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历史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学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历史教学反思(完整),供大家参考。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历史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
首先,学习知识应注意系统性、开放性。所谓系统性,对历史事件本身来说,就是要从原因、经过、结果、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对于历史事件之间来说,要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比如两次*战争之间的关系;对历史人物来说,要从生*、成就和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对于教材系统性方面的不足,则通过开放性予以补足,通过拓展性学习,通过多种渠道使知识系统化。在实施时,变教案为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其次,对学习过程应注意形象性、生动性。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学,能减少历史学习的枯燥感、抽象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入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这方面,历史独具优势,因为历史是昨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把昨天的社会生活如人物照片、相关资料、事件过程等内容直接搬入课堂,避免抽象的说教;还可以通过场景表演、新闻报导,增加体验感;通过结构图、坐标图,增加清晰感,还可以给历史人物制作名片、简介,以目击者、过来人身份讲述事件,通过语言的感情色彩、相关知识的丰富具体、表达的悬念条理等实现生动性。
最后,对评价应注意正当性、启发性。我们作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给今天提供启发,不对历史人物、事件作出评价,就不能吸取经验教训,给今天的社会生活、人生实践提供借鉴。但评价要注意正当性和启发性。对历史人物、事件要按照对社会发展是起促进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这一基本尺度进行评判,但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往往具有双重性,比如林则徐、左宗裳既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一面,也有镇压人民的一面,对他们必须要按照一分为二的观点作出评价,这样才是恰如其分、尊重历史。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2
综观近年来的中学历史教学,让人忧思:一方面是历史课极不受重视,被视作“副”课,“x”科目之一,学生认为学历史是难记难背难思维,是政治说教,学生宁可多做一道数理化题目,多记一个英语单词,也不愿意多花一会儿时间在历史上,学生对学历史心生厌倦,兴趣索然;另一方面一年一度的高考中,无论是历史单科试题,还是如今的“x”科目中历史试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令大多数学生无所适从。而老师们拿到高考历史成绩也免不了长吁短叹,英雄气短,历史科均分总低于其于其他科目,及格分都达不到。老师们人人苦恼,个个抱怨:内容这么多,时间这么紧,要求这么高,学生没兴趣——如何才能搞好中学历史教学?茫然中纷纷反思:反思之一中学历史教学的出路到底何在?反思之二如何处理好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改革的关系?反思之三历史教学要不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
可以说历史课不好学,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日本,历史课在学生不喜欢的课程中占据首位。美国虽十分重视历史,将历史列入总统规定的所有初高中必修的五门核心课程,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据美国全国人文科学捐款基金会对大学生抽查后报告中披露,当问及*哪年发动朝鲜战争时,近60%的学生都回答不知道;有50%的学生不清楚南北战争发生的年代。学生们不喜欢的内容是什么呢?据权威人士研究是那些不要求思考的历史用语、重要事项的罗列和强记的课程。(《课程发展与社会进步》)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是否中学历史教师就无计可施了呢?不然,据我所知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尽管有满腹的牢骚,有种种的不满,但仍然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尝试着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乐学爱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从“要我学”演变为“我要学”。
令人困惑的是高考历史考试的命题指挥棒,它到底要将中学历史教学引向何方?是单纯的有利于大学历史专业选拔人才?还是切合大学文科选拔人才的需求?还是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反思近几年高考命题意图,可以看出仅是为了一个目标:即为大学历史专业选拔人才。其实,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中学历史基础教育的性质是不能变的,是面向大多数的;同样其根本任务也是不能变的,它担负着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任务;培养的目标是一方面要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中等水*的人才。(即既要满足大学历史专业的选拔要求,又要顾及大学其它各专业的选拔要求,更要符合其它各行各业对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三者应该兼而有之。)这才是中学历史教育正规的方向及中学历史教学的出路所在!
中学历史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培养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基本”一词,含有“普通而强有力的适应性”之意,学生所学的知识越是基本的,就越能不断地扩充和加深,并对新问题的适用性越宽广,知识越是归纳为定义、原理和法则,越是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掌握了“基本”的,就易于理解和掌握整个学科,有助于记忆,有助于从已知到未知,有助于思维,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历史高考因为“特别要在40%上下拉开距离”,所以不免脱离基本的学生,基本的知识与能力,在长期的高考考试导向作用的影响下,中学历史教学也只好偏离“基本”,实施“应试教育”,把素质教育束之高阁。这种现状不只影响高中,而且贻害初中。由于决定能否在高考中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将要进入的高中学校的质量,大多数初中的学生都面临巨大压力,千方百计要在这个高度*均主义,又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中上好一所重点高中,名牌高中,为了准备中考,许多学校只好打乱正常的教学常规与秩序,集中大量的时间复习备考六门语、数、外、理、化、政。因历史被排斥于中考科目之外,历史课仅有的每周两课时也理所当然地“取消”了。20xx年常州地区中考政治科开卷考试中35题是读图(《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之一图中永定河流经我国现今的直辖市。问题之二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确切时间是。
问题之三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今天的*应该如何做到“以史为鉴”?这样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基础的知识,令国人耻辱的日子与事件,错误答案竟然是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学生作答时直辖市有写龙王庙的,有写河北的,天津的、天目湖的、常州的,据统计有74%的学生答错了;时间有写18××年的,有写1945年的、1919年的、1917年的、甚至有写20xx年的,82 %的学生答错了,最后一问“以史为鉴”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作答,而学生的均分只有2.16分,失分率29%,这些错误的答案真是令人啼笑皆非……30份试卷中,仅仅只有两三份试卷答案是全对的,这种结果是令人担忧的!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到底怎么啦???以至于学生的历史素质是这样令人堪忧!!!历史学科的课时都得不到保证,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3
从教学方法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教学。据统计,目前教法已有14类72种之多。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4
为了在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我努力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创造条件,活化历史课堂,将课堂的发言权还给学生,努力打造人性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初中生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历史教师,更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
用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历史课堂后,接下来便是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即先确立目标后,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并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必去做,在重视让学生学习的同时,重在加强学法的指导,有了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知道为什么而做、做什么、如何做,知道什么时候应做什么,重要的地方老师要予以强调或指导。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本课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在讨论中,我采用了分组的形式,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他们之间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共同认识,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边参与学生的讨论,边巡回指导,共同解决问题,把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变为尝试的“先学后教,以学为主”。
通过讨论,课堂上有什么疑难问题,学生们可以提出,师生共同解决。现在的学生,相对来说见多识广,在课堂上有很多问题,有些是超出了历史学科的范围的,不一定需要一一回答,不能回答的课后再解决,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应是课堂的重点。
我认为反馈矫正是历史课堂教学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时间为3—5分钟。采用这种方式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繁多,教无定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模式。在众多的模式中,要真正的掌握好每某一种模式,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最根本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课堂的主人。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5
对于初三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对各科的特点也是比较了解,面对着升学压力,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有所加强,但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对历史缺乏重视,因此初三年级的历史课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面对这种状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牢固确立中考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中考的残酷性和成绩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分分必争的必要性。
2、要依据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将课堂教学内容突破课本,广泛的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增强对历史的兴趣,从而在课堂教学时潜移默化的让学生记住知识点。
3、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4、课下巩固是非常重要的,初三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节课都给学生制定一个导学案,将知识点以更加直观和系统的方式展现出来,后边补充上相应的中考习题。做到知识当堂巩固,当堂掌握。同时我提出每天在课后复习历史十分钟,天天如此,把知识点巩固住。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6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
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
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
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史的思想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7
现在的历史教学开放性比较强,学生喜欢一些新鲜的观点,一些好的历史故事,但我们总是将重点放在所谓的“考点”上,使我们的历史教学缺少了思想性,学生的思维火花碰撞不起来,有些有一定见解的学生受到压制,课堂的民主氛围不够活跃,让我们的课堂变成“读、记、背、做”的重复模式,学生的兴趣自然就降低了。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一定的观点来表述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发言,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现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学生都有自己的关于这些人物的见解,教师不妨开个讨论会,让学生见仁见智,展开激烈的辩论。当然有些老师认为这样是在浪费时间,就是讨论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并且不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样会让学生认识上产生模糊,会影响学生考试时的“标准答案”。我觉得学历史就是为了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见解,没有必要强求统一,只有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做到“以史为鉴”就可以了,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有什么用呢?
历史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给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了很多的经验教训,这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但现在我们都将经给念歪了,认为只要熟记答案,考出好成绩就是学好历史了,我觉得对学生人生理想、未来发展没有多大益处。因为我们的教育是着眼于未来的,不是让学生为了“分”而学,是为了“*”而学,为了健全人格而学。
历史知识博大精深,需要获得的思想很多很多,如从历史人物上学做人,通过历史事件学会国家兴衰的道理,通过比较、概括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等等。学生有了对历史规律的认识之后,就能独立地分析问题,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的。
初中阶段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尚欠缺,有些想法还很幼稚,但也有闪光的地方,我们教师要及时鼓励、引导,要让他们积极地去探究、去发现。要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针对一个小问题展开研究,搜集资料,最终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
总之,要学好历史这门课不是很容易的,学生不重视,课时量又少,展开探究的空间也不能过分扩大,以免给学生造成负担。课上要兼顾知识传授和思维拓展,两者不可偏废。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8
1、从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的完成情况看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史的思想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2、从教学方法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
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教学。据统计,目前教法已有14类72种之多。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3、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底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这里从三点来谈一下个人想法:
第一,关于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个知识结构应当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
第二、关于历史教师的语言问题。
历史教学以其学科的特点,对教师的语言也有相应的要求:一是既要生动、具体,又要准确、无误;二是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时代性;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质朴风格;四是既要逻辑严谨,又要有节奏感。但要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
第三、关于历史教师的板书、板画问题。
板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板书的过程,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又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把握、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关于板书的要求、形式等,这里不作阐述。只想说明的是关于板书的书写时间问题,这是个易被忽略的问题。恰当的书写时间是在教师说完某一知识后,再掉转头去板书,而非边说边写。板画。笔者只想谈谈自绘地图,这是历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可惜在教学实际中,其落实情况是不尽人意的。故笔者建议历史教研指导部门,应加强对教师自绘地图的基本功的监督和指导。
此外,在目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还存在着教学信息反馈不及时、教学评估不尽科学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9
一、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意义
1.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加快,我国当前的历史教学进入了新阶段,历史教学方式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新课程的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共同体验与感悟,要学会探究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家叶澜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的名言一直激励着广大历史教师投身于历史教学反思中去,教师通过对自身的不断反思更科学地教会学生知识,同时对于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也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
3.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需要
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承载了人们对学科的发展期望,是历史每个重要瞬间的凝结。历史也是一门反思性较强的学科,社会总是在历史的反思中不断进步的。教师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具有高质量的历史来领悟生命的真谛,客观上有助于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反思途径
1.对学生教育的反思
首先,反思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最易于发现的,某位学生上课学习表现得认真与否,教师一眼望去便知结果,也可从学生的眼神中分辨出教师是否懂得学生真正地接受或者理解了知识。学习态度不夸张地说决定着学习的结果,因此要到学生学习态度最认真的时候去讲授那些较为重要的知识。其次,反思学生的学习内容。反思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现行的教育内容,反思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做到难与易均衡,找到“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觉得他只要努力了或许就会学会这些知识。在这一阶段,教师最重要的是学会反思是否做到把握内容的难易适中来进行教育。最后,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反思学习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高效,反思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否脱离死记硬背的苦海,是否达到理解的标准。
2.对教师自身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不仅体现在对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的反思水*上,更应深入实际,做各项反思的实践者,从教学的整个环节入手去解决面临的问题。第一,反思自身的教学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意识,提醒自身是否做到了反思,是否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第二,反思自身的教学技能。反思不是一向简单的回忆工作,“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分析教学涉及的各个方面,多角度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反思自己是否全面、透彻地将知识讲述给了学生,反思自己在一堂课上是否照顾到了所有学生或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知识的程度。第三,形成反思习惯。反思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见效果的,需要长期地坚持和积累,在教学前要意识到需要反思哪些知识,具体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在反思过程中,需要注意反思的重点,通过反思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更好地运用已学知识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形成经常反思的能力与习惯。总之,教师需要反思的事情有许多,教师要尽量做好每一件事的反思工作。
3.对历史教材的反思
一本好书胜过一位好老师。我们可以从优秀的书中汲取营养,可以从书中领略先进人物的思想事迹,从中外名著、历史教材、相关史料中发现历史,通过课外书目的阅读了解历史发展的现状,了解历史发展的步伐,汲取先进历史人物的发展经验,从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掌握历史。一方面,注重反思历史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书。但是教科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教材素材,便于教师和学生掌握一手教学资料,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从历史教科书中总结教学规律,反思已出现的教学事迹。另一方面,注重反思相关历史史料。所有的事物都是利弊并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些不真实的史料,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与鉴别知识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以免错误的、无根据的史料误导学生的思想与价值取向。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给予他正确的方向便会使他走向光明的道路,反之则相反。因此,教师不仅是教书的人,也是育人的人,要担负起各方面教育职责。在一线教学的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地经常反思自己,反思每一个教学的细节,深入了解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努力。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0
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占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爱学生天经地义,特别是爱好学生一点不难,但是要爱那些不认真学习、又与你顶撞、又不会尊重同学和老师的学生,我们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师对不同的学生要选好切入口,例如了解他们的家庭,关心他们的学校生活,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或者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样他们就会慢慢亲近老师,愿意与老师交流。要提高历史成绩,除了让孩子们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外,还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前一时期从课堂教学看,我有意强化课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对基础的分析与讲解,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历史学科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由于识记、巩固复习、督促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加之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历史课余一般不会复习历史,针对这个问题,我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导,要求每周星期四的早读时间和晚读时间都要读历史;同时,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历史1
知识积累,仅限于每周的两节历史课是远远不够的,历史试卷要拿高分,必须要对教材有足够的掌握,要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因此要教会学生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多看、多读、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试题也会是“难于上青天”。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试题较为灵活这一特点,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
1、*时抓好培优转差,多与学习不太积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且建立帮扶对象,兵教兵,好带差。针对我校的学生情况,我把70分以上的学生作为培优对象,严格要求他们掌握好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自己给自己定一个可行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教会学生学习历史,在书上作圈、画、勾、点、旁批,学会积极关注新闻、社会热点,把最新信息与课本联系起来,增长见识。
4、自己在*时查阅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各地方的中高考资料,积累命题素材。这样,每次作业我就可以布置较为灵活的题目,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增强他们的应试能力。
5、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我努力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去努力,去尝试,去探索!
6、后期加大力度进行强化训练,对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过关,要求优生的正确率达85%左右。
7、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1
我任教初三年级两个班历史,本次期中检测成绩不理想。从检测的状况来看,在选取题上得分相对较好,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是在后面的综合题部分失分较多,明学生的理解分析潜力较差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综合题训练不够。
反思前阶段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备课不充分。虽然自我已任教初三历史有几年,有了必须的基础,但是每节课前还都就应进行认真备课,个性是背的科目,去年教的有些资料此刻已经忘了,自我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每节课只是去上课,有的没有认真备课,课堂上讲了一些过多的资料,低效重复性的东西比较多,造成整体课堂质量的低下。
二是教学抓得不紧。对时光抓得不紧,包括双休日,没用在教学上。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状况,到此刻连一半的学生姓名都叫不上来。对学生学习状况了解也不够,针对性的辅导也没实施。对学生日常学习状况虽然进行了必须的过问,但是没有认真研究制订具体的有效的措施,或者只是提出了一些要求,但是缺乏进一步的落实措施,使这些要求流于形式。对各种习题集没有进行深入综合归纳,基本没有推给学生高质量的精品练习题目。
为在今后工作中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改善课堂教学。规范办学秩序以来,课时数量得到了规范,课堂上的时光很有限,*日又不允许副科布置作业,并且主科老师教学抓得很紧,*日学生课余时光很少,有时连作业也写不完,根本没时光来学习其他科。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务必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上。为此就要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既要将该讲的讲到,又要让学生有时光掌握。
二是要抓好部分学生的课外辅导。透过检测发现,有的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历史科分数很低,而且这种现象不在少数,班级达十余人。对此,今后计划透过加强思想教育要求、利用中午进行个别辅导等方法来促进他们提高。
三是要加强对各类题目的分析。要对各类习题集的题目进行分析挑选,选出优秀题目推给学生,让学生用少时光学生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四是要加强对学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并且大力抓好落实。
五是要采取更有效的管理办法,主要是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
六是要做好教学计划,个性是复习计划,并认真实施。在复习期间,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备课和复习,争取使复习得到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抓紧每一天的时光,用心研究和加强教学工作,争取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2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很重视课堂导入,能否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面的广度和参与的机会出现的频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有句名言说得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正体现了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还可以精心设计提问,注意提问的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梯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引导学生时时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状态。总之,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强调学习的结果,更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的状态,使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全程参与。
三、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探究性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做好每章节和期末的复习工作。
初三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期末复习,在备课组长的统一安排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复习什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3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中学阶段,历史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认知历史、培养人文情感价值。然而,由于历史课学生识记内容太多的原因,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感觉学生力不从心,致使教学效果不佳。这里,笔者结合亲身教学实践,谈一些教学反思,以求教于大方。
反思之一,应注重人文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记载了众多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一般人们心目中的历史知识更多地来源于历史人物故事的传说传讲,是以正史为依据通过戏曲、历史小说、评书、影视网络等获取的。这些生动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赞扬了人文主义精神,突出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主导作用,也就是突出了人是驾驭历史社会发展的主体,而不是物。是人创造了繁荣的经济文化,没有人类就没有今天社会的文明。但是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教学对这些内容的体现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似乎是人屈从于政治经济,人的主体主导作用没有鲜明生动地体现在历史教材教学之中,只感觉是枯燥无味的政治经济内容,没有生命力、人情味。
反思之二,应加强道德教育。中学历史教学终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道德的合格人才做好准备。道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大而言之,道德是一个民族国家对人类贡献了多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进的标杆和榜样,是一个国家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如果缺失了道德,一个民族就会逐渐地衰落和灭亡,也会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小而言之,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仁爱之心、同情之心、行为低下,就会堕落犯罪自我毁灭。因此,历史教学更应加强德育教育。
反思之三,应遵从学生认知规律。人的认知能力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书本知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性的过程,同时认知水*程度也取决人的智力水*、生理年龄、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也遵循这些规律。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阶段,身体,智力没有充分成熟,认知能力更多侧重于感性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和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将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从经济的角度、全球整合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才能减少或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历史课教师,一定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键全人格的人奠定基础。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扩展阅读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扩展1)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
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
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
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史的思想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2
从教学方法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教学。据统计,目前教法已有14类72种之多。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3
为了在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我努力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创造条件,活化历史课堂,将课堂的发言权还给学生,努力打造人性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初中生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历史教师,更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
用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历史课堂后,接下来便是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即先确立目标后,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并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必去做,在重视让学生学习的同时,重在加强学法的指导,有了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知道为什么而做、做什么、如何做,知道什么时候应做什么,重要的地方老师要予以强调或指导。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本课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在讨论中,我采用了分组的形式,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他们之间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共同认识,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边参与学生的讨论,边巡回指导,共同解决问题,把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变为尝试的“先学后教,以学为主”。
通过讨论,课堂上有什么疑难问题,学生们可以提出,师生共同解决。现在的学生,相对来说见多识广,在课堂上有很多问题,有些是超出了历史学科的范围的,不一定需要一一回答,不能回答的课后再解决,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应是课堂的重点。
我认为反馈矫正是历史课堂教学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时间为3—5分钟。采用这种方式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繁多,教无定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模式。在众多的模式中,要真正的掌握好每某一种模式,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最根本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课堂的主人。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4
一、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意义
1.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加快,我国当前的历史教学进入了新阶段,历史教学方式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新课程的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共同体验与感悟,要学会探究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家叶澜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的名言一直激励着广大历史教师投身于历史教学反思中去,教师通过对自身的不断反思更科学地教会学生知识,同时对于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也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
3.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需要
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承载了人们对学科的发展期望,是历史每个重要瞬间的凝结。历史也是一门反思性较强的学科,社会总是在历史的反思中不断进步的。教师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具有高质量的历史来领悟生命的真谛,客观上有助于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反思途径
1.对学生教育的反思
首先,反思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最易于发现的,某位学生上课学习表现得认真与否,教师一眼望去便知结果,也可从学生的眼神中分辨出教师是否懂得学生真正地接受或者理解了知识。学习态度不夸张地说决定着学习的结果,因此要到学生学习态度最认真的时候去讲授那些较为重要的知识。其次,反思学生的学习内容。反思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现行的教育内容,反思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做到难与易均衡,找到“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觉得他只要努力了或许就会学会这些知识。在这一阶段,教师最重要的是学会反思是否做到把握内容的难易适中来进行教育。最后,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反思学习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高效,反思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否脱离死记硬背的苦海,是否达到理解的标准。
2.对教师自身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不仅体现在对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的反思水*上,更应深入实际,做各项反思的实践者,从教学的整个环节入手去解决面临的问题。第一,反思自身的教学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意识,提醒自身是否做到了反思,是否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第二,反思自身的教学技能。反思不是一向简单的回忆工作,“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分析教学涉及的各个方面,多角度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反思自己是否全面、透彻地将知识讲述给了学生,反思自己在一堂课上是否照顾到了所有学生或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知识的程度。第三,形成反思习惯。反思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见效果的,需要长期地坚持和积累,在教学前要意识到需要反思哪些知识,具体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在反思过程中,需要注意反思的重点,通过反思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更好地运用已学知识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形成经常反思的能力与习惯。总之,教师需要反思的事情有许多,教师要尽量做好每一件事的反思工作。
3.对历史教材的反思
一本好书胜过一位好老师。我们可以从优秀的书中汲取营养,可以从书中领略先进人物的思想事迹,从中外名著、历史教材、相关史料中发现历史,通过课外书目的阅读了解历史发展的现状,了解历史发展的步伐,汲取先进历史人物的发展经验,从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掌握历史。一方面,注重反思历史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书。但是教科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教材素材,便于教师和学生掌握一手教学资料,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从历史教科书中总结教学规律,反思已出现的教学事迹。另一方面,注重反思相关历史史料。所有的事物都是利弊并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些不真实的史料,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与鉴别知识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以免错误的、无根据的史料误导学生的思想与价值取向。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给予他正确的方向便会使他走向光明的道路,反之则相反。因此,教师不仅是教书的人,也是育人的人,要担负起各方面教育职责。在一线教学的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地经常反思自己,反思每一个教学的细节,深入了解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努力。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5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很重视课堂导入,能否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面的广度和参与的机会出现的频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有句名言说得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正体现了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还可以精心设计提问,注意提问的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梯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引导学生时时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状态。总之,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强调学习的结果,更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的状态,使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全程参与。
三、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探究性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做好每章节和期末的复习工作。
初三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期末复习,在备课组长的统一安排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复习什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6
首先,学习知识应注意系统性、开放性。所谓系统性,对历史事件本身来说,就是要从原因、经过、结果、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对于历史事件之间来说,要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比如两次*战争之间的关系;对历史人物来说,要从生*、成就和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对于教材系统性方面的不足,则通过开放性予以补足,通过拓展性学习,通过多种渠道使知识系统化。在实施时,变教案为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其次,对学习过程应注意形象性、生动性。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学,能减少历史学习的枯燥感、抽象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入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这方面,历史独具优势,因为历史是昨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把昨天的社会生活如人物照片、相关资料、事件过程等内容直接搬入课堂,避免抽象的说教;还可以通过场景表演、新闻报导,增加体验感;通过结构图、坐标图,增加清晰感,还可以给历史人物制作名片、简介,以目击者、过来人身份讲述事件,通过语言的感情色彩、相关知识的丰富具体、表达的悬念条理等实现生动性。
最后,对评价应注意正当性、启发性。我们作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给今天提供启发,不对历史人物、事件作出评价,就不能吸取经验教训,给今天的社会生活、人生实践提供借鉴。但评价要注意正当性和启发性。对历史人物、事件要按照对社会发展是起促进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这一基本尺度进行评判,但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往往具有双重性,比如林则徐、左宗裳既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一面,也有镇压人民的一面,对他们必须要按照一分为二的观点作出评价,这样才是恰如其分、尊重历史。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7
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占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爱学生天经地义,特别是爱好学生一点不难,但是要爱那些不认真学习、又与你顶撞、又不会尊重同学和老师的学生,我们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师对不同的学生要选好切入口,例如了解他们的家庭,关心他们的学校生活,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或者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样他们就会慢慢亲近老师,愿意与老师交流。要提高历史成绩,除了让孩子们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外,还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前一时期从课堂教学看,我有意强化课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对基础的分析与讲解,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历史学科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由于识记、巩固复习、督促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加之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历史课余一般不会复习历史,针对这个问题,我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导,要求每周星期四的早读时间和晚读时间都要读历史;同时,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历史1
知识积累,仅限于每周的两节历史课是远远不够的,历史试卷要拿高分,必须要对教材有足够的掌握,要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因此要教会学生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多看、多读、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试题也会是“难于上青天”。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试题较为灵活这一特点,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
1、*时抓好培优转差,多与学习不太积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且建立帮扶对象,兵教兵,好带差。针对我校的学生情况,我把70分以上的学生作为培优对象,严格要求他们掌握好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自己给自己定一个可行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教会学生学习历史,在书上作圈、画、勾、点、旁批,学会积极关注新闻、社会热点,把最新信息与课本联系起来,增长见识。
4、自己在*时查阅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各地方的中高考资料,积累命题素材。这样,每次作业我就可以布置较为灵活的题目,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增强他们的应试能力。
5、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我努力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去努力,去尝试,去探索!
6、后期加大力度进行强化训练,对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过关,要求优生的正确率达85%左右。
7、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8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中学阶段,历史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认知历史、培养人文情感价值。然而,由于历史课学生识记内容太多的原因,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感觉学生力不从心,致使教学效果不佳。这里,笔者结合亲身教学实践,谈一些教学反思,以求教于大方。
反思之一,应注重人文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记载了众多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一般人们心目中的历史知识更多地来源于历史人物故事的传说传讲,是以正史为依据通过戏曲、历史小说、评书、影视网络等获取的。这些生动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赞扬了人文主义精神,突出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主导作用,也就是突出了人是驾驭历史社会发展的主体,而不是物。是人创造了繁荣的经济文化,没有人类就没有今天社会的文明。但是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教学对这些内容的体现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似乎是人屈从于政治经济,人的主体主导作用没有鲜明生动地体现在历史教材教学之中,只感觉是枯燥无味的政治经济内容,没有生命力、人情味。
反思之二,应加强道德教育。中学历史教学终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道德的合格人才做好准备。道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大而言之,道德是一个民族国家对人类贡献了多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进的标杆和榜样,是一个国家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如果缺失了道德,一个民族就会逐渐地衰落和灭亡,也会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小而言之,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仁爱之心、同情之心、行为低下,就会堕落犯罪自我毁灭。因此,历史教学更应加强德育教育。
反思之三,应遵从学生认知规律。人的认知能力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书本知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性的过程,同时认知水*程度也取决人的智力水*、生理年龄、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也遵循这些规律。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阶段,身体,智力没有充分成熟,认知能力更多侧重于感性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和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将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从经济的角度、全球整合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才能减少或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历史课教师,一定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键全人格的人奠定基础。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9
现在的历史教学开放性比较强,学生喜欢一些新鲜的观点,一些好的历史故事,但我们总是将重点放在所谓的“考点”上,使我们的历史教学缺少了思想性,学生的思维火花碰撞不起来,有些有一定见解的学生受到压制,课堂的民主氛围不够活跃,让我们的课堂变成“读、记、背、做”的重复模式,学生的兴趣自然就降低了。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一定的观点来表述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发言,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现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学生都有自己的关于这些人物的见解,教师不妨开个讨论会,让学生见仁见智,展开激烈的辩论。当然有些老师认为这样是在浪费时间,就是讨论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并且不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样会让学生认识上产生模糊,会影响学生考试时的“标准答案”。我觉得学历史就是为了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见解,没有必要强求统一,只有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做到“以史为鉴”就可以了,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有什么用呢?
历史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给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了很多的经验教训,这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但现在我们都将经给念歪了,认为只要熟记答案,考出好成绩就是学好历史了,我觉得对学生人生理想、未来发展没有多大益处。因为我们的教育是着眼于未来的,不是让学生为了“分”而学,是为了“*”而学,为了健全人格而学。
历史知识博大精深,需要获得的思想很多很多,如从历史人物上学做人,通过历史事件学会国家兴衰的道理,通过比较、概括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等等。学生有了对历史规律的认识之后,就能独立地分析问题,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的。
初中阶段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尚欠缺,有些想法还很幼稚,但也有闪光的地方,我们教师要及时鼓励、引导,要让他们积极地去探究、去发现。要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针对一个小问题展开研究,搜集资料,最终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
总之,要学好历史这门课不是很容易的,学生不重视,课时量又少,展开探究的空间也不能过分扩大,以免给学生造成负担。课上要兼顾知识传授和思维拓展,两者不可偏废。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0
1、从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的完成情况看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史的思想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2、从教学方法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
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教学。据统计,目前教法已有14类72种之多。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3、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底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这里从三点来谈一下个人想法:
第一,关于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个知识结构应当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
第二、关于历史教师的语言问题。
历史教学以其学科的特点,对教师的语言也有相应的要求:一是既要生动、具体,又要准确、无误;二是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时代性;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质朴风格;四是既要逻辑严谨,又要有节奏感。但要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
第三、关于历史教师的板书、板画问题。
板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板书的过程,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又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把握、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关于板书的要求、形式等,这里不作阐述。只想说明的是关于板书的书写时间问题,这是个易被忽略的问题。恰当的书写时间是在教师说完某一知识后,再掉转头去板书,而非边说边写。板画。笔者只想谈谈自绘地图,这是历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可惜在教学实际中,其落实情况是不尽人意的。故笔者建议历史教研指导部门,应加强对教师自绘地图的基本功的监督和指导。
此外,在目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还存在着教学信息反馈不及时、教学评估不尽科学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1
对于初三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对各科的特点也是比较了解,面对着升学压力,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有所加强,但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对历史缺乏重视,因此初三年级的历史课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面对这种状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牢固确立中考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中考的残酷性和成绩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分分必争的必要性。
2、要依据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将课堂教学内容突破课本,广泛的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增强对历史的兴趣,从而在课堂教学时潜移默化的让学生记住知识点。
3、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4、课下巩固是非常重要的,初三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节课都给学生制定一个导学案,将知识点以更加直观和系统的方式展现出来,后边补充上相应的中考习题。做到知识当堂巩固,当堂掌握。同时我提出每天在课后复习历史十分钟,天天如此,把知识点巩固住。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2
综观近年来的中学历史教学,让人忧思:一方面是历史课极不受重视,被视作“副”课,“x”科目之一,学生认为学历史是难记难背难思维,是政治说教,学生宁可多做一道数理化题目,多记一个英语单词,也不愿意多花一会儿时间在历史上,学生对学历史心生厌倦,兴趣索然;另一方面一年一度的高考中,无论是历史单科试题,还是如今的“x”科目中历史试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令大多数学生无所适从。而老师们拿到高考历史成绩也免不了长吁短叹,英雄气短,历史科均分总低于其于其他科目,及格分都达不到。老师们人人苦恼,个个抱怨:内容这么多,时间这么紧,要求这么高,学生没兴趣——如何才能搞好中学历史教学?茫然中纷纷反思:反思之一中学历史教学的出路到底何在?反思之二如何处理好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改革的关系?反思之三历史教学要不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
可以说历史课不好学,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日本,历史课在学生不喜欢的课程中占据首位。美国虽十分重视历史,将历史列入总统规定的所有初高中必修的五门核心课程,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据美国全国人文科学捐款基金会对大学生抽查后报告中披露,当问及*哪年发动朝鲜战争时,近60%的学生都回答不知道;有50%的学生不清楚南北战争发生的年代。学生们不喜欢的内容是什么呢?据权威人士研究是那些不要求思考的历史用语、重要事项的罗列和强记的课程。(《课程发展与社会进步》)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是否中学历史教师就无计可施了呢?不然,据我所知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尽管有满腹的牢骚,有种种的不满,但仍然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尝试着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乐学爱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从“要我学”演变为“我要学”。
令人困惑的是高考历史考试的命题指挥棒,它到底要将中学历史教学引向何方?是单纯的有利于大学历史专业选拔人才?还是切合大学文科选拔人才的需求?还是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反思近几年高考命题意图,可以看出仅是为了一个目标:即为大学历史专业选拔人才。其实,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中学历史基础教育的性质是不能变的,是面向大多数的;同样其根本任务也是不能变的,它担负着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任务;培养的目标是一方面要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中等水*的人才。(即既要满足大学历史专业的选拔要求,又要顾及大学其它各专业的选拔要求,更要符合其它各行各业对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三者应该兼而有之。)这才是中学历史教育正规的方向及中学历史教学的出路所在!
中学历史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培养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基本”一词,含有“普通而强有力的适应性”之意,学生所学的知识越是基本的,就越能不断地扩充和加深,并对新问题的适用性越宽广,知识越是归纳为定义、原理和法则,越是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掌握了“基本”的,就易于理解和掌握整个学科,有助于记忆,有助于从已知到未知,有助于思维,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历史高考因为“特别要在40%上下拉开距离”,所以不免脱离基本的学生,基本的知识与能力,在长期的高考考试导向作用的影响下,中学历史教学也只好偏离“基本”,实施“应试教育”,把素质教育束之高阁。这种现状不只影响高中,而且贻害初中。由于决定能否在高考中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将要进入的高中学校的质量,大多数初中的学生都面临巨大压力,千方百计要在这个高度*均主义,又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中上好一所重点高中,名牌高中,为了准备中考,许多学校只好打乱正常的教学常规与秩序,集中大量的时间复习备考六门语、数、外、理、化、政。因历史被排斥于中考科目之外,历史课仅有的每周两课时也理所当然地“取消”了。20xx年常州地区中考政治科开卷考试中35题是读图(《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之一图中永定河流经我国现今的直辖市。问题之二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确切时间是。
问题之三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今天的*应该如何做到“以史为鉴”?这样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基础的知识,令国人耻辱的日子与事件,错误答案竟然是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学生作答时直辖市有写龙王庙的,有写河北的,天津的、天目湖的、常州的,据统计有74%的学生答错了;时间有写18××年的,有写1945年的、1919年的、1917年的、甚至有写20xx年的,82 %的学生答错了,最后一问“以史为鉴”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作答,而学生的均分只有2.16分,失分率29%,这些错误的答案真是令人啼笑皆非……30份试卷中,仅仅只有两三份试卷答案是全对的,这种结果是令人担忧的!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到底怎么啦???以至于学生的历史素质是这样令人堪忧!!!历史学科的课时都得不到保证,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3
我任教初三年级两个班历史,本次期中检测成绩不理想。从检测的状况来看,在选取题上得分相对较好,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是在后面的综合题部分失分较多,明学生的理解分析潜力较差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综合题训练不够。
反思前阶段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备课不充分。虽然自我已任教初三历史有几年,有了必须的基础,但是每节课前还都就应进行认真备课,个性是背的科目,去年教的有些资料此刻已经忘了,自我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每节课只是去上课,有的没有认真备课,课堂上讲了一些过多的资料,低效重复性的东西比较多,造成整体课堂质量的低下。
二是教学抓得不紧。对时光抓得不紧,包括双休日,没用在教学上。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状况,到此刻连一半的学生姓名都叫不上来。对学生学习状况了解也不够,针对性的辅导也没实施。对学生日常学习状况虽然进行了必须的过问,但是没有认真研究制订具体的有效的措施,或者只是提出了一些要求,但是缺乏进一步的落实措施,使这些要求流于形式。对各种习题集没有进行深入综合归纳,基本没有推给学生高质量的精品练习题目。
为在今后工作中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改善课堂教学。规范办学秩序以来,课时数量得到了规范,课堂上的时光很有限,*日又不允许副科布置作业,并且主科老师教学抓得很紧,*日学生课余时光很少,有时连作业也写不完,根本没时光来学习其他科。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务必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上。为此就要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既要将该讲的讲到,又要让学生有时光掌握。
二是要抓好部分学生的课外辅导。透过检测发现,有的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历史科分数很低,而且这种现象不在少数,班级达十余人。对此,今后计划透过加强思想教育要求、利用中午进行个别辅导等方法来促进他们提高。
三是要加强对各类题目的分析。要对各类习题集的题目进行分析挑选,选出优秀题目推给学生,让学生用少时光学生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四是要加强对学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并且大力抓好落实。
五是要采取更有效的管理办法,主要是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
六是要做好教学计划,个性是复习计划,并认真实施。在复习期间,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备课和复习,争取使复习得到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抓紧每一天的时光,用心研究和加强教学工作,争取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扩展2)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历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
我任教初三年级两个班历史,本次期中检测成绩不理想。从检测的状况来看,在选取题上得分相对较好,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是在后面的综合题部分失分较多,明学生的理解分析潜力较差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综合题训练不够。
反思前阶段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备课不充分。虽然自我已任教初三历史有几年,有了必须的基础,但是每节课前还都就应进行认真备课,个性是背的科目,去年教的有些资料此刻已经忘了,自我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每节课只是去上课,有的没有认真备课,课堂上讲了一些过多的资料,低效重复性的东西比较多,造成整体课堂质量的低下。
二是教学抓得不紧。对时光抓得不紧,包括双休日,没用在教学上。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状况,到此刻连一半的学生姓名都叫不上来。对学生学习状况了解也不够,针对性的辅导也没实施。对学生日常学习状况虽然进行了必须的过问,但是没有认真研究制订具体的有效的措施,或者只是提出了一些要求,但是缺乏进一步的落实措施,使这些要求流于形式。对各种习题集没有进行深入综合归纳,基本没有推给学生高质量的精品练习题目。
为在今后工作中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改善课堂教学。规范办学秩序以来,课时数量得到了规范,课堂上的时光很有限,*日又不允许副科布置作业,并且主科老师教学抓得很紧,*日学生课余时光很少,有时连作业也写不完,根本没时光来学习其他科。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务必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上。为此就要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既要将该讲的讲到,又要让学生有时光掌握。
二是要抓好部分学生的课外辅导。透过检测发现,有的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历史科分数很低,而且这种现象不在少数,班级达十余人。对此,今后计划透过加强思想教育要求、利用中午进行个别辅导等方法来促进他们提高。
三是要加强对各类题目的分析。要对各类习题集的题目进行分析挑选,选出优秀题目推给学生,让学生用少时光学生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四是要加强对学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并且大力抓好落实。
五是要采取更有效的管理办法,主要是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
六是要做好教学计划,个性是复习计划,并认真实施。在复习期间,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备课和复习,争取使复习得到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抓紧每一天的时光,用心研究和加强教学工作,争取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2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很重视课堂导入,能否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面的广度和参与的机会出现的频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有句名言说得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正体现了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还可以精心设计提问,注意提问的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梯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引导学生时时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状态。总之,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强调学习的结果,更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的状态,使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全程参与。
三、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探究性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做好每章节和期末的复习工作。
初三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期末复习,在备课组长的统一安排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复习什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3
一、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意义
1.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加快,我国当前的历史教学进入了新阶段,历史教学方式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新课程的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共同体验与感悟,要学会探究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家叶澜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的名言一直激励着广大历史教师投身于历史教学反思中去,教师通过对自身的不断反思更科学地教会学生知识,同时对于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也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
3.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需要
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承载了人们对学科的发展期望,是历史每个重要瞬间的凝结。历史也是一门反思性较强的学科,社会总是在历史的反思中不断进步的。教师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具有高质量的历史来领悟生命的真谛,客观上有助于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反思途径
1.对学生教育的反思
首先,反思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最易于发现的,某位学生上课学习表现得认真与否,教师一眼望去便知结果,也可从学生的眼神中分辨出教师是否懂得学生真正地接受或者理解了知识。学习态度不夸张地说决定着学习的结果,因此要到学生学习态度最认真的时候去讲授那些较为重要的知识。其次,反思学生的学习内容。反思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现行的教育内容,反思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做到难与易均衡,找到“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觉得他只要努力了或许就会学会这些知识。在这一阶段,教师最重要的是学会反思是否做到把握内容的难易适中来进行教育。最后,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反思学习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高效,反思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否脱离死记硬背的苦海,是否达到理解的标准。
2.对教师自身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不仅体现在对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的反思水*上,更应深入实际,做各项反思的实践者,从教学的整个环节入手去解决面临的问题。第一,反思自身的教学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意识,提醒自身是否做到了反思,是否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第二,反思自身的教学技能。反思不是一向简单的回忆工作,“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分析教学涉及的各个方面,多角度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反思自己是否全面、透彻地将知识讲述给了学生,反思自己在一堂课上是否照顾到了所有学生或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知识的程度。第三,形成反思习惯。反思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见效果的,需要长期地坚持和积累,在教学前要意识到需要反思哪些知识,具体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在反思过程中,需要注意反思的重点,通过反思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更好地运用已学知识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形成经常反思的能力与习惯。总之,教师需要反思的事情有许多,教师要尽量做好每一件事的反思工作。
3.对历史教材的反思
一本好书胜过一位好老师。我们可以从优秀的书中汲取营养,可以从书中领略先进人物的思想事迹,从中外名著、历史教材、相关史料中发现历史,通过课外书目的阅读了解历史发展的现状,了解历史发展的步伐,汲取先进历史人物的发展经验,从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掌握历史。一方面,注重反思历史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书。但是教科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教材素材,便于教师和学生掌握一手教学资料,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从历史教科书中总结教学规律,反思已出现的教学事迹。另一方面,注重反思相关历史史料。所有的事物都是利弊并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些不真实的史料,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与鉴别知识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以免错误的、无根据的史料误导学生的思想与价值取向。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给予他正确的方向便会使他走向光明的道路,反之则相反。因此,教师不仅是教书的人,也是育人的人,要担负起各方面教育职责。在一线教学的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地经常反思自己,反思每一个教学的细节,深入了解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努力。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4
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占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爱学生天经地义,特别是爱好学生一点不难,但是要爱那些不认真学习、又与你顶撞、又不会尊重同学和老师的学生,我们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师对不同的学生要选好切入口,例如了解他们的家庭,关心他们的学校生活,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或者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样他们就会慢慢亲近老师,愿意与老师交流。要提高历史成绩,除了让孩子们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外,还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前一时期从课堂教学看,我有意强化课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对基础的分析与讲解,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历史学科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由于识记、巩固复习、督促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加之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历史课余一般不会复习历史,针对这个问题,我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导,要求每周星期四的早读时间和晚读时间都要读历史;同时,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历史1
知识积累,仅限于每周的两节历史课是远远不够的,历史试卷要拿高分,必须要对教材有足够的掌握,要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因此要教会学生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多看、多读、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试题也会是“难于上青天”。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试题较为灵活这一特点,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
1、*时抓好培优转差,多与学习不太积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且建立帮扶对象,兵教兵,好带差。针对我校的学生情况,我把70分以上的学生作为培优对象,严格要求他们掌握好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自己给自己定一个可行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教会学生学习历史,在书上作圈、画、勾、点、旁批,学会积极关注新闻、社会热点,把最新信息与课本联系起来,增长见识。
4、自己在*时查阅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各地方的中高考资料,积累命题素材。这样,每次作业我就可以布置较为灵活的题目,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增强他们的应试能力。
5、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我努力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去努力,去尝试,去探索!
6、后期加大力度进行强化训练,对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过关,要求优生的正确率达85%左右。
7、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5
为了在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我努力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创造条件,活化历史课堂,将课堂的发言权还给学生,努力打造人性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初中生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历史教师,更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
用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历史课堂后,接下来便是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即先确立目标后,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并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必去做,在重视让学生学习的同时,重在加强学法的指导,有了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知道为什么而做、做什么、如何做,知道什么时候应做什么,重要的地方老师要予以强调或指导。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本课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在讨论中,我采用了分组的形式,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他们之间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共同认识,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边参与学生的讨论,边巡回指导,共同解决问题,把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变为尝试的“先学后教,以学为主”。
通过讨论,课堂上有什么疑难问题,学生们可以提出,师生共同解决。现在的学生,相对来说见多识广,在课堂上有很多问题,有些是超出了历史学科的范围的,不一定需要一一回答,不能回答的课后再解决,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应是课堂的重点。
我认为反馈矫正是历史课堂教学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时间为3—5分钟。采用这种方式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繁多,教无定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模式。在众多的模式中,要真正的掌握好每某一种模式,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最根本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课堂的主人。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6
对于初三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对各科的特点也是比较了解,面对着升学压力,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有所加强,但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对历史缺乏重视,因此初三年级的历史课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面对这种状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牢固确立中考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中考的残酷性和成绩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分分必争的必要性。
2、要依据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将课堂教学内容突破课本,广泛的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增强对历史的兴趣,从而在课堂教学时潜移默化的让学生记住知识点。
3、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4、课下巩固是非常重要的,初三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节课都给学生制定一个导学案,将知识点以更加直观和系统的方式展现出来,后边补充上相应的中考习题。做到知识当堂巩固,当堂掌握。同时我提出每天在课后复习历史十分钟,天天如此,把知识点巩固住。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7
现在的历史教学开放性比较强,学生喜欢一些新鲜的观点,一些好的历史故事,但我们总是将重点放在所谓的“考点”上,使我们的历史教学缺少了思想性,学生的思维火花碰撞不起来,有些有一定见解的学生受到压制,课堂的民主氛围不够活跃,让我们的课堂变成“读、记、背、做”的重复模式,学生的兴趣自然就降低了。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一定的观点来表述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发言,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现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学生都有自己的关于这些人物的见解,教师不妨开个讨论会,让学生见仁见智,展开激烈的辩论。当然有些老师认为这样是在浪费时间,就是讨论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并且不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样会让学生认识上产生模糊,会影响学生考试时的“标准答案”。我觉得学历史就是为了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见解,没有必要强求统一,只有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做到“以史为鉴”就可以了,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有什么用呢?
历史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给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了很多的经验教训,这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但现在我们都将经给念歪了,认为只要熟记答案,考出好成绩就是学好历史了,我觉得对学生人生理想、未来发展没有多大益处。因为我们的教育是着眼于未来的,不是让学生为了“分”而学,是为了“*”而学,为了健全人格而学。
历史知识博大精深,需要获得的思想很多很多,如从历史人物上学做人,通过历史事件学会国家兴衰的道理,通过比较、概括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等等。学生有了对历史规律的认识之后,就能独立地分析问题,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的。
初中阶段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尚欠缺,有些想法还很幼稚,但也有闪光的地方,我们教师要及时鼓励、引导,要让他们积极地去探究、去发现。要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针对一个小问题展开研究,搜集资料,最终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
总之,要学好历史这门课不是很容易的,学生不重视,课时量又少,展开探究的空间也不能过分扩大,以免给学生造成负担。课上要兼顾知识传授和思维拓展,两者不可偏废。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8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
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
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
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史的思想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9
从教学方法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教学。据统计,目前教法已有14类72种之多。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0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中学阶段,历史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认知历史、培养人文情感价值。然而,由于历史课学生识记内容太多的原因,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感觉学生力不从心,致使教学效果不佳。这里,笔者结合亲身教学实践,谈一些教学反思,以求教于大方。
反思之一,应注重人文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记载了众多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一般人们心目中的历史知识更多地来源于历史人物故事的传说传讲,是以正史为依据通过戏曲、历史小说、评书、影视网络等获取的。这些生动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赞扬了人文主义精神,突出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主导作用,也就是突出了人是驾驭历史社会发展的主体,而不是物。是人创造了繁荣的经济文化,没有人类就没有今天社会的文明。但是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教学对这些内容的体现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似乎是人屈从于政治经济,人的主体主导作用没有鲜明生动地体现在历史教材教学之中,只感觉是枯燥无味的政治经济内容,没有生命力、人情味。
反思之二,应加强道德教育。中学历史教学终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道德的合格人才做好准备。道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大而言之,道德是一个民族国家对人类贡献了多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进的标杆和榜样,是一个国家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如果缺失了道德,一个民族就会逐渐地衰落和灭亡,也会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小而言之,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仁爱之心、同情之心、行为低下,就会堕落犯罪自我毁灭。因此,历史教学更应加强德育教育。
反思之三,应遵从学生认知规律。人的认知能力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书本知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性的过程,同时认知水*程度也取决人的智力水*、生理年龄、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也遵循这些规律。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阶段,身体,智力没有充分成熟,认知能力更多侧重于感性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和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将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从经济的角度、全球整合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才能减少或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历史课教师,一定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键全人格的人奠定基础。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1
1、从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的完成情况看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史的思想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2、从教学方法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
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教学。据统计,目前教法已有14类72种之多。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3、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底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这里从三点来谈一下个人想法:
第一,关于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个知识结构应当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
第二、关于历史教师的语言问题。
历史教学以其学科的特点,对教师的语言也有相应的要求:一是既要生动、具体,又要准确、无误;二是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时代性;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质朴风格;四是既要逻辑严谨,又要有节奏感。但要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
第三、关于历史教师的板书、板画问题。
板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板书的过程,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又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把握、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关于板书的要求、形式等,这里不作阐述。只想说明的是关于板书的书写时间问题,这是个易被忽略的问题。恰当的书写时间是在教师说完某一知识后,再掉转头去板书,而非边说边写。板画。笔者只想谈谈自绘地图,这是历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可惜在教学实际中,其落实情况是不尽人意的。故笔者建议历史教研指导部门,应加强对教师自绘地图的基本功的监督和指导。
此外,在目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还存在着教学信息反馈不及时、教学评估不尽科学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2
综观近年来的中学历史教学,让人忧思:一方面是历史课极不受重视,被视作“副”课,“x”科目之一,学生认为学历史是难记难背难思维,是政治说教,学生宁可多做一道数理化题目,多记一个英语单词,也不愿意多花一会儿时间在历史上,学生对学历史心生厌倦,兴趣索然;另一方面一年一度的高考中,无论是历史单科试题,还是如今的“x”科目中历史试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令大多数学生无所适从。而老师们拿到高考历史成绩也免不了长吁短叹,英雄气短,历史科均分总低于其于其他科目,及格分都达不到。老师们人人苦恼,个个抱怨:内容这么多,时间这么紧,要求这么高,学生没兴趣——如何才能搞好中学历史教学?茫然中纷纷反思:反思之一中学历史教学的出路到底何在?反思之二如何处理好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改革的关系?反思之三历史教学要不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
可以说历史课不好学,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日本,历史课在学生不喜欢的课程中占据首位。美国虽十分重视历史,将历史列入总统规定的所有初高中必修的五门核心课程,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据美国全国人文科学捐款基金会对大学生抽查后报告中披露,当问及*哪年发动朝鲜战争时,近60%的学生都回答不知道;有50%的学生不清楚南北战争发生的年代。学生们不喜欢的内容是什么呢?据权威人士研究是那些不要求思考的历史用语、重要事项的罗列和强记的课程。(《课程发展与社会进步》)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是否中学历史教师就无计可施了呢?不然,据我所知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尽管有满腹的牢骚,有种种的不满,但仍然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尝试着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乐学爱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从“要我学”演变为“我要学”。
令人困惑的是高考历史考试的命题指挥棒,它到底要将中学历史教学引向何方?是单纯的有利于大学历史专业选拔人才?还是切合大学文科选拔人才的需求?还是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反思近几年高考命题意图,可以看出仅是为了一个目标:即为大学历史专业选拔人才。其实,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中学历史基础教育的性质是不能变的,是面向大多数的;同样其根本任务也是不能变的,它担负着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任务;培养的目标是一方面要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中等水*的人才。(即既要满足大学历史专业的选拔要求,又要顾及大学其它各专业的选拔要求,更要符合其它各行各业对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三者应该兼而有之。)这才是中学历史教育正规的方向及中学历史教学的出路所在!
中学历史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培养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基本”一词,含有“普通而强有力的适应性”之意,学生所学的知识越是基本的,就越能不断地扩充和加深,并对新问题的适用性越宽广,知识越是归纳为定义、原理和法则,越是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掌握了“基本”的,就易于理解和掌握整个学科,有助于记忆,有助于从已知到未知,有助于思维,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历史高考因为“特别要在40%上下拉开距离”,所以不免脱离基本的学生,基本的知识与能力,在长期的高考考试导向作用的影响下,中学历史教学也只好偏离“基本”,实施“应试教育”,把素质教育束之高阁。这种现状不只影响高中,而且贻害初中。由于决定能否在高考中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将要进入的高中学校的质量,大多数初中的学生都面临巨大压力,千方百计要在这个高度*均主义,又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中上好一所重点高中,名牌高中,为了准备中考,许多学校只好打乱正常的教学常规与秩序,集中大量的时间复习备考六门语、数、外、理、化、政。因历史被排斥于中考科目之外,历史课仅有的每周两课时也理所当然地“取消”了。20xx年常州地区中考政治科开卷考试中35题是读图(《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之一图中永定河流经我国现今的直辖市。问题之二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确切时间是。
问题之三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今天的*应该如何做到“以史为鉴”?这样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基础的知识,令国人耻辱的日子与事件,错误答案竟然是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学生作答时直辖市有写龙王庙的,有写河北的,天津的、天目湖的、常州的,据统计有74%的学生答错了;时间有写18××年的,有写1945年的、1919年的、1917年的、甚至有写20xx年的,82 %的学生答错了,最后一问“以史为鉴”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作答,而学生的均分只有2.16分,失分率29%,这些错误的答案真是令人啼笑皆非……30份试卷中,仅仅只有两三份试卷答案是全对的,这种结果是令人担忧的!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到底怎么啦???以至于学生的历史素质是这样令人堪忧!!!历史学科的课时都得不到保证,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3
首先,学习知识应注意系统性、开放性。所谓系统性,对历史事件本身来说,就是要从原因、经过、结果、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对于历史事件之间来说,要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比如两次*战争之间的关系;对历史人物来说,要从生*、成就和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对于教材系统性方面的不足,则通过开放性予以补足,通过拓展性学习,通过多种渠道使知识系统化。在实施时,变教案为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其次,对学习过程应注意形象性、生动性。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学,能减少历史学习的枯燥感、抽象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入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这方面,历史独具优势,因为历史是昨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把昨天的社会生活如人物照片、相关资料、事件过程等内容直接搬入课堂,避免抽象的说教;还可以通过场景表演、新闻报导,增加体验感;通过结构图、坐标图,增加清晰感,还可以给历史人物制作名片、简介,以目击者、过来人身份讲述事件,通过语言的感情色彩、相关知识的丰富具体、表达的悬念条理等实现生动性。
最后,对评价应注意正当性、启发性。我们作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给今天提供启发,不对历史人物、事件作出评价,就不能吸取经验教训,给今天的社会生活、人生实践提供借鉴。但评价要注意正当性和启发性。对历史人物、事件要按照对社会发展是起促进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这一基本尺度进行评判,但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往往具有双重性,比如林则徐、左宗裳既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一面,也有镇压人民的一面,对他们必须要按照一分为二的观点作出评价,这样才是恰如其分、尊重历史。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扩展3)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历史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
首先,学习知识应注意系统性、开放性。所谓系统性,对历史事件本身来说,就是要从原因、经过、结果、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对于历史事件之间来说,要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比如两次*战争之间的关系;对历史人物来说,要从生*、成就和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对于教材系统性方面的不足,则通过开放性予以补足,通过拓展性学习,通过多种渠道使知识系统化。在实施时,变教案为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其次,对学习过程应注意形象性、生动性。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学,能减少历史学习的枯燥感、抽象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入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这方面,历史独具优势,因为历史是昨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把昨天的社会生活如人物照片、相关资料、事件过程等内容直接搬入课堂,避免抽象的说教;还可以通过场景表演、新闻报导,增加体验感;通过结构图、坐标图,增加清晰感,还可以给历史人物制作名片、简介,以目击者、过来人身份讲述事件,通过语言的感情色彩、相关知识的丰富具体、表达的悬念条理等实现生动性。
最后,对评价应注意正当性、启发性。我们作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给今天提供启发,不对历史人物、事件作出评价,就不能吸取经验教训,给今天的社会生活、人生实践提供借鉴。但评价要注意正当性和启发性。对历史人物、事件要按照对社会发展是起促进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这一基本尺度进行评判,但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往往具有双重性,比如林则徐、左宗裳既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一面,也有镇压人民的一面,对他们必须要按照一分为二的观点作出评价,这样才是恰如其分、尊重历史。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2
从教学方法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教学。据统计,目前教法已有14类72种之多。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3
为了在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我努力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创造条件,活化历史课堂,将课堂的发言权还给学生,努力打造人性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初中生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历史教师,更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
用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历史课堂后,接下来便是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即先确立目标后,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并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必去做,在重视让学生学习的同时,重在加强学法的指导,有了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知道为什么而做、做什么、如何做,知道什么时候应做什么,重要的地方老师要予以强调或指导。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本课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在讨论中,我采用了分组的形式,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他们之间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共同认识,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边参与学生的讨论,边巡回指导,共同解决问题,把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变为尝试的“先学后教,以学为主”。
通过讨论,课堂上有什么疑难问题,学生们可以提出,师生共同解决。现在的学生,相对来说见多识广,在课堂上有很多问题,有些是超出了历史学科的范围的,不一定需要一一回答,不能回答的课后再解决,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应是课堂的重点。
我认为反馈矫正是历史课堂教学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时间为3—5分钟。采用这种方式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繁多,教无定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模式。在众多的模式中,要真正的掌握好每某一种模式,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最根本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课堂的主人。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4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很重视课堂导入,能否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面的广度和参与的机会出现的频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有句名言说得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正体现了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还可以精心设计提问,注意提问的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梯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引导学生时时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状态。总之,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强调学习的结果,更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的状态,使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全程参与。
三、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探究性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做好每章节和期末的复习工作。
初三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期末复习,在备课组长的统一安排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复习什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5
现在的历史教学开放性比较强,学生喜欢一些新鲜的观点,一些好的历史故事,但我们总是将重点放在所谓的“考点”上,使我们的历史教学缺少了思想性,学生的思维火花碰撞不起来,有些有一定见解的学生受到压制,课堂的民主氛围不够活跃,让我们的课堂变成“读、记、背、做”的重复模式,学生的兴趣自然就降低了。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一定的观点来表述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发言,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现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学生都有自己的关于这些人物的见解,教师不妨开个讨论会,让学生见仁见智,展开激烈的辩论。当然有些老师认为这样是在浪费时间,就是讨论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并且不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样会让学生认识上产生模糊,会影响学生考试时的“标准答案”。我觉得学历史就是为了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见解,没有必要强求统一,只有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做到“以史为鉴”就可以了,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有什么用呢?
历史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给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了很多的经验教训,这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但现在我们都将经给念歪了,认为只要熟记答案,考出好成绩就是学好历史了,我觉得对学生人生理想、未来发展没有多大益处。因为我们的教育是着眼于未来的,不是让学生为了“分”而学,是为了“*”而学,为了健全人格而学。
历史知识博大精深,需要获得的思想很多很多,如从历史人物上学做人,通过历史事件学会国家兴衰的道理,通过比较、概括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等等。学生有了对历史规律的认识之后,就能独立地分析问题,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的。
初中阶段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尚欠缺,有些想法还很幼稚,但也有闪光的地方,我们教师要及时鼓励、引导,要让他们积极地去探究、去发现。要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针对一个小问题展开研究,搜集资料,最终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
总之,要学好历史这门课不是很容易的,学生不重视,课时量又少,展开探究的空间也不能过分扩大,以免给学生造成负担。课上要兼顾知识传授和思维拓展,两者不可偏废。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6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中学阶段,历史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认知历史、培养人文情感价值。然而,由于历史课学生识记内容太多的原因,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感觉学生力不从心,致使教学效果不佳。这里,笔者结合亲身教学实践,谈一些教学反思,以求教于大方。
反思之一,应注重人文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记载了众多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一般人们心目中的历史知识更多地来源于历史人物故事的传说传讲,是以正史为依据通过戏曲、历史小说、评书、影视网络等获取的。这些生动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赞扬了人文主义精神,突出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主导作用,也就是突出了人是驾驭历史社会发展的主体,而不是物。是人创造了繁荣的经济文化,没有人类就没有今天社会的文明。但是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教学对这些内容的体现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似乎是人屈从于政治经济,人的主体主导作用没有鲜明生动地体现在历史教材教学之中,只感觉是枯燥无味的政治经济内容,没有生命力、人情味。
反思之二,应加强道德教育。中学历史教学终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道德的合格人才做好准备。道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大而言之,道德是一个民族国家对人类贡献了多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进的标杆和榜样,是一个国家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如果缺失了道德,一个民族就会逐渐地衰落和灭亡,也会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小而言之,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仁爱之心、同情之心、行为低下,就会堕落犯罪自我毁灭。因此,历史教学更应加强德育教育。
反思之三,应遵从学生认知规律。人的认知能力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书本知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性的过程,同时认知水*程度也取决人的智力水*、生理年龄、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也遵循这些规律。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阶段,身体,智力没有充分成熟,认知能力更多侧重于感性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和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将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从经济的角度、全球整合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才能减少或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历史课教师,一定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键全人格的人奠定基础。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7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
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
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
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史的思想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8
对于初三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对各科的特点也是比较了解,面对着升学压力,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有所加强,但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对历史缺乏重视,因此初三年级的历史课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面对这种状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牢固确立中考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中考的残酷性和成绩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分分必争的必要性。
2、要依据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将课堂教学内容突破课本,广泛的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增强对历史的兴趣,从而在课堂教学时潜移默化的让学生记住知识点。
3、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4、课下巩固是非常重要的,初三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节课都给学生制定一个导学案,将知识点以更加直观和系统的方式展现出来,后边补充上相应的中考习题。做到知识当堂巩固,当堂掌握。同时我提出每天在课后复习历史十分钟,天天如此,把知识点巩固住。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9
综观近年来的中学历史教学,让人忧思:一方面是历史课极不受重视,被视作“副”课,“x”科目之一,学生认为学历史是难记难背难思维,是政治说教,学生宁可多做一道数理化题目,多记一个英语单词,也不愿意多花一会儿时间在历史上,学生对学历史心生厌倦,兴趣索然;另一方面一年一度的高考中,无论是历史单科试题,还是如今的“x”科目中历史试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令大多数学生无所适从。而老师们拿到高考历史成绩也免不了长吁短叹,英雄气短,历史科均分总低于其于其他科目,及格分都达不到。老师们人人苦恼,个个抱怨:内容这么多,时间这么紧,要求这么高,学生没兴趣——如何才能搞好中学历史教学?茫然中纷纷反思:反思之一中学历史教学的出路到底何在?反思之二如何处理好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改革的关系?反思之三历史教学要不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
可以说历史课不好学,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日本,历史课在学生不喜欢的课程中占据首位。美国虽十分重视历史,将历史列入总统规定的所有初高中必修的五门核心课程,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据美国全国人文科学捐款基金会对大学生抽查后报告中披露,当问及*哪年发动朝鲜战争时,近60%的学生都回答不知道;有50%的学生不清楚南北战争发生的年代。学生们不喜欢的内容是什么呢?据权威人士研究是那些不要求思考的历史用语、重要事项的罗列和强记的课程。(《课程发展与社会进步》)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是否中学历史教师就无计可施了呢?不然,据我所知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尽管有满腹的牢骚,有种种的不满,但仍然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尝试着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乐学爱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从“要我学”演变为“我要学”。
令人困惑的是高考历史考试的命题指挥棒,它到底要将中学历史教学引向何方?是单纯的有利于大学历史专业选拔人才?还是切合大学文科选拔人才的需求?还是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反思近几年高考命题意图,可以看出仅是为了一个目标:即为大学历史专业选拔人才。其实,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中学历史基础教育的性质是不能变的,是面向大多数的;同样其根本任务也是不能变的,它担负着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任务;培养的目标是一方面要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中等水*的人才。(即既要满足大学历史专业的选拔要求,又要顾及大学其它各专业的选拔要求,更要符合其它各行各业对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三者应该兼而有之。)这才是中学历史教育正规的方向及中学历史教学的出路所在!
中学历史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培养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基本”一词,含有“普通而强有力的适应性”之意,学生所学的知识越是基本的,就越能不断地扩充和加深,并对新问题的适用性越宽广,知识越是归纳为定义、原理和法则,越是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掌握了“基本”的,就易于理解和掌握整个学科,有助于记忆,有助于从已知到未知,有助于思维,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历史高考因为“特别要在40%上下拉开距离”,所以不免脱离基本的学生,基本的知识与能力,在长期的高考考试导向作用的影响下,中学历史教学也只好偏离“基本”,实施“应试教育”,把素质教育束之高阁。这种现状不只影响高中,而且贻害初中。由于决定能否在高考中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将要进入的高中学校的质量,大多数初中的学生都面临巨大压力,千方百计要在这个高度*均主义,又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中上好一所重点高中,名牌高中,为了准备中考,许多学校只好打乱正常的教学常规与秩序,集中大量的时间复习备考六门语、数、外、理、化、政。因历史被排斥于中考科目之外,历史课仅有的每周两课时也理所当然地“取消”了。20xx年常州地区中考政治科开卷考试中35题是读图(《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之一图中永定河流经我国现今的直辖市。问题之二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确切时间是。
问题之三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今天的*应该如何做到“以史为鉴”?这样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基础的知识,令国人耻辱的日子与事件,错误答案竟然是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学生作答时直辖市有写龙王庙的,有写河北的,天津的、天目湖的、常州的,据统计有74%的学生答错了;时间有写18××年的,有写1945年的、1919年的、1917年的、甚至有写20xx年的,82 %的学生答错了,最后一问“以史为鉴”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作答,而学生的均分只有2.16分,失分率29%,这些错误的答案真是令人啼笑皆非……30份试卷中,仅仅只有两三份试卷答案是全对的,这种结果是令人担忧的!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到底怎么啦???以至于学生的历史素质是这样令人堪忧!!!历史学科的课时都得不到保证,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0
一、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意义
1.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加快,我国当前的历史教学进入了新阶段,历史教学方式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新课程的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共同体验与感悟,要学会探究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家叶澜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的名言一直激励着广大历史教师投身于历史教学反思中去,教师通过对自身的不断反思更科学地教会学生知识,同时对于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也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
3.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需要
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承载了人们对学科的发展期望,是历史每个重要瞬间的凝结。历史也是一门反思性较强的学科,社会总是在历史的反思中不断进步的。教师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具有高质量的历史来领悟生命的真谛,客观上有助于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反思途径
1.对学生教育的反思
首先,反思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最易于发现的,某位学生上课学习表现得认真与否,教师一眼望去便知结果,也可从学生的眼神中分辨出教师是否懂得学生真正地接受或者理解了知识。学习态度不夸张地说决定着学习的结果,因此要到学生学习态度最认真的时候去讲授那些较为重要的知识。其次,反思学生的学习内容。反思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现行的教育内容,反思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做到难与易均衡,找到“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觉得他只要努力了或许就会学会这些知识。在这一阶段,教师最重要的是学会反思是否做到把握内容的难易适中来进行教育。最后,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反思学习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高效,反思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否脱离死记硬背的苦海,是否达到理解的标准。
2.对教师自身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不仅体现在对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的反思水*上,更应深入实际,做各项反思的实践者,从教学的整个环节入手去解决面临的问题。第一,反思自身的教学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意识,提醒自身是否做到了反思,是否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第二,反思自身的教学技能。反思不是一向简单的回忆工作,“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分析教学涉及的各个方面,多角度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反思自己是否全面、透彻地将知识讲述给了学生,反思自己在一堂课上是否照顾到了所有学生或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知识的程度。第三,形成反思习惯。反思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见效果的,需要长期地坚持和积累,在教学前要意识到需要反思哪些知识,具体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在反思过程中,需要注意反思的重点,通过反思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更好地运用已学知识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形成经常反思的能力与习惯。总之,教师需要反思的事情有许多,教师要尽量做好每一件事的反思工作。
3.对历史教材的反思
一本好书胜过一位好老师。我们可以从优秀的书中汲取营养,可以从书中领略先进人物的思想事迹,从中外名著、历史教材、相关史料中发现历史,通过课外书目的阅读了解历史发展的现状,了解历史发展的步伐,汲取先进历史人物的发展经验,从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掌握历史。一方面,注重反思历史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书。但是教科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教材素材,便于教师和学生掌握一手教学资料,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从历史教科书中总结教学规律,反思已出现的教学事迹。另一方面,注重反思相关历史史料。所有的事物都是利弊并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些不真实的史料,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与鉴别知识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以免错误的、无根据的史料误导学生的思想与价值取向。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给予他正确的方向便会使他走向光明的道路,反之则相反。因此,教师不仅是教书的人,也是育人的人,要担负起各方面教育职责。在一线教学的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地经常反思自己,反思每一个教学的细节,深入了解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努力。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1
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占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爱学生天经地义,特别是爱好学生一点不难,但是要爱那些不认真学习、又与你顶撞、又不会尊重同学和老师的学生,我们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师对不同的学生要选好切入口,例如了解他们的家庭,关心他们的学校生活,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或者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样他们就会慢慢亲近老师,愿意与老师交流。要提高历史成绩,除了让孩子们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外,还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前一时期从课堂教学看,我有意强化课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对基础的分析与讲解,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历史学科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由于识记、巩固复习、督促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加之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历史课余一般不会复习历史,针对这个问题,我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导,要求每周星期四的早读时间和晚读时间都要读历史;同时,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历史知识积累,仅限于每周的两节历史课是远远不够的,历史试卷要拿高分,必须要对教材有足够的掌握,要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因此要教会学生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多看、多读、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试题也会是“难于上青天”。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试题较为灵活这一特点,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
1、*时抓好培优转差,多与学习不太积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且建立帮扶对象,兵教兵,好带差。针对我校的学生情况,我把70分以上的学生作为培优对象,严格要求他们掌握好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自己给自己定一个可行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教会学生学习历史,在书上作圈、画、勾、点、旁批,学会积极关注新闻、社会热点,把最新信息与课本联系起来,增长见识。
4、自己在*时查阅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各地方的中高考资料,积累命题素材。这样,每次作业我就可以布置较为灵活的题目,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增强他们的应试能力。
5、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我努力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去努力,去尝试,去探索!
6、后期加大力度进行强化训练,对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过关,要求优生的正确率达85%左右。
7、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2
1、从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的完成情况看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史的思想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2、从教学方法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
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教学。据统计,目前教法已有14类72种之多。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3、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底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这里从三点来谈一下个人想法:
第一,关于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个知识结构应当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
第二、关于历史教师的语言问题。
历史教学以其学科的特点,对教师的语言也有相应的要求:一是既要生动、具体,又要准确、无误;二是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时代性;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质朴风格;四是既要逻辑严谨,又要有节奏感。但要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
第三、关于历史教师的板书、板画问题。
板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板书的过程,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又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把握、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关于板书的要求、形式等,这里不作阐述。只想说明的是关于板书的书写时间问题,这是个易被忽略的问题。恰当的书写时间是在教师说完某一知识后,再掉转头去板书,而非边说边写。板画。笔者只想谈谈自绘地图,这是历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可惜在教学实际中,其落实情况是不尽人意的。故笔者建议历史教研指导部门,应加强对教师自绘地图的基本功的监督和指导。
此外,在目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还存在着教学信息反馈不及时、教学评估不尽科学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扩展4)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历史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
为了在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我努力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创造条件,活化历史课堂,将课堂的发言权还给学生,努力打造人性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初中生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历史教师,更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
用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历史课堂后,接下来便是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即先确立目标后,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并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必去做,在重视让学生学习的同时,重在加强学法的指导,有了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知道为什么而做、做什么、如何做,知道什么时候应做什么,重要的地方老师要予以强调或指导。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本课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在讨论中,我采用了分组的形式,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他们之间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共同认识,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边参与学生的讨论,边巡回指导,共同解决问题,把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变为尝试的“先学后教,以学为主”。
通过讨论,课堂上有什么疑难问题,学生们可以提出,师生共同解决。现在的学生,相对来说见多识广,在课堂上有很多问题,有些是超出了历史学科的范围的,不一定需要一一回答,不能回答的课后再解决,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应是课堂的重点。
我认为反馈矫正是历史课堂教学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时间为3—5分钟。采用这种方式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繁多,教无定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模式。在众多的模式中,要真正的掌握好每某一种模式,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最根本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课堂的主人。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2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中学阶段,历史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认知历史、培养人文情感价值。然而,由于历史课学生识记内容太多的原因,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感觉学生力不从心,致使教学效果不佳。这里,笔者结合亲身教学实践,谈一些教学反思,以求教于大方。
反思之一,应注重人文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记载了众多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一般人们心目中的历史知识更多地来源于历史人物故事的传说传讲,是以正史为依据通过戏曲、历史小说、评书、影视网络等获取的。这些生动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赞扬了人文主义精神,突出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主导作用,也就是突出了人是驾驭历史社会发展的主体,而不是物。是人创造了繁荣的经济文化,没有人类就没有今天社会的文明。但是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教学对这些内容的体现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似乎是人屈从于政治经济,人的主体主导作用没有鲜明生动地体现在历史教材教学之中,只感觉是枯燥无味的政治经济内容,没有生命力、人情味。
反思之二,应加强道德教育。中学历史教学终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道德的合格人才做好准备。道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大而言之,道德是一个民族国家对人类贡献了多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进的标杆和榜样,是一个国家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如果缺失了道德,一个民族就会逐渐地衰落和灭亡,也会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小而言之,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仁爱之心、同情之心、行为低下,就会堕落犯罪自我毁灭。因此,历史教学更应加强德育教育。
反思之三,应遵从学生认知规律。人的认知能力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书本知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性的过程,同时认知水*程度也取决人的智力水*、生理年龄、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也遵循这些规律。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阶段,身体,智力没有充分成熟,认知能力更多侧重于感性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和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将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从经济的角度、全球整合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才能减少或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历史课教师,一定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键全人格的人奠定基础。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3
首先,学习知识应注意系统性、开放性。所谓系统性,对历史事件本身来说,就是要从原因、经过、结果、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对于历史事件之间来说,要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比如两次*战争之间的关系;对历史人物来说,要从生*、成就和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对于教材系统性方面的不足,则通过开放性予以补足,通过拓展性学习,通过多种渠道使知识系统化。在实施时,变教案为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其次,对学习过程应注意形象性、生动性。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学,能减少历史学习的枯燥感、抽象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入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这方面,历史独具优势,因为历史是昨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把昨天的社会生活如人物照片、相关资料、事件过程等内容直接搬入课堂,避免抽象的说教;还可以通过场景表演、新闻报导,增加体验感;通过结构图、坐标图,增加清晰感,还可以给历史人物制作名片、简介,以目击者、过来人身份讲述事件,通过语言的感情色彩、相关知识的丰富具体、表达的悬念条理等实现生动性。
最后,对评价应注意正当性、启发性。我们作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给今天提供启发,不对历史人物、事件作出评价,就不能吸取经验教训,给今天的社会生活、人生实践提供借鉴。但评价要注意正当性和启发性。对历史人物、事件要按照对社会发展是起促进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这一基本尺度进行评判,但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往往具有双重性,比如林则徐、左宗裳既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一面,也有镇压人民的一面,对他们必须要按照一分为二的观点作出评价,这样才是恰如其分、尊重历史。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4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
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
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
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史的思想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5
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占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爱学生天经地义,特别是爱好学生一点不难,但是要爱那些不认真学习、又与你顶撞、又不会尊重同学和老师的学生,我们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师对不同的学生要选好切入口,例如了解他们的家庭,关心他们的学校生活,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或者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样他们就会慢慢亲近老师,愿意与老师交流。要提高历史成绩,除了让孩子们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外,还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前一时期从课堂教学看,我有意强化课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对基础的分析与讲解,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历史学科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由于识记、巩固复习、督促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加之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历史课余一般不会复习历史,针对这个问题,我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导,要求每周星期四的早读时间和晚读时间都要读历史;同时,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历史知识积累,仅限于每周的两节历史课是远远不够的,历史试卷要拿高分,必须要对教材有足够的掌握,要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因此要教会学生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多看、多读、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试题也会是“难于上青天”。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试题较为灵活这一特点,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
1、*时抓好培优转差,多与学习不太积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且建立帮扶对象,兵教兵,好带差。针对我校的`学生情况,我把70分以上的学生作为培优对象,严格要求他们掌握好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自己给自己定一个可行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教会学生学习历史,在书上作圈、画、勾、点、旁批,学会积极关注新闻、社会热点,把最新信息与课本联系起来,增长见识。
4、自己在*时查阅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各地方的中高考资料,积累命题素材。这样,每次作业我就可以布置较为灵活的题目,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增强他们的应试能力。
5、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我努力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去努力,去尝试,去探索!
6、后期加大力度进行强化训练,对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过关,要求优生的正确率达85%左右。
7、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6
对于初三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对各科的特点也是比较了解,面对着升学压力,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有所加强,但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对历史缺乏重视,因此初三年级的历史课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面对这种状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牢固确立中考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中考的残酷性和成绩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分分必争的必要性。
2、要依据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将课堂教学内容突破课本,广泛的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增强对历史的兴趣,从而在课堂教学时潜移默化的让学生记住知识点。
3、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4、课下巩固是非常重要的,初三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节课都给学生制定一个导学案,将知识点以更加直观和系统的方式展现出来,后边补充上相应的中考习题。做到知识当堂巩固,当堂掌握。同时我提出每天在课后复习历史十分钟,天天如此,把知识点巩固住。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7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很重视课堂导入,能否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面的广度和参与的机会出现的频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有句名言说得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正体现了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还可以精心设计提问,注意提问的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梯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引导学生时时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状态。总之,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强调学习的结果,更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的状态,使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全程参与。
三、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探究性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做好每章节和期末的复习工作。
初三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期末复习,在备课组长的统一安排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复习什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8
1、从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的完成情况看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史的思想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2、从教学方法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
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教学。据统计,目前教法已有14类72种之多。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3、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底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这里从三点来谈一下个人想法:
第一,关于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个知识结构应当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
第二、关于历史教师的语言问题。
历史教学以其学科的特点,对教师的语言也有相应的要求:一是既要生动、具体,又要准确、无误;二是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时代性;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质朴风格;四是既要逻辑严谨,又要有节奏感。但要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
第三、关于历史教师的板书、板画问题。
板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板书的过程,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又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把握、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关于板书的要求、形式等,这里不作阐述。只想说明的是关于板书的书写时间问题,这是个易被忽略的问题。恰当的书写时间是在教师说完某一知识后,再掉转头去板书,而非边说边写。板画。笔者只想谈谈自绘地图,这是历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可惜在教学实际中,其落实情况是不尽人意的。故笔者建议历史教研指导部门,应加强对教师自绘地图的基本功的监督和指导。
此外,在目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还存在着教学信息反馈不及时、教学评估不尽科学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9
综观近年来的中学历史教学,让人忧思:一方面是历史课极不受重视,被视作“副”课,“x”科目之一,学生认为学历史是难记难背难思维,是政治说教,学生宁可多做一道数理化题目,多记一个英语单词,也不愿意多花一会儿时间在历史上,学生对学历史心生厌倦,兴趣索然;另一方面一年一度的高考中,无论是历史单科试题,还是如今的“x”科目中历史试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令大多数学生无所适从。而老师们拿到高考历史成绩也免不了长吁短叹,英雄气短,历史科均分总低于其于其他科目,及格分都达不到。老师们人人苦恼,个个抱怨:内容这么多,时间这么紧,要求这么高,学生没兴趣——如何才能搞好中学历史教学?茫然中纷纷反思:反思之一中学历史教学的出路到底何在?反思之二如何处理好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改革的关系?反思之三历史教学要不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
可以说历史课不好学,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日本,历史课在学生不喜欢的课程中占据首位。美国虽十分重视历史,将历史列入总统规定的所有初高中必修的五门核心课程,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据美国全国人文科学捐款基金会对大学生抽查后报告中披露,当问及*哪年发动朝鲜战争时,近60%的学生都回答不知道;有50%的学生不清楚南北战争发生的年代。学生们不喜欢的内容是什么呢?据权威人士研究是那些不要求思考的历史用语、重要事项的罗列和强记的课程。(《课程发展与社会进步》)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是否中学历史教师就无计可施了呢?不然,据我所知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尽管有满腹的牢骚,有种种的不满,但仍然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尝试着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乐学爱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从“要我学”演变为“我要学”。
令人困惑的是高考历史考试的命题指挥棒,它到底要将中学历史教学引向何方?是单纯的有利于大学历史专业选拔人才?还是切合大学文科选拔人才的需求?还是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反思近几年高考命题意图,可以看出仅是为了一个目标:即为大学历史专业选拔人才。其实,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中学历史基础教育的性质是不能变的,是面向大多数的;同样其根本任务也是不能变的,它担负着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任务;培养的目标是一方面要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中等水*的人才。(即既要满足大学历史专业的选拔要求,又要顾及大学其它各专业的选拔要求,更要符合其它各行各业对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三者应该兼而有之。)这才是中学历史教育正规的方向及中学历史教学的出路所在!
中学历史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培养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基本”一词,含有“普通而强有力的适应性”之意,学生所学的知识越是基本的,就越能不断地扩充和加深,并对新问题的适用性越宽广,知识越是归纳为定义、原理和法则,越是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掌握了“基本”的,就易于理解和掌握整个学科,有助于记忆,有助于从已知到未知,有助于思维,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历史高考因为“特别要在40%上下拉开距离”,所以不免脱离基本的学生,基本的知识与能力,在长期的高考考试导向作用的影响下,中学历史教学也只好偏离“基本”,实施“应试教育”,把素质教育束之高阁。这种现状不只影响高中,而且贻害初中。由于决定能否在高考中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将要进入的高中学校的质量,大多数初中的学生都面临巨大压力,千方百计要在这个高度*均主义,又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中上好一所重点高中,名牌高中,为了准备中考,许多学校只好打乱正常的教学常规与秩序,集中大量的时间复习备考六门语、数、外、理、化、政。因历史被排斥于中考科目之外,历史课仅有的每周两课时也理所当然地“取消”了。20xx年常州地区中考政治科开卷考试中35题是读图(《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之一图中永定河流经我国现今的直辖市。问题之二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确切时间是。
问题之三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今天的*应该如何做到“以史为鉴”?这样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基础的知识,令国人耻辱的日子与事件,错误答案竟然是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学生作答时直辖市有写龙王庙的,有写河北的,天津的、天目湖的、常州的,据统计有74%的学生答错了;时间有写18××年的,有写1945年的、1919年的、1917年的、甚至有写20xx年的,82 %的学生答错了,最后一问“以史为鉴”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作答,而学生的均分只有2.16分,失分率29%,这些错误的答案真是令人啼笑皆非……30份试卷中,仅仅只有两三份试卷答案是全对的,这种结果是令人担忧的!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到底怎么啦???以至于学生的历史素质是这样令人堪忧!!!历史学科的课时都得不到保证,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0
现在的历史教学开放性比较强,学生喜欢一些新鲜的观点,一些好的历史故事,但我们总是将重点放在所谓的“考点”上,使我们的历史教学缺少了思想性,学生的思维火花碰撞不起来,有些有一定见解的学生受到压制,课堂的民主氛围不够活跃,让我们的课堂变成“读、记、背、做”的重复模式,学生的兴趣自然就降低了。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一定的观点来表述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发言,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现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学生都有自己的关于这些人物的见解,教师不妨开个讨论会,让学生见仁见智,展开激烈的辩论。当然有些老师认为这样是在浪费时间,就是讨论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并且不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样会让学生认识上产生模糊,会影响学生考试时的“标准答案”。我觉得学历史就是为了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见解,没有必要强求统一,只有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做到“以史为鉴”就可以了,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有什么用呢?
历史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给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了很多的经验教训,这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但现在我们都将经给念歪了,认为只要熟记答案,考出好成绩就是学好历史了,我觉得对学生人生理想、未来发展没有多大益处。因为我们的教育是着眼于未来的,不是让学生为了“分”而学,是为了“*”而学,为了健全人格而学。
历史知识博大精深,需要获得的思想很多很多,如从历史人物上学做人,通过历史事件学会国家兴衰的道理,通过比较、概括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等等。学生有了对历史规律的认识之后,就能独立地分析问题,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的。
初中阶段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尚欠缺,有些想法还很幼稚,但也有闪光的地方,我们教师要及时鼓励、引导,要让他们积极地去探究、去发现。要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针对一个小问题展开研究,搜集资料,最终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
总之,要学好历史这门课不是很容易的,学生不重视,课时量又少,展开探究的空间也不能过分扩大,以免给学生造成负担。课上要兼顾知识传授和思维拓展,两者不可偏废。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1
一、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意义
1.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加快,我国当前的历史教学进入了新阶段,历史教学方式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新课程的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共同体验与感悟,要学会探究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家叶澜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的名言一直激励着广大历史教师投身于历史教学反思中去,教师通过对自身的不断反思更科学地教会学生知识,同时对于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也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
3.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需要
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承载了人们对学科的发展期望,是历史每个重要瞬间的凝结。历史也是一门反思性较强的学科,社会总是在历史的反思中不断进步的。教师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具有高质量的历史来领悟生命的真谛,客观上有助于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反思途径
1.对学生教育的反思
首先,反思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最易于发现的,某位学生上课学习表现得认真与否,教师一眼望去便知结果,也可从学生的眼神中分辨出教师是否懂得学生真正地接受或者理解了知识。学习态度不夸张地说决定着学习的结果,因此要到学生学习态度最认真的时候去讲授那些较为重要的知识。其次,反思学生的学习内容。反思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现行的教育内容,反思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做到难与易均衡,找到“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觉得他只要努力了或许就会学会这些知识。在这一阶段,教师最重要的是学会反思是否做到把握内容的难易适中来进行教育。最后,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反思学习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高效,反思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否脱离死记硬背的苦海,是否达到理解的标准。
2.对教师自身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不仅体现在对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的反思水*上,更应深入实际,做各项反思的实践者,从教学的整个环节入手去解决面临的问题。第一,反思自身的教学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意识,提醒自身是否做到了反思,是否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第二,反思自身的教学技能。反思不是一向简单的回忆工作,“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分析教学涉及的各个方面,多角度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反思自己是否全面、透彻地将知识讲述给了学生,反思自己在一堂课上是否照顾到了所有学生或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知识的程度。第三,形成反思习惯。反思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见效果的,需要长期地坚持和积累,在教学前要意识到需要反思哪些知识,具体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在反思过程中,需要注意反思的重点,通过反思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更好地运用已学知识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形成经常反思的能力与习惯。总之,教师需要反思的事情有许多,教师要尽量做好每一件事的反思工作。
3.对历史教材的反思
一本好书胜过一位好老师。我们可以从优秀的书中汲取营养,可以从书中领略先进人物的思想事迹,从中外名著、历史教材、相关史料中发现历史,通过课外书目的阅读了解历史发展的现状,了解历史发展的步伐,汲取先进历史人物的发展经验,从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掌握历史。一方面,注重反思历史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书。但是教科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教材素材,便于教师和学生掌握一手教学资料,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从历史教科书中总结教学规律,反思已出现的教学事迹。另一方面,注重反思相关历史史料。所有的事物都是利弊并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些不真实的史料,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与鉴别知识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以免错误的、无根据的史料误导学生的思想与价值取向。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给予他正确的方向便会使他走向光明的道路,反之则相反。因此,教师不仅是教书的人,也是育人的人,要担负起各方面教育职责。在一线教学的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地经常反思自己,反思每一个教学的细节,深入了解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努力。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12
从教学方法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教学。据统计,目前教法已有14类72种之多。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扩展5)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5篇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
本学期我们历史教研组将全面落实学校的工作计划,深入学习领会我校的课改理念,围绕构建高效课堂这个目标,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和教学质量贯彻一个标准(课程标准),提高两种能力(自主能力及教师挖掘教材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注重实效,为我校工作整体水*的提高作出我们的努力。
一、抓好常规工作:
1、加强备课。强化本组的集备功能,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资源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
2、认真上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注意方法的指导,及时将知识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视考前训练和讲评,研究中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现代教学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灵活灵活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大对学生的检查力度,课堂上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每个单元之后要进行单元测试或单元练习;并且及时召开备课组分析会,及时诊断,及时反思,及时研究制定调控方案,并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4、坚持相互听课、相互评课。严格执行组内公开课制度,组内多讨论,多交流。通过听课等形式促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示范性。保持本组"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新教师不光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课,多请教,更要多钻研。老教师也能从新教师身上感受不同的教学风格,取长补短,做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6、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群策群力,汇集全组智慧,推进校本研究,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搞好常规教学工作。组织本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一方面了解最新的教改动态和信息,另一方面,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大力改进课堂教学: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一个引导者,倡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灵活运用"自主、合作、展示"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习,会学学习!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出台的背景下,根据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工作的要求,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注重实效、务求有效、追求高效,重在执行,加强对常规工作的检查,尝试在备课组内进行目标管理项目,做好学科德育的实践工作,确保历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二、工作重点:
1、课堂教学反思力争常态化,并做实中考、期末考冲刺复习工作。
2、抓住教学公开周的机会,不断探索思考历史教学的有效课堂模式。
3、研究特殊班级、特殊学生的教学方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必须确保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
4.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注意备课组的档案收集工作,做好制度化建设。
5、从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的目的出发,积极参与教研组内的组本培训活动。
三、具体工作:
1、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五环节”,加大教学工作自查、互查力度。
(1)注重备课质量,按学校的要求撰写教案,配合好定期抽检。
(2)规范作业要求,重视作业各个环节,强化作业布置、批改的规范性。
作业要求:
1)布置:课堂教学中布置,针对有难度的作业要进行解释;
2)收缴作业:教师应尽力使全体学生都能及时交纳作业。
3)批改:等第为优、良,并有订正、批改日期;
4)讲评:有普遍性错误的题目在课上统一讲解;
5)订正:教师应对订正后的作业进行再次批改;
6)作业的有关要求要在教案中反映出来。
2、发挥备课组集体作用。
(1)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加强备课组活动,帮助张海庆老师尽快适应二期课改的历史教学。
(2)组内共享资源库。
(3)组织历史学科(或政史地学科组)竞赛活动。
3、准备好学科德育教学公开展示活动的课程,课后做好书面反思。
4、促进教师专业水*的提高。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出台的背景下,根据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工作的要求,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注重实效、务求有效、追求高效,重在执行,加强对常规工作的检查,尝试在备课组内进行目标管理项目,做好学科德育的实践工作,确保历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二、工作重点:
1、课堂教学反思力争常态化,并做实中考、期末考冲刺复习工作。
2、抓住教学公开周的机会,不断探索思考历史教学的有效课堂模式。
3、研究特殊班级、特殊学生的教学方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必须确保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
4.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注意备课组的档案收集工作,做好制度化建设。
5、从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的目的出发,积极参与教研组内的组本培训活动。
三、具体工作:
1、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五环节”,加大教学工作自查、互查力度。
(1)注重备课质量,按学校的要求撰写教案,配合好定期抽检。
(2)规范作业要求,重视作业各个环节,强化作业布置、批改的规范性。
作业要求:
1)布置:课堂教学中布置,针对有难度的作业要进行解释;2)收缴作业:教师应尽力使全体学生都能及时交纳作业。
3)批改:等第为优、良,并有订正、批改日期;4)讲评:有普遍性错误的题目在课上统一讲解;5)订正:教师应对订正后的作业进行再次批改;6)作业的有关要求要在教案中反映出来。
2、发挥备课组集体作用。
(1)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加强备课组活动,帮助张海庆老师尽快适应二期课改的历史教学。
(2)组内共享资源库。
(3)组织历史学科(或政史地学科组)竞赛活动。
3、准备好学科德育教学公开展示活动的课程,课后做好书面反思。
4、促进教师专业水*的提高。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期九年级历史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培养环保能力,历史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历史九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应对中考为主。包括世界近代史部分的第四、第六、第七、第八单元,世界现代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八单元。使用的是《世界历史》(人教版),以英、法、美、德、俄、日等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为线索。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加侧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人教版的世界历史,其中包括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两部份,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四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第一单元是世界古代史部份,又分上古和中古史,第二至第四单元是世界近代史部份。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正文、图、表、资料、注释、阅读与思考、看图学史、历史比较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3个班的历史教学,九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经过二年的历史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做好学生的导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4、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
5、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6、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工作计划《历史教学计划》。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5
一、开学第一课
1、介绍八年级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孩子们刚升入八年级,由于七年级的认识,认为历史和生物、地理都是小副科,只要是上课好好听讲就可以应付过去,学的好坏无关紧要。更有甚者,搞个“临阵磨枪”战术,最后也能勉强及格。其实,八年级的历史很重要!培根曾经说“历史使人明智”,历史上的好多伟人都酷爱历史,熟读历史,精通历史。其次,历史是中考学科之一,也是最容易得分和失分的学科,如果你理解了,掌握了就可以轻松得分,如果不好好学,等到考试时胡乱的翻课本,知识点答得颠三倒四,混乱不清,没有条理性,得分就很难了。再者就是为将来的深造学习和未来生活打基础。
2、介绍学习方法。学习历史不能死抠课本,应该广泛的阅读与历史相关的课外书籍,观看相关的`影片,有必要时可进行实地考察等,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是唯一的,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获得知识,知识也是多层面的。
3、学习历史的课上要求。精读教材,由厚到薄,不留死角;动脑记忆、认真思考;做好预习,然后上课有针对性地听;做好课堂笔记;上课探讨交流,大胆发表意见和想法;课后认真复习,多做练习。
二、教育教学
1、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与实施。在单元学习前,就把本单元的前置性作业布置下去,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整理资料,翻阅书籍,并形成书面资料。有的作业布置给学习小组,课余互相交流,有的课上交流,有的整理好上交书面材料,收集成册。
2、课上教学。a、先检查所学内容,形式为全班抽查,同桌互查,全班默写等,让孩子边学边复习,b、新授内容按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设问解疑→全班探讨→教师小结→口诀强化→巩固练习步骤进行。c、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上课时间有限,课时较紧张,自编口诀有难度,前期直接呈现,后期再尝试自创知识点口诀。
3、课下复习,每周一节晚自习的时间,进行分层复习,a层知识点扩充,难度练习尽量链接中考试题;b层梳理知识点,巩固知识点练习以提高;c层强化知识点,知识点过关检查等。另外自由背诵时间,争取每天背诵一大知识点,在班上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督促与监督。c对于走读学生提高对他们的作业要求,课上多关注,都提问。
三、课外知识扩充。
向孩子介绍一些和课本有关的影视作品,课外书籍,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扩展6)
——中学历史老师教学心得3篇
中学历史老师教学心得1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五个班的历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每堂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中学历史老师教学心得2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五个班的历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每堂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中学历史老师教学心得3
一.历史教学风格:
经过两年多的教学摸索,已经确立自己独特的历史教学风格,形成了轻松、幽默、风趣、亲和的教学风格与课堂气疯,获得了大部分学生的承认与喜爱,适应了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心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坚持此风格,努力做到严谨与幽默、严肃与活跃并重;
二.历史知识基础:
作为一位年轻的历史教师,对历史教材的把握不好,历史知识明显匮乏,在课堂教学上的时间、精力投入明显不足,在课堂上不能以自己广博的历史知识与较高的专业素养吸引和感动自己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养成每天阅读历史书籍与历史材料的习惯,做到对世界历史与*历史典故与故事了如指掌、应用自如。
三.历史课堂效果:
课堂效果不好,备课不充分、上课不专心,课堂没有亮点,课堂各环节比较混乱,不能丝丝入扣、吸引学生,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充分备课(坚持听赵老师的课、认真阅读教材与教参、查阅网络资料、认真书写详案),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做历史课件,提高课件的整体质量与水*,以备以后长期的循环使用,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程序(历史名人堂、历史课件、历史学案、课堂练习四位一体的独特教学方式)。尽全力治疗困扰自己很久的咽炎,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四.成长目标:
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尽快成长为广受学生喜爱的历史教师。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扩展7)
——中学历史教学年度个人工作总结3篇
中学历史教学年度个人工作总结1
好快!又一个学期结束了,这个学期是在紧张、忙碌、充实、成长中度过的,坦率地说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成长最迅速的一段时间,不仅仅是在教学业务上,更多的是在教学经验上、在教育教学心理承受能力上……
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继续安排我教八年级的历史课并承担备课组长的工作。
学校对我的信任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并时时刻刻激励着我,用心去克服工作中遇到的一切困难,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以不辜负学校领导对我的殷切期望。
八年级的历史组有耿老师、李老师和李红老师,加上我一共是四个人,她们是我工作中愉快的合作伙伴。在*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们经常替我分担一些组里的工作,在这里真诚的向他们道一声:谢谢!
对于我而言,与其说是和她们在一起工作,还不如说是我在向她们学习,坦率而言,我从她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和她们相处如沐春风、和煦温婉而生机勃勃。
团结的团队是我成长的沃土,并且不断地给我信心和勇气,闯过一个个难关。
在*时的上课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并且注意调整以往我的教学方式,根据他们以前学习的习惯,一点一点地使历史课堂走进他们,让他们适应八年级的历史学习,同时也使我适应了同学们。
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困难都是我成长的催化剂,这催化剂往往也会生出快乐的小泡泡。
在与学生们的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地了解我、接受我的授课方式,进而了解怎样去学习历史,更学会了去懂得历史。
区质量检测考试中,我所任教的八年级十一班、十二班、十三班、十五班、十七班和十九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在区里各校评比中八年级考试成绩各项指标遥遥领先,这是八年级全体历史老师共同努力、团结合作取得的成果。
这个学期八年级历史组组织了“动手做历史”活动,不仅增添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使历史走进了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了历史,喜欢上历史课。
作为备课组长,不仅要积极组织各项活动,更要把日常的教学工作做好。每个周三的第二节课是我们的集体备课时间,每次集体备课我们都认真准备,做到有效备课。
备课是为了上好课,课堂我认真、严谨地完成授课任务,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给每一课都配上了随堂练习,在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的同时,每次我都认真准备随堂练习、单元测试题、综合测试题以及复习提纲;这样精心准备的习题,使学生精练、老师精批,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
在近四个月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历了太多以往我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使我在教育教学心智方面不断成熟,以上仅仅是教学工作中的一点点。其实,每一位老师的经历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相同或相似。
四个月来,有烦忧的时候,也有快乐的时候,或许教育工作就是这样吧,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每一届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我们,更多的是我们应该调整自己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对象。作为备课组长,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我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年轻的我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认真钻研,不断努力,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自己尽快成长。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扩展8)
——中学历史工作计划3篇
中学历史工作计划1
本学期我们历史教研组将全面落实学校的工作计划,深入学习领会我校的课改理念,围绕构建高效课堂这个目标,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和教学质量贯彻一个标准(课程标准),提高两种能力(自主能力及教师挖掘教材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注重实效,为我校工作整体水*的提高作出我们的努力。
一、抓好常规工作:
1、加强备课。强化本组的集备功能,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资源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
2、认真上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注意方法的指导,及时将知识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视考前训练和讲评,研究中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现代教学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灵活灵活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大对学生的检查力度,课堂上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每个单元之后要进行单元测试或单元练习;并且及时召开备课组分析会,及时诊断,及时反思,及时研究制定调控方案,并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4、坚持相互听课、相互评课。严格执行组内公开课制度,组内多讨论,多交流。通过听课等形式促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示范性。保持本组"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新教师不光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课,多请教,更要多钻研。老教师也能从新教师身上感受不同的教学风格,取长补短,做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6、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群策群力,汇集全组智慧,推进校本研究,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搞好常规教学工作。组织本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一方面了解最新的教改动态和信息,另一方面,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大力改进课堂教学: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一个引导者,倡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灵活运用"自主、合作、展示"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习,会学学习!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
20xx中学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今年区教研室工作会议精神,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观念为主线,结合中考模式,重点抓好学校教研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狠抓重点,常查环节,努力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具体工作安排
本学期工作的重点是课程改革、创设高效教室,全面提高历史教学及教研质量;加强中考研究,重视信息交流,不断提高我校历史学科中考水*,配合学校做好各方面工作。
1、制定落实教研活动计划
明确学期工作重点,集中精力抓好教学,特别是九年级的历史教学,针对学校制定的中三教学目标,配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注重教室即时效率,同时落实细节:
①、完善备课组工作,每周一次,常交流、多研究, 特别是对中考信息的采集、研究分析。
②、结合学校月考制度,做好*时测试工作,认真、及时批改,重点同学要面批;分析、总结,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点,查漏补缺。
③、同组教师认真完成听课计划,每周听一到二节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学期不少于30节。
2、加强备课组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集体备课,丰富教室教学,是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工作。对九年级的复习,认真组织备课,分解教学过程,从细节处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精选资料,精选试题。
3、抓好教室教学,活跃教室气氛,提高教室效率
本学期将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着重提高教室即时效率。充分利用好“班班通”进行日常的教学,采取开设研究课与随堂听课等形式,从“严、精、活、实、高”五方面来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堂堂有收获,节节见成效。,使教室效率得到提高。
①、开设九年级历史复习研讨课。从能力角度出发,将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②、结合学校的“日赛课”,有计划的进行教学研讨。
4、展开课题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研组将继续展开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题的深层次研究。在实际教学进一步进行探讨,同时落实细节,明确各人分工,分阶段按计划实施。在过程将对阶段性研究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并解决,适当调整研究计划。学期中或结束时,针对课题研究进行经验交流总结。为课题的结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5、、落实月考制度,做好成绩分析
作为阶段教学检测的一种方法,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成效。在成绩分析时一定要细,明察秋毫。
①、认真出好每一份试卷。备课组集体研究,精选试题,突出重点,难易适度。
②、认真批改、认真分析、认真评讲,做好成绩统计。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完善教室教学。
③、密切注意差生、优生的流向。通过测试发现差生,重点进行原因分析、方法指导。
6、进一步完善网络教研活动。在日常的教学实际中,不断的充实自己博客的内容,及时上传资源,以达到资源共享。
中学历史工作计划2
今年9月份在听取了区教研室**主任在全区历史教研组长会上的讲话后,特别是高一到高三年级的"终端成绩显示的数据分析后,有了不少的动力同时更多的是深感压力。本学期教研组工作的整体思路是:以区教研室工作会议为指导,学校工作计划为目标,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的工作精神和历史教学实践,我们制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加强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加强专题探讨,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新课程实践,提高教育的有效性,重视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工作的作用。
一、主要工作
1.高三年级
高三毕业班工作为重中之重。①认真研究高考说明和14、15、16年江苏高考试题的特点。坚持集体备课,扎实做好复习,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指导考生把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落实到复习备考之中。定期组织前高三教师深入听课指导,帮助现高三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参加高三备课组的集体备课。②利用每周限时作业的机会加强学生知识实际运用等各项能力的培养。③认真做好阶段检测,及时发现教与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即时进行调整,做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及学习态度的辅导工作。④加强考试研究及考试信息的收集。力争让我校高三历史在20xx年的高考有所突破。
2. 高二年级
省学业水*测试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从早谋划。①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14、15、16年的省学测试题,明确其特点和考试重点,提早复习,复习要有针对性。②本学期完成一轮复习,做好模拟训练。③研究高效的课堂复习模式,为明年省学测考试多一些学生达A打下基础。
3.高一年级
高一教学首先做好初高中的衔接,了解学生初中历史学习情况和对高中历史学习的要求。培养历史学习方法,加大历史信息的传输,培养历史意识,为以后的教学调整打好基础。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成果。
4.继续探讨课程改革
①理论学习:继续实现观念转变、树立课改理念成为重中之重。配合学校教务处教科室组织的教师发展规划及校本培训的实施;以教研组为主要形式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高中历史新课标》、《走进高中新课程》《友善用脑》和《考试说明》等新课程改革理论,并撰写心得体会。②课堂实践:倡导历史探究课尝试,将探究合作学习与学科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鼓励老师的各级公开课大胆进行新课程新教法的课堂尝试。
二、教学常规工作
认真执行学校的新学期工作计划,抓好备课、上课、作业布置、课后辅导、评价及教研等各个环节,规范教学。①备课:加强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做到*学进度、资料和考试;开展教法、学法研讨。每周一次的备课活动要定时间、定研究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并填写好备课活动记录本,教研组配合学校教务处不定期抽查。②上课:作业布置:加强书面作业的布置、落实、批改与讲评,引导同学从*时做起。③在教案上要体现课后教学反思,其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实施情况、师生互动情况、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等。④把好各备课组期中、期末考试试卷的命题关,各备课组要写出书面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教研组帮助进行分析,对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研并提出补救或改进措施。
三、校本培训与教研组建设
校本培训:①利用教育活动时间学习课改理论,交流各人看到的好文章等。②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文章及专着,利用好《历史教学》、《历史学习》、《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专业杂志,做好学习笔记。
教研组建设:继续提出随机研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提倡教师之间互相听课,按照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听课记录中应有简要的听课意见或评价,做到取长补短。组织好公开课的开设与评课。②继续完善教研组各种教学复习材料的积累归类整理;继续充实并有序整理教研组的电脑“资源库”。④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及教研组的辐射作用。
四、公开课安排:(略)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扩展9)
——中学历史优秀教案3篇
中学历史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古希腊在神话、历史、戏剧、建筑、雕塑等方面的成就,古罗马在历史、建筑、雕塑、语言等方面的成就。
2、通过对希腊、罗马艺术的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世界古典文化的鉴赏能力,并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判断历史现象的能力。认识到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希腊罗马文化是古典文化的高峰。而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为希腊罗马文化创造了物质条件。
3、通过对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戏剧和历史著作等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它们不仅极具文学和史学价值,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从而成为西方艺术创作的源泉。通过介绍古代雕刻和建筑,使学生知道古希腊的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领略古罗____筑设计的巧妙和构造的宏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荷马史诗》,希腊剧作家,学者亚里士多德,罗马史学,拉丁语。
2、难点:要分门别类条理清楚。
教法设计:
启发诱导法、导读法、讲授法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资料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雕塑等(激发学习兴趣)
在借鉴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古希腊人通过探索、思考和想象,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古罗马人继承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并把它广为传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
一、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板书)
1、古希腊神话由什么组成?
(课前可安排积极分子搜集一些资料,上课提问时由他们回答)展示图片
识记荷马(展示图片)
2、欧洲最重要的长篇文学作品是什么?作者是谁?
(启发)谁能讲讲你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神话故事?
学生根据课外见闻积极发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了视野)
3、古罗马人在史诗方面有哪些成就呢?
展示维吉尔的有关资料
(过渡)古希腊人在戏剧方面有很突出的成就。
二、希腊戏剧(板书)
(质疑)古希腊两位的戏剧家是谁,他们被尊称为什么,代表作有哪些?
(质疑)希腊史学开西方史学之先河,那么古希腊有哪些历史名著呢?
展示艺术家们的图片
三、历史名著(板书)
(质疑)古希腊、古罗马有哪些历史名著,作者是谁?
(引导)我们*有哪些历史名著呢?
(联系*史,对比记忆。)
(过渡)古希腊、古罗马在许多科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的科学家(板书)
(质疑)古希腊、古罗马出现了哪些科学家,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识记亚里士多德,一学生朗读他的名言并分析。
(过渡)下面我们来欣赏古希腊、古罗马 建筑和雕塑艺术的成就。
五、(视频资料)建筑和雕塑(板书)
看录像欣赏,(提高对古典文化的鉴赏能力。)
(引导)古希腊、古罗马 建筑和雕塑的突出成就有哪些?就你的见闻,你还能举出其
他例子吗?
(启发)这些成就是什么人辛勤劳动的成果?
(过渡)我们对拉丁字母并不陌生,比如汉语拼音使用的就是拉丁字母,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拉丁语。
总结归纳并举出其他例子。
思考回答。
(明白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体现)联系以前所学知识,思考回答。
六、拉丁语(板书)
(回忆)拉丁字母是从什么字母逐渐演变的?它对世界有何影响?
(展示)使用拉丁字母的文字表。(读表格列举出几种使用拉丁字母的文字。)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主要文化成就,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什么。
中学历史优秀教案2
新课标《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课标内容]
①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②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时间及表现;宋代农业的发展;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的海外贸易;宋代丰富多彩社会生活。
①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分析宋朝社会生产手进步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种种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③通过比较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④分析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状况,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南移到长江流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组织学生以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②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表”,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过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
重点: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难点:*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教学纲要]
一、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
2、概况
二、农工商业的发展
1、宋代农业的发展
2、宋代手工业的兴盛
3、宋代商业的繁荣
中学历史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古希腊在神话、历史、戏剧、建筑、雕塑等方面的成就,古罗马在历史、建筑、雕塑、语言等方面的成就。
2、通过对希腊、罗马艺术的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世界古典文化的鉴赏能力,并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判断历史现象的能力。认识到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希腊罗马文化是古典文化的高峰。而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为希腊罗马文化创造了物质条件。
3、通过对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戏剧和历史著作等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它们不仅极具文学和史学价值,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从而成为西方艺术创作的源泉。通过介绍古代雕刻和建筑,使学生知道古希腊的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领略古罗____筑设计的巧妙和构造的宏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荷马史诗》,希腊剧作家,学者亚里士多德,罗马史学,拉丁语。
2、难点:要分门别类条理清楚。
教法设计:
启发诱导法、导读法、讲授法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资料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雕塑等(激发学习兴趣)
在借鉴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古希腊人通过探索、思考和想象,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古罗马人继承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并把它广为传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
一、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板书)
1、古希腊神话由什么组成?
(课前可安排积极分子搜集一些资料,上课提问时由他们回答)展示图片
识记荷马(展示图片)
2、欧洲最重要的长篇文学作品是什么?作者是谁?
(启发)谁能讲讲你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神话故事?
学生根据课外见闻积极发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了视野)
3、古罗马人在史诗方面有哪些成就呢?
展示维吉尔的有关资料
(过渡)古希腊人在戏剧方面有很突出的成就。
二、希腊戏剧(板书)
(质疑)古希腊两位的戏剧家是谁,他们被尊称为什么,代表作有哪些?
(质疑)希腊史学开西方史学之先河,那么古希腊有哪些历史名著呢?
展示艺术家们的图片
三、历史名著(板书)
(质疑)古希腊、古罗马有哪些历史名著,作者是谁?
(引导)我们*有哪些历史名著呢?
(联系*史,对比记忆。)
(过渡)古希腊、古罗马在许多科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的科学家(板书)
(质疑)古希腊、古罗马出现了哪些科学家,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识记亚里士多德,一学生朗读他的名言并分析。
(过渡)下面我们来欣赏古希腊、古罗马 建筑和雕塑艺术的成就。
五、(视频资料)建筑和雕塑(板书)
看录像欣赏,(提高对古典文化的鉴赏能力。)
(引导)古希腊、古罗马 建筑和雕塑的突出成就有哪些?就你的见闻,你还能举出其
他例子吗?
(启发)这些成就是什么人辛勤劳动的成果?
(过渡)我们对拉丁字母并不陌生,比如汉语拼音使用的就是拉丁字母,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拉丁语。
总结归纳并举出其他例子。
思考回答。
(明白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体现)联系以前所学知识,思考回答。
六、拉丁语(板书)
(回忆)拉丁字母是从什么字母逐渐演变的?它对世界有何影响?
(展示)使用拉丁字母的文字表。(读表格列举出几种使用拉丁字母的文字。)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主要文化成就,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什么。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扩展10)
——中学历史学科教育教学总结3篇
中学历史学科教育教学总结1
一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上册的教学任务,现在期末复习工作也正顺利进行。回顾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备课——周到细致,找准重点、难点:
这学期我市开始进行全市统一的教育教学水*测试,即所谓的月考。本人化压力为动力。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教案,坚持做到课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积极参加我市举行的历史科组活动,虚心与同行交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每一次月考,我都做了认真的复习工作,我把考试范围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和总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此外,本人还上网和查阅复习资料,搜集模拟题加以练习。
二、上课——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欢迎您
三、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月考是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测试,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力求做到既提高优秀率又要降低低分率。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对每一次月考进行认真剖析,并做好备案工作。
在每一次月考的评卷过程中,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我都做了认真的记录,并根据评卷记录认真做剖析。本人认为对月考进行剖析不仅可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从学生错得比较多的题上发现自己授课中哪些知识点挖掘得不够。如第一次月考中关于“封建帝制”的理解”问题没有讲授清楚。本人把每一次的月考剖析都挂在个人成长博客中,以便对以后的教学进行借鉴。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为教学服务,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还将参加了学校校本课程的编写,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和理论水*。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
中学历史学科教育教学总结2
我校历史教研组的工作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和关心下,一如既往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研为支柱,围绕中考指导、有效教育教学改革、校本教研、开展备考研究等新型教研活动,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尽力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开展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工作,经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使我校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学教研工作
根据学校安排,组织全组老师对新课程标准、课改理论进行学习,使全组老师把握新课程的基础理念,理解教材的内涵,在深入地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采用的适当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共同探讨如何上好课。并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研讨、分析教材,八年级组做到组内统一备课、基本上统一进度、统一讲义、*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认真搜集每课的知识要点,七年级组编写历史学案与练案。
二、认真听课评课。
本组老师都能按规定完成听课任务,经常互相听课,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进行有目的地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教学工作。
三、增强上课技能,构建有效教育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讲解力求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设计程序式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进行探究发现,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新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其自己去思考探索,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出结论,教师及时点评小结,指出最佳途径,揭示正确的规律和一般方法。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等、和谐与交流共存,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
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历史学科主要事迹
1、20xx年4月,成立八年级历史集体备课组。
2、20xx年4月,召开历史学科中考备战大会。
3、20xx年4月区初中毕业班有效教育竞赛课获一等奖
4、20xx年5月执教校级历史研究课。
5、20xx年7月我校15人考重点高中
我校政史获A+23 人 占7.4%,A: 23 人占 7.4%
中学历史学科教育教学总结3
参与培训工作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几个月里,我们付出了劳动,收获了幸福。
第一个收获:组织观念有所增强
远程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它关系数万教师专业的成长,关乎课程改革的进行,关涉国民素质的提升。 远程教育中心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在前期准备中呕心沥血,在培训进行时栉风沐雨。 受其感染,对于远教中心安排的任务,我们力争在第一时间内完成: 7月25日网上注册;8月3确定辅导计划;8月5日开通学科博客;8月22日组建教研qq群;8月30日发布考核试题;9月18日拍摄评课沙龙;11月1日完成简报编制;11月15日作业批改完毕;11月30日,上报优秀名单;今天,向中心领导汇报工作,与各位师友分享快乐。
我们心中充满幸福,因为,我们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
第二个收获:业务水*有所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高远程培训工作的效果,我们以创新的态度来改进自己的工作在网络交流中,我们尽可能地回复每一位学员提出的问题,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对于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发动学员一起讨论,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力图促成多向交流。
今年的培训主题是“评好课”,但相关理论、具体案例都太单薄,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们共编制了20期简报。为此,我们全方位收集学员的素材,从提出的困惑到发出的感慨,从讨论的问题到完成的作业,我们都及时筛选、整理。对于较好的资源,我们还会给每一位作者发去选用通知,以为感谢,也是激励。 我们向部分积极分子电话约稿,请他们提供的优质稿件。 我们还把简报及优质文章,发到*历史课程网上,使其能在更大的空间内传播。
拍摄视频,远教中心特别给力,让我们几人好好地秀了一把。为了做到散而不漫,我们先行圈定评议视角:学生学习中的互动、教师教学中的呈现、课程性质中的内容、课堂文化中的创新。只是,首次拍摄,兴奋而且紧张,以至于我们没能亮出招牌,摆好pose。
筹建博客时,吴云驾老师给这个网络小屋起了个文雅的名字:“‘徽’当临绝顶”。此名义有三重:
(1)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只能前行不能后退,这是我们的底线;
(2)登上安徽中学历史教育的峰顶,应是我们的志向;
(3)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创造自己的辉煌,这是我们的信心。我们心中充满幸福,因为,我们提升了水*。
第三个收获:学习愿望更加浓烈
若要辅导他人,必先辅导自己。参训教师可能会把我们当作“加油站”、“补给点”、“服务区”、“修理厂”,因此,我们必须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
工作之余,我们挤出时间,或在家读书,或外出求学。彭江龙、吴云驾两位老师到了北国南疆、黄海之滨,进行教育考察,沈为慧与赵剑峰则参加了全国历史学会的上海年会。
年会期间,聆听知名学者讲座,我们领略到了知识的多彩,体会到了历史的智慧。观摩特级教师献课,我们感受到了名师深厚的学养,分享到了他们阅读的快乐。参加教育沙龙活动,我们目睹了激烈的交锋,亲历了智慧的碰撞。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读书的广度决定知识的跨度,读书的深度决定认识的力度,读书的厚度决定教学的高度。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而不爱读书的老师,更是没有希望的老师。 关于教师的成长方向,学会的理事长赵亚夫教授认为:“能够引导学生自己行路的教师,是圣人;能够带领学生寻路的教师,是贤人;能够拉着学生走上正路的教师,是好人;迫使学生按图索骥的教师,是蠢人。” 我们暗下决心:立足好人,景仰圣人,追逐贤人,不做蠢人。我们心中充满幸福,因为,我们渴望学习。
第四个收获:结识一批同道中人
培训中,我们主动与态度认真、进取心强,有理想、有追求的学员联系,通过电话、短信、邮件、qq等方式,与他们交流学习心得、畅谈教学感受。并先后请繁昌的李应*、来安的朱述山、灵璧的陈树志、宿松的朱旭南、安庆的何凌、天长的陈万民等老师,梳理出自己的成长足迹。 同行为朋,同志为友。这些朋友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学习体验,感染着大家,也鼓舞着我们。
砀山县铁路中学的王安建老师酷爱阅读,他的体会是:与书同行,可以改变我们的内涵;与书同行,可以改变我们的气质;与书同行,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与书同行,可以完善我们的事业。 “多一份书香,人生就多一份渊博、多一份深邃、多一份洒脱,多一份书香,前程就多一份亮丽、多一份坦荡、多一份辉煌”。
灵璧一中的陈树志老师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时写道:“在我从教的道路上,我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这主要是得益于师友的指导与启迪。他们是我前行中的路标与航灯,是我成长中的支柱与靠山。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精彩的生活、精彩的事业、精彩的人生,我也坚信每一种精彩的背后都有许多无法诉诸文字的体验。在人生的道路上,应该选择哪条路,需要借助高人的智慧。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与大师对话,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
也许,他们的成果还不够多,但是,他们徜徉书海,笔耕不辍;也许,他们的名气还不够大,但是,他们激情满怀,自强不息。我们心中充满幸福,因为,我们拥有了的同道中人。
第五个收获:成立历史教师沙龙
培训结束后,我们与部分朋友进行了沟通,最后决定:围绕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组织一次联谊活动。
xx年12月18日,联谊活动在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举行。与会者提出了几个质朴但令人深思的问题:我们走到哪了?我们要到哪去?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活动虽然短暂,但这几个问题撬动了大家的观念,引发了会上的热议以及会后的深思淮北市烈山区教研室的许寒秋老师在活动小结中写道:“回想为教的十几年,每天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程序性生活,虽无抱怨,但兴致不高。学生评价不错,领导给予肯定,自我感觉蛮好。特别是评上中教高级以后,便觉得万事大吉,一切ok。 现在想想:难道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历史教育吗?难道这就是我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吗?”
固镇县新马桥中学的肖祥龙老师感慨万分:“想想自己的`今天,确实为俗事所困扰,一直走不出去,达不到更高的层次。自己那颗不服输的心还在吗?会后,我一直在问自己:我要干什么,我要得到什么,我应该舍弃什么?”
亳州一中的谭伟弘老师叩问自己:“什么样的课堂是我心目中的理想?现实和理想的距离还有多远?”阜阳市城郊中学的黄文明老师,进行了自我剖析:“我们乐于在课堂上展示个人的魅力而怠慢了课堂的‘主人’,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服务的对象是历史学科,根本没有想到,对象其实是‘活生生的人’! 我们没有思考历史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始终不愿、也不敢让课堂自然‘生成’,我们一直沉湎于阶级史观不能自拔,我们一直认为教科书的铅字就是金科玉律,我们一直原地踏步、不愿更新知识,我们早已满足于充任一个‘知道份子’。 现在才知道,我是多么无知……”
砀山二中的郭光勇老师在活动感想中写道:“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究竟需要怎样的历程?这的确难以回答。但是我想,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 曾经认为自己对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很准确,内容很熟悉,理解很到位,讲起课来也是妙趣横生;曾经认为自己的年龄在悄悄地增长,知识的积累也在慢慢地充溢;曾经认为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很高、很好……所有的感觉好像就是,自己已经成长到位了。但是,好像又并非如此。当自己在备课中遇到难题时,才发现还有很多的疑问隐藏在教材里;当学生突然在课堂上发问时,才发现学生涉猎的知识真的很宽、很泛。和年轻的同事共同研讨,才发现他们的思维是那么活跃,观察的视角是那么新颖。但是,自己往往又凭借年龄的‘优势’,对抗着学习,抵制着进步。”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学生心目中的教师,不是空谈家,不是不学无术的庸才,而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专家”。 当代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认为:无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只要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课堂就一定精彩;一个不学习、不思考的人,他的课堂永远不可能精彩,甚至算不上合格。 我们不敢奢望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专家”,也不敢宣称自己的课堂“一定精彩”,但是,我们不能让自己沦为“不学无术的庸才”,也不能让自己的课堂“永远都不精彩”。“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提高学养,那就是对教育的不尊重,就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就是对自己职业的不尊重!”涡阳一中袁超文老师的话掷地有声。 学习无止境,年龄不是障碍,只要学习的心境还在;地区不是障碍,只要学习的愿望还在。40岁还在成长,60岁我还年轻!
涡阳四中的孙孝利老师希望“自己能一直努力着、进步着。” 淮北市实验高中的王九红老师表示:“我要进步!追赶同道者的脚步!”同时渴望能“有温暖的太阳照耀着我们,温暖我们的心。”阜阳市城郊中学的何学保老师提出:“专家引领是必须的,专业阅读是必须的,交流合作是必须的,活动载体也是必须的!”
既然与会者有学习的愿望、进步的要求,我们决定乘势而动,发起成立区域性学习共同体,作为大家相互交流的*台、展示自己的舞台。 xx年12月18日晚,“高中历史教师沙龙”正式成立。
回忆我们的多次经历:开会时听得十分激动,到家后想一想还很感动,过段时间则一动不动。 如今,我们已经跳出这个怪圈。我们心中充满幸福,因为,我们已经上路了。我们只是争暖的早莺,我们又象啄泥的新燕,我们更愿,安徽的中学历史教研,很快就能“乱花迷眼”,“浅草没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