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2023年度元稹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前3篇

时间:2023-02-18 19:45:03 浏览量:

元稹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1  原句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意思是: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这句话出自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元稹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前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元稹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前3篇

元稹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1

  原句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意思是: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这句话出自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原文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诗词翻译】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诗词赏析】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元稹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3篇扩展阅读


元稹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3篇(扩展1)

——描写和赞美巫山的诗句参考 (菁选3篇)

描写和赞美巫山的诗句参考1

  1.《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唐代:李珣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2.《宿巫山下》

  唐代:李白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3.《巫山高》

  唐代: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4.《巫山曲》

  唐代: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5.《巫山一段云·雨霁巫山上》

  五代:毛文锡

  雨霁巫山上,云轻映碧天。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

  暗湿啼猿树,高笼过客船。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

描写和赞美巫山的诗句参考2

  1、巫山

  唐 张子容

  巫岭岧峣天际重,佳期宿昔愿相从。

  朝云暮雨连天暗,神女知来第几峰。

  2、巫山神女庙

  唐 刘禹锡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

  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3、巫山

  唐 张循之

  流景一何速,年华不可追。解佩安所赠,怨咽空自悲。

  4、巫山

  唐 苏拯

  昔时亦云雨,今时亦云雨。自是荒淫多,梦得巫山女。

  从来圣明君,可听妖魅语。只今峰上云,徒自生容与。

  5、《谒金门·杨柳陌》

  唐 冯延巳

  杨柳陌,

  宝马嘶空无迹。

  新着荷衣人未识,

  年年江海客。

  梦觉巫山春色,

  醉眼花飞狼籍。

  起舞不辞无气力,

  爱君吹玉笛。

描写和赞美巫山的诗句参考3

  巫山高

  薛蕙明

  巫山高郁郁,襟带亘天涯。

  上靡白日阳,下陵青云眉。

  玄岩何嵯峨,层惸互参差。

  景象非一状,远望令心悲。

  献岁出游猎,千乘齐交驰。

  翠帐罗曲阿,羽盖垂琼芝。

  龙骑践蕙圃,昚首戏兰池。

  回车背中路,娱乐未云疲。

  置酒景夷台,设礼高唐祠。

  君王千万岁,岁岁长如斯。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唐代:李珣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

  水声山色锁妆楼。

  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

  行客自多愁。

  《宿巫山下》

  唐代:李白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巫山高》

  唐代: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巫山曲》

  唐代: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巫山一段云·雨霁巫山上》

  五代:毛文锡

  雨霁巫山上,云轻映碧天。

  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

  暗湿啼猿树,高笼过客船。

  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


元稹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3篇(扩展2)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原文、翻译及赏析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译文

  神女的祠庙依傍着十二峰,楚王的细腰宫依旧枕着碧绿的江流。潺潺流水和暖暖翠岚环绕着昔日宫妃的寝楼,悠悠往事真叫人感慨万千。

  巫山从早到晚雨迷云轻,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般流逝。何必要猿啼声声传向孤舟,远行的旅客自有许多忧愁。

  注释

  巫山一段云:唐教坊曲,原咏巫山神女事。后用为词牌。双调小令,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韵。

  古庙:指巫山脚下供奉神女的祠庙。

  青嶂(zhàng):即十二峰。嶂:形势高险象屏障的山峰。

  行宫:京城以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此处指楚细腰宫遗址。

  枕(zhěn)碧流:意为行宫临水而建。

  妆楼(zhuāng lóu):寝楼,指细腰宫中宫妃所居。

  云雨:指宋玉《高唐赋序》楚怀王梦中幽会巫山神女之事。

  烟花:泛指自然界艳丽的景物。

  啼猿(tí yuán):巫峡多猿,猿声凄厉如啼。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该词通过描写古庙青嶂,行宫妆楼等景色,流露出词人对自然永恒而人世无常的"感慨。

  《巫山一段云》,当和《巫山女》、《高唐云》一样,受宋玉《高唐赋》的启示而咏巫山神女的故事。《教坊记·曲名》已予著录,足见早在盛唐就已流行于世。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李珣《巫山一段云》词二首下,注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尔后渐变,去题远矣。如此二词,实唐人本来词体如此。”这首歌辞缘题发挥,保留了早期词的特色。

  起拍“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古庙,指巫山下供奉神女的祠庙。陆游《入蜀记》卷六:“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祝史(道观主事)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行宫,犹离宫,帝王出京临幸的宫室。这里指楚灵王所筑细腰宫遗址。《入蜀记》卷六:“早抵巫山县,……游楚故离宫,俗谓之细腰宫。有一池,亦当时宫中燕游之地,今堙没略尽矣。三面皆荒山,南望江山奇丽。”从舟中远望过去,仿佛神女祠偎依有如屏嶂的山峦,行宫以碧水为枕藉。古庙、行宫、山、水这些景点,一经词人用“依”、“枕”二字加以连缀,便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

  接着,用“水声山色锁妆楼”句。把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妆楼”。妆楼,指细腰宫里宫妃的寝殿,位于山水环抱之中。以少总多。这里着一“锁”字,给人以幽闭的印象,由此也就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生活在这个“不得见人的去处”的宫妃孤寂难耐的心境;复以“往事思悠悠”收束上片,逗人遐想。

  下片写舟中所感。开言紧承“往事思悠悠”写到“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云雨”、“烟花”既以自然之景喻岁月无情,匆匆流逝。又暗示昔日云雨之梦,烟花之景与时俱逝。语意双关,愁思萦绕。词人联想,无论是神女还是宫妃,朝去暮来,春秋交替,总会引起孤寂难耐之感。结句“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词人抒写自己的感受:行客至此,不必猿啼已自多愁,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意境悠远凄迷,情思低回留连。

  全词表现出岁月流逝,世事变幻和“行客自多愁”的个人身世之感,将吊古与伤今结合在一起,以沉郁真挚的感情、曲折蕴藉的笔调抒发出深沉的今昔兴亡之感,完全摆脱了缠绵悱恻的“儿女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前蜀覆灭(公元925年)后不久。词人乘一叶扁舟漂流三峡,凭吊巫山细腰宫遗迹时,遥想千年往事,联想起有关的传说和史事,写下了有咏史性质的词篇。

  李珣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元稹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3篇(扩展3)

——赞美云的诗句

赞美云的诗句1

  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唐·李世民《赋得含峰云》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水底分明天上云,可怜形影似吾身。——唐·齐己《片云》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唐·来鹄《云》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会作五般色,为祥覆紫宸。——唐·李中《云》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唐·李商隐《咏云》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唐·焦郁《白云向空尽》

  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唐·郭震《云》

  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唐·崔何《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阴去为膏泽,晴来媚晓空。——唐·李中《春云》

  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唐·董思恭《咏云》

  深处卧来真隐逸,上头行去是神仙。——唐·齐己《看云》

  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唐皎然《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杳霭祥云起,飘飏翠岭新。——唐·李绅《山出云》

  将比鹭鸶还恐屈,始思残雪不如多。——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唐·贯休《孤云》

  静即等闲藏草木,动时顷刻遍乾坤。——唐·幸夤逊《云》

  薄彩临溪散,轻阴带雨浓。——唐·裴澄《春云》

  日际愁阴生,天涯暮云碧。——唐·许康佐《日暮碧云合》

  南北各万里,有云心更闲。——唐·于武陵《孤云》

  多谢好风吹起后,化为甘雨济田苗。——唐·李中《夏云》

  春云春水两溶溶,倚郭楼台晚翠浓。——唐·韦庄《春云》

  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唐·李峤《云》

  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唐·刘禹锡《观云篇》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虚虚复空空,瞬息天地中。——假合成此像,吾亦非吾躬。——唐·陆凭《咏浮云》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山静云初吐,霏微触石新。——唐·张复

  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唐·李邕《咏云》

  闲云生叶不生根,常被重重蔽石门。——赖有风帘能扫荡,满山晴日照乾坤。——唐·施肩吾《讽山云》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日西遥望自归处,尽挂九疑千万峰。——唐·吴商浩《湘云》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唐·杜甫《云》

  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可怜光彩一片玉,万里晴天何处来?——唐·杜牧《云》

  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唐·陆畅

  云散天边落照和,关关春树鸟声多。——唐·韦庄《云散》

  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唐·陈师穆《立春日晓望三素云》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唐·韩琮《云》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唐·杜牧《云》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好雨不雨风不风,徒倚穹苍作岩险。——唐·齐己


元稹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3篇(扩展4)

——《得乐天书》 元稹 赏析3篇

《得乐天书》 元稹 赏析1

  元稹(zhěn)字微之,又字威明,唐代诗人。8岁丧父,母郑贤能文,亲授书传。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元稹登*判科(旧称元稹登书判拔萃科,有误)[2],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为时论所非。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力量,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由。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

  译文

  远来的信使刚进门,我就流下眼泪。妻子吃惊女儿哭,探询:这是什么原因?

  她们猜想:“*常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了书信。


元稹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3篇(扩展5)

——《离思》元稹3篇

《离思》元稹1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

  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元稹生*“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

  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

  “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元稹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3篇(扩展6)

——元稹最著名的诗3篇

元稹最著名的诗1

  《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西还》

  悠悠洛阳梦,郁郁灞陵树。

  落日正西归,逢君又东去。

  《象人》

  被色空成象,观空色异真。

  自悲人是假,那复假为人。

  《初除浙东》

  今日双旌上越州,会稽旁带六诸侯。

  海楼翡翠闲相逐,镜水鸳鸯暖共游。

  《重夸州宅旦暮景色》

  仙都难画亦难书,暂合登临不合居。

  绕郭烟岚新雨后,满山楼阁上灯初。

  《以州宅夸于乐天》

  州城迥绕拂云堆,镜水稽山满眼来。

  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

  《送王十一郎游剡中》

  越州都在浙河湾,尘土消沉景象闲。

  想得玉郎乘画舸,几回明月坠云间。

  《叹卧龙》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分流水》

  古时愁别泪,滴作分流水。日夜东西流,分流几千里。

  通塞两不见,波澜各自起。与君相背飞,去去心如此。

  《春鸠》

  春鸠与百舌,音响讵同年。如何一时语,俱得春风怜。

  犹知化工意,当春不生蝉。免教争叫噪,沸渭桃花前。

  《芳树》

  芳树已寥落,孤英尤可嘉。可怜团团叶,盖覆深深花。

  游蜂竞钻刺,斗雀亦纷拏。天生细碎物,不爱好光华。

  非无歼殄法,念尔有生涯。春雷一声发,惊燕亦惊蛇。

  清池养神蔡,已复长虾蟆。雨露贵*施,吾其春草芽。

  《兔丝》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种竹》

  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

  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

  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

  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

  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


元稹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3篇(扩展7)

——《得乐天书》 元稹 赏析

《得乐天书》 元稹 赏析1

  元稹(zhěn)字微之,又字威明,唐代诗人。8岁丧父,母郑贤能文,亲授书传。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元稹登*判科(旧称元稹登书判拔萃科,有误)[2],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为时论所非。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力量,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由。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

  译文

  远来的信使刚进门,我就流下眼泪。妻子吃惊女儿哭,探询:这是什么原因?

  她们猜想:“*常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了书信。


元稹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3篇(扩展8)

——《梁州梦》元稹 鉴赏

《梁州梦》元稹 鉴赏1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魏昭成皇帝十世孙。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有《元氏长庆集》。


元稹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3篇(扩展9)

——带云字的诗句

带云字的诗句1

  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唐·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4、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宋·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5、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汉·佚名《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宋·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7、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唐·高适《燕歌行》

  8、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宋·寇准《咏华山》

  9、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汉·佚名《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0、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唐·王维《观猎》

  1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宋·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1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4、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宋·陈与义《襄邑道中》

  1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6、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7、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魏晋·吴隐之《酌贪泉》

  1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19、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唐·杜甫《兵车行》

  20、盖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宋·苏轼《如梦令·唐庄宗制》

  2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22、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宋·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3、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先秦·屈原《离骚》

  2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5、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元·王冕《墨萱图·其一》

  26、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7、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小松》

  28、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29、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南北朝·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长安九日诗》

  30、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先秦·屈原《离骚》

  31、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宋·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3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唐·祖咏《终南望余雪》

  33、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汉·佚名《明月何皎皎》

  34、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唐·白居易《长恨歌》

  35、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唐·白居易《李白墓》

  3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37、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38、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唐·韩愈《示儿》

  39、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0、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唐·孟浩然《凉州词》

  41、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唐·王维《少年行四首》

  42、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先秦·屈原《离骚》

  43、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宋·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44、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45、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先秦·屈原《九歌·国殇》

  46、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宋·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47、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宋·程颢《春日偶成》

  48、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49、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唐·杜甫《孤雁/后飞雁》

  50、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先秦·屈原《离骚》

  51、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唐·王维《终南山》

  52、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53、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唐·柳宗元《渔翁》

  54、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宋·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

  55、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唐·李白《九日》

  5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

  57、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隋·卢思道《从军行》

  5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59、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60、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6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

  63、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64、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唐·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65、云梦南州,武昌南岸,昔游应记——宋·苏轼《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

  66、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唐·李商隐《春雨》

  6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68、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69、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南北朝·佚名《木兰诗/木兰辞》

  70、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71、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宋·苏轼《念奴娇·中秋》

  72、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73、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唐·李白《赠孟浩然》

  7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李白《清*调·其一》

  75、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76、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宋·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77、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汉·佚名《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8、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宋·李清照《临江仙·梅》

  79、既见君子,云胡不瘳——先秦·佚名《风雨》

  80、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元稹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3篇(扩展10)

——诗句赏析: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前

诗句赏析: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前1

  原句是: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意思是: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这句话出自志南的《绝句》,原文如下: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诗词翻译】

  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诗词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前两句叙事。写年老的诗人,驾着一叶小舟,停泊到古木阴下,他上了岸,拄着拐杖,走过了一座小桥,去欣赏眼前无边的春色。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 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次两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物。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诗人不从正面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这样表达,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

  历来写春的句子,或浑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或细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志南这首诗将两者结合起来,既有细微的描写,又有对春天整个的感受,充满喜悦之情。诗写景凝练,意蕴丰富,读来使人如闻似见。尽管在此之前,“杏花雨”、“杨柳风”这样的诗境已广泛为人们所用,但真正成为熟词,不得不归功于志南这两句诗。元代虞集脍炙人口的《风入松》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所描绘的意境,除了受陆游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影响外,或许也曾受此启发。

  志南这首诗,语语清淳,从容不迫,在写景时充分注意了春天带给人的勃勃生机,富有情趣,所以为崇尚理趣的朱熹所赞赏。

 

推荐访问:巫山 诗句 元稹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前3篇 元稹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1 元稹诗句: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前1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