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学生沉迷手机成因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07-26 15:1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沉迷手机成因与对策分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学生沉迷手机成因与对策分析

中学生沉迷手机的成因与对策分析5篇

中学生沉迷手机的成因与对策分析篇1

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对策

心理咨询实践表明,孩子过度沉迷在网络游戏中,往往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系,许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就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崔丽娟教授强调,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满足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归属和成就体验等方面的心理需求,是减轻他们对网络游戏依赖程度的有效途径。比如,如果孩子有游泳或者是其他的爱好,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并且帮助孩子在他的兴趣方面做得更出色,这样既能够使孩子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发泄掉过剩的精力,同时又能够使孩子在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兴趣爱好时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感受到现实生活的乐趣,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孩子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引导孩子认识到过度玩游戏的危害,而不是强行禁止玩游戏。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不论是在“拍纸片”、“抛铁环”的时代还是在现在的网络时代,人的一生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而且按照弗洛伊德的“人都需要发泄原始冲动和欲望”的理论,游戏起到了一定的社会心理治疗作用。实际上,在没有网络游戏的时代,孩子们玩游戏也常常会废寝忘食。

在图书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立“绿色上网”通道,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设施,改善条件,延长开放时间;
尝试在社区的服务中心设立免费的“绿色上网”场所,周末和节假日向未成年人开放。

网络游戏对孩子活跃思维、开发智力是有一定帮助的,然而,当前游戏市场乌七八糟、鱼龙混杂,对于在身心成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来说,无疑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我们要加强管理来消除不良影响。2004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了《绿色游戏推荐标准》,建议网站都推出《网游防沉迷系统》(将严格对未成年人执行监督,如可设置成玩家连续游戏3小时后经验值和虚拟物品收益,5小时后经验值和收益降为零。)保护青少年健康玩游戏。网络游戏的开发商应恪守商业道德、职业道德,在开发网络游戏内容时,首先想到的是人类的健康、文明、进步。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各类宣传色情、恐怖、暴力、迷信的网络游戏出现,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网络游戏不能靠一味的堵。堵,是堵不住的。与其让孩子偷偷地沉迷于有害的网络游戏中,不如开发出教育网络游戏,让孩子大大方方地玩,既能够玩得开心,又能潜移默化地受教育。让雷锋成为网络游戏主角,是一种可贵的尝试。虽然商人也是要赚钱的,但在赚钱的同时,让孩子受到有益的教育,这何尝不是最大的双赢?我们期待着开发出更多的具有教育意义且深受孩子喜欢的网络游戏。

健康的网络游戏同样能起到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娱乐身心的作用。问题的核心并不是不要游戏,而是应尽快开发适合于不同年龄段孩子健康成长的、不易成瘾的教育类网络游戏,大力开发以知识为主,渗透游戏因素,或以休闲为主,伴以知识性、趣味性的教育类游戏软件。玩游戏(包括电子游戏)是未成年人的权利,而提供健康的可供选择的多种形式的游戏是成年人的责任。

“QQ堂”游戏网站上的一段话就给了学生温馨提醒:

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家庭、学校、社会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以学生发展的全新理念为指导,多开发一些适应新时代小学生发展的项目,减少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可能性,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中学生沉迷手机的成因与对策分析篇2

初中七年级学生近视的原因及对策 内容提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拥有了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外面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世界才能一目了然,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然而,进入初中生活以来,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近视了,他们的世界变得模糊了。

关键词 近视用眼卫生 眼疲劳 预防对策 用眼习惯 长时间 眼睛 正文 中学生是家长和老师的希望,而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被近视困扰,上初中后,身边的许多好朋友也都不知不觉的加入了近视眼的行列,近视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这是一个可拍的事实,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患近视的学生越来越多?怎样才能防止我们不会近视?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眼睛?一系列的问题,使我们迫切想了解近视的相关知识,找到预防近视的好办法。为此,我们针对学校的部分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一、 调查对象:中学生 二、 调查范围:**初中初一学生 三、 调查方式:查询资料,采访,问卷调查 四、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中学生近视的各种原因,由此提出解决方案,让大家掌握正确的用眼方式,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希望完成本报告后,大家能够学会保护眼睛,减少近视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

五、 状况调查:
我们对全校各班的近视状况做了基本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 1 -

七(1)七(2)七(3)八(1)八(2)八(3)八(4)九(1)九(2)九(3)班 班 班 班 班 班 班 班 班 班 近 视12 11 8 16 15 12 16 人数 总 人38 41 38 43 41 42 42 数 近 % 视31.6% 26.8% 21% 37.2% 36.6% 28.6% 38.1% 比率 通过调查询问,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同学近视了,而他们刚近视又不知道怎么办,对用眼卫生,科学用眼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很少,这些又进一步加快了近视度数的增长,为解决近视的烦恼,我们又对全校不同年级的100名同学做了以下调查问卷。

六、 问卷调查:
1、 你对自己的视力是否满意 A、满意 (35%) B、不满意(65%) 2、你的实力是多少? A、0.4以下 (0%) B、0.4---0.7 (2%) C、0.7---1.3 (13%) D、不清楚(85%) 3、你是否经常躺着看书? A、是 (90%) B、否(10%) 4、你平均每晚看多长时间的书? - 2 -

A、一小时以内 (50%) B、1—2小时(20%) C、2小时以上 (30%) 5、你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 A、1小时以内(13%) B、1小时---2小时 (26%) C、2小时以上(61%) 6、你有没有与别人共用一条毛巾? A 有 (15%) B、没有 (85%) 7、你了解关于眼睛的知识多还是少? A 多 (0%) B 少(25%) C 较多(25%) D 较少(50%) 8、你平时是写字时是否注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 A、是(15%) B、否(85%) 9、你平时是否注意用眼卫生? A、是(26%) B、否(74%) 10、当你发现自己的视力下降时,你会怎么做? A、立即配眼镜(35%) B、注意用眼卫生、坚持做眼保健操(55%) C、任其发展(0%) D、询问医生(15%) 七、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七年级117名同学中共有31名同学近视,近视人数达到全级人数的四分之一,三个班近视的比率分别为31.6%、26.8%、21%,平均近视率为29.8%;
八年级168名同学中共有59名同学近视,三个班的近视率分别为37.2%、36.6% 、28.6%、38.1% 。平均近视率增长到了35.1%;
九年级 名同学中共有 名同学近视,三个班的近视率分别为 平均近视率增长到了 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率也随之增加。

除此之外,有许多同学出现近视的症状,如有时看黑板上的字感到模糊,眼睛酸涩等。

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同学对自己的视力状况 - 3 -

很不满意,但又不注意自己的用眼习惯、不注重用眼卫生。可见,大部分同学还没有对他们的视力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可以看到,每天读书写字时姿势不正确、长时间看电视、对眼睛的知识了解较少、不知道用眼卫生等都直接导致身边许多同学患上近视。而当有近视的症状出现时,很多同学因对这方面知识了解甚少,不知道如何采取正确的方法、措施去预防近视,加之用眼习惯较差,导致部分同学近视加剧。

八、 预防近视的建议 我们学习了生物后知道近视是指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象,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青少年眼球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所以,如果用眼习惯不佳,就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时间长了,一旦看远方的物体,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就是近视(假性)。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就会变成真性近视了。可见,注重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预防近视的关键。

(1)注意用眼卫生 在看书、阅读、使用电脑等近距离工作学习时,要注意持续时间不要过长,若常常因觉得眼睛干涩、酸痛、疲劳,这往往就是视疲劳症状。长时间使用眼睛而造成用眼过度,是眼睛疲劳的一大主因。眼睛疲劳的一般症状是视物稍久则模糊,有的甚至无法坚持写作或阅读,眼睛干涩、头昏痛,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等。另外,视疲劳还导致成年人发生近视或提前花眼,甚至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剥离等眼疾也会伴随着用眼过度而来。保护眼睛、防止视力伤害、减缓眼疲劳,除了光线适宜、保持正确的舒适的姿势、不持续用眼过久、注意用眼环境的改善都是很重要的。例如有的人看电视数小时并不感 - 4 -

觉到累,而使用电脑不久则会出现视疲劳症状,这是因为人在电脑前工作时眨眼次数会明显减少,因而减少了泪液的分泌及对眼表组织的滋润。除了避免长时间持续使用电脑外,每隔一小时至少让眼睛休息一次。

要尽量避免相关因素对眼部健康的影响,针对常见的外部环境因素方面:如避免过强的光线对眼的刺激及在过暗的光线下用眼,尽量减少在移动环境中近距离用眼、避免身处环境污浊、有较强辐射及含有刺激性气体的地方工作及生活,不在电脑及电器较多而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工作学习,避免在让眼位不适的状态下过长时间用眼等等。

(2)坚持做眼保健操 每天我们的学习量很大,眼睛容易疲劳,如果不注意就有可能导致近视眼。因此我们要坚持做眼保健操,通过做眼保健操,按摩眼周围的穴位可以增强眼眶的血液循环,消除眼部过度充血,达到解除眼疲劳的目的。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近视的同学大部分处于从未做过或是偶尔做过眼保健操的情况。这表明,做眼保健操对视力的确有着很明显的保护作用。

(3)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在读书、写字时并没有注意注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长期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慢慢的就形成了近视眼。我们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发现,看书、写字时眼睛离书本的最佳距离为30----35厘米,这样可以对我们的视力起到保护作用。

此外,其他用眼不卫生情况包括使用不洁净的毛巾或手擦眼睛、走路、乘车时看书,在强光下看书写字等等,这些情况也不容忽视。这些都是近视的“隐形杀手”。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做的看书时坐姿要端正,读书或写字时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 5 -

(4)保证充足睡眠,多吃有益眼睛的食物 睡眠不足时身体不仅容易疲倦,还易引起视力下降;
要少吃含糖量高的甜食,少吃烧烤类食物,不偏食、厌食。多吃对眼睛健康有益的食物,如富含硒元素的食物(动物肝脏、 瘦肉、玉米、洋葱、大蒜、海鱼、淡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肝脏、牛羊奶、蛋黄)和富含维生素B1和尼克酸的食物(小麦、玉米、螺旋藻)。

总之,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
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
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近视加深快的和高度近视眼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当今中学生视力状况并不乐观。身体是学习的本钱,学有所成必须要以身体为保证。在追求学习成绩的同时,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尤其是我们心灵的窗户——眼睛。

- 6 -

中学生沉迷手机的成因与对策分析篇3

中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

一、引题:探讨中学生挫折心理,提出其预防对策是十分重要的。

二、中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学校教育的偏颇。片面追求升学率;
重点校、班的划分;
教育方式的不当。

(二)社会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影响;
入学低龄化带来的影响。

(三)学生身心发展的失调。青少年在心理断乳期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冲突,常使他们

在现实中失败受挫。

三、处理好中学生挫折心理的对策。

对学校而言,应重视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对中学生而言,应注重自我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

参考文献:《德育研究》

中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挫折”即是“失败、失利”。挫折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挫折”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受到压抑。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和干扰,使人的欲望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在人生的各个成长阶段都客观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处在身心发展旺盛时期的中学生表现尤为明显。调查表明,目前中学校园中30%左右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虑、恐惧、人格障碍等。由挫折引起的占绝大部分。因此,探讨中学生的挫折心理,提出其预防对策尤为重要。

中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来自学校、社会和他们自身等方面。

(一)学校教育的偏颇。首先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有些学校不顾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心理承受能力,而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单纯用学习成绩来代替对学生的整体评价。因而使许多学生感到出路狭窄,前途渺茫,进而怀疑自己的智力、能力,导致自卑、失望。其次是重点校、班的划分,在培养出大批“尖子生”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差等生在心理上的不平等。第三是教育方式的不当,如教师言行不慎,以致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理,或是只重知识灌输,忽视兴趣能力培养,以致有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等。

(二)社会的影响。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学校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竞争的影响,使在校学生的紧迫感越来越强烈,他们迫切需要在校园这个大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找到自己的价值,但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则会使他们产生很强的挫折感。二是入学低龄化固然表明现代教育的进步以及人的智力水平的提高,但与低龄化相伴而生的就是中学生认识问题的幼稚性、情感上的脆弱性以及心理上的不平衡性。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浅,使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一旦当客观现实与主观动机产生落差时,不能正确对待,常常会怨天尤人。

(三)学生身心发展的失调。心理学家称13、14岁和17、18岁的青少年为两次“心理断乳”期。而两次心理断乳的结果是学生愈加走向“独立”。青少年在心理断乳期的这种特点决定容易受挫和有挫折感。加之社会的发展对青少年的期待较之以往更高了,由此给这些“断乳期”的中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冲突:独立倾向与依赖的矛盾(他们还没有真正长大成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们此时对未来的憧憬过于美妙)等等常困扰他们。所以在一些成人看来不是事情的事情,像受到老师、家长的责备,被同学讥讽了几句,遭异性拒绝等都会让他们承受不了。另外,青春期的动荡性,如对于理想的不确定,对于事物的绝对肯定或否定,坚定与执拗并行,勇敢与蛮干同在,热情与冲动相随,自信与自负为伴等等,再加上初涉人世,对挫折没有足够的精神准备,常使头脑尚简单的他们带着高昂的热情走向复杂的生活,而在现实中碰到不顺时又手足无措,最终败下阵来。

挫折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对身心的危害是不可低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遭受挫折之后,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不良变化,如它会使人产生不安心理,多次挫折后,再自信的人也会慢慢失去信心,出现焦虑、忧郁的心境;
它会产生冷漠心理,由于挫折使情绪受压抑,会使人对工作对生活失去热心,采取冷漠态度;
它会产生退化心理,常遭受挫折的人会退化,即往往会出现孩子似的无理智行为,甚至挫折之后会以攻击的办法来发泄愤怒的情绪。以上这些都增大了挫折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和概率,有时甚至直接导致某些疾病及精神障碍等。

那么,如何才能处理好中学生的挫折心理呢?

对学校而言,应重视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

(一)要结合时代特点,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挫折。目前,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既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灌输与熏陶,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又要适度地对学生提出“学会生存”这一现代教育通行的教育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强化学生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要以积极的态度,现实的精神正确对待挫折。不畏惧挫折,不害怕失败,把失败看作是成功的阶梯,培养他们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通达豁然的意志品质,这样就能对失败和挫折抱有一种客观的态度,从而在失败面前保持冷静和自信,把挫折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普及心理知识,认真开展咨询指导教育工作。在国外心理研究中,挫折教育研究已形成系统,如阿姆塞尔的挫折效应、瓦格纳的挫折性实验等,并建立诊疗所进行治疗,近年来,我国对心理教育越来越重视,针对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有所提高的趋势,各中学开始把心理知识普及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心理知识的普及可以使学生自身建立内在的调节机制,遇到问题可以自己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宣泄和疏导,增强对失败、挫折的承受能力,主动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普遍引导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指导中心的作用,做好指导教育工作,重点做好心理上已经产生障碍的学生的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走出误区。几年来,一些中学的实践已经证明,普及心理知识,建立心理咨询指导中心,对于减弱学生心理压力,降低心理问题发病率等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对中学生而言,应注意自我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

首先,正确认识挫折。许多中学生认为一个没有受到磨难挫折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事实上,挫折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人都要面对挫折,这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事情。挫折是否必然使人倒霉、给人以摧残,并不在于挫折本身,而在于我们对挫折及形成挫折的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在同一生活水平上,对于经济不景气、有的人产生挫折感,导致对社会的侵犯行为。有的人则处之泰然。经验告诉我们:许多饱经艰苦生活磨练和逆境生活考验的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都会超过那些从小养尊处优,长大了又“一帆风顺”的人。倘若你把挫折看成财富,你将拥有真正的幸福。

其次,把握自我。一要认识人的本质。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受挫折只是一种表象。只要自己肯努力,就有可能转败为胜。二要把握自己的全部生活,局部失败不会影响人生的积极运转。三要认清自我的局限。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味追求自己、他人、社会的完善,挫折就会紧随其身。

第三,克服信赖思想。一些学生习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结果是没有别人的帮助与支持,自己就没有顶住困难的勇气。要克服这种脱离了“别人”就举步维艰的缺点,要认识依赖的危害性,要具备自信心,今天的失败不代表明天的平庸。还要克服惰性,惰性使人不思进取,丧失斗志,知难而退。任何一种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艰辛的劳动。同时要克服无能。一个没有求生技能的人,只有依赖外力。

第四,确定目标。应把目标限制在自己能力之内,目标太高,不停地追求自己所达不到的目标,结果只能是挫折及悲观失望随着自己的这种追求步步加深;
目标太低,自身的能力则难以合理利用和充分开发,同样会产生能力受挫之苦。

第五,直面挫折。现在有些中学生只要刺痛一下就想到要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独立自主地去直面挫折,偶尔遇到挫折,大多有人“护驾”或靠别人排除了。不磕不碰必然经不起磕碰。直面挫折,首先要接纳它,不管是自身所致,还是别人的特意所“赐”。要能承受挫折的冲击,不寻求特权保护。

中学生沉迷手机的成因与对策分析篇4

中学生诚信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作者:魏万民
来源:《甘肃教育》2015年第11期

        【关键词】 诚信教育;家庭;社会环境;学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030—01

         诚信自古以来就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做人之本。如今从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等事件的频发,显现了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顽疾。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青少年的诚信教育在今日中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中学生诚信问题的成因

         1. 家庭氛围的熏染。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现实社会中,有的家长重分数、轻素质。忽视孩子人格的培养,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生活情况,缺乏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的家长,甚至错误引导孩子,这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是非常不利的。

         2. 学校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难以落实,德育在实践中过于简单化、缺乏实效性。如在导向上重智育轻德育,以学习成绩的高低评价学生的优劣,造成学生忽视诚信品质的培养。在德育内容上,把德育简单地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内容过于理论化、抽象化、空洞化,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诚信这一最基础、最简单的道德教育,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诚信作为道德准则的重要性;在德育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学生不知道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

         3.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会把从社会上看到、听到的用到自己的言行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诚实守信的美德不断受到个人利益的考验。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都会对中学生的诚信造成负面影响。

         4. 学生自身原因。中学阶段,是人从幼稚儿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是人生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至为关键的时期。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中学生,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巨变。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扰能力显得相当脆弱,看待问题极端偏激,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难守住自己脆弱的道德底线,轻易滑向从众和极端。

中学生沉迷手机的成因与对策分析篇5

龙源期刊网/>

推荐访问:成因 中学生 沉迷 中学生沉迷手机成因与对策分析 中学生沉迷手机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中学生沉迷手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