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蔽聪塞明是贬义词吗(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蔽聪塞明是贬义词吗1
bì cōng sè míng
蔽聪塞明是贬义词吗扩展阅读
蔽聪塞明是贬义词吗(扩展1)
——张冠李戴是贬义词吗
张冠李戴是贬义词吗1
张冠李戴意思是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了姓李的头上,比喻为人处事非常的马虎,容易把事情搞混搞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贬义词。
【成语】:张冠李戴
【拼音】:zhāng guān lǐ dài
【解释】: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近义词】:破绽百出、似是而非
【反义词】:无可非议、毫厘不爽
【歇后语】:张三的帽子给李四
【灯谜】:乱扣帽子;错把李逵当张顺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弄错了对象
【英文】:put Zhang"s hat on Li"s head
【出处】: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举例造句】: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 ★沈从文《边城》十四
蔽聪塞明是贬义词吗(扩展2)
——狡黠是贬义词吗
狡黠是贬义词吗1
狡黠 有诡诈,狡猾之意。其近义词有狡猾、诡诈、狡诈、圆滑等。其反义词为正直、憨厚、诚实等。与狡狯意思相近
蔽聪塞明是贬义词吗(扩展3)
——辉煌是贬义词吗
辉煌是贬义词吗1
不是,辉煌是褒义词!
蔽聪塞明是贬义词吗(扩展4)
——兴高采烈是贬义词吗3篇
兴高采烈是贬义词吗1
不是,兴高采烈是褒义!
蔽聪塞明是贬义词吗(扩展5)
——善后是贬义词吗3篇
善后是贬义词吗1
善后是中性词!
蔽聪塞明是贬义词吗(扩展6)
——因人成事是贬义词吗3篇
因人成事是贬义词吗1
yīn rén chéng shì
因人成事是贬义词吗2
因人成事,成语,因:依靠。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出处:《史记·*原君虞卿列传》:“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蔽聪塞明是贬义词吗(扩展7)
——按部就班是贬义词吗 (菁选2篇)
按部就班是贬义词吗1
àn bù jiù bān
按部就班是贬义词吗2
“按”本作“案”。部:部署。班:次序。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 。
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语出 晋 陆机 《文赋》:“观古今於须臾,抚四海於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某少年》:“至君之文,按部就班,机神绝不流动。”
老舍 《四世同堂》四九:“假若他能按部就班的读些书,他也会变成一个体面的,甚至或者是很有学问的.人。”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按照老规矩办事。
蔽聪塞明是贬义词吗(扩展8)
——照本宣科是贬义词吗 (菁选2篇)
照本宣科是贬义词吗1
zhào běn xuān kē
照本宣科是贬义词吗2
成语解释
比喻不能灵活运用,字面意,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稿子宣读。
成语示例
郭沫若《我的童年》:“说法是照本宣科,十分单纯的。”
词语辨析
近义词
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按图索骥、人云亦云、本本主义、教条主义
反义词
断章取义、添油加醋、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举一反三
英文翻译
repeat what the book says
解释:照;按照。
蔽聪塞明是贬义词吗(扩展9)
——破旧是贬义词吗 (菁选2篇)
破旧是贬义词吗1
pò jiù
破旧是贬义词吗2
(1) [worn-down]∶破敝陈旧
(2) [shabby]∶由于磨损而变旧褪色的
破敝陈旧。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王文正公 之父,见破旧文籍,必加整缉,片言一字,不敢委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他门口也有记认,或者挂着一把破蒲扇,或者挂着一个破灯笼,甚么东西都说不定,总而言之,一定是个破旧不堪的。” 叶圣陶 《晓行》:“靠着池的东南岸是一所破旧的农舍,屋后有一个水埠通到池面。”
反义词:崭新。
相关词语:
破口、破城、破落、破孝、破胜、破马、破涕、破片、破瓦颓垣、破灭、破怀、破闷、破毁、破哑、破业、破琴、破缺、破门、 跑破鞋、说破、瀎破、扑破、胆破心寒、抓破脸子、题破、成开皆大吉,闭破莫商量、勘破 踏破铁鞋、覆巢破卵出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缝破补绽、残破、蹴破、剖破、瓦罐不离井上破
蔽聪塞明是贬义词吗(扩展10)
——罪恶是贬义词吗 (菁选2篇)
罪恶是贬义词吗1
zuì è
罪恶是贬义词吗2
释义:
1.指犯罪的行为。
2.指坏事﹐错事。
3.和好相对的事
基本解释:[crime;evils;guilt] 危害严重的行为,恶累累。
引证解释
1. 指犯罪的行为。
《公羊传·昭公元年》:“以亲者弑,然后其罪恶甚。”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 宋 苏轼《赠钱道人》诗:“我生涉忧患,常恐长罪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闱志异》:“吾*生无昧心事,唯任某县令时,曾贿赂二千金,寃杀二囚,为大罪恶。”
2. 指坏事,错事。
《朱子语类》卷七十:“大凡小人做了罪恶,他心下也自不稳当,此便是包羞之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