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 我国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及其发展问题探讨,供大家参考。
我国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及其发展问题的探讨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新现象,即:非营利组织的迅速发展以及它们作为政府、企业之外的新角色广泛参与人类社会各领域的活动。现在,非营利组织己成为世界性的话题,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几乎都涉及到了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在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和影响也渗透到了千家万户。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也开始兴起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发展;举措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年间,特别是90年代以来,伴随着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幸福工程等知名公益事业的发展,中国非营利组织也获得了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非营利组织渐趋活跃,数量也日益增多,非营利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迅速增多,组织实力也不断增强。总体来看,中国非营利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获得社会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们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中日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
非营利组织通过开展工作和提供服务,既满足了社会成员个人成长的需要,促进了社会成员的自我实现;又丰富了我国社会工作的内涵,加速了社区建设的步伐;同时,还解决了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推动了我国向公民社会的发展。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
非营利组织正以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蓬勃地发展着,其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确认识到,与我国社会的转型需求不相协调的是,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的局限和不足:
1,大量非营利组织“官办化”特点突出“政府化”倾向明显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非营利组织的“官办化”、“政府化”色彩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政府在处理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时仍然固守计划体制时的思维方式,认为非营利组织从属于政府。大量非营利组织的领导人事实上仍由政府委派,人员编制由政府核定,部分人员流动由政府管理,资金的来源也出自政府财政,俨然成了政府下属的一个部门。目前,有近2/3的非营利组织的干部或者直接来源于业务主管部门的派遣和任命,或者由组织提名再通过业务主管部门批准。这样做的结果是非营利组织丧失了对本组织人事的任免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社团的效率低下等问题。这种人员任命方式导致非营利组织的自身利益和工作程序的“政府化”,完全不具有“民间性”,远离社会和公众。
2,非营利组织过多过滥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在急剧增加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其在成立和发展中的缺陷。这主要表现为,有的非营利组织没有经过合法的程序和手续就随意成立,没有明确的职能、目标、性质和责任;有的非营利组织无限扩大活动范围,有些行业内非营利组织巧立名目跨行业发展,有些地方性非营利组织以非法手段企图变为全国性组织;有些非
营利组织有名无实,利用合法旗号从事非法行为,甚至与黑恶势力
勾结,给社会造成极大影响和严重后果。以上这些“劣等”的非营利组织如果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会给社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危害。3,资金来源单一且不稳定,经费严重缺乏
非营利组织即没有政府的强制性和课税权。也不能通过经营活动获得丰厚利润,只能依靠社会捐助和政府拨款来开展活动。现阶段如果完全依靠非营利组织独立谋求发展,必然使其发展过程延长,甚至出现反复。非营利组织筹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志愿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公民才愿意捐资给非营利组织。另外,人们对非营利组织的资金管理和使用上的信任度一般较低,也严重影响筹资的进行。
4,专业人员较少,业务能力较低
我国NPO的职员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专职工作人员,二是兼职工作人员,三是志愿者。在我国,NPO专职人员的规模一般都不是很大。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的比例也不大,这说明大部分的NPO的规模都不大,使用的专业人员较少,而且很多人的业务能力也不强。很多NPO面临着难以吸引或留住人才的问题。在决大多数自上而下的NPO中,基本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来自政府机构,其中有许多是从一线上退下来的离退休人员:在很多自下而上的NPO中,没有或几乎没有固定的人才渠道,定员和编制都极为有限,主要依靠志愿者开展活动。中国现行的人事制度上的壁垒限制了优秀人才进入NPO,使得NPO的发展后续堪忧。
5,科学管理缺乏,公信程度偏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NPO缺乏科学管理,内部管理状况欠佳,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决策程序、财务制度、激励机制、监督机制都不健全,再加上自律能力差,一些NPO出现直接经商办企业、偷税漏税、私分钱财等行为,甚至出现侵吞善款的事件,严重的败坏了NPO的公信度。6,非营利组织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非营利组织所处的“双重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营利组织功能多样化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发挥不同职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不平衡,从事经济活动及学术交流类的非营利组织就占了总数的76%,而公益性和利益代表性的非营利组织则
比例过低,各占总数的6%。
二,非营利组织自我完善的举措
在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合作中,政府的积极姿态是首要的,在这种情况下,非营利组织也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并做出积极的回应:
1、摆正与政府的位置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虽然也存在着种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但它仍是人民利益的最重要的代表者。非营利组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批评和监督政府,但两者应当是友好合作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对抗或取代。政府支持、资助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也为政府分忧、承担部分公益事业。非营利组织要积极促成与政府和企业建立良好的三方合作,求同存异,共同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倡导民间捐赠,提高自身战略管理能力
国外非营利机构的筹资模式的经验表明,政府支持、私人付费和民间捐赠是非营利组织的3大收人来源。现阶段要解决经费不足问题的主要出路在于鼓励民间捐赠和提高非营利组织资金管理能力。为鼓励民间社会公众的志愿捐赠,并保证捐赠人的利益,
3、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经营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成败与否,人才是关键。这一方面要求组织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有利他主义的奉献精神、有对组织使命的认同,同时还要有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特定的技能。另一方面则要求组织的领导层要善于经营管理,避免腐败事件的发生。因此,对于组织机制来说,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在领导机构的组成上要合理搭配,在决策程序上要实行民主,从而实现有效的治理。
4、建立严格、透明的、完善的财务报告制度
中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度不高、筹资能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与自身不完善的财务制度有关。财务的透明度是树立非营利组织公信度的基础,如果没有严格和透明的财务制度,那么非营利组织的廉洁性就无法得到制度上的保证,那也就无法吸引更多的社会捐款和赞助。因此,我国非营利组织应按照有关法律对财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完善的财务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布组织的财务状况,在年终由会计作年度财务报告,并通过注册会计师等作外部审计,同时也向有关政府部门报送组织的财务报表,接受政府的监督和检查。
5、加强科学研究,保持创新能力
创新是非营利组织的一大优势,这种优势既表现在新技术和新的生产
方式的创新,也表现在新的社会组织方式的创新;而这仅仅靠理想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它要求非营利组织要依靠专业人士,通过科学研究来保持自己的创新能力。因此,非营利组织要能够对各种新的需求和机会做出迅速反应,积极引导社会发展的潮流。非营利组织要想得以持续发展,最根本的途径是真正做到利他主义和专业精神并举,进而达到理想、知识与权力的良性结合,从而为创建一个公正合理、富有活力的公民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6、扩大与国际公益机构的合作,吸纳海外公益性援助项目在中国实施非营利组织自身应注重加强与国外公益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政府也应当鼓励国内公益社团加强与海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公益社团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公益事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参考文献:
1.陆道生王慧敏毕吕贵著《非营利组织企业化运作的理论与实践》2004
年8月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邓国胜著《非营利组织评估》2001年12月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郭国庆著《现代非营利组织研究》2001年版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刘国翰何建宇著《中国社团改革一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2001年12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王绍光著《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
社年版
6.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体系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10期
孔晓光
20084502
行政管理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