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肇庆过年风俗(范例推荐)

时间:2023-02-09 12:2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肇庆过年风俗(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肇庆过年风俗(范例推荐)

肇庆过年风俗1

  舞狮

  舞狮在肇庆城乡有着悠久的传统,春节舞狮采青拜年,是肇庆城乡的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地的农村、企业都有不少的舞狮团。每逢节日和喜庆,这些舞狮团都会以舞狮助兴,进行惊险刺激的表演。

  肇庆电力醒狮团是一支钦誉海内外的狮团,曾多次出国代表*参加国际大赛。1998年,这个狮团的少年狮队在全国南北狮王争霸中夺得亚军。这个狮团独创的“九天揽月”、“踩沙煲上桩”等套路堪称惊险与艺术的交融,令万千观众倾倒。

  舞龙

  肇庆市德庆县是传说中龙母的故乡,德庆、封开一带素有舞龙的习俗,有火龙、彩龙、旱龙三种。每逢节庆,当地的人们都会舞动巨龙欢庆。德庆电力集团舞龙队是一支颇有名气的舞龙队,曾多次代表广东参加全国舞龙大赛,并获得过季军。

  怀集落花灯节

  东部山区奇特民俗元宵节过后,热闹的春节也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落下帷幕,但在怀集东部的凤岗,洽水,甘洒等山区镇,人们过了正月二十落花灯节,春节才算真正结束正月二十的落花灯节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记者根据当地一些大姓的族谱记载,发现这个奇特的节日在清代道光年间就流行在怀集县的东部山区。每年正月初二子时,每个村新生男婴的父亲会拿着花灯放在祖堂里悬挂,告知祖先后继有人,同时祈望祖先保佑新生男婴健康*安长大,这些花灯与元宵节的花灯基本相同,只是没有谜语,而是写上一些祝愿语,男婴父母及男婴的名字,花灯里面的灯在过去用生油,后来用煤油作燃料,现在用上了电灯,花灯一天24小时亮着,连续悬挂19天,寓,长久,长寿,之意,正月二十才落花灯,当地人将这一天称为落花灯节。到了正月二十那天,吊灯的主人和初二上花灯时一样,拿着煮熟了的全鸡,猪肉,斋菜,香烛和鞭炮,喜气洋洋地来到祖堂酬谢祖先,这时,祖堂内烛光明亮,香烟缠绕,炮竹声彼起此落,震耳欲聋,一家有喜,四邻同庆,邻居们也拿着鸡,肉拜祖先,爆竹声陆续不断,将新春又推向高潮。

  婚俗

  请好命公,好命婆,一般是有儿子的中年夫妇,开床设账,是夜,新郎不得睡在新床上,次日清晨,新郎由好命公,p好命婆为之梳头,女家,不管嫁妆多少,父母都要为女儿准备一对小火笼,内装木炭,上盖大红纸,以预祝女儿婿结婚后生活红火,结婚前一天晚上,新娘彻夜不眠,次日凌晨,新娘由伴娘陪伴,梳妆打扮,吉日早上,迎亲的花车来到女家,伴郎即大声嚷着要见新娘,但新娘却由伴娘陪伴着,躲在闺房之中,迟迟不出,这叫依依不舍,如新娘之兄长未婚,要避开,绝对不能看着小妹出门,同时,新娘的母亲要将一条男裤放在闺房的门上,八字儿摆开,以让女儿从裤档下跨出闺房,接着,一对新人开始向女家的长辈端茶拜别,拜别后,母亲将一篮象征如意吉祥的十宝——红包,红糖,红枣,桂圆,酒饼,米花,莲子,百合,花生,桂面——交新娘,这时,新郎领着新娘跨出大门门槛,新娘的兄长未婚,则由新娘的父亲为新郎打红伞遮阳,花车回到男家时,男家派一个已生养有儿子的妇女在鞭炮齐鸣声中接过红伞,打开遮住新郎,向新房走去,是时,新郎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均不可看着新郎,新娘走下花车,直至走进新房,这叫回避,以免见外,新娘在伴娘的陪伴下,走近新房后,与新郎并排坐在床沿上,叫坐床,继而他们登厅拜堂,先拜祖先,后拜父母。

  客家风情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梅庵、悦城龙母祖庙、崇禧塔、宋城墙、阅江楼、丽谯楼、文明塔、黄岩洞、泰新桥、高要学宫、德庆学宫、文塔、七星岩摩崖石刻群、周其鉴故居等300多处文物古迹。据考证,肇庆还是粤语的发源地呢!

  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是*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七座岩峰布列,矗立在6。5*方公里的湖面上,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自然风光绝佳,构成一座奇丽的山水盆景,享有“岭南第一奇观”、“人间仙景”之美誉。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活的自然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此设立“人和生物圈”定位研究站;是一个集游览、避暑、科研和宗教于一体的著名圣地。

  此外,封开县的龙山、德庆县的悦城龙母祖庙、四会的贞山和怀集的燕岩等风景名胜都久负盛名。随着由七星岩、鼎湖山、悦城龙母祖庙、龙山、贞山组成的旅游大环线的开通,使来肇庆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每年都有约40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龙母诞

  德庆悦城龙母祖庙,旧称孝通庙,是为纪念龙母而建的,每年农历五月初八这里会举行龙母诞祈福仪式。传说在周秦时,在悦城河边住着一位聪明贤惠的姑娘,她能耕善织,能渔能牧,能预知祸福,医治百病,她养育了五位龙子,行云播雨,保境安民,被当地百姓尊称为龙母。每年农历五月初八为龙母诞的正诞,诞期从农历五月初一日至五月初九日止,气氛热烈。诞期一开始,来自广东,广西,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一带的进香客船便纷纷驶至,争相泊岸,一连数日,龙母庙香烟缭绕,炮竹声声,进香祈祷者多达数十万人之众。

  六月六歌圩

  从前,怀集桥头镇有赶庙会的习俗。一到农历六月六,村村寨寨的人都来到岩西立琴,有的在河滩上搭棚唱大戏,有的在河畔摆卖,有的在石崖上捕燕窝,有的在石笋旁对歌……如今的燕岩六月六歌圩,大概源于此。燕岩岩洞奇景迭出,有明有暗,石笋石幔遍布,洞中有洞,回旋曲折,加之洞外有流水,有树林,确是个很好的幽会对歌之所。歌圩,实际是对歌寻爱,所以农历六月六前后3天来游岩?对歌的青年男女,少者也有好几百人,再加上围观者?助兴者,大概足有两千人,参加歌圩的小伙子和姑娘们都十分讲究。小伙子,穿崭新的唐装衣裳,头扎素色头巾;姑娘穿宽大的花衫裤,头扎印花头巾,腰扎花围兜。他们来到岩洞前,一曲引歌轻轻飘起,这就算是歌圩的开始。然后,青年男女就成双成对地按一定的曲词以问答唱和开了。他们常常从日出唱到日落,烈日当空也不罢休,下雨了,打着雨伞也要来唱和。在对歌中,双方如情投意合,就会借故走到树林中或岩洞里,女方先给男方送上一双布鞋或花围兜,男方要回礼,概论是送花布、手镯之类。

  浴佛节

  每年农历四月八日,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的鼎湖山庆云寺要举办浴佛节。是日清晨,佛教徒在各殿堂焚香张彩,然后聚集在大雄宝殿内举行诵经法会,又叫灌佛会,诵经法会开始,先由佛教徒诵经,接着由大师捧出释迦牟尼的化身——一尊小玉佛,再由住持按照释迦牟尼降生时有双龙分别吐温水和凉水为之沐浴的故事,仿龙吐水为小玉佛沐浴,并用预先以各种名香浸得之香水为小玉佛灌顶。礼毕,佛教徒便用剩余的香水浇灌各种花卉,浴佛节前一两日,各地的善男信女便纷纷前来,他们等待着四月这一吉日参谒浴佛,以祈求佛的庇佑和结善果。

  四会柑桔节

  四会柑桔节,时间:每年的金秋时节。四会市是有名的桔子之乡,有着悠久的柑桔种植历史。据史料记载,在400多年前的明代,四会就开始较大面积栽培柑桔,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称四会为"冻柑"。由于四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土产和柑农丰富的栽培经验,四会柑桔以其皮薄、清甜爽口、味鲜无渣特点而闻名海内外。从明朝开始,四会每年都要选送最好的柑桔进贡朝廷,故称"贡柑"。明末清初,绥江河畔的乡村大面积种植柑桔。时至今日,柑桔种植业更是成为四会的一大产业,柑桔品种达三十多个,四会真正成为了柑桔王国,在广海北线、四连线公路两旁也形成了大规模的柑桔集贸市场。每年的金秋时节,四会市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柑桔节,以柑桔为媒,举行大型的商贸洽谈和文化艺术表演活动,吸引四方宾客,前来品尝柑桔,洽谈生意。


肇庆过年风俗扩展阅读


肇庆过年风俗(扩展1)

——德国的过年风俗

德国的过年风俗1

  在德国乡村酒店阿尔布莱希特宫欢度除夕,然后去外面走走,领略往日的汉萨同盟城市施登达尔、萨尔茨威德尔、加德雷根、奥斯特堡、坦格闵德、威尔本和哈威尔堡的中心等自然风光。抑或,在波茨坦乡村为新年开个好头,从尽情享用自助早餐开始,轻轻松松过新年。再或者,乘坐科隆—杜塞尔多夫游船公司为钟情于在莱茵河上乘船观光的人们准备的游船,在莱茵河上赏烟火,来个痛快的水上除夕晚会,痛饮德啤,狂舞迪斯科。

  过了圣诞节就是新年。德国人对除夕之夜也很重视,他们认为新年过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年的命运。除夕之夜,人们用烟火、灯光、响声来镇妖除魔、辞旧迎新。

  在德国黑森林山区的一些小村庄,有除夕之夜全村出动举行除夕*的习俗。村民们在做完除夕弥撒之后,手执灯笼,在教堂钟声的伴随下,喜气洋洋地开始除夕*。人们一路高唱颂歌,感谢上帝赐福人间。此时牧师和村长或*也要先后致辞,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午夜12时整,由新婚伴侣敲响钟楼的大钟,阵阵悦耳的钟声表示新年的到来。

  在原来的边境地区,人们在元旦那一天的黎明时刻在花园里鸣枪,以便果树能够硕果累累。而阿尔卑斯山地区的人们则用甩鞭子的方式宣布新年的来临。这一风俗令人回想起用声音驱邪的日尔曼风俗。在北德,元旦那一天,孩子们手持“响盆”走街串巷,吟唱歌曲。在巴登,有一种别开生面的新年歌唱方式:孩子们按响邻居的门铃,然后朗诵简短的、广为流传的诗歌,用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同时,诗歌的内容往往还是一个谜语。

  德国人迎新年还有穿新衣的习俗,他们认为元旦穿新衣,万事如意;新年乱穿衣,一年不顺利。洗洗澡,换新衣,攘灾祈福庆新年。这一风俗与我国过春节的习惯相似。德国人新年中的吉祥物有“吉祥猪”、“鱼鳞鱼子”、“马蹄铁”等。“吉祥猪”令人回忆起日尔曼诸神中的图腾野公猪,它是神圣与吉利的象征。“鱼鳞鱼子”表示招财进宝,把几片鱼鳞放入钱包中,预示在新的一年中财源茂盛。新年里,人们还习惯把马蹄铁钉在门上,据说有驱邪镇妖的作用。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肇庆过年风俗(扩展2)

——湛江过年风俗

湛江过年风俗1

  湛江的春节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但湛江的春节也有本地的特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湛江过年风俗的内容,欢迎阅读!

  农村春节,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内容包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年货有蔗糖、糯米、年画、对联、糖果、饼干、炮竹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在湛江,春节刚过,各地农村的“年例”就陆续开始了,伴着潇潇的春雨,在各村镇的乡间小道上,到处都能听到从远处传来的阵阵隐约的锣鼓声、鞭炮声。儿时起就听说湛江做“年例”的风俗,其热闹和隆重的程度丝毫不亚于过春节。在湛江有“年例大过年”之说,大多数外出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时必须要回家团聚,可见做“年例”有多么重要。 湛江做“年例”这样的风俗,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并不多见,听说在清代湛江做“年例”就已流行。“年例”是当地民间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年例”的压轴戏是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竭尽所能表演,以博取和讨得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


肇庆过年风俗(扩展3)

——瑶族过年风俗

瑶族过年风俗1

  每年农历12月15日以后,瑶家就让孩子们吹牛角,敲铜锣,表示迎接新年的到来。每天黄昏到深夜,瑶排就在呜呜、哨8当声中热闹起来。同时,各家准备过年的用品,添置新衣、鞋袜。杀猪宰牛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有的一家自宰一头猪,有的几家人合宰一头猪或一头牛,把肉类串吊于火炉塘上熏烤加工;酿酒也掀起了高潮。

  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杀鸡、磨豆腐、炸三角糍粑,并敬祖先,贴红、黄、绿色春联,过去没文化就贴红纸,放鞭炮。这一晚,铜锣响彻山岗,全排各家皆以吃喝和唱歌作庆,一直延续到天亮。年初二后,除了自己家里办菜,也走访亲戚,或父母兄弟之间互请吃喝,嫁出去的女儿回家拜年。

  小孩子是以敲铜锣、吹牛角、放鞭炮取乐。男女青年上山入林,过“喜花贵”(即男女自由相交)。有些大排如南岗、三排、油岭的青年,则组织牛角队、铜锣队、长鼓队等,金坑瑶排的金狮队和麒麟队等还下山到汉区墟镇去作“迎春”娱乐。*也友好地包“利市”,备黄酒接待,谓“迎春接福”。过了年初六,喜气洋洋的新年活动才算正式结束。

  瑶族新年在农历初一这一天,姑娘们穿上漂亮的花衣服花裙子,戴上精美的银饰。小伙子也穿着节日盛装,赶来聚会。*一开始,首先由三个青年演出“耕作戏”,一个扮牛,一个扮扶犁农夫,一个扮荷锄农夫,三人载歌载舞,以示预祝丰收和庆贺新年。人们互相拜贺新春,还举行射击比赛等体育活动。

  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寻找意中人。其实,瑶人过年准备的比较早,“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买蛋去,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肉猪,二十七杀现鸡,二十八杀水鸭,二十九种种有,三十夜晚团圆酒。”这一民谣是对瑶人准备过年的形象描述。


肇庆过年风俗(扩展4)

——过年风俗优秀作文3篇

过年风俗优秀作文1

  除夕之夜来到了,我们一家人团圆在一起。晚上,大家边吃团圆饭,边有兴趣的说笑,喜气洋洋!吃饭时,大家纷纷将祝福的话语吐露出口。晚饭后,奶奶让我打开电视,我们都等在电视机前等待“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晚会开始了,奶奶和妈妈在一旁边包饺子,包看春晚。爷爷和爸爸则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注视电视机。而我是最舒服的了,坐在沙发上边吃零食,边看晚会。不知不觉24点到了,我们一家人跟着主持人一起欢快地倒数:“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新年好!”在这一刻,虎年的时光走过了,兔年欢快地跳过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这时,窗外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好像全国的鞭炮都响起了,那么响亮!妈妈赶快下水饺,因为24点有虎兔相交之意,“交子”也就是饺子了。真是让我吃了一顿又香又让人回味无穷又长知识的水饺。

  第二天,初一到了。我起了个大早,吃完早饭后,爷爷和爸爸便去拜年了。我也穿上新衣服和奶奶、妈妈在家接待客人。下午,我看了《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开开心心的度过了下午的美好时光。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姑奶奶家拜了年就回家了。

  初二上午,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姥娘家。一进家门,我就收到了压岁钱。妹妹见了我后格外兴奋,又搂又抱。因为我们好长时间没见面了,所以格外开心。晚饭后,我和妹妹便到楼下放烟花爆竹。舅舅买了好多种烟花,样子多,颜色也多,天空中的烟花各种各样,五颜六色,十分漂亮。有的烟花像红红的焰火,有的烟花像绿绿的草地,有的烟花像……

  这真是个让人快乐,让人回味无穷,让人们增近感情,让人值得回忆的美好新年!

过年风俗优秀作文2

  大年三十儿一早,我和妈妈一起到徐家汇*联。

  我们来到了*联的店铺,那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挂满了红红的*结、“福”字和春联,还有红包袋等。店铺里挤满了顾客,他们都忙着选购物品,我和妈妈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到了柜台边,认真地挑选起来。

  我们这儿看看,那儿瞧瞧,不一会儿,就选中了一副满意的春联,上联是“年年顺景好运来”,下联是“岁岁*安福星照”,横批是“新春大吉”。回家后,我和妈妈一起贴春联,我们先把门上的旧春联取下来,再把门打扫干净,最后妈妈把新的春联贴上去。妈妈让我当她的助手,帮她看贴得斜不斜。不一会儿功夫,新春联就贴上了门。看着喜气洋洋的春联,我心想:新年真的来到了,我又长了一岁。

过年风俗优秀作文3

  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肇庆过年风俗(扩展5)

——过年有哪些风俗3篇

过年有哪些风俗1

  导语:眼看新年快到了,不同地方过年的习俗很不一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过年有哪些风俗,欢迎借鉴!

  贴春联、贴‘’福"字。春联也叫对联、对子等,它以简介、对偶、工整的文字描绘抒*感,美好愿望等,是我国一种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春联贴在门上,这样可以烘托节日气氛。除了贴春联还要贴""福"字,福是幸福、福气、福运之意,在墙壁、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燃放烟花鞭炮。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都要燃放鞭炮。放鞭炮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鞭炮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每逢重大节日、喜事庆典等,如婚嫁、开业、建房等都要燃放鞭炮,以表示庆贺、吉利。

  包饺子、吃饺子。春节这天全家人大大小小的都要围在一起吃饺子。远在他乡的亲人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大家围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话说新春,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无比。饺子象征团聚、合欢,过年时吃饺子有招财进宝、吉祥之意。

  扫房子。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拆洗被褥、窗帘,清洗厨具,打扫环境卫生,扫房子等。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含义,用意是人们以此把以前的穷气、晦气等一些不好的霉运统统除掉,这一习俗寄托了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给孩子压岁钱。每逢过春节长辈们都会给孩子们一些压岁钱。岁是祟的谐音。据说古时候一个压在枕边的八枚铜钱帮助了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所以随着岁月的流传至今就变成了压岁钱了。

  春节互访拜年、贺年。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辈相互道贺。三十晚上人们有的熬一宿,有的春节起大早互拜互访。晚辈向长辈叩头拜年,亲朋邻里之间互相道贺:恭喜发财、新年快乐、大吉大利等以示新的一年里人们一帆风顺、身体健康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也有不少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来拜年。

过年有哪些风俗2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过年有哪些风俗3

  广东:每逢春节,家门里外摆上一盆年桔,是珠三角地区老百姓的传统习俗。

  河南:俗语“三天戏,五天年”。唱大戏要三天整,年要过五天。过年一定要包饺子、做面食。

  北京:在北京郊区的延庆县永宁镇,就可以看到“九曲黄河灯”的美景。

  上海:腊月里,要送灶神、包汤圆、制年糕。

  山西: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

  辽宁:很多辽宁人在大年三十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都要挂红灯笼。

  云南:杀猪才好过年,所以腊月几乎家家都会选个好日子宰年猪,并请亲朋好友前来家里吃杀猪饭。

  江苏: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 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贵州:在贵州很多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每逢春节腊月二十八,几乎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

  广西:桂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


肇庆过年风俗(扩展6)

——*人过年的风俗作文3篇

*人过年的风俗作文1

  期待了很久的除夕夜终于来临了,今天我家来了许多亲戚,奶奶、叔叔、婶婶、小哥哥、姑父、姑妈和二哥哥,顿时,家里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一片。

  妈妈早早地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有年糕、螃蟹、大黄鱼、萝卜、虾、春卷……我在一旁看得口水直流。这桌上的菜有很多讲究,比如:吃年糕,正所谓年年高,其中黄、白年糕还象征着黄金白银,给予了新年发财的愿望;吃火锅说明红红火火;吃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象征着“吉庆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鲍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吃好后,就听到外面到处都是“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边的响声还没结束,那边又响了。大过年的,为什么要放鞭炮呢?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十分可怕的怪兽,叫年,在每年的除夕夜,都会出来吃人或家禽家畜,弄得民不聊生。后来人们听说年害怕红色和爆竹声,就用放鞭炮来驱赶年兽。以后,人们年年在除夕都放鞭炮,年再也不敢来了。到现在,放鞭炮成为了一种新年习俗,示意旧岁*安。我家也不例外,不过为了环保,爸爸只象征性地放了一串百子炮。

  新年习俗其实还有好多,祭灶、扫尘、贴春联、门神、年画、请神、拜神、送神、烧香、燃烛、挂灯笼、拜祖先、拜年、收压岁钱等等。其中,收压岁钱是小芽儿们最喜欢的。比如说我,爸爸、奶奶、婶婶和姑妈都每人给了我一个红包,心里面别提有多开心了。每次拿到一笔钱,我就想怎么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帮助有困难的人,买学习用品,书等等。

  这就是我们的新年习俗,这些习俗使我知道了*文化底蕴的丰厚,也让我更加的喜爱过大年的习俗传统。

*人过年的风俗作文2

  无论是什么节日,应该都有一些习俗吧,正因为这些习俗,我们才感受到了节日的美好。

  吃饺子

  今天是过年的前一天除夕,妈妈正在包饺子,先是擀几个圆形饼,然后把饺子馅放进去,再用手把饺子皮给捏好,这样就可以下锅了。我也想学一下,不过包了几个都歪歪扭扭的,什么也不像。饺子煮熟后,我们一家其乐融融的吃起了饺子,享受着我们劳动的收获。我想干什么都会有困难,但只要我们认真努力,就会有好的结果,我以后会更加努力。

  贴对联

  春节早晨,我正在睡觉,忽然把爸爸我叫起来,告诉我起床帮他贴对联,我只好勉强答应了。贴对联时,爸爸让我按着对联,他负责把对联用胶带粘起来。对联可真难贴,我才贴了一个就不想干了,我心想什么对联,贴一次就行了,干嘛年年贴,真是累死人了,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告诉我这是人们过年的风俗,这样才称得上过年。

  放烟花

  春节傍晚时就已经有人开始放烟花了,不过人还很少,烟花也不多,过了一会儿,人就多了起来,烟花也多了,颜色绚丽多彩,有蓝色的,有银色的,有红色的等等。许多人都出来了,我也不例外。烟花中最美丽的.就数蓝色的了,蓝色的烟花点燃时,天空猛地一蓝,真是漂亮极了!烟花放了许久,真是震耳欲聋,等烟花放完之后,人们还迟迟不肯离开,沉醉在其中。

  过年是我们的节日,它的习俗是流传很久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过年的风俗。

*人过年的风俗作文3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我最喜欢过春节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过年的风俗。你们家乡过年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肇庆过年风俗(扩展7)

——我国各地过年的风俗

我国各地过年的风俗1

  北京

  北京过年有段谚语:“(农历十二月,即腊月)廿三(日)糖瓜儿粘;廿四(日)扫房日;廿五(日)糊窗户;廿六(日)炖大肉;廿七(日)杀公鸡;廿八(日)把面发;廿九(日)蒸馒头;三十(日)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农历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饭。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春节期间,北京人爱逛庙会,大钟寺庙可以敲永乐大钟,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厂甸庙会可饱览古玩、字画、字帖、珠宝、翡翠等稀奇玩意儿和高跷、太*鼓、小车会、五虎棍等花会表演。

  香港

  除夕,家家戶户在一起吃团年饭。团年饭的多数菜名都含有吉利的意思。吃过团年饭后,人们通常会到年宵市场去逛花市。大年初一,人们开始正式庆祝新年,贴春联(挥春)、年画,舞龙,舞狮等,还会走亲友拜年。

  上海

  上海腊月廿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腊月廿五为诸神下界之日。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廿六至廿九,家家户户开始磨粉、包汤圆、制年糕,准备新的衣帽鞋,并且*联、年画和“门神”。除夕之夜,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故名“合家欢”。年夜饭后,围炉守岁。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祭祖。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

  台湾

  台湾称除夕为“二九暝”、“三十暝”,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别。“暝”即岁暮之意。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橘、甜米果(年糕)、“春饭(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压岁钱”等。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澳门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过年从腊月二十八开始。除夕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橘,花开富贵,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春节(大年初一)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以示吉利。“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要吃“开年”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


肇庆过年风俗(扩展8)

——河源过年风俗的作文

河源过年风俗的作文1

  俗话说“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河源的客家人当然也不例外,以下是“河源过年风俗”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过年前之准备

  在河源人的春节中,不可或缺的年货如下:

  川糖。龙川、河源、紫金等地出产的一种蔗糖。特点是粘性强,适合做年糕,几乎每户都要购进几十斤。

  新衣服。每人最少要做一套新衣服、一双新鞋,买一双新袜。

  年米。一般来说每户最低限度要备足一个月的口粮,不出“正月”不准响碓。以前没有碾米机之类的加工机械,全靠人工用砻、碓加工,工作量十分大,大多要苦战三四天才能完成。

  炒米糕。它的制作过程是:将粘米或糯米煮熟晒成饭干,然后用沙拌着饭干在铁锅中加热炒爆,有的用菜油炸爆,叫油炸米。接着将川糖煎成浆,将炒米、花生仁、芝麻等配料放进糖浆中搅匀捞起放入用板做成的木架内铺*压实,用刀切成长方形小块。炒米糕吃起来香甜、清脆,大人、小孩都喜爱吃。打炒米糕十分讲究技术,不但配料要合比例,而且煎浆时要讲究“火候”,弄不好就不能成块,而变成散米不中吃。一般来说,一斗米要配2.5斤川糖,只能多,不能少,特别要注意“火候”。有经验的人在灶头上放一碗清水,川糖煎到一定时候就开始结浆,用竹筷滴一点糖浆于清水中,如已成“松仁点”即可,马上熄灭锅底火苗,把炒米放进锅中不断搅,用手试一试,如果十分粘手就可起锅将炒米倒进木框架内铺*压实,直到凝结后再用刀切成小块。

  油果。又名“炸煎堆”。油果制作比较简便,先将糯米碾成粉,每斗糯米配2.5斤川糖。将糖煮成糖液与糯米粉搓均匀,搓越久越松软,搓成粉团后再捏成一个个状似乒乓球大小的粉团,表面粘上白芝麻,再放进油锅中烧炸,炸成深红色即可起锅。过年时将所炸油果蒸软作为下酒料,这是在新年期间每餐不可缺少的食品。

  粉皮。将粘米磨成米浆,配上黄豆、芝麻、花生仁等配料,把米浆倒进铁勺内放入油锅烧炸,直炸至深红色即可起锅。炸粉皮吃起来香脆,老少咸宜,也是新年期间招待客人的食物之一。

  芝麻酥、花生酥。制作方法和打炒米相类似,以芝麻和花生仁为原料,将川糖煎成糊状再与炒熟的芝麻和花生仁搅拌,倒入锡盆内铺*压实,切成小方块。芝麻酥和花生酥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食物。

  以上几种年料,几乎每家必备,全由自己加工制作。此外,柑桔、瓜子、饼干、糖果也不可缺少,这些年料多数要到市场上选购,数量也不多,主要是为了招待宾客。

  上述年料,一般到“入年界”(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之前基本备办完毕,过了“年界”一般就不再去准备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这天作为跨入新年的界定日期,也就是说十二月二十五日过后就进入过年阶段。外出做工的、经商的人都要赶回来。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这几天,最为紧张,男女老少个个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主要进行下面几项过年的后期准备工作:

  扫屋。“入年界”后的扫屋非同一般,实是立体大扫除,全家动手。经过彻底大扫除,室内室外,窗明几净,人的心情无比舒畅,到处呈现出一派除旧布新的景象。

  磨豆腐,干鱼塘,杀猪、鸡、鸭等。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左右,家家户户开始磨豆腐。农家多数家门口有小鱼塘,到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前后全部鱼塘放水捉鱼,一方面要用塘鱼制作菜肴,另一方面方便春节后挖取塘泥做肥料给田地施肥,以获得来年更大的丰收。与此同时,开始陆续杀猪。一般人家过年都要用上三四十斤猪肉,有的人家过年一户杀一头大猪,主要用途是:一、馈赠亲戚、朋友,每一户亲戚要馈赠二至三斤猪肉,特别是岳父家馈赠的肉就更多,新结婚姻亲馈赠的猪肉数目更为可观,否则会被人耻笑为“孤寒鬼”。

  鸡、鸭更是每家每户必备之菜色,客家人过年时的肉类一般都在年前准备好,除夕过后就不再宰杀了。一般人家都会在除夕当天宰杀10只左右的鸡、鸭,以供除夕后的几天食用。

  欢喜过大年之除夕

  一家老少到十二月三十日,年货、年料全部备齐,合家欢乐,特别是小孩更是欢天喜地,吃得好,穿得好,又不挨大人的呵斥打骂。外出经商、做工的人最迟也要在大年三十赶回家中吃团圆饭。这天也最为忙碌,不知苦累地去做各人要做的事,但大家都是乐呵呵的满脸春风。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又叫除夕,这天必须做的事有:

  洗柚叶澡。早上摘回柚叶,中午过后家家户户将柚叶放入锅内水中烧开,每人都要洗柚叶热水澡,其意是把污秽、“穷气”、“衰气”洗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洗过柚叶澡后便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换下的脏衣服当天要洗涤干净。因此,洗柚叶水澡含有除旧布新之意。这一风俗已逐年淡化。

  送灶君。事先从市镇购回灶君神像,写好灶疏(写上一家大小姓名年龄),准备好元宝、香烛、三牲、酒、素果等祭品,在灶边置一“八仙桌”,将祭品放在桌上。全家老少齐集灶神像前行礼,虔诚敬送灶君返回天庭述职,祈求灶君在玉帝面前美言赐福消灾,来年财丁两旺,合家*安。一般人家拜祭时只向灶君祈祷几句“赐福消灾,保佑合家*安”之类吉祥话。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家还要郑重其事地摆祭,读祭文,祭文如下;“惟君,仍合家之主,君为五祀之先,朝炊暮厨,岂无亵渎之处;合家兴旺,全赖扶持之力,既感恩于*日,敬酬谢于此夕,伏冀神君,俯鉴微忧,保长幼以安宁,佑添丁而增福。尚飨。”这一风俗除少数老人外,多已不行。

  敬祖先。腊月三十日早餐后,凡是当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扫卫生,将祖祠墙壁粉刷一新。午后,陆续有人携礼盒、三牲、炮竹、元宝香烛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进香。行礼之后,放炮竹,有的放铳。每到大年三十午后,祖祠香火缭绕不断,炮竹声不绝于耳,一直延续到黄昏。这一风俗近年亦已淡化。

  贴春联、年画。大门、小门均贴上大红春联,门楣贴“利是”,门板贴门神或“福”、“大吉”等字。厨房、牛栏、猪圈、鸡栅、厕所等处也要贴上用红纸写有“财丁两旺”、“六畜兴旺”等红纸“桃符”。大厅和卧室、客房均贴上新年画,一派喜气洋洋的欢乐景象。

  吃团圆饭。年三十晚的团圆饭是最为隆重的家宴。规矩也多;一、分居后的儿子除夕要回到父母身边共吃“团圆饭”。二、排座次。年长老者一定要上座,然后按辈份往下排。同时,上座要预留几个空位,放几个空碗和几双筷子,意在让已故的先祖也回来团聚,以示敬祖。三、所有制作好的新年菜肴,每样都要端一碗上桌,菜肴多的要启用大圆桌,表示丰盛。四、开戒。*时家长不准小孩饮酒,除夕团圆餐时则开戒,小孩也可破例饮酒。五、禁忌。男女老少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有的人担心小孩无法遵守,就事先在餐厅墙上贴上写有“孩童之言,百无禁忌”字样的红纸条。不准跌碗、跌筷,如不慎跌了碗筷,边收拾边念;“大吉大利”。如打破了碗就要将破碗用红纸包好放在不显眼的高处。吃饭时,小辈要给长辈敬菜敬酒,并祝老人福禄寿全。合家老少彬彬有礼,说话和气、亲切,充满团结、祥和、敬老爱幼的气氛。

  发压岁钱。压岁钱又叫“利是”。老人给小孩发压岁钱,要用新纸币装进红纸袋内逐一分发。晚辈也要给长辈送“利是”。“利是”钱小孩可以自己支配,父母不加干涉。

  清洗餐具。按祖训,大年初一不吃荤,要吃素。所以除夕家宴后全部餐具一律要清洗,不能有半点荤腥,否则就是对先祖不恭。属于荤腥的一切肉类均集中一处存放并用纸条贴上封存,叫“封岁”。这样做客观上对肠胃有好处。

  守岁。吃罢团圆饭,屋内各处点上油灯(煤油灯),整座屋通宵灯火通明,叫“点岁火”。家人欢聚一堂品尝香茶、水果、瓜子、花生、糖果等,长辈给晚辈讲家史、族史,教育晚辈要牢记祖训,继承祖德,勤俭持家,团结和睦。讲完家史、族史后,有的敲锣打鼓,有的放烟花,一律不能早睡,谓之“守岁”。一般要等到午夜时,开大门、放鞭炮迎新岁(也称迎财神)后才能入睡,小孩可以例外。有的人索性闹到天亮。

  初一至初五之迎新

  开大门。正月初一凌晨(即零时)为送旧迎新时刻。家家户户将大门打开,大放鞭炮,这时每个角落都可以听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真是万炮齐鸣,此起彼落,十分热闹(近年来河源市区及一些县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炮竹)。一般由长辈打开大门,开大门的人要大声么喝:“开门大吉、大吉大昌”。厅堂、灶堂、大门、小门均点上大红烛,焚香礼拜,欢庆新的一年来到。

  大年初一,不论老少早早起床。相传此日不早起床,就意味着一年不顺利。起床后刷牙洗脸,女的下厨房准备早餐,事实上饭和素菜隔晚已经做好了,再热一次就是。男的端着素盒盛满糖果、年糕及元宝、香烛等到祖祠拜祭。祠堂祭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素食贡品,老少行礼,礼毕回家吃早餐。大年初一的早、中、晚餐都是素食。素菜有腐竹、粉丝、金叶(黄花菜)、木耳、豆腐皮、香菇、芹菜(象征勤快)、蒜(会划算)、葱(聪明)等,虽然无鸡、鸭、鱼等肉类,但也很丰盛。

  拜年。早餐后,做父母的携着小孩到长辈家中拜年,见了长辈行鞠躬礼,送上“利是”,并祝长辈“长命百岁”、“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等。长辈也还礼,向小孩发“利是”和糖果并祝福晚辈“学业进步”。那些辈分高,年岁大的老者,几乎一整天都有晚辈登门拜年,应接不暇。虽累点但也得意和欣慰。*辈见面互相道贺、祝福,互送“利是”和糖果给对方小孩。大年初一相互见面切忌问病讨债,否则不但讨没趣还会引发纠纷。年初一禁忌也最多,除了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外,还不能换衣服,不能扫地倒垃圾,不能下河挑水,不能放牛、放猪、放鸡鸭,不能打骂小孩,不能动土,不能打破家杂。有一件不顺心事发生就会挂记一整年,所以年初一处事特别小心在意。

  大年初二,又叫“团年”,一般不外出。是日开始吃荤。

  大年初三,又叫“穷鬼日”。一早起床,全家动手大扫除,俗称“扫穷鬼”,扫得越干净越好,地上有一点点纸屑之类东西没扫净就会视为“穷鬼”。总之要把一切垃圾悉数扫地出门。打扫时还要念“穷鬼出,富贵入”。打扫的垃圾集中起来送至远离家门的野外河边、路边点火烧掉并放炮竹,表示已将“穷鬼”赶走。年初三扫地虽含有一些迷信色彩,但也合乎卫生要求。年初一、初二均不准扫地,垃圾堆积多了,年初三来一次大清理也是应该了。因为年初三是“穷鬼日”,全家老少均不出门,不去别家串门,如不慎进了别家的大门,就会被人家视为“穷鬼”,不吉利,不受欢迎。所以年初三一般不入别家门。如有特殊情况非登门不可,要将屋主人叫出门外叙谈,客人自觉不进门,主人也不会邀客人进门。

  大年初四,妇女开始携带猪肉、年糕之类礼品回娘家、走亲戚,大家结伴同行,一路说说笑笑,十分热闹。男人开始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又叫“闹新年”、“搞新年”。民间传统民间文艺节目主要有:“舞狮”、“舞龙”、“打马灯”。

  正月初五以后,人们陆续开始出门的出门,干活的干活,“年”也就算过完了。


肇庆过年风俗(扩展9)

——法国过年的风俗

法国过年的风俗1

  新年对法国人来说,是从圣诞节到元旦长达两个星期的假期。在品尝了鹅肝酱、烤火鸡等传统美味之后,一家老少围坐在圣诞树下,分享撕开礼品包装那一刻的惊喜。与圣诞节不同的是,新年的“不眠夜”是留给友情的。这一晚,全巴黎最热闹的地方当数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从装饰一新的凯旋门到灯火辉煌的协和广场,整条大道奇灯异彩,令人目不暇接。来自整个大巴黎地区、整个法国、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成群结伙地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在音乐、舞蹈、欢乐中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所有相识或陌生的人都会相互道一声新年快乐。

  路边还有*时绝难一见的小商小贩,做些烤肉串、三明治的应景生意。仔细观察,摊主大多是*裔和非洲裔。新年对这些收入普遍不高的族群来说,倒也是个生财的良机。初到彼境的外国人一定会惊奇地发现,在每个地铁站的出口都有大量的*,全副武装、如临大敌,随时准备应付异常事件的发生。有些重要地段的地铁站干脆只许进,不许出,以缓解安全部门的压力。去年的新年夜就曾发生多起骚乱,数十辆警车被付之一炬。还有些人是抱着另一种心态去凑热闹的。他们的眼睛既不是用来欣赏绚丽的美景,也不是用来寻觅可人的女郎,而是盯着地上是否有丢失的钱包或钞票。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能看到的只是满地的纸屑和碎酒瓶。

  除了香榭丽舍、埃菲尔铁塔等公共场所,各种类型的大小舞会也是深受年轻人欢迎的娱乐活动。千禧年的新年夜,在巴黎的“*城”大商场曾举办过堪称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舞会。舞会开始前的一个小时,入口处就已经排起了长龙。最后,上下五层的商场里,到处都挤满了人,随着煽情的音乐痴迷热舞。依照惯例,这样的舞会对女孩子一律是免费的。

  地道的"巴黎人,也就是说居住在巴黎市区的人,大多不屑冒着法国冬夜的寒气,同“郊区人”或是外国人“同流合污”。除了安全方面的考虑,也是因为他们更倾向于在家中,或是在街头巷尾熟络的酒吧餐馆里,与三五知交好友推杯换盏,不需檀板共金樽。情到浓处,腾出场地,一样也能翩然起舞。

  在人口稠密的大中城市,可供选择的娱兴节目的确不少。然而在法国的乡村地区,人们的新年庆祝活动却丰富多采。据一位来自阿尔卑斯山区的法国朋友介绍,他所居住的小城仅有两三千人口,新年夜所有人都会集中到市中心数十家餐馆、酒吧共度良宵。而在以著名旅游城市圣马罗为代表的布列塔尼地区,不仅饭店、酒吧高朋满座,各种大小商铺也一样通宵营业。同一到晚上八点,所有店铺一律关门打佯的巴黎相比,那里的民风更显豪放热情。

推荐访问:肇庆 风俗 过年 肇庆过年风俗 肇庆过年风俗1 肇庆过年风俗作文 肇庆过年风俗有哪些 肇庆过年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