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爱国人物英雄事迹

时间:2022-08-05 13:3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爱国人物英雄事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爱国人物英雄事迹

中国爱国人物的英雄事迹5篇

【篇一】中国爱国人物的英雄事迹

电影《上甘岭》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上甘岭精神曾感染和鼓舞了新中国几代人。在那场残酷的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众多的英雄,黄继光又是两名特级英雄中的一位。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他扑向敌人地堡,用血肉之躯堵住机枪射孔,奏响了一曲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赞歌。

  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老英雄郅顺义在生前所做的报告中回忆说:(1948年5月25日)隆化战斗中,突然,一座桥型碉堡的疯狂火力阻止了我们前进……董存瑞夹起炸药包就冲了出去。董存瑞在距桥型碉堡十几米的地方,突然停了下来。原来,他的左腿负了伤,鲜血染红了军裤。他全然不顾这些,径直跑到了桥型碉堡下。我离他只有四五十米远,清清楚楚地看到他急得瞅瞅这,看看那。没有三角架了,炸药没地方放,他团团转,真是急人啊!这时,只见他愣了一下神,我理解他,那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生死攸关时刻,一种献身精神的表情。突然间,董存瑞猛地托着炸药包,就手拉下了导火索,顿时,炸药包冒起了白烟。我见到这个情景,惊呆了,这还了得,我就奔着董存瑞跑去,边跑边喊:“你放下,你放下……”董存瑞瞪着我喊:“卧倒!卧倒!快趴下……”接着,一声巨响,桥是炸断了,敌人的机枪也哑巴了,可我们的战友,却壮烈地与敌人同归于尽了,我的心像刀绞一样,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打完仗部队就撤走了。董存瑞牺牲后,在爆破现场没留下任何遗物。

据史书记载,岳飞年青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志向啊!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一生才有意义。

早的故事

鲁迅从小就认真好学,上学从不迟到。可是有一次,鲁迅为了帮长期生病的父亲买药,结果上学迟到了,老师知道后非常地生气,狠狠地批评了他。

鲁迅十分伤心,第二天,他早早地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时时早,事事早。从此,这个早字不仅刻在了他的桌上,也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上。

以后,鲁迅每天早早起床,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每次背书,他都是第一个背出。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凿壁偷光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

2、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3、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

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4、映雪夜读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王羲之苦练书法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 "书圣"。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 "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篇二】中国爱国人物的英雄事迹

【英雄事迹作文】英雄人物事迹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50多年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
  

【篇三】中国爱国人物的英雄事迹

爱国故事:江姐的英雄事迹

  江姐的英雄事迹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因为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的极度仇恨,也是因为对*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即使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展开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个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人物简介】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追认的女烈士。

  1939年加入中国*。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重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之际,被国民政府军统于渣滓洞监狱所杀并毁尸。

  2009年9月江竹筠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

【篇四】中国爱国人物的英雄事迹

【英雄事迹作文】英雄人物事迹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篇五】中国爱国人物的英雄事迹

抗疫的英雄事迹抗疫的英雄人物事迹心得五篇
人物的英雄事迹

抗疫的英雄事迹一抗疫的英雄人物事迹心得五篇

抗疫的英雄人物事迹心得

(一)

“静压差4帕,再调一下通气阀门”“换气次数11次,还不 够”……2月4日晚7点,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湖北省疾控中心卫 监所环境卫生部主任谢曙光带着x名同事,快速检测每一间负压 病房的环境指标。这时,当日准备收治的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已 经在来医院的路上。

“再搞快点! ”谢曙光说。25分钟后,第一批病房的各项检测 指标基本合格,“可以收治患者了!”谢曙光和同事刚走出病 房,医护人员立刻就把患者送了进来。

由于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比较紧急,谢曙光的检测团队从1 月28日开始24小时待命,“过去是场所设施完全准备好了等我 们检测,这次是检测团队在现场随时等着场所基本完工,立马进 入,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检测。”

谢曙光说,重症患者等着病房收治,检测工作也要跑赢病 毒,患者才能尽早得到救治。

“要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最大限度确保医护人员和公共卫 生安全,诊疗场所的环境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谢曙光说,环境卫生监测者相当于哨兵,是确定诊疗场所正 常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环节,必不可少。

作为湖北省医院改扩建平面流程设计审核专家,谢曙光还要 参与临时性收治医院改建技术文的编写和审查。他参与的《呼吸 类临时传染病医院设计导则》《关于方舱医院设计和改造的有关 技术要求》《旅馆建筑改造为呼吸道传染病患集中收治临时医院 技术要求》在5天内相继发布。“这些改造规范都是深夜完成修 改审核,次日就发布。”

谢曙光说,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发挥 作用,觉得很值。

目前,谢曙光已带领检测团队先后对湖北省x余台生物安全 柜、x余个PCR实验室的运行状态进行了检测,为病毒检测储备了 设滋设备条。他总对同事说:“决战决胜,我们要当好公共卫生 安全哨兵”。

抗疫的英雄人物事迹心得(二)

“和你们相处很愉快,我的病好得较快……感谢你们!”患者 用湖北话说。“回家注意身体,记得多喝水,好好吃饭。”

A13病区主任李艳霞带着东北口音叮嘱。出院,交接,话别, 医患之间的对话,如同亲人一般。

这位72岁的患者迈出病房,终于迎来了出院的日子,经过大 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雷神山医疗队x天的治疗,他成为雷神山医 院A13病区首位出院的患者。

医护人员给老大爷送上鲜花,簇拥着送到车前,打开车门, 老大爷扭头又说:“谢谢你们!” A13病区主任李艳霞带着医护人 员,将他送往住地,反复叮嘱他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温暖举动的背后,是这群医务工作者秉持弘道笃行、精诚大 医的精神。这是一种坚定,正如该医疗队的总指挥、大连医科大 学附属一院院长徐英辉所说:“山河无恙,人人皆安! ”在雷神山 医院,这支团队接管的四个病区x张床位,均已接收患者。

救治,并不容易,医护人员随时面临惊心动魄的战斗。

2月17日大雨,仅开诊5个小时的雷神山医院A4病区,就上 演了一场生死时速。一名患者突发病情变化,严重呼吸困难。值 守的医护人员拼尽全力,紧张抢救,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立即给 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然后转往ICU接受进一步救治。那时已 是夜里10点,在转往ICU的路上,几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的 医护人员,弯着身子,抬着病床膛着没过脚踝的水坑,前面拉 着,后面推着,在雷神山的深夜里奔跑,拼尽全力,为病人和时 间赛跑。

他们为何如此拼命?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一位医生说:“在 雷神山,一切陌生面孔都亲如家人。"

几天前,在雷神山医院A8病区,这支团队的医护人员发现, 第二天就是79岁的陈大叔生日。他刚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楚。

生日,在特殊时刻,对病人的意义显得格外厚重。病区医护 人员悄悄地为他安排着,一定要给他更多希望。医生李楠网购了 一个草莓蛋糕,队员们在纸上亲笔写下了祝福,共同在隔离病房 为老人过一个简单温馨的“特别生日"。

“你们给我过生日,不是亲人,胜过亲人,我非常感激。”

看着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医护人员,老人有些激动,带着颤声 说,“这个生日是我一辈子最难忘的,记在心中了,我一定配合 医务人员,好好治疗,谢谢你们。”

医护人员们齐声说:“祝大爷早日康复。”

之后,大家一边唱起生日歌,一边鼓掌打着节拍。这一刻, 对陈大爷来说,即使亲友不在身边,他也并不孤独,因为辽宁医 护人员的热情,让他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在雷神山医院工作,什么事让医护人员最开心?经过医疗队一 夜的努力,一位患者血氧从85%回到了 98%。当患者露出笑容说 “原来能自己吃饭就是幸福"时,深深地触动了 A13病区医生刘 卓:“原来人的幸福,并不复杂。疫情之下,更懂珍惜,患者对 我们这些来自辽宁大连的白衣战士的信任,是最开心的事。”

这样的信任,让他们之间充满温暖。大医一院雷神山医疗队 A13病区护士刘波,没几天就熟悉了本地方言。“你呀,现在恢复 得蛮好,要多听医生的话,多喝水。"‘

不眠不休的三天,刘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医院是综 合型医院,短时间内按照传染病医院要求改建,难度极大。增加 床位、调配医务人员、解决物资,每一事都需要刘智明协调。

而此时的刘智明已经住进了本院的ICU, 1月24日,他的CT 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随后的核酸结果确诊为阳性。

在ICU里,刘智明的身份变了,可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却 没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一会儿问病 人收进来了没有,一会儿问院内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没有。同事提 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却说:“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 ”并让大家 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复出院,再与大家一起并肩作 战!

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 的护士长。丈夫感染后,她曾想过赶过去照顾病重的丈夫。然 而,刘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 线,把她留在岗位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2月14日,刘智明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抢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不幸 离世。

斯人已逝,在刘智明所带领的武昌医院收治的x多名新冠肺 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x多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抗疫的英雄人物事迹心得(四)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无私无畏全心全意守护着自 己的患者;
为了尽快阻断疫情传播,社区志愿者勇敢地加入到转运 疑似患者的队伍中,冲锋在前。

晚上11点,马凌从驻地出发前往火神山医院,他要在重症监 护室值守后半夜,刚刚进入病房,X号病床病人的心率监测就报了 警。

经过半小时的抢救,病人各项指标逐渐趋于平稳,而马凌和 其他医务人员们早已大汗淋漓。与生命赛跑的战斗,每天都会遇 到。

原本应该花20分钟佩戴正压头套等更高等级防护的马凌,看 到患者情况紧急,很快就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来不及多想,他 只进行了三级防护就对患者进行了抢救。

作为心血管内科专家,马凌擅长冠心病、心律失常、结构性 心脏病的介入手术治疗及心血管急危重症急救。由于这一次新冠 肺炎的患者往往不止是单独的器官受损,而是多器官的病变,所 以需要不同方向的专科医生来联合诊疗,马凌擅长的专业就是其 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凌晨,接班的医生准时到达。

要彻底遏制疫情,就必须要阻断传播。目前,武汉市已组织 市区x万多名干部职工下沉到社区工作队,共同参与疫情防控。

一些普通市民也加入到转运疑似患者就医的志愿者队伍中,徐金 陆就是其中一位。

早上8点半,徐金陆准时来到永清街道办。穿好防护服,仔 细给自己驾驶的转运车辆消毒。刚刚做完这些准备,他就接到了 第一个任务一一将x名患者送往武汉市第一医院诊治。

徐金陆有近20年党龄,非典时就冲在一线照顾学校学生。去 年他刚刚结束自己三年的援藏工作,这次加入志愿者转运车队, 已经转运了 30多位疑似患者。

由于转运时间长,经常工作到深夜,回到家的时候女儿已经 休息了,徐金陆会趁着白天转运间隙,和女儿视频谈谈心。

抗疫的英雄人物事迹心得(五)

“医生,听你口音是外地人,你是从哪里来的?” “我

是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过来的。”

“谢谢你们!我把自己交给你们了。”

2月9日,在“话疗"中,驰援武汉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 免疫科副主任医师邓雪蓉,和她收治的第一位病人,紧张的心绪 都渐渐消散。“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在还没有抗击 病毒特效药的时刻,除了食物和药品,我们每个人还需要勇气和 信念。”

邓雪蓉说。

3天前,2月6日下午,快要下班的邓雪蓉收到院里报名驰援 武汉的消息,第二天就出发。她拿起电话,打给了在家办公的爱 人张勇。听完电话的爱人沉默无声。一切尽在不言中,她知道丈 夫的抉择。“你的工作是医生,你必须得去。”

此前,她就曾试探性地问过爱人。

不到24小时,邓雪蓉就随百余名队友从北京赶到了武汉。就 在元宵节当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对口支援的武汉同济医院中 法新城院区的独立病区正式运行。

“一天4班,每班6个小时。其实加上工作交接、穿脱防 护,将近10个小时,在此期间,基本上不吃不喝。”

邓雪蓉告诉记者,尽管有着多重不便,但问诊、查体、检 查、送样、记录、治疗、监护等,依旧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当班期间不得闲,不当班时也闲不得。邓雪蓉所在的团队, 时不时组织不当班的医生召开医疗会。

“加强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部分无法相对长时间离开面罩 进餐的患者,放置胃管,鼻饲营养液,用营养液泵。对于部分能 进食和愿意进食的患者,快减胃肠外营养。”

“血糖问题需要严格控制,尤其是危重症患者。对于有糖尿 病史和激素治疗的患者,查糖化血红蛋白。另外,目前需要调整 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详细检测并记录五点血糖。对于血糖髙者 定期复查尿常规,了解有无酮体。”

苦心人,终不负。

2月16日下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病 房,一位88岁高龄的老奶奶经过9天的治疗顺利出院,这也是该 医院当时出院年龄最大的患者。自己参与治疗和照顾的患者回家 团聚,邓雪蓉和同事们既高兴又激动。

“武汉的人民,还有同行们,他们真的太难太难了,帮助他 们,就是为了让大家的生活早日重回正轨。”

邓雪蓉说。

每一个最美逆行者,背后都是期盼,期盼凯旋,也期盼团 圆。

就在驰援武汉的前一天夜里,邓雪蓉七岁的女儿,带着哭腔 与她拉钩约定一一我会一直在家里乖乖听话,等待妈妈胜利的消 息。

“这是女儿第二次这么长时间和我分开。”

邓雪蓉展示了女儿前两天为她画的画。黑、蓝、紫三色在黄 色底板上,绘出一个孩子心中治病救人的医生母亲形象。“妈 妈,你要加油哦。不用担心,我这里一切都好,你只要放心工作 就可以啦!我希望你可以早点回家,我要狠狠地黏你。”

推荐访问:爱国 中国 人物 中国爱国人物英雄事迹 中国爱国人物的英雄事迹 我国爱国英雄人物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