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作风问题由来和演变,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党的作风问题的由来和演变2篇
第一篇: 党的作风问题的由来和演变
井冈山红軍的由来和发展演变
一个团史长于軍史的团队 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1924.11成立) 国民革命軍第4軍34团(叶挺独立团)[1925.11成立] 国民革命軍第25师73团 国民軍笫2方面军(南昌起义军)11軍25师 国民革命軍笫5纵队 国民革命軍第16军47师140团 工农革命軍(湘南起义)笫1师 工农革命軍第4軍(红4軍)10师28团(1928.5) 红4軍第1纵队(1929 红4軍10师 红1軍团10师 红1軍团2师4团 陕甘支队1纵队4大队 红1軍团2师4团 国民革命軍第8路軍115师343旅685团1营(1938.8) 8路軍苏鲁豫支队1大队 8路軍115师教导1旅1团 新4軍3师7旅19团 东北人民自治軍3师7旅19团(1945) 东北民主联軍6纵隊16师46团 东北野战军6纵队16师46团 解放軍43軍127师379团(1948) 中国陆軍54集团軍127师379团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1924.11) 铁甲车队的编制是:“队部设队长、党代表、副队长、政治教官、军事教官、军医、差遣、司书、军需上士各一人,通讯员、号兵、勤务兵各两人,卫生员一人,炊事班有正副班长各一人,炊事员十人;
队有三个排,每排有正副排长各一人,每排有三个班,每班有班长、副班长各一人,队员十人……”由以上可计算出,铁甲车队编制为142人。铁甲车队:队长:徐成章、周士笫 党代表:廖乾伍 军事教官:赵自选 政治教官:曹汝谦 差遣:张尚武 司书:周廷恩 军需上士:徐麟章 笫1排:排长:莫奇标 笫2排:排长:李海涛 第3排:排长:高超 排长:李振森(牺牲), 副排长:邱炳坤、黄祝三、…… 班长:黄华然、万献廷、张宏远、曾强、周子昆、…… 队员:祝敬丰、陈功安、周朝奎、宋烈光、易再盛、王子章、郑良溶、黄生、刘光烈、高博垣、唐达权、李镇华、翁世簮、符抗雄、陈德清、马维楚、戈尚志、符福明、江标远、陈功安、陈德传…… 叶挺独立团战斗序列 1925年11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共广东区委在肇庆成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正规武装一一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四团(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1926年1月改称叶挺独立团)。该团骨干都是共产党员,各级干部的任免、调动均由中共中央直接掌控。作为北伐先锋,独立团在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役中,以无畏的勇气和巨大的牺牲,重创北洋军阀,为国民革命军笫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这是中共领导的笫一攴支建制部队。独立团:团长:叶挺 党代表:云从龙 参谋长:吴济民、周士第(解放军上将) 团副:张来福、罗隆 参谋:董仲明(红軍将领) 軍需主任:叶荃(新4军干部,遇难) 辎重队:队长:黄熙 监视队(通讯队):队长:蔡晴川(南昌起义中牺牲,时任营长) 侦探队:队长:赖元良(牺牲) 副队长:陈长彩 输送队:队长:符节 卫生队:队长: 担架队:队长:张堂坤(南昌起义牺牲) 特务连:连长:叶挑 机关枪连:连长:练国梁(27.5牺牲,时任75团3营长) 第1营:营长:周士笫、曹渊(牺牲)、符克振 副营长:符克振(红军干部、牺牲) 书记:周廷恩(27年冬牺牲) 第1连:连长:莫奇标(牺牲,曾任孙中山內卫队长) 笫2连:连长:呉兆生(牺牲) 第3连:连长:高超(牺牲,曾任孙中山卫队长) 第2营:营长:贺声洋、许继慎(红軍名将) 副营长:张际春(脱党)、赖元良 第4连:连长:卢德铭(秋收起义总指挥、牺牲) 排长:周子昆(我军高级将领,遇害) 第5连:连长:刘光烈(撤职)、黄浩声 第6连:连长袁也烈(解放軍少将) 司务长马维楚 排长薛仰宗 第3营:营长:毕士悌(红军将领、牺牲)、张伯黄(脱党) 副营长:郭焕彩 第7连:连长:张启图 笫8连:连长:李海涛(牺牲) 笫9连:连长:胡焕文(牺牲) 后増编:特别大队:大队长:刘明夏(叛变、伦为汉奸,被处决) 补充营:营长:符克振营长:严子仪、吴光浩(领导黄麻起义,牺牲)、孙德清(红军名将) 连长:陆更夫、韦一平(我军将领,遇难)、刘治志(红军将领) 排长:林彪(我国元帅)、彭明治(我军中将)、聂鹤亭(我军中将)、毛挺芳(红军干部,病逝)、许卓(红军高级干部)、 其它:袁国萍(团宣传队长,我军高级领导人,牺牲)、符节(团运输队队长、特别大队3队队长,红七军干部,被捕就义)、吴奚如(连指导员)、黄序周(团参谋)、王云霖(医务上士,我军少将)、胡筠(宣传员,红军干部、错杀)、欧阳钦(红军干部)、黄刚(红军干部)、彭鳌(红軍师长,牺牲)、彭干臣(红军将领,牺牲)、裘古怀、韩伟(士兵,我军中将))、胡德珍、李天柱(红军将将、牺牲)……叶挺独立团第7连现为379团2连叶挺独立团改称25师73团至南昌起义 1926年12月23日,广州国民政府对在两湖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进行了扩编。其中,以叶挺独立团为基础成立了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七十五团,朱晖日(国民党员,第四军军长张发奎的亲信)任师长,叶挺任副师长,李硕勋任政治部主任,张云逸任参谋长。第七十三团由独立团的主力直接改编而成,周士第、许继慎分任团长和参谋长,营长分别为董仲明、黄征泮、张伯黄。第七十五团由原独立团第一营及部分骨干成员组建而成,叶挺兼任团氏,阳心畲任政治指导员,宛旦平任参谋长,营长分别为孙一中、练国梁、袁也烈。这两个团的领导人除阳、宛二人外,其余均为原独立团初中级指挥员。1927年3月,武汉国民政府调叶挺、许继慎、董仲朋等到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任职。原独立团营长卢德铭、副营长符克振分别继任第七十三团参谋长、营长,原第四军十二师补充团参谋长李江(国民党员)继任第七十五团团长。
二期北伐结束后,武汉国民政府对第二十五师进行第二次整编,李汉魂(国民党员)任师长,卢德铭、黄征泮、袁也烈另调他用。原独立团政治指导员余增生、营长周子昆继任第七十三团参谋长和营长,原独立团副营长蔡晴川、黄埔同学会总务科科员游步瀛任第七十五团营长。 笫73团:团长:周士第 参谋长:许继慎(后调任72团团长),卢德铬(后调任警卫团团长)、余增生(叛变) 团副:黄克健(后调任72团2营长)、 党总支书记:余増生 笫1营:营长:董朗(后调任70团1营长)、符克振 笫2营:营长:黄征泮、周子昆 第3营:营长:张伯黄 第75团:团长:叶挺(兼)、李江 指导员:阳心會 参谋长:宛旦平 笫1营:营长:孙一中 第2营:营长:练国梁 笫3营:营长:袁也烈、蔡晴川 南昌起义后的笫25师 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并将第七十三、七十五两团作为预定起义的主力之一。参加南昌起义的25师部队:团长周士第率第73团全部;
笫72团的三个营;
72团团参谋长王尔琢率团直重机枪连。起义后73团、72团三个营组成新的72团、74团重机枪连和24师教导大队(大队长孙树成)一部组成新的74团重新组成第25师。 三河坝之战是南昌起义军南下时战斗最惨烈、损失最重的一战,第七十三团仅剩一个营,第七十五团所剩仅百余人。笫25师:师长:周士第 党代表:李硕勋 参谋处长:游歩仁(牺牲) 第73团:团长:黄浩声、王一平(牺牲) 参谋长:余增生 指导员:陈毅 笫1营:营长:许国瑞(牺牲) 第2营:营长:周子昆 第3营:营长:蒙九龄 第7连:连长:林彪 笫74团:团长: 参谋长:王尔琢第75团:团长:孙一中、张启图(代理) 副团长:张堂坤(被俘就义) 参谋长:宛旦平、张启图 笫1营:营长宛旦平(兼) 第2营:营长:卢 笫3营:营长:蔡晴川(牺牲) 第5连:连长:张子良(牺牲) 至今我们无法得知叶挺为何将自己的团队交给朱德断后,但此举无疑成了神来之笔。叶挺独立团成为吾军为数不多的团史大于军史的团队,其二连连长自林彪起至今三十余任无一中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德在往汕头途中接收了贺龙部2百余人,在策应广州起义途中也收留了部分突围的部队。这个团队走出了我军的元帅、高级将领。叶挺独立团见证了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也是吾军八十七年香火不断的写照。多年前左倾的结论该纠正了。
国民革命軍第五纵队 朱德、周士第率起义军余部撇出三河坝后,经湖寮、白侯,奔赴饶平(今三饶镇),与从潮汕突围出来的起义军第二十军第三师第六团余部二百多人会合。李硕勋、周士第分赴上海、香港,向党中央汇报工作,余增生等部分领导失去了斗争的信心,相继离开部队。朱德即打出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的旗号,将起义军余部整编为四个支队,其中第七十三团、七十五团余部分别编为第一、四支队。随后,他们进入湘南,在郴州八面山战斗中,部队遭受较大损失。
第5纵队(共九个连队): 司令:朱德 参谋长:王尔琢 指导员:陈毅 第1支队:支队长:肖泽陆(离队)、周子昆 第2支队: 第3支队: 第4支队[后并入1支队]:支队长:张启图(离队)国民革命軍第16軍47师140团 笫140团:团下:朱德 指导员:陈毅 参谋长:王尔诼 团附:龚楚(后加入) 第1营:营长周子昆 笫1连: 笐2连: 第3连:连长:林彪 第2营:营长:袁崇全 笫6连:连长:聂鹤亭、耿凯 第7连:连长:林彪 笫3营:营长:何? 范石生给老兄弟的部队 每枝步枪配200发子弹,机炮配1000发。损坏的枪支,由军部修理所尽先修理。每人发给一套冬装及毯子、背包带、绑腿、干粮袋等。洋镐、十字锹、行军锅、木桶等,均予补充齐全。而当时朱德部只有七八百人,却按一个团的编制足额配备军需物资,装备有俄式重机枪2挺、手提轻机枪4挺、驳壳枪120余支、步枪500余支,补充了6万发子弹,士气为之一振。朱毛会师井冈山,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軍(红四軍) 红4軍:軍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 参谋长:王尔琢(牺牲) 士兵委员会主任:陈毅 教导大隊:大队长:陈毅 党代表: 特务营:营长:宋乔生 党代表:敬懋修(牺牲) 医院:院长:曹荣 党代表:肖光 第10师:师长:朱德(兼) 党代表:宛希先 笫28团:团长:王尔诼(兼) 党代表:何长工 参谋长:王展程(牺牲) 笫1营:营长林彪 党代表:熊寿祺 第2营:营长:袁崇全(叛变) 党代表:杜松柏(叛变) 笫3营:营长:肖劲(牺牲) 党代表:吴弼 第29团:团长:胡少海 党代表:龚楚 第1营:营长:朱舍我 党代表: 第2营:营长:李光化 党代表:胡世俭 第3营:营长:肖荣标 党代表:彭晒 第30团(后成立,由12师33团、34团、36团缩编而成) 团长:刘之志 党代表: 第11师:师长:张子清,毛泽东(兼) 党代表:何挺领(牺牲) 第31团:团长:张子清(兼) 党代表:何挺颖 第1营:营长员一民、陈毅安(后), 党代表:毛泽覃 第3营:营长:伍中豪 党代表:杨岳彬 第32团:团长:袁文才(错杀) 副团长:王佐(错杀) 党代表:陈东日 第一营:营长:袁文才(兼) 党代表:陈东日(兼) 第二营:营长:王佐(兼), 党代表:康健(病逝) 副营长:刁辉林(错杀) 第33团:团长:邓允庭 党代表:邝朱权 第12师:师长:陈毅(兼), 党代表:邓宗海 参谋长:刘治志 第34团:团长:邓宗海(兼), 党代表:刘泰(牺牲) 第35团:团长:黄克诚,戴诚本 党代表:李一鼎 第36团:团长:李奇中(离队) 党代表:黄义藻 (牺牲)真正可以称做"井冈山下来的",应当是1927年10月底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井冈山开始,到1929年1月14日,朱毛率红四軍主力挺进赣南为止,在这期间(计1年另3个月)加入红四軍并随軍下井冈山的(当然这之前和之后下井冈山的也应算在内). 毛泽东部上井冈山称为“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主要是“三湾改编”后的笫1团,这部分人当中解放后健在人们熟知的有: 毛泽东、何长工、谭震林、罗荣桓、谭政、张宗逊、谭希林、陈伯钧、李井泉、江华、高自立、杨立三、宋任穷、陈士榘、黄永胜、欧阳毅、杨梅生、韩伟、张令彬、刘先胜、郭鹏、赖毅、王耀南、龙开富、谭冠三、潘振武、杨世明、佘光文…… 还有今天一些人不熟悉的但在軍史上却是声名显赫的:朱云卿、张子清、陈毅安、伍中豪、徐彦刚、王良、曾士俄、寻怀洲、周昆、陈树湘、何挺颖、蔡会文、欧阳健、杨岳彬、蔡钟、程翠霖、刘炎…… 朱德部上井冈山的部队为“参加巩固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这部分解放后授将帅的有元帅:朱德、陈毅、林彪;
大将:粟裕、黄克诚;
上将:肖克、杨至诚、赵尔陆、邓华、朱良才、杨德志;
中将:欧阳毅、曹里怀、唐天际、肖新槐、王紫峰;
少将:王云霖……这部分人当中还有周子昆、刘治志、彭鳌、龚楚、李天柱、耿凯、刘海云、胡少海、邝鄘、李赐凡、邓益、邓毅刚、陈东日、蔡协民、邓充庭、高静山、刘石、游端轩、龚楷…… 另外彭德怀1928年12月率红五軍也到达井冈山,该部也一度编入红四軍, 称为“参加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但这里不记.红四軍拥有一批杰出将领,更是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红軍名将,初创时的连排干部甚至普通士兵都迅速成长为师、軍甚至軍团的軍政主官,连长寻怀洲、肖克、周昆、陈光都成了軍团长,红軍十年,担任过军长的有一百余位,井冈山下来的人就占20位,他们是:朱德、林彪、伍中豪、何长工、邓毅刚、胡少海、陈毅、肖克、张宗逊、周子昆、徐彦刚、陈伯钧、寻怀洲、李天柱、游端轩、毕占云、谭希林、陈士榘、周昆、龚楷。当軍政委的有蔡会文、毛泽覃、高自立、潘心源、罗荣桓、熊受祺、曾日三、邓乾元、谭震林、旷珠权、朱良才、李井泉、宋任穷。 担任軍团、軍参谋长和师长的那就多了去了,红四军的兵当师长的就有彭雄、杨梅生、曹里怀、杨德志等 1927.5,朱毛井冈山会师成立第4軍,辖3个师8个团,很快便撤销了师,由軍直辖团,并将原12师的三个团各缩编成一个营组成30团。此时红4軍共辖六个团(28团、29团、30团、31团、32团、33团)。29团溃散,余部编入28团;
30团和33团转回湘南,至此红4军只辖28团、31团和32团。28团和31团是红4軍当之无愧的主力团,分别是南昌起义部队余部(25师和军官教育团的底子)和秋收起义的核心部队(武汉国民政府整卫警卫团)构成,两部的源头全是叶挺独立团。32团是井冈山袁、王部。红4軍下井冈山时军部辖28团和31团及军特务营、独立营;
32团随红5軍留守井冈山, 所谓“井冈山下来的”,特指29年初随红4軍下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的所辖人员;
另外红4軍下井冈山之前,曾留32团及部分原红4軍干部随红5軍留守井冈山,井冈山失守后突围下山的(含红5軍人员)也算井冈山下来的。 红四軍由成立到下井冈山时军部及28团、31团的编制序列 任职排序尽可能按任职时间, 红4軍:(1930年,軍部改成红1軍团部,历经115师师部到中南军区、广州军区) 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 参谋长:王尔琢、袁文才(29.1)、朱云卿(29.3) 军需处长:范树德(35年离队)、 独立营:营长:张威(29.1牺牲)、 特务营:(第一个特务营后编入28团第3营;
起义的毕占云部为第二个特务营) 营长:宋乔生、毕占云 党代表:敬懋修(29.9牺牲) 第28团:(后历经红4军1纵队、10师,红1军团2师4团),685团1菅),127师379团。) 团长:王尔琢(兼)、朱德(兼)、林彪 党代表:何长工、何挺颖(28. 冬)、旷珠权、 参谋长:王展程 特务连:连长:郑特 党代表:赵尔陆 机枪连:连长: 党代表:何笃才 第1菅:营长:林彪、胡少海 党代表:熊寿祺(30.6离队)、 笫1连:连长:李才明(28.6牺牲) 党代表: 第2连:连长:龙普霖、龚楷、肖克、 党代表唐天际 笫3连:连长粟裕 党代表: 第4连:连长: 党代表: 第2营:(袁崇全叛变后,以原2营6、7、8连和3营重组新第2营) 营长:袁崇全(叛变)、王展程、李天柱、肖克(29.) 党代表:杜松佰(叛变)、肖克、陈俊、胡世俭 副营长:曹风飞(叛变) 笫5连:(袁崇全叛变后该连未归) 连长: 党代表: 第6连:连长: 党代表:赵尔陆 第7连:连长: 党代表: 第8连:连长: 党代表: 第3营:(后由第29团余部和军部特务营重组成新3营) 营长:肖劲(28.6牺牲)、肖荣标、陈俊 党代表:彭晒、吴弼、唐天际 第9连:连长: 党代表: 第10连:连长: 党代表: 第11连:连长: 党代表: 第12连:连长: 党代表: 由于资料问题,任职排序并非完全按任职时间;
有确切上任时间的括号注明,另括号中注明的牺牲、叛变等只截止在井冈山期间。 红四军第一个特务营是由1926年9月由耿飚在他舅舅宋乔生指导下由湖南衡阳东阳渡兵工厂地下党配合偷运岀16支老套筒步枪及一担子弹后。在水口山成立的工人赤卫队。他是我党我军第一支工人武装。1928年春由宋乔生带领参加湘南起义并上井冈山改编成红四军特务营,营长为宋乔生。杨得志就是这时加入支队伍的。1928年8月经历8月失败后,红四军将红28团2营长袁崇全叛逃回来的二营余部6.7.8.连[5连和迫击炮连未归]和3营编为紅28团新2营,将29团余部和军部特务营合编成红28团3营。杨得志就是这时被编进了红28团3营9连的。 28团9连班长杨德志 笫32团:团长:袁文才(30.2错杀) 党代表:何长工、兰观发、陈东日 副团长:王佐(30.2错杀) 参谋长:徐彦刚、陈东日、 笫1营:营长:袁文才(兼) 党代表 第1连:连长:徐彦刚 党代表:房灿 笫2连:连长龙普霖、陈慕平(30年错杀)、 党代表宋任穷 笫2营:营长王佐(兼)、艾成斌、 党代表:肖万侠、康健 副营长:刁辉林(30.2错杀)、王云隆(叛变) 第4连:连长:李清贤 党代表:艾成斌、李鸣铁、宋任穷 副连长:王云隆、 笫5连:连长:刁辉林、 党代表:段辉唐 第29团:团长:胡少海 党代表:龚楚 参谋长:陈俊 第1营:营长:刘新(牺牲)、朱舍我 党代表: 笫1连: 第2连:连长肖克 笫2营:营长:李光化 党代表:胡世俭 第3营:营长:肖荣柇 党代:表彭晒 第7连:党代表:彭晒 [笫29团辖3个营及团特务连、步炮连、卫生队、通讯排,全团官兵1800余人。装备:迫击炮4门、重机枪8挺、歩枪870余枝、驳壳手枪32支。(以上数据取自《龚楚将軍回忆录》)]红4軍 师长:朱德(兼)、张子清、陈毅、毛泽东(兼) 党代表:宛希先、何挺颕、邓宗海团长:邓允庭、邝鄘、刘泰、刘冶志、李奇中、胡少海、林彪、伍中豪、袁文才、 党代表:蔡协民、邓宗海、刘泰、旷珠权、胡世俭、陈东日、兰观发、龚楚、李一鼎、黄义藻、 副团长:米建盛、王佐、 参谋长:陈俊(29团)、徐彦则、陈东日、营长:周子昆、米建盛、宋乔生、张威、陈正春、肖克、谭希林(代) 营党代表:曾日三、杨岳彬、罗荣桓、孙开楚、杨子达、李文修、李克如、唐天际、肖万侠、康健、粟裕、 副营长:米建盛、刁辉林、谭希林、连长:粟裕、陈树湘、杨至诚、耿凯、张宗逊、周昆、陈伯钧、龚楷、刘耀文、米建盛、陈冬生、周桂春、资秉谦、肖克、陈慕平、鄢辉、李清贤、陈光、罗占云(营长)、 连党代表:邓华、宋任穷、刘型、刘石、宋裕和、彭祜(营)、彭晒、敬懋修、蔡钟、刘炎、李克如、欧阳健、罗荣桓、高自立、黄益善、蔡会文、赵尔陆、谢唯俊、赖传珠、李克如、欧阳健、赵尔陆、唐天际、李呜铁、艾成斌、房灿、罗荣桓 副连长:韩伟、谭家述、王云隆、排长:王杰、石冬发、朱水秋、刘石、呉树群、吴高群、邹亚福、罗秋开、徐杨、魏协安、赖毅、陈土榘班长:马义夫、石来苟、刘荣辉、李歩云、李珍珠、黄永胜、杨德志、战士:张国华、秋收起义上井冈山軍事将领排行: 张子清、朱云卿、伍中豪、陈毅安、徐彦刚、曾士峨、王良、龙普霖、周昆、寻怀洲、陈树湘井冈山时期(或更早)保留至今的红軍连隊: 第16集团軍136团1连——井冈山红28团2营1连。 3连——井冈山红28团3营12连。 4连——井冈山红28团3营9连。 9连——井冈山红28团3营10连。 第54集团軍379团1连——南昌起义军25师73团1营、井冈山红28团1连。 2连——叶挺独立团2营7连。 9连——井冈山红28团3营10连。 卫生队——井冈山红28团医院。 380团1连——秋收起义2团1连。 2连——“三湾改编”后的2团2连。 榴炮2连——井冈山红4軍炮兵连。 共计11个连(队),8个出自28团;
2个出自31团;
1个出自軍直红四軍下井冈山后第一次整编,团、营改称纵队、支隊 红4軍:軍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 参谋长:朱云卿 政治部主任: 第1纵队:司令:林彪 党代表: 第1支队:第2纵队:秋收起义部队 国民革命軍笫2方面軍警卫团(又称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 警卫团:团长:卢德铬 指导员:辛焕文 参谋长:韩浚 团附:范树德(兼辎重队队长、离队)、余洒度(叛变) 第1营: 笫2营: 第3营:营长: 第10连:连长:伍中豪 秋收起义后编制序列 工农革命軍笫1軍第1师 总指挥:卢德铭 师长:佘洒度 副师长余贲民 参谋长何长工、钟文璋 参谋处长陈树华 第1团:(由警卫团编成) 团长钟文璋(失踪) 第2团:(由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地区农民军编成) 团长王新亚 笌3团:(由警卫团伍中豪营和浏阳部分工农武装组成) 团长苏先骏 笫4团:(收编一部原黔军武装编成) 团长邱国轩三湾改编时的笫1团 第1团:团长陈浩(叛变被处决) 党代表:何挺颕 副团长:徐庶(叛变被处决) 副党代表:宛希先 参谋长:韩壮剑(叛变被处决),朱云卿 特务连:连长:曾士峨 党代表:罗荣桓 副连长:张宗逊 辎重队:队长范树德 军医队:队长:王? 党代表:何长工 军官队(教导队):队长:吕赤 支部书记蔡钟 区队长:陈伯钧、张令彬、陈士榘、? 笫1营:营长:黄子吉(叛变被处决) 党代表:宛希先(兼) 第1连:连长员一民 党代表:熊寿祺,郑毓秀 班长杨梅生、战士陈士榘 笫2连:连长:谭希林 党代表:? 第3连:连长:? 党代表:? 笫3营:营长:张子清 党代表何挺颕 副营长:伍中豪 笫7连:连长:鄢辉 党代表: 笫8连:连长:? 党代表:陈奇 第9连:连长:陈正春、王良 党代表:杨岳彬、罗荣桓 井冈山红四軍31团(28.5—29.1) 笫31团:团长:朱云卿、伍中豪(28.12)、 党代表何挺颕(牺牲) 副团长:陈毅安 军官教导队:队长:陈毅安(兼) 党代表:蔡钟 辎重队:队长:杨立三 卫生队:队长:何醒南 党代表:赖传珠 特务连:连长:洪楚才、朱建胜 党代表:高自立 机炮连:连长:冯鸣钟 党代表:蔡会文 笫1营:营长:员一民(28.5牺牲)、陈毅安(兼,30.8牺牲)、周鲂(29.1牺牲)、曾士峨(28. 冬)、谭希林(代) 党代表:旷珠权 副营长:谭希林 笫1连:连长:王良、陈伯钧、陈龙鹤(32.4牺牲) 党代表:萧光铖、朱良才、刘型 笫2连:连长:张宗逊、陈慕平(30.2牺牲) 党代表:谭国清、 副连长:韩伟 笫3连:连长:张金泉(牺牲)、曾士峨、资秉谦(28.6牺牲) 党代表:黄益善、 第3营:营长:伍中豪、陈正春(29.2牺牲)、 党代表:毛泽覃、黄益善、杨岳彬、罗荣桓 副营长:陈正春 第7连:连长:周昆 党代表 笫8连:连长:鄢辉、 党代表:罗荣桓 第9连:连长: 党代表: 31团曾编第2营,但很快便又取消。笫2营5连副连长谭家述,连长李见林红四軍第三纵队1929.3 (原红4軍31团改成) 第3纵队:司令:伍中豪 党代表蔡会文 参谋长:林野 政治部主任:欧阳健 卫生队队长:张令彬 第7支队:支队长:林野 党代表:朱良才 第8支队:支队长:郭天民 党代表:高自立,刘亚楼 第9支队:支队长:陈正春(牺牲)、张宗逊 党代表:罗荣桓、朱良才、杨立三 副支队长:张宗逊、周昆 第25大队:大队长孙玉卿 党代表、宋任穷 笫26大队:大队长徐扬(牺牲) 党代表 笫27大队:大队长赵剑吾 党代表: 军士队:党代表:邓华
第二篇: 党的作风问题的由来和演变
“平准”、“枰准”和“秤准”的演变及其由来
李正藩
王宗岳《太极拳论》原为“立如平准”。准是一种测定水平面的器具,是以水静时必是一个标准平面的道理制成的。《汉书·律历法》:“准者,所以揆平取正也。”另有“准绳”,则是测定平直的器具。《吕氏春秋·分职》:“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古代建筑多为木结构,巧匠亦多为木匠,直到现在,边远农村建造简易房屋,仍常用水平法来定基础底面的水平一致,及用水平尺和准绳以定房屋结构的水平与正直。所以“立如平准”乃言人们在走架或打手时,必须始终保持自身的平衡,虚灵顶劲,气沉丹田,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方能在外力作用下,活似车轮,引进落空,得机得势,借力制人。
武禹襄1852年(咸丰二年)携王宗岳《太极拳论》返回永年之初,李启轩常抄录此论赠与亲友,当时均按原文抄为“立如平准”,故以后若干传抄本和版本都为“立如平准”。及至1881年(光绪七年),李亦畬抄与郝和的《郝和本》(“老三本”之一)则将“立如平准”,易为“立如枰准”,其原因安在呢?
首先说明,此绝非李老前辈的笔误。李亦畬多次参加科考,科举试场文字书写的“馆阁体”,要求字形匀正,一丝不苟。清代程式更严,即使有一笔之讹,虽文章再佳,亦前功尽弃,岂能视为等闲?且“老三本”乃李亦畬晚年精心之作,工笔书写之后,势必复查再三,焉有笔误之理?现在“老三本”中之《启轩本》已遗失无存,《自存本》则完整无缺,其中亦为“立如枰准”,足见所以易为“枰准”者,必有其至理在。
“枰”与“平”同音,为多音字。欲求“枰”字完整的释义,自不应从1965年方印出试行本、1978年第一版发行的《现代汉语词典》去查。清末常用字典:一为《说文解字》,一为《康熙字典》。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从形音义角度释字的“字书”,宋代有徐锴、徐铉两种整理本,及至清代,段玉裁注释的《说文解字段注》最为风行。文人士子欲求某字之字音字义者,莫不以《说文解字段注》为准。“枰”字在此字书之解释为:“枰,平也,此门、闻也,户、护也之例,谓木器之平称枰。”古代不仅房屋多为木造,日常所用的器具亦多为木制,所以大至房屋的梁、檩,小至用具之桌椅床凳,莫不要求其平,故在文字中也特有加木边的“枰”,以专指木器之平。但此处为何不以其它为例,而专以门、户为例呢?此盖因其它器物之平否,仅影响其安放妥后,静止时之使用,而门户为动静之体,如若不平,则无法旋转,难以开合,必至中正平直之后,才能动静得宜,开合有致,立如平准,活似车轮。故而虽小为门户,而其阴阳动静,虚实开合之理存焉。
以此之故,太极拳前辈常以门户为例,以教导后学。唐诗人司空图以“韵”论诗,在其《诗品》中讲,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象外”是指迹象之外,“环中”语出《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枢”是以前木门的上下转轴,“环”是上下的门斗,门斗中空如环,枢入环中,便可旋转自如,以应无穷。环中即为虚空,门轴即为枢纽。习太极拳者,如以门户为借鉴,以空松之体,做到立身中正安舒,上下一线,并以腰为枢纽,一切主宰于腰,“腰为车轴,气为车轮”,带动四肢运动,以达到上下相随,周身一家,即可顺应太极拳的无穷变化。此其一。门户之作用,全在于虚实开合,人来则开,人去则合,开则为阳,为动,为实;
合则为阴,为静,为虚。且门户之开合,必须有外力作用,而不会自行伸缩。常见有推门之力过猛而自行跌倒者,此乃门之迅速旋转,自己突然没有了着力点,失去重心,随着惯性前扑所致。太极拳之虚实开合,勿自伸缩,引进落空,从门户中亦可资借鉴。此其二。《说文解字》释“枰、平也,门、闻也,户、护也……”又称“闻者,谓外可闻于内,内可闻于外也。”意即外人意欲入内,必先用力敲门,室内闻之方可与之开。至于护,即防护也。练拳或打手时的左右手臂,犹如门户之两扇,既听来力之大小以作对策,又须护自身之左右,不受侵犯。此其三。此三者如欲发挥其理想的作用,首先则在于门户之“枰”, 故“枰”之含义,较“平”更为广阔,更为深刻,此所以李亦畬前辈在晚年时以“枰准”代替“平准”之故也。
然则,民国初期,又何以将“立如枰准”改为“立如秤准”呢?
1915年(民国四年),编纂于1908年之《辞源》出版,该书以语词为主,强调实用,重在溯源,成为当时阅读古籍用的重要工具书,从而取代了《说文解字》与《康熙字典》,最为阅读古文和研究文史者所常用。但该书以常见为主,强调当时的实用,对某些多义字的字义有所取舍,“枰”字的字义遂变为:(一)木名,即平仲(按:即银杏树),(二)独坐的板床,(三)搏局,棋盘(1936年出版的《辞海》对“枰”的释义同此)。因此缘故,阅读“老三本”之抄本者即不明“枰准”之意义,而疑为笔误。故先父李福荫在其《廉让堂太极拳谱后序》中曾言:“外间抄本过多,文字间略有不同,因生疑窦,就吾质正者亦有之。”此亦其中之一例也。
先父李福荫幼承家学,后又拜师伯郝为真为师,朝夕受教近20年。1914年,郝为真宗师自京返里,应永年省立十三中学之聘,教授太极拳,先父做辅助教学,常结合物理力学的原理,阐发太极拳之理法以教授学生。面对“枰准”之质疑,考虑时代之变迁,科学之进步,“枰准”一词应予以改变。然改后的新词,仍必须不失“平准”原有的本意,更应当具备“枰准”深刻的内涵,几经推敲,乃以“秤准”易之。其所以采用“秤准”,其理如下:
一、《辞源》对“秤”的注释为:“秤chèng ,物体重量的器具,古代指使用大型权器的等臂大天平,自唐以来专指提系杆秤。”于是天平即成为“称金银的秤,俗语谓兑架为天平,兑架,即兑银之架秤。”(亦见《 辞源》)。可见秤即天平,或者说天平是秤的一种,称谓不同仅是因时代的不同而稍异。近代太极拳家有认为平准既是天平,或以天平作比喻,无论练拳或打手时,都要求立身中正,不偏不倚,两手支撑犹如天平之秤盘,偏重即沉,走以引化,有一定的道理。故以“秤准”易“平准”,不失“平准”的本意。
二、“秤”与天平,古代同名,及至发展为“秤”专指提系的杆秤,实为一大的进步。因杆秤最为简单、灵活与实用。同为杠杆之原理,天平两臂同长,只能衡量与砝码相同的重量。而秤之重臂不变,力臂可变其长,故秤砣虽重不过斤,而所衡之重,则可数倍于秤砣。以小重平衡大重,或偏沉于大重,此实为杠杆中主要作用。太极拳“四拨千斤”,以小力胜大力,后发先至,借力打人,常常可借杠杆、轮轴、合力、分力等等物理原理以辅其成。所以用“秤准”一词,以引导习太极拳者结合物理力学,进而采纳其它领域的科学,用以研究、验证太极拳的深邃的原理和丰富的内涵,必将大有助于太极拳的弘扬与发展。
三、“秤”之字音有二:一为chèng , 字义为衡量物体重量的器具;
一为chēng ,字义为以秤衡计斤两,与“称”通用(见《 辞源》)。李亦畬《五字诀》中有言:“称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古来及民国期间,称微量物品的重量,虽可用天平,但远不如使用一种小型杆秤——戥子最为便捷和实用。戥子常用来称量金银和药物。《红楼梦》中称量银两也用戥子(见该书第五十一回)。先祖李宝琛精于外科,配制丹散,总离不开戥子。清末民初,永年城内尚无西医,生病必须请中医,所开草药均以钱、分为单位,到太和堂或天德堂抓取中药时,每味中药都用戥子称量,可精确至分厘(《辞海》对戥子的释义为:“衡器,用以衡贵重物品,如金、珠、药物等之分厘小数者”)。可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达到“称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的程度,所以先父未将“枰准”还原为“平准”,而改用“秤准”。
1928年,永年国术馆成立,先父任太极拳教练,为学员学习拳理方便,首次依据当时尚在的“老三本”中之《启轩本》编次油印,定名为《廉让堂太极拳谱》,发给学员。其后又油印、石印多次,用以赠送亲友及太极拳爱好者。1934年又助李槐荫堂叔将家藏拳谱重新编次,署名《李氏太极拳谱》,由李槐荫堂叔携至山西太原出版。以上各本,均用“秤准”,于是“立如秤准”遂风行各地。
以上即为武派太极拳谱由“平准”到“枰准”,又至“秤准”演变的原因及由来。
推荐访问:由来 演变 作风 党作风问题由来和演变 党的作风问题的由来和演变 党的作风问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