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2023年《七月天山》教学设计3篇

时间:2023-03-30 11:10:09 浏览量: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养成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七月天山》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七月天山》教学设计3篇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养成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补记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歌,优美的旋律激起对天山神奇景色的向往与追求,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感受它的独特魅力。(揭示课题)

  二、自主读书,自主体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2。出示生字词,各种形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白缎山涧俯视白皑皑马蹄溅起绵延马鞍

  2。默读课文,思考:每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边读边批注。

  3。交流阅读感受。

  4。组内不同形式的读文。

  三、品味语言,揣摩表达方法,领悟美境。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七月天山的美景的?有哪些表达方法值得借鉴?

  四、拓展延伸,练习写作。

  思考:假如让你记叙一次游览经过,你会写什么?怎样写?

  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重点检查中差生的识字情况。

  开火车读文。

  课件欣赏朗读和图片,加深印象,说感受,介绍七月的天山美景。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作业设计(随堂检测):

  1、认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教学后记

  针对教学实际,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某个问题、教案的使用等方面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前面的两篇课文我认为同学们学得不错,所以在处理这篇课文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课上欣赏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美丽图片,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置身景物之中,这样拉近了学生与新疆的距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意识。最后,让学生介绍欣赏到的美景,加深了记忆,内化了知识,效果很好。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

  1。天山风景的图片,《天山景物记》序的音像材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思维小游戏,(板书:新疆)齐读,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其实,就在同学们的联想和交流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西北风情,并且多少有些向往,是吗?我也一样,一说起山,我就会想起这样一座山,板书天山,自然,我就会想起一位著名的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文章一开头,作者这样写道:(播放录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在我们这儿,七月是最炎热的夏季,不知道天山怎么样。(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今天我们随同作家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2、出示: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齐读)

  3、这是全文的开场白,简洁明了,却又总领全文,想一想,你感觉到了什么?

  4、出示有关图片和文字介绍

  【设计意图】在学生情绪刚刚调动起来的时候,适时插入一些图文并茂的对天山的介绍,则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投入的在课文中去感受去感受天山的美。

  5、难怪作家碧野说:(生接读)那就赶紧骑马上天山吧!请同学们自由地,放松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2、3、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6、汇报。出示句子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原来,上天山不是登上天山的顶峰,而是骑在马背上,从天山之外走到天山深处,记下一路上所看到的独特的风景,你知道,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吗?(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游记。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就是作者游览的行踪。)

  7、骑在马背上,从进入天山,一直到到天山深处,一路上,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用恰当的词语分别给2、3、4自然段拟一个简洁的小标题,可以是文中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概括的词语。(归纳板书)

  三、品读感悟,欣赏景点

  1、每一道风景都在我们心头留下了独特的印象。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抓住某个景点,多读几遍。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 师相机引导品读,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这些句子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2)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3)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

  (4)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设计意图】:品与读结合,在反复读中品,在品的基础上进行好朗读训练。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自读自悟,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来回报交流,讨论对语句的理解,交流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四、形象感知,感情朗读课文。

  1、一路上,我们跟随作家碧野,从字里行间里领略了天山的风景,现在,想不想看一看这些美丽的风光呢?(播放图片)

  2、归纳小结,形成板书

  五、拓展延伸,积累优美语句。

  1、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阳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天山景区的小导游。招聘条件熟悉各处景点,普通话标准,举止文明,待人热情大方。

  2、先在小组内自由练习,再展示。

  板书设计

  4七 月 的 天 山 走进天山 雪峰 溪流

  再往里走 森林

  走进天山深处野花

  奇异风光天山景 生机无限七月情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1)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5篇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这篇文章属于略读课文,但文章的语言、内容都很美,很深,读起来不会很流畅,因此,要加强指导。学生不仅仅会读,更要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积累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

  教法与学法:自能读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读法与写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析题导入

  七月的天山也就是天山之夏。夏天暑气袭人,而在天山却像秋天一样凉爽,这是为什么呢?随机简介天山资料。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景色宜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一睹它的风采。

  设计意图:从课题解析入手,让学生明白天山的位置,以至产生迫切学习的愿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按自学提示,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描写的景物是怎样的?

  学生找每个自然段的过渡句,提取每段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

  按照由外到里的顺序依次描写了水、林、花三方面的景色。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学习课文的基础。抓过渡,理清文章思路,教给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提高概括能力。

  三、品读感悟,领会表达。

  1、作者初进天山,看到了那些景物?有怎样的感觉?

  (雪峰、雪水、溪流,作者写得非常优美)

  2、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学生批注词句交流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

  3天山密林和野花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找出喜欢的句子,做批注谈体会。

  (1)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3)野花五彩缤纷,像……像……像……

  三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花的繁多,花的绚烂,花的优美之极。

  4、小结写法:作者整篇巧用过渡,移步换景。每部分都用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手法,把天山的独特美景具体的展现在人们眼前。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设计意图:每个景点抓住具体生动的语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学习作者多样化的修辞手法。

  四、积淀语言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作业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

  板书设计

  4x七月的天山

  雪峰像白缎

  初进天山水雪水像银链白莲

  小溪清澈鱼欢

  移步换景往里走树像巨伞幽静

  像锦缎

  走进天山深处花五彩缤纷像霞光

  像彩虹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2

  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是第一组“走遍千山万水,欣赏大好河山,激发爱国之情”的专题课文的最后一篇,是选读课文。虽说选读,但是文字非常优美,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本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奇异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之情。设计时,在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的基础之上,抓住作者描写的"天山的主要景物,自读自悟,掌握特点,说出感受,指导有感情朗读等几个环节。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进行细读、赏读,在书旁做好批注。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品读文章的句子,交流学习成果,学习运用比喻、排比、衬托、对偶、设问等修辞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让读者“身临其境”。从而达到积累优美的语句,模仿修辞手法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提高鉴赏和写作能力。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六个“三”:结构三段式,方法三个词,主要景物有三处,主要特点有三方面,主要方法有三种,作业有三项(抄写、创造、模仿)。由于是略读课文,所以,强调了阅读提示中的相关要求,忽略了其他部分。

  本篇是略读课文,如何引导学生从“学会”提高到“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以“读”为抓手,分成五个层次的读:第一层次是“初读通字词”; 第二层次是“快读抓主线”; 第三层次是“美读找美景”;第四层次是“赏读寻方法”;第五层次是“诵读增积累”。通过有目的的读,逐步提高要求,提升能力。

  教学中,力求摆好自己与学生的角色。自己努力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激励者和服务者;突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品读文本的主体,是对话交流的主体。让学生、文本、教师在品读和对话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修辞等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3、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这节课按照“读――说感受――再读”的过程进行,不可忽视充分的读。(增加重点)

  难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修辞等方法 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课件的设计要注重图声并茂)2、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课前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切体会文章的感情思想)

  教学过程:

  一、赏图来揭题

  1、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上两周,我们在汪老师的带领下,游览了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白银盘一般的洞庭湖、风景旧曾谙的江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还有咱们金华的双龙洞,今天,蔡老师又将带你们去哪儿游玩呢?(板书:天山)你去过天山吗?你对它有了解吗?

  2、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天山。(配乐欣赏天山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3、作者碧野在游玩天山后,如何用五百多字来表现《七月的天山》的美的呢?(板书补充完整:《七月的天山》)

  二、自读通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七月的天山》文章非常美,作者的用词也非同一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吧!

  3、有不理解的词吗?交流。

  三、快读抓主线

  1、过渡:正确地读词和理解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走进课文。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带领我们游览天山的?

  2、出示要求:快读课文,注意抓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请你用笔划出表示观察点变化的词句。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七月的天山的。一起读!

  5、出示提示: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秋天似的凉爽。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四、美读找美景

  1、过渡:站在不同的观察点会看到不同的景物。在本文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美景,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2、出示要求:你欣赏到了哪些美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自由阅读课文,用长方形框出作者主要描写的景物,用波浪线画出它们的主要特点。

  3、你们发现美景了吗?学生汇报。

  4、根据学生回答,概括成“水、树、花”三个字。并板书。

  设想:

  a、“雪峰、云影、雪水、溪流”都是围绕一个字“水”展开的。七月的金华是炎热的,可是七月的天山却给人(凉爽)的感觉。、除此之外,还描写了哪些景物及其特点呢?

  b、“树”:幽静。

  c、“花”:绚烂。

  5、板书小结:天山的雪水很凉爽,天山的树林很幽静,天山的野花很绚烂。

  五、赏读寻方法

  1、过渡:作者又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写它们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找出最美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在书旁写下感受,试着读出感受。待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佳句交流: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双比喻分别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b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也有两个比喻句,为什么比作银链和白莲?“飞泻、抛”等词感受到什么?)

  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漏、斑斑点点、细碎”等词衬托出树林的茂密。)

  d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读出排比句的味道,了解为什么比作“锦缎、霞光、彩虹”?)

  3、小结:同学们用富有智慧的眼睛发现了文章的美,句子的美词语的美。

  六、诵读增积累

  1、过渡:常言道:“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让我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快速记下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看谁记得多,记得好?

  2、学生展示。

  3、小结:这真是文章处处是美景,段段是美文,声声是美音,

  七、结尾产共鸣

  1、过渡: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读最后一段。

  2、身临其境的你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生赞叹。

  3、游览过天山的李白这样写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游览过天山的洪亮吉这样写道:此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游览过天山的汪曾祺这样写道:苍茫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4、回顾天山之旅,你有什么要感谢的吗?

  5、小结:蔡老师也要感谢碧野先生用丰富的想象、恰当的修辞、准确的词句把我们带到七月的天山;也要感谢四(2)班的同学富有激情的诵读,让奇异的天山充盈整个教室;还要感谢与我们共度美好时光的所以老师的参与。

  八、作业分层次

  1、在天山之行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同学们在以后的游山玩水中一定会用手中的笔记下眼前的景,与大家一起分享美文、美景。

  2、最后,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喜欢的作业。

  3、再次谢谢大家!

  九: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景物 印象 修辞

  雪水 凉爽 比喻

  密林 幽静 衬托

  野花 绚烂 排比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3

  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是第一组“走遍千山万水,欣赏大好河山,激发爱国之情”的专题课文的最后一篇,是选读课文。虽说选读,但是文字非常优美,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本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奇异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之情。设计时,在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的基础之上,抓住作者描写的天山的主要景物,自读自悟,掌握特点,说出感受,指导有感情朗读等几个环节。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进行细读、赏读,在书旁做好批注。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品读文章的句子,交流学习成果,学习运用比喻、排比、衬托、对偶、设问等修辞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让读者“身临其境”。从而达到积累优美的语句,模仿修辞手法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提高鉴赏和写作能力。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六个“三”:结构三段式,方法三个词,主要景物有三处,主要特点有三方面,主要方法有三种,作业有三项(抄写、创造、模仿)。由于是略读课文,所以,强调了阅读提示中的相关要求,忽略了其他部分。

  本篇是略读课文,如何引导学生从“学会”提高到“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以“读”为抓手,分成五个层次的读:第一层次是“初读通字词”; 第二层次是“快读抓主线”; 第三层次是“美读找美景”;第四层次是“赏读寻方法”;第五层次是“诵读增积累”。通过有目的的读,逐步提高要求,提升能力。

  教学中,力求摆好自己与学生的角色。自己努力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激励者和服务者;突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品读文本的主体,是对话交流的主体。让学生、文本、教师在品读和对话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修辞等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3、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这节课按照“读――说感受――再读”的过程进行,不可忽视充分的读。(增加重点)

  难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修辞等方法 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课件的设计要注重图声并茂)2、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课前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切体会文章的感情思想)

  教学过程:

  一、赏图来揭题

  1、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上两周,我们在汪老师的带领下,游览了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白银盘一般的洞庭湖、风景旧曾谙的江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还有咱们金华的双龙洞,今天,蔡老师又将带你们去哪儿游玩呢?(板书:天山)你去过天山吗?你对它有了解吗?

  2、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天山。(配乐欣赏天山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3、作者碧野在游玩天山后,如何用五百多字来表现《七月的天山》的美的呢?(板书补充完整:《七月的天山》)

  二、自读通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七月的天山》文章非常美,作者的用词也非同一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吧!

  3、有不理解的词吗?交流。

  三、快读抓主线

  1、过渡:正确地读词和理解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走进课文。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带领我们游览天山的?

  2、出示要求:快读课文,注意抓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请你用笔划出表示观察点变化的词句。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七月的天山的。一起读!

  5、出示提示: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秋天似的凉爽。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四、美读找美景

  1、过渡:站在不同的观察点会看到不同的景物。在本文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美景,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2、出示要求:你欣赏到了哪些美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自由阅读课文,用长方形框出作者主要描写的景物,用波浪线画出它们的主要特点。

  3、你们发现美景了吗?学生汇报。

  4、根据学生回答,概括成“水、树、花”三个字。并板书。

  设想:

  a、“雪峰、云影、雪水、溪流”都是围绕一个字“水”展开的。七月的金华是炎热的,可是七月的天山却给人(凉爽)的感觉。、除此之外,还描写了哪些景物及其特点呢?

  b、“树”:幽静。

  c、“花”:绚烂。

  5、板书小结:天山的雪水很凉爽,天山的树林很幽静,天山的野花很绚烂。

  五、赏读寻方法

  1、过渡:作者又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写它们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找出最美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在书旁写下感受,试着读出感受。待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佳句交流: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双比喻分别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b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也有两个比喻句,为什么比作银链和白莲?“飞泻、抛”等词感受到什么?)

  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漏、斑斑点点、细碎”等词衬托出树林的茂密。)

  d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读出排比句的味道,了解为什么比作“锦缎、霞光、彩虹”?)

  3、小结:同学们用富有智慧的眼睛发现了文章的美,句子的美词语的美。

  六、诵读增积累

  1、过渡:常言道:“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让我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快速记下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看谁记得多,记得好?

  2、学生展示。

  3、小结:这真是文章处处是美景,段段是美文,声声是美音,

  七、结尾产共鸣

  1、过渡: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读最后一段。

  2、身临其境的你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生赞叹。

  3、游览过天山的李白这样写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游览过天山的洪亮吉这样写道:此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游览过天山的汪曾祺这样写道:苍茫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4、回顾天山之旅,你有什么要感谢的吗?

  5、小结:蔡老师也要感谢碧野先生用丰富的想象、恰当的修辞、准确的词句把我们带到七月的天山;也要感谢四(2)班的同学富有激情的诵读,让奇异的天山充盈整个教室;还要感谢与我们共度美好时光的所以老师的参与。

  八、作业分层次

  1、在天山之行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同学们在以后的游山玩水中一定会用手中的笔记下眼前的景,与大家一起分享美文、美景。

  2、最后,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喜欢的作业。

  3、再次谢谢大家!

  九: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景物 印象 修辞

  雪水 凉爽 比喻

  密林 幽静 衬托

  野花 绚烂 排比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4

  内容简介:

  《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课教学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课前准备

  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感悟

  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你们一份礼物,希望你们在欣赏这份礼物的时候仔细观察,用心感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2、欣赏天山美景(图片配音乐:新疆好)

  二、悟中体味

  师: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天山风景图,你有什么感受?

  生1:美!

  师:一个简单的“美”字却概括出了天山的特点。

  生2:我仿佛置身于天山之中。

  师:用流畅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3:真是美不胜收!

  师:你的词汇真丰富,不但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学会了恰如其分地运用它,不简单。

  ……

  三、回顾单元训练重点

  1、寻找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第一单元的课文马上就要学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本单元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以写景为主)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写景的文章,它就是——七月的天山(板书,齐读课题)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们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训练的重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生: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齐读单元训练重点),大家尤其要注意老师用红色标出的这句话。

  过渡:一般来说,写景文章语言文字都比较优美,七月的天山也同样如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明悟:《七月的天山》是一篇略读课文(板书*),希望同学们能够借助我们以前积累的知识和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试着自己读懂并欣赏这篇文章。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1、自读课文,画出游览顺序词。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作者的游览顺序,并用“——”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2、师生共同自由朗读

  3、相互交流,理清顺序

  生:我找到的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教师及时板书: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天山深处。

  师: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移步换景,用简练而形象的笔触描绘了天山景物。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2、3、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3、4自然段,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段。请同学们来看阅读提示。(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独立思考,每段重点写了哪种景物?

  (2)同桌交流: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说出理由。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第一个阅读提示的要求进行学习。

  4、学生默读并找出所写景物

  5、相互交流

  师:找到答案了吗?现在谁来给大家汇报?

  生: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有:雪峰、雪水、溪流……

  师:接着说

  生: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还有:原始森林、野花。

  师:无论是雪峰、雪水还是溪流,它们都是写出了天山的什么呀(水)?正是因为水的清澈明亮,才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水、树、花)

  教师小结:

  天山的景物很多,碧野先生却重点抓住了天山的水、树、花这三种景物来具体描写,而且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6、品读感悟优美语句(完成阅读提示2的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优美语句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3、4自然段,画出文中你最

  喜欢的语句,再来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和同桌交流。

  (2)学生自读课文,做好批注

  (3)读悟结合,品析优美的语言文字(依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指导)

  师:现在我们进行全班交流。

  师:交流时,先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语句在第几自然段,然后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最后再说出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生1:我喜欢的句在课文第2自然段: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我喜欢它是因为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雪峰云影的美。

  师:你是从修辞的角度来欣赏的,就这一句,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2:高耸,巨大,写出了山峰的高长、雄伟。

  师:你是抓住重点词语去体会的。

  指导朗读:能通过朗读来体现雪峰的特点吗?(突出多种形式的读)

  师:在这一段中还有你喜欢的语句吗?

  b: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生1:我喜欢的语句是: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师:质疑,能用一个词语说出水的特点吗?(清澈)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石子、鳞光)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好吗?

  引导:对这句话,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喜从天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生:我喜欢的语句在第3自然段: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a、是因为蜿蜒无尽写出了树的多,密密的、重重叠叠……写出了树的茂密……

  师:鼓励学生积累叠词

  师:指导朗读。(依据学生实际随机指导)

  d: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

  生1:从修辞角度(排比、比喻)去欣赏。

  生2:抓住野花的特点来欣赏。

  生3: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如:解读“五彩缤纷”一词的引导)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五彩缤纷……)

  描写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

  生:五颜六色、五彩斑斓……

  师:描写一种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比如说洁白的……

  生:蓝蓝的、嫩绿的、通红的……

  师:这么多颜色汇聚在一起,就叫做五彩缤纷。

  师:对这句话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学生闭眼想象野花的五彩缤纷

  请你试着用朗读来体现花的特点。(个别读——齐读)

  5、总结,读悟第5自然段

  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会慨叹(齐读第5自然段),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时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五、深化单元训练重点

  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重点景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具体描写,表达了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如果有机会,希望你们也能在七月骑马上天山。

  六、佳句采摘

  把课文中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说课与反思

  《七月的天山》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如此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其在略读文章中独占鳌头,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方法的最佳素材呢?依据本次教研专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经过不断尝试,反复修改,设计了此课。

  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远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可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来认识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向往,引导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进入中高年级后,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即每个单元的导读都会明确提出单元训练的重点,于是开课之初我注意了单元训练重点的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真正达到学有目的,学有重点。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注重多读感悟,进行自主地获取。

  依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品味语句,进行自主地获取。在文中作者多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奇特的想象,展现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景。如:“蓝天衬着……像盛开的白莲……”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特点去欣赏等等。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感受,近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现景物的美,从而感受作者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这样的阅读指导,才会让学生尝试到自主获取的快乐。

  三、注重自读品析,倡导合作交流。

  在品读、感悟优美语句这一环节中,先是让学生默读思考,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独立感悟优美语句的前提下,进行同桌交流,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这样的训练一是为了渗透单元训练重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范文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清脆的铃声在耳边响起时,自己有种无法比拟的欢愉油然而生,这种欢愉来自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来自学生的精彩品悟。一篇《七月的天山》既让我掌握了语文教学应关注的重点,又让我探寻到了*素教学的误区,同时还让我摸索到了略读课文应攻破的难点。也正是通过本次教学让我逐步成长起来。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由于自己的年轻,经验甚少,致使教学中存在诸多的不足,敬请各位教师开诚布公,多提宝贵意见。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5

  课文分析: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

  搜集资料、思考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课后反思:

  新课标指出朗读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我先让学生们自由练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通过教学我发现朗读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径,首先通过读为学生展现七月的天山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七月的天山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天山景物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七月的天山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诵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仔细回忆发现课文中有一些应教给孩子们的知识点被我漏掉了,如:课文开头那么简洁明了,却又紧扣题意,我却一读而过;另外教学中涉及到了排比句,虽给学生讲了,但却没让学生练习说话。当然还有很多不足,希望今后语文教学中逐步改正。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2)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5篇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

  识字、学词、读文理文

  教学难点:

  读文理文

  教学创新点:

  以读为线,积累好词好句,抓取主要内容知大意,搭建知识迁移的*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略读课文的一般教学步骤是:读提示,明要求,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表达方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全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朗读1、2,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教师用“似的 盛开 饮马”三词反馈倾听的情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4、5,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3.请1—2位中上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缎duàn 涧jiàn 俯f

  蹄tí 溅jiàn 延yán

  鞍n

  4.组织小组开火车赛读重要词语,检查识字状况,在反馈中纠错并反复纠读。

  锦缎 山涧 俯视

  马蹄 溅起 绵延

  马鞍 高耸 透射

  寂静 增添 细碎

  柔嫩 绚烂 白皑皑

  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5.要求学生标画含生字的词语之后,组织学生接龙朗读课文,看是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顺畅。教师注意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反馈预习情况,组织学生查字典标注:高悬 峭壁断崖 银链 鳞光 绚烂 无边繁花

  6.教师过渡: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仅仅满足于借助字典认识一些生字,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你们能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阅读提示里边提出的任务。老师读一读阅读提示,你仔细听,看阅读提示里面提出了几个任务。

  7.学生表述任务:(1)想一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2)它们有什么特点?(3)抄写优美的语句。

  8.教师过渡,学生默读课文,解决问题(1),教师帮助学生缩减语义并训练其有条理地、反复整体表达:《七月的天山》先写水,再写原始森林,最后写花。

  9.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仔细地读,解决问题(2),教师组织学生依次交流:要求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子伸展语义,教师相机挑选出比喻句和排比句指导朗读并分析写具体的方法。

  10.学生借助课件帮助小结所学:《七月的天山》先写水,再写原始森林,最后写花。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来具体描写这些景物的特点,是按游览顺序写的。

  11、教师小结:

  (1)理解反问句,抄写好的句子;

  (2)积累词语练习

  教学反思:

  以分解对零散,以组合促概括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中的比较满意的地方:

  1、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的”进行自主研读和交流。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词汇的丰富,风景的优美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2、讲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欣赏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对身边熟悉的景物进行仿写练笔。

  不足的地方: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程序上似乎顺理成章,从整体到部分,从读到写;方法上似乎合情合理,有自主阅读,有品读赏析,有课后练笔,做到了读写结合。但总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跳出教材这个圈子,对文本的分析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练笔也只是比葫芦画瓢,没有拓展,没有创新,总之,觉得语文课上读写结合的效果不怎么明显。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2

  课文分析: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

  搜集资料、思考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课后反思:

  新课标指出朗读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我先让学生们自由练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通过教学我发现朗读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径,首先通过读为学生展现七月的天山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七月的天山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天山景物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七月的天山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诵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仔细回忆发现课文中有一些应教给孩子们的知识点被我漏掉了,如:课文开头那么简洁明了,却又紧扣题意,我却一读而过;另外教学中涉及到了排比句,虽给学生讲了,但却没让学生练习说话。当然还有很多不足,希望今后语文教学中逐步改正。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3

  内容简介:

  《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课教学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课前准备

  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感悟

  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你们一份礼物,希望你们在欣赏这份礼物的时候仔细观察,用心感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2、欣赏天山美景(图片配音乐:新疆好)

  二、悟中体味

  师: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天山风景图,你有什么感受?

  生1:美!

  师:一个简单的“美”字却概括出了天山的特点。

  生2:我仿佛置身于天山之中。

  师:用流畅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3:真是美不胜收!

  师:你的词汇真丰富,不但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学会了恰如其分地运用它,不简单。

  ……

  三、回顾单元训练重点

  1、寻找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第一单元的课文马上就要学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本单元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以写景为主)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写景的文章,它就是——七月的天山(板书,齐读课题)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们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训练的重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生: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齐读单元训练重点),大家尤其要注意老师用红色标出的这句话。

  过渡:一般来说,写景文章语言文字都比较优美,七月的天山也同样如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明悟:《七月的天山》是一篇略读课文(板书*),希望同学们能够借助我们以前积累的知识和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试着自己读懂并欣赏这篇文章。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1、自读课文,画出游览顺序词。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作者的游览顺序,并用“——”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2、师生共同自由朗读

  3、相互交流,理清顺序

  生:我找到的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教师及时板书: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天山深处。

  师: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移步换景,用简练而形象的笔触描绘了天山景物。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2、3、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3、4自然段,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段。请同学们来看阅读提示。(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独立思考,每段重点写了哪种景物?

  (2)同桌交流: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说出理由。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第一个阅读提示的要求进行学习。

  4、学生默读并找出所写景物

  5、相互交流

  师:找到答案了吗?现在谁来给大家汇报?

  生: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有:雪峰、雪水、溪流……

  师:接着说

  生: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还有:原始森林、野花。

  师:无论是雪峰、雪水还是溪流,它们都是写出了天山的什么呀(水)?正是因为水的清澈明亮,才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水、树、花)

  教师小结:

  天山的景物很多,碧野先生却重点抓住了天山的水、树、花这三种景物来具体描写,而且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6、品读感悟优美语句(完成阅读提示2的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优美语句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3、4自然段,画出文中你最

  喜欢的语句,再来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和同桌交流。

  (2)学生自读课文,做好批注

  (3)读悟结合,品析优美的语言文字(依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指导)

  师:现在我们进行全班交流。

  师:交流时,先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语句在第几自然段,然后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最后再说出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生1:我喜欢的句在课文第2自然段: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我喜欢它是因为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雪峰云影的美。

  师:你是从修辞的角度来欣赏的,就这一句,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2:高耸,巨大,写出了山峰的高长、雄伟。

  师:你是抓住重点词语去体会的。

  指导朗读:能通过朗读来体现雪峰的特点吗?(突出多种形式的读)

  师:在这一段中还有你喜欢的语句吗?

  b: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生1:我喜欢的语句是: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师:质疑,能用一个词语说出水的特点吗?(清澈)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石子、鳞光)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好吗?

  引导:对这句话,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喜从天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生:我喜欢的语句在第3自然段: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a、是因为蜿蜒无尽写出了树的多,密密的、重重叠叠……写出了树的茂密……

  师:鼓励学生积累叠词

  师:指导朗读。(依据学生实际随机指导)

  d: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

  生1:从修辞角度(排比、比喻)去欣赏。

  生2:抓住野花的特点来欣赏。

  生3: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如:解读“五彩缤纷”一词的引导)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五彩缤纷……)

  描写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

  生:五颜六色、五彩斑斓……

  师:描写一种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比如说洁白的……

  生:蓝蓝的、嫩绿的、通红的……

  师:这么多颜色汇聚在一起,就叫做五彩缤纷。

  师:对这句话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学生闭眼想象野花的五彩缤纷

  请你试着用朗读来体现花的特点。(个别读——齐读)

  5、总结,读悟第5自然段

  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会慨叹(齐读第5自然段),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时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五、深化单元训练重点

  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重点景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具体描写,表达了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如果有机会,希望你们也能在七月骑马上天山。

  六、佳句采摘

  把课文中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说课与反思

  《七月的天山》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如此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其在略读文章中独占鳌头,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方法的最佳素材呢?依据本次教研专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经过不断尝试,反复修改,设计了此课。

  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远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可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来认识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向往,引导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进入中高年级后,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即每个单元的导读都会明确提出单元训练的重点,于是开课之初我注意了单元训练重点的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真正达到学有目的,学有重点。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注重多读感悟,进行自主地获取。

  依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品味语句,进行自主地获取。在文中作者多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奇特的想象,展现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景。如:“蓝天衬着……像盛开的白莲……”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特点去欣赏等等。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感受,近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现景物的美,从而感受作者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这样的阅读指导,才会让学生尝试到自主获取的快乐。

  三、注重自读品析,倡导合作交流。

  在品读、感悟优美语句这一环节中,先是让学生默读思考,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独立感悟优美语句的前提下,进行同桌交流,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这样的训练一是为了渗透单元训练重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范文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清脆的铃声在耳边响起时,自己有种无法比拟的欢愉油然而生,这种欢愉来自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来自学生的精彩品悟。一篇《七月的天山》既让我掌握了语文教学应关注的重点,又让我探寻到了*素教学的误区,同时还让我摸索到了略读课文应攻破的难点。也正是通过本次教学让我逐步成长起来。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由于自己的年轻,经验甚少,致使教学中存在诸多的不足,敬请各位教师开诚布公,多提宝贵意见。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4

  内容简介:

  《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课教学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课前准备

  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感悟

  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你们一份礼物,希望你们在欣赏这份礼物的时候仔细观察,用心感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2、欣赏天山美景(图片配音乐:新疆好)

  二、悟中体味

  师: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天山风景图,你有什么感受?

  生1:美!

  师:一个简单的“美”字却概括出了天山的特点。

  生2:我仿佛置身于天山之中。

  师:用流畅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3:真是美不胜收!

  师:你的词汇真丰富,不但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学会了恰如其分地运用它,不简单。

  ……

  三、回顾单元训练重点

  1、寻找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第一单元的课文马上就要学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本单元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以写景为主)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写景的文章,它就是——七月的天山(板书,齐读课题)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们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训练的重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生: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齐读单元训练重点),大家尤其要注意老师用红色标出的这句话。

  过渡:一般来说,写景文章语言文字都比较优美,七月的天山也同样如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明悟:《七月的天山》是一篇略读课文(板书*),希望同学们能够借助我们以前积累的知识和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试着自己读懂并欣赏这篇文章。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1、自读课文,画出游览顺序词。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作者的游览顺序,并用“——”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2、师生共同自由朗读

  3、相互交流,理清顺序

  生:我找到的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教师及时板书: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天山深处。

  师: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移步换景,用简练而形象的笔触描绘了天山景物。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2、3、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3、4自然段,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段。请同学们来看阅读提示。(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独立思考,每段重点写了哪种景物?

  (2)同桌交流: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说出理由。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第一个阅读提示的要求进行学习。

  4、学生默读并找出所写景物

  5、相互交流

  师:找到答案了吗?现在谁来给大家汇报?

  生: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有:雪峰、雪水、溪流……

  师:接着说

  生: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还有:原始森林、野花。

  师:无论是雪峰、雪水还是溪流,它们都是写出了天山的什么呀(水)?正是因为水的清澈明亮,才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水、树、花)

  教师小结:

  天山的景物很多,碧野先生却重点抓住了天山的水、树、花这三种景物来具体描写,而且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6、品读感悟优美语句(完成阅读提示2的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优美语句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3、4自然段,画出文中你最

  喜欢的语句,再来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和同桌交流。

  (2)学生自读课文,做好批注

  (3)读悟结合,品析优美的语言文字(依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指导)

  师:现在我们进行全班交流。

  师:交流时,先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语句在第几自然段,然后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最后再说出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生1:我喜欢的句在课文第2自然段: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我喜欢它是因为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雪峰云影的美。

  师:你是从修辞的角度来欣赏的,就这一句,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2:高耸,巨大,写出了山峰的高长、雄伟。

  师:你是抓住重点词语去体会的。

  指导朗读:能通过朗读来体现雪峰的特点吗?(突出多种形式的读)

  师:在这一段中还有你喜欢的语句吗?

  b: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生1:我喜欢的语句是: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师:质疑,能用一个词语说出水的特点吗?(清澈)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石子、鳞光)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好吗?

  引导:对这句话,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喜从天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生:我喜欢的语句在第3自然段: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a、是因为蜿蜒无尽写出了树的多,密密的、重重叠叠……写出了树的茂密……

  师:鼓励学生积累叠词

  师:指导朗读。(依据学生实际随机指导)

  d: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

  生1:从修辞角度(排比、比喻)去欣赏。

  生2:抓住野花的特点来欣赏。

  生3: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如:解读“五彩缤纷”一词的引导)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五彩缤纷……)

  描写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

  生:五颜六色、五彩斑斓……

  师:描写一种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比如说洁白的……

  生:蓝蓝的、嫩绿的、通红的……

  师:这么多颜色汇聚在一起,就叫做五彩缤纷。

  师:对这句话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学生闭眼想象野花的五彩缤纷

  请你试着用朗读来体现花的特点。(个别读——齐读)

  5、总结,读悟第5自然段

  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会慨叹(齐读第5自然段),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时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五、深化单元训练重点

  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重点景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具体描写,表达了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如果有机会,希望你们也能在七月骑马上天山。

  六、佳句采摘

  把课文中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说课与反思

  《七月的天山》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如此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其在略读文章中独占鳌头,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方法的最佳素材呢?依据本次教研专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经过不断尝试,反复修改,设计了此课。

  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远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可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来认识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向往,引导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进入中高年级后,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即每个单元的导读都会明确提出单元训练的重点,于是开课之初我注意了单元训练重点的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真正达到学有目的,学有重点。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注重多读感悟,进行自主地获取。

  依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品味语句,进行自主地获取。在文中作者多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奇特的想象,展现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景。如:“蓝天衬着……像盛开的白莲……”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特点去欣赏等等。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感受,近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现景物的美,从而感受作者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这样的阅读指导,才会让学生尝试到自主获取的快乐。

  三、注重自读品析,倡导合作交流。

  在品读、感悟优美语句这一环节中,先是让学生默读思考,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独立感悟优美语句的前提下,进行同桌交流,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这样的训练一是为了渗透单元训练重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范文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清脆的铃声在耳边响起时,自己有种无法比拟的欢愉油然而生,这种欢愉来自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来自学生的精彩品悟。一篇《七月的天山》既让我掌握了语文教学应关注的重点,又让我探寻到了*素教学的误区,同时还让我摸索到了略读课文应攻破的难点。也正是通过本次教学让我逐步成长起来。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由于自己的年轻,经验甚少,致使教学中存在诸多的不足,敬请各位教师开诚布公,多提宝贵意见。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5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天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 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在往里走,天山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空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但是这里有时也会遇上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 野骆驼。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伸手就可以捧到你心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一 教师激趣导入

  同学们应该都听过一首民歌《我们新疆好地方》,歌中提到了新疆好多的自然风光,我想同学们一定也很想去大西北看看吧,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天山的自然风光,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上这片土地。

  二 学生初读课文,并说说初读感受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你可以默读,也可以大声读出来,但一定要用心去读,仔细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分钟后)

  请大家以前后桌四人小组的形式自由的交流自己的初读感受,也就是每个人用一句话说说自己最想说的感受;既要说自己的,也要听别人的。

  然后教师随机选出选出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

  最后教师也说自己的初读感受:

  我也说说我的初读感受:我第一次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就被作者优美的语言吸引住了,感叹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他用如此巧妙的方法将天山与众不同的美描绘了出来。

  三 学生再读课文,并说说再读感知

  教师:现在我们以默读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读完后大家尝试一下用一句话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说的时候可以引用课文中的一些话来说,但大家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自由发言,达成基本想法后,再推荐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

  教师准备的基本理解:作者通过描写天山的雪水、森林、鲜花这三种景物来具体描写天山风景的美。

  第四步:学生自选式学习

  教师: 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课文,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接下来请同学们从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个两方面入手展开学习。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注意大家一定要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然后教师随机选出一名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

  五 学生共选式学习(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师: 刚才大家都提到了自己喜欢的是文章的语言,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文章的语言。

  这篇课文描写的语言特别优美。请大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共5段),请说说自己喜欢哪些段落的哪些优美的描写语言,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先每人独立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最后教师随机抽点一些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师在学生发言后,也说说自己的理解:

  第2段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雪峰高大而又色彩淡雅,雪水晶莹而又充满动态美。第2句着重描写了雪峰的“高矗”“巨大”,并着力渲染了色泽之美:以蓝天为背景,白缎似的雪峰耸立着,白云投下的云影如几朵银灰的暗花。第3~7句着重描写了雪水之美。在描写时,作者抓住雪水“飞泻下来”到“汇成湍急的溪流”,再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到“清澈的水底”这一由动到静的变化,用了“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等比喻,写出了雪水形色兼美的特点。

  第3段描写雪峰下翠绿的原始森林,这段描写同样抓住了原始森林的特点。作者用“密密的”“重重叠叠”“斑斑点点”等叠词和“像撑天的巨伞”这个比喻,让大家仿佛看到了茂密的原始森林。“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和“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用侧面衬托的表现手法来突出森林的“寂静”;从林外“阳光灿烂”和密林中“难见天日”这种对比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森林的“幽深”。

  第4段主要描写了天山的花海。“像不断的织锦……像天边的彩霞……像高空的长虹……”这一连串的比喻,将花海的广阔无边、高大茂密、五彩缤纷的特点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妙处所在。

  第5段用反问句结尾,进一步突出了七月的天山繁花无边,不是春天,胜似春天。如果我们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以通过这两种句式表达效果的比较,发现作者使用反问句的用意所在,他是为了更强烈的表达出对天山的热爱之情。

  六 学生美读

  教师: 请同学们放开声音,将课文再读一遍,要 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读出感受,读出享受;读出语言美,读出情感美。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七 学生总结

  请同学们每人说一句结束语,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与学习收获。

  教师: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天山的重点景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了具体描写,表达了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如果有机会,希望你们也能在七月骑马上天山,感受一下那儿美丽的风景。

  八 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希望大家 课外阅读 一下 《天山景物记 》,学习作者描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3)

——《七月的天山》的优秀教学设计3篇

《七月的天山》的优秀教学设计1

  一、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五、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一、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索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四、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

  五、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六、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教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七、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八、作业:

  复习词语卡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今天上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我就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指名的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有怎样的相同点?比喻写出了什么?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雪水的.欢快。接着学生找到了花、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的切入理解;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感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理出了写作顺序,讨论了作者的详略安排,知道了一个新的写作点:略写中也可以有重点,就像课文中略写森林,但其中重写了塔松。这样有阅读学习和写作学习的课我是比较满意的,何况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一是整体体会天山的宁静、幽静。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却又大气,幽静却又生机勃勃。用他们的话说:天山的花有生命力,树有生命力,鱼有生命力,雪山也有生命力,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水是这些生命的源头。他们说:正因为在这广阔的天山中能听见水声、马蹄声,更见天山的宁静。这样宁静的地方,哪怕你带着多么烦躁的心情来到这,都会被抚*,都会*静下来的。学生的感受已经很深入了,不只是感受到了景色单纯的美,已经感受到了景色的熏陶作用与生命作用了。在此基础上我决定有感情朗读结束这次的阅读旅程。我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骑马上天山,让老师来给大家做导游。我们用朗读来进行我们的天山美丽之旅。于是我引读表示写作顺序的句子,学生接读景物描写的美句,在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迎来了下课声。

  一课时完成是略读课文的要求,但以前我从没做到,今天做到了,不仅学生理解深入,朗读到位,而且体会深刻。能做到这样我想主问题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看来要让课堂紧凑有效,一定要抓好主问题,切中要害,由点及面,由点成线,最后回到一个感情体悟的点,让课在书声中结束是比较理想的。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4)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3篇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1

  《七月的天山》是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文字优美,脉络清晰,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作者紧扣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反思这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以学生自学、合作学习为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我认为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这节课中得到了体现。

  具体表现如下:

  1、注重讲读训练,达到从感悟到积累

  本节课的设计紧扣新课程的观念,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在教学中予以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把读放在首位,让学生把课文从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使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人们的快乐、喜悦和自豪的心情,从而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达到对语言的感知,感悟和积累。

  2、强化语言积累,凸出课堂语文味

  本文篇幅短,却把天山的美丽、神奇形象地再现出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欣赏这美丽的天山。背诵是积累的好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并熟读成诵,从中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好处,全面积累语言。在理解课文时,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适时的"强化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凸显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3、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学讨论法去读书、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并注意保护学生的发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

  4、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习体验

  这节课是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沟通,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知识情感、经验,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激发兴趣,诱发体验;师生互动,感悟体验;多元评价,升华体验,使语文教学中人文内涵具有教育意义,使语言表达富有真情实感。

  改进措施:

  1、在*时的教学中多加强朗读训练,注重语感训练,课余时间让学生多朗读,提高朗读水*。

  2、这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训练尚欠到位,小组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训练。

  3、教学时对过程的评价较少,特别是小组的合作学习,评价的方式单一,要适当地增加一些学生的互评,小组之间的互评的话,可更好地促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5)

——七月的散文3篇

七月的散文1

  蘸一抹季节的妖娆,于午后熏暖的风中,听音乐若水。记忆微澜,心事如歌,指尖的馨香晕开清婉悠扬,将片片心语轻揉进微笑,原来,那是幸福的味道。

  七月,是阳光和雨水的季节,风在陌上,天是无际的蓝,偶有绵长的雨丝斜斜掠过,滋润了期盼的眉眼,城市的雨巷,也便在祥和中*添了几分柔情与浪漫。

  喜欢于某个午后,沏一杯香茗,随手将音乐调制循环播放,放逐心事,指尖的馨香晕开清婉悠扬,将片片心语轻揉进微笑。

  已记不清是何时与你相识,当我的散文集《花开,只为倾城》付梓预售,忽一日,收到你的留言:笑,我是你的粉丝,文集还有多少?我可以多预订些吗?大概要百本以上。那一刻,我小小的心,莫名的震颤,为你的友情,更为这份纯洁如栀子花般的真诚。人说,文字女子都是善感的,于我,便是如此。看着那个从未交谈过熟悉而陌生的头像,心,被一股暖流静静包围。

  我不知道一份遇见,要经过多少年的等待抑或多少次的回眸,褪去浮世的虚无,或许,所有的际遇都只为了一份相知。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中,于无际涯的时光里,一个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巧奔赴到你的命运中来,惟有轻道一声:“噢,原来你也在这里”。将一份相识妥帖成安暖,在菲薄的流年,书写高山流水的默契,将一份懂得凝眸成微笑,何尝不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好?

  此生,为文字女子,或许已经习惯了盈一袖风低吟浅唱。流年的风厚重了思索,光影的斑驳婉约了岁月,或许一缕月华会引*思无限,一片落花会摇落淡淡的伤感,纤指轻弹,淡墨素笺,*仄里将人生的悲欢轻唱成山高水长。

  喜欢一种情愫,淡然静美;喜欢一种对望,浅遇深藏。想来这尘世间所有的行走,我们都不是孤寂的旅人,只消用真诚画一枚心,感恩红尘中所有的遇见。

  亦清楚地记得:那天去外地参加大型合集《新花满枝》发布会,前一天晚上,一群素昧*生的文友放下手中的繁杂,为远路而来的我接风洗尘。霓虹之畔,把酒临风,一言相知,共话沧桑,酒酣处亲如兄弟,离别时已难舍难分。

  这世间有一种相逢,叫一见倾心;有一种懂得,叫流水知音;有一种了解,叫知己知彼;有一种默契,叫心有灵犀;有一种微笑,叫于无声处;有一种眷恋,叫一往情深。那是那朵枯萎了也不肯丢的花;那是那把雨停了也不肯收的伞。一种友情,浅遇深藏;一种对望,静守碎念。

  一直以来,喜欢以文字的形式记录曾经,莲语呢喃,只为,隔了天涯海角的距离,你在默默里倾听,我在静静里感受。画一抹春色,书山长水阔;携一朵流云,吟安暖相伴,安静的给予,安静的收藏,安静的穿行于墨香飘柔。若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愿,站在流年的缤纷里,与你守候那份无怨无悔的不曾错过。

  剪一段时光,静静置于经年之上,将那些铭心的岁月,一一拭亮成风景。一首歌,听到沉沦;一盏茶,喝到绵长。蘸一抹季节的妖娆,低眉一抹浅笑,原来,遇见是如此美好;原来,有一种友情,叫做幸福的味道。

  七月,站在季节的风口,听心语低吟浅唱,风在陌上,情在心中。七月,遇见,守一份馨暖!

七月的散文2

  午休时间,偷偷闲,记下七月最初的心情。 六月下旬匆匆的来了这个陌生的城市,迄今为止十天都不到,由学生跨到上班族,这转变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无所适从。

  一个月前,还整天和室友嬉闹,和新在校园里晃悠,为考试,为乱七八糟的小事开心烦恼;十五天前,开始想真的要离开了,因为未知的明天而有小小的担忧,不过这担忧也是放在心里面;十天前的晚上,新送我去坐车到火车站,呵,貌似路上还惹他不开心了,因为有其他同学一起,就那样走了,也没觉得多伤悲;可路上被同行的一讲又觉得好难过,是啊,这次不一样了,不回去了,回去也只待不久,我们的异地恋就算开始了,以后情况怎样还不清楚,突然就陷入一种悲伤之中,不能自己;现在,一切还算安好,我知道,这是个新的开始,人生的另一段旅程,没有人在我身旁告诉我下一步该怎么走,靠的只能是自己。

  不晓得这样的抉择对不对,虽然这样的生活不是我喜欢的,可现在的自己还没有可以自己抉择的资本,作为初入社会、初进职场的菜鸟级人物一枚,认真的从现在点点积累才有可能到我想要的那一步。不是要多富有,只要心里乐意,不累。

  也想过,在这里好好做,如果能够定下来最好不过,父母为自己负责到现在,弟也支持着自己,是时候自己努力养活自己,不给他们添加负担;还有新,你还没毕业,我们注定是异地恋了,以后的两年聚少离多,真的希望可以坚持走下去,让自己安定下来,你会放心些;我的朋友,不管上学的,要工作的,都好好的,以后相聚的机会不多却还会牵挂着。

  一篇日志却写得磕磕绊绊,到如今才完成,是自己情商下降了还是中午反应比较迟钝?七月初,太过热情的天气让人有点浮躁,慢慢会好的。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期待,盛开。

七月的散文3

  7月的清晨,天亮似乎的格外的早,一米阳光暖大地,鸟儿昕昕然张开双眼,期待着新的一天,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一米阳光”社会实践团队第一次走访调查活动也即将开始。

  14日上午7点40,我们“一米阳光”社会实践团队队员齐聚桃园广场,整装待发,准备前往“走访调查活动”的第一站——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在期待与欣喜中,我们终于坐上了车,第一次走访调查活动正式开始。

  坐车一个多小时后,我们顺利到达了目的地——黄龙镇。像*大多数城镇那样,这是一个很安静的小镇,窄窄的道路两旁零星的散落着些房屋,路上行人不多,偶尔驶过几辆车,却也是慢慢慢慢的,似乎是怕惊扰了这座安静的小镇。极目望去,群山掩映,依稀可以望见几座房屋。

  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在马路边“搜寻”到一条通向山里面的小路,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我们一径走了进去。青的瓦、黄土的墙、门前不大的空地、两边是喂猪养鸡之地,这座老房子远远的便映入我们眼帘。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第一个留守儿童的家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加快的步伐。我们走近时一位老奶奶正在给门前的玉米地浇水,水泥场地收拾的很干净,老人长得很瘦小,一头花白短发,满连皱纹,但很容易让人看出来她是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想来她应该就是这家的主人了吧。

  面对我们这一群“陌生人”,刚开始时老人似乎很拘谨,但当我们向她表明我们的来意后,她便热情大方的和我们聊了起来。她告诉我们小孩正好今天早上去他小姨家,现在不在家。老人60多岁了但精神很好,也很勤劳,自己在家种菜、养鸡、喂猪,每天还会去田地里劳作,“反正我能干,能省就省点吧”,老人如是说。

  在后来的聊天中我们还了解到,孩子小学的时候,他母亲就跟父亲一起去遥远的城市做生意去了,小孩一个人被留下来和爷爷奶奶住,在家里这边学校念书,一直到现在, “我孙子今年中考考在十堰市二中,*时特别听话,一放学就回家,不乱跑,学习也很认真,”奶奶很高兴的跟我们讲了一些关于他孙子的事情。

  下午,火辣辣的太阳晒得我们大汗淋漓,在附近居民的介绍下,我们见到一个8岁的留守小男孩。这又是一个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黑黑瘦瘦的但很活泼可爱,一见到我们他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我们跟他一起看电视,一起做游戏,其间,他一直 “咯咯咯咯”的"笑着。后来,他告诉我们,他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一趟家现在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有的时候真的好想爸爸妈妈,特别想的时候就一直哭,每回开学的时候最想了”说到这里时,一直快乐的他低下了头,明显沉默了许多。看着这样的他,此时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心酸。

  一天下来,我们走进了两个家庭,接触到了两个人物:一个老人、一个小男孩,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他们的喜悦,也体悟过他们的悲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们对父母深深的思念,他们物质上的贫困,此时的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夕阳西下,一天的走访调查活动结束,我们静静的离开了黄龙镇。希望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他们会飞的更高,走的更远。也希望更多的留守儿童们能够更快乐、更健康的成长。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6)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菁华20篇)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文。作者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我上课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学时依照课堂教学规律,就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指名的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中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由雪山的壮美再到雪水的欢快。接着学生找到了“花”、“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捧”的深入理解;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一字一句都表现出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无形当中,对学生进行了写法的渗透。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幽静却又生机勃勃。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才会有那些生机勃勃的树和那些欢快的鱼儿。

  完成略读课文,不仅学生理解深入,而且体会深刻。但也有两点做得不够让我满意。一是学生在抓住重点语句表达的时候,语言组织得不够流畅,用词不够优美。二是学生在朗读技巧的掌握上还存在差距。这是我在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努力去培养学生的两个方面。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2

  今天上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我就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

  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

  指名的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有怎样的相同点?比喻写出了什么?”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雪水的欢快。接着学生找到了“花”、“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的切入理解;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感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理出了写作顺序,讨论了作者的详略安排,知道了一个新的写作点:略写中也可以有重点,就像课文中略写森林,但其中重写了塔松。这样有阅读学习和写作学习的课我是比较满意的,何况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一是整体体会天山的宁静、幽静。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却又大气,幽静却又生机勃勃。用他们的话说:“天山的花有生命力,树有生命力,鱼有生命力,雪山也有生命力,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水是这些生命的源头。”他们说:“正因为在这广阔的天山中能听见水声、马蹄声,更见天山的宁静。这样宁静的地方,哪怕你带着多么烦躁的心情来到这,都会被抚*,都会*静下来的。”学生的感受已经很深入了,不只是感受到了景色单纯的`美,已经感受到了景色的熏陶作用与生命作用了。在此基础上我决定有感情朗读结束这次的阅读“旅程”。我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骑马上天山,让老师来给大家做导游。我们用朗读来进行我们的天山美丽之旅。”于是我引读表示写作顺序的句子,学生接读景物描写的美句,在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迎来了下课声。

  一课时完成是略读课文的要求,但以前我从没做到,今天做到了,不仅学生理解深入,朗读到位,而且体会深刻。能做到这样我想主问题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看来要让课堂紧凑有效,一定要抓好主问题,切中要害,由点及面,由点成线,最后回到一个感情体悟的点,让课在书声中结束是比较理想的。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3

  《七月的天山》一课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特点。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生对祖国的风景名胜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此方面接受的信息比较多,课外书会接触一些、听别人介绍也会了解一些,还有电视电影中也能看见一些,还有不少学生去旅游,亲眼见过一些。在教学时,我按以下教学思路进行教学:

  1、这是篇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先引导学生自读通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交流疑问,并进行自主解决,教师适当点拔。

  2、多种方式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天山的美,从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还要把握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背诵和摘记,并进行背诵交流。

  《4、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今天第三节课是语文课,教学《七月的天山》。课前自己也作了一定的准备,浏览了名教师的教学流程,觉着她的教学生做摘记这一点是非常可取的。我也打算来教学生,我的理解是,老师重要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反思自己这个单元的教学,在这方面,我做的还非常的不足啊。心里常感到不安那。

  先记录下,我上这课的思路。

  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课,《7月的天山》。板书

  请看导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读)

  你读懂了什么?

  生1:要注意抓景物的特点。

  还有呢?

  生2:这文章写了哪些景物?

  是的,首先写了哪些景物,还有抓住景物的特点。还有呢?

  生3:告诉我们要做摘记。

  恩,要学会作摘记,记录好词好句。

  初读:

  下面,我们走进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

  (学生小声读)感觉读的不是很认真。这是我在小黑板上写词语,下次写的词语在上课文前把她先写好,节省时间。可以在这段时间里,走进学生,督促他们的朗读情况。

  走进文本,概括课文:

  好,文章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

  (一生回答:雪峰、雪水、原始森林、野花。并读了相关的句子。)

  真美,把他们用波浪线划出来。(在这里我没有请学生品句子,悟句子,只是单纯的老师分析,这是我这课最失误的地方。要改进。)

  二段还写了什么?(生没反映)还写了,溪流。(板书)

  通过同样的方法,概括了3、4段的景物。感觉学生还没有读透课文,反应不好,回答不出来。

  分段,括大意:

  是我在牵着大家的鼻子走,生的概括能力很差,以后要多多的训练。

  做摘记(此时,铃声响起,我才刚刚开始。进度太慢了。)拖课了,这事尽量少发生吧。

  自己要多读书,课前多准备。多让生去读,去说,自己尽量少说,让课上的生动点。以后的进度是每课3个课时,2课时教课文,1课时做课堂作业本,改正。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4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也是写景物的略读课文。作者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语文课上,我教学《七月的天山》这篇略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新词,列出作者的旅游路线,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让他们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看看那部分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学生的学习经过十几分钟的思考、讨论,好像看来都有了结果。于是,我就组织全班学生汇报交流。可就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了学生的汇报积极性不高,都在那儿默默无语,有回答的同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也较差,回答问题不够全面,语言组织得不够流畅,用词不够优美。课堂氛围不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素养十分重要。我运用极富感情的语言,给他们塑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课堂之中,要掌控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多种方式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建立起高效的课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选取多组天山的图片,与学生们一起欣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学也将简单有趣得多。

  下课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哪出了差错?我仔细思考,一课时完成是略读课文的要求,不仅把课堂教给学生,还得让课堂紧凑有效,抓好主问题,切中要害,由点及面,由点成线,才能达到理想的要求。看来我是没处理好学生的学习需求,没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小组交流,致使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都在那儿默默无语,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也差,回答问题不够全面,语言组织得不够流畅,用词不够优美。气氛没有预想的那么活跃。

  《七月的天山》这篇略读课文所描绘的景色非常优美,学生在较短的阅读过程中一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天山的美。所以,我应该从这个角度提出问题,那样,学生们都会有话可说,有话愿说了。

  还有一点做得也不够让我自己满意,就是学生在朗读技巧的掌握上还存在差距。今后我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多注重这些,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争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大的收获。

  正是这雪山上的雪水滋润着天山上的花草树木,才会有这生机勃勃的美丽的天山。老师对待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不正是这雪山上的雪水吗?

  每位老师都渴望把自己的知识化成春雨,滋润灌溉学生的心田,陪伴他们茁壮成长。作为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有责任不断改进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缺点、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做一名不断进步的优秀教师。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5

  新课标指出朗读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七月的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静寂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七月的天山的一片深情。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先让学生们自由练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通过教学我发现朗读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径,首先通过读为学生展现七月的天山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七月的天山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天山景物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七月的天山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诵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课文教学完后,虽自我感觉很痛快,但仔细回忆却发现课文中有一些应教给孩子们的知识点被我漏掉了,如:课文开头那么简洁明了,却又紧扣题意,我却一读而过;另外教学中涉及到了排比句,虽给学生讲了,但却没让学生练习说话。当然还有很多不足,希望今后语文教学中逐步改正。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6

  《七月的天山》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如此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其在略读文章中独占鳌头,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方法的最佳素材呢?依据本次教研专题《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经过不断尝试,反复修改,设计了此课。

  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远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可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来认识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向往,引导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进入中高年级后,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即每个单元的导读都会明确提出单元训练的重点,于是开课之初我注意了单元训练重点的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真正达到学有目的,学有重点。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注重多读感悟,进行自主地获取。

  依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品味语句,进行自主地获取。在文中作者多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奇特的想象,展现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景。如:“蓝天衬着……像盛开的白莲……”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特点去欣赏等等。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感受,近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现景物的美,从而感受作者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这样的阅读指导,才会让学生尝试到自主获取的快乐。

  三、注重自读品析,倡导合作交流。

  在品读、感悟优美语句这一环节中,先是让学生默读思考,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独立感悟优美语句的前提下,进行同桌交流,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这样的训练一是为了渗透单元训练重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范文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对略读课教学的把握还有些欠缺。略读课教学宜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学习,在师生或生生的交流中深化理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我认为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应是让学生积累语言,将大量的时间放在朗读和背诵积累上,学生理解的深与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一些优美的句子,词语收到学生的记忆深处。而对于天山景物有什么特点,可以简单处理,而不必在景物特点上花费太多时间。这样做学生和老师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一些字上。比如雪峰的特点是高、大、白,溪流的特点是快、清、活,森林则是绿、密、幽,野花是高、多、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天山美。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7

  一、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5、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

  2、分配好上课学生的任务。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二)师导入课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是出自诗人李白的诗句,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去游一游吧!

  板书课题《4*七月的天山》,齐读课题。

  (三)通过学生的互问互答检查预习情况

  1、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朗读情况的检查等。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笔下的天山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3、速读课文,理清写作的顺序和课文内容。

  4、默读课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找出有关地点变换的句子。

  5、课文主要描写的"哪些景物?听范读,并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汇报

  出示:七月,骑马上天山,“我”----------

  第一小组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第二、三小组可以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连起来回答。

  第四小组用简短的语言表达。

  (四)讲读课文(由五个学生分别逐段讲解)

  (五) 师做总结

  1、轻声读2---4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再细细地游览一遍,在文中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写下感受。

  2、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汇报并指导朗读。

  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生齐读最后一段:

  出示: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3、指名个别读、比赛读、男女分读

  4、齐读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你能给最后一段换种说法吗?(改为陈述句)

  5、通过我们深入的了解,这时天山给你怎样的印象?

  (六)指导背诵。

  第一组选择喜欢的一段话背诵。

  第二、三组选择喜欢的两段话背诵。

  第四组背背诵2、3、4段。

  (七)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八)作业,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抓住景物的特征,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等。

  第一组写三句以上描写景物的句子。

  第二、三组写一段描写景物的话。

  第四组写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正确运用修辞方法并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九)板书

  4*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

  再往里走 森林 日影 水声 ( 美 )

  走进深处 溪流 野花

  (十)课后练习:

  1、、看拼音写汉字。

  luò tuo wān yán shāo wēi lián mián

  ( ) (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大海 ( )的雪峰 ( )的西湖 ( )的香山

  3、写近义词。

  格外( ) 绚烂( ) 幽静( ) 增添( )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作者的移步换景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描写景物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能只局限在从远到近,或者从近到远的描写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虽然有些缺陷,但总体还是完成得很好。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8

  这天上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我就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立刻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能够之后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指名的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有怎样的相同点?比喻写出了什么?”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雪水的欢快。之后学生找到了“花”、“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

  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的切入理解。如:生甲:在欣赏“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一句话时,为什么用“浮”呢?恰当吗?有一个学生说:花很高,(前文有交代——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没过了马头,只露出人的上身。而马在行走,就显得人好象在花海中“浮”一样。又如:在体会“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一句时,生乙说:是因为那里的山高,云就显得很低,投射在雪峰上,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学生的体会不得不让我佩服。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感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理出了写作顺序,讨论了作者的详略安排,明白了一个新的写作点:略写中也能够有重点,就像课文中略写森林,但其中重写了塔松。这样有阅读学习和写作学习的课我是比较满意的,何况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一是整体体会天山的宁静、幽静。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却又大气,幽静却又生机勃勃。

  用他们的话说:“天山的花有生命力,树有生命力,鱼有生命力,雪山也有生命力,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水是这些生命的源头。”他们说:“正因为在这广阔的天山中能听见水声、马蹄声,更见天山的宁静。这样宁静的地方,哪怕你带着多么烦躁的情绪来到这,都会被抚*,都会*静下来的。”学生的感受已经很深入了,不只是感受到了景色单纯的美,已经感受到了景色的熏陶作用与生命作用了。在此基础上我决定有感情朗读结束这次的阅读“旅程”。我说:“让我们和作者一齐骑立刻天山,让老师来给大家做导游。我们用朗读来进行我们的天山美丽之旅。”于是我引读表示写作顺序的句子,学生接读景物描述的美句,在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迎来了下课声。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9

  从这天的课来看,对于词语的理解和体会,应当说还是有所体现的。课题《七月的天山》出示之后,问学生七月指的是哪个季节?是的,那么夏天还能够用什么词来说,于是有了“盛夏”、“酷暑”等词,七月的天山,也就能说成是夏天的天山、盛夏的天山、酷暑的天山等等。在那里,学生完成了意思相近的词语的梳理和运用。

  在初读环节中,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走进七月的天山,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把相关的句子划找出来推荐给其他同学。安排这个环节,意在用这样一种比较自然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而这点是针对我这个班级学生的特点的,他们的个人朗读和发言总是会怯生生的。有这样一个镜头让我觉察今后的课堂上要更多地培养和锻炼学生敢于发言的潜力是多么重要。有一个学生念到“饮马”一词出现了错误时,我分明听到了有同学说念错了,但是却没有指出来,最后,还是由我提了出来,而我这一举动也表现出我包办得太多了,期盼得太少,在课堂上,有时候还真就应悠着点,多等一会儿,说不定就能等到你想要的。

  待到走入文中的时候,让学生在“文中有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这样一个问题背景下去品读、积累语言。感受到作者能把文章写得这么美,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之一就是比喻手法的运用还有语言的准确性。如把“塔松比作巨伞”、“把鲜花比作彩虹”、“把鲜花比作天边的霞光”、“把鲜花比作锦缎”;同时关注“漏”、“浮”字的运用。文章的最后有一个反问句,那是作者应对漫山遍野的繁花的时候最直接的.表达,请同学换种表达方式来陈述,那里也是一个语言的训练点。

  最后的一个写话练习,在读了李白的《关山月》之后,写写赞美天山的话,也能够是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学生的表现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也让我感谢去年领着同学们背诵诗词的日子,同时更做了个决定,赶紧去把今年要背诵的古诗词整理打印下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觉得在这堂课上,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我太急、我不想期盼、我不富有激发学生的意识甚至是潜力。我的学生不善于发言,这跟我太善于发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今后,我要做的是如何让学生这个课堂的主体更突出,要懂得退让,要懂得期盼,要懂得取舍,要懂得该出手时才出手。在“溪流”这一处的朗读中,我困惑了我有点想不通了:读着读着这句话,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怎样的声音?“高悬的山涧”、“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的水居然会是“轻柔的哗哗声?”我引导范读了之后问什么声音?还是轻柔的哗哗声。怎样会这样?我问问题的方式不对头吗?此困难解,但求赐教。

  过多的把我备课中的东西生硬地塞给学生,以至于让自己都觉得很好笑,说话都很虚,实在是没有底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是为了让课顺利下来吧!诸如对偶的写作手法,诸如“漏”字的妙用。

  所幸的是,在课中王意提了个问题:人怎样会浮在花海之中?于是学生去探究这个浮字的妙处,钟浩东同学联系上文,那里的花都长得很高,淹没了马,人看起来就像是浮在上面一样。多妙呀!

  借用一句古诗,结束这天的教学反思——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而我已然淹没在七月天山这一片高过马头的繁花之中了,那匹能带我走过花海,能让我浮游其上的马儿已然不知去向了。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10

  今天上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我就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指名的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有怎样的相同点?比喻写出了什么?”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雪水的欢快。接着学生找到了“花”、“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的切入理解。

  如:生甲:在欣赏“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一句话时,为什么用“浮”呢?恰当吗?有一个学生说:花很高,(前文有交代——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没过了马头,只露出人的上身。而马在行走,就显得人好象在花海中“浮”一样。又如:在体会“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一句时,生乙说:是因为这里的山高,云就显得很低,投射在雪峰上,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学生的体会不得不让我佩服。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感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理出了写作顺序,讨论了作者的详略安排,知道了一个新的写作点:略写中也可以有重点,就像课文中略写森林,但其中重写了塔松。

  这样有阅读学习和写作学习的课我是比较满意的,何况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一是整体体会天山的宁静、幽静。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却又大气,幽静却又生机勃勃。用他们的话说:“天山的花有生命力,树有生命力,鱼有生命力,雪山也有生命力,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水是这些生命的源头。”他们说:“正因为在这广阔的天山中能听见水声、马蹄声,更见天山的宁静。这样宁静的地方,哪怕你带着多么烦躁的心情来到这,都会被抚*,都会*静下来的。”学生的感受已经很深入了,不只是感受到了景色单纯的美,已经感受到了景色的熏陶作用与生命作用了。在此基础上我决定有感情朗读结束这次的阅读“旅程”。我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骑马上天山,让老师来给大家做导游。我们用朗读来进行我们的天山美丽之旅。”于是我引读表示写作顺序的句子,学生接读景物描写的美句,在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迎来了下课声。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11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文。作者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我上课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学时依照课堂教学规律,就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指名的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中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由雪山的壮美再到雪水的`欢快。

  接着学生找到了“花”、“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捧”的深入理解;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一字一句都表现出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无形当中,对学生进行了写法的渗透。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

  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幽静却又生机勃勃。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才会有那些生机勃勃的树和那些欢快的鱼儿。

  完成略读课文,不仅学生理解深入,而且体会深刻。但也有两点做得不够让我满意。一是学生在抓住重点语句表达的时候,语言组织得不够流畅,用词不够优美。二是学生在朗读技巧的掌握上还存在差距。

  这是我在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努力去培养学生的两个方面。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12

  《七月的天山》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进入中年级后,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即每个单元的导读都会明确提出单元训练的重点,于是开课之初我注意了单元训练重点的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真正达到学有目的,学有重点。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依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品味语句,进行自主地获取。在文中作者多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奇特的想象,展现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景。如:“蓝天衬着……像盛开的白莲……”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特点去欣赏等等。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感受,近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现景物的美,从而感受作者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这样的阅读指导,才会让学生尝试到自主获取的快乐。

  在品读、感悟优美语句这一环节中,先是让学生默读思考,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独立感悟优美语句的前提下,进行同桌交流,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这样的训练一是为了渗透单元训练重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范文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对略读课教学的把握还有些欠缺。略读课教学宜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学习,在师生或生生的交流中深化理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我认为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应是让学生积累语言,将大量的时间放在朗读和背诵积累上,学生理解的深与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一些优美的句子,词语收到学生的记忆深处。而对于天山景物有什么特点,可以简单处理,而不必在景物特点上花费太多时间。这样做学生和老师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一些字上。比如雪峰的特点是高、大、白,溪流的特点是快、清、活,森林则是绿、密、幽,野花是高、多、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天山美。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

  搜集资料、思考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课后反思):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的”进行自主研读和交流。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词汇的丰富,风景的优美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讲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欣赏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对身边熟悉的景物进行仿写练笔。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14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立刻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之后分述了作者骑立刻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前几天听了于小冬教师上的一节《七月的天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在我上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学时,我也依照她的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就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立刻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能够之后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指名的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中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由雪山的壮美再到雪水的欢快。之后学生找到了“花”、“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捧”的深入理解;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一字一句都表现出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无形当中,对学生进行了写法的渗透。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幽静却又生机勃勃。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才会有那些生机勃勃的树和那些欢快的鱼儿。

  一课时完成是略读课文的要求,但以前我从没做到,这天做到了,不仅仅学生理解深入,而且体会深刻。能做到这样我想主问题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看来要让课堂紧凑有效,必须要抓好主问题,切中要害,由点及面,由点成线,最后回到一个感情体悟的点,让课在书声中结束是比较理想的。

  但也有两点做得不够让我满意。一是学生在抓住重点语句表达的时候,语言组织得不够流畅,用词不够优美。二是学生在朗读技巧的掌握上还存在差距。这是我在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努力去培养学生的两个方面。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15

  本课时经过实际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我采用变序教学的方式,在学生纵向思维的基础上,实现思维的回流,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点,所有学生都能熟练地复述故事,采用变序教学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预期的教学目标基本得以实现;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的语汇积累量得到进一步增多,朗读能力和词句运用能力进一步增强。

  我精心设计的《七月的天山》一课教学设计可谓独出心裁,在体现新课程理念上具有典型性。变序教学方式的采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自主化的学习环境,师生、生生共同探索、研究,使课堂变为一个一体化的学习空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是积极的、主动的、自发的,整个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学生主体的需要,教与学真正成了互动、统一的整体;变序教学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思维的回流使学生思维的抽象化变成一个自然、渐进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都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总之,这节课的设计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是教学设计中的精品。不过,通过整个教学设计看,目标的定位上尚需再考虑,一课时完成这么多目标,难度是很大的,在下次的教学中我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再做进一步调整。另外由于本人在教学调控上没有充分发挥能力,本课时的教学时间略长,在时间调配上不太恰当。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16

  《七月的天山》作者从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从自主阅读、品读课文、阅读整理这一块着手。

  一.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本文教学遵循略读课文的原则,以学生自读为主。学生边读边想,明白了哪些天山的信息,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弄清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了解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怎样一番景象,从而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二.品读课文,感受天山之美,文字之美。

  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描述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哪儿写得好,好在哪里”进行自主研读和反馈。学生感受到了词汇的丰富,景物之美和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

  三.让学生进行阅读整理,提高动手动笔潜力。

  首先是文中比喻句个性多,让学生把雪峰比作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塔松比作是巨伞等的句子进行摘抄,想象,体会运用。其次是欣赏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三句: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立刻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能够捧到你心爱的大鲜花。然后进行仿写身边的人、景、物的排比句的仿写。最后是对“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改写为陈述句。

  但是由于本课知识点较多,一课时时间又比较紧张,所以安排朗读与指导朗读的安排就显得少了些,文本对话体现得还不够。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17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课文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在我上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学时,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指名的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中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由雪山的壮美再到雪水的欢快。接着学生找到了“花”、“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捧”的深入理解。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幽静却又生机勃勃。一课时完成是略读课文的要求,我以前没有做到,今天做到了,不仅学生理解深入,而且体会深刻。能做到这样我想主要问题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但也有一点做得不够让我满意。就是学生在抓住重点语句表达的时候,语言组织得不够流畅。这是我在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18

  《七月的天山》一课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特点。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天山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生对祖国的风景名胜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由于学生的假期外出旅游,因此他们在此方面接受的信息比较多,同时课外书也会接触一些、听别人介绍也会了解一些,还有电视电影中也能看见一些,还有不少学生去旅游,亲眼见过一些。在教学时,我按以下教学思路进行教学:

  1、这是篇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先引导学生自读通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交流疑问,并进行自主解决,教师适当点拨。同时出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有意识的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2、多种方式感情朗读课文,让学生读出天山的美,从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还要把握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抓住关键词的描写和使用,同时根据内容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摘记,同时进行交流,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学生进行补充说明。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19

  《七月的天山》是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文字优美,脉络清晰,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作者紧扣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反思这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以学生自学、合作学习为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我认为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这节课中得到了体现。

  具体表现如下:

  1、注重讲读训练,达到从感悟到积累

  本节课的设计紧扣新课程的观念,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在教学中予以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把读放在首位,让学生把课文从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使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人们的快乐、喜悦和自豪的心情,从而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达到对语言的感知,感悟和积累。

  2、强化语言积累,凸出课堂语文味

  本文篇幅短,却把天山的美丽、神奇形象地再现出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欣赏这美丽的天山。背诵是积累的好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并熟读成诵,从中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好处,全面积累语言。在理解课文时,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适时的强化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凸显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3、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学讨论法去读书、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并注意保护学生的发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

  4、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习体验

  这节课是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沟通,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知识情感、经验,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激发兴趣,诱发体验;师生互动,感悟体验;多元评价,升华体验,使语文教学中人文内涵具有教育意义,使语言表达富有真情实感。

  改进措施:

  1、在*时的教学中多加强朗读训练,注重语感训练,课余时间让学生多朗读,提高朗读水*。

  2、这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训练尚欠到位,小组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训练。

  3、教学时对过程的评价较少,特别是小组的合作学习,评价的方式单一,要适当地增加一些学生的互评,小组之间的互评的话,可更好地促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20

  在初读环节中,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去读:走进七月的天山,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把相关的句子找出来推荐给其他同学。安排这个环节,意在用这样一种比较轻松自然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

  教学中,遵循略读课的教学原则,以学生自读为主。因为学生的预习做的较好,在我引导学生找出方位转换的句子,弄清楚作者游览的顺序,了解作者笔下的天山是怎样一番景象时,学生已经弄清楚了课文大意。其次我着重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的”进行自主研读和交流。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词汇的丰富,风景的优美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待到走入文中的时候,让学生在“在文中有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问题去品读、积累语言。感受到作者能把写得这么美,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借鉴的地方就是比喻手法的运用还有语言的准确性。的最后,那是作者面对漫山遍野的繁花的时候最直接的表达,请同学们换种表达来陈述,这里也是一个语言的训练点。在训练的时候,我让学生模仿去说句子,学生能够较好的表达,并用上了本课的优美词句,我想,学生在提前预习中还是做了很多准备。

  教学这篇课文,我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天山的美和作者对天山的赞美与热爱。学完本课,孩子们受益匪浅,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较好的运用好词好句,并把本节课的学习用于学习和说话中,无形之中,也对学生进行了写法的渗透。

推荐访问:天山 教学设计 《七月天山》教学设计3篇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1 《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1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