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三年级语文下《乞巧》教学反思3篇

时间:2023-01-02 19:40:08 浏览量:

三年级语文下《乞巧》教学反思1  今天讲第29课两首古诗中的第一首《乞巧》,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乞巧》教学反思3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语文下《乞巧》教学反思3篇

三年级语文下《乞巧》教学反思1

  今天讲第29课两首古诗中的第一首《乞巧》,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智巧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学习这首诗,当读到第一行“七夕今宵看碧宵,”诗中的两个“宵”“霄”时,林文轩说:“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了!”“百事通”徐济宽不待举手不屑一顾地插嘴说到,“你看,两个字的部首是不同的,一个是宀,一个是雨。”

  “那两个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啊?”我趁机问。

  几只小手犹豫着举起来。

  “赵含章,你来告诉大家吧。”

  “宵指的是晚上,霄指的是天空。”赵含章利利索索地说着。

  不得不佩服,这些孩子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

  当读到第二行诗句“牵牛织女渡河桥。”时,赵俊豪高举着手,“我知道。我知道!这个桥是喜鹊搭的桥。”看来这孩子了解的不少,我微笑着说,“诗里没说到喜鹊啊?怎么说是喜鹊搭的桥呢?”“老师,我从一本书上看到的,农历7月初7日,这天喜鹊都飞到天上搭鹊桥了,牵牛织女鹊桥相会。”

  当读到“穿尽红丝几万条”时,“真的是几万条吗?”我问孩子们。

  “不是!”全班不约而同地喊起来。

  “怎么理解几万条?”

  “老师,这几万条是虚指的写法。”知道的真不少。

  “我们学过的古诗中还有哪些诗句是这样的写法?想一想?”哗,一片小手举起来。

  “朱泽惠,请你说说。”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朱泽惠慢悠悠的诵读诗句。

  “老师,我也想说。”急性子赵俊豪又不举手站了起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学生们的积极表现让我欣慰,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了旧知,也开阔了视野。

推荐访问:反思 语文 教学 三年级语文下《乞巧》教学反思3篇 三年级语文下《乞巧》教学反思1 三年级语文下《乞巧》教学反思10字 三年级古诗乞巧教案 乞巧课后反思

原创文章写作
原创文章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