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意义的思考,供大家参考。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坚持问题导向,分区、分类逐步突破制约因素,运用好合同能源管理、绿色金融等市场新机制,积极推广应用节能降碳新技术、新产品,扎实推进公共机构节能降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以党政机关为代表的公共机构应该协同推进节能降耗和降碳减碳,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公共机构是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重要力量
我国公共机构数量约167万家,包括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大型场馆等。2019年,全国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约1.8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总量的3.7%,换算成碳排放量约为3.99亿吨,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3.5%。
相较于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3.5%的占比数据直观上似乎不太突出,但如果与具体行业或在全球范围进行横向比较,意义就凸显了。比如,民航业是我国碳达峰行动中重点推进的八大行业之一,2019年,航空公司航空燃油消耗3689万吨,折算碳排放1.16亿吨,机场综合能耗折算碳排放近360万吨,民航业碳排放总量约1.26亿吨。从全球范围看,2019年碳排放量超过4亿吨的国家有15个。其中,澳大利亚的碳排放量约4.28亿吨,全球排名第15位;德国的碳排放量约6.84亿吨,全球排名第6位。从另一角度看,碳排放量低于4亿吨的国家中不乏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经济体。比如,2019年英国碳排放量约为3.54亿吨。可见,站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我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也有重要意义。
衡量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的效果和意义,不能仅盯着二氧化碳减排的绝对量,同时也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系统性变革的角度来审视。公共机构的数量是动态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不是单纯的增减,而是与经济社会变革紧密相连。比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提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这将带来公共机构碳排放总量的增加,但是从全局看,从人民就医的刚需角度出发,公立医院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其实对应了私立医院的减少。再比如,由于行政体制改革,一部分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从公共机构变成经营部门,虽然客观上会实现公共机构碳排放总量的下降,但是并没有改变我国整体碳排放的总量。
所以,对于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和效果评估,既要强调减排总量指标,也要抓好强
度指标。近10年来,我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增速放缓,能源消费结构渐趋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2019年,全国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333.81千克标准煤,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18.89千克标准煤,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25.39%、20.83%。
公共机构在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坚
持系统观念,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
方式、生活方式。在这一系统性变革中,公共机构不仅要抓好自身领域的节能降碳,还应
该立足两个方面,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立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挥好财政资金的示范和杠杆作用。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除了在供给侧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更要从需求侧调整产业结构。公共机构是能源
消费的重要领域,而且使用财政资金,应带头使用绿色低碳产品,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助力产业结构优化。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公共机构实施太阳能热水项目2.2万个,累计集热面积1525.2万平方米;实施太阳能光伏项目4.6万个,累计装机容量578.1万千瓦;实施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项目约4700个,累计供热制冷面积2829万平方米;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6.1万辆,其中引入社会资本运营8.8万辆,建设充电设施
18.7万套,其中引入社会资本运营14.7万套。另外,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政府采购数据,2019年全国强制和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产品633.7亿元,占同类产品采购规模的90%,全
国优先采购环保产品718.7亿元,占同类产品采购规模的88%。
立足促进绿色生活方式转型,发挥好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干部职工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的提案建议,实现碳达峰,既要从产业、企业等角度出发,也要从最终消费需求的角度着手。消费者绿色生活方
式的转型,不但有利于直接降低碳排放,而且其绿色消费偏好的转型可以“倒逼”企业采
取绿色生产方式,因为企业如果不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就将失去市场、损失利润。从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角度来看,消费者意识、行为的转变以及舆论的影响,不断强化
了社会力量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促进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从最初的大多边政府机制演
变为包含多元行为体和多维治理机制的复合体。比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在联
合国气候大会中取得了观察员身份,社会力量通过以观察员身份参与气候谈判以及在主会
场外组织边会活动等方式,对全球气候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明确支持气候行动中的“非缔约方利害关系方”的积极参与,便是对以消费终端为代表的
社会力量在气候减缓和气候适应等领域所蕴藏的潜力和贡献的认可。
在发挥绿色生活方式示范引领作用方面,公共机构具备两个优势。一是流量优势。公共机
构使用财政性资金,这使其更受社会关注。特别是党政机关,既是能源消费者,又是节能
减碳工作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从自身公信力和节能监管能力角度而言,也是社会关切的热点。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当下,这种关注就意味着流量。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政府等公共
部门自身的节能降碳也倍受社会关注。我国专门将公共机构列为重点领域持续推进节能降碳,这种创新模式和积极成效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二是规模优势。目前,我国约有167万
家公共机构,覆盖面非常广,不管是直接覆盖还是辐射影响,所涉群体数量都非常大。充
分调动这部分群体的积极性,对于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以及间接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
低碳转型,具有规模上的意义。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碳排放
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这既是基于能力上的考虑,也是对树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干部职工应率先行动,将示范引领作
用落到实处。
公共机构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两套组合拳
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对公共机构提出了任务要求,也带来了开启新征程的东风。在这场经
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中,公共机构要抓住机遇,统筹谋划,砥砺前行,协同推进节能降耗
和降碳减碳。重点是打好两套组合拳,一手抓好自身领域的节能降碳,一手抓好系统变革
中的示范引领,助推全社会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生产方式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分区、分类逐步突破制约因素,运用好合同能源管理、绿色金融等市场新
机制,积极推广应用节能降碳新技术、新产品,扎实推进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大力开展能
效提升行动,推动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燃煤锅炉、中央空调、数据中心等节能降碳改造;
全面推进新能源替代行动,推广公共机构太阳能光伏以及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应用,
推动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持续推进绿色办公行动,提高办公设
备和资产使用效率,提升公共机构绿化水平,提高绿化覆盖率。
发挥好公共机构杠杆作用、流量优势和规模优势,积极开展绿色低碳示范引领行动。
——开展绿色低碳示范创建行动。结合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不断深化开展节约型机关、
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等示范创建行动,讲好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故事,在全社会作表率;严
格执行节能环保产品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扩大绿色采购范围,提高绿色采购规模,
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带动作用;在有条件的公共机构开展试点,探索实现碳中和的模式和
手段;推动公共机构以合适的方式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营造自我约束、主动减排的良好氛围。比如,在北京市近几年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中,100多家公共机构积极参与,取
得了积极成效。
——开展绿色生活示范引领行动。以全国节能宣传周、绿色出行宣传月等为窗口,面向公
共机构和社会公众,积极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研究碳
达峰、碳中和相关课程体系,通过网络教育、人事干部教育培训等方式,增强公共机构特
别是党政机关干部职工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和本领;树立公共机构绿色低碳生活行动
品牌,采取碳普惠等新模式试点推行绿色低碳出行、制止餐饮浪费等行动,探索完善对消
费偏好和消费倾向有引导督促作用的制度机制和利益机制。
——开展绿色低碳发展国际交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中,我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在政治上和体量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要积极与有关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探索建立合作机制,吸收借鉴国外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先进技术、经验、模式;宣传中国在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领域推进节能降碳的力度、成效和经验,助力气候谈判和气候治理。比如,在2017年波恩第23届国际气候大会上,国管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边会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公共机构领域推进节能减排的模式,取得了热烈反响。
推荐访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意义的思考 助力 中和 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