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党员教育基地建设方案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高校党建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推进和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创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的通知》文件精神,通过给党员搭载体压担子,给党支部建平台出点子,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充分发挥党建的龙头作用,以党建促教风,以党建促学风,推动和谐学院建设。
二、工作目标
通过示范点建设达到四大工作目标:一是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打造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四是形成学院党建工作特色品牌。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党校建设,发挥党校多元教育功能
党校教育是提升党员基本素质和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学院分党校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采取“听、看、讲、体验”
四位一体(即听党课、观基地、讲党性、体验社情)的党校教育模式。通过培训,达到入党积极分子初步形成理想信念、预备党员巩固理想信念、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目标。
1、加强党校师资力量。在邀请我校教师开设党课的同时,聘请我市各行业中取得突出成绩、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党员同志(例如感动温州十大人物等),为学生上党课,让党课内容能“看得见,摸得着”,增强党课效果,提升培训对象的政治素质和进取精神。
2、创建党员教育活动基地。利用温州革命胜迹众多的优势,创建翠微山烈士陵园、江心屿烈士陵园、雁荡山烈士陵园、省一大旧址、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等3-5个党员活动基地,为党员教育活动和支部党员组织生活提供平台。
3、开设“微型党课”。学院分党校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或者当前时事、热点、焦点等,结合自身实际与认识,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主讲8分钟的微型党课,以促进党校学员理论素养的提高。
4、开展党员实践锻炼。学院将实践锻炼作为党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实践锻炼分为吃苦类、奉献类、调查类、技能类等若干类别,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比较缺失的实践类别进行锻炼。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是党的肌体中的细胞,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论是对于扩大党员的影响力、发挥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骨干作用,还是对于支部凝聚力、战斗力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1、实施学生党员考核。制订《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生党员考核条例》,围绕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素养、专业学习成绩、工作表现、生活表现、群众评价等内容进行考核,表彰优秀、鞭策后进,使学生党员不论在入党前还是入党后都能以百倍的努力投入到学习、工作、生活和服务群众等各项工作中,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2、推行《党员成长手册》记录。学院制定《党员成长手册》,内容包括党建工作的规章制度、党建联系人工作记录、党员工作室工作记录、党员思想汇报、党员组织生活记录、党员党费缴纳证明等等,全方位记录每一位党员在校期间所开展的工作及其成长过程。每学期
初发放,每学期末收回到,作为党员考核、评优工作的重要依据。学生党员毕业时带走《党员成长手册》。
3、开展评选学院优秀党员和优秀预备党员活动。一方面,作为对学校评选优秀党员的补充,开展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党员中预备党员比率高的实际,开展优秀预备党员评选活动,更广泛地调动广大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积极性。
4、夯实入党各项环节。周密考虑培养一名共产党员的各个环节,从提交入党志愿书、推优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再到党建联系人的培养、支部大会的讨论接收、入党宣誓,每个环节都做细做实,确保党员质量。
(三)强化支部建设,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是连接党员和上级党组织、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强化支部建设,才能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只有强化支部建设,才能使党员在广大师生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支部成为带领师生求发展的领头羊、服务师生促和谐的排头兵。
1、鼓励支部建设创新活动。高校支部建设创新活动是省委教育工委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所开展的一项专项活动,它对于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推进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学院重点培育3-5个创新项目,要求结合支部特色,开展具有创新示范意义的支部活动,并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2、实行“党日活动”制度。借鉴成熟的“团日活动经验”,每个月确定一个主题,部署各学生党支部依据主题开展支部活动,并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在开展党日活动的基础上,每月评出最佳支部颁发证书
并给予奖励。教工支部每月的支部活动,主题可根据本支部的实际情况自定。
3、建立党员实践基地。与党员教育活动基地不同,党员实践基地由各支部自主建立,供本支部的党员、预备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实践锻炼用的活动基地。各支部可结合支部专业特色,寻求对口单位建立党员实践基地,共同开展支部活动。学院统一制作“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党员实践基地”铜牌,赠送各党员实践基地单位。
4、师生支部对接共建。按系按专业设立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引导师生支部对接共建,以教师支部建设带动学生支部建设,引领师生党员在本系的教学、科研、学科竞赛、学生工作等方面发挥模范作用,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同时,鼓励师生党支部积极开展外联工作,与业务相关单位建立友好支部,积极吸收校外党支部的先进工作经验,提升党建工作影响力。
(四)凝练支部特色,大力推进“一部一品”建设工作
“一个支部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品牌”是学院党建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努力打造“一部一品”。
1、打造教育学系教工党支部与研究生党支部服务地方工作品牌。充分发挥教工党员、研究生党员与地方基础教育联系密切的特点与优势,鼓励师生党员为基础教育开设讲座、在报刊媒体点评教育个案、服务基础教育科研立项,以丰富的社会活动和对基础教育的研究成果,创建支部工作品牌。
2、打造心理学系师生党支部科研工作品牌。充分利用教工党员科研能力突出的优势,引导教工党员带领学生党员开展科研活动,积极申报各级别的科研立项,鼓励教工党员指导学生党员参与“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邀请教工党员给学生开设各类主题的科研讲座,以优秀的师生科研业绩创建支部特色品牌。
3、打造教技系师生党支部数字媒体工作品牌。借助教技系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众多的社会资源,引导教工党员与学生党员围绕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开发、服务中小学校园数字化建设、指导学生参加省多媒体比赛等重点工作,以良好的社会评价和优秀的竞赛业绩体现支部的工作品牌。
4、打造小教系师生党支部师范技能品牌。引导小教系教工支部、学生支部重点围绕师范技能、普通话培训等工作开展支部品牌建设,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师范技能,参与师范技能比赛,以优秀的师范技能竞赛成绩体现小教师生支部的特色品牌。
5、打造学前系师生党支部艺术工作品牌。充分发挥学前系师生党员多才多艺的优势,引导教工党员、学生党员围绕艺术之春、儿童剧公演、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重点工作,展示学前系师生党员的特色,以优异的竞赛成绩的社会的大力肯定创建党建工作品牌。
6、打造知心姐姐党支部志愿者工作品牌。知心姐姐党支部是我校在青年志愿者组织中成立的第一个实体党支部,具有良好的创新示范作用。学院高度重视知心姐姐党支部创新项目的培育工作,开展教工行政党支部与其结对共建,为知心姐姐党支部的发展提供有力指导和坚强支持。
(五)
加强“党员之家”建设,拓展“党员之家”服务功能
“党员之家”是党员活动的阵地,也是开展党员服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载体与窗口。学院将“党员之家”建设作为学院的精品工程来抓,成立“党员之家”管委会,为每个学生支部提供办公桌椅、电脑等设备,设置各类党员服务岗、党员工作室,为学院师生提供服务。
1、成立党员服务热线工作室。工作室提供各类咨询与解答,收集意见和建议,做好学院与同学、校内和校外的沟通。
2、成立就业服务党员工作室。工作室为毕业生同学提供就业服务,例如就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就业招聘会的现场服务工作等。
3、成立心理健康党员工作室。工作室发挥党员各方面素质较高的优势,用为学院部分存在较大心理困惑的学生提供心理指导,为学院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必要的补充。
4、成立党员文明督察工作室。针对学生在校园内、教室中的文明行为,工作室安排党员提供文明督察服务,检查带食物进教学楼、在教室食用快餐等不文明现象并纠正,为创建良好学风服务。
5、成立党员爱心服务工作室。工作室为学前前三段学生提供晚自习课业辅导,为新疆同学提供英语辅导,为学习落后的同学提供“后课堂”帮助;在教学区提供校园文明伞借用与登记、爱心U盘借用与登记、失物招领等服务;在公寓区提供缴纳水电费、文明伞借用和登记、信件收发、爱心气象、维修登记等服务。
(六)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党员思想与党务工作交流
1、建立党建微博群。微博由于其开放性和传播的迅捷性,已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流,党建工作应充分利用微博发优点,扩大工作影响力。要加强微博的后期管理,组织学生党员讨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正确引导学生党员思想动态。
2、建立学院荣誉墙。设立学院荣誉墙,公布学院师生所获的重大集体、个人荣誉,激励广大同学向获奖集体与个人学习,营造奋发向上、追求进步的良好氛围。
3、建立党建工作宣传栏。在教育楼三楼门厅设立党建工作宣传栏,及时通报学院各支部所开展的党务工作动态和入党公示材料,使不能经常上网的学生能及时掌握学院党建工作动态。通过各支部活动的展示,也促进支部之间的竞争。
4、开辟学院刊物党建专栏。学院的《未来教师》刊物颇受学生欢迎,党建工作要主动利用好这个展示平台,在刊物上开辟“党建动态”、“党员风采”等专栏,介绍学院党建工作的优秀做法和优秀学生党员的风采。
(七)学生党建进公寓,发挥党员在公寓生活中的引领作用
学生公寓是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为充分加强学生党员自律意识,凸显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必须走进学生公寓、走进学生生活,把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进一步延伸。
1、创建党员示范寝室。在每幢宿舍楼,确立若干个党员示范寝室,在寝室卫生、学习氛围、安全用电、服务群众方面培养典型,树立模范。
2、党员寝室挂牌亮相。学院统一制作公示牌,将每个党员所在寝室进行挂牌亮相,使党员身份在公寓区内公开化,引导党员创建文明寝室,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3、建立宿舍纪律检查服务队。通过学生党员服务队检查公寓安全隐患、卫生状况、学生夜不归宿情况,发挥党员在公寓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4、坚持党员联系新生寝室工作。每
2个党员联系1个新生寝室,联系时间为一学年,要求学生党员从思想、学习、社会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对新生加以指导,并记入《党员工作手册》,帮助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5、公寓表现纳入评价体系。公寓生活是考验党员品质的重要环节,公寓辅导员拥有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预备党员的转正、学生党员的考核的否决权,对公寓生活表现不佳的,可以延长考察期、转正期或取消评优资格。
四、保障措施
党建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龙头,抓好党建工作有利于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学院在人、财、物等方面为开展党建工作提供坚强保障。一是要加强领导,把党建示范点建设作为全院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层层落实,明确责任。二是落实资金,设置党建示范点专项经费、支部活动经费,每位教工党员每年的活动费不少于300元,每位学生党员每年的活动费不少于100元,以经费保障支部活动顺利开展。三是确保设备,对现有的党员之家进行硬件设施的更新,改善党员之家的环境,使党员之家具备宣誓室、会议室、活动室、荣誉墙等功能。四是督导交流,邀请校党委组织部就我院创建工作给予指导和监督,与其他兄弟学院、党支部加强交流,共同提升。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篇二:党员教育基地建设方案
通川区梓桐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基地
建议方案
一、建设定位
借助梓桐镇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红三十军政治部革命旧址,建成红色文化为主的党性教育基地。
二、总体规划
按照“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建立通川区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基地。
(一)长远规划(2020年前)
1、把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周边环境改造成展现红军革命历史的宏伟画卷、文化长廊。
2、把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空闲场地打造成党性教育体验场,把李先念雕像打造成凭吊革命先烈、发扬革命传统、激励革命斗志的情感圣地。
3、成立通川区红三十军文化研究室,面向社会征集熟悉、热爱红军文化的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
4、将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打造成精品培训线路,具备党员教育培训,红色文化学术研讨、艺术创作、技能培训、“红色”体验等功能。
(二)短期目标(2016-2017年)
1、整合张爱萍故居(神剑园)、红军文化陈列馆、碑庙李中权将军、梓桐镇红三十军政治部统一打造成红色文化理论学习和培训基地。
2、整合梓桐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通川区委党校和通
川区党史研究室等现有资源,提供红三十军历史授课、参观凭吊教学。
3、将梓桐镇政府会议室和食堂打造为红色文化的党性教学点和红军生活食堂,通过听红军故事,重走红军路,体验红军生活,感受红军文化,传承红军精神。
4、组织编写红色文化诗词、歌曲、拍摄红色宣传片,加强通川区红色文化宣传。
三、硬件配套设施
1、建筑选址:
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所在地梓桐镇政府办公楼,配备电脑、投影仪、电视机、讲台、座椅等,打造现场教学点。
2、功能分区:
(一)可容纳200人的综合会议室一间(统筹电化教学、学术报告、红色电影放映等);
(二)可容纳100人的电教室1间(集中学习上党课、收看党性教育节目、讨论会等);
(三)可容纳100人就餐的食堂1个(体验红军生活);
(四)党史研究室1间;
(五)小型红色文化书籍阅览室1间;
(六)党员谈心室1间;
(七)就近提供学员住宿(约200人)。
四、教材师资
1、专题教材: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红色文化理论体系建设、红色文化系列丛书、红色文化纲要出版物以及红色文化艺术创作,红军精神、党章党规等教材;
2、影像教材:革命题材影视文艺作品、通川区党建纪实专题片、原创革命老区元素形象片、MTV、新媒体教材等;
3、专职教师:10人(通川区委宣传部,通川区委党校、通川区党史研究室、通川区文广新局);
4、兼职教师:10人(军训教官,红军后代,基地附近群众,红歌辅导教师);
5、讲解员:4人(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现有资源);
6、辅导员:4人(学校老师,政府党建负责人)。
四、制度建设
结合实际,建立教育基地日常管理制度、党员培训制度、党员学习制度、评估分析制度和学习反馈制度等。
推荐访问:党员教育基地建设方案 基地建设 党员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