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用与无用议论文800字,有用与无用作文素材大全,供大家参考。
正如庄子所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时候或许会觉得干这种“无用”之事是浪费时间,但当某天突然需要时却才真正发现当时“无用”的才是最“有用”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用与无用议论文800字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有用与无用议论文800字
此“吾用”非彼“无用”
呜呼!人生各异,境界有别。何为人生之“有用”去处?何为生活之“无用”追求?
我认为“无用”不一定代表不用去做。莫言曾在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发表了自己的感言:“没有用处正是它的伟大用处。”这句话令我感触极深。科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探寻,而文学则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可以引起作者与读者灵魂的共鸣。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的技术而忽视精神世界的寄托和给养,那么那些看似“无用”的事物会让你的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大多数人成为了物质金钱的奴隶,他们可能每日闷闷不乐,被世俗生活困扰,为了生存而生活。这样可悲的事情是我们不愿发生却一直存在的现实,而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根源说起:何为有用?何为无用?
“金钱有用论”是否真的适用于当下社会?一些颇有成就的人物,他们的观点却与金钱格格不入。乔布斯曾说他愿意用自己所有的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可见他追求精神的渴望,对“无用之有用”的认同。林徽因本可以享受富贵安乐的生活,却放弃身外之物,踏上了一生传承中国建筑的伟大事业,谁又能说她的选择“无用”呢?
灵魂的生活比物质的获得更充实。想象一下,在一个静谧的下午,迎着软软的阳光,坐在一把藤椅上,左手一杯茶,右手一本书,在鸟儿的叫声中开启美好的阅读时光,这是多么惬意而舒适的享受啊!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愿意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取片刻时间,在自己的内心种菊修篱。或许这些无法让你获得功名利禄,但是这是精神的交汇、思想的升华、心灵的净化,可以让你在繁忙的生活中寻得自己的小确幸。
正如庄子所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时候或许会觉得干这种“无用”之事是浪费时间,但当某天突然需要时却才真正发现当时“无用”的才是最“有用”的。
珍惜“无用”之“有用”,甘舍“有用”之“无用”,方成大道。
有用与无用_看似无用的恰恰是有用的作文素材
名言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庄子
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或许就是他的没有用处。——莫言
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而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丘吉尔
经济可以使人富裕,但是只有艺术才能带来尊严。——余秋雨
事例
1、二次大战中,斯大林在破国灭都的危急关头,在雪花飞扬的红场阅兵式上发表演讲:“再也没有那个民族像我们这样值得自傲,敌人想消灭斯拉夫民族,想消灭我们这个有过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柴科夫斯基的民族?”斯大林就是这样去号召红军,号召人民上前线的。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决不可能说我们是曹雪芹、李白、杜甫的后代,让我们上前线去杀敌吧?
2、以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而言——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贡献而获奖。这里很值得一提的是得主之一的日本科学家现年80岁的下村修,当年他对水母很感兴趣,孜孜地进行观察研究。他于1962年从一种水母中发现了荧光蛋白,当时有人认为研究水母、荧光蛋白有什么用?因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的研究成果不受重视、不受肯定、没有资源……但他矢志不渝。后来马丁·沙尔菲接下来继续研究,进而发现绿色荧光蛋白本身就能发光;而钱永健在研究改造绿色荧光蛋白中取得多项成果。如今,绿色荧光蛋白“已经成为现代生物科学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它的帮助下,研究人员能够看到以前所不能见的新世界,包括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和癌细胞的传播方式等。
3、栎树因为无用,而成为神树,幸福地生活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楸树因为有用,而成为刀下之鬼,年复一年地遭受到无情的砍伐。这便是有用带来的不幸,无用带来的幸运。
4、萨拉托夫市中心广场以杰出的作家、思想家和文学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字命名。白俄罗斯斯科里纳大街原名列宁大街,白独立后改用白着名作家和诗人弗兰齐斯克·斯科里纳名字命名;哈佛大学是以学者、大学创办者和建校费用主要捐献者约翰·哈佛的名字命名的;全钢结构重达1万吨,高320米,建于1889年的大铁塔是以法国建筑师埃菲尔的名字命名的。我们众多文学艺术家,他们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位置。在北京,在上海,在那些繁华地段,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位大诗人、大作家的塑像,也很难见到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广场、街道或建筑物。
5、齐白石55岁定居京华时,门庭萧瑟,煮画而不能疗饥。后来学吴昌硕,开辟了大写意画派新领域。他是金石大家,自称“三百石印富翁”。白石制印,从清代丁、黄入手,兼容碑的奇伟沉着和秦汉“一任自然”的精神。白石的刀法里也有从“无用之劳”练就的“有用”。他当过几十年木匠,雕龙凤大床练就非凡腕力,使得其运之金石痛快淋漓。曾有人说白石的印有“木匠气”,白石制一印:“鲁班门下”。由雕花木匠到金石名家,如同凿岩而得清泉,他们把不通之路打通,不仅耐心,还有才智。但最为幸运的是,是他们从无用中看到了有用。有时,无用和有用甚至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