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和体会 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 五大新发展理念 党课 研讨发言 心得体会-素材,供大家参考。
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五大新发展理念党课研
讨发言心得体会-素材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发展规律新认识的集中体现,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正确理解新发展理念,是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执行落地过程中不变形、不走样的基本前提。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必须把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新发展理念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环境、条件、任务、要求都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理解新发展理念,不能止步于了解一些原则和概念,而应把这些原则和概念与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学会运用新发展理念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注重构建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还必须立足全球发展大趋势,用更宽广的视野深化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要走出困境,各国都需要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全球发展大趋势相吻合,包含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
树立系统和全局的观念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应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既应看到,每一个发展理念所要解决的问题各有侧重:创新发展旨在解决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旨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绿色发展旨在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旨在解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路径问题;共享发展旨在解决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正义问题。又应看到,各个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比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创新发展模式,要实现共享发展就必须创新分配机制。还比如,能否实现共享发展,不仅影响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且影响创新的动力。这就要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树立系统和全局的观念,从整体上协同推进。在规划制定和工作方案设计上,应做好顶层设计,确保各领域政策相互兼容;对各相关责任主体在具体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提出明确要求,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抓住关键问题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问题指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都相当突出。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应根据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抓住最突出、最紧迫、联系最广泛的关键性问题,形成“四两拨千斤”和“以点带面”的效应。落实创新发展
理念,必须在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的同时,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作用。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必须在坚持城乡一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同时,着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在全面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同时,着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必须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同时,着力调整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提升我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必须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着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落实新发展理念,关键在于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其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目前,绝大多数产品的价格已经实现市场化,但在农产品、能源产品、环境服务等领域,市场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在金融、土地等要素市场领域,改革任务还很艰巨。同时,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等也未到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作用发挥。在更好发
挥政府作用方面,需要推动的改革也不少。以推动创新发展为例,政府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上,放在培育和吸引各类创新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上。例如,进一步加强国家在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标准,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在政府采购、补贴奖励、金融支持政策等方面为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动营造公平、公正、规范、透明的环境;加快形成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等。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再好的理念也要靠人来落实,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来执行。落实新发展理念,应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正确引导干部行为,发挥好“关键少数”的作用。一方面,改进政绩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技术进步、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社会稳定等方面指标的权重。另一方面,鼓励广大干部结合本地实际大胆探索、大胆创新,以新状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2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
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
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一步步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
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当前,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原有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日益迫切。面对这种新变化新情况,再坚持粗放发展模式、简单地追求增长速度,显然行不通,必须确立新发
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只有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才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只有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才能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只有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只有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才能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引领和指导发展实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每一次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的创新和完善,都推动实现了发展的新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新的发展实践,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3.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新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坚持创新发展,是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新形势下,协调发展具有一些新特点。比如,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实现高水平发展;协调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协调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协调发展就是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要看到现在搞开放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同以往有很大不同,总体上有利因素更多,但也面临更深层次的风险挑战: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但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依然任重道远;世界经济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但还没有找到全面复苏的新引擎;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但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我国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制度性权力依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阶段,但支撑高水平开放和大规模走出去的体制和力量仍显薄弱。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
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全民共享,即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全面共享,即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三是共建共享,即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四是渐进共享,即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一定要深化认识,从整体上、从内在联系中把握新发展理念,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4.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
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确立新发展理念,需要不断学、深入学、持久学,从灵魂深处确立对新发展理念的自觉和自信。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把握新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意义。同时,还要开展知识性、专业性学习,注重构建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知识体系。通过加强学习,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领导活动全过程,落实到决策、执行、检查各项工作中,增强领导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作决策、做工作、抓管控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用好辩证法,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设计和施工。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运用;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
定之否定规律,善于把握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渐进性和飞跃性、前进性和曲折性,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既求真务实、稳扎稳打,又与时俱进、敢闯敢拼。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善于进行交换比较反复,善于把握工作的时度效。创新手段,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涉及一系列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涉及一系列工作关系、社会关系、利益关系的调整,必须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贯通的,对中央改革方案中的原则性要求,可以结合实际,进一步具体化;遇到改革方案的空白点,可以积极探索、大胆试验;遇到思想阻力和工作阻力,要努力排除,不能退让和妥协。要深入分析新发展理念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分析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法治领域遇到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措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面对国际国内的矛盾风险挑战,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确保我国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提高风险监测
防控能力,做到守土有责、主动负责、敢于担当,积极主动防范风险、发现风险、消除风险。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切实在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3以五大新理念引领四川未来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需要什么样的发展、走什么样发展道路的重大问题,这为推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四川未来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力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一、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并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五大发展理念在发展全局中具有指挥棒作用,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
的高度。我们要在深化认识中进一步增强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坚定性。五大发展理念的逻辑起点是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了当前的阶段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新常态下,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足以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迫切需要从增强生产要素相对优势、提升供给质量效率等维度来思考和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实质是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清晰指明了未来的前进方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科学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内涵。从价值取向看,坚持人民至上,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从发展指向看,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整体效能,坚决摒弃“速度焦虑”和“GDP冲动”,让创新活力充分激发,让开放空间有力拓展,让小康短板全面补上,体现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五大发展理念的目标导向是破解矛盾问题、厚植发展优势,必将开辟我国发展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五大发展理念抓住了制约发展的关键症结,开出了解决问题的治病良方,有利于我们破解发展难题、接续发展动力、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具有很强
的现实针对性和战术操作性。二、坚持把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到治蜀兴川各项事业之中当前,四川经济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进入规模质量同步提升期、工业化城镇化仍处于加速期、多点多极发展进入整体跃升期、发展动力转换到了关键期、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接续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六个基本特征。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奋力推进四川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的基点在创新,需要解决好发展动力问题,着力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强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改变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传统发展模式,又有效提升四川发展核心竞争力,加快融入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创新链。“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将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发展的“一号工程”,充分发挥创新“牵一发动全身”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实现“三年试验突破、五年基本转型”,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要依托成德绵地区和攀西地区扎实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深化科技成果产权、收益分配和转化制度,高校和科研院所,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等改革,激发创新人才的创造性积极性。
通过试验区域先行先试,带动全省各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走出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让创新创业热潮在巴蜀大地蓬勃兴起。发展的支撑在协调,需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四川和全国一样,也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全省布局与重点区域、产业与城镇、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统筹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继续大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支持成都领先发展、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做强市州经济梯队,做大川南、川东北、攀西等区域经济板块,夯实县域经济底部基础,形成首位梯次竞相跨越的良好态势。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四大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协调推进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加快建设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乌蒙新村等幸福美丽新村;深化户籍、社保等制度改革,积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的希望在绿色,需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要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打响大气、水、土
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积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设美丽四川,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蓝天净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明确差异化发展定位,通过统筹各类空间规划,构建绿色城镇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同步提升。积极开展绿化全川行动,抓好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和流域生态保护,实施水土流失及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落实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清洁能源,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建设西部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倡导绿色低碳文明风尚。发展的空间在开放,需要解决好内外联动问题,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四川是西部内陆省份,对外开放、借力发展是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路径。我们鲜明提出转型发展“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把全方位开放合作作为培育产业增长点的最直接抓手,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布局,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汇聚资源要素。加快构建现代综
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推进高速铁路大通道建设,提升长江航道等级,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廊。深化与欧美、日韩、台港澳等在科技和产业方面的合作,抓好中韩创新创业园、中法农业科技园等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办好西博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和展会。加快推进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青白江铁路口岸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开放口岸建设,提升“蓉欧快铁”“中亚班列”双黄金国际通道运营水平,积极创设中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推动贸易便利化。发展的目的在共享,需要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和增进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这些年经过全省上下的拼搏实干,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脱贫开发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十三五”时期,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民生社会事业,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继续把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重点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切实做到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精准。建立落实“五个一”帮扶机制,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一名县以上领导干部联系、一个帮扶部
门、一个驻村工作组、一名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一名驻村农业科技人员。同时,结合四川实际,大力实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做到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生态扶贫和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让贫困群众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三、切实保障五大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需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处理好改革、创新与发展的关系。“十三五”时期,我们要自觉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着力推进改革,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改革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重要动力,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要继续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在农业农村、国资国企、简政放权等重点改革领域持续用力,抓好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落地落实,破除制约发展的障碍藩篱,加快形成有利于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发展活力。二是持续推进依法治省,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抓法治也是抓发展。要认真落实依法治省纲要,扎实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开展“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
范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稳定、促进改革、推动发展。三是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谋划全局、推动发展,改革创新、破解难题,防范风险、维护稳定,依法执政、依法办事”的能力,紧扣改革发展时代主题,持续用力正风肃纪,坚持不懈反腐倡廉,营造更加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和发展环境。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自觉担当责任,积极主动作为,示范带动党员干部和群众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真抓实干,以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推动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