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观首都博物馆有感五篇(完整)

时间:2023-01-04 16:25:06 浏览量:

观首都博物馆有感1  旅小鼠出场啦!  嗨大家好!我是旅小鼠,人们都说我是一只爱旅游的老鼠。作为爱旅游的老鼠,必须要名副其实。许多旅游爱好者在我的电子邮箱里寄来了自己的想法,我也毫不犹豫的同意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首都博物馆有感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观首都博物馆有感五篇(完整)

观首都博物馆有感1

  旅小鼠出场啦!

  嗨大家好!我是旅小鼠,人们都说我是一只爱旅游的老鼠。作为爱旅游的老鼠,必须要名副其实。许多旅游爱好者在我的电子邮箱里寄来了自己的想法,我也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到底是什么想法呢?“小鼠,你喜欢旅游就开一个旅游团吧!团名我已经想好了——旅小鼠旅行团。”于是,我的名字从“小鼠”变成了“旅小鼠”。既然是旅行团,现在我们要“游”起来!

  2游起来

  首先我们走进了地下一层“探秘北京中轴线”展厅。中轴线是什么?是数学课上老师讲的轴对称图形中间的虚线?嗯,你很聪明,说对了一半。只是在城市或较小的建筑上的“虚线”,被建筑学家称为“中轴线”。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北京这座城市也有中轴线,想了解更多知识吗?和旅小鼠一起走吧!

  说到北京中轴线,要从元朝讲起,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旅小鼠,这是哪里?好热闹呀!”现在我们来到了至元九年(1272)年的“北京”,这一年把“北京”命名为——大都。元朝灭亡了,转眼间到了洪武元年(1368),将大都改为北*。永乐十八年(1420),南京都城迁往“北京”。穿越到1644年的时光,再次翻“牌”,顺治元年清军占领北京,又经过多次翻“牌”到了现代。

  20xx年,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其中包括永定门、先农坛、天坛等14处。“旅小鼠前面还有更多的展厅等着我们呢……”被一句催促声打断,我们继续参观下一个展厅。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的文化发展史。“旅小鼠,上一个展厅我没参观够!”跟我走,我带你看一件东西!

  这是一位人人皆知的皇帝在北京中轴线的建筑里书写的。这件东西代表着*封建社会的结束,它是1912年2月12日年仅6岁的清朝末代皇帝书写的。上面的字清清楚楚、工工整整盖上了御印。他是清代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

  首都博物馆真是太大了,旅小鼠已经累得精疲力尽了才把主要的内容带大家“游”了。相信大家一定感受多多!不聊了,我要去设计下次的旅行计划。20xx年第二站,不见不散!

观首都博物馆有感2

  20xx年到了!在新年的第一周里,1月7日,我们去参观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首都博物馆。它有地下一层,地上五层。

  我们从地下一层过安检进入博物馆,坐扶梯上到一层,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组紫檀木的雕刻,他雕工精细,惟妙惟肖。旁边是一个有五层高的大编钟,让人过目不忘。

  由于一层没有展厅,所以我们直接上了二层。我们进入历史文化展厅。展厅的设计十分巧妙,展柜围成了一个大圆形,中间有棺材和模型,这个展厅主要展出了:一些书画、泥塑、瓷器、墓葬里出土的首饰等,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把剑和一本<永乐大典>了。

  在三层,我们参观了柬埔寨吴哥文化,<高棉的微笑>展厅。展厅里主要是一些佛像。四层,我们参观了北京文物精品展。有陶器、瓷器等。最令我惊讶的事还有乐器,我在里面找到了我学习的乐器——小提琴,还给它拍了一张照片。

  五层的主题是——京城旧事。有灯笼、泥塑、纸人和脸谱等。在那层的工艺品店里,我购买了一只簪子作为纪念。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又要离开了。今天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我知道了柬埔寨的佛像的来源和京城的历史等知识。激发了我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希望还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

观首都博物馆有感3

  天高云淡,我们伴着蓝天和满街金黄的银杏来到了首都博物馆参观学习。一下车,一座气势恢弘的建筑物呈现在眼前,玻璃幕墙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踏进博物馆的一楼大厅,迎面便是一座红柱绿檐,高大敞亮的牌匾,上面刻着金光闪闪的几个大字“景德街”一下子营造出浓浓的老北京味道。

  走上五楼,一件件精美的玉器静静的在玻璃盒里站立着,在灯光的照射下展现着它无尽的风姿,冰清玉洁,纯洁无瑕。看着那一个个形态不一的瓶身和一道道精细的花纹,心中的杂念顿时烟消云散,无比畅快。古色古香又带着流行的感觉,仿佛把我从现代带到了古代,感受古代的气息,而且有一种神秘、温柔,淡雅的韵味。周杰伦的《青花瓷》将瓷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置身于这古朴典雅,清新脱俗的瓷海之中,仿佛隔着千年的烟雨,望着“袅袅升起的炊烟”,体验着古人淡雅的情思和对美的追求。

  沿着曲缓的走廊,我走进了古代工艺作品展。青铜器,书法,画作,衣服等应有尽有,看得我眼花缭乱。昏黄的灯光下,一幅幅山水泼墨画,或挂立,或*铺,水墨丹青,诗画相融。文人画家通过自己的双手,肆意挥洒出意境深远、清幽、唯美的世外桃源,向我们完美地展现了古时候人们的生活和祖国的大好江山,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古代的衣服更是让我喜爱。多彩的颜色,精致的绣花,美得令人心动。好似一名古代女子正在向我缓缓走来——淡粉色的华衣裹身,肩上披着白色轻纱,清风吹拂,竟有一种随风而去的感觉。线条优美的颈项和微微凸起的锁骨清晰可见,裙幅褶褶如雪月光华流动轻泻于地,使步态愈加雍容柔美。身材纤细,蛮腰羸弱,更显楚楚动人。华服,它代表着贵族女子的高贵优雅和民间少女的.质朴纯真,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岁月流转,几十,几百,甚至是几千年前的印迹,在今天依旧如此清晰。在哪三个多小时里,我仿佛跌入了时空隧道,穿越回了古代,走在繁华的大街上,数千年的一幕幕,在我眼前,悄然地透露出它隐秘的芬芳。

  在地下躺了数千年的文物,可能在某些人的眼中只是一堆破铜烂铁,不值得一提,但这一件件经过战火洗礼的文物,背后却隐藏了多少代人的冥思苦想和不懈的努力!它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古人毕生的心血,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

  博物馆渐渐远去,但那段历史就如熊熊烈火,永不灭!

观首都博物馆有感4

  参观首都博物馆新馆给了我这个机会。首都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外观雄伟,气势磅礴。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00万人民百姓。

  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

  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观首都博物馆有感5

  几十年后的“七一”又参观博物馆,也许还是现在学生时代,每次参加什么活动,老师都要布置作业写“观后感”的习惯,此时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让我又想写点什么,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本人酷爱参观展览馆和博物馆,不论出差旅游每到一地,只要有时间条件许可,都把参观当地博物馆作为首选,他是你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回顾多年来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与感受,让我感受到祖国历史的脉搏与改革开放的脚步。

  记得小学时代,第一次参观*侧的*革命博物馆,那时对那些古人类创造的石器工具、陶罐、瓦片、不知其意义所在,只对刀枪感兴趣,也激发了我动手的能力,参观后就动手用木头,削刻了一支形驳壳枪,在以后的观展中看了*的印章,他让我萌发了学习篆刻的兴趣。而今在进入博物馆,又是一种不同的心态与感受了。

  当你步入博物馆就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把你带入了那远古的洪荒时代,我站在那古朴、泛着钢绣的青铜器前我欣赏已不是它的器形与上面雕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够重的历史气息迎面扑来,它似一种气场,凝缩了中华几千年前的信息向你释着。

  当我仰视着那些精美的字画,我已不再解谈其中的内容,站在远处看,你似感觉到画中的人物飞翩翩得向你走来,那字里行间,急似飞流瀑布,缓似行芸,感觉妙不可言。

  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你就理解了什么事巧夺天工了。

  在浏览神采各异的瓷器时,想得更多是不可思议,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土的运行,让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你不得不感造物主的神奇。

  北京风俗展又让我联想去探讨,为什么祖先会把皇城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

  走马匆匆时进午,走出博物馆还在回味,似知道了很多又似一片模糊。

  晚临睡前有习惯的拿起枕边的一本《禅悟》翻悉看到*古代有一个禅宗和尚青源惟信禅师得到以后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加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到个休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一段充满禅机的话,看到此语顿觉感悟,今天的感受不就是“悉山不是山,秀水不是水的意境吗?

  其实我们的人生,还有艺术不都是要经历这三种境界吗?人生三境界,说的是人生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

推荐访问:有感 博物馆 首都 观首都博物馆有感五篇 观首都博物馆有感1 观首都博物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