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四史宣讲内容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四史宣讲内容范文4篇
四史宣讲内容范文篇1
党课是以上课讲授的形式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和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四史”主题教育党课宣讲稿,供大家参考选择。
“四史”主题教育党课宣讲稿
近日,本市召开“四史”学习教育工作任务部署会,会议强调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推动全市党员干部知史爱党、明史爱国,于“四史”中感悟初心、践行初心、坚守初心,让初心薪火相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共和国7年的奋斗史,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书写的光辉历程,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用勤奋的双手书写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7多年前,抗日战争爆发,“到延安去”成为了中国大地上最响亮的口号。许多革命志士从全国各地纷纷如潮水般涌向延安这座小城,聚集在宝塔山下,渴求加入这个立志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尽管缺吃少穿、忍饥挨冻,但心中怀揣着的复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一直鼓舞着这些共产党人,带领着延安人民抵御了国民党的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为赢取战争的胜利、建立一个有着光辉未来的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仍未完成,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以党史国史为镜,“照”出落在肩膀上的复兴中华的使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为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__年历史画卷中,闪烁着一道道耀眼的光芒,那是一位位共产党先辈的光辉身影。革命战争时期,广大共产党员为战争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
改革开放初期,广大共产党员为富强中国敢闯敢拼敢为人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大共产党员投身基层一线矢志奉献,带领着广大基层干部在扶贫路上践行初心。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党员干部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以党史国史为镜,以每一名伟大的共产党员先辈为镜,“照”出自身存在的差距,向他们对标对表,不断在奋斗的路上弥补差距,及时纠偏,永葆共产党人的纯臻本色。
“四史”主题教育党课宣讲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后欧阳修等人所编《新唐书》对此略有修改“以铜为鉴,可正衣冠;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但从184年以来,由于闭关锁国错过了工业革命等重大发展机遇,落后挨打成为中华民族的苦难记忆。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抛头颅洒热血,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再次踏上了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纵观世界各老牌发达国家,哪个没有殖民掠夺史只有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无数跌宕起伏,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
新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此,我们要加强四史学习,以史为鉴,加强忧患意识、提高务实精神、明确未来指向。加深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和历史必然性的把握,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增强守初心、但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更好战胜前进征程上的困难和挑战。
“四史”主题教育党课宣讲稿
近日,上海市委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今年全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主题,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有着十分紧迫而又深远的意义。
“四史”学习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当今年代的党员大多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遇到过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只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学习“四史”要紧扣时代特征。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定力。例如,上海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要牢牢把握这一特征,激励上海的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担起新使命、实现新作为。
“四史”学习教育是提升党性修养的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道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而如今有一些党员对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缺乏深入了解,他们贪图安逸,坐享其成。学习“四史”要紧扣实际。例如,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当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同样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物。以“四史”开展党性教育,要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要在现实中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
“四史”学习教育是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的需要。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程。当前,有一些领导干部意识到自己本领恐慌、能力不足,对如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又无从下手。其实,通过学习“四史”便可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再加以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以理论指导实践,最终达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党员干部来说,历史更是好的营养剂,多一次重温我党的历史,心中就多增添一份信念。常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读史明智,用心体会前人的智慧,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心智。为国家兴衰,争做弄潮儿
四史宣讲内容范文篇2
学习四史小报
通过这次的四史学习,在发展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也曾遇到过危机,但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错误,解决问题,新中国史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逐步建立并巩固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针对我国的现实国情,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了基本实现社会改革开放史 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实质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以经济 体系改革为牵引来推进文化教育、医疗卫 生、住房市场等领域的体制改革,有效 社会主义发展史 建国以来,我国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主义不再是外来的理论知识,而逐渐扎根于中国的土地,产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史”学习教育,使我认识到了我们在关注着国家实事的情况下也不可以忘记历史;四史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党性修养,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同时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创造性,最终提高自我能力。
四史宣讲内容范文篇3
四史小报
四史,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属于二十四正史中的前四部。
史记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
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四史宣讲内容范文篇4
四史心得体会范文大学高校加强四史教育心得体会探讨发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加强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必须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任务,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把握“四史”教育的政治性,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汲取理论创新的养料,并把总结党的历史、用党史教育全党作为统一思想、端正党风、继承传统、开拓前进的重要一环。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现在大家在研究党的历史,这个研究是必须的。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作为我们党创办正规高等教育的重要源头,陕北公学自创办初就开设了“中国革命运动史”“中国问题”“世界革命史”“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毛泽东曾10多次到陕北公学亲自授课,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革命问题。由此开始,党史教育贯穿整个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
第 1 页 共 5 页
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党领导下的中国大学教育也形成了重视党的历史学习的优良传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从党和国家的历史宝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理念,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将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与研究提高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为“四史”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供了遵循。
“四史”教学,不是一般的历史教学,而是以历史为基础的政治教育。高校在开展“四史”教学过程中,首要的就是把握其政治性,必须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主要讲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概言之,即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反映我们党的政治奋斗历程和中华民族的政治选择历程,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
“四史”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历史的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现代中国的发展脉络,深刻认识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
第 2 页 共 5 页
义、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导学生建立对我们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
历史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四史”教育的方向如果发生偏差,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在这方面,苏联解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教训。把好“四史”教学的政治方向,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同心力。反之,一个国家如果出现对自身历史的认同危机,就会动摇整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国家自身安全就无法保障,党的执政地位就无法巩固。从目前全国的教学情况看,在把握“四史”教学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方面,一些高校还存在着模糊认识,容易受到社会上错误思潮的影响。
譬如,国内外有人肆意断章取义、捕风捉影,其拼凑起来的“研究”严重偏离历史原貌;
还有人故意歪曲史实,甚至杜撰“历史”,在个别媒体特别是互联网上大肆散布和传播旨在抹黑、歪曲和诋毁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言论,对部分青年学生产生误导和消极影响。有鉴于此,正本清源、加强“四史”教育,高校必须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否则,非但许多历史的原貌搞不清楚,还将影响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和高校思想稳定。
第 3 页 共 5 页
二、把握“四史”教育的针对性,着力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正确的历史观可以带来价值认同的最大化。这种认同是指青年学生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一种带有肯定性的心理判断和情感归属,会带来思想上的统一、行动上的一致。因此,共同的历史观可以被视为一种软权力资源或具有整合作用的“社会水泥”,旨在用来塑造社会的“普遍共识”,赢得大众的积极赞同。
对于高校教育而言,通过有效传授、传播正确的历史观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弘扬传承我们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对国家治理的认同,这正是高校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
当前,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世情国情社情都发生巨大变化,绝大多数的高校学生都是“90后”“00后”,他们深受全球化、信息化和社会转型的影响,思维更活跃,权利意识、平等意识、自我意识显著增强,生活上去中心化、碎片化明显。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仍然处于价值观成型的阶段,缺乏对各种思潮的辨别能力,容易在生活学习的压力下、互相激荡的多元化社会中迷失自我。与此同时,一些对“四史”的不良解读和错误认知不时沉渣泛起。特别是那些自称“价值中立”的民间研究者的解读更具误导性,有人甚至试图用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来夺取历史解释
第 4 页 共 5 页
权;
一些青年学生受错误思想影响,不愿认同主流的历史观点,生怕被贴上标签;
还有一些大学生在认识上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和“四史”完全割裂开来。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四史”教育的弱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留下了巨大的意识形态“真空”。
因此,大力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四史”教育,已成为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和思想政治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四史”教育作为带有鲜明价值取向的“历史课”,不仅需要讲好传授好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历史知识,更要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解疑释惑,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培养更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
授课形式也要从教师一言堂向问题启发式转变。在教学中既要坚持系统传授,也要善于设疑引思,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这个问的要点,不是去问“是什么”,而是要问“为什么”,让学生在“四史”的学习实践中去思考和辨析,提高学习兴趣,勇于思考知识,勤于钻研理论。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