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高质量发展先导区(4篇)

时间:2024-08-24 15:30:03 浏览量:

篇一:高质量发展先导区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6.10?

  【字

  号】浙政办发〔2021〕15号

  【施行日期】2021.07.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

  正文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浙政发〔2021〕16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文件精神,推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括国家高新区、省级高新区、省级创建高新区,以下统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坚持“又高又新”,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自主创新力、产业竞争力、引领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为浙江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新发展格局支撑平台,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汇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平台,实施一批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新增一批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高新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形成一批标志性高新产业链和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8%左右。

  ———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新区亩均税收达到42万元/亩左右,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省比重均超过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区内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80%,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50万元/人左右。绿色生态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保持全省领先水平,成为我省碳达峰碳中和的先行军。

  ———新发展格局支撑平台。建设一批省级创建高新区,认定一批省级高新区,推动工业强县省级高新区全覆盖;升级一批国家高新区,实现设区市国家高新区全覆盖。争取5家国家高新区进入全国前50,杭州、宁波国家高新区进入全国前10并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到2035年,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高水平现代化的科技园区,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实现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我省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支撑。

  二、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建设高水平科创平台。积极建设高能级战略平台,打造优势领域创新策源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高新区所在地政府为责任主体,下同)编制全球创新资源地图,实施精准对接招引。支持引

  进名校名院名所,主动布局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载体。支持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共性技术研究和转化平台。支持骨干企业牵头建设国家和省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产业技术创新组织。对符合条件的科研机构,优先认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

  (二)引导高端人才集聚发展。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深入实施“鲲鹏计划”等人才计划,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支持建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绿色通道,推广“人才码”,对各级人才给予政策倾斜。(责任单位:省委人才办、省科技厅)深化产教融合试点,建立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协同培养机制。(责任单位:省教育厅)高新区内企业聘用的具有高级管理或技术职务的外国高端人才,申请工作许可不受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限制,可给予最长期限5年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责任单位:省科技厅)

  (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锻造一批“杀手锏”技术成果,增强核心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支持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推进前沿技术在产业链关键领域的应用。(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厅)鼓励采取揭榜挂帅、择优委托、滚动立项等方式,提高科研攻关的精准性。(责任单位:省科技厅)

  (四)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围绕主导产业,高水平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提供全链条科技服务。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加大科技咨询师、技术经纪人等专业人才培育力度,打造科技服务业高地。支持建立研发外包与服务中心、中试熟化基地以及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中心等。(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

  三、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设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研发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市场监管局)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研发投入强度高的企业纳入重点支持清单,给予研发费用奖补。扩大首购、订购等非招标方式应用,加大对重大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财政厅)

  (二)建立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和“链主”企业,实现由小到大、由成长型到平台型和领军型梯次升级,打造科技企业“双倍增”主平台。围绕头部企业,构建中小微企业配套、相互支撑的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企业群,优化创新小环境,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厅)

  (三)完善中小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推进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大学科技园等建设,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企业孵化育成链条,实现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全覆盖。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孵化情况列入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责任单位:省科技厅)落实创业孵化载体的税收优惠、绩效奖励等政策,支持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

  四、培育壮大现代产业集群

  (一)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每个高新区主导产业原则上不超过3类,着力打造标志性产业链。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促进园区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核心功能、提升发展质量。深化“链长制”,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拥有较强竞争力创新力的“新星”产业群。优先支持打造未来工厂。(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科技厅)开展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科技厅)

  (二)优化产业创新空间布局。支持建立专业化功能区,营造研发、转化、投资、孵化等多元创新空间,实现空间联结、设施联通和创新联动,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坚持“三生融合”,实施园区有机更新,完善现代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率先建设未来社区,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韧性智慧园区。(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

  (三)扩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实施一批引领型重大项目和新技术应用工程,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高新区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人工智能、生物工程、量子科学、类脑芯片等未来产业。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开展精准招商,扩大有效投资。支持打造总部基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

  五、全面深化开放协同创新

  (一)加快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支持建设海外创新中心、海外人才创业基地和国际科技产业合作园,鼓励引进外资研发机构和国际技术人才服务机构等,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和供应链体系。支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到海外设立或并购研发机构、孵化器、联合实验室等。(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商务厅)

  (二)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优化全省高新区布局,建设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创走廊协同融通发展核心区。(责任单位:省科技厅)鼓励国家高新区、有条件的省级高新区强化辐射带动作用,探索一区多园、异地孵化、飞地经济、伙伴园区等方式,整合或托管其他园区,打造更多集中连片、协同互补、联合发展的创新共同体。支持高新区跨区域配置创新要素,提升周边区域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区域经济和科技一体化发展。(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商务厅)

  六、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能

  (一)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率先实施“科技大脑+未来实验室”改革新范式,加快数字园区建设,支持探索新型治理模式。高新区单独给予限额推荐省级科技计划、载体(基地)、人才等项目的支持。(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建立授权事项清单制度,依法下放或委托省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容缺受理制等。(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区开发建设主体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浙江证监局)

  (二)强化土地资源配置。探索推进全域空间治理,用好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优先保障高新技术产业和科研用地需求。对高新区管理范围内盘活的存量建设用地,按规定给予增存挂钩指标奖励。全面实行“标准地”制度供地。鼓励园区企业按规定提高容积率。(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优先将符合条件的重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名单。(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鼓励高新区所在地政府按高新区上缴财政贡献和土地出让收入,给予一定奖补。(责任单位:省财政厅)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挥各类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天使基金、创投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债,提高中长期融资占比。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开发完善知识产权保险。(责任单位: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保监局)发挥金融顾问作用,帮助科技型企业合理运用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型企业通过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支持园区平台发行“双创”孵化债、小微企业债等,为区内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支持。(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浙江银保监局、浙江证监局)

  (四)构建绿色生态发展体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绿色发展投入,支持发展绿色产业。大幅度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入驻。推动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迭代升级,抢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对能源控制、生态环境监管等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的高新区,优先保障所需的环境、能源等相应指标。(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加大高新区绿色发展的指标权重。(责任单位:省科技厅)

  七、强化组织领导和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高新区工作的统一领导。(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级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强化对高新区的指导和服务。省科技厅负责全省高新区归口管理,做好高新区规划引导、布局优化和统筹协调等工作。(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高新区所在地政府承担高新区建设的主体责任,规范高新区管理机构设置,强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建设,职能设定和岗位设置上要聚焦主责主业,给予充分的财政、土地、金融等政策保障。压实安全责任,明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安全监管执法力量。(责任单位:有关市、县〔市、区〕政府)

  (二)完善管理评价制度。按照先挂牌创建、再考核认定、后动态扩区的要求,鼓励和引导各类开发区(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区块创建省级高新区,经省政府同意后列入创建名单并予以公布,对外允许挂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牌子。通过3—5年的建设,达到认定标准并经严格考核后,由省政府正式授牌。在山区26县布局一批省级高新区,实行差别化创建和认定标准,强化对海洋经济、山区经济的科技赋能,涵养培育税源。支持有条件的高新区按程序申请扩大区域范围,拓展发展空间。(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由省科技厅和省统计局联合制(修)订相关标准和评价、通报办法。(责任单位:省科技厅)

  (三)健全争先创优机制。加强高新区动态监测评价,评价结果报省政府审定后予以通报,对年度评价优秀的予以通报鼓励、对年度评价不合格的予以黄牌警告。对连续2年排名前15%的省级创建高新区直接认定为省级高新区,对连续2年受到黄牌警告的省级高新区和省级创建高新区予以摘牌或取消创建资格。(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对年度综合评价全国排名前50%的国家高新区、全省排名前5位的省级高新区,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创新团队、创新载体等方面给予每家2000万元以上的省级科技专项经费组合支持。(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科技厅)

  本实施意见自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12〕6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12〕9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激励全省高新园区争先创优建立摘牌退出机制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浙政办发〔2014〕5号)同时废止。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21年6月10日

篇二:高质量发展先导区

  

  全面振兴新突破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霍然李刚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我省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作为“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双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省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具有决定性作用。我省中西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大、产量高,具有得天独厚的黑土地资源优势,盐碱地等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优势,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高等基础性优势。但也存在种粮比较收益低,粮食加工产业发展不平衡,粮食产销中还存在品牌建设的“痛点”,盐碱地资源综合利用难度大等短板弱项。要加快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区域协同的区域粮食产业格局和建设高质量“三链协同”的粮食产业体系,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满足国家粮食安全在数量、质量和结构变化的新要求。一、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通过创新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严守耕地红线,集聚现代生产要素;创新粮食生产方式,实施农业机械化提升行动,智慧农业建设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创新经营模式,统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协同发展,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以此提高中西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产业发展能力。302023年第10期坚持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统筹区域布局。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统领,协同推进黑土保护利用和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利用。统筹协调中西部粮食加工业发展及区域布局,重点是补齐粮食产业发展短板。以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加快构建粮食生产的绿色化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提升粮食品质。持续提升“吉林大米”“吉林玉米”品牌化建设,让粮食的品质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以开放成为必由之路,提高吉林粮食产业竞争力。面向国内外市场,通过“千万头肉牛工程”、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全国人民的粮仓肉库、中央厨房为重点,以“双通道”建设构建完善通达的粮食及加工品物流线路布局,让吉林的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和世界。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市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粮食产业龙头企业,建成一批具有领先优势的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提高我省参与国内外粮食产业竞争力。以共享成为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通过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以产粮大县振兴工程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粮食生产、粮食产业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实现有效衔接,加快提升农民的富裕程度。二、以“点”连“轴”扩“面”,建设区域协同的区域

  全面振兴新突破粮食产业格局做好粮食产业向“点”集聚。在建设水稻生产功能区、玉米生产功能区、大豆生产保护区的基础上,建设若干个综合性的粮食产业园区,突出发挥收储、加工、物流、市场交易等一体和综合性功能优势,以产城融合为依托,引导粮食加工业向县域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推动粮食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粮食产业优势集聚的“点”状布局形态。做好粮食产业带“轴”的联通。按照“北粮南运”铁路运输线路、陆路散粮运输通道、陆路水路散粮运输通道,依托省内“一横三纵”铁路公路网络,在加快整合盘活既有粮食仓储物流资源和提升粮食集并发运设施和集装单元化装卸设施的基础上,发挥物流产业链供应链的组织功能,强化物流的集聚能力,实现中西部各“点”粮食产业园区联动发展,将中西部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成为能够辐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具备协作配套能力的区域性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做好粮食产业带“面”的拓展。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既要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产能,又要达到“富县、富民”的根本目标。通过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统筹产粮大县粮食初加工、主食加工、精深加工及农副产品综合利用,形成对“点”“轴”周边区域和农民的辐射带动作用,将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使产粮大县依托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内生发展动力,进而构建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目标。三、以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建设高质量的粮食产业体系形成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积极发挥粮食企业的作用,通过专项服务、定向投入、订单收购、代储加工等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产销对接合作,实现粮食产业的“上引”,通过粮食企业实现粮源基地化、加工规模化、产品优质化、服务多样化,实现粮食产业的“下延”,构建从种到收全过程、全产业链,以此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建设。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工程。统筹中西部地区粮食产业链建设,对于粮食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通过集聚资本、品牌、管理等要素,建立粮食产业链;对于粮食产业链不完善的地区,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十大产业集群”,补齐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对于粮食产业链较为完善的地区,积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壮大和加强粮食产业链。以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打造粮食产业“价值链、供应链”。依托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的物流通道、关键节点和产粮大县,重点建设几个具备产能集聚、功能配套的国家级粮食安全产业带发展示范园区,推进粮食产业向产业园区集聚。通过采取园中园、特色园等方式,与工业集中区、高新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建设相衔接,将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价值链、供应链”的重要载体。推动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粮食产业发展为纽带,在水稻生产功能区、玉米生产功能区、大豆生产保护区的优势区域,建设一批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推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与粮食龙头企业、粮食产业服务组织集群集聚。让粮食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集聚。按照粮食产业县域集聚、重点产粮大县产业园区和示范产业园区的区域集聚模式,在中西部地区建设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粮食产业集聚形态。依托玉米生产功能区、水稻生产功能区,以国家粮食产粮大县榆树、农安、公主岭、梨树、扶余、前郭、长岭为重点,建设设施完善、配套齐全、物流便捷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产业集群;以粮食产业和食品工业发展基础较好的梅河口、中新食品区等为基础,建设国家级粮食产业和食品工业产业示范园区。通过实现粮食产业实现高质量的集聚,引导粮食加工、食品工业和物流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实现粮食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作者:霍然,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决策咨询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刚,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决策咨询研究中心研究员)责任编辑/隋幸真2023年第10期31

篇三:高质量发展先导区

  

  2021年第

  期大连干部学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实现“两先区”建设新突破张道航,王薇(大连财经学院,辽宁

  大连116620)摘要:把大连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

  会发展的先行区,即“两先区”,是习近平总书记

  代,“两先区

  建设也应有新要求、新思路、新作

  为。尤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

  对大连的期许和寄望。沿着总书记指明的发展方向

  和目标,历经八载,大连“两先区”建设取得了不

  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

  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咱这表明,高质量发

  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

  俗的业绩。在“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

  背景下,将大连“两先区”建设推向了一个历史的新节点。把握新主题新机遇、实现新跨越新突破,要求大连“两先区”建设必须锚定创新策源中心、遵循,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总要求。“十

  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

  推动数据赋能转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立足双循

  环新发展格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展这一主题,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战略攻坚,推进大连“两先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

  关键词:大连;高质量发展;“两先区”中图分类号:TU982文献标识码:A破,才能不负总书记对大连的期许和寄望。一、增强创新策源能力,锚定创新策源中心文章编号:1671-6183(2021)04-0053-07创新策源能力是在科技领域汇聚资源、研发创

  把大连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

  造、成果转化、引领未来的综合素质,它体现着一

  发展的先行区,即“两先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

  座城市持续孕育全球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

  大连未来发展的期许,更是对大连成为东北振兴乃

  至全国发展领军城市的寄望。如今已时过八年,沿

  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水平,并为城市的高质量

  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大连是科技创新资源比较富集

  着总书记指明的“两先区”建设方向和目标,大连

  的城市,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参与第一台内燃机

  在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不俗业绩。

  车、第一艘万吨巨轮,甚至“两弹一星”等研制,然而,在“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⑴的新时

  建造了两艘航母,并获批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和知识

  收稿日期:2021-03-17作者简介:张道航(1950-),男,山东蓬莱人,大连财经学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王薇

  (1997-),女,内蒙古锡林郭勒人,大连财经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53大连干部学刊2021年第

  期产权示范城市等。

  无论从科技基础还是从创新潜能

  看,大连都应当成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咱3暂

  不可或缺的重要城市。

  着力增强创新策源能力,量的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围绕产

  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企

  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把大连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策源中心,在

  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承担起应有使命与担当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咱5暂。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对

  同时,其

  “两先区

  的地位和作用也将得到进一步

  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让许多企业深感无“芯”之

  提升。创新策源既是发现和提出创新需求的过程,也

  是在凝聚创新资源的基础上,组织和实施创新实践

  的过程,是系统工程的生动体现。

  只有从系统观念

  出发,做好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才能取得预期的创新成效。我国的“两弹一星”、北斗导航系统、“神舟”飞船等重大工程都是坚持系统观念、运用

  系统方法的成功案例。就大连而言,增强创新策源

  能力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做好科技创新的源头供

  给:一方面,要立足大连实际,瞄准制约大连产业

  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开展攻关,加强对创新资

  源和创新力量的优化整合,激活创新动能、形成强

  大合力、提升大连创新动能及其总体功能;

  另一方

  面,要从国家战略性需求导向和跻身全球创新前沿

  出发,考量并确定创新方向和创新重点,为创新策

  源能力的提升打开广阔空间。从系统观念出发做好创新策源的战略谋划和前

  瞻布局,绝不可平分秋色地胡子眉毛一起抓,而是

  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突出战略重点。在今年

  年初的大连市“两会”上,“加快建设东北亚科技

  创新创业创投中心

  确立为大连

  “十四五

  规划和

  二O三五年的远景目标咱4暂。应以此为战略指向,全

  面策源大连“一核四城、四片七组团”,以及经改

  革调整后形成的全市16家新园区的科技创新创业

  创投发展,明确各区域发展“主题”和“灵魂”,着力优化科技产业布局,突出各板块优势主导功

  能,布局一批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突出其中

  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将高新区及其附近地区打

  造成大连最具科技创新活力的新城区,高水平规划

  建设英歌石科学城,着力推动未来型和先导型科技

  创新创业创投发展,以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助推高质

  54痛。痛定思痛,我们应认识到,科技创新中的短板

  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剑”,潜藏着危机。

  因此,必须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链创新链的战

  略思想高度实施创新策源,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

  局,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完善共性基础

  技术供给,让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创新链与建

  立稳固的产业链供应链相衔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就要对大连目前在

  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的“老字号”产业及其生产

  技术环节实施攻关,掌握中高端环节的核心和关键

  技术,使其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尤其是要努

  力进入对技术和质量具有更高要求的生产制造环

  节,并被全球价值链认可,进而实现价值链环节的国内替代。这种替代不同于模仿,不仅要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而且替代后的价值链标准要比以往的产

  品质量更高、成本更低。被某些国家封杀、断供的产业链价值链中的环节,应确立为部署创新链的重

  点。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是要求在自

  主创新基础上形成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优势产业,形成自

  主可控的产业链布局。

  关键核心

  技术是要不来、换不来也买不来的,唯有依靠自主

  创新,形成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和关键技术,才能实现增长的内生性和发展的高质量。二、推动数据赋能转型,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强调,要

  “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

  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咱经济布局是社会物质生

  产部门的空间分布,其形成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方

  式,并受自

  然、人口

  、历史、社会、技术等各方面

  2021年第

  期大连干部学刊因素影响”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网络信息和数字

  向经济领域的渗透,呈现出经济数字化和数字经济

  化技术为支撑的智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数字

  化发展趋势,由此形成的数字经济,正成为当今世

  化创新发展和升级延续,不仅具有高智力密集、高

  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强力增长点,为经济社会发展赋

  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征,更具有高成长潜力”构

  予了新的动能,尤其在经历这次疫情后,更是让人

  筑完善的数字经济布局,必须加快发展为其他产业

  们看到了数字经济的无限商机”大连曾是全国软件

  乃至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数字化服务业”

  一是扩能信

  产业发展的领先城市,具有一定的数字产业基础、便利的开放条件和相关的政策支持,把发展数字经

  济作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强大牵引,实施“上云

  用数赋智冶

  行动,着力建设

  “数字大连冶,积极推

  动数据赋能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转型,打

  开发展空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可以推动城市

  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智能制造是新型数字经济的产物,代表了世界

  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大连作为闻名遐迩的工业城

  市,在国际制造业分类的41个大类中,大连除烟

  草制品业外,其他无所不包”制造业的这种规模和

  实力,是大连经济具有一定抗风险能力和潜在发展

  优势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将大连从目前的工业大

  市推升至工业强市,必须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制

  造”

  一是实施“互联网+制造”,推动传统制造业与

  互联网的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互联网+区块链”

  等新技术发展,实现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牵动的信

  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二是优化产业链供应链

  发展环境,搭建统一的“云制造平台”,将分散的制造资源按照设定标准进行虚拟化描述和集中存

  储,进而对企业价值链实施资源整合,为企业间的无缝对接合作创造条件”三是在云制造平台基础

  上,创建全新的“数字工厂”

  “智慧工厂”系统,创新企业组织形式和生产制造模式,建设基于

  5G

  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打造智能化生产系

  统网络化运控的生产布局,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形成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制造”四

  是实施产业基础数字化再造工程,实现个性化定制

  生产,依托“互联网+”、云平台、智慧工厂,推动

  大连工业从传统的流水线大批量生产,过渡到灵活

  的个性化定制生产”息服务,推动5G先导、4G优化,部署北斗时空网

  络,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设施功能集成,为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奠定基础”二是延伸传统服

  务,通过

  “互联网+冶

  持续推动工业设计、商务服

  务、贸易流通、文化旅游等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改

  造升级,在提升运行水平及其效率的同时,促进产

  业价值链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攀升”三是发展

  新型服务,通过现代数字技术推动服务业的创新与

  重构,不断孕育和催生服务新场景、新模式、新业

  态,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

  化升级,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多机遇”四

  是提升数字化国际服务,聚焦云服务、跨境电子商

  务等特色领域,发展数字化贸易,打造通达全球的数据港,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数字化贸易开放

  体系”智慧农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场,也是建

  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必要

  路径”大连尽管不是粮食主产区,但作为第一产业

  的农业的数字化智慧化发展同样举足轻重”

  一是坚

  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加快形成以数字农业

  为引领的生态农业、品质农业、高效农业和旅游观

  光农业融合发展的现代都市农业大格局”二是加大

  科研创新力度,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农业传感器、智能检测、农业机器人等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加快

  农产品新品种的培育更新”三是充分利用大连自然

  地理优越条件,大力发展智慧绿色农业,促进农产

  品安全和品质提升,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

  强农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四是在多类型适度规模经

  营基础上,借助数字化平台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实现种养加销一体化,提升农产品附加

  值,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使农民获得应

  55大连干部学刊2021年第4期有的更高收益”府在维护区域经济及金融稳定方面的事权与责任,建立权责对称、激励相容的现代化金融管理体制,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地缘发展优势实现规范与治理并举,做到举债依规范、偿债有保

  障。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加强对金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深化改革尤其是一系列

  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的防范,稳妥处理各种债务

  风险,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牢牢守住不

  制度创新,大连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但营商环境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虽然,近年来大连营商环境

  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全力打好维护良好

  有了很大改进并不断优化,可是与先进城市和地区

  比仍有不少差距,尤其是系统集成水平不高,从而

  制约了改革效能的释放。应以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

  革为突破口,对标国内外一流营商环境,强化改革

  创新的系统集成,使大连的营商环境得到整体优化

  和全面提升,为高质量建设

  “两先区

  提供体制机

  制保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今年年初发布的关于《建

  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7],继续完善市场环

  境,优化政务服务,降低投资门槛,努力在市场准

  入、投资服务、外资待遇、业务经营等方面打造高

  度开放、自由宽松、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市场环

  境。倾力打造安全健康、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高

  度防控市场风险,坚持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加

  大惩处力度,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

  合。集成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

  等前沿技术,打造

  “办事不找人

  “审批不见面

  服务品牌,形成直达社会基层的应用场景和治理平

  台,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

  制改革,妥善化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

  需要和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全面提升金

  融服务水平,促进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提高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把防范化解金融

  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解决好民营企

  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畅通金

  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渠道。拓展融资途径、优化融

  资结构,推动上市融资、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引

  导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明确政

  56金融生态和金融安全的攻坚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的各类市场主体都是

  国

  家现代化的建设者,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咱8暂的方针,坚定促

  进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融合发展、协调

  发展,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根基。坚持和完善社

  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

  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得益彰更好结合,

  培育更具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国有

  经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支柱,是支撑

  大连发展的重要经济根基。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

  年行动,以高水平制度创新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

  组和专业化整合,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产业集团,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

  国有企业。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健全

  协同高效的监督机制,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

  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深度推

  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探索实行有别于国有独资、全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监管制度,推进经营性国

  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实施差异化分类考核及分配

  制度”大连是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家私营企业、第一

  家私营企业集团的诞生地。如今民营经济已成为支

  撑大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稳定增长的重

  要基础、增加税收的重要来源、促进创新的重要主

  体、安置就业的重要载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民

  营经济如今已撑起大连的半壁江山,是须臾不可或

  2021年第

  期大连干部学刊缺的“民生经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支持民营企

  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尤其是在国家建设

  业发展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依法平

  缺少外汇的那些年代,大连的许多企业都曾把出口

  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障民营企业

  创汇作为重要任务,将国际市场作为首要目标市

  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场,而对于国内需求和国内市场却并不关注。目

  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推动民营企业守法合规经营;

  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的第一大国,出口

  促进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提升经营能力和管理水

  创汇已经不再是首要任务,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平,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

  和市场需求规模的壮大,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

  励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和慈

  善事业。

  “分工

  与

  “协同

  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源

  泉,二者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

  异曲同工的作用,尤其是伴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技

  术的广泛应用,更是为共享经济、协同发展带来更

  加丰富灵活的组织模式。就大连而言,无论国有还

  是民营企业,都应从

  “系统

  观念和

  “协同

  理念

  出发,做好“分工”与“协同”的大文章,实施

  “延链、补链、强链”的系统工程,形成大连区域

  内完善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既可防止

  域外因素引发的“断链”风险,又能在协同中提升

  整体效益和发展质量,并让每个市场主体的功能得

  到深度发挥。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各个市场主体从“不求最大最全、但求最好最

  佳”的思路出发找准定位,建立起相融互补的睦邻

  关系,实施错位竞争的市场策略,打造既有竞争活

  力又具合作氛围的地缘发展优势。四、立足“双循环”新格局,打造“两先区”

  新优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

  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⑴,是党的十九届五

  中全会确立的新时代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和参与国际

  合作竞争的战略抉择。无论是推动国内大循环,还

  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都离不开高质量发展这个

  主题。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为大连“两先区”寻求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视野、带来了新机遇。大连是国家重要口岸城市,从事进出口贸易是

  已经提到重要议程。特别是经历这次疫情危机后,全球市场何时能够走出当下的这种低迷态势亦未可

  知。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做出了

  “以国内大

  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

  的战略决策,这就要求

  大连的经济发展必须更多地关注国内需求,紧紧扭

  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

  平衡,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新发展格局是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国

  内国际双循环,绝不是闭关自守和拘泥于单一的国

  内循环。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大连的地位举足轻

  重,将其称之为“双循环枢纽城市”亦不为过。然

  而,要担起这副重担,大连在立足国内循环为主体

  的同时,必须积极融入国际循环,加强国际经济与

  科技合作,探索建设面向东北亚乃至全球的国际化

  城市,全面提升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能级,建

  设通达全球的国际物流港、贸易港、数据港,形成

  面向全球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产业、产品、技

  术、服务和创新成果走出去,形成更深层次的务实

  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互惠共赢。但也必须看到,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与发展,在极大地提

  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给经济运行带来一定

  风险挑战。为防止国际循环某个节点的中断,抑或

  是有的国家相关产业陷入“停摆”,必须将掌握核

  心和关键技术作为创新研发的重点,进而从根本上

  保障自身经济安全。对外贸易是对外开放最重要和最基本内容,是

  对外开放的基础。面对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泛起、贸

  5大连干部学刊2021年第

  期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争端和贸易战频繁上演的外

  结合、相得益彰””

  [2]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高质量发展

  部市场环境,必须做好应对长期乃至更大冲突的思

  想准备,建立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认真落实中央

  和“两先区”建设的落脚点”而且在推进高质量发

  关于应对贸易战的相关部署和政策举措,全面做好

  展的过程中,也只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

  生活新需要,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才能

  期的各项工作”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及外贸动

  向,及时对大连相关产品进出口贸易作出研判,更

  加有力地把握贸易主动权”要大力扶持重大行业重

  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依托辽宁“一带一路”

  综合实验区和中国一中东欧“17+1”经贸合作示范

  区建设,拓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开拓对外

  贸易合作的“增量市场”,为扩大对外开放添柴加

  薪”深度挖掘东北亚经贸合作市场潜力,在RCEP

  框架下加快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巩固和

  扩大欧日韩等传统外贸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与有

  关国家间的第三方市场合作”积极探索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路

  径,努力把大连打造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

  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链接”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

  力开放型产业体系,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加快推进

  产业转型升级、产品提质增效”加强与国内各城市

  和地区间的合作,共同应对贸易战和提高风险防控

  能力,充分发挥大连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窗口”

  “龙头”

  “核心城市”作用,牵引带动东

  北腹地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

  发展战略,积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科技创新要素

  辐射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化与上海的对口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并以同上海对口合

  作为契机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实施民生优先战略,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青海代

  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

  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

  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

  58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高质量发展与满

  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无论在逻辑上还是社会实

  践中,二者都是相辅相成的,若是缺少了其中的某

  一方面,其另一方面也将会失去存在基础”就大连而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必须

  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

  须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劳动力收

  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使劳动者收入与经济增长

  同步,并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收入分配更

  合理、更有序、更能体现公平正义”大连曾有128个低收入村,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

  委、省政府关于扶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精

  准扶贫各项工作的落实,如今128个低收入村已经

  全部摘帽脱贫”然而,低收入村的摘帽退出,只是

  改善民生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一个新起点,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让全市

  人民都能过上更高质量、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才

  是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追求”而且,收入

  水平的高与低又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因此,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所占

  比重,应当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政策方针”就业

  是民生之本,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必须大力发展产

  业、稳定就业、创新创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让每个想创业、会创业、能创业的劳动者都可以在

  大连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针对民生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加大改革和整治

  力度”高质量发展需要有高水平人才和高素质劳动

  者,因此,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推进教

  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扩大公办学

  前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和公平配置;突

  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特别是高素

  2021年第

  期大连干部学刊质乡村教师队伍;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

  参考文献:领导,深化教育关键领域改革。高标准推进“健康

  大连

  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基

  本医疗保险全覆盖;持续扩大优质医疗产品和服务

  供给,筑牢防疫防线,真正让全市人民安心、放

  心。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新

  模式,构建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

  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推动

  “两先区

  高质量发

  展重要议程,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坚持节

  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

  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进一

  步加大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

  坚战,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推进

  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产业低碳发展。实施重点行业

  领域减污降碳行动,深入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

  构,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确立“碧海银

  滩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

  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打造陆海统筹的生态保护治理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

  方式,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扎实做好防灾安

  全、生态保护、空间维护,构建空间与人深度融合

  的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成果最终要体现在民生改善上,而

  民生的改善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保障和改善民

  生的道路上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

  起点上,无论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或新期待,还是解决那些老问题或新问题,不但要通过改革扫

  清旧的路障,更需要通过创新建立起新的制度。随

  着新的相关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以及那些老问题和新

  问题的解决,大连人民的尊严感、获得感、幸福感

  将得以提升,大连

  “两先区

  的高质量发展会更有

  后劲、更添动力、更可持续。[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

  人民日报,2020-11-04(01).[2]

  习近平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定不移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N].

  人民日报,2021-03-08(01).[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0-12-19(01冤.[4]

  陈绍旺.政府工作报告[N].大连日报,2021-

  02-10(A01冤.[5]

  洪银兴.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N].光

  明日报,2020-10-20(11).[6]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强

  调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

  局发挥优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N].人民日报,2018-08-27(01).[7]

  中办国办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

  [N].人民日报,2021-02-01(01).[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咱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7:

  21.[责任编辑:张斌]59

篇四:高质量发展先导区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促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关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和若干政策》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以创新引领、数据驱动为路径,立足应用牵引、产业支撑两个工作要点,重点推进大数据、工业互联网、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互联网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五大数字产业发展,以数字化赋能驱动,助力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整体发展水平领先。

  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实现全覆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建设步伐加快,有力助推农业现代化。通过强化数字技术引领,促进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构建影响力大、竞争力强、普惠多元的服务产业新体系。

  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数字化产

  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大幅提高。建成一批软件产业园,争创软件名园。新型产业竞争力领先,继续保持和拓展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全球领先优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数字生态更加完善。建成一批对数字经济产业有重大支撑作用的新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设备连接数达到100万个,通信网络终端连接数超过1.6亿个,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在工业领域深度应用,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体系全面建成并持续迭代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完备。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加强关键数字技术研究。依托创新驱动平台和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运用完善科研攻关机制,集中攻克新型大带宽信号处理、大容量存储器设计、高端数控系统、三维设计、机械加工工艺仿真分析软件等一批关键核心数字技术,前瞻布局移动通信(6G)、太赫兹通信、类脑计算等前沿技术。

  .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应用。深入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文旅、农业、物流、电商、康养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开发一批数字技术应用行业解决方案。积极开展智慧文旅、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养老等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试点,分领域分区域打造一批行业应用样板。

  (二)壮大数字产品制造业。

  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太阳能光伏、物联网、智能传感器、增材制造、光子、民用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等数字产品制造业加快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配套水平。到2025年,将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数字产品制造业基地。

  (三)做强数字技术应用业。

  1.大数据与云计算。以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主场挖掘和培育大数据应用场景推进大数据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融合应用。强化云计算示范应用,大力推动政务云、行业云发展。建设细分领域云服务平台,开发定制化云服务产品。培育一批大数据、云计算及网络安全龙头企业,重点推进大数据、网络安全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园区建设。

  .人工智能。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深度应用场景和高水平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加快发展先导区建设,完善提升产业园,完成公共基础平台开发部署,在农产品溯源等领域推动一批典型示范应用。推进元宇宙科创园、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引进一批优势企业,加快建设元宇宙创新引领区。

  .信息技术服务。依托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面向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开发工具及开源软件开发平台等基础软件。大力发展交通、能源、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基础工业软件、通用软件、行业软件和嵌入式应用软件。支持信息咨询设计、软件开发与测试、信息系统集成、运行维护、信息技术培训等企业发展壮大。

  .先进计算产业。推动超聚变全球总部、服务器生产基地、数字化转

  型研究院、生态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实施计算终端制造基地、记忆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提升服务器、计算机整机及配套产品产能,举办计算产业生态大会等活动,引进模组、存储、适配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广计算产品在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

  (四)培育数据要素驱动业。

  .平台经济。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支持医药、化工等领域优势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打造协同制造平台、电商平台、物流平台;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结合、跨界业务融合新模式,在医疗、养老、教育、健康等领域建设生活服务平台。健全平台经济政策体系,弥补规则空白和漏洞,强化平台企业数据安全责任。

  .信息消费。鼓励企业发展面向高端定制化应用场景的智能家居〃产品+服务〃模式,推广新型数字家庭产品,支持普及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经济适用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信息终端。围绕出版传媒、知识服务、影视娱乐、动漫游戏等领域,大力发展数字内容衍生产品的生产与增值服务,拓展数字创意新服务、新业态。

  (五)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实施智能制造引领工程。加快5G、人工智能、数字李生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有色、化工等重点产业智能化改造,新建100个左右智能工厂(智能车间)遴选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优秀场景,争创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深化发展工业互联网,聚焦细分行业、特定领域、产业集群,培育10个左右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围绕

  能源管理、节能降碳等典型场景,培育推广〃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和工业APP。

  .加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物流枢纽智能化改造,建设公铁智慧物流港、智慧物流产业园,创建智能仓储物流示范基地。构建完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提升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加快沉浸式数字文旅体验项目开发,升级文旅数字场景规模和场景应用,建设一批智慧景区,完成100家景区客流、车流、预约数据与智慧文旅应用开放平台对接。

  .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推广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等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打造一批智慧田园、智慧果(菜)园等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完善提升现代农业装备等智慧农机平台,推动智能农机远程运维服务、农机大数据应用,提高农机信息感知、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

  (六)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研究建立对数据商和数据流通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制度,明确主要职能、经营范围和运行模式等,强化对机构的监管。招引和培育一批数据资产、数据合规性、数据质量等专业化评估企业或机构,以及交易撮合、交易代理、专业咨询等服务企业或机构,推动数据要素相关产业聚集和生态体系构建。加快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开展公共数据资源普查,制定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指南,构建完善〃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

  三、重大工程

  (一)数字产业培育工程。

  1.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推广。制定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指导意见和智慧城市最小系统建设指南,选取试点开展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数据大脑建设和数据要素流通服务体系开发,并进行考核评价和授牌奖励。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重点打造3个数据治理、数据运营新型智慧城市样板。持续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评价工作,发布年度评价报告和典型应用案例。

  .培育大数据应用场景。面向工业数字化转型、重点行业领域大数据应用、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开展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评选和授牌奖励。到2023年,培育50个典型应用场景,2025年达到IOo个以上。

  .建设数据产品超市。搭建数据产品超市平台,遴选优秀大数据场景化应用案例,多形式开展数据产品、算法、数字软件、解决方案及存储能力、计算能力的供需对接,积极探索新型数据产品方式。

  (二)平台经济发展工程。

  .建设区域平台。各市(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际,支持有条件的区建设城市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应用基础、区块链赋能、城市信息模型等区域公共支撑平台,为政务服务、城市管理、便民服务提供数字技术基础支撑。

  .建设行业平台。持续推进车联网、智慧物流、智能制造公共服务等行业平台建设和升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三)工业互联网发展工程。

  .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二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按需租用存储、计算、网络等云资源,主动应用设计、生产、营销、办公等云上软件和数据服务,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探索发布设备上云绩效榜单和相关指数,引导企业有序规范推动重点工业设备上云。

  .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省属国有企业建设一批企业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重点国有企业成立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建设工业互联网生态协同平台、工业互联网〃双碳〃平台。

  .加速标识解析规模应用推广。深化标识在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应用,推动标识解析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等融合发展。到2025年,建成3个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新增标识量不少于1亿。

  .培育""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积极拓展5G应用场景,围绕教育、医疗、交通、文旅等行业细分领域,聚焦千亿产业目标丰富场景应用,打造一批5G示范场景应用,力争新增5G示范应用2个以上。面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电力、采矿、钢铁等重点行业,打造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柔性生产制造、机器视觉质检、设备故障诊断、厂区智能物流、智能巡检、生产现场监测等""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引领5G技术在垂直行业的融合创新。

  .开展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组织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到2025年,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总数超过300家,参与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企业超过3000家。

  .积极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参照国家有关智能制造评价指标体系,制

  定智能工厂建设标准要素。聚焦能源化工、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领域,每年遴选一批智能工厂纳入重点培育种子库。发挥专家服务团队和第三方专业机构作用,对重点培育入库工厂开展诊断服务。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认定工作,推广优秀案例。

  (五)产业大脑建设工程。

  .产业大脑建设试点。选择2-3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开展试点,制定服务目录体系及指标体系,搭建产业大脑数据库,建设产业大脑平台,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运营状态数据采集、跟踪和分析。到

  2023年,初步建成2-3个产业大脑平台。

  .产业大脑建设推广。迭代升级产业大脑平台功能,推进政府端和企业端数据交换,进一步完善产业大脑建设指标体系和标准规范,形成建设指南。面向重点产业链,推广产业大脑平台,开展多元数据融合应用。到2025年,实现产业大脑平台规模化使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托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及时解决跨区域、跨领域的重大问题。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在政策、市场、监管、保障等方面加强部门联动,推动重大政策、重点工程落地。

  (二)强化要素保障。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工具与政策工具,积极争取预算内金支持,加快数字经济政府引导落地运行,推动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工匠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启动实施数字技术

  工程师培育项目,培育2万名数字技能人才。

  (三)完善生态体系。鼓励成立数字经济产业细分领域协会,完善产业生态体系。依托区域大数据产业,组织定期开展技术交流、项目对接及培训,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四)大力培养人才。支持重点高校开展数字经济产业领域的新工科建设,促进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推动数字经济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加大复合型、实用型数字人才培养力度。

  (五)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大数字产业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积极举办数字产业项目推介会、先进经验交流会、数字产业专家座谈会等活动,大力营造有利于数字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数字产业创新发展。

  (六)强化项目管理。建立数字产业项目库,建立〃揭榜挂帅〃制度,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在大数据应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优秀试点示范项目评选工作,遴选一批优秀数字产业项目进行奖励及推广。通过重点项目的引入带动一批重点项目的集聚,增强数字产业的区域影响力。

推荐访问:高质量发展先导区 先导 高质量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