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工业经济结构调查汇报 县工业经济发展调研分析,供大家参考。
县工业经济结构调查汇报
工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体,工业结构调整是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县“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点工作,它主要包括工业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的调整。近期,结合我委宏观经济管理职能,我们就全县工业经济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进行了调研分析,提出一些粗浅看法,报告如下:
一、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立足资源优势,集聚生产要素,全力以赴招商选资,积极开展全民创业,先后签约建设了一大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业类项目,加速了县域工业发展,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总量扩张,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升,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一)工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11年1-11月,全县共有工业企业643家,其中规模企业133家(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04.57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93.06亿元;园区工业增加值完成17.5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3.17%。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4.33亿元、利税49.42亿元,分别完成计划的91.7%、92.4%。工业投资完成53.84亿元,完成计划的99.7%,同比增长28%。预计到“十二五”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4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45亿元,利税100亿元,利润75亿元,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5%、13%、15%、
15%。工业经济总量持续平稳增长。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兴起。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我县发展方式的积极转变,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兴起,目前形成了以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企业达到10几家。特别是以大唐风电、玮泉生物质发电、阿胶系列新医药、浩新无纺布等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和相继投产,标志着我县工业经济实现了新的跨越。今年,全县在建和新上重点工业项目49个,新增投资44.9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工业技改等多方面,这些项目的建成,将会极大改善全县工业经济的结构现状。
(三)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我县以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为重点,不断拉伸产业链条,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机械装备、医药化工、水泥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四大产业集群”。1-11月份,四大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0.06亿元、利润28.85亿元、利税40.99亿元、工业增加值80.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2.9%、36.6%、8.7%,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4.9%、85.1%、85.7%、
86.0%。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工业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产业集聚度、关联度不高。四大产业集群内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关联度较低,企业之间缺少相互协作配套关系,
产业内的龙头企业还没有发挥好对上下游和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二是科技含量低,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我县目前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11.3%,多数企业还主要集中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生产产值所占比重过低,多数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三是特色支柱产业发展较慢。福胶集团作为阿胶的主要生产企业,近几年来企业虽有较快发展,但与企业蕴含的文化底蕴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玫瑰产业近年来新上了十几家加工企业,但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产品雷同,远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四是节能减排压力大。今年上半年,全县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1.62%,万元GDP电耗同比下降3.65%,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35%,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同比下降0.61%,跟全市同类指标平均值 2.80%、3.85%、7.34%、6.33%相比较,差距较大。
三、优化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和建议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壮大支柱产业,促进产业集聚,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最终消费品和终高端产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尽快把我县建设成为产业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省会经济圈先进制造业加工配套基地。
(二)发展方向和重点:一是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高端化为方向,以提高自主研发设计、销售服务和重点产品当地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