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经典名著呼啸山庄读后感2000字3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1-07 09:30:07 浏览量:

经典名著呼啸山庄读后感2000字1  读过《呼啸山庄》之后,会被艾米莉勃朗特那极赋有感染力的句子所打动。她刻画的人物,总让人有一种从陌生到熟悉的渐进感和亲切感;她更多的是让我们体会这个过程,而不是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名著呼啸山庄读后感2000字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经典名著呼啸山庄读后感2000字3篇【精选推荐】

经典名著呼啸山庄读后感2000字1

  读过《呼啸山庄》之后,会被艾米莉勃朗特那极赋有感染力的句子所打动。她刻画的人物,总让人有一种从陌生到熟悉的渐进感和亲切感;她更多的是让我们体会这个过程,而不是结果,而她自己也享受着这个过程所带来的感动。

  人们都说,《呼啸山庄》与爱情有关。但在爱情的深层,却是一场关于青春的旅行。

  《呼啸山庄》以凯西和希斯克利夫的成长为主线,讲述了两个家族兴衰成败的历史。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有一对儿女,儿子叫亨德莱,女儿叫凯瑟琳(昵称凯西)。恩肖先生在一次出差中收养了一个不明身份的男孩,取名叫希斯克利夫。但希斯克利夫在呼啸山庄饱受欺负,只有他喜欢的凯瑟琳愿意和他在一起玩耍。直到有一天,他离开了这个充满了可怕回忆的家。

  几年之后,他再次回到家中准备复仇,但呼啸山庄却早已不同往昔:恩肖先生离世,亨德莱成了山庄的新主人,但他却终日酗酒,妻子在生下儿子哈瑞顿之后也撒手人寰,凯西嫁给了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林顿,林顿和凯西诞下一个女儿,也叫凯西。希斯克利夫为了复仇,也为了得到凯瑟琳,想尽了办法,最终得到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却失去了他的挚爱——凯瑟琳。

  故事到了这里,基本结束。

  被希斯克利夫悲痛的青春所打动。希斯克利夫的青春是沉重的,生活在社会底层,是同龄人中最卑微最下贱的,他只有强逼着自己比别人更成熟。多么痛的领悟。得经历多少磨难才能成长为希斯克利夫,又得经历多少个流泪的夜晚,才能体会到希斯克利夫?残缺的青春,终究会在雷电交加的夜晚变得更加强大;悲伤地往事如流水般不断在脑中循环。希斯克利夫,这个内心强大却心存怨恨的男子,终于在悲伤过后爆发,终于在无数次试着原谅之后释放——青春,就这样活活输给了怨与恨。

  与书中的希斯克利夫不同,电影2009版《呼啸山庄》却竭尽全力去渲染一个让人心生怜惜的希斯克利夫。电影更注重希斯克利夫人性的一面,把凶残、吝啬的希斯克利夫刻画成了一个缺乏爱和同情的流浪汉形象。这部影片更加注重人性的描写,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人自身的属性。

  被凯瑟琳肆无忌惮地笑脸所打动。她是幸运的,在上流社会做着自己的公主,却又比同阶层的人体会到更多。她得感谢希斯克利夫,让她在阴云密布的时候得到快乐;让她在快乐的时候得到的快乐更多。想想凯瑟琳的一生,竟然觉得如此矛盾。同时被家人和两个男子深爱,却因为从小就生活在万众瞩目下而不懂珍惜,让人在心生羡慕的同时又为这个不成熟的女孩感到惋惜。她一直活在青春中,即使在结婚后,她还是没能把青春赶走。经典之所以被成为经典,是因为从不过时。于是,我们可以拿凯瑟琳的人生思考当下很多青年的人生——拿着青春来比喻青春,是在恰当不过的了。

  青春,就像是一个承载着所有人表演的一个舞台,在一幕幕演出中不断呼啸前行。但一部好的舞台剧,也总少不了一些让人记忆犹新的路人甲。

  于是不自觉的便想起了这部青春戏剧的牺牲品。

  哈瑞顿,这个一生下来便注定要充当棋子的呼啸庄园继承者,却因为父辈的缘故被希斯克利夫利用,一生都没有接触过课本和学校甚至是一个朋友,从而与“优秀”无缘。他那双蓝色的眼睛里充满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天真和单纯,这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的,命运到底还是舍不得让一个单纯的年轻人一生碌碌无为,于是便让他和林顿的女儿凯西生活在了一起。两个生机勃勃的年轻人,最终为已经许久没有经历过青春的山庄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与之相比,林顿的妹妹却没有那么幸运。也是因为青春的呼啸,让原本生活在画眉山庄的“公主”伊莎贝拉爱上了一心想要复仇的希斯克利夫。青春肆无忌惮,于是伊莎贝拉和凯瑟琳争吵,受了希斯克利夫的蛊惑为其离家出走——还杀死了那只陪伴她多年的小狗。不过,她显然没有做好当妻子的准备,也是啊,怎么能奢求一个公主一夜之间就变成主妇呢?于是,家暴便光临到了她的身上,她歇斯底里的呼喊,却没有人听见:绝望、孤独、迷茫……这个女孩的青春,才刚刚开始。不过正值豆蔻年华却经历这些,不禁会让人觉得残忍和心疼。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问:艾米莉勃朗特想告诉我们什么?显然,自由、反抗这些都不能满足作者的意图。作者要告诉我们,一个美丽青春的重要性。青春总是呼啸着,风风火火,让人快乐也让人疼痛,让人伤心也让人感动。因此,从来都不要说你的人生多简陋,你的生活多艰苦。因为青春路上从来没有茅草小屋,从来没有羊肠小道,他呼啸着,是风,是列车,是不可名状的幸福载着懂他的人一路高歌……

  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初希斯克利夫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和青春;如果当时亨德莱不酗酒成瘾;如果当初凯瑟琳没有嫁给林顿……如果没有这些,那这将是一部美丽的童话。我会常常思索:作者为什么一生只写了这一本书,而且写的的这么凄惨?然后得出了一个答案:青春总是呼啸着,如果上面的如果有一条成立,也许就不足以构筑青春了。青春是水到渠成的,是奋不顾身的,是独自突兀的,也是温馨动人的,因为青春总是呼啸着。

经典名著呼啸山庄读后感2000字2

  艾米莉·勃朗特——这位才华横溢而早逝的女子绝不会想到,她死后,自己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会被后人誉为“最奇特的小说”且成为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绝色异彩的一粒宝石,直至今日,仍以其奇丽动人的光彩使无数读者为之折服,深深惊叹于它非凡的艺术魅力。 初读此书,完全出于好奇。好奇原由来自于模糊记忆中一部老电影的片段。看那电影时年纪尚小,换频道瞎混时间无意看到凤凰卫视正在放的这部片子。那个镜头把我吓住了:背景是窗外极空旷又狰狞的凸凹不*的荒野,风呼啸着高高掀起窗帘,一个长相奇特的男子半跪在地上,和看上去极虚弱的一个女的相拥而泣,悲恸之状感天动地,说的一些话也是可以使人肝肠寸断,悲至极点的一类,气氛很是压抑;音乐又深重,如浊水,回旋着淤结住,流不开化不了的让人喘不过气来。整个画面多少有点怪异的感觉,甚至让人有颤栗的恐怖感,仿佛有无形之手诡异的伸出来扼住了咽喉,使人窒息。很自然的我扫了眼片名,觉得那名字也怪,叫什么《咆哮山庄》。对于这个有怪怪的名字的稀奇古怪电影我兴趣不大,转而换台寻动画片去了。可那魅影般的印象却再也挥之不去,萦绕记忆深处至今日。读了原著,忆起那个镜头,也知道《咆哮山庄》就是手中所捧的这本《呼啸山庄》了,才觉得那片子把味道拍得很浓,很真实,很到位。天性愚驽,书中个别文字其中的深意一时未能领会,可那栩栩如生的描写,饱含激情的对话,性格各异的人物,激起心中丰富的情感浪花,悲喜无法自制,竟身陷其中难以自拔。艾米莉的文字是活生生有灵性的,它们在风中呼号,在矛盾中痛苦挣扎,在痴恋中撕心裂肺,它们点化了我拙钝的心智,引着我进入那个癫狂,野性的世界,各色人物的脸或笑或泣,旋转着,在眼前变换着,冲突着,意乱神迷。寒假重读此书,再次陷入那个怪异的梦魇。

  枯草,蓬飞,北风,呼啸,山路,崎岖,雾夜,降临了呼啸山庄。如此安静,一个与尘世喧嚣隔绝的山头。如此凄凉,一个与阴冷黑暗拥抱的山庄。

  夏夜,繁星点点,老欧肖收养了无家可归的希克厉 。

  也正因为这,他的童年开始与亨德莱和卡瑟琳共度。与亨德莱,他们之间互相产生了怨恨;与卡瑟琳,则一起享受着在旷野中追逐玩耍的乐趣,进而渐渐地爱上了她。可是在老欧肖死后,由于地位悬殊,卡瑟琳终究嫁给了富有的林敦,希克厉负气出走。

  三年后,希克厉意外出现,他打乱了原来相安无事,其乐融融的画眉山庄,他怨卡瑟琳当初没有选择他,他恨林敦抢走了他的爱情和幸福。他没有轻易放手,他残忍地报复,疯狂地破坏,他带着并不喜欢的伊莎蓓拉私奔,最后卡瑟琳重病而逝。复仇顺利地打击了那林敦一家子。

  在卡瑟琳死后,希克厉疯狂地继续着复仇计划,20来年都不曾动摇。确实,他真的成功了,亨德莱去世,其子哈里顿像一条哈巴狗一样跟随着他。卡瑟琳之女被迫接受与小希克厉的婚姻,并因此性情大变。林敦和欧肖两家的所有财产落入他手,但即使就是这样,他最后还是孤独地死在卡瑟琳的闺房里,去另一个世界寻找自己的可人儿。 。希刺克利夫与凯瑟琳欧肖的爱情足以用“痴”来形容。阳光,甜蜜,欢笑不是他们爱情的主要,而阴郁仇恨误解怨愤交织混杂成为他们爱的主色调,造就他们近乎疯狂的爱。凯瑟琳说:希刺克利夫就是我,我就是他……

  人世变迁20年,没有一个人得到任何幸福,留下的,只是一个悲剧——而这一切是只用“因爱生恨”就能诠释的吗?

  爱与恨只一线之隔,在这里被演绎的多么鲜活生动。用恨来表达爱,似乎有点荒唐,但希克厉的爱与恨谁能划出明显的界限呢,爱和恨互相掺杂,相互融合,这两个原本完全对立的概念在他一个人身上得到了和谐统一。因为爱着所以恨着,矛盾吗,其实不然,却又讲不出其中有什么必然。爱恨情仇的一次偶然,旷古朔今,只因为爱得深沉。又正因为爱得深沉,“当你安息的时候,我却在受着地狱般的折磨,痛苦地直打滚!”,失去了心爱的人,“我得提醒自己:你要呼吸——几乎得提醒我的心脏,要跳动。”

  在作者艾米莉笔下,一个对爱情怀着无比圣洁的心情的人,面对他失去了这种圣洁 以后,他却采取了这人世间残酷的折磨,去报复他的对头,而且这种折磨居然伴随他度过了后半生,这个故事是多么的悲壮和凄惨?我们古代化碟的梁祝,或许能和他们比一下谁悲壮,但是又怎么能够比得上他们的凄惨?如果故事能够重编的话,失去凯莉以后的希刺,把完成了他为出人头地而出走的举动继续下去,再把这种执著和偏执的爱,脱离这个情感的怪圈中,那么,我想问:这样的希刺,在这个世间他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到?

  凯瑟琳与希刺克利夫之间感情,不会等同于普通男女之间的由于异性间相互吸引而生出的爱情,而是他们两个所具有的统一精神元素的体现,即戴维塞西尔所谓的真正意义上的“同类”。他们的爱是纯洁的、不带半点瑕疵的爱,是超乎常人意义上的灵魂之爱,精神之爱。

经典名著呼啸山庄读后感2000字3

  这是一个关于爱、恨的故事,这是一次魔鬼的复仇,这是一场跨越生死的激情,这是一段无法获得宽恕的人生。

  呼啸山庄作为一部英国古典文学名著,很多人会认为像其它十九世纪初女作家的作品一样,充满了温文尔雅的贵族气派,弥漫着浪漫的庄园气息,带着典雅和小资品味,展示着俊男靓女的谈情说爱。这是绅士和淑女应该遵循的爱情原则,像奥斯丁一样都是美好的,幽雅的。

  但是人生从来都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时残酷的现实会突然降临到你面前,就像呼啸山庄里面,你看不到浪漫的品味和高尚的生活,看不到阳光、草坪、洋伞和咖啡,看不到值得效仿的得体举止,也无法领略英国贵族特有的典雅气质。相反,你只看到狂风肆虐下的荒凉原野,只看到因压迫和虐待导致的刻骨仇恨,只看到跨越生死、超越天地的激情,只看到人性的撕裂、堕落和冰冻。

  这就是呼啸山庄,“爱”和“恨”的极端对立;这就是呼啸山庄,像一把利剑,直接刺穿人性丑恶的本质。

  这样一部作品,可以领悟的实在太多太多,但是,正如一名翻译家所言,许多人在看过第一遍后,就没有勇气再看一遍。每一次阅读,都会害怕深陷激情里而无法自拔,害怕被那源于人的本性、连死亡都无法得到宽恕的爱燃烧殆尽。

  这就是小说最奇特、最神秘、最激动人心的内核---爱与恨的反复纠缠。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爱到彼此的灵魂合二为一,感受彼此的痛苦和欢欣,承担彼此的灵魂和生命;克里夫和凯瑟琳的恨,恨到死后也不得安宁,在彼此纠缠、彼此折磨中期待团聚。唯一的解脱就是,死亡。

  很难想象一个十九世纪终身未婚,保守、内向、沉默寡言的女性会写下如此惊世骇俗的爱情宣言。自从小说问世那天起就备受争议,在女作家活着的时候恶评如潮、骂声不绝,在女作家死后二十世纪中后期,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十部作品之一。

  小说不断争议的关键,就在于男主人公克里夫的角色定位。这是一个受尽不幸、嘲笑、身世凄惨的孤儿,他的内心在长期的压抑下变得阴暗狂野,耍尽一切手段要报复世界。

  他从一出场就是一个被欧肖收养的,没有来历的街边乞丐,在老主人去世后受到凯瑟琳兄长亨德利的长期虐待和压迫,性格扭曲变态,仇视人类,甚至仇视世界。在他得知深爱的凯瑟琳嫌弃他而选择嫁给富有的贵族林顿后,愤然离家出走,三年后重返呼啸山庄,开始了邪恶的复仇计划。最终,他用卑鄙的手段毁灭了两个家族,用上一代的恩怨惩罚下一代的生活,在这片狂风肆虐的*原上,把所有人的心冰封。

  用原著中一句话来形容:“克里夫先生他可是个人?如果是人,他可是疯了?如果不是,他可是个魔鬼?”

  为什么?为什么女作家要选择这样一个魔鬼作为第一男主角?又或者,她更多是想挖掘一个人是如何从人变成魔鬼的过程?

  我更倾向于后者。

  克里夫也曾经被欧肖家的老主人疼爱过,也曾和凯瑟琳一起*等的读书、学习,生活的很快乐。可自从老主人去世后,他的生活权利就被完全剥夺了,他过着被亨德利仇视,被任意打骂、处罚,猪狗不如的生活,唯一关心他的是凯瑟琳,唯一爱他的是凯瑟琳,唯一安慰他狂躁、仇恨之心的也是凯瑟琳。她是他的朋友、爱人和偶像,是他为之生存的一切。可是,凯瑟琳却在选择婚姻时,选择了自己不爱的林顿,理由很简单:林顿年轻、英俊、善良而且富有。在那个灾难性的夜晚,克里夫偷听到了凯瑟琳的自白:她喜欢林顿,但并不真心爱他;她全心全意爱着克里夫,但却无法降低身份忍受贫穷。在那个夜晚,克里夫带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开了这个无可留恋的伤心之地,被一场激情折磨的痛彻心扉,被一场绝望的爱撕裂的身心俱碎。

  我们无法想象克里夫在出走那三年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和磨难,我们只知道当他衣着体面、气度不凡的回到呼啸山庄时,那个粗野悲惨、绝望心碎的克里夫已经消失,现在克里夫带着刻骨的仇恨、带着处心积虑的复仇计划、带着血腥屠杀的快感回到了旧日的故居,他要把曾经的仇人、情敌一一逼上绝路,把对手的财产一步步占为己有。这不是基督山伯爵的快意恩仇,这是来自地狱最邪恶的诅咒。

  克里夫终于完成了从人到魔鬼的蜕变,完成了人性的彻底扭曲和堕落。而在这痛苦的变化过程中,是仇恨还是狂爱起了更大的作用呢?

  我更相信是---爱,是对凯瑟琳发自灵魂的爱,但是这爱却遭到了背叛、逃离、出卖,把克里夫从人折磨成了魔鬼。

  这是怎样的“爱”和“恨”?凯瑟琳致死还对克里夫当年的不辞而别耿耿于怀,对克里夫为了复仇娶她人为妻怀恨在心。凯瑟琳折磨他,用明知残酷却伤透了心的冷言冷语刺激他、伤害他。克里夫对凯瑟琳当年的背叛深恨不已,对凯瑟琳至今还怀疑他的深情而伤心绝望。克里夫咒骂她,带着绝望、痛苦的火焰和泪水不肯宽恕她,甚至在她死后,诅咒她的灵魂永无安宁之日。

  昔日紧紧相拥无法分离的恋人,用最刻薄绝情的话语刺伤彼此的心灵,用无法遏制的仇恨燃烧彼此的生命。

  在凯瑟琳死后十八年,克里夫逼死了自己的老情敌,占有了他所有的财产。在这十八年中,他无时无刻不被凯瑟琳的幽灵缠绕,他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她的气息,感觉她近在咫尺,可是无法碰触。他的神智被无时无刻的幻觉折磨,无法吃饭、安睡、劳作、生活,他怀疑她没有离开,只是故意和他捉迷藏,直到他去打开她的坟墓,亲眼验证她躺在坟墓为止。

  如果说克里夫是魔鬼,那么凯瑟琳就是制造魔鬼的魔鬼。

  克里夫终于在一个大雨磅礴、狂风肆虐的晚上死了,死在当年他和凯瑟琳一同被关禁闭的小屋里。

  我们已经可以理解女作家为什么被称为超越时代的天才,她笔下的克里夫在被所有人唾弃的同时,永恒的爱和至深的恨赋予他独特的魅力,一种散发着狂野欲望、不受约束的个性魅力。正如小说开头所描写的荒野之树,它是扭曲变态的,却是最不加修饰、自然生成的。克里夫的一切都是环境造成的,他就是那荒野之树,努力地生存,抗拒着狂风暴雨,在变成这样的丑态之后,用丑恶对抗、报复这制造丑恶的严酷环境。

  一个遵循传统、保守道德规范的英国淑女,以此独特、敏锐的视角揭示了人性,探讨了人性,理解了人性。在她笔下,爱与恨以一种最本质、最自由的状态释放出来,她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美也是最丑的一面,让我们探讨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善与恶。

推荐访问:读后感 呼啸 山庄 经典名著呼啸山庄读后感2000字3篇 经典名著呼啸山庄读后感2000字1 经典名著呼啸山庄读后感2000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