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党史重大事件时间节点
观看《光荣与梦想》有感
虽然知道答案是啥,但《光荣与梦想》让我更加“相信过程”
原创满囤儿囤满人生
虽然囤儿没有专门研究过党史,但在校时通过教课书和老师的授业也为了升学考试,关于党史的大多数题目,咱都知道正确答案。因此,如果一部讲党史的影视作品只给囤儿还原这些答案的话,囤儿会鄙夷其为图解历史。
最近刚在北京卫视追完了刘江导演的《光荣与梦想》,期间确有数次激动落泪。这部剧没有刻板空洞的说教,而是把讲述的过程、人物的塑造更加艺术化、影像化、过程化,让观众犹如亲历了历史一般,沉浸其中。
编年体叙事、400多位人物,《光荣与梦想》无疑达到了荧屏史诗的量级。
第一集时,现实中发现的杨开慧遗物将观众代入历史;最后一集里,1954年的阅兵转场到2019年的阅兵将观众带回现实。整部剧看下来,囤儿心中始终激发着一个感慨——相信过程!
刘江导演的戏,囤儿只看过《黎明之前》、《归去来》和《老酒馆》,最大的印象就是他很会在类型创作里保持个人风格。这三部戏类型完
全不同,但是都有着浪漫化的镜头语言和细腻的人物情感。
他似乎很懂各种类型的边界,然后在框架内,将自己的艺术表达融进去,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给观众。
因此,囤儿能够预想到,即便他是第一次拍重大革命党史题材历史剧,但《光荣与梦想》肯定也是在类型框架内,蕴含浪漫和真挚情感中、文艺味浓重的作品。
讲述详略取决于戏剧性
正如囤儿前边所说,就算是没有深入学习过党史的普通人,也会对党史的重大历史事件节点很熟悉。这就是为什么党史题材历史剧有答案、有边框的原因。
作为一部“描写我党如何建立,如何一路征程的史诗剧”,这样的节点不能不讲。然而作为文艺作品而言,这些历史节点的戏剧性却有强有弱。《光荣与梦想》明显对所有历史节点都进行了戏剧性分析,然后根据其强弱类别等安排着墨详略。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光荣与梦想》里,党史上那些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基本上都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方式——先是一场会议场景,由毛泽东直接宣读会议讨论后的成果,然后用一组素材剪辑,配上旁白来介绍该次会议的历史意义。这种方式非常干练,既阐明了这些会议的成果和意义,又不多浪费笔墨。
其它事件型历史节点也不能为了戏剧性而戏剧性。可以看出,主创们是在研究了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时代特殊性后才去安排详略的——在还原历史的同时,赋予其戏剧功能。比如同样是抗日战争中的经典战役。《光荣与梦想》对平型关大捷战役前的讲述比较详细,而对百团大战战役后的讲述比较详细。
平型关大捷之所以详讲战役前,是因为这其中有很多兵力部署的戏份。从这些戏份里,观众能看到八路军无论是指挥官还是士兵,他们的执行力都非常强。
指挥官雷厉果敢,士兵们勇敢迅速,在精气神上展现出了一种成熟的职业的军人气质。这股内在气质上的成长,是这个历史节点的“戏剧性”,与人物塑造息息相关。原来,塑造军人形象不一定非得在冲杀的时刻,也可以在冲杀之前。
百团大战之所以详讲战役后,是因为这场战役对国民党和共产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观众从剧中可以看出,国民党那边因为此战役而改变了对共产党的态度,为后来的一系列反共阴谋埋下种子;共产党这边则并未陷入对胜利的盲目喜悦,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同样为后来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埋下种子。这个后续影响,同样也是这个历史节点的“戏剧性”。
根据戏剧性来安排讲什么、怎么讲、讲多少,让观众体验到的是
文艺作品的流畅感和跌宕感,而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笼统回顾。
演员可以换,人物不能断
由于《光荣与梦想》里的时间跨度太大,所以很多角色都存在更换演员的情况。其中大部分角色采用了青年和中年两个演员,毛泽东则采用了青年、中年、老年三个演员。
这个创意让囤儿联想到1994年版的《三国演义》。虽然在不同演员初登场时会给观众带来小小的认识障碍,但不得不承认,在时间跨度超长、人物超多的史诗级电视剧里,这种方案能更加准确呈现角色的成长,也更能构建起大格局。当年还是孩童的囤儿都不会反感《三国演义》,如今长大后又怎会抵触《光荣与梦想》呢?
《光荣与梦想》有一个贯穿型的主人公,那就是毛泽东。不过剧集却并不是时刻围绕着毛泽东来推进的。
在大部分段落里,主创采用的都是群像描写,比如一大前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先驱们,又比如黄埔军校里的一群青年准军官们。各地党组织建立、各地党组织选择参加一大的代表、各路代表奔赴上海、有志青年得知陆军学校招生后的跃跃欲试、攻城前黄埔军校学生间的两两相互托付、五一宣言发表后各界人士的研讨等段落,都是通过剪辑来实现的群像描写。这些群像描写让《光荣与梦想》的格局从一开始便显得非常宏阔。
具体到单个角色,本剧特别出色地描绘了绝大多数人物的成长轨迹。人物的内心成长,通常都有小戏、小动作、微妙表情来将其具象化(这好像是刘江特别喜欢用的技巧,他之前的作品里就特别常见)。于是,即便饰演角色的演员发生了变换,可是人物的性格是不会变的,成长线是不会断的。
以粟裕的塑造为例。年轻演员饰演的粟裕,明显是个情感细腻的后辈。在战场上,他甚至曾经因为被安排带医务兵而感到委屈,直接惹来了前辈们的训斥。换到年长演员饰演的粟裕,虽然已经成熟成长到敢于拒绝执行中央的命令,在军事决策上据理力争,可是依然会因为感情上的过不去,最终只接受了“代司令员”。这个性格特征,从始至终都和贺龙、叶挺、陈毅、陈赓等其他将军的性格特征区别开来。
其他角色尽皆如此,中年演员和青年演员对人物性格、内心成长阶段都掌握地非常透彻。观众通过角色言行上的细节和特征,一眼就能认出这一人物,即便因为年龄段而换演员,也不会产生割裂感。
还有就是人物间可以看得到一些传承关系。我们可以对比两场戏里的林彪,一场是他跟随朱德在三河坝阻击追兵,一场是他在辽沈战役时的沉着指挥。这两场戏里的林彪,可以看出非常显著的人物成长。
如果我们再多看一层,会发现后一场戏里林彪的敏锐冷静果敢,和前一场戏的朱德颇有几分相像。也就是说,朱德和林彪之间,有着
一种精神层面的传承。当然了,至于林彪后来偏离革命初心的历史,则是本剧没讲到的阶段了。
这也是《光荣与梦想》另一个让人觉得可信的地方——本剧并不会因为某个人物人生后期的事迹而揣测他初期的心理。
甚至连蒋介石,在黄埔军校阶段的塑造,也在一定程度上予以了肯定而非抹黑。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态度,从认可到害怕到仇视,呈现出一条非常合情合理的渐变线。群像铺得开,人物立得住,一条条清晰的人物成长线,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到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和风云人物。
大胆创新艺术表达,谁说党史不能浪漫
以前看党史题材,总喜欢强调苦强调难,于是连影像风格都跟着往“旧”里走、往严肃里走、往沉重里走。没有艺术美感的历史剧,囤儿还真是提不起看的兴趣。
《光荣与梦想》就在艺术表达上用得很大胆,在美术、打光、运镜、构图、节奏等环节,都让人感受到了新意。比如黄埔军校面试学员的那一大段戏里,徐向前的面试甚至被抖了个吊人胃口的、颇有几分喜感的小包袱。有点儿意思!
本剧的审美给囤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改历史剧的严肃审美、沉重审美,《光荣与梦想》的美术把场景、道具都打造得特别精细,尤其是带有纹理的东西,都是精雕细琢。年代感不等于破旧感,本剧全篇颜色对比鲜明,饱和度高,再加上很主动的打光,经常能在画面里勾勒出非常浪漫的轮廓来,给人极为舒适的视觉体验。
像毛泽东&杨开慧、孙中山&宋庆龄这种有深厚感情的角色,本剧的处理也非常巧妙。
可能是刘江调动了自己拍情感剧的丰富经验,一方面为这类历史CP在构图上便建立情感关系的暗示,另一方面又克制了他们的言行互动,让观众充分体会到大时代下个人情感的让步。
比如毛泽东和杨开慧诀别的那场戏,先是毛泽东在接过雨伞时把手放在了杨开慧的手上,后是杨开慧只有一句台词:“别回头,往前走。”没有多余的动作,没有多余的话语,非常简练却又非常催泪。
电视剧《光荣与梦想》从1919年建党前夕讲起到1953年签署朝鲜停战协定,跨度三十多年。有风起云涌的历史大事件,也有修眼镜、煲鸡汤的生活日常;有万炮起发、肢体横飞的战争场面,也有心怀长郁郁、何日重相逢的儿女情长;有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的革命友谊,也有信仰立场不同的分道扬镳;有为人民谋幸福找出路的宏大格局,也有狭隘自私的人性幽微;有用兵如神、决胜千里的军事家,也有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神枪手。
把主题创作拍得有趣好看,一直以来是个高难度工程,但看《光
荣与梦想》哪怕你对党史如数家珍,也会愿意沉浸其中,去重温历史,去相信过程。
篇二:党史重大事件时间节点
党史历史大事件
1、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爆发的以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一场新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始,并由此引起了一场广泛的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
2、党的早期组织
1920年8月,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成立。此后,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3、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3人,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山东代表是王尽美、邓恩铭。
4、党的第一部章程
1922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
5、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余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人以上。
6、第一次国共合作
党的三大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7、五卅运动
中国人民以上海工人为主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1925年5月30日发动的反帝爱国的革命群众运动。五卅运动的爆发,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8、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9、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着重批评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10、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1、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
1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3、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
14、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下旬,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即古田会议。会议初步解决了在党员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如何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着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以及在农村进行战争的环境中,如何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1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村举行,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
立。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任主席。
16、九一八事变
也称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日本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发动的武装进攻沈阳的严重事件。九一八事变后的4个多月内,整个东北沦为日本的占领地。
17、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一带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实现了战略大转移。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分别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18、长征精神
1996年10月,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高度概括了长征精神的内涵:一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二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三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四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五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9、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
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20、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北平学联组织的大规模抗日爱国运动。抗日救亡斗争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1、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西安定县(今子长)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
22、西安事变
也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在西安附近的临潼扣留了蒋介石,并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在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的共同努力下,蒋介石被迫作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
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
23、卢沟桥事变
又称七七事变,是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策划的一个严重事件。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和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24、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25、洛川会议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洛川会议是在全国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26、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日军的第一个大胜仗。
27、《论持久战》
1938年5月,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写的一篇重要的军事理论著作。《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
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深刻阐述了党关于抗日战争的指导方针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是党指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
28、大生产运动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伟大号召,解放区军民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生产运动。
29、延安精神
2002年4月,江泽民在陕西考察时,高度概括了延安精神的内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30、三大法宝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31、百团大战
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破袭作战。这次战役持续3个半月,八路军参战部队有105个团20余万人,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俘敌1.8万余人,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发动的规模最大、参战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
32、延安整风运动
中国共产党1942年2月至1945年4月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33、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4、三大作风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3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36、重庆谈判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抵达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谈判从8月29日开始,到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署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37、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围攻鄂豫边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38、《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10月10日正式颁布。它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公开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39、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发起辽沈战役。这次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
40、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的统一指挥下,发起淮海战役。这次战役历时66天,歼敌55.5万人。
41、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29日,人民解放军在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领导下,发起平津战役。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这次战役历时64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
42、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43、“两个务必”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国都定于北平,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为五星红旗。
4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
46、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47、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于5月1日颁布实施。
48、土地改革运动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从1950年冬季开始,一场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新解放区农村广泛展开。到1953年春,中国大陆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都完成了土地改革。
49、抗美援朝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援助朝鲜人民抵抗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保卫中国安全而进行的正义战争。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国内经济恢复和民主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0、“三反”
运动
1951年12月至1952年10月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运动。
51、“五反”运动
1952年1月至10月在私营工商业中开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
5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1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53、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早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有明确规定。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是民族区域自治走向法律化、制度化的第一步。
5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由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6、过渡时期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7、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精神,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
12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58、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到1957年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等主持制定的,“一五”计划建设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59、《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比较系统地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这十大关系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60、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
13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61、党执政后的第一部党章
党的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执政后的第一部党章。
6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系统阐述了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63、雷锋精神
雷锋,1940年出生,湖南省望城县人,沈阳军区工程兵某部战士。1962年8月15日,在执行任务时不幸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在题词中对雷锋精神作了高度概括:“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64、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1922年出生,山东淄博人,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1964年5月被肝癌夺去生命。1967年2月7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人民日报》社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他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完全彻底地为中国
14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
65、大寨精神
1964年毛泽东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之后,周恩来把大寨精神概括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66、大庆精神
1964年,毛泽东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1990年,江泽民高度概括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
67、“两弹一星”
新中国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代表成果。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68、王杰精神
王杰,1942年出生,山东金乡县人,济南军区驻江苏徐州某部战士。1965年7月在一次训练中为掩护民兵而英勇牺牲。王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在生前的豪迈誓言:“我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对王杰及“两不怕”精神给予高度赞扬。
1569、“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70、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第2758号决议。11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升起。
71、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曾经长期尖锐对立的中美两国从此走上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道路。
72、粉碎“四人帮”
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对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及其在北京的帮派骨干实行隔离审查,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为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前提。
7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在邓小平、胡耀邦等同志的领导和推动下进行的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16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由此,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
7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会前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面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7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代表中央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他指出,我们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紧密相连,构成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基本内容。
7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民创造了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生产责任制。1980年1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从1982年到1984年,中央连续三年都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给予充分肯定,从而使“双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行,人民公社制度随之被废除。
77、创建经济特区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试办出口特区,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设置特区。1980年5月,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4月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开发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78、《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作了科学总结,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
79、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
180、全面开展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适时地把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进行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81、“八六三”计划
即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1986年3月提出,1987年3月开始正式组织实施。“八六三”计划的实施,为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8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83、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
8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党的十三大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被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5、“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了“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86、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7、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88、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2伟大工程的高度。
89、孔繁森精神
孔繁森,山东聊城人,中共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书记。1994年11月,不幸以身殉职。1995年5月,《人民日报》刊登了江泽民的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孔繁森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杰出代表。
90、“科教兴国”战略
是中共中央从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在分析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宏伟目标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91、香港回归
1984年12月中英双方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在香港举行政权交接仪式,香港回归祖国。
92、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
21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规划了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
93、抗洪精神
1998年夏,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珠江流域的西江和福建闽江也一度发生大洪水。面对特大洪水的袭击,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军民协同作战,展现出崇高的精神,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的抗洪精神。
94、“三讲”教育
1998年到2000年底,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的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95、澳门回归
1987年1月,中葡两国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在澳门举行交接仪式,澳门回归祖国。
9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11月10日,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批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97、“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加强和改进
22党的作风8个方面的要求,即“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98、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9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00、“五个统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3
篇三:党史重大事件时间节点
探索篇誗新时代教育
党史知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文|马文学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落实,党史知识的应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党史内容在教学中的有效融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还能开阔学生视野,以此为基础来展开深度学习,解读学科知识的内涵,形成明确的感知,促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得到不断提升,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在教学中运用党史知识,希望可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更有意义的参考。一、融入丰富的党史故事内容,开展更加多元的课堂导入导入环节的有效设计为课堂伊始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丰富的党史知识的有效融入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有重要作用,教师要积极开展关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与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挖掘与其相关的资源,以丰富课堂的内容与开展形式,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领,打造良好的教学开端。(一)党史故事内容在课堂导入环节的运用价值在笔者看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很多内容较为抽象,尤其是一些专业的名词或者是观点,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较难理解的,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形成一种厌倦的心理。而党史故事内容在课党史故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元素或者是有趣的故事情节都能够充分吸引学生,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开展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形成一种活跃的状态,改善原有的心理,不断提升学习效果。其次,党史故事本身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发展历程,故事的情节波澜壮阔。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中的很多知识都是较为简洁的,受认知水平以及阅历的影响,学生无法真正意义上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因此,一些党史事件、党史重要人物等都可以作为导入内容的拓展延伸,进而使整体的导入环节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感,并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最后,党史故事内容在课堂导入环节的运用还能够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开展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意义,更加生动地以丰富的故事情节充分打动学生,使学生感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难及带给我们的启示,进而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在主观上深化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认知,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提升整体的学习效率以及质量。(二)融入党史故事内容来开展课堂导入的教学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全面展开对学生的有效观察,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感兴趣的元素作为参考,再结合课程内容来搜集与整理多样化的党史故事内容,以打造一个更具实效的课堂开端,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也应善于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人教版“坚持改革开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党史故事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探索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知道中国特色路的信念;能够从不同角度举例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在此基础上评价改革开放;让学生知道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理解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理解改革开放的价值和意义;重点把握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共堂导入环节的融入则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状况。首先,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注:本文系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党史教育融合在农村初中思政课的实践研究”(编号:PL[2022]SZ059)的结题成果。作者简介:马文学(1981—),男,汉族,甘肃灵台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思政课教学实践。1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探索篇誗新时代教育
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等等。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出示一段关于深圳40多年沧桑巨变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感受深圳发生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融入“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凭着对党(一)多样的党史知识在主题情境环节运用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样的党史知识在主题情境环节的运用首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生动以及真实的思考空间,红色歌曲、党史材料、先进人物事迹都可以作为创设情境的素材。尤其是在信息技和人民伟大事业的深切期待,先后赴武昌、深圳、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这些党史内容能够以一种更如视频、图片、音乐、文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重申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探索和基本经验,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观点,讲出了新思路,打开了新视野,有了重大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对整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启发学生感知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深刻地触动学生,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精神,获得对课程内容更深层次的认知,归纳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程,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总而言之,融入党史故事内容的导入环节是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其环节的有效推进,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故事情节中进行深度思考以及分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和意识。初中教师应善于引入一些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党史故事内容,并进行生动的讲述,营造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二、引入多样的党史知识,创设出教学的主题情境更加丰富的感知氛围,是启发学生落实思考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充分关注到多样化党史知识的有效引入对构建情境式课堂的重要价值,进而分析以及探索课程内容想要表达的主旨与思想,以此为基础来引入一些党史知识内容,全面创设教学的主题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中展开更具深度的感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让教学变得更具实效。2字材料结合的方式,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更有效的学习氛围,使其获得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受到熏陶,产生共鸣。其次,多样的党史知识在主题情境环节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很多内容都包含一定的逻辑性,不论是观点还是一些具体的实践内容都存在前因后果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一定的专注度,并且展开连贯性的思考,才能够进行具体的分析、推理以及验证。受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的影响,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所以无法将整个知识内容有效串联起来,而党史知识所创设的情境则能够帮助教师在此环节中有效吸引学生,让学生以更加专注的状态开展具体的思考以及学习,将各个模块的知识内容有效串联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最后,多样的党史知识在主题情境环节中的运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运用、分析、推理能力,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将课程内容与党史知识进行有效的对比以及联结,学生可以结合一些时间节点以探索篇誗新时代教育
了今天美好的生活。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一首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歌曲中的画面以及具体的歌词为载体来为学生搭建更真实的思考空间,并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多年,中国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历经艰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各族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团结奋斗,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巩固学生的认知。总体而言,引入党史故事内容的情境教学环节是更加真实以及生动的,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思考与感知的空间与氛围,还能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一定的共鸣,逐渐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和理想意识,并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实践中。初中教师应善于引入党史知识内容,创设更具实效的教学情境,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三、发挥党史知识的作用,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自主性的抒发与表达,往往是升华学生思想意识的关键方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内涵丰富的党史知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呈现出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亲身经历与感知,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蕴含党史知识的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从而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以及思想情感,提升党史教育的效果。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道德和法治课程结束后观看一些关于党史的视频或书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与体会记录下来,或者是写一篇读后感和观后感;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红色革命纪念馆,引导学生感知其背后所包含的革命故事以及艰苦斗争的历程等,体会革命先烈的不易,增强爱国情怀,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3从而加深对党的热爱,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形成社会责任感。四、结语综上所述,党史知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价值,新时代的教师应善于开展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思考与探索,挖掘与其相关的党史故事内容来吸引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开展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意义,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习以及质量;教师也应善于分析以及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想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以此为基础来引入一入情境活动中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与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还应善于用党史知识来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把我们生活的社会与党史内容有效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思维品质以及观念的进一步升华,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参考文献:[1]孟庆霞.党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究[J].林区教学,2021(12):9-12.[2]张娟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创设教学情境落实党史教育的探索[J].现代教学,2021(21):15-16.[3]邱丽燕.从党史题材主观题设计看初中道德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进而提升整体的学习效率搭建出教学的主题情境,让学生进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些党史知识内容,与法治教学导向:以全国部分省市2021年度道德与法治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试题为例[J].广西教育,2021(36):65-68.[4]高一敏.党史资源融入初中思政教学的依据和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1(作者单位:甘肃省灵台县蒲窝中学)编辑:赵飞飞:11-14.首先是极具创意的,能够充分调动
篇四:党史重大事件时间节点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2月
第22卷第6期
SOCIALSCIENCEEDITION) Vol.22No.6Dec.2021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OFLIGHTINDUSTRY(·1·引用格式:冯留建,赵珏.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逻辑[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6):1-11.中图分类号:D23;G41
文献标识码:ADOI:10.12186/2021.06.001文章编号:2096-9864(2021)06-0001-11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逻辑Thevaluelogicoftheintegrationofpartyhistorylearingandeducationintothetheoreticalcourse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2冯留建1,赵珏111,2FENGLiujian,ZHAOJue1.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5;2.玉溪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玉溪653100摘要: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党史的资政育人功能,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思政课;理论价值;实践价值;育人价值
[收稿日期]2021-11-0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ZDA022;20VSZ013)[作者简介]冯留建(1965—),男,河南省新郑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赵珏(1986—),女,云南省腾冲市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玉溪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还有育人价值。在理论价值层面,党史学习教育可以丰富思政课教学,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学理支撑和价值导向;在实践价值层面,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打造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大学生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在育人价值层面,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2·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2月
第22卷第6期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阵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大学生尤为关键。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把思政课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1]5扬好。”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要的育人价值。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
一、治理论课的理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遵循。高校思政课肩负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新使命,这就需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完成新使命的重要载体。党史学习教育可以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丰富史料来源、深厚学理支撑和正确价值导向。1.党史学习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丰富史料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1]2力的教科书”。党的百年发展脉络,无不生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荣使命,更应该通过明确的理论指引,多样化的实践体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不断彰显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逻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发挥党史的资政育人功能,是高校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1]26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新时代对大学生开展动地展现出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民族复兴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人民的共同愿望。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adhominem],就能掌握群adhomi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11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对思政课建设都做出过[2]重要部署。”2019年,《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各高校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3]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2020党史资源中有着丰富的文献史料,包括历代领导人的相关文献、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文献、党的重要决议等,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借助丰富的党史资源讲清楚建党精神,可以拓展中国精神的理论内涵。《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中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重点充实、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5]。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精神谱系的精神之源[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其中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将“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加强政治引领的重要内容。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也有重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
冯留建,等: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逻辑·3·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6]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通到“思想掌握群众”的最好效果。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向学生讲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演进脉络,尤其要讲清楚我们党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三次伟大飞跃,并在讲透理论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只有深入挖掘理论和深刻分析现实社会问题,才能阐释清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挑战,并让学生在理论的思辨中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着理论讲解不透彻的问题,导致思政课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不是对学生进行肤浅理论的反复讲授,而是要通过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脉络的梳理,讲清楚思政课政治导向之下的科学理论,从而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3.党史学习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正确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百年党史不仅具有生动鲜明真实的思政课教育资源,还蕴含着正确的党史观。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就是要为思政课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防范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大学生要“听党话、跟党走”,在为人民服务和奉献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大学生如果没有正确过党纲和党章明确了自身价值属性和精神指向。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7]料,归社会共有;联合共产国际。”学习诸如党的一大纲领等党史文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不仅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何从建党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的道理,还能够进一步体悟内蕴于建党精神之中的真理和理想。2.党史学习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深厚学理支撑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在深入挖掘党的史实理论的基础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融入的过程中,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总要求,以党史中深刻的理论分析来回应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困惑,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为思政课提供深厚的学理支撑。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在解决人民内部问题方面“使用的方法,是民主的即说服的方法,而不是强迫的方[8]。1957年,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毛泽法”东主张要让人们充分表达意见,允许错误思想、错误意见出现,“对于错误的意见,不是压服,而是说服,以理服人”,“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以力服[9]人是不行的”。所以要以学理分析回应大学生的政治关切,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从而达
·4·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2月
第22卷第6期价值观的引领,就会在错误思潮面前失去辨别力与抵抗力,甚至迷失方向。无论是党史学习教育还是高校思政课,本身都包含着鲜明的政治属性。毛泽东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10]等于没有灵魂。”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变。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正当其时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布洛赫提出:“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13]大学生要在党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分子,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启示,确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于1921年7月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走出历史谷底、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责11]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史学习教育中连接过去和现在,这样方能看清党和国家前行的方向,以更加担当的勇气承担起历史重任,做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史学习教育和高校思政课具有统一的实践目标,无论是思政课的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还是学史力行,都强调了实践导向的重要性。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有利于打造特色鲜明的思政课,丰富大学生的红色实践活动,也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1.有利于打造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4]500己思维的此岸性。”我们党历来重视通过理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12]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从未满足眼前的成就,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并时刻牢记自己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1]25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党史学习教论学习对大学生进行党史的正面教育和主渠道灌输,同时也把实践活动看作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环节。全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充分考虑两者统一的实践目标,抓住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明主题,不断拓宽思政课教学的活动场域,并打造出具有主题特色的思政课。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中共历史的研究与学习。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14]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思育融入思政课要重点应对历史泛娱乐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坚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注重党史知识传授和价值生成之间的必然联系,避免跌入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以党史学习教育整合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时刻聚焦大学生的理论困惑和实践困惑,可帮助大学生纠正错误的价值取向。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给大学生的思政课学习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
二、治理论课的实践价值
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正在经历自觉站位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性转政课教师应根据大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以党史学习资源为实践活动的内容载体,聚焦党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开设多样化的党史思政
冯留建,等: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逻辑·5·活动主题课。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可以让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党史中具有影响力的人物的资料,然后通过主题故事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让大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中知道自己的人生航向要怎么把握,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如何协调一致。在思政课的系列实践活动中应进一步突出党史学习教育。其一,在高校成立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党史专题学习宣讲团,通过讲座、网络、第二课堂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朋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其二,以党的重大事件的时间节点和党的重要纪念日为遵循依据,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讲话精神为指导,使党史思政实践课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应抓住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纪念活动这一重要且有重大意义的时刻,从历史的维度、现实的需要、未来的展望三个方面做好与思政课主题活动的结合,帮助大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其三,构建大思政的党史学习体系,增加各类实践活动中的党史学习教育元素,使思政课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与不同大学生的专业特征相结合,运用新的实践思维方式对主题特色活动进行带有党史元素的设计,找到与党史学习教育相融合的生长点。针对理工类、文史类、艺体类的学生,都需要找准既符合专业特征又能够体现党史思政元素引导实践活动的不同切入点。2.可以丰富大学生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我们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用好党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以此来丰富大学生的红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红色实践活动中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其一,应通过校地联动的方式来挖掘地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不断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活动内容。应依托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合力,建立校内校外多个红色实践活动基地,并创新实践形式和联动有效的思政载体。高校和地方政府应通力合作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以此来丰富大学生的红色实践活动。高校和地方的联动意味着在对待红色文化资源时两者的联系更加紧密,对外在的变化响应更加迅速,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的育人功能。在推进现有红色资源整合的同时,应确立党性鲜明的党性教育主题,高规格打造红色教育联合实践基地;应抓住地方红色资源的独特性,避免红色资源的重叠利用和同质化现象;应依托红色实践基地,给高校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活动;大学生也可以作为红色文化的宣讲者走出校门,走到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基地、革命遗址等地,参与到红色基地的内容建设之中。其二,应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红色文化调研课题小组。大学生应依托高校的学术研究中心,以地方的红色资源为研究内容,结合自身的兴趣对红色文化的价值应用进行文献收集、实地走访调研、总结分析等,并通过实践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一批高质量的红色活动精品项目。大学生应总结高校所在地区的红色文化特质,深入乡镇一级深挖红色文化。建立大学生红色调研课题小组,可使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实践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例如,西部高校的大学生在研究红色文化时可以专门组建调研小组,深入剖析所在地区的红色革命文化与历程,从井冈山、瑞金、遵义等地区着手设置研究主题,深挖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为丰富自己的红色实践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其三,应借助红色文化资源使党史学习教育充分融入思政课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知史爱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
·6·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2月
第22卷第6期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15]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丰富大学生校外红的建设提供新的理论指导。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人才优势,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理论基础。党史学习教育本身就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来看,对党的创新理论和奋斗历程进行深入研究,系统整合执政党建设的各种要素,可以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其二,有利于在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大学生接受生动具体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有利于创建高校特色党建文化品牌,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建日常活动之中。应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让党支部“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18]服务群众的职责”,特别是应通过深入研究色实践活动,扩充党史学习资源,增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可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功能。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结合当时的革命形势,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人民的方式,将艰涩的理论知识、深刻的价值观念、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从多方面、多角度施以多内16]容、多途径的影响[。所以应让大学生在红色实践活动的深化中认清历史的原貌,体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形成对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同,以此达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教育目标。3.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17]党史学习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党在复杂环境下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的宝贵经验,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应培养大学生深邃的历史思维、恢弘的战略思维、严密的辩证思维、清醒的底线思维,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谋划大势的能力,使其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其一,有利于在深化理论创新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20世纪末,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历史教训已经证明: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最容易出现政治意识消沉、思想理论僵化、信念宗旨蜕变、组织纪律松弛、执政能力衰退等积弊,以致积重难返,最终丧失执政地位。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发展总是不断对执政党建设提出新考验,对执政能力建设提出新要求。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成果应转化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一根本目标,为党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
三、治理论课的育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是中[1]3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重要价值蕴含于“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育人目标之中,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用党的伟大成就鼓舞人、用党的优良
冯留建,等: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逻辑·7·传统教化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19]。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史教训警示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并为8年的浴血奋斗,取得新民实现该任务进行了2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伟大飞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我们党成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使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砥砺奋进,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应使大学生从党的历史中领悟到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在党的百年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列宁强调:“现在我们只想指出一点,就是只有以先进理[24]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用党的奋斗历程和科学理论使大学生明理,用党的初心使命和伟大成就使大学生增信,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使大学生崇德,用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经验使大学生力行。1.用党的奋斗历程和科学理论使大学生明理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20]恩格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斯也指出:“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其他任何一个先前的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21],都更重视历史。”马克思恩格斯从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实际出发,由具体到抽象、由实践到理论创立了唯物史观,同时反复强调唯物史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22]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回望中国共这阐明了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本质,就在于保持先进性的理论,而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的先进性才可以保持住其先进性理论武器,这也说明了党的指导思想一开始就具有先进性。党在与时俱进中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一直都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根本指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应坚持以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为指导,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从党的奋斗历程和科学理论中进一步理解和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产党的百年历史,“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23]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从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思考如何从民族危机中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使中国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使人民摆脱贫穷落后,但在展开救亡图存的种种探索中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创建开始,就把实现
·8·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2月
第22卷第6期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科学内涵。2.用党的初心使命和伟大成就使大学生增信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长河中,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中国共产党人都始终牢记着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共十二大在党章中突出了“先锋队”“忠实代表”“领导核心”三个关键词,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此后,中国共产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都将初心使命贯穿于我党的理论与实践之中。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信仰没有变,为“中国[25]的初心与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帮助大学生加深对革命英烈的正确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鮸力同心为实现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27]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大学生应正视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用科学的态度和辩证的思维对党的历史进行分析,在主流价值的引导下全面理解党的初心使命,从根本上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另一方面,能帮助大学生铸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将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统一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应加深大学生对“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28]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的认识,让使命没有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理论创新到实践成果,再到制度成果,都彰显着我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中国之治”的思想引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到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包括经济、科技、国防在内的综合国力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逐步构建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有机结合的完整制度体系,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26]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西方国大学生形成理想目标认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之不易,领悟新时代赋予自身的历史重任。3.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使大学生崇德在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自己的光荣传统,拥有许多宝贵经验,给今天的改革和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是保证党的健康发展、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也是使大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家通过技术、文化霸权和网络舆情,攻击抹黑、肆意丑化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对此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并旗帜鲜明地加以批判。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以党的初心使命和伟大成就加强大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一方面,能
冯留建,等: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逻辑[1]19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国共产党一百·9·产党百年发展的历史实践充分表明,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发动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和前进的动力,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3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至出现严重曲折。”年来始终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当代大学生提供道德引领和精神动力。中共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入了1945年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党章总纲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与扩大这种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29]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为人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中,每一次对理论问题的学习和强调,都是对时代变化中现实问题的有力回应。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对在实践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理论思考和学习,形成用以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实现理论的创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邓小平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33]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坚持理论民服务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品质。只有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30]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着眼于党[31],到用脱贫攻坚诠的作风建设的“八项规定”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到人民至上的抗击新冠疫情之战,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呈现。中国共产党高扬社会主义道德旗帜,发挥榜样模范和先进道德文化的引领作用。应使大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中深刻理解党的政治要求和伦理道德,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奉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准则,遵循集体主义原则,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4.用党的创新理论和伟大实践相结合的成功经验使大学生力行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带领中国人民创DP已经跃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中国G居世界第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些高精尖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中国共联系实际,应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来调查和研究实际情况,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还应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来解决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在理论联系实际中主动担当作为。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能够使大学生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高度看问题,有助于大学生在面对西方的意识形态传播时增强风险意识,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
·10·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2月
第22卷第6期34]“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不断增强为[8]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1991:1476.出版社,[9]
毛泽东.毛泽东文艺论集[M].北京:中央文献2002:184-185.出版社,[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11]于化民.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科学内涵与时J].中国社会科学,2021(7):21.代意义[[1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0.的讲话[[13]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M].张和声,程郁,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36.[14]翁铁慧.加强历史学习坚定理想信念[N].人2020-09-18(09).民日报,[15]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守正创新的践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评论员文章和工作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85.体会汇编)[[16]陈鑫,杨云霞.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21(7):131.[17]王清义.立德树人:高校党建工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1.[19]高文兵.党史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J].红旗文稿,2011(18):27.课题[[2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9.[2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20.[2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N].人民日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2013-12-05(01).报,[2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38.人民服务的本领,肩负起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大学生应忌空重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唯有如此,才能在求真务实中奋勇向前并做出成绩,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综上,高校大学生只有不断回溯和重温中国共产党历史,才能从中汲取无比丰富的营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获得不断向前的科学指导与精神动力[35]。高校思政课的课程性质要求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的形式来实现其特定的历史教育功能,这就要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坚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断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从而能够对诸多重大历史问题形成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不断强化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功能。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3]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01).15[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修订说明和教学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9):22.[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N].人民日报,2021-07-02(02).上的讲话[[7]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68.
冯留建,等: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逻辑·11·[24]列宁.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337.[2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1.[2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2.[27]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9.[2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29]中国共产党党章[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535.[30]毛泽东.纪念白求恩[M]第2∥毛泽东选集: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0.[31]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77.[32]韩雪青.坚持理论联系实际[N].人民日报,2021-06-02(13).[3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6.[34]安民.奋楫扬帆正当时[N].人民日报,2021-01-21(04).[35]王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解百年党史[J].毛泽东研究,2021(4):86.本刊数字网络传播声明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网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其相关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
篇五:党史重大事件时间节点
单位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和意义
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历史和光辉事迹,增强党史意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革命热情和工作激情,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推动单位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本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的制定,旨在规范和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党史、参观红色基地、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全面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和崇高理想信念,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为实现单位的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活动内容和形式
(一)学习党史
1.组织开展集中学习党史的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深入解读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
2.组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通过比赛形式巩固学习成果,激发学习兴趣。
3.开展党史学习读书会,推荐一些优秀的红色题材的书籍,通
过读书分享的形式,加深对党史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二)参观红色基地
1.组织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参观中国共产党革命圣地,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纪念馆、中央红军长征纪念馆等,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2.组织开展现场教育活动,走进红色基地,亲身感受党的革命历史,通过参观展览、听取讲解等方式,加深对党史的认识。
(三)开展主题活动
1.组织开展座谈会或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探讨如何在当前背景下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2.组织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创作活动,鼓励干部职工以文学、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敬意。
3.开展红色文化展览,展出中国共产党的相关文物和历史资料,通过观展和解读活动,让干部职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四)红色主题教育月活动
1.确定一个月为红色主题教育月,全员参与。
2.每周安排一到两次专题学习,组织集中学习党史知识,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3.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邀请反腐专家进行讲座和交流,普及反腐败知识,增强干部职工的法纪意识,推动廉洁从业。
4.开展红色主题知识竞赛,组织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红色题材的知识,通过竞赛形式检验学习成果。
5.举办红色运动会,设置各类红色主题比赛项目,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红色精神品质。
三、组织机构和分工
(一)活动筹备组织
由单位党委书记担任活动筹备组组长,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其他党员干部担任组员,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和安排。
(二)各部门分工
1.学习党史:由党委组织部负责组织学习党史的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组织党史知识竞赛。
2.参观红色基地:由单位办公室负责组织参观红色基地的活动,安排行程和讲解工作。
3.开展主题活动:由单位宣传部负责组织开展主题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组织创作活动和红色文化展览。
4.红色主题教育月活动:由单位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负责组织红色主题教育月活动,安排每周学习和活动的内容。
四、宣传和推广
1.制作宣传资料,如海报、宣传册等,通过单位内部网络平台发布活动通知和报道。
2.利用微信公众号、企业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活动相关内容,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参与。
3.举办颁奖仪式,对活动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总之,本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方案旨在通过学习党史、参观红色基地、开展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和传承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为实现单位的发展目标贡献力量。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使红色主题教育成为单位内部的一种常态化、制度化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
篇六:党史重大事件时间节点
党史培训主持词引言概述:党史培训主持词是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主持词的精彩演讲,可以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增强党史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本文将从党史培训主持词的重要性、主持词的内容要点、主持词的表达技巧、主持词的效果评估以及主持词的注意事项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党史培训主持词的重要性1.1党史培训主持词是激发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1.2主持词可以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知识1.3主持词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更好地理解党史的重要意义二、主持词的内容要点2.1突出党史的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2.2强调党史的核心理念和精神内涵2.3引导党员干部将党史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三、主持词的表达技巧3.1言简意赅,重点突出3.2声情并茂,引人入胜3.3善用比喻和案例,生动形象四、主持词的效果评估4.1反馈调查,了解听众反应
4.2观察学习效果,检验主持词的实际效果4.3随时调整主持词内容和形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五、主持词的注意事项5.1注意语言规范,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口头语5.2注意时间控制,不要过长或过短5.3注意情感把握,不要过于激昂或过于冷漠总结:党史培训主持词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精心准备和精彩表达,才能真正实现主持词的有效传达和学习效果。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能够重视党史培训主持词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党史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篇七:党史重大事件时间节点
党史展厅策划方案活动
一、前言
党的历史是党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党的精神支撑和行动指南。为了让广大党员和群众更好地了解党的历史,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责任感,提高党的思想工作的实效性,特策划搭建一座党史展厅。
二、展厅整体建设
1.展厅名称:党史展厅
2.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
3.展厅布局:分为党的历史发展、党的七大精神、党的大事记、党的优秀党员等四个板块。
4.展厅特色:融合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党的历史。
三、展厅设计
1.党的历史发展板块
-设计一个时间轴,将党的历史沿革在时间轴上展示。
-在时间轴上设置重要节点,如党的创建、党的执政、党的团结统一等,配以相应的文字和图片进行介绍。
-设立一个党的历史发展的互动区域,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幕了解党的历史,还可以进行一些小游戏,增加趣味性。
2.党的七大精神板块
-通过立体投射技术,展示党的七大精神的核心要点,配以文字解读。
-设立一个七大精神的讲解区,由优秀党员进行讲解,观众可以提问、交流,加深对党的七大精神的理解。
-在讲解区设置互动屏幕,观众可以参与一些与七大精神相关的互动活动,如七大精神答题等。
3.党的大事记板块
-利用投影技术,在墙面上展示党的重要历史事件的图片和文字,以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在大事记的末尾,设立一个党的伟大成就墙,展示党在各个领域的重大成就。
-为观众提供一个写下自己对党的祝福的墙,让观众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
4.党的优秀党员板块
-利用科技手段进行视频展示,展示党的优秀党员的事迹。
-设立一个模拟党员实践基地,观众可以通过模拟体验来了解党员的日常工作和精神风貌。
-设立一个党员互动区,观众可以与优秀党员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四、展厅活动安排
1.党的历史知识竞赛:每周开展一次,观众可以通过参与竞赛来加深对党的历史的了解。
2.党的精神宣讲活动:每月定期邀请党员代表来展厅进行党的七大精神的宣讲,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认同党的精神。
3.党史故事讲解:每日定时进行党史故事讲解,结合展厅的展品和图片进行讲解,增加观众的参与感。
4.党员志愿者服务:设立志愿者服务站点,由党员志愿者提供向观众解答问题、为观众提供参观指导等服务。
五、展厅宣传与推广
1.制作宣传册和海报,通过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宣传。
2.邀请党员代表和媒体进行预展,增加展厅的知名度。
3.在各类党建活动中进行宣传推广,如党章学习班、主题党日活动等。
六、展厅运营与管理
1.设立专门的展厅管理团队,负责展厅的日常运营和维护。
2.定期对展厅进行巡查和维护,保证展品的完好和设备的正常使用。
3.收集观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
4.组织一些与党史有关的专题展览和讲座,提升展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七、总结
通过对党史展厅的策划和规划,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党的历史,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责任感。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互动体验的设计,可以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使党史展厅成为一座充满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场所。
篇八:党史重大事件时间节点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整改报告(全文完整)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整改报告
为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根据上级督导检查组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单位党委在局党委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目标方向,紧扣党史学习教育阶段和督导组的工作建议,抓整改、应学内容必学、规定动作必完成,严把标准关、质量关,不断强化组织领导,细化整改举措,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一、重点抓整改落实情况
(一)领导政治站位高、责任担当强。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单位党委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党组会研究问题清单、研究整改措施,安排工作任务。及时组建了整改小组,下设由党政办牵头的办公室,拧紧压实整改责任和逐级传导压力,推动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切实担负起责任。确实强化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细化整改举措,为进一步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严格对标对表,扎实深入推进整改。坚持以上率下、领导带头垂范,全面抓整改,推动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学习领导小组认真对照督导组的指导意见和的要求,列出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和整改时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并将
工作任务、时间节点、步骤要求细化为具体举措,实现了各项措施有基础保障,学习教育实践、组织活动安排流程化、时序可视化。
(三)科学统筹谋划,确保措施落地有效。为进一步扩大党史学习教有的广度深度,为进一步完善各项学习要求,单位充分兼顾党员干部自学和组织系统学,制定了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班、读书班、培训专班、补课班等计划方案。基层党组织结合“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班活动,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全年不断线、持续往深走,确保了受教育面的把控。在抓好党中央、省委、局党委指定书目规定篇目学习的同时,针对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列出学习推荐书目,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会议等,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抵制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宣扬狭隘民族主义等错误倾向和言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突出青年党员团员群体、贴近青年党员团员需求,制定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引导他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四)充分发挥党组织力量,确保整改有成效。单位党委政治站位高,坚决将党史学习教育主体责任扛在肩上,落在具体部
署推进上,以“一把手”带头抓实抓细的态度,“一盘棋”统筹推进的举措,“一张图”作战的压实,“一张网”督查到底的有力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初
见整改成效。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有目标、有步骤、有措施、有指导、有力度、有效果。二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出实效。以党史学习教育促进为民服务,躬身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推动民生服务制度化、社会化、常态化,更好发挥“我为群众办实事”发挥服务在群众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学习活动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实在在成果。
三、详细制定整改措施
(一)准确把握中央精神,按照省委、局党委统一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督导组的在督导检查中的具体要求,紧扣党史学习教育阶段要求、步骤安排、必学内容、规定动作,严把标准关、质量关,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指导督导力度,切实把上级党委对党史学习教育的各项部署要求从严从实从细落到实处,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二)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目标方向,结合实际察民情访民意,认真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督导组的具体建议,进一步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统筹推进,狠抓落实,组织好专题培训、现场教育等学习培训活动,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系列实践活动,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有特色、见实效。
(三)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省委、局党委的要求,把
规定动作做到位,把自选动作做出彩,及时总结经验,提炼亮点工作,做好信息分享,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地。
推荐访问:党史重大事件时间节点 党史 节点 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