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然而目前就业形势越发紧张,再加上如今大学门槛降低,大学生数量大增,拿着本科文凭的大学生要想找个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4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1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然而目前就业形势越发紧张,再加上如今大学门槛降低,大学生数量大增,拿着本科文凭的大学生要想找个工作已经变得十分不易。到xxxx年,全国每年毕业大学生总数已达650万人,并在逐年上升;而未就业毕业生从20xx年到xxxx年累计竟达1115万人。那么,就业如此困难的原因是否仅仅是人才的泛滥呢?从各大招聘会的招聘方反映的情况来看,虽然应聘的大学生很多,但是仍然有很多职位出现招工困难的情况。企业在如此多的应聘大学生中竟挑不出可用之才,十分令人惊讶,也反映了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当代大学生缺乏就业素质,大学生的素质与企业所需不相符。
因此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做了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素质情况的调查。一方面调查当今在校大学生所具备的和看重的素质,另一方面采访已就业的毕业大学生,看看他们关于企业所需人才的就业素质有何看法,以求找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误区,并试着给出解决的办法。
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当今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未来要求很高,同时也比较有自信。即使现在大学生在社会中已经不再稀缺,大学生这个群体仍然可以代表中高端的就业群体。受访者中有61.1%的人会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金提出20xx元以上的要求。并且,受访大学生普遍希望将来毕业后能在国内一线城市及其他发达地区工作,分别有58.3%的人将会选择国内一线城市。同时,选择国外和港澳台等地区的有27.8%。仅有13.9%的人选择在相对落后一些的国内二三线城市谋求职位。除此之外,调查发现有44.4%的大学生希望将来能进入合资企业或者外企。同时,有25%的大学生希望进入国企。希望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占一小部分,达11.1%。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当代大学生并不缺乏自尊心,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并对自己的未来有高期望和高要求。同时,当代大学生相对比较稳重,比较多的人希望在比较繁荣的大环境下,在相对稳定的大企业下谋求职位。并没有很多的人选择大胆的自主创业,或者去一些前景不是十分确定的环境中谋求发展。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培养一个良好的就业素质,对于其应聘企业,以及将来在企业中工作,都是非常必要的。
既然大部分的受访大学生都将面临择业而非创业的问题,而择业又是跟所学专业及兴趣有关的,我们的调查中也包含了这方面的内容。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今大学生在择业时可能会比较灵活。有75%的受访者在将来择业时将会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动,可能不会选择与自己所学对口的职业。事实上,受访者中仅有13.9%的人将会坚定地选择与自己专业完全对口的职业。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受访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并不高,对自己专业满意的人不超过半数,仅41.7%。同时,有41.7%的人对自己的专业感到一般。有16.6%的人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感到不满。但是,我们也可看到,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在校学习的专业课程在未来工作中是重要或很重要的,占到总数的57.3%。这就有一些矛盾。很多人对自己的专业不是那么满意,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学到精通的程度并非容易。然而又有大部分的同学会觉得专业课程是重要的。这也体现了现在大学生对于自己应该着重培养何种能力有所迷惑。我们还统计了受访者对未来的规划情况。我们共设了三个选项,其中选择对未来只有大致方向的人占了一半,另有33.3%的受访者表示比较迷茫,没有规划。只有少部分受访大学生明确表示对自己的将来有详尽的规划,占到16.7%。人际交往能力虽然重要,但其地位被远远高估,人际交往能力往往体现在与客户沟通以及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团队的润滑剂,但是其重要性远不及之前两点,IT企业的话只要不与领导起冲突,有专业能力的人往往能比较容易的获得与同事间良好的关系。
另一个被远远高估的则是创新能力,即使在创业企业中,创新能力也不是首要地位的,对于企业来说,一套创新的解决方案远不如一套存在多年,虽然有缺陷但是成熟,实用的解决方案,现成的解决方案大多数时候都是最优的,这点与学术界恰好相反。最好的例子便是NASA,NASA使用的计算机技术相对阿波罗登月时期几乎没有改变,使用的语言都是古老的语言,因为在企业中,稳定、易维护、健壮、可扩展性都比效率重要,只有在效率成为成本的瓶颈时才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来优化。但这并不是说不需要学习新的技术,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时冒险尝试新的技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如何取舍只能视情况而定。
对比两边对同样问题的回答,可见大学生依然无法摆脱象牙塔的熏陶,对将来工作的艰辛没有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社会宣传的能力如创新能力,往往在企业中反而不受重视,也使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产生了偏差,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注意的。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2
20xx年4月-10月,市妇联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六大驻青高校联合开展了这一调查,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据统计,六大驻青高校20xx年应届毕业生中女大学生10782人,本次调查共发出女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两种调查问卷共7005份,。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就业率、一次签约率和月收入均低于同届男大学生。那么,女大学生们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择业观念仍存在误区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理想工作单位的选择上,69%的女大学生选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及三资企业,重点考虑的因素依次为职业稳定且高报酬、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好、有社会保障。就业热点仍然集中在我们传统认为的所谓“适合女性从事的行业”,如医院工作者、财务、审计、银行职员、新闻工作者、餐饮旅游、市场、广告、公关、行政、文秘等,调查报告《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可见女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她们宁愿放弃自己的专业,也要追求体面、收入高的工作,这无疑延长了她们求职的时间,增加了她们就业的难度。
求职过程中遇性别歧视
在问及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65%的人回答是求职过程中遇到过男女不平等的情况,主要表现是:用人单位在招聘简章中明确写着“只限男性”、“同等条件下男性优先”等字样,也有些用人单位虽没明确说只要男性,但女大学生在面试中也被问到过带有性别倾向的问题,如“我们这个职位会经常要求加班加点,你认为女性从事合适吗”和“你有男朋友吗”等等。
而用人单位被问及选人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时,86%的单位认为他们看重的是“综合劳动能力”(劳动效率),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看劳动力成本。女大学生工作后结婚、生育、哺乳、养育幼儿的职能对工作会产生一定影响,在此期间,企业需要安排人选临时替代其工作,从而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
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因缺乏工作经验和应试技巧而被用人单位拒绝的女大学生高达87%。在问及用人单位女大学生的素质能力有哪些不足时,59%的单位回答是女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成本高,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招聘有过工作经历的大学生。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3
人力资源专家刘婷霞表示,有竞争力的薪酬已成为企业抢夺人才的重要砝码,其实从登上top50榜首的中国移动身上可以看出,学生更多是从薪酬福利与品牌实力两个方面考虑是否加入企业。在cpi一路看涨的今天,薪酬待遇更是为初涉社会,自食其力的大学生就业人群所看重。同时,企业知名度及工作环境两项指标比例的跃升,意味着大学生越来越关注环境和职业健康,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愉悦感有了更高要求。
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本身,大学毕业后,都希望能进入有一定知名度、规模的企业,毕竟是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从学校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对于大学生们来说,跨国公司吸引人的地方主要有:规范的用人机制、明快的办事作风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另外,它们的“品牌效应”也颇为吸引人。但在现实的就业形势面前,让许多大学生不得不考虑,向左还是向右?
从第六届大学生雇主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本土企业日益受到大学生青睐。继XX年top50强榜单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平分秋色之后,XX年本土企业的上榜数量明显增加,以28席首次超越了外资企业,占据了过半比例。同时,国有企业的青睐程度也普遍提升,在上榜的50强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数量大大提高,有接近1/4的学生入职首选国有企业,国家电网、三一重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都是新上榜的国有企业。而选择“中外合营”与“外商独资”企业的比例则有所下降。从行业分布看,汽车、房地产、金融、能源化工关注度增加,但对计算机、互联网的热情有所回落,甚至在大学生偏爱行业排行榜中跌出了前十位。
张廷文认为,在就业环境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稳定的雇佣关系、较好的福利保障制度等优势突出,而且随着国有企业市场化水平的提升,改制和重组的深化,特别是国有企业创造利润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员工薪酬水平和发展空间的整体改善。品牌竞争力稳步上升,大学生对国有企业的一些偏见正在消失。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民营企业飞速发展的三十年。截止到XX年,民营企业就业已经占到全国就业的75%,对国家的税收贡献已经达到55%。民营企业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国企和外资企业,很多民营企业用十年走过了跨国公司和国有企业五十年的道路和历程。从最近的地震捐款事件,也能体现民族企业具备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然而具有成长潜力的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就是人力资本的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大量本土企业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程度也在快速地提升。加入这样的民营企业实质上是低成本进入国际人才市场的一个捷径。这也成为吸引大学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外资企业虽然仍高居榜首,但其吸引力已大不如从前。这一调查结果也向外资企业发出一个信号:必须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否则将面临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人才的分流。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4
第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渐露端倪,成为近几年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20xx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xx年增加68万人;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比20xx年增加58万;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更是创造了690万的记录。据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经高达727万,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已很难避免。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大学生就业难!这已成为社会上“老生常谈”的社会问题。
“毕业就失业”是所有将要走出大学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问题,他们的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因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劳动就业人口总量在最近两三年将会达到峰值。就业压力则可能使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
中国,做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古就有尊崇教育的优秀传统。可是走到今天,我国的高校体制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却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探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就业问题的缩影,很多国家都存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是中国目前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为了尽量满足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创造不了如此多的就业机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毕业生需求。
一、社会
(1)、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影响就业状况。导致就业难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处于“两难”境遇:一边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毕业生或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另一边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及乡镇长期招收不到应届大学毕业生。
(2)、是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三是就业竞争激烈,市场达超饱和。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然因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岗位数绝对减少大学培养的学生不适应市场的需要等,使他们在求职择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3)就业过程存在着不足。首先,就业信息的双向不畅通,毕业大学生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完备信息,同样,用人单位也由于信息不完善无法找寻到最合适的人才。再者,就业环境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男女就业不公平,文理就业不公平以及面试中的暗箱操作,都使得大学生就业的趋势更加严峻。
(4)社会壁垒的形成。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在找工作的大学生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
二、学校
(1)、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进行主动调整,往往依据自身师资条件等,专业设置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给结构失衡。
(2)、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对于实用性强的技术岗位招聘,很多单位在通过与学生面试中反映,高校部分专业课程设置无法与单位实际需求相适应。
(3)、忽略职业素质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很多高校根据专业的不同开设了赏析课,却没有高校在课程中设计职业素质课。这让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工作中连最基本的职场礼仪都不了解,为自己职场发展造成了障碍。
(4)、教师工作量加大,整天忙于应付事务性的工作,没有时间补充新知识,缺乏职业生涯指导的专业研究。
三、大学生自身
(1)、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①、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②、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③、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有些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
(2)、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大学生缺乏对自我客观科学的认识,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社会需求不关心,对职业目标模糊,不能很好地将自己所学专业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有不少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过高地追求超越自身素质的职业和社会提供的条件,缺乏正确的择业定位。主要表现在:择业期望值普遍过高,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而并未考虑自身是否具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实力;过分看中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外企上。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干起的精神。 “高不成,低不就”,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原因。
(3)、大学生自身性格缺点。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很多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大,缺乏独立的为人处世的能力,而且社
会对“90后”这一代的评价褒贬不一,用人单位认为“90后”大学生员工普遍存在着散漫、忠诚度低、责任心弱等缺点,使用人单位招聘时有所顾忌。
第三部分、解决措施
(一)、国家
(1)、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机制,促进就业。通过各项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消除户籍、档案等人为限制毕业生自由就业的障碍,加大对支边、支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政府应注重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协词增长。经济的发展不只是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还要增进人民的福利。国家应该构建以大学生就业为核心的公共政策体系,努力扩大就业,在有的时候还应该不惜牺牲一点经挤增长速度栗保证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2)、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企业是消耗大学生的第一大基地,所以政府应通过合理的优惠经济政策来引导企业吸收大学生就业、通过法律法规已经其它政策来规范企业行为,从而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3)、利用市场经济来推动和加快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专业设置上要改造传统专业和基础学科,加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专业建设力度,适当减少专业数量和专业知识课程扩大专业知识面,使得专业设置更加优化;在人才培养上,高校应该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各学科的融合,建立学用结合的培养体制,依据企业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决定性环节,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4)、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素质。高校在推动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同时,要狠抓教育质量,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教书应先育人,学校在育人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强引导。高校还应该加大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让学生有目标地安排大学生活,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用人单位
(1)、 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实际的人才观。单位要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5
热心网友日,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
“找份工作简直比失恋还痛苦!”大四女生钱薇又一次在面试中落选了。即将毕业的她最近疲于奔命地发简历、准备各种笔试、面试,但一次次希望落空,让她有些垂头丧气,以前活泼开朗的她,现在也经常失眠了。钱薇说:“接到面试通知的前一晚也不知为什么,总是紧张得睡不着觉。”
钱薇的情况并非极端的个案。近日,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41.7%的大学生认为压力来自自身的期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日前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称,根据对中国未来新增劳动力人口的测算,未来数年中国青年新增劳动力人口每年仍保持在1500~2200万之间的高位,供大于求,直接导致就业压力大。此外,近年来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毕业后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
“其实回家没准儿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但爸妈总跟我说趁年轻要闯一闯。”四川来的刘敏在北京师范大学已经就读3年了。她坦言,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城市考到北京来,亲朋好友都希望她能干出点名堂,可能否在此立足成了她一直以来的困惑和焦虑。
面对现实而迫切的就业问题,大学在校生有人忙碌、有人迷茫。调查中,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
记者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采访时了解到,因就业压力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数量,也是1年比1年多。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心理学研究室主任樊富珉教授认为,我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此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致使一些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面对问题并进行自我调整。她说,大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是正常的,适当的压力还可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动力。
北京大学团委史善峰老师负责校内的社团文体工作。他说,除了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不断创造条件,缓解学生压力外,校园中的各种相关社团,也为大学生互相之间分享信息、交流经验发挥了积极作用。
北京大学职业发展研究会在20xx年刚成立时,只有20来人,经过短短几年,目前已经有了305个会员。研究会定期给同学培训,邀请往年的师兄师姐回来传授就业技巧,受到了普遍欢迎。在校团委的指导下,还成立了素质拓展协会、北大心理学社等相关社团,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取长补短。
史善峰表示,团组织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也通过一些文艺和其他类型的宣传活动,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6
一、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宜兴市大学生就业问题问卷调查表
卷一(针对所有被访者)
被访者年龄:
A 20以下
B 20 C30
C 30-40
D 40以上
被访者性别:
A男
B女
⑴您认为目前普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怎样?
A.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B.有点严峻,但比其他较低学历人群要容易得多
C.有点严峻,与其他较低学历人群差不多
D.不了解
(2)您是否认为当前高学历者就业会更容易?
A是;
B否;
C不一定;
(3)您如何看待某些人为了就业而千方百计考证?
A这为求职成功增添砝码
B这对求职成功没有多少帮助
C其他
(4)您如何看待考研热的现象?
A继续深造可以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
B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C其他
(5)您认为当前学哪类专业更易于找到工作?(可以多选)
A.文史类
B.经济类
C.工科类
D.农林类
E.管理类
F.理科类
G 。师范类
H.其它(请具体填写)
(6)您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的不对口现象?
A.这种现象很普遍,根本无所谓,很容易适应
B.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可以克服
C.会严重阻碍工作,很难在其岗位上呆得长久
D.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
E.从未关注过这一现象
(7)您认为学校现行的就业指导是否有必要?
A必要;
B无所谓;
C没有必要;
(8)您认为某些学校搞的“包装毕业生”(比如:滥发奖学金)是否让学生就业更有优势?
A有很大帮助;
B有一些帮助;
C没有帮助;
(9)您曾采取过哪些媒介手段来帮助自己就业?(可以多选)
A.人才网站
B.招聘会
C.人才市场
D.其它
(10)您如何看待当前各大学的扩招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11)您认为大学生与其他人群相比较其就业优势与劣势各是什么?
(12)宜兴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也是苏南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您认为这是否会对大学生选择留宜工作起重要影响?同时,中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是否会考虑这一因素?
(13)中国入世后,国内的就业情况有一定改观,但中国人才结构矛盾却日益凸现,你如何看待?
卷二
A求职者:
①您的`就业观是什么?(从a.对薪水的要求;b.对自身发展的要求;c.心态;三方面回答)
②您认为求职过程中良好的第一印象会起怎样的作用?您是如何准备你的面试的?您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③您是否有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
④您的求职感想?
B招聘者:
①你们对应聘者除专业、学历外还有哪些特殊要求?你们认为大学生应加强其哪方面的能力,如何去做?
②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你们在某些职业的选择上,是否会优先考虑男士?
③你们认为大学生在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时应持有怎样的心态?
④你们企业在解决眼下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方面采取过哪些有利措施?
C其他:
①你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哪些素质?他们应持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
②是否赞成大学生自主创业?
③你所在大学是否做过相关方面的指导或者培训?
二、调查情况
(1)调查背景
20xx年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将达630余万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赵婀娜)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20日召开的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力争20xx年高校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
袁贵仁强调,各地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加强创业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开展就业实习实训,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
(2)调查目的:
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和自己的专业!为以后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让大学生自己有风险意识,以便能够更好的学习武装自己!
(3)调查结果:
据统计只有30%的人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表示将来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20%的人有明显的职业规划与目标;50%的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对自己专业的就业趋势不了解,表示将来只要有工作就可以。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7
热心网友日,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
“找份工作简直比失恋还痛苦!”大四女生钱薇又一次在面试中落选了。即将毕业的她最近疲于奔命地发简历、准备各种笔试、面试,但一次次希望落空,让她有些垂头丧气,以前活泼开朗的她,现在也经常失眠了。钱薇说:“接到面试通知的前一晚也不知为什么,总是紧张得睡不着觉。”
钱薇的情况并非极端的个案。近日,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41.7%的大学生认为压力来自自身的期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日前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称,根据对中国未来新增劳动力人口的测算,未来数年中国青年新增劳动力人口每年仍保持在1500~2200万之间的高位,供大于求,直接导致就业压力大。此外,近年来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毕业后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
“其实回家没准儿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但爸妈总跟我说趁年轻要闯一闯。”四川来的刘敏在北京师范大学已经就读3年了。她坦言,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城市考到北京来,亲朋好友都希望她能干出点名堂,可能否在此立足成了她一直以来的困惑和焦虑。
面对现实而迫切的就业问题,大学在校生有人忙碌、有人迷茫。调查中,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
记者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采访时了解到,因就业压力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数量,也是1年比1年多。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心理学研究室主任樊富珉教授认为,我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此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致使一些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面对问题并进行自我调整。她说,大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是正常的,适当的压力还可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动力。
北京大学团委史善峰老师负责校内的社团文体工作。他说,除了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不断创造条件,缓解学生压力外,校园中的各种相关社团,也为大学生互相之间分享信息、交流经验发挥了积极作用。
北京大学职业发展研究会在20xx年刚成立时,只有20来人,经过短短几年,目前已经有了305个会员。研究会定期给同学培训,邀请往年的师兄师姐回来传授就业技巧,受到了普遍欢迎。在校团委的指导下,还成立了素质拓展协会、北大心理学社等相关社团,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取长补短。
史善峰表示,团组织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也通过一些文艺和其他类型的宣传活动,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8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间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深圳富士康公司发生的连续跳楼事件,在人们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时候,也更加关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间题。解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间题、生活难等间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间题,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首先,“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虽然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间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毕业即失业”的言论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平竞争的资格,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
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就连续八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0__年212万、20__年280万、20__年333万、20__年413万、20__年495万、20__年559万、20__年610万、20__年631万,从详细数据观察,可见毕业生的人数程猛增趋势,八年累计3533万,而据教育权威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20__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加之以往毕业还役有就业的学生,并且不考虑虚假就业信息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如此庞大的基数已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什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临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最终的初衷相违背,从而甚至形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
其次,之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间题,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间题。一方面许多的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极差。在具体的工作中胜任不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学生中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始终以“天之骄子”身份自居,姿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估,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这些都要求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修炼与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现状,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寻找就业之路。
另外,出现这样现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一一企业。自20__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余波逐渐隐退,就业形式大大回暖。许多的企业虽面临用工荒的窘态,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歧视和性别等歧视甚是严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培养人才、留用人才的经营理念,以至于眼睁睁的看着人才流失。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岗位不匹配、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许多企业对毕业生JA是挑三拣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业协议条款,擅自延长试用期,无偿地占有毕业生的劳动成果。国家虽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规范、调整,但企业配合不积极。如果说每个企业的薪资都和公务员、事业性单位员工基本工资相持平,并为每位员工依法办理象公务员所享有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切实做好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再与公务员做对比、追求公务员之路现象就会隐退,从而脚踏实地的为企业服务。
除此之外,大学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机制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和生活难的间题。现在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到国家干部、公务员等不同群体都制定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像公务员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也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给生活困难户发有低保补贴。而未就业大学生呢?什么都役有,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对此国家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也应当制定未就业学生相关保障体系,以促进社会均衡、和谐发展、推进社会注意建设。
另据调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虽然都有着自行创业的激情,但绝大部分都被这样那样的困难所限制。国家、政府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优抚。但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政策上还存在程序复杂化等多方面问题。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国家、政府应当加大创业资金投放,政策优抚等。应从政策上支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培训、帮助其融资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切实解决创业资金、技术等问题。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9
一、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宜兴市大学生就业问题问卷调查表
卷一(针对所有被访者)
被访者年龄:
A 20以下
B 20 C30
C 30-40
D 40以上
被访者性别:
A男
B女
⑴您认为目前普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怎样?
A.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B.有点严峻,但比其他较低学历人群要容易得多
C.有点严峻,与其他较低学历人群差不多
D.不了解
(2)您是否认为当前高学历者就业会更容易?
A是;
B否;
C不一定;
(3)您如何看待某些人为了就业而千方百计考证?
A这为求职成功增添砝码
B这对求职成功没有多少帮助
C其他
(4)您如何看待考研热的现象?
A继续深造可以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
B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C其他
(5)您认为当前学哪类专业更易于找到工作?(可以多选)
A.文史类
B.经济类
C.工科类
D.农林类
E.管理类
F.理科类
G 。师范类
H.其它(请具体填写)
(6)您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的不对口现象?
A.这种现象很普遍,根本无所谓,很容易适应
B.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可以克服
C.会严重阻碍工作,很难在其岗位上呆得长久
D.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
E.从未关注过这一现象
(7)您认为学校现行的就业指导是否有必要?
A必要;
B无所谓;
C没有必要;
(8)您认为某些学校搞的“包装毕业生”(比如:滥发奖学金)是否让学生就业更有优势?
A有很大帮助;
B有一些帮助;
C没有帮助;
(9)您曾采取过哪些媒介手段来帮助自己就业?(可以多选)
A.人才网站
B.招聘会
C.人才市场
D.其它
(10)您如何看待当前各大学的扩招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11)您认为大学生与其他人群相比较其就业优势与劣势各是什么?
(12)宜兴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也是苏南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您认为这是否会对大学生选择留宜工作起重要影响?同时,中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是否会考虑这一因素?
(13)中国入世后,国内的就业情况有一定改观,但中国人才结构矛盾却日益凸现,你如何看待?
卷二
A求职者:
①您的`就业观是什么?(从a.对薪水的要求;b.对自身发展的要求;c.心态;三方面回答)
②您认为求职过程中良好的第一印象会起怎样的作用?您是如何准备你的面试的?您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③您是否有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
④您的求职感想?
B招聘者:
①你们对应聘者除专业、学历外还有哪些特殊要求?你们认为大学生应加强其哪方面的能力,如何去做?
②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你们在某些职业的选择上,是否会优先考虑男士?
③你们认为大学生在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时应持有怎样的心态?
④你们企业在解决眼下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方面采取过哪些有利措施?
C其他:
①你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哪些素质?他们应持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
②是否赞成大学生自主创业?
③你所在大学是否做过相关方面的指导或者培训?
二、调查情况
(1)调查背景
20xx年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将达630余万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赵婀娜)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20日召开的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力争20xx年高校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
袁贵仁强调,各地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加强创业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开展就业实习实训,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
(2)调查目的:
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和自己的专业!为以后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让大学生自己有风险意识,以便能够更好的学习武装自己!
(3)调查结果:
据统计只有30%的人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表示将来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20%的人有明显的职业规划与目标;50%的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对自己专业的就业趋势不了解,表示将来只要有工作就可以。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10
当前的社会,市场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但在这些好的前景面前,也暴露了不少问题,经过我初步了解,我知道主要有以下的三个方面:
1、大学生就业十分困难,
2、工厂缺少很多有技术的工人,
3、大量的印染工厂污染了环境。
1、大学生就业难。现在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有几千万。而真正能就业的不是之夸之一,原因在于20xx年来了一场大型的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长达3到6年,会让人民收集了苦头,这是因为美国。经济势力倒退,然后播散到世界各地,使我国大学生就业十分困难,那是因为有些人很笨,公司为了让自己在这个社会当中生存下去就不把那些很笨得人不管他了,然他讨饭去……等许多事,就转收有学问的人,让这些人在公司为他(她)干活,好让自己生活下去!
2、 工厂缺少很多有技术的工人,是因为:有些人在少年时很贪玩,不管做什么都做不好(出去穿鞋、穿身上的东西、刷牙洗脸,手上的活都做不来),考进了不好的高中和初中,现在就业的学生十分的困难(我是说那些学洗不好的同学),相反那些好的同学一个个被入取了,而那些不好的同学只好讨饭、讨钱……!有些人在家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我是说那些学洗不好的同学),使公司不要让他(她)们做工人说以工厂里面技术的人愈来愈少了,造成了工厂缺少很多有技术的工人!希望大家刻苦学习。
3、 大量的印染工厂污染了环境。是因为工厂的废弃物太多了、塑料纸太多和排出黑色的雾气,我们先来了解废弃物和塑料纸是怎样污染河水?印染工厂把大量的废弃物和塑料纸一天一天的扔进河里,,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小河里的鱼渐渐变少了,河水也变得浑浊不清,最后河里的水渐渐的变少了,最后没了!雾气污染是工厂里排出黑色的雾气不断的上升,污染了大气层,还会臭氧气层破裂!人们多闻了会的黑死病!可能的事就都会发生!一旦发生防不可防,会死去很多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11
第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渐露端倪,成为近几年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20xx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xx年增加68万人;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比20xx年增加58万;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更是创造了690万的记录。据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经高达727万,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已很难避免。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大学生就业难!这已成为社会上“老生常谈”的社会问题。
“毕业就失业”是所有将要走出大学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问题,他们的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因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劳动就业人口总量在最近两三年将会达到峰值。就业压力则可能使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
中国,做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古就有尊崇教育的优秀传统。可是走到今天,我国的高校体制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却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探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就业问题的缩影,很多国家都存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是中国目前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为了尽量满足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创造不了如此多的就业机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毕业生需求。
一、社会
(1)、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影响就业状况。导致就业难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处于“两难”境遇:一边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毕业生或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另一边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及乡镇长期招收不到应届大学毕业生。
(2)、是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三是就业竞争激烈,市场达超饱和。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然因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岗位数绝对减少大学培养的学生不适应市场的需要等,使他们在求职择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3)就业过程存在着不足。首先,就业信息的双向不畅通,毕业大学生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完备信息,同样,用人单位也由于信息不完善无法找寻到最合适的人才。再者,就业环境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男女就业不公平,文理就业不公平以及面试中的暗箱操作,都使得大学生就业的趋势更加严峻。
(4)社会壁垒的形成。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在找工作的大学生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
二、学校
(1)、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进行主动调整,往往依据自身师资条件等,专业设置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给结构失衡。
(2)、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对于实用性强的技术岗位招聘,很多单位在通过与学生面试中反映,高校部分专业课程设置无法与单位实际需求相适应。
(3)、忽略职业素质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很多高校根据专业的不同开设了赏析课,却没有高校在课程中设计职业素质课。这让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工作中连最基本的职场礼仪都不了解,为自己职场发展造成了障碍。
(4)、教师工作量加大,整天忙于应付事务性的工作,没有时间补充新知识,缺乏职业生涯指导的专业研究。
三、大学生自身
(1)、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①、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②、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③、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有些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
(2)、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大学生缺乏对自我客观科学的认识,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社会需求不关心,对职业目标模糊,不能很好地将自己所学专业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有不少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过高地追求超越自身素质的职业和社会提供的条件,缺乏正确的择业定位。主要表现在:择业期望值普遍过高,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而并未考虑自身是否具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实力;过分看中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外企上。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干起的精神。 “高不成,低不就”,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原因。
(3)、大学生自身性格缺点。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很多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大,缺乏独立的为人处世的能力,而且社
会对“90后”这一代的评价褒贬不一,用人单位认为“90后”大学生员工普遍存在着散漫、忠诚度低、责任心弱等缺点,使用人单位招聘时有所顾忌。
第三部分、解决措施
(一)、国家
(1)、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机制,促进就业。通过各项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消除户籍、档案等人为限制毕业生自由就业的障碍,加大对支边、支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政府应注重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协词增长。经济的发展不只是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还要增进人民的福利。国家应该构建以大学生就业为核心的公共政策体系,努力扩大就业,在有的时候还应该不惜牺牲一点经挤增长速度栗保证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2)、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企业是消耗大学生的第一大基地,所以政府应通过合理的优惠经济政策来引导企业吸收大学生就业、通过法律法规已经其它政策来规范企业行为,从而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3)、利用市场经济来推动和加快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专业设置上要改造传统专业和基础学科,加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专业建设力度,适当减少专业数量和专业知识课程扩大专业知识面,使得专业设置更加优化;在人才培养上,高校应该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各学科的融合,建立学用结合的培养体制,依据企业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决定性环节,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4)、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素质。高校在推动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同时,要狠抓教育质量,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教书应先育人,学校在育人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强引导。高校还应该加大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让学生有目标地安排大学生活,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用人单位
(1)、 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实际的人才观。单位要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12
据市人事部门统计,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完成和新的非公企业的诞生,以及毕业生择业观念的改变,非公企业已成为广大毕业生首选的主要去向。在我市落实到企业单位的近3万人中,非公企业接收毕业生占了全市企业接收总量的91。0%,继续成为吸纳毕业生的最大载体。全市录用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数分别是671人、4581人(其中教育系统2183人)。
而苏州的五个县级市,也成为接收毕业生的新亮点。数据显示,20xx年XX市区共接收毕业生15330人,五个县级市共接收22156人,市区与五个县级市接收之比为1:1。45。其中,XX市、XX市接收总量增幅较大。此外,五个县级市20xx年接收的研究生共277人,比前年增加159人,增幅高达135%,县级市对高层次毕业生的吸引力正在增强。
总体来看,工科类专业的毕业生较占优势,新专业面临新机遇。与我市产业结构相匹配的机械类、电子类等工科类专业的毕业生仍然“吃香”,医学类以及工程类等行业特点明显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较好,像物流、营销类等新专业的毕业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13
20xx年4月-10月,市妇联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六大驻青高校联合开展了这一调查,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据统计,六大驻青高校20xx年应届毕业生中女大学生10782人,本次调查共发出女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两种调查问卷共7005份,。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就业率、一次签约率和月收入均低于同届男大学生。那么,女大学生们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择业观念仍存在误区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理想工作单位的选择上,69%的女大学生选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及三资企业,重点考虑的因素依次为职业稳定且高报酬、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好、有社会保障。就业热点仍然集中在我们传统认为的所谓“适合女性从事的行业”,如医院工作者、财务、审计、银行职员、新闻工作者、餐饮旅游、市场、广告、公关、行政、文秘等,调查报告《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可见女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她们宁愿放弃自己的专业,也要追求体面、收入高的工作,这无疑延长了她们求职的时间,增加了她们就业的难度。
求职过程中遇性别歧视
在问及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65%的人回答是求职过程中遇到过男女不平等的情况,主要表现是:用人单位在招聘简章中明确写着“只限男性”、“同等条件下男性优先”等字样,也有些用人单位虽没明确说只要男性,但女大学生在面试中也被问到过带有性别倾向的问题,如“我们这个职位会经常要求加班加点,你认为女性从事合适吗”和“你有男朋友吗”等等。
而用人单位被问及选人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时,86%的单位认为他们看重的是“综合劳动能力”(劳动效率),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看劳动力成本。女大学生工作后结婚、生育、哺乳、养育幼儿的职能对工作会产生一定影响,在此期间,企业需要安排人选临时替代其工作,从而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
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因缺乏工作经验和应试技巧而被用人单位拒绝的女大学生高达87%。在问及用人单位女大学生的素质能力有哪些不足时,59%的单位回答是女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成本高,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招聘有过工作经历的大学生。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14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据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__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再创新高,达到680万人,这对本来就面临严峻形势的就业市场又带来了不小冲击。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也加入到了兼职行列,成为兼职领域的主力军,面对日益庞大的兼职队伍,我们不禁提出了这些疑问:大学生兼职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需找兼职,兼职与专业的相关性如何?兼职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他们还需要哪些帮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绵阳几所高校的近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这些大学在校生的兼职情况及相关看法。
本次问卷调查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调查对象,共抽取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四所不同类型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调查中,总计发放问卷300分,有效问卷265份,有效回收率为88%,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学生中有93%的学生表示具有兼职的想法;82%的学生对在校兼职持肯定态度,对于兼职收入,84%的学生用于生活费用,9%的学生用于恋爱开支,7%的则用于长期投资。当遇到不公平待遇时89%的学生均选择忍气吞声,4%的学生选择告诉家长或同学,只有1%的同学选择付诸法律或向相关部门投诉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兼职与学业是否矛盾问题上,有67%的学生表示会放弃兼职好好上课,而却有29%的学生表示会坚持兼职,4%的则表示会看情况。
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1 学生兼职情况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兼职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一道独有的风景线,大学生兼职的比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越开越多的大学生大一开始就投入极大的热情于兼职工作,而学校和家长也对学生兼职持比较积极的支持态度。
1.1.1 大学生兼职的目的
大学生兼职的目的往往具有多重性,很多同学都不是因为一个单纯的目的而从事兼职工作,赚钱也不是唯一目的,而更多是希望通过兼职尽早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尽早了解社会和探究社会。这说明当代的大学生具有更加强烈的独立意识,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实现人生价值,当然,学生的兼职目的也折射出目前社会竞争的激烈和就业压力的巨大。
1.1.2 大学生兼职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习,学生平时没有很多的时间独自去寻求兼职工作,他们主要通过其他兼职同学的介绍、校园海报信息、校外媒体招聘信息和中介介绍寻找兼职,其中熟人的介绍和校外招聘信息又成为最主要的求职渠道。这说明面对高额的中介费和大量的虚假信息,学生们更希望通过安全免费的途径来获得兼职工作,尤其是对学校寄于了厚望,多数学生急切盼望学校能够多提供与自己本专业有联系的工作岗位信息,或者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用人单位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定期举行大型的专兼职现场招聘会,增加学生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交流与接触。
1.1.3 大学生兼职的工作种类,表1
表1显示,家教、餐饮服务、派发传单等简单的工作成为了大学生兼职的首选,兼职种类相对比较单一。学生在选择兼职工作时比较倾向于时间灵活、技术含量较低、专业性要求不高的工作,这样不同层次、专业、年级的大学生都能胜任。从大学生兼职的岗位来看,兼职工作几乎很难运用到他们的专业学科知识,更不要说在兼职中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而大多数工作单位也只是看中了学生的廉价劳动力而非能力,这让大学生想在兼职中获取锻炼的目的大打折扣。
1.2 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1 兼职的内容和途径有限
大学生参与兼职的人数庞大,参与的兼职工作种类也很丰富,但是兼职的内容和途径却非常有限,多是以服务性行业为主,工作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任意性,让学生的收获与自身的期望存在很大差距。而从兼职的途径来看,由于社会和学校都没有相对比较完善正规的学生兼职指导机构和部门,学生的兼职只能是自发、各负其责的个人行为。而大学生无论是在社会经验、人际关系还是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缺陷,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上当受骗、权益受到侵害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1.2.2 大学生兼职中的维权困难
大学生初次涉足社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困难和问题,拖欠工资、克扣工资、被中介公司欺骗甚至受到歧视等等都成为大学生在兼职工作中遇到的大__烦,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在兼职中不知情的卷入一些传销组织而长时间无法脱身,更有学生因无意陷入“诈骗团伙”而丧命的悲剧发生。这些后果的产生除了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国家法律在这个领域的缺陷,我国现行法律中缺乏保护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的相关法律规范,这就为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中介公司、用人单位提供了可趁之机,从而让他们能够利用学生谋取不当利益。
1.2.3 高校缺乏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和咨询部门
本文开头提及兼职中只有1%的同学选择付诸法律或向相关部门投诉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说明大学生在兼职的经历中始终是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孤军作战,缺少社会、学校甚至是家庭的帮助。而学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领域,在这方面更是责无旁贷。调查中,一般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应该成立相应的兼职指导机构或者是咨询部门,引导学生需找正确的兼职途径,指导学生认识在兼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2 兼职情况所引发的大学生就业择业思考
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不成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过分的焦虑与急躁,依赖心理过重,就业压力巨大。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是我们当前应该思考的重要环节。
2.1 国家、社会、学校的正确引导和支持,为大学生的就业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国家不仅要加强宏观调控,还应该查漏补缺,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去弥补就业市场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就业市场。社会应加强监督,完善机构设置,为学生的就业增加法律和机构保障。作为学校,应积极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增强学生信心,从而加大就业竞争力。
2.2 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教育
广大学生家长要克服守旧、传统的就业观念,引导子女形成“先就业再择业”,“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励子女参与竞争,同时,要对子女进行毕业前心里梳理,积极将子女的思想状况与学校进行沟通,以缓解压力,增强学生在就业择业问题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3 大学生自身的完善和调整
大学生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认清社会形势,了解社会所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同时,增强自己的就业技能实力,保持良好心态,提升自己在竞争中的实力,切勿在竞争中自暴自弃、轻言放弃,努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推荐访问:调查报告 现状 就业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报告怎么写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报告总结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3000字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000字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000字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结尾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意义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3000字怎么写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