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案鉴》学习心得1 近几年,银行业金融案件不断发生违法违规案件,其中一些大案、要案金融巨大,情节严重,给金融业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学习,我要时刻牢记红线,增强防案工作意识,将安全合规应用到每一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金融案鉴》学习心得3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金融案鉴》学习心得1
近几年,银行业金融案件不断发生违法违规案件,其中一些大案、要案金融巨大,情节严重,给金融业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学习,我要时刻牢记红线,增强防案工作意识,将安全合规应用到每一个工作细节,坚守初心,自我约束,警钟长鸣。
一、剖析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书中金融案件的发生,尽管形式各异,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项内控制度未履行好、落实好造成的。这些案件除暴露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松懈,有章不循,处罚不力等问题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员工道德风险的控制。
1.员工整体素质不高,教育乏力。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银行从业人员绝大多数员工身处最基层,长期以来,规范化、制度化的思想教育开展不够,安全教育少。对安全管理、案件防工作不重视,给员工造成错觉,从而放松警惕,认为只要自己不出事就行了,别人,谁出事谁负责。案件防范不到位导致安全工作挂在嘴上,疏于案件防范。同时由于社会风气、黄、赌、毒的影响,对自控力弱、政治素质差、道德败坏、作风卑劣、无视党纪国法、私欲膨胀的人来讲,诱惑力是引发了作案的主要因素。
2.防患意识不强,管理乏力。注重业务开展,忽视了案件防范,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得不到彻底改观,尤其在基层网点,任务至上,片面追求几项主要业务指标的考核,不重视内部管理、安全教育和责任意识,有的甚至欺上瞒下,学习教育走过场。
俗话说“十案九违规”,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为案件产生埋下祸根。一方面,无视规章制度,有规章不执行,颁布的法令、制定的规章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讲义气,凭感情用事,以感情代替制度和原则,不按操作规程办理业务,导致案件发生。对案件防范工作部署少、落实少,致使工作存在空档和缺位,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3.各项检查流于形式、走过场,监督乏力。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发现的问题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罚,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有些事情虽然发现了,也下达了整改通知,但对落实情况没做进一步的督促检查,使问题越积越大,最后导致发生重大经济案件。
二、如何预防案件的发生
通过这次学习,要自我教育、自我剖析,吸取教训,警钟长鸣,务必牢固树立人本观念。
1.要经常性抓好员工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常到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做到警钟常敲,预防针常打。
2.抓好员工监督管理,健全要害岗位、重要环节人员轮岗,异地交流制度和相互制衡机制,严防内部工作人员互相勾结,共同作案。
3.抓苗头,抓落实,抓薄弱环节,确保案防措施到位。对于地处边缘的网点及员工作为案防工作的重点,强化稽核人员的岗位责任,采取现场稽核,重点审查和非现场监督等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序时检查和岗位离职审计。
4.建立健全好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重视员工道德风险防范,严格操作流程,把对员工思想排查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同时对员工“班前看神态、班中看情绪、吃饭看胃口、交流看心情、下班看快慢、班后看做啥。”通过这“六看”,基本上能够及时发现员工心态是否失常,做到密切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将各种诱发案件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通过本次学习,要从《金融案鉴》中吸取经验教训,加强警示教育,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警示教育,形成“不想腐”的思想基础,加强体制机制创新,通过过往的案例要善于发现体制机制上存在的薄弱项,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的决心和毅力,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通过警示教育来提升自身抗腐拒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推荐访问:学习心得 金融 《金融案鉴》学习心得3篇 《金融案鉴》学习心得1 读金融案鉴有感 读《金融案鉴》有感 金融案鉴教育读本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