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课范本(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课范文4篇
第一篇: 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课范文
大学生劳动教育小结(劳育小结2000字)
劳
动
教
育
小
结
姓名:
班级:
学号:
劳动教育小结
革命的先驱——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劳动是人的生活需要,人为生活而劳动;
劳动创设了人的生命环境,人在劳动环境中生活;
劳动给人以生命的真谛,人的劳动就是生活。马克思曾经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腊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所以,我们学校展开了劳动教育,即劳育的活动。劳育就是从育人的生命意义上来展现的实践本质,劳动教育的目的性既要体现对我们的全面教育,又要有教育目标的具体层次。以下,是我在劳育期间的总结。
通过这一阶段的劳育,我认为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1、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2、了解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
懂得辛勤的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
劳动是公民的神圣义务和权利;
懂得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数千年来剥削阶级思想残余;
懂得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3、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担负起艰巨的建设任务。并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和分配的问题。
学校开设劳育课让我懂得了劳动不仅仅是为了金钱,底层的劳动者并不让人瞧不起,他们每天都付出辛勤的劳动是有价值的,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劳育课改变了我的劳动观念,帮我树立正确做人生观、价值观及一个人对一份工作应有的态度。劳动教育能培养一个人的基本素培养一个人的生存本领,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人要想活着就必须学会劳动,学会怎样干活。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适应环境者生存,不适应环境者被淘汰,要想适应环境人必须要有顽强的毅力,那股顽强的劲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从劳动中锻炼出来的!人必须学会吃苦,如果他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将一事无成,从古自今无论哪一位取得成功的人,他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重大科技新成就的出现本身就离不开辛勤的体力劳动,所以劳育的展开是必须的。
经过劳育活动,我们有艰辛的付出,也有劳动后的回报,我们付出的是体力上的汗水,收获的是精神上的升华。欧文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完善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恰是劳育活动,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真切与深入的理解。劳育期间,我们每天从事的都是整理书籍、打扫一类简单的劳动,在这些岗位做的事情都很小,也很琐碎,需要耐心和认真,可能很多同学不屑于做这样的小事,总想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其实做什么事都需要脚踏实地,需要把每个细节做好,没有在每件事情上的认真负责精神,任何事情都不会办好。古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吗?我们要培养的就是这种做事情干工作的良好品质。
劳育活动也让我们明白了学会劳动的重要意义。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在校的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我们应该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由此联系到我们以后的工作,就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我们需要靠双手来创造生活,需要靠技能来创造明天,因此更需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大学劳育使我体会到了工人的艰辛,社会上的压力,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不要像以前一样轻视劳动。劳育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劳育活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做人的态度。劳育还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使我们树立了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人生观。它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劳育活动是我们学习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能够从中得到快乐又能够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样我们岂不“何乐而不为”呢。我们的学习生活也应该像彩虹这样丰富多彩,不仅要学习,还要积极参加各类的劳动、活动。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社会,因此我们更应该具有吃苦耐劳的习性,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寓知识于劳动之中,多实践!我们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可以与世隔绝,我们是社会中的一份子。
当今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竞争激烈,各个招聘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要求都很高的,劳育活动恰巧给了我们一个锻炼身心的机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一次劳动,一次成长。很感谢学院为我们安排劳育活动,使我们得以在劳动中逐渐成长。这一阶段的劳育活动,更增加了我在以后社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对我以后的人生起到了一个明显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 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课范文
大学生劳动教育01
明确劳动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劳动
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劳动。“学生越是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必要目的,那么在劳动中有社会价值的动机就表现得越强烈。”明确劳动的意义和目的不仅能从思想上端正大学生的劳动态度,更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相应的劳动中。
语言是直观的、直接的,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劳动的目的和意义,因此教育者可以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向大学生传达劳动的道德意义和劳动任务的性质,以此帮助大学生摆正自己的劳动观念。
如在劳动课上直接向大学生宣扬劳动是光荣的、神圣的、有价值的,或结合具体的事例如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告知大学生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如果劳动教育是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展开,则要在劳动活动开始前或是在劳动活动准备阶段告知学生劳动的意义与目的。
明确劳动目的和意义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也有利于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者在运用语言向学生表达劳动的目的和意义时必须注意语言的使用方法,即严肃而又巧妙地运用语言,否则语言便失去了“好功效”。
单靠语言不足以完全教会学生热爱劳动。这就好比教人游泳,单靠语言却不让其真正潜入水里,那么其永远也体会不到游泳的自由与畅快。“‘劳’是额头流汗,动手实干”。劳动就是要让学生勤劳地动起手来,因此大学生劳动教育必须让大学生亲手劳动,亲自劳动。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这种“身临其境”的亲身体验更能在思想和行动上激励学生进行劳动。明确的劳动目的和意义对调动大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摆正大学生劳动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大学生劳动教育“首要的任务是向学生揭示劳动的思想意义以及让他们认识到劳动具有社会的意义和目的”。学生只有对劳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内化于心才会外化于行。
02
坚持劳动教育量力性原则——持续劳动
坚持劳动教育量力性原则有利于大学生持续劳动。量力性原则是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选择并确定教育的内容与手段。劳动教育的量力性原则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体力等因素确定学生劳动的任务“量”。
劳动教育量力性原则主要涉及劳动难度和劳动频度两个方面。其中,劳动频度决定劳动教育的持久性,劳动难度决定劳动教育能否顺利开展。劳动频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劳动教育的效果,如劳动频度太低,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劳动知识和技能,劳动情感更是难以形成;
劳动频度太高,学生就会疲于劳动,不愿劳动。劳动难度亦是如此,劳动难度太低,学生则不屑劳动;
劳动难度太高,学生则无法劳动。
因此在组织和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时,要为学生选择具有合适难度与频度的劳动活动,在劳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要适时调整劳动教育的劳动难度和频度。具体而言,“劳动的量力性原则可以通过下述办法加以保证:如让学生的脑力同体力劳动或休息交替进行;
把劳动同其他形式的活动结合起来;
从事一些需要结合运用各种形式的艺术和文化珍品的劳动,以及很好地组织劳动活动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量力性原则不是对高难度或高频度劳动的排斥,也不是对低难度或低频度劳动的规避,它强调的是劳动与人的适配性:不同的劳动分配给不同的人,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劳动,其目的是使学生持续劳动而不是让学生疲于劳动或不屑于劳动。
03
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与类型——快乐劳动
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与类型有利于大学生快乐劳动。“学生所从事的劳动越符合他们的心意时,创造性的天地越广阔,那么这种发展就会越充分。”因此教育者需要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劳动选择。
多样化的劳动类型一方面可以扩大大学生的劳动选择,让学生在多样的劳动活动中选择自己最心仪的劳动活动;
另一方面,“劳动类型的多元化有助于区别对待学生的各种兴趣,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天赋和爱好”,其本质是对学生的主体性的尊重。
但值得注意的是,劳动类型的多样化并不是说劳动类型越多越好,过多的劳动类型不仅会增加学生的选择负担还会增加学生实际的劳动负担,在创新与选择劳动类型时应注意以下两个原则:(1)方向性原则,即劳动教育的内容和类型是否符合劳动教育总的价值追求。(2)可接受性原则,劳动教育内容和类型是否能够被受教育者所接受、所喜欢。
04
合力构建劳动教育网络——终身劳动
合力构建劳动教育网络有利于大学生终身劳动。“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教育过程必须以这三个(家庭、学校、社会)方面的力量的结合为前提,而在这三者中间,学校应该发挥主动作用。”这不仅是因为学校是教育的直接安排者和实施者,还因为学校可以通过专门的教师向学生提供系统的、有组织的教育。
为了发挥并发挥好劳动教育主力军的作用,学校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劳动思想的引导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活动并适时提供劳动教育所需的基地、设备等;
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注意完善对大学生劳动教育效果和劳动结果的评价工作:评价工作应本着促进大学生发展和改进劳动教育工作的目的进行;
评价的内容应涵盖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
评价的形式应综合考虑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等其他形式评价手段的有机结合。
家庭对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取得一致才能使劳动教育发挥强而有效的作用。”家庭中的劳动训练是整个劳动教育体系的第一阶段。”学生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态度以及劳动价值观等劳动素养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家庭中一点一滴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为此,家长一方面要利用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大学生在家中进行实际的劳动;
另一方面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发挥好劳动榜样作用。
社会是影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学生即在社会里接受并完成新的劳动任务,又通过社会检验和矫正他们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甚至是劳动情感。家庭、学校、社会是构建终身劳动网络不可或缺的三要素,三者在实际工作中是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又不可分割的,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和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者合力助推,共同构建大学生劳动教育网络,劳动教育网络的构建为大学生终身劳动提供了有效保障。
第三篇: 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课范文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策略作者:魏锋群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36期
摘; 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大学生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因此在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本文通过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一些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一、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但近些年来,在多元文化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背景下,一些大学生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因此对大学生加强劳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厘清劳动内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同劳动尊卑论、劳动教育功利理论等这些落后甚至错误的观念划清界线。二是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创造未来。劳动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民族复兴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美好梦想”的道理,自觉地在劳动中奉献、创造,铸牢实现中国梦的基石。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理解片面化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必须对劳动教育有全面、充分、正确的认识。但实际上对劳动教育理解片面化。一是未能厘清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许多大学生对劳动教育存在着不当的认识。比如:劳动尊卑理论,轻视体力劳动,重视脑力劳动,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动教育功利理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多的是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重智轻德,劳动教育通常形同虚设;劳动教育异化论,把劳动理解为对犯错学生的一种惩罚和教育形式,施加肉体上的折磨等诸如此类的观念。二是未能真正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不能正确认识劳动教育带来的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忽视劳动教育。认为劳动是具有贬义意味的,是体力劳动,是惩罚学生的一个手段。没有认识到劳动有助于学习,有助于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更没有认识到劳动能够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第四篇: 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课范文
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劳动的问题根子在劳动教育] 有一次,我检查卫生,发现几个女生认真地打扫楼道台阶,可是地上有两块儿手掌大的纸片被拖把推来推去而无人捡拾。我问她们为什么不先捡纸再拖地,她们理直气壮地回答:“老师安排我们拖地,张小琴才是捡纸的,她还没有来。” 就因为“她还没有来”,这些纸片就没人捡拾。这暴露出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学生未能真正领会劳动的目的和意义,仅是把劳动当做任务来完成;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互助精神,斤斤计较,不愿多做一点额外劳动。
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校劳动教育中的误区所致。其实,如果我们策略得当,学生是可以热爱劳动的。
一、学校劳动教育中的误区 1.责任到人,分工过于明细 责任到人本来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方法,分工本来也是可以提高劳动效率的,但对学生来讲,互助合作比责任到人更重要。因为分工过细,如果合作引导不到位,就会出现“空当”。好多教师为了保证劳动效果,对劳动成员的工作作了明确分工,谁扫地,谁洒水,谁清
理垃圾,规定得清清楚楚。这样的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但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一是劳动分工难以做到完全公平;
二是劳动分工没有考虑学生的特殊情况,如忙于写作业,因家里突然有事儿到校迟到等。如果所有学生都像机器上的零件一样按部就班工作,那么一个零件坏了,整台机器就不能运转了。所以,劳动教育应倡导合作、互助精神:大同学帮助小同学,男同学帮助女同学,会劳动的帮助不会劳动的。在表扬劳动典范的同时,要积极肯定小组在劳动中的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师动口不动手,未起到表率作用 在劳动中,很多学生怕脏怕累,拈轻怕重。这与一些老师对待劳动的态度有直接关联。很多老师在学生劳动时,充当的是旁边的指挥者,动口不动手。这不仅使学生难于养成准确、快捷、规范的劳动技能,也使学生对劳动产生误解。于是,班干部也成了指手画脚的“领导者”。学生对劳动的鄙视态度由此产生。
3.方法不对头,把劳动当做惩罚的手段 “劳动最光荣”,它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应该是劳动教育的一种理念。可是,有的老师面对犯错的学生,把劳动当做了惩罚的手段:学生一次作业不交,罚做一天值日;
违反了校纪,罚扫厕所三
天……久而久之,劳动变成了一种惩罚的工具,似乎只有犯错的人才去干一些体力活儿。这样一来,谁还会积极主动去劳动呢? 二、劳动教育改进策略 学校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巧妙地把劳动教育和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劳动中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1.把劳动纳入学生品德评价范畴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因此建立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对劳动中的典型事例要大加褒扬;
开展一些演讲活动,让学生讲一讲、夸一夸身边的劳动典范;
让学生把自己在劳动中的感受写成作文,选择其中优秀的进行宣读;
开展劳动成果的展示活动,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劳动氛围,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纪律性。
2.强调劳动过程中的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不仅是新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也是一个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把合作意识渗透到劳动教育之中,不但能提高劳动的
效果,还可以促进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总结劳动效果的时候要强调小组效果,赞赏在劳动中互帮互助的友爱精神,有意识地倡导合作意识。
3.让学生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 教师要掌握学生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从而判断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以此引导学生的品德走向。倡导赏识教育,对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典型事例,要大加褒扬。这样做,不但可以树立榜样,而且对那些娇生惯养、怕脏怕累、逃避劳动的同学,一方面进行鞭策,另一方面也不给他们留有任何偷懒耍滑的机会,让他们认识到劳动其实是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即使是那些功课不及格的后进生,也有可能在劳动中当先进、做榜样。所以,劳动可以提高后进生在集体中的威信,有利于他们的转化。
4.拓宽学生劳动的空间 充分利用家长会和家访等渠道,教育家长给学生适量的劳动机会,鼓励学生在家中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房间、自己洗衣服,或者和家人一起做饭等,使学生的身心在劳动中得到健康成长。当然,劳动还包括一些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教师要给学生更
多的展示机会,通过激励和表扬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劳动观念。
/刘 烨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