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人民政协发展的历程,价值与经验4篇

时间:2023-05-01 13:30:32 浏览量:

篇一:人民政协发展的历程,价值与经验

  

  BrilliantAchievementsandBasicExperienceoftheDevelopmentofthePeople’sPoliticalConsultativeConferenceCauseinthePast70Years作者:仰叶齐[1]作者机构:[1]中共潜山市委党校,安徽潜山246300出版物刊名: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页码:23-28页年卷期:2019年第4期主题词:人民政协;巨大贡献;基本经验摘要:人民政协已经走过70年光辉奋斗的历程,圆满完成了协商建国的历史使命,有效维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广泛凝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能量,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形式,助推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扩大对外友好交往。70年人民政协工作的经验表明: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是政协工作创新发展的基石,"双向发力"是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基本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履职的重要原则,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是人民政协开展工作和自身建设的关键。

篇二:人民政协发展的历程,价值与经验

  

  2020年9月第3期(总第84期)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OFLIAONINGINSTITUTEOFSOCIALISMSep,2020NO.3(Gel.84)论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价值刘(内江市社会主义学院[摘建四川内江641000)要]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整合各类治理主体,完善治理结构体系;第二,通过动员监管方式,完善治理机制体系;第三,发挥政治协商作用,完善治理制度体系;第四,运用广泛参与功能,完善治理方法体系;第五,结合自身渠道特色,完善治理运行体系。通过这些角色扮演,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价值得以彰显。[关键词]人民政协;国家治理体系;时代价值[中图分类号]D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原4496(2020)03原053原04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需要在治理结构体系、治理机制体系、治理制度体系、治理方法体系、治理运行体系[1]等方面下功夫。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整合各类治理主体,完善治理结构体系;能够进行动员监管,完善治理功能体系;能够发挥协商作用,完善治理制度体系;能够广泛参政议政,完善治理方法体系;能够结合自身特色,完善治理运行体系。通过在这五大体系中的功能发挥,可以略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价值。一、整合各类治理主体,完善治理结构体系完善治理结构体系要面对的问题是“谁是治理主体”和“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首先,关于“谁是治理主体”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主体结构,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一个中心[2]多方合作”。在这种结构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3]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其他治理主体,包括但不限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参与治理。这种治理主体结构,有“领队”,有“成员”,各治理主体之间相对分工、互为补充,共同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其次,关于“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一个中心多方合作”的治理主体结构,决定了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既有边界又有合作。中国共产党处于“要在中央”的位置,主要是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确保方向正确。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其他各类治理主体通过不同的治理方式让“事在四方”顺利展开。如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功能的发挥,在治理中承担了主导地位;市场通过自身机制来发挥对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在资源配置中承担了决定性作用;其他社会组织也在各自领域发挥行业引领功能,起到协助治理作用。这种治理主体结构,既体现了治理主体的多元性,也保证了不同治理主体的地位和功能发挥。心”,处于治理体系的领导核心位置,“党政军民学,收稿日期:2020-08-25基金项目院2019年度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科研课题“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价值研究”(川社发[2019]1号)。作者简介:刘建(1984—),男,河南南阳人,哲学硕士,内江市社会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哲学、价值哲学研究。-53-

  刘建:论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价值梳理清楚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发现,无论是整合治理主体,还是协调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人民政协都是一个好的平台。在整合治理主体方面,人民政协高举团结的大旗,在凝聚起社会共识的同时,也让各类治理主体得以整合。围绕着大团结大联合这一主线,通过合理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使人民政协日益成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4]。通过人民政协这一平台,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各类团体及其他人士汇聚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大旗下,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而奉献力量。在凝聚人心的同时,人民政协也无形中整合了各类治理主体。在协调各治理主体关系方面,人民政协高举民主的大旗,在协调各界共商国是的同时,也让各类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得以调整。“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4]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政府和市场之间、行政部门和社会群团之间、国家和个人之间,虽然所处位置不同,但人民政协提供的平台,可以使各个主体协商对话,有利于在维护一致性的前提下,表达多样性的诉求,从而保障人民民主落地生根。在这个运转过程中,国是得以共商,同时不同主体的诉求得以表达,这有利于平衡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二、通过动员监管方式,完善治理机制体系完善治理机制体系要面对的问题是“治理主体怎么治理”。治理主体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动员、组织、监管、服务和配置。所谓动员,主要是在治理过程中努力取得社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所谓组织,主要是把各个治理主体纳入到合适的框架中去,形成有序格局;所谓监管,主要是对各个治理主体的活动进行监察,确保各项活动合规开展;所谓服务,主要-54-是提供各类公私产品,努力满足广大治理主体的物质、精神和制度需求;所谓配置,主要是厘清各类治理领域的边界,优化配置各类资源,提高整个治理活力。通过法治和德治手段,动员、组织、监管、服务和配置社会资源,最终实现公权机关提供善治、社会力量合作共治、基层群众自我治理,这就是治理主体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梳理清楚治理主体发挥作用的方式,我们发现,在怎么治理这个问题上,人民政协在动员和监督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动员方面,凝心聚力建立共识既是人民政协的目的,也是人民政协的职能,始终位居人民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无论历史各个时期,我们都形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尽可能争取了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今天,我们实施了“同心”工程,继续发扬同心精神。这些事实证明,人民政协对于“为何建立共识”“和谁建立共识”等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想办法“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4]。从这个角度看,人民政协就是发挥动员功能的最佳平台。动员得好,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建立共识。共识有了,治理自然会更加顺畅。在监管方面,民主监督本身就是人民政协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人民政协可以通过协商会议、视察、提案、专题调研、大会发言等方式,实施会议监督、视察监督、提案监督、专项监督和其他形式的监督。通过监督,可以“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抓住民生领域实际问题做好工作,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4],从这个角度讲,人民政协在发挥民主监督职能的同时,也必然要融入到整个治理体系中来。这使得人民政协参与治理的职能得以发挥。三、发挥政治协商作用,完善治理制度体系完善治理制度体系要面对的问题是“治理机制如何有效运作”。“怎样建立共识”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一个完整的治理制度体系理应包括惩戒性制度、激励性制度和协商性制度。所谓惩戒性制度,主要是指事先制定合理规则,一旦违反规则就要受到相应惩罚的制度。包括党纪国法、行业规则乃至风俗习惯等,目的在于杜绝突破规则底线,保证一个相对良好的治理环境。所谓激励性制度,主要是指事先设定激励标准,一旦达到标准就要兑现的激发性制度。包括各类物质和精神奖励,目的在于激发各类主体奋斗意志,鞭策大家不断走向优秀,最终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进步。所谓协商性制度,主要是各类联络协调机制。新的时代各个方面交流更加频繁,各类主体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各个部门行业之间,既会有交叉合作,也会有矛盾冲突,需要有合适的协商性制度居中调停。梳理清楚治理有效运作的方式,我们发现,在有效运作这个问题上,人民政协的协商性功能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功能。从地位上来看,在整个治理体系中,人民政协的协商式民主充满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智慧。中国人民在选举民主之外,又创造出协商式民主。“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4]。以协商民主为核心的政治协商制度也成了中国人民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治理国家的重要制度安排。人民政协在协商中践行人民民主,“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4],既避免了代议制民主的弊端,也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因此,完善和发展协商式民主,有利于彰显人民政协在整个治理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从独特功能来看,人民政协的协商职能对治理机制有效运转起到了“润滑剂”功能。频繁的交流带来更多跨领域的协作,跨领域协作带来了更多新的矛盾和冲突,需要有一套跨界协作机制保障运行。协商性制度应运而生,人民政协完美地扮演起这一角色。通过协商民主,民主集中制的优势得到更好表达,“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得以更好发扬,遇事多商量、协商办好事的特点得以更好体现。这对于保障治理机制有效运转无疑起到了“软加速”的作用。四、运用广泛参与功能,完善治理方法体系完善治理方法体系要面对的问题是“运用什么手段实施治理”。加强治理需要运用多种手段综合实施,包括但不限于法律、道德、行政、经济等方式。这些方式不外乎通过各种途径,教化社会群体严守底线、不碰高线,保证社会秩序在合理空间内有序运转。这些手段对社会的调节作用固然不错,然而大多数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因为这些手段更多的是“管理理念”下的产物,共同特点是被管理对象参与度不够,处于弱势地位。但在“治理理念”下,这些手段远远不能适应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治理理念追求的是共治共建共享共赢,要求治理对象广泛参与,而不仅仅是“服从”和“执行”。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来看,处于弱势端的一方也希望能够发出更多的声音,广泛参与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中去。从上述观点来看,广泛的参与性是治理模式下的一个显著特色。要满足人民群众广泛地参与到经济社会建设中去,就要有适合参与的平台。在参与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人民政协参政议政功能具有品牌优势、专业优势。从品牌角度看,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4],具有天生的认可优势。参政议政也是人民政协的三大功能之一,通过参政议政,充分表达了各界声音,在思想、行动乃至利益等方面容易取得平衡,有利于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的梦想汇聚起磅礴力量。这些基本的政治概念、原则早已深入人心,得到了大家广泛的认可。因此,人民政协参政议政具有先天的品牌优势,这为借助政协平台参与治理提供了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独特路径。从专业优势看,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专业化程-55-

  刘建:论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价值度越来越高。随着社会发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政治协商的制度越来越完善,政协的性质、任务、主题、职能越来越清晰,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越来越强,政协的平台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些优势使得人民政协“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4]力、合作共事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呈现出专业体系提供了可能。就上传下达方面而言,人民政协自成体系。人民政协具有全国委员会和各级地方委员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在各级人民政协内部,又划分出不同的专业委员会,形成了若干界别。通过这样一个组织框架,实现了全国对地方、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关系,从而搭建起政协本身上传下达的体系。完备的组织体系,让人民政协参与治理具有了组织保障。就左右联通方面而言,人民政协和其他部门一向互通有无。一方面,人民政协通过视察、调研、提案、监督、协商等方式,向党派、政府、企业、社会、媒体等部门反映具体情况、提出建议意见、追究相关责任,履行了自身职责,实现了与其他部门的互动。另一方面,通过健全的联络机制,人民政协加强了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络沟通;开展了同港澳台地区的交流;推动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团结了广大海外侨胞,扩大了统一战线的基础,使团结奋斗的正能量不断提升。这些联络沟通,既体现了政协的价值,也为实施善治提供了政协的渠道和力量。综上所述,“70年的实践证明,人民政协制度具[4]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对于完善治理化的趋势。专业化的运作间接提升了治理的水平。五、结合自身渠道特色,完善治理运行体系完善治理运行体系要解决的问题是“治理体系如何运转”。治理的运行体系,不外乎以上率下、以下促上、左右互动等几种方式。所谓以上率下,主要是做好顶层设计,从上至下一以贯通,实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的理念。现实中主要是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既要保证上级权威,又要调动下级积极性,争取“两头受益”,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谓以下促上,主要是适时吸取下级在治理中形成的有益经验,提炼上升到理论和制度层面后,及时全面推广开来。“摸着石头过河”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实践证明也行之有效。但“摸石过河”也要和顶层设计及时结合起来,形成上下互动。所谓左右互动,主要是在上下“条状”互动的同时,及时做好“条块”之间、“块块”之间的互动,使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之间相互协商,合理衔接,避免存有治理冲突、留下治理空白等行为。梳理清楚治理运行的方式后,我们发现,在如何运作这个问题上,人民政协自身具有上传下达、左右联通的运行渠道,这为人民政协完善治理运行结构体系、治理机制体系、治理制度体系、治理方法体系、治理运行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只要把政协制度坚持好,就能把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发挥出来,把更多的人团结起来,以协商方式共同参与治理,共同服务于治理水平的提升。参考文献:[1]陶希东.国家治理体系应包括五大基本内容[J].理论参考,2014(02):19-20.[2]刘少华,刘凌云.中国式国家治理的基本特征[J].新视野,2019(04):44-49.[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0.[4]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21(02).责任编辑:董瑞军-56-

篇三:人民政协发展的历程,价值与经验

  

  回顾?民政协成?和发展的光辉历程?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党派??、?民团体和各族各界??在政治制度上进?的伟?创造。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主题,服务党和国家中?任务,在建?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命、建设、改?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分重要的作?。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届全体会议,代?全国?民代表?会职权,为新中国诞?作了全?准备。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民共和国中央?民政府组织法,作出关于国都、国旗、国歌、纪年的决议,选举产?政协全国委员会和中央?民政府委员会。这也标志着?民政协制度正式确?。新中国成?后,?民政协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民政权、完成社会主义?命、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1954年全国?民代表?会召开后,?民政协继续在国家政治?活和社会?活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作。1978年党的??届三中全会召开,?民政协事业发展进?了新时期。党中央进?步明确?民政协的性质、任务、主题、职能,推动?民政协性质和作?载?宪法,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为我国的?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政协认真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针政策,努?调动?切积极因素,团结?切可以团结的?量,为推进改?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特?社会主义进?新时代,党中央对?民政协?作作出?系列重?部署。?民政协认真贯彻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民政协性质定位,紧扣统筹推进“五位?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战略布局,积极投?实现“两个?百年”奋??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中国梦的伟?实践,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开拓了?民政协?作新局?。

篇四:人民政协发展的历程,价值与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政协协商形式的发展及其价值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的重要政治制度,不仅在协商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而且在国家发展进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政协协商形式的发展及其价值。

  一、早期人民政协协商形式的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协协商形式十分简单。在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只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了各自的意见。此后几年中,人民政协的协商形式逐渐成熟,从1956年起,召开的政协全会采用了大会制和分组讨论,进一步完善了协商流程。

  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发展历程中,人民政协逐渐发展了许多新形式的协商。除了传统的全会和分组讨论之外,人民政协还进行了许多形式多样的协商活动,例如民主监督、议政协商、专题调研等。

  人民政协在国家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之一,人民政协不仅代表了各阶层、各界别、各民族的利益,还旨在借助协商求同存异,推进国家建设进程。人民政协在国家的各种重大决策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调和各方面的利益矛盾、协调政府与民间的关系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南水北调、长江三峡工程等重大国家工程的决策过程中都涉及到了人民政协的多次协商。

推荐访问:人民政协发展的历程 价值与经验 人民政协 历程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