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清明祭文例文大全集锦x 清明节第一年祭拜父亲祭文,供大家参考。
2017清明祭文范文大全集锦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下面是
我特意准备的2017清明祭文范文大全集锦,供各位阅读,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更多精彩内容发布尽在,敬请关注。
【2017清明祭文范文大全篇一】
"失去了慈母的爱便像花插在花瓶里,虽然还有香有色,却失去了根。
"――老舍作为儿子,我晓得母亲不可能陪伴整个人生,但我没想过这天竟会
来得这么早;作为记者,我清楚我终究会写下一些纪念母亲的文章,但我从没想到
这天会是遽然到来。
清明来了,从此我多了一份牵挂。
天堂里行色匆匆,其中有一位是我的母亲。
去年的12月11日,母亲突发心源性心脏疾病,在厨房倒地不治身亡。
终年只有60岁。
母亲的病逝,作为老儿子的我,有着永远都无法释怀的内疚。
母亲人生的最后四年,大多数时间在杭州度过。
杭州被称之为"人间天堂",但对她而言却是陌生的。
如果不是为了老儿子,她的这一辈子都不会与这座城市有任何的交集。
我的老家在诸暨。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
她只读过两年书,没多少文化。
母亲与天下所有善良的女性一样,一辈子无私地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了子女。
她是穷苦人家出身,13岁没了生身父亲。
上有一个哥哥,下有四个弟弟,贵为独女,在极为重男轻女的时代毫无疑问是
最命苦的一个。
嫁给父亲后,母亲无非从这只糠箩跳到另一只糠筐,苦难的命运继续经受着
考验。
母亲在生下两个儿子后,日子更为捉襟见肘。
幸好,她是最能吃苦耐劳的。
什么苦都能吃,什么重活、累活都干。
母亲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更无雄图大略,她的最大愿望就是儿子们有志气、
有出息。
母亲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是:"有本事走出这山窝窝,别惦记这块田、那座山。两只书包,多大的负担。
一只小学,一只初中;一只初中,一只高中;一只高中,一只大学。
我们兄弟俩相差三岁,正好形成读书的阶梯。
前后十五年,母亲与父亲熬日如年,背驼了发白了,总算供出了两个大学生。
在我们这个小山村,出了俩大学生的我家是头一户。
这大概是父母这辈子最为荣耀的事。
现在回过头思忖,我们弟兄俩双双别家进城,对母亲而言带来的不是简单的幸福,而是没有尽头的辛苦啊。
尤其是对我这个老儿子。
我在杭州读了大学,后来当了一名记者,再是买了房安了家。
爱人是教师,似乎比我更忙些。
五年前,我们的女儿降生了。
早在爱人怀孕时,母亲九兴高采烈地来到杭州,照料我们的生活。
母亲是个爱操心的人,办任何事都干脆利落。
渐渐地,我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嘴。
是啊,依偎在母亲身边,多幸福的日子。
其实啊,这样的日子对我们是享受,而对母亲是不啻是一种折磨!不是嘛,进城的母亲"周遭不仅是语言上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陌生。
她的一辈子呆在农村,对城市生活是陌生的,但母亲从来都说"住得习惯"
果然如此吗?母亲说的都是违心的话。
我家住在十楼,屋门呼的关上后,连只蚂蚁都难以进来,而在老家母亲哪一
天不是与她的那些老姊妹唠嗑闲扯嘻嘻哈哈;母亲是劳碌惯的,大米是田里种的
瓜是菜园摘的,而在城里一棵葱一株菜都是菜市场买的;更让她放心不下的,是依
旧住在老家的父亲,他俩半辈子都没有分开过,之前一碗饭一件衣都是她伺候的,现在经常是一两个月见不到面,母亲不得不左一个电话交代又一个电话叮嘱…… 母亲的这些"不适",我们统统熟视无睹。
最初的半年间,母亲的体重掉了十斤。
其实,这已经是一个信号,但我们还是忽略了。
比上述这些更折磨母亲的,是抚养她的小孙女。
母亲养大了她的两个儿子。
她根子里觉得,抚育第三代同样是自己的本份。
她是多么地爱着她的小孙女,捧在手上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我们都懂得的:现在的孩子,哪能与三十年前可相比呢,何其的娇贵啊。
喝的是进口的奶粉,垫的是进口尿不湿,吃喝拉撒的规定、套路、攻略、法宝等等,举不胜举。
别小瞧了母亲这个乡下小老太,诚然大字不识几斗,但学得可有耐心了。
她把小孙女养得白白胖胖的。
我心底是最清楚的,虽是孩子他爸,但所花费的心血、精力,远远不及母亲
这个做奶奶的。
但是啊,我再怎么心存感激,又有什么用呢?我感激谁啊,我的母亲已经不在人世!
小孙女上了托班、上了小班,母亲要操心的事更多了。
她每天早早地做好了吃的,带上了点心,然后赶七八里路送孙女到幼儿园,
风雨无阻。
到了下半天,又赶去接孩子。
她总是最早的一位,久久地趴在栅栏外,望眼欲穿的样子。
有一次晚上,母亲居然像个孩子似的,拿出纸与笔工工整整地练起字来。
原来,幼儿园经常会碰上签名,她嫌自己的字写得扭扭歪歪,所以执意"练习练习"。
母亲也在很努力地学着不太标准的"诸暨普通话",她还经常向小孙女请教,特别虚心,连女儿都说"奶奶进步了"。
节假日,母亲曾几次跟随我们去旅游,上海、北京、雁荡山、南麂列岛等。
游玩中,母亲眼里的所有风景即是她的小孙女,"你们玩吧,我看管着嘟嘟吧。"她每每这么说。
女儿上了中班后,母亲这才离开杭州。
但她并没有完完整整地回到老家。
又去了诸暨的城区,照料我的侄女,也即是她的大孙女。
她的心里有一杆秤,母亲说"手心手背都是肉"。
她恨不得把她的心一分为二,公公平平、毫不保留地奉献出来。
冬至将至,我打电话给母亲,交代了回家祭祖的时间。
我们回去前一天,母亲也从诸暨城里回了老家。
我们的每次回去,都是母亲最盛大的节日。
12月11日,全家八口吃了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我万万都没有想到,这会是最后一顿吃到母亲亲手做的饭菜。
就在母亲赶着做下一顿饭菜时,就在我们准备吃了赶回杭州前,在厨房炒菜的母亲突然倒下,连抢救的机会也不给、片言只语也没留,我最最亲爱的母亲就撒手人寰了。
我清楚记得,母亲去世的日子,农历是十一月十七。
老家的说法,"逢七"逝世,对于死者意味着头破血流,而对生者留的却是福气。
无论是生时还是死后,母亲都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她的亲人们。
而今,母亲离开我们已经超过一百天,但我没有一天不在想念着。
之所以依然久久不能走出悲伤,我痛心我的母亲走得太匆匆,她年过八旬的父母以及公公都健在,却让他们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之所以依然久久不能走出悲伤,我在反思自己,以为让母亲进城即是享福却让她遭受了太多的辛苦;之所以依然久久不能走出悲伤,我在后悔我们这些当子女的,每次欢心回乡无意中增加了母亲的太多负担。
我的母亲我的娘啊,从此我的温馨老家成了伤心之地。
而今,春天又来了,鲜花照例盛开,但属于我的那朵鲜花有香有色却没有了根啊。
我的母亲我的娘啊,儿子草就的草稿,权当献给您老清明的祭文!
【2017清明祭文范文大全篇二】
盛世繁荫,炎黄合璧,壮哉中华,故怀先烈。
曾记否,去日烽烟漫卷,列强肆虐,山河落寞,华夏啼血,百姓怏怏。
念及古景,不禁淆淆。
多少英雄儿女,红缨长城内外,热血溅、头颅抛、前赴后继,挽黄河长江之危岌,救苍生社稷于水火。
从来不问出处,拳拳赤子肝诚。
丰碑在,民心齐,祭哉英烈,传承肝胆。
顾寰球,树共同,定教华夏一统,幸哉当代,奋发图强。
安息哉英魂,看万山红遍,镰斧交辉,神州换新颜。
再拜先士,魂定神安,特祭此文,普天共飨。
清明祭
一晃又迎来了一个新的世纪。
而外公却在千禧年的秋天,随着叶落归根写下了他七十二年历史的最后一笔"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虽然昆明的天空是那么晴朗,可我们的心情却阴雨绵绵。
来到外公坟前,焚起一炷清香,燃起纸钱,缕缕袅袅婷婷的轻烟飘了起来,我的思绪也随它回到了从前。
小时候,你教我数数,总是一本正经的拿手指比划着,数错一个也不成。我每每抱着书缠着你读,你从不拒绝。
你总爱抱着我,胡茬蹭着我的小脑袋,用江川口音的普通话为我读童话。有时你也讲一些你的往事,讲一些我似懂非懂的大道理。
实在没讲的,你就自己编一些故事……
外公,你一定寂寞吧?再也没有人会老跟着你,淘气的学你说江川话,再也没有人模仿江川口音和你狡辩了。
可你知道我一样寂寞。
以往我总拿着棋盘和你"大战三百回合",而我往往"片甲不留"。
如果我偶尔赢了你一两盘,你却比赢了国际高手还要高兴。
而现在,我只能抱着棋盘垂泪了。
从前,我只要有一两篇文章发表,你总是戴起老花眼镜,像喝了酒一样陶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