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扬州慢教学设计1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姜夔扬州慢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姜夔扬州慢教学设计1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教学目标】
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品味词中引用前人的词句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扬州慢》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品味词中引用前人的词句的写作技巧及妙处;
【授课方法】
品读、欣赏
【授课过程】
一、引入新课
正如我前面所讲的,每一时代有其独特的文学样式。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北宋前期词坛以婉约词见长,中心人物是晏殊和欧阳修,后来范仲淹又开辟了词的意境并开启了豪放派词风,慢词圣手柳永拓展了词的篇幅并发展了婉约派词风。北宋后期苏轼对词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周邦彦则成为此时婉约派之集大成者。南宋前期辛弃疾、陈亮等继承了豪放词风并形成了爱国词派,李清照是此时的婉约派大家。南宋后期出现了以姜夔为首继承了婉约派词风并发展为格律词派。我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将不断接触到他们的作品,今天我们学习姜夔的代表作《扬州慢》。
二、作者介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一生未仕,飘泊江湖,依人作客,却绝不曳裾侯门,逢迎取合。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其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词风清空峭拔,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他深谙音律,能自度曲、工诗,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有《白石道人歌曲》。
三、解题
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致爱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漫回忆,留下他无数的动人诗篇。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词人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三、新课讲授
(一)整体把握
1、范读全词,正音正字。
2、齐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义,重点点拨。
①霁:此指雪止天晴。
②渐:想,到。
③算:料想。
④豆蔻:特指十一二岁的女孩子。
(二)内容讲授:
1、指名朗读小序,其他人思考:小序交代了什麽内容,作者的目的是什麽?
2、齐读全词,讨论:
(1)在赴扬州的路上,词人心中的扬州是一幅怎样的图景?(用词中的话回答)
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繁华)
(2)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明确:见到--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冷月、红药
听到--清角吹寒
联想--重到虚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扬州城已是“空城”(词眼)
(3)词人的想象与现时相比照,产生巨大反差,词人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慨?
明确:昔盛今衰
(4)这份昔盛今衰的感慨,词人是借助何种表现手法抒发的?
明确:虚实相济(见板书设计)
4、理解《扬州慢》词中杜牧诗句的引用?
扬州自古繁华,特别至中晚唐时期已成为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人文荟萃之地。唐人有很多咏扬州的诗作,犹以杜牧的几首最为著名。状写扬州之繁华无出其右者。姜夔在《扬州慢》中要表现扬州的昔胜今衰,化用杜牧诗句,一方面自己可省却许多笔墨,更重要的还可引发读者美好的回忆,反衬当今的萧条败落。
四、作业
1、运用:
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二十四桥边的红药仍一如既往的在纵情的茂盛的年复一年的开放,但是又有谁来欣赏与采摘呢?(翻译与扩写)
2、背诵全词。
五、板书设计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
昔日扬州竹西佳处(虚)
(繁华)春风十里昔虚
荠麦、废池、乔木感盛实黍离
见(实)今相之悲
今日扬州二十四桥、冷月、红药衰济
(空城)闻--清角吹寒(实)
重游虚惊、难赋深情
想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虚)
花开依旧、无人来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