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 《开国大典》一课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充分表达了*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课文很长,所描写的场景繁多,课前准备时,给我第一反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学语文开国大典教学反思(完整),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
《开国大典》一课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充分表达了*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课文很长,所描写的场景繁多,课前准备时,给我第一反应是必须把课文读短,力求达到“长文短讲”。
继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清文顺序,概括描写场景,开始了《开国大典》第二课时的教学,一节课下来,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总感觉教得不顺手,磕磕绊绊的,似乎又回到了“老套路”上去了。
一、课前预设不够充分
复习导入中,设计回顾课文的主要场景,教师板书似乎还很顺手。顺势从整体入手,学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四个场景的情况,旨在高度概括,尽量读短文章。最初设想这一环节只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就能完成,不需要提到合作学习这一高度来解决问题。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在课堂中出现了学生概括不准确,五花八门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课文读得不够,在这一环节,应设置为小组内细读课文。二是,开国大典这历史事件与学生认识有一定的时间差距,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相关的历史了解不够,没有亲身经历的感受,更谈不上感同深受,或许课前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图片、影相、声音信息资料,对于这一环节的教学会迎刃而解了。
二、课中“小组合作”深度不够
课堂中针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设置了两个小组合作探究点,一是典礼中人们的表现怎样?划出相关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二是阅兵式中,从语言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些什么?学生在小组探究的过程,对相关的句子画得比较正而且迅速,结合具体的语句谈感受时组内比较片面,没有将所划出来了句子放在一起,去研究,去品读,只是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从学生的展示交流发现探究深度不够,究其原因:一是老师方法提示不够明确,二是时间给得不够宽余,总是想在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展示时,对学生划出的句子,老师利用课件,将其排列在一起,与学生一起分享、品味语言了,“30万人”、“一起”、“欢呼”、“掌声”,反复出现表达效果及表达的情感,老师似乎真正“包办”了学生的行为。也未能品出味道来。
三、课堂问题处理不够合理
在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卡壳、不全面、不到位、语言不规范的问题时,随解决问题的行为不能灵活的去处理。总一味尽量去完成基本的任务,有不断往前赶的味道,或忽略了提醒、或默认了学生言行。
长文短讲,我“讲”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自然就增加了。他们在阅读时就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感受、理解、欣赏,并真正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细节决定成败”,是我上课后得到的教训。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生成才能别样精彩。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 反思 教学 小学语文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 小学语文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00字 小学语文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000字 小学语文开国大典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