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高考医学综合消化系统考点,菁选2篇

时间:2023-01-30 08:05:32 浏览量:

*高考医学综合消化系统考点1  第一节 总论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管是由口腔至*粗细不等的弯曲管道,长约9m,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医学综合消化系统考点,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高考医学综合消化系统考点,菁选2篇

*高考医学综合消化系统考点1

  第一节 总论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管是由口腔至*粗细不等的弯曲管道,长约9m,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和大肠等部分。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称为上消化道,空肠到*的一段,称为下消化道。

  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大、小两种。大消化腺有大唾液腺、肝和胰;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如食管腺、胃腺和肠腺。

  第二节 消化管

  一、口腔

  (一)口腔的分部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前壁为唇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咽相连。两侧壁为颊;底为软 组织和舌;顶为腭(前2/3为硬腭,后1/3软腭)。

  (二)腭扁桃体的位置

  腭为固有口腔的顶壁,可分为前2/3的硬腭和后1/3的软腭。软腭的后缘游离,其中部有垂向下方的突起称腭垂或悬雍垂。腭垂的两侧各有一对弓状的黏膜皱襞。前方的称腭舌弓,后方的称腭咽弓。两弓间的三角形凹陷称腭扁桃体窝,窝内容纳腭扁桃体。

  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咽峡。咽峡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三)牙的形态构造和牙式

  1.牙的形成构造 牙分3部分,露于口腔的部分为牙冠,嵌于牙槽骨内的为牙根,两者问稍细的部分为牙颈。牙魁由牙质、釉质和粘合质(牙骨质)构成。牙质构成牙的主体,釉质包在牙冠部的牙质表面,粘合质包在牙根和牙颈的牙质表面。牙内部的腔隙为牙髓腔,腔内容纳牙髓。牙髓由神经、血管、淋巴管及结缔组织组成,牙髓通过根尖孔与牙槽相通。牙髓炎时町致剧烈疼痛。

  2.牙式人的一生有两套牙,即幼儿期的乳牙和乳习脱落后萌生的恒牙。乳牙20个,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个。恒牙32个,上、下颌的左、右侧各8个。现将乳牙和恒牙的名称、排列和符号表示出来。

*高考医学综合消化系统考点2

  (一)大肠的分部及形态学上的特点

  大肠是消化管的末段,长约1.5m,起自右髂窝的回肠末端,止于*。按其位置、构造不同又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到肝右叶下方弯向左形成结肠右曲,在脾的下方形成结肠左曲。盲肠和结肠在形态上有3个特点:(1)结肠带:由纵行的*滑肌增厚而成,与肠的纵轴*行,共3条。(2)结肠袋:是由于结肠带较肠管短,因而使肠管形成的许多囊状突出部。(3)肠脂垂:为结肠带附近含脂肪组织的浆膜突起。

  (二)盲肠的位置

  盲肠位于右髂窝内,是大肠的起始段,长约6~8cm,下端为盲端,上续升结肠,左侧与回肠相连接。回肠末端向盲肠的开口,称回盲口。回盲口上、下方,各有一半月形的黏膜皱襞称回盲瓣,是由回肠末端的环形*滑肌增厚并覆有黏膜所构成,其作用,既可控制回肠内容物进入盲肠的速度,又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回小肠。

  (三)阑尾的位置及根部的体表投影

  阑尾为一蚓状盲管,又称蚓突,长约6~8cm,根部附于盲肠后的内侧壁。阑尾全部被腹膜包被,并具有三角形的阑尾系膜。阑尾根部是三条结肠带的汇集点,故手术时沿结肠带追踪是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阑尾根部在体表的投影位置,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此点称麦氏(McBurney)点,急性阑尾炎时该处有明显压痛。

  (四)结肠的分部

  结肠介于盲肠与直肠之间,呈“M”形,环绕于空、回肠周围,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分。

  (五)直肠的形态、位置和构造

  直肠位于骨盆腔内,长约10~14cm,直肠在第3骶椎前方起自乙状结肠,沿骶、尾骨前面下行,穿过盆膈移行于肛管。直肠并不直,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上部的弯曲凸向后,与骶骨的弯曲一致,称直肠骶曲。下部的弯曲,绕尾骨尖,凸向前,称直肠会阴曲。当临床进行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应注意这些弯曲部位,以免损伤肠壁。直肠的下部肠腔膨大,称直肠壶腹,腔内有2~3个由环形肌和黏膜形成的半月形皱襞,称直肠横襞,有滞留粪便的作用。

  (六)肛管的形态、位置和构造

  肛管是指盆膈以下的消化管,长约3~4cm,其上段有6~10条纵行的粘膜皱襞,称肛柱。相邻两肛柱下端连有半月形的粘膜皱襞,称肛瓣。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围成开口向上的袋状陷凹,称肛窦,此窦深3~5cm,如窦内积存粪便,可引发肛窦炎。肛瓣的"边缘与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锯齿状的环状线,称为齿状线,是粘膜和皮肤的分界线。齿状线上、下两个区域内的动脉供应、静脉回流和神经支配等方面均不相同。齿状线下方有宽约1cm的环行区,光滑且有光泽,称肛梳或痔环。肛梳下缘有一不明显的环行线称白线,是*内、外括约肌的分界处.在肛柱粘膜下和肛梳皮下组织中含有丰富的静脉丛,当静脉回流受阻时可发生静脉曲张,形成痔。齿状线是内、外痔的分界处。

推荐访问:高考 消化系统 考点 菁选2篇 消化系统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