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质量发展培训心得体会今年1月8日,我们在这里召开了全行支行中层及以上干部参加的“解放思想抓机遇,把握形势促发展,提升质量增效益”新一轮解放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质量发展培训心得体会1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高质量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篇1
今年1月8日,我们在这里召开了全行支行中层及以上干部参加的“解放思想抓机遇,把握形势促发展,提升质量增效益”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大会。到今天为止,已经历时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三个月时间里,在全行广大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解放思想大讨论总结大会,就是要认真总结回顾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总体情况,把解放思想的讨论活动激发出来的精神和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立发展之志、谋发展之策、鼓发展之劲、求发展之效,使大讨论活动真正成为解放思想的过程、凝聚人心的过程、鼓舞士气的过程、促进发展的过程。原计划济南、天津分行和经区支行的发言改为书面发言,他们的经验都不错,很有特色,值得借鉴。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报告整个活动开展的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主题明确。这次大讨论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解放思想抓机遇,把握形势促发展,提升质量增效益”。讨论中,大家都把深入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作为抓手,把年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贯彻始终,主题鲜明。
二是措施得力。一是制定下发了详细的活动方案;二是行长亲自动员讲话;三是分管行领导亲自进行的目标任务演示;四是行领导深入基层参与指导大讨论活动;五是行领导亲自授课;六是信息推动。大讨论期间,共编发“专题信息”三期,分别刊登了天津分行、经区支行、崖头支行、营业部等28家分、支行的讨论情况,有力推动了大讨论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是求真务实。在这次大讨论活动中,总行各部室以及各分、支行都按照《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的安排了讨论活动,效果很好。通过这次大讨论,全行干部员工做到了思想上有震动,实践上有行动,工作上有推动,可以讲,此次大讨论活动开展得有声势、有实效、有广度、有深度,做到了求真务实、力戒了空谈,体现了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
一是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在活动中,总行各部室以及各分、支行都认真学习了《谭行长在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充分理解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意义,认真分析当前的发展形势,每位干部员工都围绕领导讲话中提出的创业激情不足的问题、工作标准不高的问题、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大局意识淡漠的问题等为重点进行自我剖析、认真交流、深入讨论,积极查找存在的不足以及思想根源的问题。在解放思想中统一了思想,在统一思想中提高了认识,在提高认识中凝聚了合力,为“质量效益年”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目标,领会了思路。通过大讨论,大家进一步明确了目标。纷纷表示,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任务,以新的思维、新的视野、新的举措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各项工作,始终保持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志气,始终保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气魄,始终保持艰苦创业、埋头苦干的精神,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主动,在观念的更新中进行突破,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过大讨论,大家进一步领会了年度工作思路。纷纷表示,坚持二级行的标准,突出风险管控和执行力建设两个重点;做好客户关系管理、业务产品创新,服务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和跨区域经营五项工作;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
三是进一步明晰了措施,增强了信心。在大讨论活动中,各部门、各分支行都围绕主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明晰了今后的工作任务和措施。总行各部门通过对我行企业文化载体建设的讨论,形成了《企业文化节日活动策划方案》,通过对会议文化的梳理,形成了全行年度会议概览;济南分行把解放思想与解决存在的问题、破解思想上的障碍和促进业务发展相结合,把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成效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天津分行开拓思路,转变观念,运用逆向思维,创新方法,改变等客上门的守旧观念,开展了“携手前行,合作双赢”的客户拜访活动;经区支行将各项考核指标量化,塑造全新的工作机制,建设一流的团队,提供一流的服务,争创一流的业绩,提出了打造学习型、创新型、规范型、服务型、平安型、和谐型“六型”支行的新举措;等等。通过大讨论活动,全行上下对我行持续稳健快速发展充满了信心。
存在决定意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影响着全行干部员工认识问题的角度、接受新事物的气度、推动工作落实的力度,最终影响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每年一次的大讨论都硕果累累,今年也不例外,大讨论结束了,接下来就是要把这一系列的成果在我们的工作中进一步运用好,发展好,进一步巩固好、深化好。
一是把大讨论形成的思想共识转化为工作的内在动力。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着20xx年的经营工作指导思想和经营工作思路,广泛深入的开展了讨论,在三大能力、质量效益、企业文化等意识上理清了思想,统一了认识,形成了共识,可以说这些思想共识将成为我们今后的思想基础和工作保证。这些思想共识既体现了我行持续稳健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把在大讨论活动中形成的共识转化为今后工作的精神动力。
二是把大讨论中形成的思路和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中。三个月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行干部员工围绕着风险管控、执行力建设、客户管理、产品创新、企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能力、跨区域经营,特别是质量效益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形成了一些思路和措施。这些成果不仅要体现在书面的措施上,更要体现在我们的具体工作实践中。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就是要把这些思路和措施运用好、落实好,体现在具体成效上。
三是把大讨论中兄弟单位提炼出来的好的思路和措施学习借鉴好。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提炼了不少好的思路和措施,这些思路和措施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互相学习,相互借鉴,使大讨论的成果真正能够惠及全行,我们也会进一步关注这些思路和措施的实施,及时进行总结和推广,从而不断提升全行的年度业绩。
同志们,解放思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永无止境。昨天思想解放获得的成绩不能代表今天思想的继续解放;今天思想解放了,也不能保证明天思想还是解放的。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不断的理清发展思路、增强发展意识、更新发展观念、改善发展方式、消除发展瓶颈、破解发展难题、凝聚发展合力,在年度的“质量效益年“活动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23年高质量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篇2
省委书记指出,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为全国发展探路”要求,就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拐点”。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六个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决定高质量发展全局的关键环节。面对新时代的高起点、走在前列的高定位、跨越拐点的高要求,必须遵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律,强化问题意识,补齐突出短板,不断夯实跨越高质量发展拐点的基础,交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答卷。
率先跨越“拐点”,是“走在前列”的硬指标。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然意味着要率先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拐点。具体来说,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总量增长超过100倍,但支撑高速增长的比较优势在减弱。推进高质量发展,已不具备高速增长期的比较优势,也不可能再延续过去的增长模式与路径,必须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拐点”,把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式与路径转到高质量轨道。因此,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研判当下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态势,把准方位、精准施策,更好谋划经济向高质量转轨的思路,以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答卷实现中央对“走在前列”的要求。
一是质量水平的提升。其中,要素质量的提升,表现为资本、劳动、技术等领域的高级要素和创新要素供给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需求质量的提升,表现为居民消费力的增长、消费品质的提升;供给质量的提升,表现为产业、产品、服务供给质量达到较高水平;体制机制质量的提升,表现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二是结构优化。在产业结构上形成以现代产业体系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空间结构上形成均衡高效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和开放结构,在微观结构上大幅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奠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三是时间能量的消耗。一方面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拐点,不是一个可精确计量的特定时间点,而是一个具有弹性的时间区间。
对于而言,高质量发展“拐点”具有特殊内涵,融“拐点”共性与个性于一体。这意味着,跨越“拐点”既要遵循高质量发展的一般演进规律,也要紧扣实际情况,体现区域特质。因此,判断经济高质量发展“拐点”:
一要从高质量发展的演进规律出发对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加以评估;
二要体现特色,结合的区域特质、特色定位加以评估;
三要树立时间区间理念,既要寻找由特定物理峰值构成的具体拐点,也要通过综合判断,得到标识“拐点”的合理时间区间。
基于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的研判:跨进高品质消费、高质量生活阶段的门槛。正如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所指出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普遍遵循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演进过程。但各经济体面临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向高级形态的演进既具有普遍性,也存在前进、波动、停滞、倒退、飞跃等多种形态。
恩格尔系数是判断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参考。城镇、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分别从1978年的51.1%、62.2%下降到2013年的34.7%和36.3%。2017年,中国恩格尔系数为29.3%,恩格尔系数低于这一指标。根据统计,2017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16年的26.7%下降到2017年的26.5%。如果仅从恩格尔系数指标判断,已进入相对富裕阶段。但考虑到住房、教育、医疗等生产性消费上涨与居民收入存在不相适应性,导致恩格尔系数偏低。加之地区和不同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差距较大,尚不能得出已进入富裕阶段的判断。
近年来,消费力增长强劲,平均增长显著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伴随内需扩张的则是消费层次的迭代升级,形成倒逼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提升的强大动力,这正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16年,城乡居民拥有汽车比例已超过1/3,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等耐用品已经成为家庭“标配”。此外,移动手机、计算机等信息产品也基本普及,中高档乐器、健身器材、组合音响等享受型消费也达到一定比例。这表明,正在进入以耐用品消费为主的“高额群众消费”。同时,随着居民对消费品品质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益面临极大的提升空间,这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存在向“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转变的强烈需求。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使内需成为驱动生产的关键因素,需求结构的升级则倒逼供给体系的变革,由此必然要求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以量的扩张为导向的生产模式,要求以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供需匹配推动社会向高阶形态跃升。
工业化阶段是判断一个地区所处发展阶段的重要参考。根据钱纳里一般标准工业化模式(准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实现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目前仍处于工业化阶段,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地区差异较大,苏南等地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2016年霍夫曼系数为0.59,大致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在经历了改革初期轻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以后,逐步转化为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重化工业惯性大,具有自我强化机制,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的产业结构形态。
根据诺瑟姆曲线,以从业人数比例衡量,我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为17.7%,远超同期第一产业在gdp中5.4%的.占比,表明农业经营效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为45%,与第二产业在gdp中45.0%的占比大致相当;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为39.3%,低于第三产业在gdp中50.1%的占比,表明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仍有差距。与国际水平相比,产业结构偏离度较大,还未达到成熟状态,仍需要深度调整。
综合判断,当前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但地区差异性较大。尤其需要看到,实体经济发达,制造业体系完整,现阶段仍需进一步巩固提升制造业的规模、质量与效益。苏南地区制造业基础较好、竞争优势突出,尤其需要推动制造业的高点提升,以强化生产性服务业支撑、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塑造制造业新竞争优势为导向,不断赋予工业化进程以新内涵。在这一阶段,需要深入探讨工业化的深化提升与提升制造业及整个产业体系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防止“去工业化”倾向,促进工业化进程深化与工业化质量内涵提升的良性互动。
基于城市化发展阶段的研判:城市化进程进入从加速期向稳定期的拐点,“半城市化”、“逆城市化”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从全球发展规律看,现代化既是工业化的进程,也是城市化的进程。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然建立在高质量的城市化基础之上,高质量的城市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口支撑和空间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一个持续扩张的过程,目前城市化率已接近70%,正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但由于全省各地发展存在差异,一些苏中、苏北地区仍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城市化仍有较大空间。
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不少地区出现了基于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半城市化”问题,甚至在城市内部形成了特殊形态的“城乡二元结构”;一些地区则出现了不同于西方国家在城市化成熟阶段才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省统计局调查表明,到“十二五”末,全省仍有7%的人口虽然统计在城镇化率中,但未取得城镇居民的待遇,仍然是农民。农业人口大量转移的同时,“两栖”农民大量存在,并未充分彻底转移。
“十二五”期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25万人,预计“十三五”期间,约800万农村劳动力进城转户,意味着农村劳动力彻底、充分转移将大大提速。与全国一些地区相比,苏南城乡一体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较好解决了“新城市化”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化问题,未来仍需进一步提升城市化质量,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也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2023年高质量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篇3
根据集团公司党工部《关于在全公司深化开展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的补充通知》要求和开展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现将学习高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如下: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指标的增长、发展动能的提升,更要注重经济软环境的打造。安全生产是发展底线,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发展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安全生产关系到集团公司的公共利益,作为安监干部,必须要解放思想,充分认清新时代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要树立底线思维和危机意识,要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与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相结合,使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要求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在安全生产战线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解放思想,把握大势,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工作在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肩负的使命。安全生产是集团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全国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大会优化系统、减水平、减头面、减人员(以下简称“一优三减”),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以下简称“四化”)的提出及推进,有利于集团公司科学决策和理性管理,把失误降到最低;有利于数控操作和大幅度减人,把人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如磐石的安全生产基础。
准确把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要求、新思路,推动事后监察管理向源头治理转变。时刻牢固树立“安全管理绩效是行为”的理念。绩效就是行为,集团的安全管理,应注重过程管理和日常行为管理。国家强调公司构建安全分级管控隐患排除治理也强调的事前管理,加强安全日常基础管理,规范日常行为管理,应作为我们今后安全监督考核的重心。要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应急管理机制改革,我们要将工作重心放到事前预防和源头治理上,强化危险源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防早防小,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不断增强安全生产工作主动权。
责任担当、爱岗敬业,要建立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用时不我待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去谋划下一步工作,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能力提升。将高质量发展与我们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为一体,筑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带来深刻变化。安全管理工作要主动顺应集团公司发展趋势,积极运用网络信息化等技术手段,落实高危企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作,管控较大以上安全风险,提升安全监管水平和质量。解放思想,砥砺奋进,全面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追赶超越、争当先锋的生动局面,严格落实安全主题责任。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和部署,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抓早抓小,履职尽责。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做到领导有部署我们行动、上级有指示我们有落实、企业有需求我们有服务,在高质量发展中体现安监人的担当和作为。
畅通信息联系,优化工作衔接机制,对生产单位实行分类、分块管理,改进安全生产检查、挂牌督办等制度措施。发挥好安委会综合协调、考核检查的作用,做实各条线安全监管职责,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全面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理念、大政方针、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学习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专业知识,施行“一优三化”、高质量建成及应用“四化”,是提升煤矿安全管理和安全基础建设在新时代的重头戏,是煤矿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的一次革命,是抓好安全监察工作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也是新课题新挑战,必须顺应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而大力推进。一是“一优三化”“四化”最大的作用力是安全,安全监察队伍要率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着力推进,并把各单位部门提高认识、积极建设、重视应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监察的重点,做到监察有办法、有计划、有考核,对思想认识不够、缺乏统筹规划、工作进度滞后、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建设轻应用的单位部门及人员要及时予以惩处。二是对安全监察队伍全面培训,使其掌握相应理论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全新安全生产体系下对安全监察人员的新要求。三是建立全新的安全监察模式,找准各阶段的监察切入点和重点,确保顶层设计和实施无安全漏项;确保正常自动化、智能运转的程序和设施,不出现违章指令人为干预,当好“电子警察”。四是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并重,把对“四化”中的“三新”培训纳入监察范畴,促进作业人员熟练掌握“应知应会”并严格落实。五是及时掌握和应用相关信息,争取政府的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
为高质量发展把好“安全关”是我们安监干部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冲锋在前、示范表率,让发展高质量与安全高保障交相辉映、同频共振,才能做到量质并举、统筹兼顾,共同推进集团公司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伟大战略步伐。
2023年高质量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篇4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一是民营经济是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xx年民营经济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3.2%,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9.2%;民营经济在一、二、三产中的占比分别达到56.6%、53.8%、51.5%,推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民营经济挑大梁。二是民营企业是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截至xx年底,全省私营企业53.6万户,占全省企业总量的89.0%;民营企业集聚了全省85%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的工程(技术)中心,推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民营企业当主力。三是民间投资是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xx年,我省民间投资在一、二、三产业中的占比分别达到68.2%、68.5%和26.7%,尤其是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民间投资占比均达到70%以上,推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民间投资走前列。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把握六个方面内涵。一是产业层次要高。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布局大数据、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落地高质量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形成高质量的增长极。二是创新能力要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关键“支点”和核心动力,围绕产业链加快布局创新链,补课工业2.0、3.0,追赶工业4.0,不断提升民营经济的科技含量,培育一大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三是制造模式要转。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制造业为主战场,促进多个方面实现重大转变:在增长动力上,从以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驱动为主转向以数据、知识、技术驱动为主;在信息化发展上,从以机械化、自动化为主转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在产业结构上,从以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传统产业为主转向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四是集群配套要优。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现代产业集群的理念,立足现有优势产业基础,通过强链、延链、补链、建链,完善产业配套,壮大企业集群,以龙头带动产业上下游,形成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实现相互借力、共生共荣,不断提升民营经济的集群优势和全产业链配套能力。五是产品品质要好。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打牢品牌根基、增加品牌数量、提升品牌档次、扩大品牌影响,推动贵州制造向贵州智造转变、贵州速度向贵州质量转变、贵州产品向贵州品牌转变。六是企业架构要新。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摆脱家族式管理的局限性,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股改上市步伐,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转型为现代职业化治理模式下的公众企业。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构建全方位的支撑体系。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缺一不可,既需要民营企业自身发力加速转型升级,也需要政府构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全方位的政策支撑体系,引导民营企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聚焦“产业层次要高”,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一是深入推进“去产能”。综合运用市场、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严格环保、耗能、质量、技术、安全等标准,倒逼钢铁、煤炭、水泥等重点行业民营企业过剩产能退出市场,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针对重点传统产业,制定差异化转型升级路径,促使其提高运营效率、核心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三是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省重点发展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化税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民间投资。四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研究出台《引导民间资本发展服务业新业态的若干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发展服务业新业态。五是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制定实施民营企业下乡投资相关服务与环境支持政策,引导民营企业拓宽经营领域,培育发展订单农业、共享农业、创意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型业态。
聚焦“创新能力要强”,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一是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设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实行科技支持经费与专利产出挂钩,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每年一次对技术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科研人员以及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进行奖励。二是优化民营企业创新创业服务。组建区域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增建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弥补信息、技术、市场、资金短板,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强化民营企业创新人才支撑。制定出台《贵州省民营企业引进创新型人才扶持办法》,全面强化对民营企业引才聚才的政策支撑。
聚焦“制造模式要转”,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一是实施《贵州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培育五年行动计划》。建立贵州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培育库,每年一次进行动态优化调整,对入库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推动民营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通过股权投资方式,对来我省落户的先进制造业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三是支持传统制造业民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实施技术改造普惠性事后奖补政策,对省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取得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备案证,且主营业务收入达到规定额度的企业,给予资金补助。四是实施“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计划。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带动全省民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快速发展。
聚焦“集群配套要优”,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一是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企业。深入实施产业龙头计划,每年遴选一批发展前景较好、具有较强品牌效益及可推动产业上下游协作配套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二是推动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引导中小企业主动融入龙头企业供应链,深化协作配套和专业化分工,与大企业互用产品、互为市场、抱团发展,提升产业协作配套水平。三是构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对新设立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经专项评估后运营成效明显的,按平台建设实际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开办补助。
聚焦“产品品质要好”,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一是实施标准引领计划。推动建立覆盖全省主要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支持具有专利技术的民营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二是实施质量提升计划。在民营企业中广泛推广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服务企业活动,深入企业开展质量诊断、咨询和分析,促进企业提档升级。三是实施品牌培育计划。实施“民营品牌十百千创建工程”,力争用3-5年时间,重点扶持10家龙头企业争创世界名牌产品,100家民营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1000家民营企业争创贵州名牌产品。
聚焦“企业架构要新”,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一是实施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领计划,力争用3-5年时间,推动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二是引导民营企业丰富产权形式内容。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产权制度创新、完善法人产权制度。三是引导民营企业完善内部组织构架。推进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权责明确、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四是引导民营企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加快建立适应市场要求及企业发展需求的岗位体系,明确岗位职责,畅通晋升通道,推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
2023年高质量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篇5
今年1月8日,我们在这里召开了全行支行中层及以上干部参加的“解放思想抓机遇,把握形势促发展,提升质量增效益”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大会。到今天为止,已经历时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三个月时间里,在全行广大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解放思想大讨论总结大会,就是要认真总结回顾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总体情况,把解放思想的讨论活动激发出来的精神和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立发展之志、谋发展之策、鼓发展之劲、求发展之效,使大讨论活动真正成为解放思想的过程、凝聚人心的过程、鼓舞士气的过程、促进发展的过程。原计划济南、天津分行和经区支行的发言改为书面发言,他们的经验都不错,很有特色,值得借鉴。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报告整个活动开展的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主题明确。这次大讨论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解放思想抓机遇,把握形势促发展,提升质量增效益”。讨论中,大家都把深入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作为抓手,把年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贯彻始终,主题鲜明。
二是措施得力。一是制定下发了详细的活动方案;二是行长亲自动员讲话;三是分管行领导亲自进行的目标任务演示;四是行领导深入基层参与指导大讨论活动;五是行领导亲自授课;六是信息推动。大讨论期间,共编发“专题信息”三期,分别刊登了天津分行、经区支行、崖头支行、营业部等28家分、支行的讨论情况,有力推动了大讨论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是求真务实。在这次大讨论活动中,总行各部室以及各分、支行都按照《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的安排了讨论活动,效果很好。通过这次大讨论,全行干部员工做到了思想上有震动,实践上有行动,工作上有推动,可以讲,此次大讨论活动开展得有声势、有实效、有广度、有深度,做到了求真务实、力戒了空谈,体现了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
一是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在活动中,总行各部室以及各分、支行都认真学习了《谭行长在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充分理解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意义,认真分析当前的发展形势,每位干部员工都围绕领导讲话中提出的创业激情不足的问题、工作标准不高的问题、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大局意识淡漠的问题等为重点进行自我剖析、认真交流、深入讨论,积极查找存在的不足以及思想根源的问题。在解放思想中统一了思想,在统一思想中提高了认识,在提高认识中凝聚了合力,为“质量效益年”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目标,领会了思路。通过大讨论,大家进一步明确了目标。纷纷表示,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任务,以新的思维、新的视野、新的举措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各项工作,始终保持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志气,始终保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气魄,始终保持艰苦创业、埋头苦干的精神,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主动,在观念的更新中进行突破,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过大讨论,大家进一步领会了年度工作思路。纷纷表示,坚持二级行的标准,突出风险管控和执行力建设两个重点;做好客户关系管理、业务产品创新,服务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和跨区域经营五项工作;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
三是进一步明晰了措施,增强了信心。在大讨论活动中,各部门、各分支行都围绕主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明晰了今后的工作任务和措施。总行各部门通过对我行企业文化载体建设的讨论,形成了《企业文化节日活动策划方案》,通过对会议文化的梳理,形成了全行年度会议概览;济南分行把解放思想与解决存在的问题、破解思想上的障碍和促进业务发展相结合,把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成效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天津分行开拓思路,转变观念,运用逆向思维,创新方法,改变等客上门的守旧观念,开展了“携手前行,合作双赢”的客户拜访活动;经区支行将各项考核指标量化,塑造全新的工作机制,建设一流的团队,提供一流的服务,争创一流的业绩,提出了打造学习型、创新型、规范型、服务型、平安型、和谐型“六型”支行的新举措;等等。通过大讨论活动,全行上下对我行持续稳健快速发展充满了信心。
存在决定意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影响着全行干部员工认识问题的角度、接受新事物的气度、推动工作落实的力度,最终影响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每年一次的大讨论都硕果累累,今年也不例外,大讨论结束了,接下来就是要把这一系列的成果在我们的工作中进一步运用好,发展好,进一步巩固好、深化好。
一是把大讨论形成的思想共识转化为工作的内在动力。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着20xx年的经营工作指导思想和经营工作思路,广泛深入的开展了讨论,在三大能力、质量效益、企业文化等意识上理清了思想,统一了认识,形成了共识,可以说这些思想共识将成为我们今后的思想基础和工作保证。这些思想共识既体现了我行持续稳健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把在大讨论活动中形成的共识转化为今后工作的精神动力。
二是把大讨论中形成的思路和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中。三个月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行干部员工围绕着风险管控、执行力建设、客户管理、产品创新、企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能力、跨区域经营,特别是质量效益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形成了一些思路和措施。这些成果不仅要体现在书面的措施上,更要体现在我们的具体工作实践中。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就是要把这些思路和措施运用好、落实好,体现在具体成效上。
三是把大讨论中兄弟单位提炼出来的好的思路和措施学习借鉴好。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提炼了不少好的思路和措施,这些思路和措施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互相学习,相互借鉴,使大讨论的成果真正能够惠及全行,我们也会进一步关注这些思路和措施的实施,及时进行总结和推广,从而不断提升全行的年度业绩。
同志们,解放思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永无止境。昨天思想解放获得的成绩不能代表今天思想的继续解放;今天思想解放了,也不能保证明天思想还是解放的。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不断的理清发展思路、增强发展意识、更新发展观念、改善发展方式、消除发展瓶颈、破解发展难题、凝聚发展合力,在年度的“质量效益年“活动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23年高质量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篇6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一是民营经济是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xx年民营经济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3.2%,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9.2%;民营经济在一、二、三产中的占比分别达到56.6%、53.8%、51.5%,推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民营经济挑大梁。二是民营企业是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截至xx年底,全省私营企业53.6万户,占全省企业总量的89.0%;民营企业集聚了全省85%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的工程(技术)中心,推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民营企业当主力。三是民间投资是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xx年,我省民间投资在一、二、三产业中的占比分别达到68.2%、68.5%和26.7%,尤其是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民间投资占比均达到70%以上,推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民间投资走前列。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把握六个方面内涵。一是产业层次要高。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布局大数据、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落地高质量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形成高质量的增长极。二是创新能力要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关键“支点”和核心动力,围绕产业链加快布局创新链,补课工业2.0、3.0,追赶工业4.0,不断提升民营经济的科技含量,培育一大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三是制造模式要转。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制造业为主战场,促进多个方面实现重大转变:在增长动力上,从以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驱动为主转向以数据、知识、技术驱动为主;在信息化发展上,从以机械化、自动化为主转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在产业结构上,从以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传统产业为主转向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四是集群配套要优。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现代产业集群的理念,立足现有优势产业基础,通过强链、延链、补链、建链,完善产业配套,壮大企业集群,以龙头带动产业上下游,形成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实现相互借力、共生共荣,不断提升民营经济的集群优势和全产业链配套能力。五是产品品质要好。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打牢品牌根基、增加品牌数量、提升品牌档次、扩大品牌影响,推动贵州制造向贵州智造转变、贵州速度向贵州质量转变、贵州产品向贵州品牌转变。六是企业架构要新。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摆脱家族式管理的局限性,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股改上市步伐,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转型为现代职业化治理模式下的公众企业。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构建全方位的支撑体系。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缺一不可,既需要民营企业自身发力加速转型升级,也需要政府构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全方位的政策支撑体系,引导民营企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聚焦“产业层次要高”,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一是深入推进“去产能”。综合运用市场、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严格环保、耗能、质量、技术、安全等标准,倒逼钢铁、煤炭、水泥等重点行业民营企业过剩产能退出市场,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针对重点传统产业,制定差异化转型升级路径,促使其提高运营效率、核心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三是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省重点发展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化税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民间投资。四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研究出台《引导民间资本发展服务业新业态的若干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发展服务业新业态。五是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制定实施民营企业下乡投资相关服务与环境支持政策,引导民营企业拓宽经营领域,培育发展订单农业、共享农业、创意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型业态。
聚焦“创新能力要强”,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一是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设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实行科技支持经费与专利产出挂钩,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每年一次对技术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科研人员以及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进行奖励。二是优化民营企业创新创业服务。组建区域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增建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弥补信息、技术、市场、资金短板,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强化民营企业创新人才支撑。制定出台《贵州省民营企业引进创新型人才扶持办法》,全面强化对民营企业引才聚才的政策支撑。
聚焦“制造模式要转”,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一是实施《贵州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培育五年行动计划》。建立贵州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培育库,每年一次进行动态优化调整,对入库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推动民营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通过股权投资方式,对来我省落户的先进制造业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三是支持传统制造业民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实施技术改造普惠性事后奖补政策,对省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取得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备案证,且主营业务收入达到规定额度的企业,给予资金补助。四是实施“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计划。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带动全省民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快速发展。
聚焦“集群配套要优”,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一是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企业。深入实施产业龙头计划,每年遴选一批发展前景较好、具有较强品牌效益及可推动产业上下游协作配套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二是推动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引导中小企业主动融入龙头企业供应链,深化协作配套和专业化分工,与大企业互用产品、互为市场、抱团发展,提升产业协作配套水平。三是构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对新设立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经专项评估后运营成效明显的,按平台建设实际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开办补助。
聚焦“产品品质要好”,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一是实施标准引领计划。推动建立覆盖全省主要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支持具有专利技术的民营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二是实施质量提升计划。在民营企业中广泛推广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服务企业活动,深入企业开展质量诊断、咨询和分析,促进企业提档升级。三是实施品牌培育计划。实施“民营品牌十百千创建工程”,力争用3-5年时间,重点扶持10家龙头企业争创世界名牌产品,100家民营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1000家民营企业争创贵州名牌产品。
聚焦“企业架构要新”,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一是实施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领计划,力争用3-5年时间,推动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二是引导民营企业丰富产权形式内容。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产权制度创新、完善法人产权制度。三是引导民营企业完善内部组织构架。推进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权责明确、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四是引导民营企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加快建立适应市场要求及企业发展需求的岗位体系,明确岗位职责,畅通晋升通道,推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
2023年高质量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篇7
“一个人不可能完美,但团队可以”,昌乐一中是成就我们完美的大团队,我们每位教师都是团队的建设者。打造一个高绩效的团队是每个企业都想要的,同样也是我们昌乐一中这个大团队所需要的,只有每位教师都明白了高绩效团队是如何打造的,是如何管理和运作的,这样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做,才能各司其职,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读罢此书,我有两点收获: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责任成就人生”,让我明白学习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做到。无论自己所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只要尽职尽责地去把它做好,所做的事情就是充满意义的,人生也如此。
小到一个部门,大到一个企业,都是一个团队或大或小的缩影,任何一个团队都应该有自己的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够激励员工忘我工作;才能引导团队从一个台阶上升到另一个台阶;才能引领我们的学校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
经常听大家说:“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当时听了只是笑笑而已。其实,这句话里面,是存在一个负责任和不负责任的因果关系。只有辛辛苦苦的工作,才能舒舒服服的生活,同样也在告诉我,要对你的工作负责,就是对你的人生负责。对于本职工作,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
团队里的每个人要有自动自发的精神,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如果每名教师都能把自己份内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情,每个人对待工作都追求一个最好的效果,那么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就没有那么多随处可见的浪费与低效率。
团队的自主性体现在与组内成员之间的主动反馈、主动沟通、主动关切。我们除了每周两次固定的集体备课活动沟通外,平日里还不定时地沟通交流备课。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这一点,工作就不会有盲区和疏忽,就不会有沟通不了的问题,更不会有那么多需要上级主管来出面解决的矛盾。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一个人的能力、精力是有限的,而大家共同的智慧则是无穷的,主动反馈、互相沟通可以避免延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团队是每个个体的总和,需要发挥集体中每个个体的智慧和长处,发展壮大团队的力量,个体通过团队校正自己的行为,提高工作能力,二者协调发展,相得益彰。如果将团队比作一颗大树的树干,个体是大树的枝叶,只有树干营养充沛,生命力旺盛,枝叶才能有所依托,茁壮成长。
通过学习《打造高绩效团队》使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只有锐意进取,与时俱进,把自己融入团队,奉献自己,才能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与精神风貌,从而为昌乐一中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高质量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篇8
“一个人不可能完美,但团队可以”,昌乐一中是成就我们完美的大团队,我们每位教师都是团队的建设者。打造一个高绩效的团队是每个企业都想要的,同样也是我们昌乐一中这个大团队所需要的,只有每位教师都明白了高绩效团队是如何打造的,是如何管理和运作的,这样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做,才能各司其职,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读罢此书,我有两点收获: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责任成就人生”,让我明白学习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做到。无论自己所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只要尽职尽责地去把它做好,所做的事情就是充满意义的,人生也如此。
小到一个部门,大到一个企业,都是一个团队或大或小的缩影,任何一个团队都应该有自己的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够激励员工忘我工作;才能引导团队从一个台阶上升到另一个台阶;才能引领我们的学校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
经常听大家说:“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当时听了只是笑笑而已。其实,这句话里面,是存在一个负责任和不负责任的因果关系。只有辛辛苦苦的工作,才能舒舒服服的生活,同样也在告诉我,要对你的工作负责,就是对你的人生负责。对于本职工作,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
团队里的每个人要有自动自发的精神,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如果每名教师都能把自己份内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情,每个人对待工作都追求一个最好的效果,那么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就没有那么多随处可见的浪费与低效率。
团队的自主性体现在与组内成员之间的主动反馈、主动沟通、主动关切。我们除了每周两次固定的集体备课活动沟通外,平日里还不定时地沟通交流备课。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这一点,工作就不会有盲区和疏忽,就不会有沟通不了的问题,更不会有那么多需要上级主管来出面解决的矛盾。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一个人的能力、精力是有限的,而大家共同的智慧则是无穷的,主动反馈、互相沟通可以避免延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团队是每个个体的总和,需要发挥集体中每个个体的智慧和长处,发展壮大团队的力量,个体通过团队校正自己的行为,提高工作能力,二者协调发展,相得益彰。如果将团队比作一颗大树的树干,个体是大树的枝叶,只有树干营养充沛,生命力旺盛,枝叶才能有所依托,茁壮成长。
通过学习《打造高绩效团队》使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只有锐意进取,与时俱进,把自己融入团队,奉献自己,才能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与精神风貌,从而为昌乐一中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高质量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篇9
省委书记指出,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为全国发展探路”要求,就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拐点”。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六个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决定高质量发展全局的关键环节。面对新时代的高起点、走在前列的高定位、跨越拐点的高要求,必须遵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律,强化问题意识,补齐突出短板,不断夯实跨越高质量发展拐点的基础,交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答卷。
率先跨越“拐点”,是“走在前列”的硬指标。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然意味着要率先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拐点。具体来说,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总量增长超过100倍,但支撑高速增长的比较优势在减弱。推进高质量发展,已不具备高速增长期的比较优势,也不可能再延续过去的增长模式与路径,必须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拐点”,把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式与路径转到高质量轨道。因此,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研判当下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态势,把准方位、精准施策,更好谋划经济向高质量转轨的思路,以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答卷实现中央对“走在前列”的要求。
一是质量水平的提升。其中,要素质量的提升,表现为资本、劳动、技术等领域的高级要素和创新要素供给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需求质量的提升,表现为居民消费力的增长、消费品质的提升;供给质量的提升,表现为产业、产品、服务供给质量达到较高水平;体制机制质量的提升,表现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二是结构优化。在产业结构上形成以现代产业体系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空间结构上形成均衡高效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和开放结构,在微观结构上大幅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奠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三是时间能量的消耗。一方面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拐点,不是一个可精确计量的特定时间点,而是一个具有弹性的时间区间。
对于而言,高质量发展“拐点”具有特殊内涵,融“拐点”共性与个性于一体。这意味着,跨越“拐点”既要遵循高质量发展的一般演进规律,也要紧扣实际情况,体现区域特质。因此,判断经济高质量发展“拐点”:
一要从高质量发展的演进规律出发对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加以评估;
二要体现特色,结合的区域特质、特色定位加以评估;
三要树立时间区间理念,既要寻找由特定物理峰值构成的具体拐点,也要通过综合判断,得到标识“拐点”的合理时间区间。
基于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的研判:跨进高品质消费、高质量生活阶段的门槛。正如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所指出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普遍遵循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演进过程。但各经济体面临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向高级形态的演进既具有普遍性,也存在前进、波动、停滞、倒退、飞跃等多种形态。
恩格尔系数是判断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参考。城镇、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分别从1978年的51.1%、62.2%下降到2013年的34.7%和36.3%。2017年,中国恩格尔系数为29.3%,恩格尔系数低于这一指标。根据统计,2017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16年的26.7%下降到2017年的26.5%。如果仅从恩格尔系数指标判断,已进入相对富裕阶段。但考虑到住房、教育、医疗等生产性消费上涨与居民收入存在不相适应性,导致恩格尔系数偏低。加之地区和不同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差距较大,尚不能得出已进入富裕阶段的判断。
近年来,消费力增长强劲,平均增长显著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伴随内需扩张的则是消费层次的迭代升级,形成倒逼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提升的强大动力,这正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16年,城乡居民拥有汽车比例已超过1/3,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等耐用品已经成为家庭“标配”。此外,移动手机、计算机等信息产品也基本普及,中高档乐器、健身器材、组合音响等享受型消费也达到一定比例。这表明,正在进入以耐用品消费为主的“高额群众消费”。同时,随着居民对消费品品质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益面临极大的提升空间,这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存在向“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转变的强烈需求。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使内需成为驱动生产的关键因素,需求结构的升级则倒逼供给体系的变革,由此必然要求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以量的扩张为导向的生产模式,要求以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供需匹配推动社会向高阶形态跃升。
工业化阶段是判断一个地区所处发展阶段的重要参考。根据钱纳里一般标准工业化模式(准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实现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目前仍处于工业化阶段,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地区差异较大,苏南等地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2016年霍夫曼系数为0.59,大致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在经历了改革初期轻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以后,逐步转化为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重化工业惯性大,具有自我强化机制,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的产业结构形态。
根据诺瑟姆曲线,以从业人数比例衡量,我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为17.7%,远超同期第一产业在gdp中5.4%的.占比,表明农业经营效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为45%,与第二产业在gdp中45.0%的占比大致相当;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为39.3%,低于第三产业在gdp中50.1%的占比,表明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仍有差距。与国际水平相比,产业结构偏离度较大,还未达到成熟状态,仍需要深度调整。
综合判断,当前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但地区差异性较大。尤其需要看到,实体经济发达,制造业体系完整,现阶段仍需进一步巩固提升制造业的规模、质量与效益。苏南地区制造业基础较好、竞争优势突出,尤其需要推动制造业的高点提升,以强化生产性服务业支撑、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塑造制造业新竞争优势为导向,不断赋予工业化进程以新内涵。在这一阶段,需要深入探讨工业化的深化提升与提升制造业及整个产业体系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防止“去工业化”倾向,促进工业化进程深化与工业化质量内涵提升的良性互动。
基于城市化发展阶段的研判:城市化进程进入从加速期向稳定期的拐点,“半城市化”、“逆城市化”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从全球发展规律看,现代化既是工业化的进程,也是城市化的进程。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然建立在高质量的城市化基础之上,高质量的城市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口支撑和空间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一个持续扩张的过程,目前城市化率已接近70%,正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但由于全省各地发展存在差异,一些苏中、苏北地区仍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城市化仍有较大空间。
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不少地区出现了基于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半城市化”问题,甚至在城市内部形成了特殊形态的“城乡二元结构”;一些地区则出现了不同于西方国家在城市化成熟阶段才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省统计局调查表明,到“十二五”末,全省仍有7%的人口虽然统计在城镇化率中,但未取得城镇居民的待遇,仍然是农民。农业人口大量转移的同时,“两栖”农民大量存在,并未充分彻底转移。
“十二五”期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25万人,预计“十三五”期间,约800万农村劳动力进城转户,意味着农村劳动力彻底、充分转移将大大提速。与全国一些地区相比,苏南城乡一体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较好解决了“新城市化”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化问题,未来仍需进一步提升城市化质量,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也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2023年高质量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篇10
根据集团公司党工部《关于在全公司深化开展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的补充通知》要求和开展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现将学习高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如下: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指标的增长、发展动能的提升,更要注重经济软环境的打造。安全生产是发展底线,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发展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安全生产关系到集团公司的公共利益,作为安监干部,必须要解放思想,充分认清新时代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要树立底线思维和危机意识,要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与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相结合,使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要求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在安全生产战线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解放思想,把握大势,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工作在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肩负的使命。安全生产是集团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全国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大会优化系统、减水平、减头面、减人员(以下简称“一优三减”),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以下简称“四化”)的提出及推进,有利于集团公司科学决策和理性管理,把失误降到最低;有利于数控操作和大幅度减人,把人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如磐石的安全生产基础。
准确把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要求、新思路,推动事后监察管理向源头治理转变。时刻牢固树立“安全管理绩效是行为”的理念。绩效就是行为,集团的安全管理,应注重过程管理和日常行为管理。国家强调公司构建安全分级管控隐患排除治理也强调的事前管理,加强安全日常基础管理,规范日常行为管理,应作为我们今后安全监督考核的重心。要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应急管理机制改革,我们要将工作重心放到事前预防和源头治理上,强化危险源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防早防小,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不断增强安全生产工作主动权。
责任担当、爱岗敬业,要建立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用时不我待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去谋划下一步工作,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能力提升。将高质量发展与我们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为一体,筑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带来深刻变化。安全管理工作要主动顺应集团公司发展趋势,积极运用网络信息化等技术手段,落实高危企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作,管控较大以上安全风险,提升安全监管水平和质量。解放思想,砥砺奋进,全面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追赶超越、争当先锋的生动局面,严格落实安全主题责任。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和部署,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抓早抓小,履职尽责。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做到领导有部署我们行动、上级有指示我们有落实、企业有需求我们有服务,在高质量发展中体现安监人的担当和作为。
畅通信息联系,优化工作衔接机制,对生产单位实行分类、分块管理,改进安全生产检查、挂牌督办等制度措施。发挥好安委会综合协调、考核检查的作用,做实各条线安全监管职责,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全面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理念、大政方针、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学习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专业知识,施行“一优三化”、高质量建成及应用“四化”,是提升煤矿安全管理和安全基础建设在新时代的重头戏,是煤矿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的一次革命,是抓好安全监察工作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也是新课题新挑战,必须顺应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而大力推进。一是“一优三化”“四化”最大的作用力是安全,安全监察队伍要率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着力推进,并把各单位部门提高认识、积极建设、重视应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监察的重点,做到监察有办法、有计划、有考核,对思想认识不够、缺乏统筹规划、工作进度滞后、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建设轻应用的单位部门及人员要及时予以惩处。二是对安全监察队伍全面培训,使其掌握相应理论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全新安全生产体系下对安全监察人员的新要求。三是建立全新的安全监察模式,找准各阶段的监察切入点和重点,确保顶层设计和实施无安全漏项;确保正常自动化、智能运转的程序和设施,不出现违章指令人为干预,当好“电子警察”。四是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并重,把对“四化”中的“三新”培训纳入监察范畴,促进作业人员熟练掌握“应知应会”并严格落实。五是及时掌握和应用相关信息,争取政府的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
为高质量发展把好“安全关”是我们安监干部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冲锋在前、示范表率,让发展高质量与安全高保障交相辉映、同频共振,才能做到量质并举、统筹兼顾,共同推进集团公司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伟大战略步伐。
推荐访问:高质量 心得体会 培训 2023高质量发展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