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团队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团队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6篇
团队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篇1
加强教研组建设 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抚宁县石门寨镇中 侯立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在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顺利的主导力量,他们对教育改革的理解、认同和参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效。然而,现在的教师长期处于管理性的应试教育的评价制度下,仅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缺少对学生适应现在社会的素质的关心,对教育改革的热情不高。于是,应试教育模式成为根深蒂固的模式教育。现行的教育机制,使教师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使教师的一切教学安排,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时数的分配,对学生发展评价等始终如一的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进行。于是,教师所关注的是如何积累考试资料,如何对这些考试资料进行科学而详尽的分析,如何使学生掌握与考试指挥棒相应的学科内容,如何使学生对考题做出灵活得应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技能。这种残缺不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难以生动活泼主动,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难以形成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也是教师自己无暇顾及本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无暇考虑教育教学科学方法的改进,即使有所改进,也是为了应试的目的,无暇顾及也无力开展真正的科学教研。有的甚至以教学科研之名大搞应试教育之实。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引导教师不从根本上思考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窒息了教师内在的专业程度的愿望,需求和动力,进而造成了整个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迟缓和落后。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专业自主发展有三个途径:①通过系统的自学:②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
③在教室里检验己有的理论。最后一条途径尤为重要,课程研究和课程编制应该成为教师自己的事情,实践己显示它是有前途的方式,当然也不得不承认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如果大多数教师而不只是少数人掌握了研究技巧,那么教师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地位就会得到改善。
实际上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专业化水平需要得到发展,教师综合素养需要大幅度提升,光靠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已是一件不现实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于集体的力量,因此教研组建设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应该得到加强。可以说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新形势下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拓展教学内涵的主要途径。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或许还可以说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它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新的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认为要抓好“三个一工程”。
一、“一个抓手”——以教研活动为抓手,积极有效地开展活动,提高教研水平
1、抓好理论学习: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对教师的生存和发展极为重要,教研组学习既是一种团体压力又有助于教研团队动力的形成。要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而不要小看理论思维,理论学习要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因此要利用教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理论的学习,它包括语文专业知识的学习,最新教学理论的学习,最新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的学习,考试分析与评价等等。
2、抓好专题活动: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专长,而且经过时间的打磨,他们的教学经验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我们就要善于调动每一位教师参与教研组建设的热情,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特长,用讲座的形式向有关老师传经送宝,减少其他教师的摸索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每次可设立一个专题:例如如何上好复习课;
讲评卷的方法;
解二次函数的点滴经验,也可以请参加中考阅卷的教师进行中考试卷评分及答题要点分析;
请骨干教师谈心得体会;
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作个案分析等。有条件的话,可以请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来校作讲座,“传道、授业、解惑。”
3、抓好听课、评课活动:任何一次公开课教学是一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应对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等各种能力的展示,也是一位教师教学理念、基本素养的体现,因此任何一次公开课对教师自身能快速成长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教研组要充分重视每一次公开课,认真组织好听课、评课活动。对于组内的青年教师的开课设想要认真听取,对其初稿的可操作性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再稿时还对各种细节问题提出忠告。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客观地评价他这堂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对于有一定教龄的中老年教师,既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又能实事求是地表明自己的看法,怎样做更好、更合理一些,不要让评课活动成为表扬会或批评会,让评课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我还设想对于所开的公开课在评课活动结束之后,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把这堂课重新安排、设计,写出更好的教案,并附上教学反思,让教师学有方向,思有思路。
二、“一个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化教研组的基本功能,提升教学水平
1、重视集体备课活动,以公开课为抓手,创备课组特色,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加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我们要在抓好自己学、集中学理论学经验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实践,所以要始终抓住课堂教学不放松,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让全体教师树立“向课堂要质量,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信心”的意识。为此要重视集体备课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使教学更合理、更有效。针对数学教学有些薄弱的现状,首先可在组内开展全面听课活动,并请学校教研室教师参与,共同探究教学策略,提高本组教师对教学的认知水平。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各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外,每一学期以备课组为单位推出一位教师的教学展示课,对他的课进行认真指导精心打磨,集中听课,然后集中评课,使大家都能有所收获。各备课组在教研组整体建设的基础上,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现实需要出发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并能形成各自特点,如七年级备课组引入新教材为突破口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
八年级备课组以重视数学创新指导为特色,注重学法的研究;
九年级备课组要强调扎扎实实抓教学,注重答题方法技巧的指导,以把好出口关为己任。
2、编好一套配套习题、一套中考试卷,提升学生能力:
课改中有一个重要的课程理念“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教师对此应该有合理的指导。我认为应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技能、兴趣等加以选择辅导材料,使所选择、编写的材料和教材配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我想只要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这件实事是可以做好的。
3抓好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提升学生素养;
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要设计各种和数学学习相关的活动,锻炼学生的才干,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利用探究性课程提高学生的研究意识,敏锐的观察能力,信息筛选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书写表达能力。举行数学小竞赛,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阶段对数学课题进行专题研究,达到既了解数学史又为以后的解题积累素材的目的,既可以有教师的讲座也可以有学生的展示,总之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初中三年中坚持每周一公式背诵不放松,每天一题训练不放松,每月一次检测不放松,并且进行全班、全年级组乃至全校性的评比、表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一个载体”——办好一份刊物,提升教研组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数学教师教学创新需要教研组营造创新氛围,让新的时代理念、新的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研组新的时尚,使教研组成为教师教学创新的心理安全港和精神加油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作为研究者、作为主人来参与的,带着疑问与困惑,进行理性的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不应该以任何形式、任何权威来压制教师个人的专业见解。教师是在由社会发展所牵动的教育改革当中,通过批判性的反思,做出新的选择。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对组内教师提出的不同教学观点和进行的教改尝试我们力求给予理解和尊重,少苛求多包容,少求同多求异,使教研组成为教学创新的舞台和学术争鸣的论坛,使创新精神成为数学教研组文化的原色与底蕴。因此就需要有一个平台,一个载体,我认为可以办一份内部刊物,让教师们有畅所欲言的场所。这份刊物的内容,既可以是教师推荐的优秀学术论文,可以是教师在教学中点滴经验和体会,可以是教师论坛,总之要借助这本刊物提高教师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技能。也可以借助这本刊物发表学生的优秀习作,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有可能的话,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利用校园网、抚宁教育网,交流各校的研究成果及教研组建设经验,实现教研资源的共享。
总之,教研组建设如能抓好上述三项工程,必然会创设出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使教研活动这一沿袭已久的教师业务学习方式注入新的活力,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教师能有所作为,使教研组建设得到实化,使教学研究焕发生机与活力,从而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的重要组织,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团队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篇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体措施
为了打造一支符合二期课改要求,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条件、搭设舞台、提供机会、营造氛围,特制定以下具体措施以保障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提升。
一、 师德
1、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对学校文化、学校精神的内涵作深层次的理解,并努力将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2、学校组织开展师德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评选、宣讲、展示等形式弘扬师德风范良好的教师,提升我校教师整体的师德素养。
3、创建学习型班组、教研组,在创建过程中求得教师个人、团队的双重发展,每一年评比一次。
二、 学识
1、鼓励教师参加本科或硕士课程班进修。
2、为教师订阅《读者》《人民教育》杂志。每学期进行读书沙龙活动。
三、 能力
1、形成校级骨干教师、校级后备骨干教师的梯队,每两年进行申报、评选、考核。骨干教师(含后备)能在本学科或本教研组中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团队中老师共同成长。
2、有机会尽可能多的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的教学观摩活动。
3、不放弃市、区级组织的各项教学比赛活动,对于参赛老师,不管是否获奖,设立参与奖。学校或者所在团队积极帮助该教师出谋划策,体现团队智慧。
4、学校每学年组织校级教学比赛,鼓励教师在比赛中提高教学能力。
5、积极争取机会,多与教研员沟通,请区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让老师在区一级层面能够进行公开教学。
6、聘请资深退休教师带教骨干教师,来校听课,指导学校中青年教师。
7、每年进行一次教学案例或论文的评选,学校编写案例或论文集,并鼓励教师参与区评奖及向杂志投稿。
8、为个别岗位的教师提供到齐一小学轮岗学习的机会。
9、积极参与学校的项目管理,成为管理者或参与者,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管理、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学校定期对各项目进行考核。
10、 督促教师认真按计划完成师资培训工作,评选校本培训积极分子。
11、 学校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进行中期及末期的考核,对于完成规划较好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 个性品质
1、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升育人能力:心理辅导能力、与家长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等。
2、适时地进行心理辅导讲座,进行心理辅导游戏,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缓减教师职业倦怠感。
在教师中增设单项奖的评比,以弘扬教师中良好的个性品质。
团队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篇3
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主体,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校长自主组织,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互动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专著、专业知识等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学习、工作、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校本研修是在新的教师专业发展形势下产生的新的教师培养形式,是为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而产生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为了提高校本研修质量,我就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谈点个人看法。
一、因校制宜健全校本研修机制,夯实校本研修基础。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打造既能适应现代教育又能开创教育美好未来的教师团队。
(一)、建立校本研修机制。
学校要让教师们都能走近新课程,就要专门设立校本研修组织机构,要在学科教师中建立校本研修小组,要完善校本研修的工作机制和目标考核制度,要加大校本研修的奖励和处罚力度,要努力使校本研修成为学校管理教师的重要杠杆,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平台和助推器。
(二)、务实活动,夯实校本研修的基础。
学校组织开展校本研修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要以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面对的具体问题和优秀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方法等为对象,狠抓基础性的工作。例如:学校要抓好以下几项活动的开展,夯实校本研修的基础。
1、教师的读书活动。“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部阅读史。有阅读习惯的人其道德基准不会有大偏差,精神世界不会萎缩。”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公民整体阅读水平,教师、校长的阅读习惯和水平对公民的整体阅读水平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古人云:“一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教育是最富有生命活力的事业,缺乏读书的教育是没有前途的教育,缺乏读书的教师是没有希望的教师,不读书的校长是空洞的校长。教师要大量阅读思想家、教育家的著作,学校要在校长、教师中形成浓烈的读书之风气。
2、老教师上示范课、骨干教师上优质课、青年教师上研究课、新教师上成长课要成为每学期的必做工作。要通过全体教师参加赛课,营造研修氛围。
3、以活动为载体,做实日常的个人研修。学校要有计划地开展丰富的研修活动。例如:读一本教育名著,写出读书随笔;
上一节公开课,写出教后反思;
整理一个教育故事,写出案例评析;
开展一个小课题研究,写出教育论文;
研究一位名师授课,写出成长感悟等等。
二、大力培育研修文化,努力提升研修水平。
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都离不开校本研修。学校必须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关键环节,始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开展切实有效的校本研修,努力提升研修水平。
首先,不断强化研修意识,抓住课改做文章,积极发现和提炼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认真确定校本研修的侧重点实施研修,逐步形成“研修兴教、研修育师”的良好氛围。
其次,制订校本研修的长远规划,完善校本研修工作条例、制度,为校本研修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再次,依托校本研修资源库和学校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团队优势,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引领和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以课堂教学为基点,切实开展课堂教学问题研究、经验总结、论文撰写。
三、以课堂为基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既是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成长的家园;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地。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课堂。课堂之于教师尤如水之于鱼,天空之于鸟一般,离开了课堂谈教师专业成长无异于缘木求鱼。所以,校本研修应该以课堂为基地,通过对课堂的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优化校本研修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模式。所以应该确立以问题化、主题化、专题化为校本研修的基本策略。以教师专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为研修的重要目标和突破的重点,通过教师的反思形成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思考,提出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案;
通过教师对教育教学主要的方法和环节的研究,提炼出研修的主题;
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实际,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主题,在主题下确定研修的专题。使教师在问题化、主题化、专题化的校本研修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五、找准校本研修的切入点把校本研修工作做实。
新课程、新教材、教育教学方法的研修就是校本研修的很好的切入点,因为把握新课程、新教材、教育教学方法的素养是教师最核心的专业素养,是教师提升全面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素养。
(一)、新课程资源共享。
学校可以以年级组为单位,认真全面深入地研究新课程、新课标和新教材,以新课标达成为教学资源开发的根本目标,以新教材为教学资源开发的基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拓展新课程资源,集体汇总,建立新课程资源库,实现新课程资源共享。以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支撑教师专业发展。
(二)、新课程教学问题团队共研。
学校可按照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把教师编成研修小组,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共性和突出的问题,如新教材的把握、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接受式教学方式与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等,在研修小组内团队攻关,形成解决方案,不断优化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新课程教育教学评价团队互鉴。
学校要组织教师对新课程教育教学评价研究,教师要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把握教育教学目标达成的新课程命题评价的方向与特征,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开展问卷评价等活动,并提供给教师团队互相借鉴,不断实现教育教学评价的科学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教师先于学生进行学习体验。
新课程下教师先于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体验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布置学生作业前,教师先做作业可增加教师对教学及作业的认识,有助于在教学中、作业布置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教师先于学生进行学习体验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搭建教师发展平台。
校本研修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育教学是教师成长的沃土,课堂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学校应以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载体,搭建教师发展平台。
七、走上网络平台,提升校本研修水平。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天网、地网和人网所形成的强大的网络平台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之间广泛交流的平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学校要积极建立网络平台,要鼓励教师走进网络构建自己的话语舞台和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的信息通道。
新课程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成功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实现办学理念的提升,学校管理的变革,更需要实现教师培养方式的转变。而实现提升、变革与转变,需要一个扎扎实实的过程,需要干实事、讲实效的作风。我愿和同仁一道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走出一条条校本研修新路,为教师专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团队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篇4
怎样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要走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幼儿园的举办者和教师,更要抢抓机遇,谋求发展,大力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1、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价值以及自己是否具备教育能力的认识和判断,是教师对主体的一种主观判断和自我感受。自我效能感强的教师,对工作充满激情,对自己充满自信,在教育过程中,能激发自己的内在动机。“发展型”教师就属于自我效能感很强的人,所以,她们会为自己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愿意尝试新的教育策略;
而那些“任务型”的教师,她们的自我效能感只能依靠外部的刺激去唤醒。
(1)施加压力。适度的压力对人的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一学年举行一项专业技能竞赛、一节优质课展示,每位教师承担一次业务学习的组织等,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2)发挥特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有自己的兴趣,园长要知人善用、用人所长,客观的评价教师的工作,鼓励教师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3)体验成功。园长要创造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竞赛,如教坛新秀评比、民办幼儿园优质课评比、论文、教育案例写作评比等活动,经常在幼儿园内部开展一系列的评比活动,让教师体验成功。 二、树立终身学习的良好意识 从一名新手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再成长为成熟教师,都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学习。但许多教师总是为自己找到不学习的理由,过分强调客观因素,学习意识非常淡薄,意识不到激烈的就业压力正悄悄向自己靠近,意识不到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教师们不能清醒地认识到来自社会的外在压力,不积极地去迎接挑战,可能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教师们应该及早行动起来,加入学习的队伍。
(1)参加学历进修。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学历相比,起点偏低,年青教师应该及早学历进修,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2)参加师德培训。师德,是教师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师德,更是教师职业的魂魄。在实际工作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爱岗敬业。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二是倾注爱心,视如己出,热爱孩子,关心孩子。三是终身学习。不断钻研,不断进取。
(3)制订学习计划。教师应该为自己制订一份学习计划时,要求不要提得太高,贵在坚持,每天阅读30分钟专业书籍,每学年写一篇教学论文,练习弹唱20首幼儿歌曲,把教养笔记、反思记录看成是对自己工作的反思,学期结束后,把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尝试写成一篇经验总结,不要让身边的宝贵资源成为摆设,也不要让思想的火花瞬间熄灭。不要让借口浪费了青春,不要让借口阻止自己的成长。 总而言之,要走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有时候,我们埋怨偏见,也期盼政策倾斜,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有必要为此而呼吁。但就教师个体而言,提升社会地位的根本办法还在于我们自己,相信有作为才能有地位,会学习才会有提高的不变真理,正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积极进取,相信每位教师都能展示自己最闪光的一面,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团队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篇5
在家校合作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唐翠华
来源:《中小学德育》2017年第01期
摘 要 家校合作是学校办学的时代要求。家校合作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教育经验,有助于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大有助益。
关 键 词 家校合作;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反思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1-00-02
当前,教育越来越从封闭走向开放,其中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家校合作的日益密切。为此,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在家校互动中既改善家庭教育质量,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学校实现新的跨越。这不仅是办学理念的突破,更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行动。
一、在家校合作中丰富教师教育经验
教师是家校合作的主体之一。教师在与家长的互动中协同育人,不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而且有助于丰富教师教育经验,实现教学相长。
1.提供教育所需的独特资源
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拥有更加宽广的育人视野,更加灵活的教育形式,掌握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家校合作正好为之提供了可能。
一些美国教育家认为,孩子对学校的态度通常受到家长的影响。当家长对学校和学校的教师感到满意时,他们的孩子就有可能遵守学校的规则,在学校有良好的表现,并对学校的鼓励和支持有积极的反应。因此,教师可以把家长看作学校可以依靠的、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1]在家校合作时,教师与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家长置身同一平台,教师基于这个平台拓展视野,与家长增进交流,或请家长开设讲座,以此弥补自身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同时,在家校合作中,因为家长的关注、参与和鼓励,教师又自发地对本职工作产生更强烈的责任心、主动性,积极获取家长有益建议和意见,从而调整身心状态,提升专业素养。
2.提升教师教育的技法技能
团队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篇6
以案例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何晓新
来源:《黑河教育》2010年第09期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以往的传统培训中,教师们获得的多是一些固定的原理、原则及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优化教师培训过程,使教师培训模式更趋科学化,北安市教师进修校培训部教师经过研究和反复讨论确立了新的培训课题——《案例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对校内外教育教科研力量的充分挖掘和整合,开展了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走出了一条以案例培训为主线,将培训与教研有机结合的民主、开放、科学的教师培训之路,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管理水平。
一、案例培训的意义与价值
所谓案例培训,即指有意识、有计划地为受训者创设出一个个真实的教学场景,展示出教育教学过程中某些真实情境和生动客观的事例,以帮助受训者阐释这些情境和事例中显性和隐性的基本原理,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促进受训者深入学习探究教育教学理论,总结提炼实践经验,学会评价与反思,提高教育教学应变能力。由于再现了真实的教学事迹和场景,受训者能够有感而发,进而主动与培训者和其他受训者进行互动交流。培训者可以有意识地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穿插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受训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导受训者研讨、论证、形成一个或多个可行性方案。同时还可以指导受训者自己去发现问题,更能于无形中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反思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交流能力。
二、案例培训的流程
1.阅读案例。受训教师审读案例文本,把握案例事实,初步拟定解决问题方案。
2.小组讨论,形成共识。在小组或全体培训教师面前呈现个人对案例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和依据。而后,听取同伴意见,对案例问题和解决方案展开讨论,以求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