下到上层层反馈报告的过程。这都要通过每个环节上的具体人来完成,环节多了就会隐藏基层的真实情况,深入基层到一线减少中间环节才能了解掌握基层的本来面貌。

  五是群众工作能力的提高在基层。群众工作能力是干部领导能力的重要表现,但这种能力不是坐在机关里就自然提高的。尤其是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不断发展的今天,领导干部只有把自己的根在群众中扎深、扎牢,才和群众有共同语言和感情,才能增长自己团结、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才干,也才有远大的政治前途。

  二、活动的开展应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落脚点。

  我们开展“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活动的目的是要让群众真真实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就是要抓出效果,真正服务于人民群众。如果做工作只求形式上搞得轰轰烈烈、实际上虎头蛇尾,却没给群众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不到实际服务的效果,这样的工作结果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也就失去了“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活动开展的意义。工作中,由于我们所承担的工作,工作中的征地拆迁、工程建设、资产管理与运营等都会经常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我们从思想和行动上把握好:一要始终从维护群众利益角度考虑问题;二要始终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三要始终坚持换位思考,理解群众的苦衷;四要始终科学运用群众思维、行为模式理解、解决问题;五要有始终向群众学习的谦虚态度和工作热情;六要始终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为活动目的。

  三、活动的开展要结合实际、力求实效

  作为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以开展“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主题活动为动力,把中心全面工作推向新水平。一是要与加强决策服务结合起来。牢牢把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要求,开展好重大课题调研、日常调研,要更加注重摸清基层实际情况,更加注重反映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求,更加注重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力求有更多成果。二是与加强机关建设、处室建设结合起来。深入查摆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在抓好整改、完善机制上下功夫,推进学习研究型机关建设再上新台阶、处室规范化管理再上新水平、干部职工的形象面貌发生新变化。三是与携手共建、帮扶长清孔庄村困难群众结合起来。建立完善工作交流、跟踪调研、日常服务等制度,深入群众,体察民情,细化措施办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服务群众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摸清情况,提高决策服务水平和自身素质能力。四是与推动各项工作创先争优结合起来。要瞄准更高目标,制定更高标准,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新发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12

  我为群众办实事,先从基层社区做起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强调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

  基层处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第一线,在建党百年之际,更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中,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是找准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短板弱项、促进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基层社区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深入矛盾纠纷易发地、治安隐患集中地,走访服务对象、特殊群体、困难企业、困难群众,进一步听取他们的呼声期盼、意见建议,深入了解实情,坚定不移在正确的道路上推动为民谋福祉,让群众成为社区治理工作的受益者。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要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堵点、解难点、治痛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群众所需所盼,切实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社区治理落实在楼院、落实在家庭,群众才能满意、社区才能更有凝聚力。

  以贴近民情、服务群众为重点,把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集中推出一批便民利民措施,提升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切实排忧解难暖民心。要把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在实处,真正为群众办实事,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惠及于民、造福于民、取信于民,让群众看到变化、感到温暖。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13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切实把群众事办实。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书写了辉煌篇章,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党能够行稳致远的关键就在于不忘初心、不改初心。不忘初心,不仅是我们饮水思源,告慰历史、告慰先辈的生动诠释,更是我们赢得民心,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党史学习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学史力行”,要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让“办实事”成为最耀眼的初心坐标,让人民始终是我们最大的执政底气。

  抛开私心杂念叩问初心。“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叩问初心,是我们立志的一个过程,只有锚定自己前行的方向,把握时代发展的规律,才能坚持正确的道路,一往无前。我们要抛开私心杂念去叩问初心,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进行一次涤荡思想触动灵魂的大洗礼,过滤好我们思想中的“杂质”,才能够让每一个党员干部找准“办实事”的前行坐标,找到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厚植为民情怀明悟初心。为民造福,是共产党执政的奋斗坐标。党史学习教育是让我们能够以先辈为榜样,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为国家、人民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他们的身上看到夜以继日、兢兢业业的务实精神,在他们的身上看到改革创新、永攀高峰的开拓精神,从他们的身上受到启迪,在厚植为民情怀的过程中,感悟“办实事”的初心,才能主动践行群众路线,自觉联系群众,让党心和民心同频共振。

  切实履职尽责坚守初心。守其初心,始终不变。初心,是一句誓言、一生作答的响亮誓词;初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郑重承诺。初心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党员干部在岗位中履职尽责的行动,是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质胜于华,行胜于言。要坚守初心,尤其需要党员干部始终紧盯“办实事”这个关键坐标,能够牢固理想信念,心无旁骛、主动担当、真抓实干,永葆干事创业的激情,直面风雨挑战,才能把事情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初心不改,虽远不怠。一百年的风雨兼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不变初心。今天,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为了擦拭初心、坚守初心,能够进一步厚植为民情怀,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滋养初心,才能赢得民心,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14

  近日,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新兴学校教育用地长时间“规而不建”问题被曝光。南关区教育局表示,今年年内将尽快开工,但依旧没有公布具体时间。

  据了解,20xx年南关区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新兴学校等工程启动建设,20xx年还列入民生实事,但至今这所学校的用地一直在空置,荒草丛生。

  “细致观端倪,细心知冷暖。”近年来百姓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向政府反映这所学校建设缓慢的问题,虽然多次得到南关区回复,但目前学校建设仍没有实质性进展。可见,对于群众反映的困难,决不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向群众许下的承诺,要“一个唾沫一个钉”,决不能“打太极”“放空炮”,答应办的事情就要一抓到底,抓出实效,真正把关心、关怀的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去。

  办好义务教育是地方政府的职责所在,更是重要的民生实事,不能止于规划、停在纸面。近年来,一些地方大兴土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却“龟速”前行,给百姓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究其原因,不排除是一些地方对教育等花钱却不能马上带来政绩的民生实事,能拖则拖、能缓则缓。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业求学购房医疗,这些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实则是为民生实事的大事,正如古人所言“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把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件一件小事办,一个一个小题解,将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将温暖送到群众的心窝里,从小处着手、从点滴抓起,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才能成就一番政绩。

  千难万难,只要把人民放在心上就不难。希望有关部门和方面也要行动起来,对学校“规而不建”等问题进行清理整顿,对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挂牌督办,对典型问题问责追责。只要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才能持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15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容和载体是不同的。现在我们处在新世纪新阶段,当大多数农民群众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他们的需求便发生了变化;城镇居民基本实现了初步小康之后,他们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基层党组织应当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而提供服务,随着人民群众的需求的改变而改变,以更好地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第一,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时俱进,应当在实践中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才是硬道理,联系服务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对象是“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面临的问题、需求,不是静止不变的,是会随着情况的变化、时代的变迁而会不断变化、日趋复杂。这就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服务者们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的应对和解决人民群众新情况、新形势下的问题和需求,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落实中央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孙同志通过对联系点的实地走访调研,收集和听取各方意见,交流分析全面总结而得出结论: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人民群众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应当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基层党组织应摆脱以往单一的、至上到下的管理方式,利用基层党组织分布的广泛性、深入群众的优越性,全方位宽领域感受人民群众的需求。以全新的影响力吸引群众、团结群众,实现在服务中凝聚群众、在引导中带领群众、在示范中组织群众。这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之策。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在如何把握群众的需求,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

  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上应当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在方式方法上要既依靠群众又教育和引导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觉悟,坚定群众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根本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实践活动精神。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但还有少数党员干部对联系服务群众实践教育活动认识不足,甚至认为这些都是形式化、走过场,不当回事,不放在心上。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健康发展。

推荐访问:我为 心得体会 实践活动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党支部层面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怎么写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总结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感悟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总结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系列活动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纪实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