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2022年度《了凡四训》读后感合集

时间:2022-07-01 13:00: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了凡四训》读后感合集,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了凡四训》读后感合集

《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5篇(一)

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感慨万千,以前对人生迷茫无错的我突然间豁然开朗,寻得了一条通天的人生大道,这条大道是如此清晰,如此的光明,令我十分感动,信心倍增。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为教育后代子孙而写的一本家训,原名《戒子文》,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此书分为四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其中讲述了袁了凡一生改变命运的经过,举出了许多因行善而得善报、改变命运的实例,阐述了积德行善的种种方法,鼓励人们积极改过修身,力行善道,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了凡先生一生的故事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云谷禅师和了凡先生的对话,他说,人的命数确实是有的,但这是对于凡夫俗子,对于极善的人,和极恶的人,命数都是不能约束他们的。极善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贫穷短命,但因为他行了善事,那么这善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贫穷短命变成富贵长寿;相反,极恶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富贵长寿,但因为他行了恶事,那么这恶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富贵长寿变成贫穷短命。

了凡先生认为,人有先天的命运与后天的命运两种,先天的命运了凡先生认为,人有先天的命运与后天的命运两种,先天的命运是父母祖宗上天给的,是先天注定的。而后天的命运则是由先天的命运转变而成,有的人一生无所作为则后天命运终生没有变化;有的人善于修持完善自己,积德行善,则他的后天命运就会向更好的方向转变;而有的人不善于修持完善自己,甚至作恶多端,则他的后天命运就会向坏的方向转变。

此书分为四章,有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等四篇,了凡先生用亲身实践向人们证明,命运原本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经验教训,撰写了这本探求立命之学的训诫之书。书中立命篇,就是说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自己。立命之学,是讨论立命的学问,讲解立命的道理。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所见到改造命运种种的考验,告诉他的儿子袁天启;要袁天启不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也必须努力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了凡先生认为,人有先天的命运与后天的命运两种,先天的命运了凡先生认为,人有先天的命运与后天的命运两种,先天的命运是父母祖宗上天给的,是先天注定的。而后天的命运则是由先天的命运转变而成,有的人一生无所作为则后天命运终生没有变化;有的人善于修持完善自己,积德行善,则他的后天命运就会向更好的方向转变;而有的人不善于修持完善自己,甚至作恶多端,则他的后天命运就会向坏的方向转变。

第二篇讲的是改过的方法。小的过失,尚且要改;那么大的罪孽,自然就不会再造了。一个人改过,如果能具备书中所说的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这三种心,那么就能有过错立刻改了,就像春天的薄冰,碰到太阳光一样,还怕不融化吗?但要改过,有三种方法。一种是从事实上改,一种是从道理上改,一种是从心念。第三篇所说的,都是积善的方法,发慈悲心,广积阴德。善一定要积很多,才能发生大作用。而且所积的善最好是别人所不知道的阴德,才能够扭转命运。然而行

善积德都以慈悲心为根本。有了慈悲心,你才能有博爱的胸怀,去接受大家,去感化大家。第四篇专讲谦虚的好处,谦虚的效验。仔细的研究,不囫囵吞枣,那就必定能够得到很大的利益。人在社会上,不能不和他人来往,所以必须要知道做人的方法,而做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了。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学问也会进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样样都会进步。如此所有种种的好处,都从谦虚上得来,所以称为谦德。

我们一般认为,人在一生中,通过加强锻炼有一个好的身体,通过刻苦的学习有一身好的本事,有了这两样,人就会有了幸福和长寿。这当然是对的,而且是完美人生所必须的两样东西,人们在年轻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追求这两样东西,但是,人是有社会属性的,你的行为、语言和思想对你的周边社会时刻都在产生着影响,你的周边社会也每时每刻都对你的行为、语言和思想产生着反馈,而这些来自于外界的反馈无不与你的言行有关,你好的善的言行就会得到好的反馈,即使你是一个能力有限的人,你的人生道路也会得以拓宽和通畅;而你的不好的恶劣的言行就会得到不好的反馈,即使你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你的人生道路也会变得狭窄和不畅。这一道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无数次的被检验。

人的能力和人的道德是两回事,我们的祖先把他们五千年来的聪明才智和道德美德留给了我们,使得中华民族长久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我们的骄傲。但是,当今的一些国人,盲目的追逐物质的享受而忽略了独立自主的创造,盲目的追求外国的时尚而忽略了自己

民族的风格,尤其是盲目的追逐金钱而忽略了传统的道德美德。他们的言行盲目,内心浮躁,他们经常会拿着一知半解就去挑战权威,对本该尊敬的师长很不以为然,把本该孝敬的长辈视作他们的奴仆,内心已空虚到疯狂的忘我的追逐明星,真不知他们哪一天会爱上侵略者部队里的靓仔大兵,他们视为所欲为为自由,视侵害他人为搞笑,视放纵为潇洒,视另类为酷,这样的人即使他有很高的学历对社会又有何用,他们不危害社会就算烧了高香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才无德的人,更不要说那些无才也无德的人了,这样的人你能喜欢吗?你愿意做他的同事或好友吗?你愿意接纳这样的人做你的员工吗?如果大家都不喜欢他们,他们的人生道路会宽广吗?

在了凡先生一生的故事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云谷禅师和了凡先生的对话,他说,人的命数确实是有的,但这是对于凡夫俗子,对于极善的人,和极恶的人,命数都是不能约束他们的。极善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贫穷短命,但因为他行了善事,那么这善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贫穷短命变成富贵长寿;相反,极恶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富贵长寿,但因为他行了恶事,那么这恶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富贵长寿变成贫穷短命。所以人的命数是没有一定的,如果一个人不行善,也没有违犯过失,那么他就只能顺着他的命数向前走,半点都不自由啊!只有力行善事,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联想到实际,我觉得改过行善最重要的是要修心,从念头上做起,做到意念清净,不起一丝毫的妄念,顺和自己的本性,做到真诚,才能成功。人的一切恶行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心里,如果一个人不生恶念,

那又谈何造恶呢?要修心,就必须在心中培养扶持正念,在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时常反省自己的过错,别人冒犯我,那是别人的过错,于己无干,不怨别人。古人道:举头三尺有神明。敬畏天理,心体光明,无愧于一切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豪杰。现代的社会之所以很少见到君子豪杰,是因为社会能干扰人清净本心的因素太多了,世人已经很少有人能保持意念的清净了,也很少有人能深信因果报应之事了。

看完这本书,合上书页时也卸下了尘世的伪装,诚实的审视自己也许这就是机缘吧?在一个平凡的午后我与这本书相遇了,这个巧妙的邂逅也注定了我的人生将走向不同的道路。

《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5篇(二)

《了凡四训》为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善书,阐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全文分为四个篇章:立命之学、 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后三篇是了凡先生为改变命运所开的三剂良药。作者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年轻时他请一位孔先生算命,何年何月参加考试、考第几名、中不中、当什么官、何时娶妻、几个孩子、享寿几何。不知道是否纯属巧合,袁了凡先生算命后的前2020年情况全部被证实算准,于是他相信今后的命运也将会一一验证,开始听天由命,不再努力奋斗,早早开启坐吃等死的节奏。直至遇到云谷禅师,禅师告诉他一种化解命运格局的方法才破局,考上了举人,最后还活到了七十四岁,远远超过孔先生算的五十三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总体颇为可信,非常值得当代人学习借鉴。

坚定自己可以改变命运的信心。其实,我不是怀疑神算子的水平,如果没有后面改变命运的良方举措和实际行动,袁了凡先生的人生轨迹还真有可能被全部算定。但算命先生再厉害,也只能算准命运中变化中的计划,算不准计划中的变化,如果变化远远超过计划,就相当于量变引起质变,偏离原来的人生命运轨迹就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更不会按照算命先生的预测来演绎坐实。换句话说,能被算出来的命,都是凡夫俗子的命。

小时候身处思想落后的农村,算命和命运之说很流行,乡亲们一遇到天灾人祸或不顺的事都说这就是命啊!,听天由命的思想普遍存在。虽然事实上起到了一定社会稳定、安抚人心的作用,但也是医学专用自己、消极怠慢的源头。父亲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好,初一时考过全年级第二名,但因为家庭贫困初二辍学,参军复员后回家种地当农民。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于是在极度贫穷的情况下想尽一切办法供我们三兄弟上学。说实话,当时由于眼界狭窄、见识短浅,并不知道自己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会怎么样,但现实生活中繁重体力劳动的农活与低下收入的不成比例现象已经持续多年,那种让人几乎看不到希望的绝望悲观状况,让鲤鱼跳农门的诱惑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后来我和弟弟都考上了大学,成为朝思暮想的工人阶级一份子,摆脱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现在呢?面对事业发展的瓶颈,我也坚信这不是最终的结果。反思自己,还存在很多性格上的缺点和能力上的不足,所以当前最要紧的是提升自己综合素养,功夫下到位了,事业发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越努力越幸运,做一个有准备的人,才能抢抓迟早到来的人生机遇。我坚信,只有改变自己,做更好的自己,才配拥有更精彩的人生、更美好的未来。

在坚信命自我立的前提下,该如何立命呢?立命需要先立志。

人无志不立,事无恒不成。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明成祖朱棣说: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王勃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些名人名言都深刻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北宋儒家大师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思想境界更是高人一筹,激励了文天祥、岳飞、夏完淳、曾国藩等无数后来的仁人志士。志向是初心,是梦想,是动力,是最想实现的长期目标。如果没有志向,人们就会荒废自己的本心,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必将一事无成或者抱憾终身,白发苍苍时便悔之晚矣。然而,还得注意一点: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如果一个人没有主心骨和远大目标,朝令夕改、见异思迁,看似忙忙碌碌,也终将成不了大事。

了凡先生也在文中写道: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所以说,没有远大志向的人,不配谈改良命运,甚至可能将原来的好运气消磨殆尽,迎来更糟糕的命运结局。

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认为,善恶有报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因果关系论的现实体现。有的人看不透,举例说某某一生干了不少坏事,不也是有权有势无病无灾安康长寿?其实,因果报应不一定非得在本人身上体现,还有可能在他的子孙身上体现。这也正应了一句古话:远报儿孙近报身。就拿我家来说,爷爷中年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身为公社民兵连连长,他宁愿辞职也不忍心对村里无辜的地富反坏右家属进行迫害;父亲曾经至少救过5名落水孩童的性命,他们虽然都穷苦一生,但福报就是后代出了两名大学生,我11岁在河中游泳精疲力尽时被一位村民救过,正好印证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名言。

为什么没单独写改过之法?因为在我看来,改过就是一种积善。有错不改,不仅是缺乏文中的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还是缺乏善心的表现。凡是缺点、过错、谬误,不管是性格上的、还是决策上的、亦或是操作上的,多多少少都会对单位、对家庭或者对个人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物质精神损失。如果被别人指出来或者自己意识到了,却不下决心去整改,属于典型的破罐子破摔死不悔改我行我素苟且苟安的做法。其潜台词一般就是吹毛求疵,谁还没个过错啊?我就不改,你能咬我啊?改变起来太麻烦了,就这样得过且过吧!懒得改,习惯就好!有这样任性念头的人,往往很自私,或者套用时髦的网络用语叫精致的利己主义,你能指望他是良善之辈么?即使本质不坏、不是大奸大恶之徒,但往往也是毛病多多的平庸之辈,经不起道德和时间的考验。南怀瑾大师讲过一句话:战胜天下是英雄,征服自己是圣人.征服自己,首先就是要克服自己的惰性,不断修正自己的缺点、改变自己的错误。道理上很简单,就是管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每一个念头,因为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善人不讲挣钱,专讲挣命。什麼叫做挣命呢? 就是我们为人做事,要做到被人佩服,命就长了,这就是挣到命了。因此,积善改过可以看做是一个事物的正反面,改过主要从自我改进、完善提升的角度来说,而积善主要是从帮助别人的角度来说的。

易经上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了凡四训》列举了十种随缘济众、行善之举: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所幸自己也曾有过为灾区捐款、开车免费搭载乘客、拾金不昧、义务劳动、公益活动等善行,今后更应该多多行善、积累福报,虽然可能做不到像丛飞、古天乐、周润发那样倾囊而出,像消防英雄那样赴汤蹈火,但力所能及的善事还是可以主动多做的。大家活学活用,推而广之,积善不难也。

坚持谦虚谨慎、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老祖宗教育我们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亏盈而益谦虚已者进德之基,然而不少现代人稍微有点成就便自命不凡、傲视一切,带来的结果往往不是人缘差就是前途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向钱看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追求的东西太多太满,渐渐迷失自己本性,这恰恰是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入侵的结果。怎么办?还得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寻找答案。《了凡四训》告诉我们:惟谦受福。在做学问上,要虚怀若谷,认识到知识永无止境,敢于承认自己的鄙薄无知;为人处世的时候,要礼让三分,不能得理不饶人;追名逐利的时候,要反思自己德位是否相配、功禄是否相称,君子忧道不忧贫;修身养德的时候,要戒骄戒躁,与时俱进,坚持忠诚干净担当,凡事以德为先、以德服人。至于厚德载物,什么是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这样做的人就是最有道德的人。以利己之心帮助别人,然后要求感恩回报,这是交易;以无私之心帮助别人不图回报,就叫做德.你帮助到的人越多,所得到的回报越少,你的德就越厚,就可以称作德高望重了。

《了凡四训》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方法就是改过、积善、谦德。真的很感谢领导向我推荐了这本书,让我提醒自己要常在有时思无时,莫在无时思有时,发耻心、畏心、勇心,积善改过,谦虚养德,让不甘平凡的自己争取赢得更好的命运。在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好好读这本书,依照古圣贤的教导,让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顺畅通达、更加团结友爱、更加和谐文明!

《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5篇(三)

《了凡四训》旨在教会人们作为人而生于世间的四种为人之道,即立命、改过、积善、谦德。

读立命之学,让我想到这么几个词:天命所归、我命由我不由天、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所谓天命,我认为不过是人脑形成的意识形态。从科学角度来看,为人处事是遵循的人类设定的标准和方法,而非天命。但是,我辈皆凡夫俗子,有时候不得不以天命作为精神慰藉,倒也情有可原。

立命之学告诉我不要相信什么命中注定之类的话,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只要是正确的事情,那就去做好了,千难万险坦然面对,即使最后不成功,也只是自己做的还不够,而不是天命使然。

修心之言,即要心无所恶,心里不能有杂念,胜而不骄败而不馁,时刻保持一种包容、平和的心态,凡事做到问心无愧。

读改过之法,何为过,每个人对过错的判断标准不同,因此要先知错方能改过,如何知错改过,作者告诉我们要有耻心、畏心、勇心。

有羞耻之心。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古往今来有无数例子,就在我身边,作为我的老板还是一名女性,都可以虚心听取意见主动自我批评,而我这么low的一个菜鸟,怎么好意思不去虚心学习的呢?三人行必有我师,要能常常看到别人的优点,耻于自己的不足,如此方能知错改过。

有畏惧之心。举头三尺有神明,不要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没人知道,人在做天在看,错而不思悔改必终食恶果。

有勇敢之心。要勇于承认错误,要勇于改正错误。我认为能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能可贵,尤其是作为一个老板、一个官员、一个领袖。记得小的时候看过一个故事,讲述一个日本餐饮店,主动请客人提意见,然后改正,慢慢的这家店生意越来越好。虽说这种事很普遍了,但是由于是很小的时候印在脑海里的,所以它形成了我对谦虚且勇于听取别人意见的早期认识。

我认为每一次改过都是一次自我提升,同时更是对自己内心修为的一次磨练。一个人如何能够拥有宽广的胸怀,如何拥有一颗包容的心,是需要不断磨练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若止水波澜不惊,这些内心修为的至高境界,是需要一点点培养。

读积善之方,多行善事,必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里讲了很多故事,都是行善事得善报的。不过有一点感觉有些别扭,故事里很多都是父母辈积累善缘,子孙辈得到善报。可能是我的宗族观念不强,更希望是今世缘今世报。

后面讲到对于善的判断,什么是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这些种种需要慢慢消化。由此可见,无论对待人还是事,都不能片面和武断。为人要低调,做事要谨慎。

读谦德之效,特别喜欢下面这段: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人要有志向,同时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凡事多为他人着想,自会得到福泽庇佑。然而,当今社会,人们都在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所谓的志向,早已屈从于生活压力,甚至不曾记得自己有过志向。

突然感觉有些可悲,真的很羡慕那些有梦想的人,即使千难万险即使头破血流,起码曾经为自己活过。哇,不能这么想下去,会抑郁的,活着还是要洒脱一些。没有梦想又如何,志向不清晰又如何,作为儿子孝顺父母,作为弟弟姐弟和睦,作为丈夫敬爱妻子,作为朋友互帮互助,作为员工爱岗敬业,作为公民热爱祖国,多行善事多结善缘,不枉此生,足矣。

通读了凡四训,感觉人的思想境界没有最好只有更高。不过,很多地方都提到鬼神之说,我虽不信但也不否定。权且把它当作一种精神寄托,用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来指引自己的为人处事,用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5篇(四)

暑假去了西安的终南山,父母认识一位让我们全家都很敬重的白老师,他送给我家一本书,书名叫《了凡四训》,并嘱咐我们认真阅读。我认真读了好几遍,我觉得看完这本书我学到了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看完这本书的心得。

《了凡四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给自己儿子写得告诫书,被称为中国历史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书。这本书中 ,了凡先生以毕生的学问和修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儿子不要被命运束缚,命是可以改变的,要自强不息。

这本书包含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方四训。这里主要说了,了凡先生自幼丧父,母亲让他弃学从医,学医可以养生,也可以救人,了凡先生听从了母亲的意见。有一天,他去慈云寺遇到了一位老者,姓孔,云南人, 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孔先生告诉了凡先生命里为官,并告诉他你县考可以考第十四名,府考可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可以考第九名。第二年了凡先生赶考,结果孔先生的话都一一应验。孔先生还告诉了凡先生,他以后是个大官,五十三岁那年因病而终,可惜没有孩子。了凡先生相信了孔先生的话。知道自己五十三岁就要死了,所以了凡先生也无所求,无所思了。每个人生下来都不是圣人,哪里没有过错的呢?了凡先生决定从今天起改掉过错,每日行善。了他做了很多好事,包括做官时,减免税负,关心百姓疾苦,是百姓敬重的好官。最后了凡先生不但有儿子,而且还活到了七十多岁。

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是说乐于助人,好施舍的人,这样才能把坏的命运变成好的命运。了凡先生告诫后人要有善心 德心 孝心。作为一个小学生更要学会这些。什么是善心,就是要乐于助人;德心我认为就是做一个有道德,公有德心的人。比如很多人会乱丢垃圾,我绝对不会乱扔垃圾,现在40度的高温,清洁工爷爷奶奶们冒着酷暑,在烈日下清扫大街,我请求所有人不要再随地乱扔垃圾,有的开车的叔叔阿姨会把垃圾随手扔在大马路的中间,他们就没有德心,清洁工们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捡垃圾,只要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给别人一份爱心;以后不管在哪里吃饭,我绝对不会浪费粮食,在学校吃多少打多少,不能吃不完就倒掉,因为,在山区偏远的农村还有很多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中午都没饭吃,我希望可以尽我小小的力量帮助到他们;孝心,就是知道孝顺父母,知道感恩。感恩我的家人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恩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上课认真听讲,不让老师操心。

日日谦善,日日进步;这个是我以后必须每天都要做到的,我希望我身边的每个人都能读懂这本书,并明白书中的真谛。

《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5篇(五)

读此书,从她说起,一位宛若仙子的女子,与我甚是要好,2020机缘巧合结缘佛教,2020暑假回家乡与她见面,言谈间对生的从容、对死的坦然让我刮目,临别送我几本书,其中一本---《了凡四训》,暑假期间得空细细品读,颇有些许沉淀,借此机以为记。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

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寿命到五十三岁,命中无子,当官的话可以做到县长。他每年拿国家多少待遇,考试第几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对照,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世间人追求功名、财富,而了凡先生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晓得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后来,他和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没有打一个妄想。禅师很佩服他,说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说: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随后,云谷禅师的一番教导,使得他顿悟。于是,他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但考取了进士,而且还有了两个儿子,活到了74岁。

这正是《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发心去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训》与佛经有着相似之处,目的皆在与人为善、护善念。那么,又应如何护善念呢?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不被名利富贵等物欲所动心,将坚定的正念、正信坚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现在前,那么邪恶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三、虚心使人进步,谦虚是成功的助力器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训诫一直成为世人的座右铭。在《了凡四训》一书中,同样阐释了谦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这是说,人若谦虚,神明相佑,人若骄满,神明相拒。

纵览《了凡四训》一书,才发觉它不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还有应对人生、处理情感、生活的策略,不失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在反复品读《了凡四训》一书之后,定能走出生活中的种种阴霾。

路漫漫,把每一天当成修行。

推荐访问:读后感 合集 凡四训 《了凡四训》读后感合集 《了凡四训》读后感5篇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