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麦克白”堕落(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麦克白”的堕落6篇
“麦克白”的堕落篇1
关于《麦克白》的一些阅读笔记
1
一般公认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麦克白》、《奥塞罗》、《哈姆雷特》以及《李尔王》。作为莎士比亚最杰出的乃至于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四部悲剧,这四部一直被认为是悲剧的圭臬。
莎士比亚的伟大之处,也许并不在于他恰如其分的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精神——在这一点上,他做得似乎不比拉伯雷、薄加丘这样不乏叛逆性以及戏噱精神的大师更好——而在于他对于一种文体的建立和构造。莎士比亚式的文体是宏大的、杰出的、体系化的,具有等同于史诗的铺陈式体制以及宏篇巨制式的结构。这种文体的产生使文艺复兴时代从思想、内容到形式都足以与之前时代的经典分庭抗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士比亚为欧洲的飞翔增加了砝码和底蕴,并成为了新的经典。至于其对英国语言文学的不朽贡献之类,则如恒河沙数,不必多提。
2
在阅读莎士比亚的时候,我经常会产生疑窦:在那样铺陈华丽的文体与句子之下,我很难相信我在阅读的确实是悲剧。也许是对于悲剧的认识不同。我以为的悲剧,总是如索福克勒斯那样的,具有崇高、简洁而庄严特征的文体。莎士比亚华丽得近于煊赫的文体对于悲剧本身的影响,我心中无数。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之所以对《麦克白》更为看重,也许是因为其更“纯粹”的具有悲剧特性。
《麦克白》这一部有别于另三部不朽悲剧的地方在于:《奥塞罗》中悲剧的成因是伊阿古这个小人的挑拨和奥塞罗本身性格的缺陷;
《李尔王》与《哈姆雷特》的结局也是基于人性本身的弱点:前者对女儿的热爱,后者的优柔寡断与忧郁多思。相对而言,《麦克白》中悲剧的产生,虽则依赖于麦克白本人的野心与其妻子恶意的怂恿,但是却更多体现了天命的因素。这种并非将悲剧原因归结为主观错误而更多确知为悲剧宿命的方式,有着浓郁的古希腊悲剧色彩。
3
古希腊具有象征意义的著名悲剧,如《普罗米修斯》、《俄底埔斯王》等,都具有一个鲜明的特征:造成悲剧的因素并非个人的主观错误或者客观情况的干扰,而是天命的不公。普罗米修斯中作为天神的宙斯暴虐而昏庸,造成了崇高的悲剧。俄底埔斯王则完全受制于残酷的命运,无论如何挣扎,却还是陷入了命运的泥淖。在这些故事中,主角的崇高伟大与命运(或命运操纵者)的残忍与恶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更广义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使得希腊悲剧拥有了直指命运以及人类宿命本身的崇高性。
4
麦克白的野心,来源于仙女们的怂恿。那些仙女们用游戏的——她们可曾想过残忍的后果?——姿态来挑逗起麦克白的野心,鼓励他杀死自己的国王。而当麦克白探询国家未来的时候,他们给出了三种看似不可能的条件。这是一种狡黠而近乎于恶毒的玩笑。考虑到这种玩笑是以这样一幕悲剧为结局的,我能够相信的是,《麦克白》中仙女的谶语,具有了与希腊悲剧中天命一样的意义。如果忘却麦克白妻子的恶毒,他本人的野心,我们可以发觉,这样一个剧本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其实还是恶意的,戏剧性的,玩笑般的天命。
我能够想象的,麦克白面对薛华特时的绝望。当一切的谶语都玩笑般成为现实之时,他的信仰全数崩溃。这种全面性的毁灭使他被钉上了任兀鹰啄咬的可悲处境。他已经一无所有。而这一切的开始,仅仅是玩笑般的命运。不要告诉我麦克白夫人的效用。如果没有仙女,她是徒然无用的。
5
麦克白的死亡具有的社会意义,是传达了莎士比亚厌恶将军拥权杀王这样的犯上之举的思维。但这样的主题比之于麦克白具有希腊精神的纯洁崇高悲剧思想,显然比较浅薄。我现在重复阅读着《麦克白》,并且为这个悲哀的、邪恶的主人公感到悲哀。一如希腊悲剧中那些纯粹的悲剧主角。他们的毁灭,并非由于他们的不杰出,而仅仅是,仅仅是,那些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命运。
“麦克白”的堕落篇2
《麦克白》中人性的反思作者:李淑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0期
摘 要: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解析《麦克白》中的三个人物,代表本我的麦克白夫人,代表自我的麦克白,以及代表超我的班柯。作品以麦克白夫人疯狂而死,麦克白被杀为结尾,象征了超我和理性的最终胜利,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中人性的反思。
关键词:《麦克白》;
莎士比亚;
弗洛伊德;
人格理论;
人文主义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2
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创作于时值文艺复兴运动轰轰烈烈进行的16世纪。人们从被禁锢了长达一千年的神学和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开始把人的问题和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崇尚人的理性,提倡人的尊严和权利,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注重人的需求和物质利益。人文主义思潮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神学迷信,促进了自然科学和人的认知的发展,但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对于物质、财富和享乐的追求,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道德的丧失和人性的泯灭。《麦克白》正是对这种丑陋的社会现象的抨击和批判,让人们看到一个原本尊贵正直的勇士,是如何被沦落的道德和人性一步步引向了最终毁灭的道路,引发人们对于人性的思考,获得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本文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分析作品中的三个人物,代表本我的麦克白夫人,代表自我的麦克白,以及代表超我的班柯,试图指出贯穿整个作品的人性主题,其中既有对人性的宣扬,也有对人性的批判,体现出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探索和反思。
一、欲念的本我——麦克白夫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本我是由遗传获得的,是人最原始的、无意识的心理结构部分。它处于心灵最底层,是一种动物性的本能的冲动。它是混乱的、毫无理性的,只知按照快乐原则行事。麦克白夫人可以看作是本我的化身。麦克白夫人接到麦克白的信时,她内心深处的欲望、本我就彻底复苏了,为了得到信中所说的“将要得到的富贵”,她抛开了所有的道德观念,祈求恶魔“解除我女性的柔弱,用最凶恶的残忍自顶至踵关注在我的全身;
凝结我的血液,不要让怜悯钻进我的心头,不要让天性中的恻隐摇动我的狠毒的决意!”[1]为了追求预言中的“荣华富贵”,她任由邪恶的欲念焚烧了理性和道德,在灌醉邓肯的两个护卫后,她对麦克白说道:“倘不是我看他睡着的样子活像我的父亲,我早就自己动手了!”[2]感受到了邓肯父亲般的仁慈,但她还是决心要将他杀死,这说明她已经抛弃了人性中善的一面,完全匍匐在了欲望和本能的脚下。并且犹如诱惑夏娃的蛇一样,她不断地诱惑、鼓动其丈夫麦克白从事恶行,并为他的行为开脱,以满足她对权利和财富的渴求。杀害邓肯后,麦克白夫人和麦克白在洗染血的手的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麦克白认为,大洋里所有的水,都不能洗净他手上的血迹;
而麦克白夫人则说一点点水就可以将他们的罪行清洗干净,从而减轻了麦克白良心上的恐惧和自责。
“麦克白”的堕落篇3
多数评论家在处理悲剧《麦克白》中的超自然因素、尤其是命运因素时,都采取了一种回避的态度。一些把这些因素视为简单的隐喻,另一些虽然意识到其复杂性,但在对该剧作整体分析时却拒绝涉及到它们。这些评论家倾向于认为,在莎士比亚的主要悲剧作品中,《麦克白》的主题是最为明晰的。L·C·奈茨宣称,该剧的主旨是“价值体系的颠覆”,其脉络“远比《李尔王》容易把握”[1](18)。其他一些评论家也提出,剧中似乎存在一个客观的价值体系,整个情节就是按照价值体系的倾覆和复位的线索进行的。然而,由于超自然因素构成了《麦克白》一剧的框架,要深入理解全剧的内涵,绕开它们所设置的难题是行不通的;
而且麦克白的覆灭,除了他自身道德的缺陷之外,主要是他对命运的双重态度造成的,具体地说,就是他一方面相信命定的事情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却又渴望控制甚至改变命运。
将《麦克白》中的超自然因素视为中世纪的迷信而加以排斥是容易的,但我们却无法否认渗透全剧的命运因素对剧情起到了关键作用。三位巫女的预言,与《俄狄浦斯王》剧中的神谕相类似,规定了情节的框架。麦克白的确登上了王位,班柯的儿子的确从灭门惨祸中逃生。甚至像贝南森林的迁移和非女人所生的人这样离奇的预言最终也兑现了,虽然实现的方式没有丝毫的神秘,甚至有黑色幽默的味道。和俄狄浦斯一样,麦克白也部分地相信能够左右自己的命运,却终于没能逃出命运的掌心。
剧中其他的超自然因素强化了上述的情节框架。虽然“麦克白谋杀了睡眠,无辜的睡眠”的恐怖叫声和班柯鬼魂的出现可以解释为麦克白在过度恐惧的状态下产生的幻觉,但洛斯和剧中的老人在邓坎被杀之夜见证的超自然现象,显然莎士比亚希望观众把它们当作真实事件来对待。猫头鹰杀死猎鹰,邓坎的坐骑发狂,这些情景增强了笼罩全剧的宿命感。
即使作为现代读者我们拒绝相信这些事情,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否定命运框架对于剧中人物和莎士比亚面对的十七世纪初观众的有效性。对麦克白和班柯来说,巫女和她们的预言绝不仅仅是邪恶力量的象征,而是存在于真实世界的真实个体。这种态度在十七世纪的戏剧观众中非常普通。当时的人们仍未摆脱魔鬼、邪恶精灵、巫术、命运等古老观念的阴影。尤其是巫术,因为它经常和撒旦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被人们视为基督教的对立面。人们还普遍相信巫女的魔法,詹姆士一世还写了一部关于巫术的专著。如果不是由于这种盛行的迷信,雷金纳德·司各特(Reginald Scot)完全没有必要写出《巫术的发现》(1584)进行反驳。
因此,我们能够想象十七世纪初的观众会对极具震撼力的开场做出怎样的反应:电闪雷鸣之中,三位巫女诵念着她们的预言:“美即邪恶,邪恶即美。”我不同意某些评论家(坎宁罕[2](39-47);
葛兰维尔-巴克[3])的看法,他们提出第一幕不像莎士比亚的风格,因而可能是伪造的。我觉得第一幕成功地确定了全剧的基调和气氛,为莎士比亚在剧中对命运观念进行探讨提供了合适的背景。
麦克白和俄狄浦斯一样,都表现出古希腊人称为“hubris”的那种过度骄傲的特质。虽然他们表面上都相信命运的力量(否则他们就不会采取任何行动了),但他们却又想把命运攥在自己的手里。从这个角度说,他们对命运的态度是暧昧的,半信半疑的,他们既不能完全承认命运的权威,驯服地接受安排,也不能彻底抛弃命运观念,转而生活在自由意志的信念中。这种矛盾的处境成了他们各自悲剧的根源。
对麦克白来说,谋杀邓坎是他一生的转折点。这次谋杀很像是麦克白在执行命运的旨意,可是更仔细地分析,我们会发现,也许他的真正动机是“确保巫女关于他登上王位的预言能够实现”[4](76)。如果我们对比一下麦克白和班柯对待巫女预言的不同反应,就能够理解麦克白的困境。
根据三位巫女的语言,麦克白注定要成为苏格兰国王,而班柯将成为一个王族的祖先。听到预言,班柯既没有狂喜,也没有恐惧,而是表现出理智的谨慎。他告诫麦克白说,黑暗的力量经常“告诉我们一些真实的预言;
先用诚实的小预言赢得我们的信任,却在最严重的事情上出卖我们”。虽然班柯也有些不安,甚至祈求“仁慈的神灵”“让自然力量难以遏制的该诅咒的念头安睡在心里”,他还是抑制住了潜藏的野心,安心等待命运的安排。麦克白的话似乎准确地概括了班柯的推理:
如果命运要让我做国王,他就可能为我加冕,
即使我什么不都做。
(I.iii.143-44)①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承认命运的效力,我们就应该完全相信它,而不是自我主张地去验证它是否正确。班柯的确是这样做的。他和麦克白不一样,他没有为自己的儿子争夺王位,来主动地塑造自己的命运。他拒绝参与麦克白谋杀邓坎的行动,麦克白得手后,他也没有试图杀死麦克白取而代之,或者泄露秘密。他只是静待命运的实现。
麦克白的态度要复杂得多。正如上面的引文所示,他愿意相信命运。他认为巫女关于王位的预言正好印证了自己暗藏已久的雄心。但是,他却不太放心。麦克白把巫女中性的预言理解为篡位的怂恿,这让我们看到他内心是如何惶恐不安。巫女只是简单地陈述了一个将来可能会发生的事实,并没有指出实现的具体途径,但是由于麦克白对命运的神奇力量抱怀疑态度,他只能想象出一种可能的途径——弑君。环境的任何变化都让他草木皆兵,最后怀疑情绪压倒了他对命运的信任。当马尔科姆突然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的时候,麦克白的内心平衡彻底崩溃了。他告诉自己:
康博兰王!——这个障碍
要么让我跌倒。要么我必须跨越,
因为他挡了我的道。
(I.iv.38-40)
麦克白非常了解自己的性情,他担心自己的道德感可能会妨碍自己采取坚决的行动。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麦克白决定与妻子合谋,借助她的坚强性格约束自己[5](136)。他故意把巫女的预言告诉了她,以便她能“用舌头的勇气鞭策他”。他们在巫女显形后的第一次会面时,就已经达成了谋杀的默契。
麦克白:
我最亲爱的,
邓坎今晚要来。
麦克白夫人:
那他什么时候走呢?
麦克白:明天,他是这么打算的。
(I.v.56-58)
最后一句“他是这么打算的”意味深长。但是,下定了谋杀邓坎的决心,麦克白反而陷入了更激烈的内心斗争中。虽然他不完全相信巫女的预言,他却似乎深信存在某种惩恶扬善的宇宙秩序。一想到谋杀的后果,他就胆战心惊:
怜悯,将像赤裸的初生的婴儿,
骑着狂风,或是天使,驾着
空气无形的马车,
他们将把可怕的罪行公诸天下,
叹息将被泪水淹没。
(I.vii.21-25)
这种强烈的恐惧一方面源于他对宇宙伦理秩序的害怕,另一方面源于他潜意识里面对班柯的疑虑。如果他弑君之后不会受到惩罚,班柯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王族的祖先?内心的折磨几乎促使他放弃谋杀的计划,但他的预防措施起了作用——他妻子的近乎男子的气概震慑了他。然而,虽然谋杀成功,其意义仍然是暧昧的:它既表明了麦克白对命运的不信任,又表明了他还是要依赖命运的共谋。
谋杀邓坎之后,麦克白对超自然力量的报复越来越恐惧。他觉得自己谋杀的是“无辜的睡眠”,因此将永远无法享受宁静的睡眠。他成功登上王位,“证实”了巫女的语言,但却没有得到任何快乐和满足。在恐惧的压迫下,昔日战场上勇敢的战士堕落成了杯弓蛇影的懦夫。他尤其害怕班柯,因为班柯知道他的秘密,随时可能揭发他的弥天大罪;
而且,如果他的思路和麦克白一样,他就会萌生谋杀麦克白的念头。
麦克白对班柯的恐惧表明,他在心底相信命运的力量不可阻挡,然而他又希望先发制人,杀死班柯,侥幸逃过命定的劫难。正如帕里斯所分析的那样,谋杀班柯满足了麦克白的多种心理需要[6](161)。除了恐惧之外,他似乎对班柯能对王位的诱惑处之泰然感到嫉妒和愤怒。巫女对他们两人做出了相同的预言,结果他自己变成了凶手和篡位者,被良心苦苦煎熬,而班柯在道德上却无可指摘,这一点让他难以容忍。想到班柯的后代将登上王位的预言,麦克白感到无比的绝望。因为那样的话,除了失掉荣誉、名声和内心的安宁之外,自己弑君的行为又有什么收获、什么意义呢?
麦克白必须除掉班柯和他的儿子。他推想,如果自己能够得手,以后就将高枕无忧。我们无法知道,如果最终他不只杀死了班柯,也杀死了弗莱安斯的话,他能够得到内心的平静。无论怎样,他的推理是有逻辑问题的。如果他清除了对自己王位最大的威胁,从而改变了命运方向,那么命运的效力就是假的;
如果命运不具有效力,那么他自己夺取王位就不是命运的安排;
自然的结论就会是,他的统治仍然可能被别人推翻。
弗莱安斯最终逃脱了麦克白的谋杀计划。这让麦克白陷入了彻底的恐慌。他感觉在和命运的较量中,后者已经占了上风。甚至他认为已经从这个世界消失的班柯,也不断地以鬼魂的形式骚扰他。即使我们把班柯的鬼魂看成麦克白的幻觉(虽然十七世纪的观众很可能会相信它的显形是真的),班柯被杀仍然没有消除麦克白的焦虑和恐惧。
班柯死后,麦克白变得越来越疯狂。他几乎怀疑所有的人;
麦克达夫仅仅因为没能参加他的筵席就无端被杀。恐惧催生暴行,暴行催生更大的恐惧。他走投无路,决定再次征求巫女的意见。
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麦克白把巫女们看作自己篡位的同谋,巫女们却只把他当作手中的玩物。麦克白以为她们是不道德的教唆者,其实她们只是非道德,或者说根本不关心道德与不道德的人为区分。麦克白和巫女的第二次会面结果是一个陷阱。这次麦克白相信了巫女们所说和所展示的一切,却完全不知晓这些预言暗藏的玄机。巫女们预言,在贝南森林朝着他的丹西能城堡迁移之前,他绝不会死,而且也不会死在任何女人生的人手里。麦克白相信了预言,不再担心,变本加厉地继续他的暴政。正如赫喀特神所说,“安全感是犯人最大的敌人”。
然而,看见班柯后代成为国王的幻象让麦克白嫉妒得发狂。现在弗莱安斯已经逃出他的手心,他再也无法阻止这样的结局了。巫女的预言已经让他无所顾忌,他便把自己的愤怒肆意发泄在自己的臣民身上,成为不折不扣的暴君。屠杀麦克达夫的妻小尤其令人发指,加速了他的败亡。
这时,麦克白夫人也在良心的重压下精神失常,并很快死去,这对麦克白是最沉重的打击。她不仅是他的同谋,而且是他最深爱的人,如果不是为了满足妻子的野心,麦克白的道德感也许能够阻止他的恶行。她死了,当初弑君的行为也失去了意义,麦克白只能一个人承担罪人的命运。在著名的“明天,又一个明天,又一个明天”独白里,麦克白把生命比喻成“走影”,一篇“荒唐故事,/是白痴讲的,充满了喧嚣的吵闹,/没有一点儿意义”(卞之琳译)。
当马尔科姆和西瓦德率领英格兰军队朝他的城堡进军时,麦克白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了。唯一支撑他相信自己不可战胜的念头。但他很快便发现,他被含混的命运预言欺骗了。英格兰军队砍掉了贝南森林的树木,作为前进的掩护,从而实现了贝南森林迁移的预言;
麦克达夫是在母亲分娩前从子宫里直接取出来的,所以符合那个不可思议的条件——不是女人生的人。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麦克白才意识到命运的强大力量不容抵抗。
和俄狄浦斯一样,麦克白一直想把命运掌控在自己手中。他只接受命运中令他愉悦的部分,却拒绝令他恐惧的部分。然而,命运却不允许任意篡改。他参与实现的自己命运的上升阶段仅仅是为下降阶段铺平了道路。而且,和俄狄浦斯一样,麦克白越是努力摆脱命运,反而越深地陷入命运的安排。但是,在完全接受命运的权威后,麦克白重新找回了失落已久的勇气:
我不会屈服,
奴颜媚骨地拜倒在马尔科姆脚下,
忍受那些暴民的任意辱骂。
虽然贝南森林的确挪到了丹西能,
虽然和你狭路相逢,你也不是女人所生,
但我仍然最后一搏,举起我
勇士的盾牌:来吧,麦克达夫,
谁先喊出“住手,够了!”
就让他永受诅咒。
(V. vi. 66-73)
在全能的命运面前,麦克白最终展示了俄狄浦斯式的勇气。信与疑的困惑既然已经彻底解开,注定的结局既然已经来临,麦克白不再被精神痛苦所折磨,死亡在他眼中成了完美的终结。
命运的力量笼罩了《麦克白》全剧,由于它的非道德特性,我们很难做出黑白分明的伦理判断。布拉德肖认为,剧情的发展未必遵循了秩序的颠覆与重建的线索,因为即使在邓坎当政期间,也存在反叛的阴谋,剧终马尔科姆加冕也未能给故事带来亮色[7](243)。班柯并非如传统认为的那样,构成麦克白的对立面,他没有犯下麦克白的罪行,并不是因为有更多道德上的自觉,而是性格上的谨慎。这部悲剧似乎暗示,在命运的操纵下,任何与麦克白具有相似性格的人,都可能招致同样的下场。它深入地探究了一颗敏感却不完美的灵魂在一个远非自己能控制的世界里的行动轨迹,剧中的命运因素并不是简单的暗喻,它们的存在使得苏格兰历史上一段平常的记录获得了普遍的意义。
“麦克白”的堕落篇4
莎士比亚《麦克白》读后感莎士比亚麦克白读后感
【导语】以下是大为大家的关于莎士比亚《麦克白》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麦克白》被列为沙翁四大悲剧之一。在看《麦克白》的时候,本人自然而然地带着探询到底哪里体现悲剧的成分。或许,事先对沙翁的所谓的悲剧期望过高,看完后,了无悲痛怜惜的情绪。是我麻木了呢?还是没有体会到《麦克白》的悲剧成分。于是乎,看完后并没有立马写此剧的读后感。而是在空闲的时间里想想故事情节,想想沙翁笔下的主人公麦克白是如何成为悲剧的主角的。
即使是现在的我,还没深切感受到悲剧,或者悲剧的。那么,便让我在对《麦克白》的些许感悟以及边写边想的过程,来好好体会其为何能够成为悲剧,还是沙翁笔下四大悲剧之一。
请允许我以带找寻悲剧色彩为线索,分析我心中所疑惑的麦克白。
首先,《麦克白》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作为男主人公的麦克白是苏格兰军中的一名大将。在大败叛徒的归途中,听信三位女巫的模糊的预言,随之而来的被封为考特爵士的事件得以应验女巫的预言。麦克白并没有感恩戴德,而是为了最高的预言——未来的君王,而起了歹心,并在麦克白夫人的怂恿下,合谋把苏格兰的国王邓肯刺杀于麦克白的城堡里,并稼祸给守卫国王的两名近身侍卫。
当国王被谋杀的消息传到人们的耳中的时候,麦克白以诚挚的愤怒杀死了那两名冤枉的侍卫。在国王被刺杀的元凶还没找到的时候,国王邓肯的两名儿子马尔康以及道纳本为了自身安全分别逃亡英格兰和爱尔兰。不明真相的苏格兰贵族们,却给他两兄弟以谋杀国王的嫌疑定论。
不久,为了巩固国王的地位,麦克白暗派了三名刺客,不惜代价地杀害了曾经出生入死的战友,同是苏格兰大将的班柯。与班柯同行的儿子弗里恩斯借着夜色成功套离了暗杀。
不久,麦克白的所干所为得以败露,引起贵族们的内部意见不一。与此同时,另一方面苏格兰国王邓肯的两名儿子马尔康、道纳本以及班柯的儿子弗里恩斯连同英国军中大将西华德和其子小西华德带领一万精兵征讨麦克白。最终以麦克白夫人自杀,麦克白首级被取而拉下帷幕。
悲剧体现在哪里呢?
本来麦克白前途一片光明。苏格兰国王邓肯这样赞誉麦克白,“你的功劳太超越寻常了,飞得最快的报酬都追不上你;要是它再微小一点,那么也许我可以按照适当的名分,给你应得的感谢和酬劳;现在我只能这样说,一切的报酬都不能抵偿你的伟大的勋绩。”“我已经开始把你栽培,我要努力使你繁茂。”
面对如此的赞誉,同是苏格兰大将的班柯与麦克白形成鲜明的对比。班柯是如此说的,“要是我能够在陛下的心头生长,那收获是属于陛下的。”而麦克白在得知国王宣布立他的长子马尔康为储君,册封为肯勃兰亲王,将来要继承国王的王位后。麦克白旁白道:“肯勃兰亲王!这是一块横在我的前途的阶石,我必须跳过这块阶石,否则就要颠仆在它的上面。星星啊,收起你们的火焰!不要让光亮照见我的黑暗幽深的欲望。
眼睛啊,别望这双手吧;可是我仍要下手,不管干下的事会吓得眼睛不敢看。”从对比里我们可以看出,麦克白对于女巫的预言还是挺上心的。麦克白夫人是这样形容她的丈夫的,“你本是葛莱密斯爵士,现在又做了考特爵士,将来还会达到那预言所告诉你的那样高位。
可是我却为你的天性忧虑:它充满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使你不敢采取最近的捷径;你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却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你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一方面不愿玩弄机诈,一方面却又要作非分的攫夺;伟大的爵士,你想要的那东西正在喊:‘你要到手,就得这样干!’你也不是不肯这样干,而是怕干。”麦克白夫人评价其丈夫是很中肯、很妥切的。
“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位成功的女人”,按照这样的说法,每个失败的男人背后都是一位失败的女人。使麦克白的道路从此不同的,引向罪恶深渊的,既有其内心魔鬼起的贪念成分,是内因。
而外因,更多的在于,麦克白夫人的怂恿:“赶快回来吧,让我把我的 __倾注在你的耳中;命运和玄奇的力量分明已经准备把黄金的宝冠罩在你的头上,让我用舌尖的勇气,把那阻止你得到那项王冠的一切障碍驱扫一空吧。”
男人其实是懦弱的动物,要不是听信于其女人的话语或者说是意见,女人最喜欢把自己的一己之见,个人的好恶以甜言密语来强加于男人的身上。无论其后果是好是坏。最后的承担者只有一个,便是男人。俗语说得好,“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悲剧的色彩便由此铺开浓重的开端。试想,一位名誉与权利双收的大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必要为了更高的权利舞台而把自己的前路置于未解的黑洞中吗?果其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何许人也?曰麦克白夫人也。此悲剧一,悲剧二是麦克白及其夫人既然已把苏格兰国王邓肯给刺杀了,大权已握,凭着自我以往树立的威信及人脉,足可以服众,假以勤加朝政,笼络人心,王位之固指日可待。但是,心术不正的他,却认为班柯是其心中的一大患,除之而后快,便加害于他。伐戮便由此展开。
“我要去突袭麦克德夫的城堡;把费辅攫取下来;把他的妻子儿女和一切跟他有血缘之亲的不幸的人们一齐杀死。”这便激起仇恨的果实,用以塞满敌人的喉咙。马尔康、道纳本和麦克德夫与少数贵族内应外合,打着除掉暴君的正义旗帜堂而皇之对战麦克白。
悲剧三是麦克白当了国王后,对预言的深信不矣,想知道未来是如何,或者准确地说,如何防微杜渐。找到女巫后,麦克白“凭着你们的法术,我吩咐你们回答我,不管你们的秘法是从哪里得来的”,麦克白便认真听从女巫的主人——精灵的忠言警告:“你要残忍、勇敢、坚决;你可以把人类的力量付之一笑,因为没有一个妇人所生下的人可以伤害麦克白。”
“你要像狮子一样骄傲而无畏,不要关心人家的怨怒,也不要担忧有谁在算计你。麦克白永远不会给打败,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树林会冲着他向邓西嫩高山移动。”麦克白沾沾自喜,以为这便意味着其王位固若金汤。从故事的发展并不如他想。
正义之师来到勃南森林附近的乡野,马尔康说道:“每一个兵士都砍下一根树枝来,把它举起在各人的面前;这样我们可以隐匿我们全军的人数,让敌人无从知道我们的实力。”另一头的邓西嫩城堡内,使者说道:“当我站在山头守望的时候,我向勃南一眼望去,好象那边的树木都在开始行动了。”
麦克白回应:“要是你说了谎话,我要把你活活吊在最近的一株树上,让你饿死;要是你的话是真的,我也希望你把我吊死了吧。我的决心已经有些动摇了,我开始怀疑起那魔鬼所说的似是而非的暧昧的谎话了。”当正义之师攻打到邓西嫩城堡时,麦克德夫与麦克白的对话,也同样让人有所同感:
麦克白你不过白费了气力;你要使我流血,正像用你锐利的剑锋在空气上划一道痕迹一样困难。让你的刀刃降落在别人的头上吧;我的生命是有魔法保护的,没有一个妇人所生的人可以把它伤害。
麦克德夫不要再信任你的魔法了吧;让你所信奉的神告诉你,麦克德夫是没有足月就从他母亲的腹中剖出来的。
麦克白愿那告诉我这样的话的舌头永受诅咒,因为它使我失去了男子汉的勇气!愿这些欺人的魔鬼再也不要被人相信,他们用模棱两可的话愚弄我们,听来好象大有希望,结果却完全和我们原来的期望相反。我不愿跟你交战。
悲剧色彩便从此体现出来,对于女巫的预言,正如麦克白所说,“听来好象大有希望,结果却完全和我们原来的期望相反。”或许,麦克白根本就不应该听信于女巫,更深层的是,或许女巫在此剧的开头就不应该出现。可是,要是没有了女巫的预言,要是没有了内心贪念的麦克白,要是没有妇人之道的麦克白夫人,那么,《麦克白》也就成不了沙翁的四大悲剧之一,那么,也就成不了我此次的作业。
整篇文笔并不是很悲伤,说它是悲剧,应该是因为人性的泯灭而导致的 __的悲哀。大胆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强烈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的 __和伦理思想的要求。
作品是当时社会的写照,这说得一点也不错,通过这部作品我就深刻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动荡,黑暗的笼罩,光明的渴望。看完这本剧,我深刻的明白了:一的可以有欲望,但却不能膨胀。一个人的野心会蒙蔽人性的双眼,终将导致一个人的灭亡。
“麦克白”的堕落篇5
内容
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上遇到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削首的下场。
莎士比亚向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人性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表面上看,我们似乎应为他的灭亡拍手称快,而实际上,权利与野心的诱惑吞噬了这个曾经正直慷慨的经国治世之才。通过他的遭遇鞭挞了摧残和扭曲人性的极权制度,并提醒世人,野心是个诱惑人的魔鬼,驱赶着上了圈套的人,狂奔着,直到跌入地狱为止,而只有良知和正义才是上进与征服环境的正当途径。
麦克白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徒,他的悲剧在于他对王权的野心。他的悲剧从他杀死邓肯开始,而他一旦杀了邓肯就不得不在罪恶的深渊中一直走下去,最终成为一个人心向背的暴君。他的恶行与他渴望善的天性相违背,这正是他内心懊悔的缘由,也正是他的悲剧所在。剧终他像一个勇士一样死去,他天性中的善,他内心中的绝望,他将帅的品质,最终在读者心中产生莫大的同情,而没有伸张正义之后的大快人心之感。
“麦克白”的堕落篇6
麦克白读书心得_麦克白读书笔记5篇《麦克白》的悲剧往往借取历史题材,从封建时代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寻找对于当代具有政治意义的历史教训,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下面是精心为大家精心精选的麦克白读书心得,欢迎阅读。
精选 麦克白读书心得(一
一般公认的莎士比亚四大杯具是:《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和《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最杰出的乃至文艺复兴时期最突出的四部杯具,这一向被认为是杯具的圭臬。
在读莎士比亚时,我常会产生疑窦:在那样铺陈华丽的文体与句子下,我很难坚信我是在阅读杯具。也许是对于杯具的认识不一样,我认为的杯具,总是如索福克勒斯那样的具有崇高而严肃的特征的文体。莎士比亚华丽得近于煊赫的文体对于杯具本身的影响,我心中无数。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之因此对《麦克白》更为看重,也许是正因其更为”纯粹”的具有杯具性。
《麦克白》中杯具的产生,虽依靠于麦克白本人的野心与其妻子恶毒的怂恿,但更多却体现了天命的因素。这种杯具被确认为宿命的方式,带着更浓郁的古希腊杯具色彩。
古希腊的杯具,一般造成其原因是并非个人的主观错误或客观状况的干扰,而是天命的不公。如《俄狄浦斯王》,他完全受控于残酷的
命运,无论如何挣扎,最终还是陷入了命运的泥淖。于是乎,主角的伟大与命运的残忍构成鲜明的比较。这种更广义的无奈与无力,是杯具拥有了直指命运的崇高性。而麦克白的野心,也来自于仙女的怂恿。而仙女们也仅此开了狡黠近于恶毒的玩笑,其实这也就是戏剧性的天命。
麦克白最终还是死去了。他的死亡具有着的社会好处,是传达了莎士比亚厌恶将军拥权杀王这样的犯上之举的思维。但这样的主题比于麦克白具有希腊精神的纯洁高尚杯具思想,显然比较浅薄。我重复读《麦克白》,为这个邪恶的主人公而悲哀,一如希腊杯具中那些纯粹的杯具主角。他们的毁灭,并非由于他们的不杰出,而仅仅是,那些将他们玩于股掌之上的命运。
参考 麦克白读书心得(二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大戏剧家、诗人,被称为”时代的灵魂”。他一生共写了三十七部诗剧,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而《麦克白》是最短也是最悲惨的一部,讲述了一位战争英雄在妻子的挑唆下沦为懊悔无及的罪人的故事。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笔下”最深刻和最成熟的邪恶形象”,他的性格具有双重性和复杂性,他的灵魂原本有善与美的一面,然而在野心和欲望的不断吞噬下,他善良的本性渐渐泯灭,取而代之的是心底不断滋长的邪恶念头。他一面作恶,一面恐惧、悔恨,但是野心和欲望占了上风,最终”正不压邪”,导致了麦克白悲剧的命运。
《麦克白》情节较为简单,作者却不惜浓墨重彩,在据本中使用大量的独白来刻画麦克白的心理活动,从而把笔锋从残忍的谋杀转到”诛心”上来,通过对麦克白日夜饱受良心的谴责,身陷痛苦而不能自拔,直至精神失常这一过程的描写,揭露了人性的丑恶和阴暗,发人深省。莎士比亚善于运用意象烘托剧情。这出悲剧的主导意象是血和黑暗。麦克白在暗杀国王后冷酷而狂妄地说:”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不,恐怕我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碧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虹呢。”整个剧本充沛着主人公内心的恐惧和痛苦,笼罩着黑暗和邪恶。然而光明终归要冲破黑暗,善终归要战胜恶。正义的力量浩浩荡荡,最终推翻了暴君的统治。这个故事虽然情节悲惨,但结局却较作者其他悲剧更让人看到正义和希望。
莎士比亚运用高超的描写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原本尚存善念的人堕落为杀人恶魔的过程。麦克白自己造成了自己的悲剧。每一幕独白即是他内心的斗争,是善与恶的斗争,是良心与野心的斗争,是理智与欲望的斗争。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面对诱惑,我们良心的天平也会左右摇摆,内心相矛盾的两个”自我”也会斗争,我们应该坚持善良的本性,做一个从善的人。
经典的 麦克白读书心得 (三
这些天,我读了《麦克白》这本书,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该剧借一个弑君篡权的宫廷故事,揭露了英国腐朽的封建制度,同时也从深层次剖析了贪婪的人性。
苏格兰的邓肯国王治理国家井井有条,葛莱密斯爵士麦克白是他最欣赏的一个大臣,在一次平定叛乱回朝的途中,碰到了三个女巫,她们分别向他祝福,而也就是这些祝福使得他的人生发生了转变,一个说:”祝福你,葛莱密斯爵士!”一个说:”祝福你,考特爵士!”还有一个说:”祝福你,未来的君王!”她们预言他将当上考特爵士,以及君王,班柯的后代也将当上苏格兰的国王,没想到,第一个预言成功了,他当上了考特爵士,这件事后使他想入非非,回家后,将预言告诉了妻子,妻子也是野心很大的人,她簇拥麦克白杀害国王,可麦克白很矛盾,但在妻子百般唆使下杀害了国王,自己当上了国王,他还杀害了班柯父子,没想到,班柯的儿子逃到英国去了,之后,女巫为惩罚麦克白,布置了一些幻影,给了三个警告,最终麦克白被麦克得夫所杀,这就是野心造成的性格悲剧。
野心和欲望真的有错吗?其实只要正确对待野心和欲望就不会那么悲惨了,即使麦克白不杀害国王,说不定国王退位还立他为王呢! 强大的野心和强烈的欲望可以使人施展全部的力量;尽力而为即是自我超越,那比做的好还重要。当你有足够强烈的欲望去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所有的困难,挫折,阻挠都会为你让路,欲望有多大,就能克服多大的困难,就能战胜多大的阻挠。你完全可以挖掘生命中巨大的能量,激发成功的欲望,因为欲望有时就是力量。
巴拉昂正是因为野心和欲望从一个穷人变为富人的;富勒的母亲说的一句话,激起了他的野心和欲望,那就是”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家中每一个人都胸无
大志”,此后,富勒收购了7家公司。
野心和欲望(指的是一种积极的状态下的野心和欲望可以使一个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至,可以逼得一个人献出一切去排除所有障碍,它们能使人全速前进而无后顾之忧。所以,我们应该保持着一种野心和欲望,不要把它们丢掉 麦克白读书心得 模板(四
麦克白曾经是一个英勇的人,在战胜吼凯旋而归的途中,因巫师的预言使他改变了,他从一个忠实的臣子变成了一个弑君的逆贼,他不择手段让自己登上王位。当他当上国王后开始了的暴政,为不留后患先后杀害了他的好友、臣子及他们的家人,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袅首的下场,最终使他走向灭亡。
名利对人类的腐蚀,常常让自己迷失,忘记本来的 目标与位置。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请求部落首领给予他一块土地,首领告诉他在太阳落山之前走会原地,在着期间经过的地方全都属于他了。结果因为那个人的贪心而累死在路上。那个人不会回来了,名利为他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在大千世界里我们难免遭到名利的洗礼,名利是否会为你选择一条不归路取决与心态。
众观中国历史,视名利如鸿毛的伟人不计其数。
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在那个年代也曾涉足仕途,但却不为五斗米
而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名利如粪土,在田园过着令人魂牵梦绕的生活,不做名利的木偶任由它摆布。
还有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曾获得中国国家科学奖的等奖500万奖金,他这些名利并为阻断他的前进之路,他的新成果不断涌现。
可见名利不是人生的全部,面对名利不要崇拜,摆脱名利的枷锁,照样能潇洒快乐的生活。
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大千的世界,看淡一些名利,生活会轻松快乐的。
优秀的 麦克白读书心得(五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旦走错路,铸成大错,误入歧途,就后悔莫及,只能自食其果。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的失足,并非天生是坏蛋,天性要作恶,而是他意志不够坚强,在诱惑面前经不起考验,终于失足堕落了沦为有罪的人。
悲剧《麦克白》约写于1606年,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佳作。该剧中主要寓意了个人野心和利己主义的潜在祸患;野心和利欲的存在,足以将一个本为良好的人腐蚀为堕落的魔鬼。当然,在野心的膨胀和驱使中,也有外围因素的影响与蛊惑。不过,最终的恶之暴戾会受到惩罚的。
它讲述的是中世纪英国一名将军麦克白,在一次征战回国途中,碰到女巫。女巫预言他将成为国王,同时也预言了另一个将军班戈的子孙将世代为王,而这三女巫只是因为受到一个村妇的气而把这些秘密
对他们说了罢了,是带有一种泄气、泄愁的因素。可是,当麦克白的考特爵士被预言成真后,麦克白他那还只是蒙昧的野心一下子被唤醒了开始膨胀,一个潜伏在内心深处的一个暧昧不明的秘密被突然挑明了,他被眼前浮起的可怕的幻象吓得毛骨悚然、心惊肉跳,从此失去了心理的平衡。其实他的人性还是在的,当他要向国王行刺时,内心也在进行着一场可怕的争斗,他即希望永远保住最高荣誉,又非常渴望着封建王国的最高权势。后来,在其夫人的鼓动和教唆下,他杀死国王,取得王权。国王的儿子被迫跑到海外。为了稳固王位传续子孙,麦克白找来刺客杀死了大将班戈,本想了断女巫的另一个预言,但班戈的孩子也逃到了国外。麦克白自登上王位后,暴虐无道,滥杀无辜,引发反抗和战争,最终可悲而死。
如果在麦克白的野心被唤醒、内心失去平衡之时,麦克白夫人能够抓住这关键时刻,能够响应他良心上痛苦的呼声,帮助他恢复内心的平衡,唤回失去的理智,他就可以守住人生的正道,安全地度过人生中的这一场危机;那么他们就得救了,他们仍将是受举国上下尊敬的一对好夫妻享受着荣华美誉,可是这位夫人她没有什么良心上、道德上的顾忌,甚至用”懦夫”这一使男人承受不了的词去嘲弄、刺激他,用她火辣辣的舌头尖去煽动他,直到被煽旺的野心燃烧起来。他们虽然是同谋,可是那女人的气质与他的丈夫完全不一样”……解除我女性的柔弱,用最凶恶的残忍自顶至踵贯注在我的全身;凝结我的血液,不要让悔恨通过我的心头,不要让天性中的恻隐摇动我的狠毒的决意!来,你们这些杀人的助手,你们无形的躯体散满在空间,到处找寻为
非所恶的机会,进入我的妇人的胸中,把我的乳水当作胆汁吧!来!阴沉的黑夜,用最昏暗的地狱中的浓烟罩住你自己,让我的锐利的刀瞧不见它自己切下的伤口,让青天不能从黑暗的重衾里探出头来,高喊着‘住手,住手!’”
麦克白是有野心,可那还是埋在心底的一个私密,还处于半眠状态,就算他碰上了能知过去未来的女巫也没有甘心堕落,也曾怀恐惧的心情竭力抵拒过那强烈的诱惑,他既不是天生的坏人,也不是注定要做民族的罪人。可是他的身边还有这么一个女人,女巫没有做完的事,留给她来完成,这么理应外和、前拉后推,他终于为了他的政治野心而抛弃一切、牺牲一切,跳进了罪恶的深渊。
麦克白夫人本是女人,可她有一颗比女巫、比蛇蝎更毒的心,为了自己能够享有更高的地位、权利,为了女巫的话,她失去了女人善良的本性,教唆、帮助自己的丈夫弑君并嫁祸给无辜的人,事后若无其事地伸出一又血手,几乎带着得意的口气,开导那也是一双血手的丈夫”只消一点儿水就可以把我们洗刷得干干净净,一点儿也不费事!”
他们不曾想过杀了这个国王,后面还会有更多想杀他们和他们想杀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王位,想了断女巫的另一个预言而杀了班戈,可是他的儿子活着逃跑了,而国王的两个儿子也同样活着并逃到了海外。麦克白夫人承受不了人性无情的扭曲和挤压,终于使她垮了下来,精神负担已超过她心理承受能力,只落得成为一个精神分裂症、一个梦游者,在睡梦中还不断洗手,她那双小手就算用上所有的香料也不
能再像以前那样香起来了,最终死于分裂症。而麦克白为了巩固地位最终成了人人唾弃的暴君,被子两位王子和班戈的儿子回来复仇而死了。
那两位王子刚开始的时候或许会认为他们逃跑而让人觉得他们懦弱、胆小怕事,可是不能说他们是聪明的、勇敢的,在明知道自己斗不过别人的时候又何必逞一时之强而葬送自己呢?不正是因为他们逃到海外而最终报了仇同时也夺回了自己的国家吗?其实更多的时候一个国家、一个家庭的灭亡并不是毁于外人之人,而是毁在了内部人的争斗、内部人的手中。
其实他们遭受到这样的结果也都是一个”欲”字和不满足现状而引起的,我们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够满足于现状,看到别人好的生活、好的东西不眼红。人生是在不断拥有欲望和努力满足欲望的过程中行进的。婴儿声声呼唤的奶水是欲望,孩子期冀已久的玩具是欲望,人们辛勤劳作的果实是欲望,强盗杀人越货是欲望,罪犯刀下的亡魂也是欲望……欲望就是我们活着的目的。
有”欲”本是好事,我们正因为有了”欲”才会努力、才会付出自己的劳动来换取这一个”欲”的满足后那星星点点的喜悦,这喜悦便是幸福,幸福是我们生活的动力,追逐幸福便是我们活着的理由。没有”欲”的人生,便不再是人生,只是活着,不论快乐与痛苦,它不再是一个过程,只是一种状态,麻木而无聊。可是如果心中只有”欲”那也就真的成了我们真正的”狱”了。
而女人呢?我觉得做为一个女人,就应该有女人的尊严和榜样,不
能像麦克白夫人那样,因”欲”而毁于”狱”,只要一切可以安定,不出卖自己的良心,更是能够做家人的一盏指明灯才是最好的。虽说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这个家是男人的天下,男人作主,可又什么时候缺少过女人呢?女人往往起到比男人大十倍、百倍的作用和引力,千万要把持住自己,”欲”可念、可望、可想、可追,但”狱”却不好坐。”欲”就好比是一辆是金马车,载我们奔向遥远的前方。但你必须永远是马车的主人,任何功勋都只属于在马车上奔驰的你,哪怕前途未卜,即使荆棘丛生,也万万不可放下手中紧握的缰绳。
一旦放下手中紧握的缰绳,欲望便不再是温顺的金马,引导你奔向下一站美好的风景。你也不再是你,因为你将不再有心。你的心被欲望强行剥离,只留下无心的你,在欲望的深渊,苦苦流浪。
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区都存在一个个麦克白,他们拜倒在权利、地位、欲望的蛊惑下,献上最纯洁的心灵,跌入欲望的万恶深渊。无数的欲望得到满足后,所带来的快感只能使人们沉沦,使人们不惜践踏道德的底线,并最终陷入,陷入了虚幻快感的假象里。
相关文章:
1.莎士比亚《麦克白》读后感
2.《哈姆雷特》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 3.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4.关于知识的随笔:读书摘记——阅读 5.哈姆雷特读后感1000字作文5篇 6.大学生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7.雾都孤儿读后感400字5篇 8.2020年中考初中语文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