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新中国外交70年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时间:2022-08-04 13:1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新中国外交70年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新中国外交70年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5篇

【篇1】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外交政策:总体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每个阶段有所调整。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

面临环境:美国的孤立敌视政策

外交目标: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

外交政策:外交三大决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重点是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该阶段成果:

1、基本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2、与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南斯拉夫除外,受苏南关系的影响)与一些民族主义和北欧的国家建交;

3、赢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显示了新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4、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面临环境:世界动荡、分化、改组;
中苏出现分歧并扩大;
国内全面开始建设社会主义

外交目的:推进世界革命

外交政策:放弃“一边倒”的政策,提出依靠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重点是发展与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该阶段成果;

1、与包括法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建交

2、由于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用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了与接壤国家的陆上边界问题和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

3、中法(1964年建交)建交使该时期的重要成果。

该时期外交特点:

1、夸大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力量对世界的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并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而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的依据)

2、该时期的外交树敌过多,具有四面出击的特点,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外交还是不断前进的。

第三阶段:60年代末——70年代末

面临环境:中苏严重对峙,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外交目标:缓解苏联的威胁,改善所处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反苏政策。一条线,即按照大致的纬度画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一大片即并团结该战略线以外的国家,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该阶段成果:

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

2.70年代中国同70多个国家建交基本完成了与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至1979年底已与120个国家建交,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第四阶段:80年代——90年代

面临环境:国家局势缓和,中国开始启动改革开放;

外交目标: 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

1、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同时又赋予了新的内涵;

2、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的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政策;

3、确立了对外开放为长期的基本国策;

4、以“一国两制”来促进国家统一;

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

面临环境:国际多极化、民主化趋势加强

外交目标: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积极谋求建立新型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

综述

外交政策必须服从国家总的形势和国家利益的需要,服从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故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其唯一的依据,而不是以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的为依据。

【篇2】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

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胜利地渡过了波澜壮阔的五十六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依据高一新课标(必修ⅰ专题五)精神,将这一光辉历程分为五个时期加以分析介绍:

一、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苏两大阵营逐渐形成并走向对峙。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华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总原则指导下,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就陆续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基本外交方针。为此,首先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争取同周边独立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并参加了著名的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提出并确立了处理国与国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不断发展的主要保证。

二、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末

在这段时期内,美国继续推行对华敌视政策,不仅保持其在台湾的军事存在,还发动了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苏联则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直至挑起边界冲突,中苏关系全面恶化。

面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新中国把50年代的“一边倒”调整为“反帝反修”,坚决顶住了美苏的压力,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事业,加强与他们的政治、经济合作。同时,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并积极发展同西欧、日本(民间)的关系。

三、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

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寻求同中国接近,苏则加强对中国的压力;
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高潮发展,并成为反帝、反殖、反霸的一支重要力量。

毛泽东主席因此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政策,并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篇3】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中国外交决策的基本过程
作者:张骥
来源:《读天下》2013年第07期

        伴随着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国外交决策在国内政治议程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外交决策的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影响日益扩大,人们对外交政策及其决策的关注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上迅速提升。

        由于外交往往涉及到核心和重要的国家利益,外交权力高度集中,并且对保密性和专业性有较高要求,因此外交决策往往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在现代民主体制之下,民主化和制度化成为外交决策的重要追求和发展方向。

        当代中国的外交决策机制,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在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今天,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还原出中国外交决策的全过程,但透过外交决策的制度性安排,我们仍然能够勾勒出中国外交决策的基本过程。

        决策权在中央

        “外交决策权在一国的最高领导。”任何国家的外交决策权都掌握在最高领导或实际掌握最高行政权力的执行机关手中。外交决策体制是国家政治决策体制的组成部分,外交决策体制的构成由国家的政治决策体制的性质所决定。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是党和国家一切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当然也就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中国的对外战略、方针、政策,涉外重大问题、重大事件,涉外危机管理的最高决策在中央进行,实行“集体决策、分工负责”的原则。

        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外交的决策和协调。中央于1981年恢复设立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涉外事务的议事、协调机构。2000年,中央又设立了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与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合署办公,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统称“中央外事领导小组”)的职权涵盖了涉外事务和国家安全事务。中央外事领导小组由国家主席、副主席担任正、副组长,成员包括国务院系统的负责涉外事务的副总理或国务委员、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商务部长、公安部长、国家安全部长、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等;
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等;
军队系统有关部门的高级将领等。

        中央外事领导小组不是常设机构,它只在有涉外事务议程时作为议事和协调机制以全体会议或办公会议的形式进行决策或协调工作。从中央外事领导小组的构成可以看出,随着中国对外开放领域和程度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对外事务涉及到的部门越来越多,利益格局越来越复杂,外交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客观上对外交决策带来了挑战,对加强外交决策的统筹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在进行跨系统、跨部门的涉外事务协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和日益关键的重要作用。随着涉外事务的日常化、突发化的趋势,中央外事领导小组的议程也日益增加。中央外事领导小组设立办事机构——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办公室。

        外交部调研提建议

        作为主管外交事务的主要职能部门,外交部在外交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负责调查研究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中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分析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外交工作的重大问题,为中央外交决策提出建议。比较重要的部门还有负责党际交往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负责对外经济事务的商务部。随着涉外事务领域的不断扩展,其他部门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在日益增长。外交决策的协调问题日益突出。

        此外,与外交政策有密切关系的经济部门(特别是相关行业、大型国有企业等)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政策需求会通过作为中央外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相关主管部门输入到外交决策的过程中。

        2012年下半年,在周边海洋领土争端频发、海洋权益保护问题突出的背景下,中央又设立了中央海洋权益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海洋权益事务的议事和协调。中央海洋权益工作领导小组同样设立了办事机构——中央海洋权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此外,本次两会中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海洋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统筹协调海洋重大事项。

        中央外办是核心协调机构

        中央外办辅助中央外事领导小组进行外交决策的准备和落实。中央外事办公室(简称“中央外办”)是中央外事领导小组、中央国家安全领导小组、中央海洋权益工作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中共中央、国务院1998年撤销国务院外事办公室成立中央外事办公室,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序列。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中央海洋权益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中央外办同时作为它们的办事机构。中央外办的职责主要有:一是协调中央各系统和国务院各部门之间的涉外事务;
二是就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拟定相关政策,向中央提出决策建议;
三是负责督促落实中央外事领导小组的决策、决定,特别是协调跨系统、跨部门的落实;
四是代中央拟定外事工作的全国性规定,审核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和地方制定的重要外事规定,办理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和地方报送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和国务院的有关重要外事问题的请示、报告。

        中央外办在外交的决策、落实和执行过程中发挥着枢纽的重大作用,是外交决策的核心协调机构。中央外办主任一般由负责涉外事务的副总理或国务委员兼任,其组成人员包括有丰富外交经验和较高政策水平的高级外交官、高级军方将领,并有相应的工作团队。

        此外,国务院还有跨部门协调机制。随着海外利益保护、涉外安全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在国务院系统内部设立了一些跨部门的协调机构,它们在外交决策,特别是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有2004年起建立的正部级的涉外紧急突发事件协调小组和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这些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在2011年的利比亚撤侨行动等涉外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发挥了组织协调作用。

        外交决策前的咨询机制

        智力支持对外交决策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外交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中央外办和外交部等部门已经形成了在重大外交决策前进行调研和咨询的惯例。在原有政策研究部门(主要有中央政策研究室、外交部政策规划司、中联部研究室等部委的政策研究机构,以及2011年中央军委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规划部)和官方的专业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和中央党校系统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的基础上,近年来决策咨询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外交部在2008年成立了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就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现任委员35名,非常精干,包括涵盖了重要国家和组织的荣休资深大使和涵盖了重要学科领域(国际关系、世界经济、国际金融、文化交流、环境科学等)的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学者。该委员会通过出访调研、国内调研和专题咨询等形式为外交决策提供专业咨询意见。

        军队系统也建立了相关咨询机构—中央军委战略规划咨询委员会、全军外事工作专家咨询小组。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也在决策咨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两个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绝大部分是荣休的资深大使、国际问题专家学者或是现任的重要涉外官员(比如中央外办副主任等),通过专题调研、国际形势务虚会、研讨会等形式为中央决策提出建议。比如,2012年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就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西亚北非局势等重大国际问题向中央提出了咨询建议。此外,中央外办和外交部等部门还经常直接或委托相关部门就有关问题向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咨询。涉外议题多样化、专业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对建立系统、全面、高效的决策咨询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

【篇4】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历史
年级
学科授课教师教材
高一
岳麓版






教学背景分析
通过课前调查,学生们对于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关注点基本在于“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政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给新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好处,特别是对于“一边倒”政策,不少同学提出了“为什么会提出这个政策”,“这个政策有没有给中国带来不好的影响”等问题。学生们的另一个关注点在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少同学提问“为什么会在1953年提出”,“有什么意义”。而这两个政策,也正是本节课的难点,特别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是重点。本节课就根据学生们的重点关注问题,结合课标要求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通过回顾近代史,能够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局势,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总方针出台的背景;

通过相关材料的分析,理解新中国“一边倒”政策出台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通过分析具体的数据和材料,也能认识到“一边倒”政策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通过阅读分析相关文字材料,认识到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适时地进行调整,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背景、提出确立过程,理解其在处理国家关系方面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相关文字材料、数据、观看视频等,采用因果分析法、联系的方法等学习基本史实,在对基本史实的理解基础上,能够根据具体的材料,渗透历史解释的能力;
通过学习,渗透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历史核心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实施背景,能够认识到一国外交政策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时社会中,能够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成为历久弥新的重要外交政策的重大历史意义;
通过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外交活动,体会重要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重难点设计
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家关系方面的重要意义难点:“一边倒”政策的实施背景及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背景及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通过慈禧太后和共产党对待西方国家的不同态度,出示
导入
周恩来对旧中国外交的总
新课
结,引出新中国外交“不学他们“。直接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近代以来中国受制于人的外交,对新中国不同的外交提起兴趣。
1
通过新旧的不同对比,引起探索的兴趣。




进入新课


解读课标,说明本节课的时间节点及主要内容框架。
一、新中国外交总方针的制定
通过建国之前和建国之时毛主席的话,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总方针的确立: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1949-1953年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形势
通过全国领土的解放形势图,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的形势,知道这是1949-1953年外交政策确立的国内背景。
通过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图,说明新中国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
2.三大外交政策
通过学生画作,直观生动地讲述三大政策的内涵。
通过材料和之前的讲解,分析“一边倒”政策实施的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说明“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3.外交成就
通过相关历史图片,展示这一时期的具体外交活动。
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中苏同盟友好互助条约》的签订为新中国带来怎样的益处。
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时空内容。
知道外交总方针出台的背景和内容。知道这是所有具体外交政策制定和进行外交活动的指导思想。
通过地图和回顾知识,能够总结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政治上、经济上严峻形势。
了解新中国外交所面临的国际局势。
知道三大政策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通过阅读相关材料,能够从中得出信息。
能够认识到外交政策是在总方针指导下制定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别手段,并不与总方针相矛盾。
知道1949年-1953年的具体外交活动。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知道通过这一条约,新中国初期所面临的严峻政治和经济形势得到缓解。
2
渗透历史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知道总方针和具体外交政策、外交活动的关系。
能够从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
知道一个国家的外交与国际局势有密切关系。
从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知道外交政策与总方针的关系。
从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
从材料中提取信心的能力。


【篇5】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蒋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它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十章第一节。一、说教学理念
根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我设计这一课的基本理念是:“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二、说教材㈠教材分析
本章的内容是从“新中国初期、70年代、改革开放”三个时间段介绍了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了解并掌握本课,有助于把握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理解我国根据时代的变化、采取不同外交策略的原因。㈡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㈢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
识记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苏建交及建国第一年外交成就
理解“求同存异”“万隆精
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神”

②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启发学生活动为主,辅之以讲授法。主要包括四个环节:Ⅰ提供历史资料、营造历史环境—Ⅱ学生阅读、欣赏、理解—Ⅲ欣赏活动、再现历史—Ⅳ学生感悟、教师评价。各环节均以学生为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周总理倡导的“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为我国建立和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了条件(四)、教学重点、难点
⑴、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依据: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而且,该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原则,万隆会议正是其具体实践。⑵、教学难点:万隆精神
依据:万隆会议倡导的求同存异精神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与发展,而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不容易理解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
⑴教法选择:在教法选择上,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谈话式的问题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既可以实现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又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此外外辅之以读书指导法、讲授法等。依据: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⑵教学手段选择:本课以多媒体为平台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将知识用最快捷的方式展现出来。2.学法⑴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但由于历史知识不广,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对于该课内容,主要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一些简单的分析上,学生的分析、归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故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知识,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⑵学法指导
(1)课前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熟悉教材。
(2)课堂指导:要求学生读文看图、讲图,学会以图代文,图文转换;
学会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指导学生运用和地理知识结合历史知识展开思考讨论问题。
(3)课后指导:做相关的练习,加强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分钟)
出示中非合作论坛暨第3届部长级会议图片。用时事引起学生注意,设问,“55年前,亚洲与非洲有哪一次跨越印度洋的握手”,提示答案“万隆亚非会议”,给出答案导入新课2.外交环境:学生阅读,教师分析。(3分钟)3.外交方针之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5分钟)
出示材料:《共同纲领》引文。学生、阅读、提炼除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进而由学生分析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

推荐访问:新中国 外交 历程 新中国外交70年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 概述70年来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