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板仓先生在湖南第一师范上的第一节课——修身。课上他问一毛一泽一东的志向是什么,说不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吾当上下而求索,所以并不是一毛一没有立志而是不肯轻言。鸿鹄之志岂能轻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恰同学少年有感1500字,供大家参考。
【第1篇】
板仓先生在湖南第一师范上的第一节课——修身。课上他问一毛一泽一东的志向是什么,说不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吾当上下而求索,所以并不是一毛一没有立志而是不肯轻言。鸿鹄之志岂能轻言?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从此诗可以窥见一毛一的志向之远大。
“鸿鹄也需要岁月磨练其志”这是板仓先生对一毛一泽一东的评语。作为一代文学大家,板仓杨昌济先生可谓眼光独到,一眼便看穿一毛一泽一东的鸿鹄之志。因此在一师的五年,在校长孔照绶、老师板仓先生等磨练下,不断求索为其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立志。
一个人应该志向高远,才能有所作为。众所周知,陈胜在年少给地主老财做短工时就曾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举起起义大旗,从此揭开了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覆灭的序幕。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肩负祖国复兴的伟大使命,更应该志存高远,誓要雪百年民族之耻,此乃吾辈之义务职责所在!
人无志,则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则没有动力。孔子有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有了清晰的目标,就像有了一条通向远方的道路,明白脚下的每一步该如何走。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典故,大家可谓耳熟能详。正是这个伟大的信念支持着周恩来,不管是风里雨里,亦或是槍林弹雨,他都无比的淡定、坚强、勇敢。他不仅参与缔造了新中国,在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万事亲力亲为,为新中国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才有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一幕。老百姓用最最纯朴的方式表达着对总理的拥户与一爱一戴。周总理不愧我们大学生的榜样,永远是我们大学生、民族的不朽的丰碑。
志存高远则心自纯洁。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居里夫人
对科学之梦的追求造就了居里夫人。作为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一性一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一性一元素,她被人称为“镭的母亲”,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让世人最为敬仰的并不是因为她发现了镭和钋、两度获得诺贝尔奖,而是她高尚的情一操一。她认为镭和钋是属于全人类的,所以在发现这两种放射元素之后,毅然向全世界公布了它们的提取方法……
志比鸿鹄,求索成功,石破天惊!
在湖南第一师范的五年,一毛一泽一东一边求学一边求索,并坚信求学就是求索。他忧国忧民、志向高远,以雪百年中华之耻、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求学孜孜以不倦,曾写下“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底下养一精一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的诗句。前两句表示要甘于寂静,专心学一习一,修学储能;后两句认为青蛙是万虫之王,流露出“万重一江一山我为主”的宏伟志向,表现了想主宰国家命运的远大抱负。这就一毛一泽一东,从一个不知道自己的志向是什么,到主宰国家命运、影响了整整整一个世纪的惊人蜕变,简直就是石破天惊!
数风一流人物,还 看今朝!今朝看谁,就是吾辈!
【第2篇】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一毛一泽一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激发了几代青年人的豪情壮志。一部以“同学少年”为主题,以一毛一泽一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的大型青春剧,展现了二十世纪以一毛一泽一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一习一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一爱一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有很深刻的现实针对一性一和教育意义。
跟大多青春剧一样,这部戏充满了俊男美一女,但不同的是,剧中人物个个清新自然,造型朴实干净,行为大方坦然,没有矫一揉一造作“装酷耍帅”的各种“经典“青春剧的pose 二十三集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以现代艺术的手段,把一代领袖、伟人一毛一泽一东的形象,鲜活的搬到了电视荧屏上。总感觉这个戏拍得特别好,观看时也觉得不亦乐乎,这部剧打破了传统讲述伟人传记过时的、僵硬的表现方式和手法,用生活化的、艺术的、情感化的方式把人物刻画的淋一漓尽致,同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催人奋进,使剧中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导演所说,“我们不追求形似,努力做到神似”。
该剧第一个亮点是思想一性一强,讲了教育应该同社会相结合问题,讲了因才施教问题,讲了学为所用问题,特别是讲了青年学生要关心国家大事献身祖国和人民问题,无疑是对当前某些教育方针和方法进行了有力批判,是对读死书求高分的教育目的的有力声讨,是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无情嘲讽。该剧立足于青少年教育,相比今天的太平盛世,20世纪上半叶的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正是在那样的年代,一大批志存高远、一心发愤图强、报效祖国的年轻人,上下求索,他们更多思考的是国家的命运、是民族的未来、是他人的需求。他们接受最新的观点,追求最新的东西,这些,放在任何时代对任何人都有激励作用。那个年代的那群优秀的年轻人,他们胸怀鸿鹄之志,饱含忧患情怀,他们的身上铸写着中华民族的魂,他们是那个时代最时尚的人!
该剧中,不知道是哪一集,有这样一个画面,一群学生在一起大声朗读《少年中国说》,他们读得豪气冲天,我当时就被震撼了,为他们的朝气震撼;为他们的气概震撼,更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一爱一国情一操一在那一刻体现得淋一漓尽致。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他们将改造旧中国,改造国民命运当作自己的责任,他们意气风发,激扬文字,奋发图强!这样的场面又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呢?平时听学校一爱一国讲座也没这种感觉,暂不说这电视剧拍得好坏,我坚信单是这个镜头一定会感动很多人。看到这里我在想,许多报道都在通篇长论80后的我们年轻一代,如何如何缺乏朝气、毅志,一精一神食粮匮乏等等,没有一个好的教材或艺术形式能给我们以生动的启示。看完《恰同学少年》,我深深的感受到,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恰同学少年》还 让我看到了一陽一光和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一精一神和胸怀祖国的气魄,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有志青年的意气风发,看得人眼前一亮。 这部电视剧使我认识到在大学校园这段的光一陰一是最珍贵的,想想过来的两年的大学生活,一点点,一幕幕,两年大学生活的点滴在脑海中闪现。过去的两年是充满烂漫幻想的两年,我们有太多的憧憬,却自以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一人……我们也曾有过那样的雄心壮志,也曾有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和崇高理想,但缺少了那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气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梦里无数徜徉,却不能回头,这就是人生的无奈。《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给了我更多的诠释,那种久违的青春活力,那种久违的理想主义,那种不容一陰一暗的堂堂正气,那种强烈的责任感,让我深深体会到大学生活得可贵,我要珍惜现在的一分一秒,不要使大学生活留有遗憾。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一由则国自一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生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句话的确是不可争辩的真理!这句话也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好的见证,正是因为有了那样的一批优秀少年,才有了那个时代之后的那个富强的中国,而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啊,我们这些青少年是不是有所思,有所悟呢?是不是要做些什么呢?我们不可能成为一毛一泽一东,不可能成为蔡和森,但我们依然可以做好多事,只要我们敢作敢为,那我们一定能为祖国的建设增光添彩,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成功不是偶然。这句话每一个人都知道,英雄也不例外,从他们一生的成长足迹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是在少年时代也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时代不同了,我们不需要去效仿他们,但是那种一精一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一习一和鼓舞我们前进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像这样的好作品,《恰同学少年》描述的是一毛一泽一东的少年时代,希望以后,在荧屏上能以这种艺术再现的手法,看到更多的世界伟人、中国伟人,给年青一代更多的启发和鼓舞。
【第3篇】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一由则国自一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怀着对革命领袖的无比崇敬,怀着对历经时代风雨和对穿越历史一精一神的怀念,我看完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连续剧。在剧中,我深深地为当年那气宇轩昂、胸怀天下的少年学子一毛一泽一东和他的同学们充满朝气的青春活力和豪迈的革命气慨所震憾,深刻地感受了时代伟人一毛一泽一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非凡的风采。
长沙,这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是青年一毛一泽一东生活、学一习一、工作过的地方。电视剧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上世纪20年代工农革命运动蓬勃一发展,反动势力为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反扑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这个时期国内外发生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一产一党一成立等大事。在进行革命活动中,青年一毛一泽一东结识了很多同志,并积极引导他们与广大工人农民相结合。他在湖南第一师范院校的几年十分耐人寻味,他和他的同学们满怀崇高理想,一起登岳麓山,一起玩橘子洲,一起到湘一江一游泳……,他们关心国事;他们忧国忧民,指说一江一山社稷大事;他们一爱一憎分明,激浊而扬清,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常形之于文字;他们蔑视权贵,视当时那些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如粪土,严厉地痛斥他们的行为。1916年暑假,一毛一泽一东与罗章龙、蔡和森等组成“新民学会”,办《湘一江一评论》、《新湖南》,发动学潮,1919年底一毛一泽一东领导了有名的“驱张”运动,最终迫使张敬尧退出湖南。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当时湖南开展的很多次反军阀斗争中,一毛一泽一东都是主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与他的同学们对理想、对事业充满信心,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自一由民一主进步,从同学少年时起,以自己远大的革命志向和敢于对人民的敌人作顽强反抗、英勇斗争的一精一神已经作出了成竹在胸的答案。……真可谓“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一江一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青年一毛一泽一东和他的同学们在青春年少时期,正是风采、才华旺盛之时,他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何等的萧洒;他们指点一江一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又是何等的执着和豪迈。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一精一神财富。
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一由则国自一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说的
都是关于少年志向与成就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辩证关系。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想,二是实现理想所必备的意志和毅力,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胸怀远大理想,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应当是中国青少年报效祖国,有所建树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如今,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中国青少年新的历史使命。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法官,要干好人民司法这分工作,光光懂得审案还 是远远不够的,简单的、机械的就案办案也是不科学的。只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有利于提高一党一的执政能力,巩固一党一的执政基础的政治方向出发,牢牢地把握好司法的政治方向,积极地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最终实现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一团一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目标。
一代伟人虽已远去,但他留下来的一精一神财富却永放光芒。我们不会忘记,一个从同学少年到年过半百的老人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说的语重心长: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一陽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神采飞扬的演说穿越历史的时空在年轻的中国大地上回荡。
啊!永远的青年!
【第4篇】
虽然还 没全看完,但是还 是要忍不住谈点观后感。《恰同学少年》本无关政治,乃是一关于教育,关于做人,关于励志的题材。好多年没被一个电视剧而如此吸引,如此打动,如此忘情,如此痴迷。
不忍错过任何一集,即使电视里看完,也要跑到网上下载下来,温习,珍藏。因为,几乎每一集都会告诉我们一些现代人正在遗忘却是那最宝贵的人之所有而为人的道理,那里面老师的很多话,就象这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不禁问自己,为什么和这部电视剧如此有共鸣,答案也许是在当今这个过于重物质轻精神的时代里,我们都麻木的太久了!很多时候,其实我们也曾激情澎湃,我们也曾热血沸腾,我们也不乏忧国爱民之心,可是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周围,当人人都在为私欲,为己利奔忙的时候,我们不禁迷惑了,我们想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现实吧,我们的激情,我们的热血,我们的爱国,我们的理想就在这所谓的现实中随波逐流了。只不过每每当我们看到电视里,报纸上,那些令人感动与敬佩的人和事的时候,我们的心还 是会被其感动,可是我们能做的更多的只是那个感动故事的观众而不是故事的主角。为什么?因为----放不下---私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或许是善良的,但却永远无法做到崇高。而看了这部剧之后,我明白了,善良的人们啊,让我们都能把欲望满满的肉身看得淡一点吧,壁立千仞,无欲则高,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我们真的需要有一点精神,有一点舍已与奉献的一精一神,有一点崇高与纯净的精神!
看看那个年代的老师,行知合一,他们教育学生---学习,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不是成为什么所谓的“人上人”,而是成为一个对这个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有用的人。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前段时间,还 就一个老师所谓的上大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一女这个观点是否该不该而展开了辩论,荒唐啊!这样的问题还 需要辩论吗?社会发展到今天,比起80多年前不知道进步了多少,可是为什么在我们却连起码的是非都不分了?那个时候校长可以为了学生的吃饭问题把自己的表都卖了,那个时候的学校明白学校它不是靠从学生身上发财的!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现在的老师,还 有多少真的算得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再看现在的学生,还 有多少象一毛一泽一东,蔡和深,向警予等等那样?是的,社会是不同了,不要求你再去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们的祖国她还 并不富强,她还 真的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去建设。而现在的学生,有多少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出国,进外企,买大房子,买好车,有又多少人十年寒窗苦之后真的能踏踏实实的为老百姓,为社会干点实在的事?我们不要求人人都当苦行僧,追求良好的物质生活也本无可厚非。可是现在的事实是,我们的身边,有太多太多的青年,他们的理想仅仅就是赚钱,买房子,结婚,生孩子。那位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是有的人这一辈子就只知道扫他那屋子,从来也不会关心一下那屋子外的一点事。
那个年代,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多灾多难的中国却孕育了一群奋发向上的一爱一国青年。现在和平的年代,我们本来应该庆幸,应该感恩,生活在前辈为我们创造的安宁生活中。可是这年头,却有太多的人,整天只知道抱怨,抱怨政一府,抱怨世道,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却永远不会付出任何真切的努力。
那个年代,我们的青年博览群书,好学不倦,大家以学识,道义来衡量,佩服一个人。再看看我们现在,整天盲目攀比的都是些什么?什么谁有钱了,什么谁上的饭店高档了,什么谁的衣服流行了,甚至什么谁的个高了,谁长得漂亮了……经常停留在这些表面的,肤浅的问题上,实在是可悲,可气,可笑!
当然,上面所说的现象也并非全部,优秀的人,优秀的老师,优秀的青年,还 是大有人在,我只是希望这样的中华好儿女还 能多一些,更多一些,再多一些……让我们都能多为身边的这个社会,多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多做一点,更多一点,再多一点……也象孔校长所说的。
“……走入社会都要经历金钱与名利的诱一惑,都要面临现实于理想的选择,等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己所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的时候,你在精神上是那样的富有和快乐!相反,如果一天到晚,只记得自己那一点私利,就算你坐拥万贯家财,就算你白天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可是,到了晚上,当你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并不快乐,因为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无尽的空虚,因为你在精神上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
【第5篇】
昨天放区50大庆假,我租来《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碟子,昼夜兼程看完了这部《恰同学少年》,感触很深。
这是一部着重再现毛泽东同志年轻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学习生活及政治军事生涯起步的电视剧,剧中塑造了青年毛主席胸怀大志,有勇有谋,立志为改变旧中国落后面貌而奋斗努力的光辉形象,很让人激情澎湃。
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伟人,自然有他自己所具备的常人没有的特质。青年毛泽东,惊人的胆识,超群的智慧,精准的预见,卓越的才华,这些无不是他成为一代伟人的先决条件。另外,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他生命之中有幸遇到的几位良师,像湖南第一师范的杨昌济,孔昭绶,徐特立等,这些具有大智慧以及优良品格和学识的导师们,也启发了他对人生对未来的思考, 《恰同学少年》是一关于教育,关于做人,关于励志的题材作品。看着看着我不由的就想到了自己的学生们。现在的学生,生活过于安逸,少有人立大志。完成义务教育就不需再读书了;读普高比读职高更光荣;考个好点的大学或是求个好点的职业,就能混一碗饭吃。作为一名从事思想品德教学的老师,不能让自己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是一种失职。马上就要上第四单元《理想与使命》了,我却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如果只是纯粹的教知识,这难不倒我,可要教会学生立志,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看《恰同学少年》时我就想着让学生也看一看,并不是要孩子们去学他们怎么样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而是应该用他们那种求学的精神,一种忧患的意识,来关心自我,关心民族,关心国家,把自己融入到整个时代中去。可惜片子太长,没那么多时间让他们看完。
又想到了现在的老师们。影片中孔校长、徐特立先生、杨昌济先生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精神让我敬佩,他们对学生的关爱、因材施教更是让我感动。毛泽东主席曾盛赞徐特立先生:你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是我的老师,将来还是我的老师。由此可见徐特立先生的人格魅力。《恰同学少年》中的徐特立先生活像一个乞丐。他身上是补丁衣服,脚下是草鞋,坐不起轿子,买不起油伞,下雨穿件蓑衣,吃学生剩饭,寒碜得像个下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乞丐先生,却有着全长沙城教书先生中的最高收入,并且还是省议会的副议长。徐特立先生没有看重名与利这些表面的东西,他看重的是穷孩子能否得到教育。为了资助穷孩子上学,他甘做物质上的叫花子,但他的精神却是富有的。徐特立先生用自己的行动向学生诠释了贫困与富有的真正含义。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之职,怎样才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这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思考!
推荐访问:有感 同学 少年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1500字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1500字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1000字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1000字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5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