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品读“习语”有感

时间:2022-08-05 09:3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品读“习语”有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品读“习语”有感

品读“习语”有感4篇

【篇一】品读“习语”有感

品读《论语》有感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品读《论语》有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品读《论语》有感1000字:
  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战火纷飞,当时的文人学者们纷纷思考救民于水火,解决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派建立,后又出现了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学派,于是乎,出现先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时代。著名的《论语》就是出现在这个时代。《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被称为“圣贤之书”,是为人处世的标杆,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间的言语行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就我个人而言,学习论语,主要在做人做事,教育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方面,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在为人处世方面提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有些人在生活中不顾他人感受,自己不想做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强加给别人,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要多多向他学习,虚心请教,以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看到有人犯错误了,要引以为戒,以别人得到的教训为教训,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他还强调“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还尚在人世,作为子女来讲要尽孝道,不要去太远的地方,如果非要去的话,就要告诉父母你要去哪里,不要让父母担心。学习《论语》它会让你懂得正直的伟大,会让你知道所谓的“邪不胜正,公道自在人心”所以,你要相信这个世界总是美好的,你要相信这个世界光明磊落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
  其二,孔子在教育学习方面有很多值得当今人借鉴的地方,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不分贵贱,贤愚,人人都可以受教育”,此外,孔子十分强调“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他既重视学,又重视思,主张学思并重,思学结合。他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既反对思而不学,也反对学而不思。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让我们自己通过提问、思考、总结的学习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其三,通过学习《论语》,提高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论语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显而易见。他讲述了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更在修齐治平上实现安邦立国的大使命。中国历代先贤,有多少人深受孔子思想感染,从而创作出更多的经典。《论语》中的“仁”、“礼”等中心论点无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正是通过学习《论语》才让我知道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并非只有四大发明等。这些是我对读了《论语》之后的个人心得,读书可以使人明智明理,但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感悟,《论语》一书博大精深,承载中国先贤的智慧思维,是我中华之瑰宝。希望大家可以多读一些这样的书,会让我们的人生少走一些弯路。稿:尹德华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篇二】品读“习语”有感

品读红色家书有感12篇

  品读红色家书,感受信仰的力量,从红色家书中你有什么感悟?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品读红色家书有感范文12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昨夜的洞庭月明星稀,今宵的汉口狂风大作,明朝又将去向何方?依稀可见一个凛然的背影挽起线缝四裂的袖口,收回遥望着湖天一线的注视,躬身踏回泊船,提笔写下给妻子詹月如的诀别红色家书。背影的主人熊亨瀚得知南昌起义爆发,从汉阳鹦鹉洲的革命秘密据点出发前往江西,他在汉阳鹦鹉洲江边准备渡江时不幸被捕。在狱中,熊亨瀚先后被4次提审。其间,他遭受严刑拷打。但不管敌人如何威逼利诱,他始终未透露党组织任何秘密。当时的《湖南通俗日报》在简讯中称:“熊,坚不吐实,绝未供出同伴。”
  这样一位革命英烈,在诀别家书中安置父母、岳父、兄弟、妻儿,唯独对自己只一句“扪心自问,尚属光明,公道未泯,终可昭雪”作结。那样的时代中,出现了无数个同熊亨瀚一样以天下为己任,舍身取义为实现大我牺牲奉献的烈士,红色家书精神催人奋进。
  纸短情长,点信仰之光。信仰的力量从中华民族与中国共产党精神那处传承而来,熊亨瀚抛头颅洒热血之际,他心里饱含牵挂,在遗书中声声叮嘱情真意切,却依然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同时也希望儿子“将来似可使学军”,夙励救国之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总开关”、“精神上的‘钙’”、“练就金刚不坏之身”、“革命理想高于天”等词句,形象生动地阐述强化信仰,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极端重要性,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党员干部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见字如面,表赤诚之心。绝命遗书中,熊亨瀚告诉妻子,自己“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而死,光明正大。从先烈的红色家书中汲取力量,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一员,划清“四个界限”,做到不为歪理所惑,不为浮躁所动,不为名利所累。
  掩卷而思,传红色力量。熊亨瀚同志“扪心自问,尚属光明,公道未泯,终可昭雪”,他将个人的奋斗汇入到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之中,始终保持着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与从事革命的豪情。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风正好扬帆,色纯好作画。引领新的历史航程,绘就新的历史画卷,需要正风纯色。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清风正气以及红色底色,不断焕发出新的红色能量。
  革命精神传千古,红色家书抵万金。我们要牢记烈士的初心,传承红色的基因,凝聚起无穷的力量,才能为新时期党的事业做出新的的贡献。
  【篇二】
  家书是亲人之间的私人信件,写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亲人之间的事情,今天学习《红色家书》就是重温革命先烈质朴无华,却饱含深情的真情实感。感受他们对革命成功的,对未来美好的期望。正是他们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才有我们的今天,今天的我们获得的不仅是铭记,还应有奋进的力量。
  王器民烈士写给妻子的“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毛泽建烈士“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死也无恨”,邓雅声烈士“饮弹从容向天啸,长留浩气在人间”等,他们是何等从容面对牺牲,为革命而慷慨赴死,他们是那么年轻,可为了人民的解放何需此头。《红色家书》之所以是红的,是因为烈士的鲜血,是先烈为人民翻身得解放矢志不渝的奋斗。
  我们要将《红色家书》读在心里,记在心里,从一封封家书的血肉深情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时刻鞭策自己,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篇三】
  《红色家书》里的一篇篇革命先辈家书,记录着他们的心路历程。每一封家书背后都是一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其中赵一曼的家书读来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赵一曼,一个母亲,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就义时年仅31岁,她给幼小的儿子写了两份催人泪下,内容不尽相同的遗书:“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母亲的死不足惜,可怜的是我的孩子,没有能给我担任教养的人……”从中让我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眷恋和依依不舍。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替母亲继续斗争……” 在她的遗书里,看不到死亡前的恐惧以及丝毫的畏缩,感受到的只是革命战士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
  我突然感觉我很幸福,我们这一代,远离战争,衣食无忧,享受着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扪心自问,如果没有先烈们慷慨赴死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历程,这一切又从何谈起。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组工干部,我们应当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珍惜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和责任,时刻保持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篇四】
  最近细细品读红色家书,身临其境感受颇多,家书字字是那么坚强有力,革命者在战火硝烟的年代,在生命垂危的那一刻,书写了勉励后代不断前行、永忘本色的青春壮丽篇章。书信读了一次又一次,内心深处的精神之源不断被挖掘,对照书信中的革命先辈,对照曾经入党誓词,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从红色家书中吸收营养,补充精神之“钙”,扎根基层,立足岗位,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要明晰读这本书的意义。《红色家书》这些红色书信蕴含着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我们要将诵读红色家书与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紧密结合起来,涵养家国情怀,传承优良家风,让思想受到洗礼,让精神得到升华,让心灵得到触动,以赤子之心、以赤诚之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通过认真学习《红色家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红色家书中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努力争当有信仰、有担当、有气节、有情怀的好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县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要读懂字里行间的情感。这些家书,是革命者与亲人间的心灵交流,承载着战火的记忆,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寄托着殷切的祝福。书信背后的故事,再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它们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精神之粮。在革命战争中,他们将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端,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与爱情的家书。从这些红色家书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心怀感恩,坚定理想信念,做一名合格党员。
  要牢记初心使命的责任。习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告诫全党:“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记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不忘初心,就是让我们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无论我们走到多么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基层组工干部,应从红色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树立新时代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在新起点上奋力谱写新时代组织干部新篇章。
  【篇五】
  前不久,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在井冈山干部学院调研时,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红色家书》,并号召“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这是我读《红色家书》的初衷。
  国将不国,何以为家,在此国难当头之际,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身陷囹圄。《红色家书》,大多是在就义之前,于牢狱中写给父母、妻子儿女、亲友的。人非草木,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即使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也同样惦念父母年高却不能长伴膝下,思量妻子芳华却不得不独自撑起一个家,不忍儿女尚幼却要寄人篱下。可为了革命的最后胜利,虽百死犹未悔。“灿英吾爱:亮东奔西走,无家无过,我事毕矣,望善抚吾儿,以续余志。亮。”这是郭亮最后的话,把严刑拷打当家常便饭,视死为告老还乡,一纸遗书,寥寥数语而已,然一字一语,先国后家,不禁垂泪,令人敬佩。
  《红色家书》记录了革命先烈们在面对巨大困难所表现出的决心与笃定。在我党事业的初期,对面数千万倍于己的敌人,那是蜉蝣与天地斗争,然而革命理想高于天,坚信五湖四海的星星之火,终将汇集成莽莽燎原。以身许国的王孝锡是一个,这位25岁的青年,誓将“一腔热血要浇遍地球西东”。以笔墨书报做枪的王器民是一个,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在遗书里向妻子高喊“继我志呵!继我志呵!”这一声呐喊,叫醒了妻子,更叫醒了饱受国民党压迫的万万国民。一封家书,代表一个灵魂,更代表一个团体,他们都是共产党人,他们是鲁迅笔下的“大写的人”。
  读一段家书,思一分社稷,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努力向革命先辈们学习,自觉用红色精神筑牢思想根基,补足精神之钙,更好为人民服务。
  【篇六】
  中国人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权威。中国历代帝王对红色则有着共同的爱好,从紫荆城红色宫墙、红色拱门、红色大立柱一直延续要今天的“红头文件”等。红色亦是代表吉祥与喜庆,红色是自古至今在中国人眼里,红色是喜庆之色、阳刚之色、坚强之色。而红色在战争年代或是新时代更是非常形象的代表着勇气和革命。
  中国古代与现代国旗都为红色,战士们看到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力量又何尝不是来自于鲜红的旗帜,斗志与勇气得到鼓舞,让英雄们勇往直前,不畏牺牲的用鲜血再次染红着战旗。
  在革命道路上,革命先烈使中国的红色的意义不断升华,最近阅读学习了红色家书,红色以一种文化精神形态一直在感染着中国人民。例如感动中国2016年度任务-支月英,36年前,19岁的支月英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毕业,通过招考来到离家数百公里的大山深处教学,山区教学设施简陋,条件艰苦,工作生活条件恶劣,当大家都对她质疑时,她发挥了她作为党员干部红色精神,客服万难,不畏艰辛的为祖国培育着一批接着一批的花朵。不知不觉,36年过去了,支月英从支姑娘变成了支妈妈,又变成了支奶奶,但她对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的要求,一直都没有改变,坚持以党员的身份来严格的要求自己,时刻准备着为人民服务!这便是我理解的红色精神,也是我所理解的中国现代红!
  【篇七】
  穿越历史的长河,纵横时空的间隔,走进《红色家书》,仿佛身临其境,时而凝眉痛恨,时而握拳称赞,时而以手拭泪,无法自拔。那一封封家书慷慨激昂感人至深,那一句句呐喊无声胜有声直达心底,那一字字诀别充满力量触及灵魂。这,就是中国奋斗史中流淌的力量;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奋进的声音;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挺起的脊梁。回望,是为了更好的前行,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年轻的女组工干部,更要从中汲取力量,奋发前行,让红色清流永传承。
  感悟于一种执着坚守的初心。从方志敏的“你法西斯匪徒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到裘古怀的“我满意我为镇里而死!”字字珠玑,句句有力,这些革命先烈,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百般折磨下,他们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毫不动摇、忠贞不屈、誓死坚守,是什么让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是什么让他们心中充满正义?是一颗对党忠诚的心,是一颗坚定理想信念的心,是一颗坚信共产主义会引领人民走向未来的心,我想,这就是“初心”的力量。活在当下,我们要用此心去感悟彼心,始终牢记“对党忠诚、永不叛党”在党旗下的庄严承诺,始终坚守共产党人政治本人,始终坚信共产党人价值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行动上紧跟党的步伐,在实践中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做到心里装着党,心里想着党,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感动于一种不屈不挠的担当。从刘绍南的“刀放头上不胆寒,英勇就义,壮!壮!壮!”,夏明翰的“甘愿抛头颅,扫热血”,到贺锦斋的“我决心让培养者教育者贡献全部力量,虽赴汤蹈火而不辞”气壮山河、震撼人心,即使深入险境,生命即将终结,他们依然想着的是未完成的事业和使命,他们始终心系国家、心系党的事业,敢于担当、勇于担当、乐于担当,为了革命事业燃烧最后一息生命。作为当代组工干部,为这种精神而感动,也为这种精神而痴迷,我们要时刻树立职业组工精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先烈为榜样,强化担当实干的意识,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
提高担当实干的本领,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把想干愿干的主观愿望同能干会干的操作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守好担当实干的底线,做到一身正气、廉洁奉公。
  感念于一种心系苍生的情怀。从史砚芬的“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的,是光荣的,是必要的”,刘伯坚的“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到陈觉的“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他们的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爱,他们的情是为革命继续传承的情,他们的心是至死不渝的赤子之心。正是他们的前赴后继、英勇不屈、为国捐躯,才换来了如今的平安祥和,才换来了如今的物质富足,才使得我们能静坐家中回望历史,而生在好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感念先辈之恩,深怀为民之情,多把群众的事情放心上,少把个人利益放嘴边,把身子俯下一点,把眼界放宽一点,把动作做实一点,做些得民心的好事,稳人心的实事和暖人心的难事,让组织工作的触角惠及到每位群众,让群众对组织工作更加信任和支持。
  【篇八】
  “别了,亲爱的,我的情人,不要伤痛,努力工作,我在地下有灵,时刻是望着中国革命成功,而你是这中间一个努力工作的战斗员。”
  这段平静而又温暖的话,出自革命烈士刘愿庵1930年5月6日写给妻子周敦婉的遗书。第二天,这位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巴蜀雄才,这个时年35岁的年轻生命,就永远离开了他的亲人、他的战友和他所热爱的人间。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刘愿庵同志没有人之将死前的悲伤,没有革命未竞时的哀叹,没有受尽折磨后的呻吟。他的遗书,是未将文件销毁担心同志受牵连的深深自责,是劝妻子把全部的爱灌注到革命事业上的期望,是将遗体献给医院解剖的真诚嘱托,是一个无私的、忘我的、真正的革命者的情怀。
  刘愿庵同志是千千万万为革命捐躯的先烈中的一位,他们中有夫妻同赴刑场的,有父子先后就义的,有兄弟共赴国难的,他们都是时代的先驱,是坚贞不屈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中国共产党历史》载,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据不完全统计被危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万多人。而自1840年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更是数不胜数。
  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壮歌。《红色家书》选取了30位烈士的狱中书信呈现于众,烈士的绝笔重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沉静的、勇敢的、无畏的生命,展现了他们胸怀天下、心为家国的大格局,他们是革命者的优秀代表,他们的血肉奠定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基石。
  如今,硝烟早已散去,通过69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举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已经走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今日之中国是一个强大的中国,是一个自信的中国,是一个昂首阔步的中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诚然,接近并不等于到达,复兴之路是光辉灿烂的,但也是荆棘密布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牺牲生命来争取胜利;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则需要无数仁人志士默默奉献来创造辉煌;
可以说,奉献精神就是新时代的牺牲精神。只要我们不斤斤计较于小我,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社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可以实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定可以实现。
  烈士刘谦初给妻子的遗书最后两句是:
  你的快乐,也就是我的快乐;

  你的幸福,也就是我的幸福!
  不久的将来,当我们民族达到了真正复兴的时候,当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下面的话告慰先烈之忠魂:
  吾国强大,我快乐,你亦快乐;

  吾民安康,我幸福,你亦幸福!
  【篇九】
  近日,江西省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红色家书》一书,并发出号召:“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该号召立即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响应,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因为新时代更要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在近百年的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品质和优良的传统,是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红色基因里记录了共产党人的奋斗史,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镌刻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当前,我们伟大的党正带领全国人民走向新时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个时候我们更要秉承革命先烈遗志,保持优良传统作风,当好人民的引路人。
  传承红色基因是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的需要。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面对物欲横流的外部世界,我们很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出现了动摇,很多同志倒在糖衣炮弹面前。这些归根到底还是党性修养不够。坚强的党性,是合格党员的首要标准,也是我们事业的保证。一个党员和党员干部要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就是要时刻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通过诵读红色家书,就是一种很好传承,通过重温历史,向先贤看齐,从而不断提升自己。
  传承红色基因是加强社会舆论导向的需要。前一阵子,网络自媒体“暴走漫画”在“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了一段长达58秒含有戏谑侮辱董存瑞等革命烈士的短视频,其内容让人感到非常愤怒。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我们还看到很多“精日”份子在网络肆意践踏我们的民族情感。但面对这些言论和行为,除了正当的法律程序外,我们也要正视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要加强舆论的导向,占领思想舆论的高地。而通过大力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弘扬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真正做到知党史,听党话,跟党走。
  【篇十】
  《红色家书》共分为反哺义、雎鸠缘、手足亲、舐犊情四部分,收录了五十余封红色家书、三十多个家庭爱党爱国爱家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生动活泼的思想道德教育读本。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获得的不仅是铭记,还有奋进的力量。
  家书里记载的主要是互报平安、家庭之间的点滴小事,其中穿插着写信人之间思想情感的变化,实实在在,触手可及。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让大家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懂得,不论他的岗位多么平凡,每一个牺牲的烈士都是共和国的基石,每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都是祖国建设这部机器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英雄不是高不可攀,榜样就在身边。
  其中一个革命者的家书让我影响深刻。刘伯坚,四川平昌人。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刘伯坚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3月4日,在江西信丰、会昌交界处与敌作战中负伤,不幸被俘,他在写给兄嫂的家书中说:      
  “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把三个幼儿的养育都要累着诸兄嫂。我四川的家听说久已破产又被抄没过,人口死亡殆尽,我已八年不通信了,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诸兄嫂明达当能了解,不致说弟这一生穷苦,是没有用处。” 3月21日刘伯坚英勇就义,时年40岁。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舍小家顾大家,他所传达出来的对党和国家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畏牺牲的奉献精神让我为之动容。
  作为基层组工干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彰显着党性本色,因而我们必须做绝对忠诚于党的表率。
  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将红色家书读在心里,记在脑中,更要融进自己的血脉,从一封封家书的血肉深情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
  【十一】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井冈山斗争时期,一封封饱含深情的红色家书,穿越硝烟弥漫的战火,将前线与后方紧紧联系在一起。今天,在这个连传统家书都于忙碌中成为一种“奢侈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追随先烈的脚步,回望红色家书,有了另一层特殊的意义。
  “为了让万千的母亲和孩子能过好日子……,革命不成功,誓不还家乡”,手捧“托孤书”,我们感受到的是英烈以身许国、虽死无悔的坚定信仰。革命烈士王尔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立志革命不成不剃胡须。正是一代又一代像王尔琢这样的革命烈士,前仆后继,不惜流血牺牲、不惧千难万险,才使得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解放。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时刻不忘党员身份,不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在党爱党、在党为党的实际行动,引领群众干事创业,把“施工表”和“路线图”变为现实。
  跨越火线,辗转千里,两页素白信纸的“无字书”,见证的是夫妻间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的伉俪情深。革命烈士陈毅安与女学生李志强相识、相恋,两人开始写情书,陆续近十年。生前陈毅安和李志强约定:如果他牺牲了,会把一封没有写字的信寄给她。1931年初,李志强接到丈夫从上海寄回的一封无字信,她宁愿以为这是丈夫在开玩笑,直至七年后,彭德怀给她写了一封婉转的回信,才感到丈夫确实是离开了她,不由得放声大哭,书写下的这段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党员干部作为家庭的核心力量,我们要汲取革命文化精髓,从自身做起,教育家属弘扬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切实增强家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我没有钱寄回来。家中如果没有钱用,可将……。”革命烈士卢德铭,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总指挥,上井冈山时牺牲的最高将领。谁曾想到,一个堂堂国民革命军的团长,居然身无分文,对补贴家用无能为力。诠释了共产党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清廉本色。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我们每天可能都会遇到公权、公事与私事、私利的选择,更要持之以恒“回头看”,不放松一时一事,不断增强个人政治定力,切实把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服务我区“两区一堡”战略定位,服务“三个金山”建设目标任务上来。
  最好的缅怀莫过于传承。随着习总书记“七一”讲话发表两周年、建党97周年纪念日一天天的临近,回望《红色家书》,坚定初心使命,回望《红色家书》,重整行装再出发,让我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石,自觉做共产主义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让初心在奋斗中闪光。
  【十二】
  初心是什么,初心是人生起点的希冀与梦想,是生命征途中的承诺与信念,是迷途困挫中的责任与担当,是韶华流逝时的恪守与坚持。一封封满载岁月风尘的红色家书、一个个饱含精神养分的先进事迹,都是初心的最好诠释,其精神内涵穿透时空,历久弥坚,引人奋进。
  以崇敬之情学习精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位位革命先烈为国家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一个个先锋模范为岗位职责燃尽生命,他们身上那种坚定的信念、浩然的正气、昂扬的锐气值得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去崇尚、去尊敬。我们应怀着无比崇敬之情去学习他们身上丰富的精神内涵,去领悟他们为国为民做出的无私贡献,充分感受到他们精神的伟大与崇高。
  以赤诚之意汲取养分。对党忠诚源于信仰,一片赤诚是为坚定。充分传承红色基因,需要我们的忠心赤诚。我们应以一颗忠实、诚恳的心,一颗“久旱盼甘霖”的心,把革命先烈和先进典型身上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传承到自己身上,锤实自己的理想信念,点燃自己的干事激情,激发自己的潜在能量,塑造自己的品德品行,进而记牢自己的入党初心,在工作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作风。
  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工始于至诚,行方能致远”。初心和使命,都需用我们实际行动去解答、去践行。我们应始终怀有一种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积极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为国为民的理想信念,把“安专迷”的优秀组工理念,做实到工作中的每一个小任务中去,踏踏实实地履职尽责。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在未来前行的道路上,我们应以烈士为榜样,以先进典型为标杆,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的梦想,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奋力书写一篇“纵死侠骨香、不惭(can)世上英”的人生华章。

【篇三】品读“习语”有感

品读红色家书有感范文12篇

品读红色家书,感受信仰的力量,从红色家书中你有什么感悟?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品读红色家书有感范文12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昨夜的洞庭月明星稀,今宵的汉口狂风大作,明朝又将去向何方?依稀可见一个凛然的背影挽起线缝四裂的袖口,收回遥望着湖天一线的注视,躬身踏回泊船,提笔写下给妻子詹月如的诀别红色家书。背影的主人熊亨瀚得知南昌起义爆发,从汉阳鹦鹉洲的革命秘密据点出发前往江西,他在汉阳鹦鹉洲江边准备渡江时不幸被捕。在狱中,熊亨瀚先后被4次提审。其间,他遭受严刑拷打。但不管敌人如何威逼利诱,他始终未透露党组织任何秘密。当时的《湖南通俗日报》在简讯中称:“熊,坚不吐实,绝未供出同伴。”

这样一位革命英烈,在诀别家书中安置父母、岳父、兄弟、妻儿,唯独对自己只一句“扪心自问,尚属光明,公道未泯,终可昭雪”作结。那样的时代中,出现了无数个同熊亨瀚一样以天下为己任,舍身取义为实现大我牺牲奉献的烈士,红色家书精神催人奋进。

纸短情长,点信仰之光。信仰的力量从中华民族与中国共产党精神那处传承而来,熊亨瀚抛头颅洒热血之际,他心里饱含牵挂,在遗书中声声叮嘱情真意切,却依然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同时也希望儿子“将来似可使学军”,夙励救国之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总开关”、“精神上的‘钙’”、“练就金刚不坏之身”、“革命理想高于天”等词句,形象生动地阐述强化信仰,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极端重要性,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党员干部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见字如面,表赤诚之心。绝命遗书中,熊亨瀚告诉妻子,自己“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而死,光明正大。从先烈的红色家书中汲取力量,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一员,划清“四个界限”,做到不为歪理所惑,不为浮躁所动,不为名利所累。

掩卷而思,传红色力量。熊亨瀚同志“扪心自问,尚属光明,公道未泯,终可昭雪”,他将个人的奋斗汇入到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之中,始终保持着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与从事革命的豪情。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风正好扬帆,色纯好作画。引领新的历史航程,绘就新的历史画卷,需要正风纯色。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清风正气以及红色底色,不断焕发出新的红色能量。

革命精神传千古,红色家书抵万金。我们要牢记烈士的初心,传承红色的基因,凝聚起无穷的力量,才能为新时期党的事业做出新的的贡献。

【篇二】

家书是亲人之间的私人信件,写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亲人之间的事情,今天学习《红色家书》就是重温革命先烈质朴无华,却饱含深情的真情实感。感受他们对革命成功的,对未来美好的期望。正是他们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才有我们的今天,今天的我们获得的不仅是铭记,还应有奋进的力量。

王器民烈士写给妻子的“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毛泽建烈士“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死也无恨”,邓雅声烈士“饮弹从容向天啸,长留浩气在人间”等,他们是何等从容面对牺牲,为革命而慷慨赴死,他们是那么年轻,可为了人民的解放何需此头。《红色家书》之所以是红的,是因为烈士的鲜血,是先烈为人民翻身得解放矢志不渝的奋斗。

我们要将《红色家书》读在心里,记在心里,从一封封家书的血肉深情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时刻鞭策自己,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篇三】

《红色家书》里的一篇篇革命先辈家书,记录着他们的心路历程。每一封家书背后都是一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其中赵一曼的家书读来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赵一曼,一个母亲,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就义时年仅31岁,她给幼小的儿子写了两份催人泪下,内容不尽相同的遗书:“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母亲的死不足惜,可怜的是我的孩子,没有能给我担任教养的人……”从中让我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眷恋和依依不舍。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替母亲继续斗争……” 在她的遗书里,看不到死亡前的恐惧以及丝毫的畏缩,感受到的只是革命战士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

我突然感觉我很幸福,我们这一代,远离战争,衣食无忧,享受着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扪心自问,如果没有先烈们慷慨赴死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历程,这一切又从何谈起。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组工干部,我们应当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珍惜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和责任,时刻保持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篇四】

最近细细品读红色家书,身临其境感受颇多,家书字字是那么坚强有力,革命者在战火硝烟的年代,在生命垂危的那一刻,书写了勉励后代不断前行、永忘本色的青春壮丽篇章。书信读了一次又一次,内心深处的精神之源不断被挖掘,对照书信中的革命先辈,对照曾经入党誓词,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从红色家书中吸收营养,补充精神之“钙”,扎根基层,立足岗位,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要明晰读这本书的意义。《红色家书》这些红色书信蕴含着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我们要将诵读红色家书与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紧密结合起来,涵养家国情怀,传承优良家风,让思想受到洗礼,让精神得到升华,让心灵得到触动,以赤子之心、以赤诚之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通过认真学习《红色家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红色家书中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努力争当有信仰、有担当、有气节、有情怀的好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县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要读懂字里行间的情感。这些家书,是革命者与亲人间的心灵交流,承载着战火的记忆,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寄托着殷切的祝福。书信背后的故事,再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它们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精神之粮。在革命战争中,他们将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端,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与爱情的家书。从这些红色家书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心怀感恩,坚定理想信念,做一名合格党员。

要牢记初心使命的责任。习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告诫全党:“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记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不忘初心,就是让我们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无论我们走到多么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基层组工干部,应从红色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树立新时代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在新起点上奋力谱写新时代组织干部新篇章。

【篇五】

前不久,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在井冈山干部学院调研时,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红色家书》,并号召“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这是我读《红色家书》的初衷。

国将不国,何以为家,在此国难当头之际,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身陷囹圄。《红色家书》,大多是在就义之前,于牢狱中写给父母、妻子儿女、亲友的。人非草木,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即使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也同样惦念父母年高却不能长伴膝下,思量妻子芳华却不得不独自撑起一个家,不忍儿女尚幼却要寄人篱下。可为了革命的最后胜利,虽百死犹未悔。“灿英吾爱:亮东奔西走,无家无过,我事毕矣,望善抚吾儿,以续余志。亮。”这是郭亮最后的话,把严刑拷打当家常便饭,视死为告老还乡,一纸遗书,寥寥数语而已,然一字一语,先国后家,不禁垂泪,令人敬佩。

《红色家书》记录了革命先烈们在面对巨大困难所表现出的决心与笃定。在我党事业的初期,对面数千万倍于己的敌人,那是蜉蝣与天地斗争,然而革命理想高于天,坚信五湖四海的星星之火,终将汇集成莽莽燎原。以身许国的王孝锡是一个,这位25岁的青年,誓将“一腔热血要浇遍地球西东”。以笔墨书报做枪的王器民是一个,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在遗书里向妻子高喊“继我志呵!继我志呵!”这一声呐喊,叫醒了妻子,更叫醒了饱受国民党压迫的万万国民。一封家书,代表一个灵魂,更代表一个团体,他们都是共产党人,他们是鲁迅笔下的“大写的人”。

读一段家书,思一分社稷,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努力向革命先辈们学习,自觉用红色精神筑牢思想根基,补足精神之钙,更好为人民服务。

【篇六】

中国人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权威。中国历代帝王对红色则有着共同的爱好,从紫荆城红色宫墙、红色拱门、红色大立柱一直延续要今天的“红头文件”等。红色亦是代表吉祥与喜庆,红色是自古至今在中国人眼里,红色是喜庆之色、阳刚之色、坚强之色。而红色在战争年代或是新时代更是非常形象的代表着勇气和革命。

中国古代与现代国旗都为红色,战士们看到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力量又何尝不是来自于鲜红的旗帜,斗志与勇气得到鼓舞,让英雄们勇往直前,不畏牺牲的用鲜血再次染红着战旗。

在革命道路上,革命先烈使中国的红色的意义不断升华,最近阅读学习了红色家书,红色以一种文化精神形态一直在感染着中国人民。例如感动中国20XX年度任务-支月英,36年前,19岁的支月英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毕业,通过招考来到离家数百公里的大山深处教学,山区教学设施简陋,条件艰苦,工作生活条件恶劣,当大家都对她质疑时,她发挥了她作为党员干部红色精神,客服万难,不畏艰辛的为祖国培育着一批接着一批的花朵。不知不觉,36年过去了,支月英从支姑娘变成了支妈妈,又变成了支奶奶,但她对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的要求,一直都没有改变,坚持以党员的身份来严格的要求自己,时刻准备着为人民服务!这便是我理解的红色精神,也是我所理解的中国现代红!

【篇七】

穿越历史的长河,纵横时空的间隔,走进《红色家书》,仿佛身临其境,时而凝眉痛恨,时而握拳称赞,时而以手拭泪,无法自拔。那一封封家书慷慨激昂感人至深,那一句句呐喊无声胜有声直达心底,那一字字诀别充满力量触及灵魂。这,就是中国奋斗史中流淌的力量;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奋进的声音;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挺起的脊梁。回望,是为了更好的前行,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年轻的女组工干部,更要从中汲取力量,奋发前行,让红色清流永传承。

感悟于一种执着坚守的初心。从方志敏的“你法西斯匪徒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到裘古怀的“我满意我为镇里而死!”字字珠玑,句句有力,这些革命先烈,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百般折磨下,他们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毫不动摇、忠贞不屈、誓死坚守,是什么让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是什么让他们心中充满正义?是一颗对党忠诚的心,是一颗坚定理想信念的心,是一颗坚信共产主义会引领人民走向未来的心,我想,这就是“初心”的力量。活在当下,我们要用此心去感悟彼心,始终牢记“对党忠诚、永不叛党”在党旗下的庄严承诺,始终坚守共产党人政治本人,始终坚信共产党人价值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行动上紧跟党的步伐,在实践中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做到心里装着党,心里想着党,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感动于一种不屈不挠的担当。从刘绍南的“刀放头上不胆寒,英勇就义,壮!壮!壮!”,夏明翰的“甘愿抛头颅,扫热血”,到贺锦斋的“我决心让培养者教育者贡献全部力量,虽赴汤蹈火而不辞”气壮山河、震撼人心,即使深入险境,生命即将终结,他们依然想着的是未完成的事业和使命,他们始终心系国家、心系党的事业,敢于担当、勇于担当、乐于担当,为了革命事业燃烧最后一息生命。作为当代组工干部,为这种精神而感动,也为这种精神而痴迷,我们要时刻树立职业组工精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先烈为榜样,强化担当实干的意识,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
提高担当实干的本领,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把想干愿干的主观愿望同能干会干的操作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守好担当实干的底线,做到一身正气、廉洁奉公。

感念于一种心系苍生的情怀。从史砚芬的“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的,是光荣的,是必要的”,刘伯坚的“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到陈觉的“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他们的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爱,他们的情是为革命继续传承的情,他们的心是至死不渝的赤子之心。正是他们的前赴后继、英勇不屈、为国捐躯,才换来了如今的平安祥和,才换来了如今的物质富足,才使得我们能静坐家中回望历史,而生在好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感念先辈之恩,深怀为民之情,多把群众的事情放心上,少把个人利益放嘴边,把身子俯下一点,把眼界放宽一点,把动作做实一点,做些得民心的好事,稳人心的实事和暖人心的难事,让组织工作的触角惠及到每位群众,让群众对组织工作更加信任和支持。

【篇八】

“别了,亲爱的,我的情人,不要伤痛,努力工作,我在地下有灵,时刻是望着中国革命成功,而你是这中间一个努力工作的战斗员。”

这段平静而又温暖的话,出自革命烈士刘愿庵1930年5月6日写给妻子周敦婉的遗书。第二天,这位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巴蜀雄才,这个时年35岁的年轻生命,就永远离开了他的亲人、他的战友和他所热爱的人间。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刘愿庵同志没有人之将死前的悲伤,没有革命未竞时的哀叹,没有受尽折磨后的呻吟。他的遗书,是未将文件销毁担心同志受牵连的深深自责,是劝妻子把全部的爱灌注到革命事业上的期望,是将遗体献给医院解剖的真诚嘱托,是一个无私的、忘我的、真正的革命者的情怀。

刘愿庵同志是千千万万为革命捐躯的先烈中的一位,他们中有夫妻同赴刑场的,有父子先后就义的,有兄弟共赴国难的,他们都是时代的先驱,是坚贞不屈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中国共产党历史》载,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据不完全统计被危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而自1840年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更是数不胜数。

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壮歌。《红色家书》选取了30位烈士的狱中书信呈现于众,烈士的绝笔重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沉静的、勇敢的、无畏的生命,展现了他们胸怀天下、心为家国的大格局,他们是革命者的优秀代表,他们的血肉奠定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基石。

如今,硝烟早已散去,通过69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举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已经走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今日之中国是一个强大的中国,是一个自信的中国,是一个昂首阔步的中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诚然,接近并不等于到达,复兴之路是光辉灿烂的,但也是荆棘密布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牺牲生命来争取胜利;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则需要无数仁人志士默默奉献来创造辉煌;
可以说,奉献精神就是新时代的牺牲精神。只要我们不斤斤计较于小我,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社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可以实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定可以实现。

烈士刘谦初给妻子的遗书最后两句是:

你的快乐,也就是我的快乐;


你的幸福,也就是我的幸福!

不久的将来,当我们民族达到了真正复兴的时候,当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下面的话告慰先烈之忠魂:

吾国强大,我快乐,你亦快乐;


吾民安康,我幸福,你亦幸福!

【篇九】

近日,江西省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红色家书》一书,并发出号召:“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该号召立即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响应,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因为新时代更要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在近百年的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品质和优良的传统,是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红色基因里记录了共产党人的奋斗史,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镌刻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当前,我们伟大的党正带领全国人民走向新时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个时候我们更要秉承革命先烈遗志,保持优良传统作风,当好人民的引路人。

传承红色基因是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的需要。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面对物欲横流的外部世界,我们很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出现了动摇,很多同志倒在糖衣炮弹面前。这些归根到底还是党性修养不够。坚强的党性,是合格党员的首要标准,也是我们事业的保证。一个党员和党员干部要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就是要时刻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通过诵读红色家书,就是一种很好传承,通过重温历史,向先贤看齐,从而不断提升自己。

传承红色基因是加强社会舆论导向的需要。前一阵子,网络自媒体“暴走漫画”在“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了一段长达58秒含有戏谑侮辱董存瑞等革命烈士的短视频,其内容让人感到非常愤怒。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我们还看到很多“精日”份子在网络肆意践踏我们的民族情感。但面对这些言论和行为,除了正当的法律程序外,我们也要正视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要加强舆论的导向,占领思想舆论的高地。而通过大力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弘扬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真正做到知党史,听党话,跟党走。

【篇十】

《红色家书》共分为反哺义、雎鸠缘、手足亲、舐犊情四部分,收录了五十余封红色家书、三十多个家庭爱党爱国爱家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生动活泼的思想道德教育读本。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获得的不仅是铭记,还有奋进的力量。

家书里记载的主要是互报平安、家庭之间的点滴小事,其中穿插着写信人之间思想情感的变化,实实在在,触手可及。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让大家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懂得,不论他的岗位多么平凡,每一个牺牲的烈士都是共和国的基石,每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都是祖国建设这部机器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英雄不是高不可攀,榜样就在身边。

其中一个革命者的家书让我影响深刻。刘伯坚,四川平昌人。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刘伯坚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3月4日,在江西信丰、会昌交界处与敌作战中负伤,不幸被俘,他在写给兄嫂的家书中说: 

“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把三个幼儿的养育都要累着诸兄嫂。我四川的家听说久已破产又被抄没过,人口死亡殆尽,我已八年不通信了,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诸兄嫂明达当能了解,不致说弟这一生穷苦,是没有用处。” 3月21日刘伯坚英勇就义,时年40岁。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舍小家顾大家,他所传达出来的对党和国家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畏牺牲的奉献精神让我为之动容。

作为基层组工干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彰显着党性本色,因而我们必须做绝对忠诚于党的表率。

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将红色家书读在心里,记在脑中,更要融进自己的血脉,从一封封家书的血肉深情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

【十一】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井冈山斗争时期,一封封饱含深情的红色家书,穿越硝烟弥漫的战火,将前线与后方紧紧联系在一起。今天,在这个连传统家书都于忙碌中成为一种“奢侈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追随先烈的脚步,回望红色家书,有了另一层特殊的意义。

“为了让万千的母亲和孩子能过好日子……,革命不成功,誓不还家乡”,手捧“托孤书”,我们感受到的是英烈以身许国、虽死无悔的坚定信仰。革命烈士王尔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立志革命不成不剃胡须。正是一代又一代像王尔琢这样的革命烈士,前仆后继,不惜流血牺牲、不惧千难万险,才使得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解放。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时刻不忘党员身份,不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在党爱党、在党为党的实际行动,引领群众干事创业,把“施工表”和“路线图”变为现实。

跨越火线,辗转千里,两页素白信纸的“无字书”,见证的是夫妻间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的伉俪情深。革命烈士陈毅安与女学生李志强相识、相恋,两人开始写情书,陆续近十年。生前陈毅安和李志强约定:如果他牺牲了,会把一封没有写字的信寄给她。1931年初,李志强接到丈夫从上海寄回的一封无字信,她宁愿以为这是丈夫在开玩笑,直至七年后,彭德怀给她写了一封婉转的回信,才感到丈夫确实是离开了她,不由得放声大哭,书写下的这段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党员干部作为家庭的核心力量,我们要汲取革命文化精髓,从自身做起,教育家属弘扬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切实增强家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我没有钱寄回来。家中如果没有钱用,可将……。”革命烈士卢德铭,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总指挥,上井冈山时牺牲的最高将领。谁曾想到,一个堂堂国民革命军的团长,居然身无分文,对补贴家用无能为力。诠释了共产党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清廉本色。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我们每天可能都会遇到公权、公事与私事、私利的选择,更要持之以恒“回头看”,不放松一时一事,不断增强个人政治定力,切实把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服务我区“两区一堡”战略定位,服务“三个金山”建设目标任务上来。

最好的缅怀莫过于传承。随着习总书记“七一”讲话发表两周年、建党97周年纪念日一天天的临近,回望《红色家书》,坚定初心使命,回望《红色家书》,重整行装再出发,让我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石,自觉做共产主义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让初心在奋斗中闪光。

【十二】

初心是什么,初心是人生起点的希冀与梦想,是生命征途中的承诺与信念,是迷途困挫中的责任与担当,是韶华流逝时的恪守与坚持。一封封满载岁月风尘的红色家书、一个个饱含精神养分的先进事迹,都是初心的最好诠释,其精神内涵穿透时空,历久弥坚,引人奋进。

以崇敬之情学习精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位位革命先烈为国家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一个个先锋模范为岗位职责燃尽生命,他们身上那种坚定的信念、浩然的正气、昂扬的锐气值得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去崇尚、去尊敬。我们应怀着无比崇敬之情去学习他们身上丰富的精神内涵,去领悟他们为国为民做出的无私贡献,充分感受到他们精神的伟大与崇高。

以赤诚之意汲取养分。对党忠诚源于信仰,一片赤诚是为坚定。充分传承红色基因,需要我们的忠心赤诚。我们应以一颗忠实、诚恳的心,一颗“久旱盼甘霖”的心,把革命先烈和先进典型身上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传承到自己身上,锤实自己的理想信念,点燃自己的干事激情,激发自己的潜在能量,塑造自己的品德品行,进而记牢自己的入党初心,在工作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作风。

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工始于至诚,行方能致远”。初心和使命,都需用我们实际行动去解答、去践行。我们应始终怀有一种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积极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为国为民的理想信念,把“安专迷”的优秀组工理念,做实到工作中的每一个小任务中去,踏踏实实地履职尽责。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在未来前行的道路上,我们应以烈士为榜样,以先进典型为标杆,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的梦想,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奋力书写一篇“纵死侠骨香、不惭(can)世上英”的人生华章。

【篇四】品读“习语”有感

品读《红色家书》有感

品读《红色家书》,感受到革命者的铁骨柔情。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品读《红色家书》有感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红色家书》后,我方才品味出了家书于亲朋之重义,也从中汲取了精神力量。

品读《红色家书》,感受到革命者的铁骨柔情。即便是在生死攸关之际,即便是身陷囹圄之境,他们仍惦念着白发双亲,牵挂着妻子儿女。那一封封血泪挥毫而就的家书里,是无数志士仁人告别亲朋,走向战场的身影。那一张张泛黄的信笺里,是革命者与亲朋间的脉脉温情,却承载着战火的记忆,也诉说着无尽的思念,更寄托着殷切的期盼。

品读《红色家书》,感悟到革命者的人生信仰。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踏上征程,虽身后有他们割舍不下的小家,但为拯救百姓于水火,为振兴民族之强盛,为后代生活之美满,他们早已准备好牺牲自己的生命,用热血铸就新中国希望的明天。

这一封封家书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给亲人的精神慰藉,也是给我们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在这一封封家书里,看到的是“饮弹从容向天啸,永留浩气在人间”的忠贞不渝。在那个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是什么支撑着革命先辈们以身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大义?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永怀着对党忠诚之心!作为扎根基层,工作在第一线的共产党员,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态度,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要认真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参加每月9号的党员活动日,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在这一封封家书里,看到的是""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的拼搏干劲。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如今的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这一切都是革命者以实实在在的壮举干出来的!作为一名乡镇干部,干字当头,就得学会干事、能干成事。在推进宅改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需要的是乡镇干部们对宅基地摸底清表的细心、为村民答疑解惑的耐心、解决问题不怕难的责任心。读书笔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如何才能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脱贫?这离不开一趟又一趟的上户摸底调查,一遍又一遍的资料归纳整理,一个又一个的结对帮扶干部尽心竭力。正如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面对乡镇工作的纷繁复杂,我们乡镇干部更要时刻充满激情干工作、脚踏实地干工作、创新创效干工作,以实干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做到“不驰于空想,不鹫于虚声”。

我在这一封封家书里,看到的是“赴汤蹈火而不辞,刀锯鼎镀而不惧"的胆魄担当。回首过去的艰辛历程,共产党人不怕吃苦,不畏牺牲,正是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魄勇气号召感染了更多受压迫的人民起来反抗,让“旧中国”真正站起来了。在乡镇工作中,虽不再有生死考验,可依旧有“硬骨头”要啃、有“深水区”要涉,切不可有畏难情绪。正如在综治维稳工作中遇到的种种突发难题,每一个包村干部都应具备“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担当精神,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不躲避、不懈怠,勇挑重担,真正把坚持为党尽忠、为民服务的理念贯彻始终。

品读《红色家书》就是重温党的历史、铭记先烈功勋,传承红色基因,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民族的厚重、信仰的力量。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立足本职,积极作为,勇于奉献,就是要时刻反省自己,端正工作态度,努力提高工作业务水平,为基层工作建设贡献自己微薄的一点光亮。

推荐访问:有感 习语 品读 品读 品读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