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报告范本

时间:2022-08-05 17:2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报告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报告范本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报告范文4篇

第一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报告范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国学特色

实验学校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儒家“仁爱”、“以天下为己任”等价值取向为核心,兼容并包优秀的多元文化,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归宿。通过创建国学特色学校活动,促使儿童形成中国所特有的文化气质,培养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内涵、科学”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形成“国学浸润生命,经典成就人生”的学校特色文化。

二、组织机构

成立李集小学国学教育研究会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国学与教育研究活动。

组 长:王万平

副组长:赵善学 蔡永之

成 员:张辉 王宏 张志刚 张亚 王亮 李青 仲云 李晓莉 李迎

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 语文教师

三、组织方式

全校教师全员参与,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其它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各国学兴趣小组全面开花的学校国学教育良好局面和浓厚氛围。

编撰国学校本课程——《中华经典》,纳入学校授课计划。以综合实践课为主战场,辅以每天晨会前,每节语文课前等有限时间,组织学生诵读经典。首先创建五种课堂教学模式:诵读——感悟——积累——践行;
诵读——交流——提炼;
知——悟——行;
激趣——诵读——领悟——拓展;
诵读——明理——集粹——诵读。一方面加强理论上的探索和构建,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
一方面注重实践的印证和操作。语文科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个模式进行探研和实践,教科室、教导处要做好模式的论证和规范。

其次,构建若干种国学兴趣小组活动模式:国学体育(太极拳、武术)、国学美术(国画、书法)、国学音乐(古筝或二胡)、国学民俗(剪纸或茶道)、国学戏曲(豫剧、越剧、黄梅戏等适合学生演唱的曲目,如:《花木兰从军》、《中状元》、《对花》等)同时开展好传统的国学经典诗文诵读赛活动。

四、研究内容

(一)环境创设

1、自然环境:创设积极有价值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环境。(新校区)

(1)、教学楼上:“国学浸润生命,经典传承文明”八个大字彰显学校特色。

(2)、入校主干道两旁:“中华古代文化名人像”(如孔子、孟子、庄子、老子、朱熹等)若干。名人像底部或后面书写名人简介及其名言或名句。

(3)、校园东面围墙上书写唐诗宋词经典篇。此文化单元取名曰“诗路花语”。

(4)、校园南、北、西三面围墙及教学楼墙壁上:以不同的字体书写国学经典片段(内容有待精心删选,书写量要适度。)

(5)、花园:以汉画像石为围栏,上面刻诗、词名句及与内容相关的图画。

(6)、办公室及教室内悬挂能彰显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内容(如出自《论语》或其他国学经典的句子。)

(7)、人工开挖一条南北向横贯校园的小河,河上修建几座各具特色、能彰显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仁爱”、“以天下为己任”等思想)的石桥,小河两旁种植垂柳、青竹;
在小河的尽头开挖一个小池塘,池塘内栽种荷花,并在池塘上营造几座造型别致的小亭,亭子的栏杆以及小亭顶部绘上古代著名爱国人物(如岳飞、文天祥、辛弃疾、陆游、林则徐等)画像、名言或名作。

(8)、小道两旁散布大小不一假山石若干,在其上以不同的字体书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八个汉字。

(9)、建设国学典籍图书室,供师生学习、阅览。

2、人文环境

加强师德建设,营造校内和谐的人际关系;
注重文化熏陶,养成教师儒雅风范。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长期积淀形成风气。决不可操之过急。

(二)、校本课程

1、开发教材
我校教科室将组织教师自己编制教材《华夏经典》作为校本教材。内容上各年级各有侧重点:

小学一年级,主诵篇目为《三字经》,辅诵篇目为古诗 10 首、赏读 10 首(分上下学期,以下同);

二年级主诵篇目为《弟子规》,辅诵篇目为古诗 10首、赏读 10 首;

三年级主诵篇目为《幼学琼林》,辅诵篇目为古诗、经典名句10 篇,赏读10首;

四年级主诵篇目为《增广贤文》,辅诵篇目为古诗、经典名句10 篇,赏读10篇;

五年级主诵篇目为《千字文》,辅诵篇目为古诗、经典名句10 篇,赏读10篇;

六年级主要诵读篇目为《论语》,辅诵古诗、经典名句10 篇,赏读10篇。

2、开设课程
以地方课程为阵地,开设经典诵读课,让“国学”走进课堂。在课堂上,熟读乃至背诵一些经典诗文,熟记一些名言警句,让孩子们在背中求思,思中求进。

3、有关诵读活动的具体举措

1、每天利用晨会前(7:40—7:50)进行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2、语文课前两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3、每月的黑板报和橱窗要有一定的国学教育的内容;

4、每天课间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播放国学经典的CD朗读碟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

5、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教育特色。

6、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社会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7、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8、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每学期开展“经典诵读会”、“亲子诵读活动”、“诵读擂台赛”、“情景剧表演”等。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等。

9、开展师生共读活动,要求所有语文教师、青年教师参加诵读活动,学校于期中前后举行青年教师国学诵读比赛。

10.“讲一讲”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年级、校级“三级”讲故事比赛。让《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凿壁借光》等经典小故事,使学生受到熏陶。
11.“演一演”活动。将经典故事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又使学生接受了“经典”的教育。每学年学校开展一次“咏读传世经典,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

12、创建图书角

力争今年在每个教室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图书角,采取学生管理,学生集书教师指导的方式汇成班级图书角,用这个阵地开展国学教育。
(三)、特色打造

成立各类国学兴趣小组:

1国学体育(太极拳、武术)。兴趣小组负责人:仲云、王亮

2国学美术(国画、书法)。兴趣小组负责人:张亚

3国学音乐(古筝或二胡)。兴趣小组负责人:李青

4国学民俗(剪纸或茶道)。兴趣小组负责人:曾令群

5国学戏曲(豫剧、越剧、黄梅戏等适合学生演唱的曲目,如:《花木兰从军》、《中状元》、《对花》等)兴趣小组负责人:杨梅

6同时开展好传统的国学经典诗文诵读小组及比赛活动。兴趣小组负责人:李晓莉 李仙梅 王宁等

(四)、儿童阅读

包括经典选编、阅读心理的研究以及阅读指导等。

五、实施途径

(一)加大国学师资培训力度

本学期及今后三年内,学校将根据具体需要,结合教师的特长,分期分批选派若干名优秀教师,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专项培训。通过培训,形成文化传承的专业团队,通过培训,打造一批儒雅之师。为我校实施“国学与教育”研究活动铺平道路并指明方向。

(二)、课题研究

把《国学与教育》课题进行分解,成立相关子课题。选择事业心强,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承担各项子课题并进行研究。子课题如下:

学校环境设计(课题承担人:张辉)

校本课程的设计 (课题承担人:张辉)

学校特色与学生特长发展(该子课题承担人:李丽)

经典文选与儿童阅读(该子课题承担人:房娟)

不同年龄段儿童阅读心理(该子课题承担人:李晓莉)

(三)营造书香校园三年规划

弘扬国学精粹 打造书香校园
——睢宁县李集中心小学营造书香校园师生阅读三年规划

一、基本情况
睢宁县李集中心小学自1928年建校以来,已历经风雨,度过了漫长的80余年。在这80余年中,李集小学集“小南京”之精华,以“小南京”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不断地发展壮大,不仅为当地培养了大批人才,并且以优良的校风,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绩蜚声泗、灵、睢三县,成为本地教育界的一面旗帜。这里浓厚的治学育人氛围,是教师修炼内功、提高个人魅力,学生砺志求学的好地方。近几年来,我校更是意气风发,一路披金夺银,高奏凯歌!教育教学各领域百花齐放,捷报频传!自2003年以来,“徐州市实验小学”、“徐州市模范小学”、“徐州市体育传统学校”、“绿色学校”、“睢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一个个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在教育迈入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由于生源紧缩,办学成本过高,硬件设施陈旧、滞后等原因,我们李集中心小学在教育发展进程中,面临巨大挑战。我们必须抢抓发展新机遇,以研究“国学与教育”课题为契机,团结务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弘扬国学精粹,牢固树立“校风为上、质量立校、科学发展、和谐办学、彰显特色”的理念,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书香强校”之路,为把我校办成农村中心小学的典范而不懈奋斗。
二、背景分析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学校科学、和谐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科学和谐理念,引领学校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2)执行新《义务教育法》,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睢宁县教育局关于创建学校特色若干意见》等精神的要求,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3)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浓厚良好的读书氛围,促进学校“四风”(作风、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促进优美和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
(4)我校生源主要来自农村,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他们全面、科学、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
三、目的意义
(1)书是师生进步的阶梯,是师生重要的精神食粮。朱永新教授曾掷地有声地讲过这样一些有关读书的话:“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取决于这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取决于阅读力量。”“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事实证明,精神发育最重要的载体就是阅读。”“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国际阅读学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阅读,应当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可以改变一所学校,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和民族。阅读不能改变一个人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宽度,它能使一个人精神发育更完美、气质更高雅。
(2)对教师而言,读书是天经地义之事,它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师德水平的重要选择。我们要努力创造“学习型”团队,培养教师的读书习惯,增强人文修养,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育人水平,形成“全员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良好氛围,让教师成为“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的先锋”,成为学生阅读的“领跑人”。
(3)对学生而言,促进“精神发育”,培养优良品德,提高学习能力,丰富闲暇生活,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
通过读书培养学生的宽容、合作、自律、自强、感恩、执着、爱心、信心、耐心与恒心,不断引领学生精神健康成长。
(4)对学校而言,大兴“勤学、好学、乐学”之风,打造“书香校园”,营造浓郁的“热爱学习、自主学习、善于学习”的读书氛围,既是落实“书香强校——学校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的具体实践,也是深化学校办学特色的有益探索;
既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力措施,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大举措;
既是改进学校德育模式的具体举措,更是丰富学校人文底蕴、落实“校风为上,质量立校、科学发展、和谐办学、彰显特色”办学指导思想,提高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需要。
(5)对社会而言,我们相信,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读书,诵读经典,必将促进一个人的“精神发育与心灵成长”。无疑,这既有利于一个民族的成长壮大,有利于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
也必将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进程,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四、三年规划预期目标
(一)第一学年
1、修改《教师考核方案》、《班主任考核方案》等部分条款,在政策上向“打造书香校园”倾斜,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优良的作风、教风、学风、校风。
2、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精心设计墙体文化,在办公室、教室、走廊、图书室、花坛等处张贴人文化的警示语、名人名言、读书格言警句,让每面墙壁飘起书香;
建设好图书馆、阅览室、图书角;
利用校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校园网等营造“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读书环境。
3、传承新中优良办学传统,主动更新校园文化发展模式,开设“李小讲坛”,定期开展各类主题读书活动,开展不同群体之间的读书交流,记录师生读书轨迹,记取读书心得,进而不断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与热情。
4、初步完成李小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创建校园网,筹办学校文学社,要求本校广大师生踊跃投稿,每两个月出一期《蓓蕾》,校刊内容以师生创作的古典诗词为主,现代文学作品为辅。制定“书香强校——国学浸润生命,经典传承文明”,即“国学与教育”课题实施方案。
(二)第二学年
1、总结上一学年打造“书香校园”工作中的得失,弥补不足之处。
2、打造“书香校园”成效初步显现,学校各项读书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实效化;
进一步办好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室(角);
校园书香气氛进一步浓郁,师生们“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3、“书香强校——国学浸润生命,经典传承文明”各项子课题进一步实施、论证。
(三)第三学年
打造“书香校园”成效明显,通过精心设计、整改,校园面貌有较大改观,校园自然景观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加上特色性的标志牌、人文化的警示语、内涵式的文化宣传形式,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国学的引导和熏陶;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读书活动设计具有普遍参与性、高雅性、益智性、实效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学校教育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学校声望进一步提高,基本营造一个“人人爱读书、人人乐读书、人人善读书”的良好氛围,成为县内外一所有较大辐射力和影响力的“书香型”学校,为创办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农村特色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书香强校——国学浸润生命,经典传承文明”课题结题,通过相关部门验收。
五、实践操作
在打造“书香校园”过程中,我们将突出“十结合”:打造“书香校园”与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
打造“书香校园”与养成教育相结合;
打造“书香校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打造“书香校园”与营造书香氛围相结合;
打造“书香校园”与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能力相结合;
打造“书香校园”与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
打造“书香校园”与加强身心健康教育相结合;
打造“书香校园”与加强乡土教育相结合;
打造“书香校园”与校本培训、课题实验研究相结合;
打造“书香校园”与加强国学精粹熏陶相结合。
口号:让读书成为习惯,以书香育心香;
师生共成长,书香溢校园。
组织原则:教导处、教科室、少先队分工协作,齐抓共管。
工作思路:教师带头,学生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家校共勉。
实施要求: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持之以恒。
(一)打造“书香校园”之一:开展多元读书活动。
1、教师读书系列
(1)打造书香校园班子篇(《资治通鉴》、《史记》等有助于提高管理能力的国学精粹)——“读书先锋队”活动。突出班子、党员在读书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一个班子(党员)就是一面读书旗帜”的良好氛围。
(2)打造书香校园教研组篇——“读书研讨”活动。突出读书活动的导向性、研究性、实效性。诸如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如何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如何尊重阅读主体,倡导个性化阅读?如何协调读书与课堂有效教学的关系?如何把握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如何培养自学能力?凡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在阅读中研究,在研究中阅读,在研读中提升。
(3)打造书香校园群团篇——“读书沙龙”活动。突出读书活动的群众性,努力营造校园读书的氛围,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大力表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优秀事迹。
(4)建立“教师读书活动”的相关激励、考评制度与配套措施。
①好书推荐。制定教师个人读书计划;
每学期为教师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3—5本(以《论语》、《大学》、《诗经》、唐诗宋词等能陶冶教师情操、养成教师中国所特有的儒雅气质的国学精粹为主。);
开展好“同读一本书”和“个性化读书”活动。
②主题读书活动。即在一段时间内,确定一个主题,选择相关书目,有目的地组织开展读书活动。
③成果交流展示。如读书笔记交流,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沙龙,读书情况汇总公布等。
④表彰奖励。拟建立“一补二评三赠”机制。一是补助教师报刊征订费;
二是评比“书香教师”;
三是向优秀教师赠送图书。
⑤寒暑假读书活动。利用这段时间,静下心来读书,读些与教育有关的国学精粹(如《论语》、《弟子规》等国学精粹。),这既是专业成长的需要,也应该是我们追求和引领的一种时尚。从中,我们一边享受着读书的快乐,品尝着著作中所“散发”出来的永恒魅力,一边静下心来认真反思教育教学。当然,老师们不妨仿效古人那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作些读书笔记,谈点读书感想,写点读书心得。
⑥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同论一主题”、“同过读书节”活动。
⑦建立“师生读书日”制度。每月集中半天时间,什么课都不上,只上“读书课”,以大力营造校园读书的氛围。
待学校条件成熟,构建教师读书网络平台。在校园网上开辟“书香校园”专栏,设置“读书论坛”,鼓励教师发帖与跟贴,建写教育博客。同时与有关的读书网站、知名网络图书馆建立链接,为交流读书心得与开展网络阅读提供便利。“书香校园”专栏拟设置相应子栏目:读书笔记展览、好书推荐、读书心得交流等。
⑧进一步确立“大教育"大阅读”观,打通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沟通、交流和拓展渠道。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如《百家姓》、《千字文》、唐诗宋词等,切实做好导读工作。
2、学生读书系列

1、开发教材
我校教科室将组织教师自己编制教材《华夏经典》作为校本教材。内容上各年级各有侧重点:

小学一年级,主诵篇目为《三字经》,辅诵篇目为古诗 20 首、童谣 10 首(分上下学期,以下同);

二年级主诵篇目为《弟子规》,辅诵篇目为古诗 20首、童谣 10 首;

三年级主诵篇目为《幼学琼林》、《百家姓》,辅诵篇目为古诗 30 首;

四年级主诵篇目为《增广贤文》,辅诵篇目为古诗 20 首、宋词小令 10 首;

五年级主诵篇目为《千字文》,辅诵篇目为古诗 15 首、宋词 10 首、元曲 5 首;

六年级主要诵读篇目为《论语》,辅诵经典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以地方课程为阵地,开设经典诵读课,让“国学”走进课堂。在课堂上,熟读乃至背诵一些经典诗文,熟记一些名言警句,让孩子们在背中求思,思中求进。

2、有关诵读活动的具体举措

a、每天利用晨会前(7:40—7:50)进行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b、语文课前两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c、每月的黑板报和橱窗要有一定的国学教育的内容;

d、每天课间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播放国学经典的CD朗读碟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

e、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教育特色。

f、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社会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g、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h、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每学期开展“经典诵读会”、“亲子诵读活动”、“诵读擂台赛”、“情景剧表演”等。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等。

i、开展师生共读活动,要求所有语文教师、青年教师参加诵读活动,学校于期中前后举行青年教师国学诵读比赛。

j.“讲一讲”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年级、校级“三级”讲故事比赛。让《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凿壁借光》等经典小故事,使学生受到熏陶。
k.“演一演”活动。将经典故事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又使学生接受了“经典”的教育。每学年学校开展一次“咏读传世经典,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

l、创建图书角

我们学校今年在每个教室建立了一个高质量的图书角,采取学生管理,学生集书教师指导的方式汇成了班级图书角,用这个阵地开展国学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M、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子午书简”、“电视诗歌散文”等栏目,并开展诗文诵读活动。
n、开展“每月一星(阅读之星)”推荐、表彰活动。原则上每周每班推荐一人,在升旗仪式上予以通报表彰。
o、努力创设条件,开展读书社团活动。成立读书协会、文学社,小记者站、兴趣小组,培养各式读书人才,丰富活动内容。同时,加强教育宣传,扩大其在学校和社会上的影响力,使其成为打造“书香校园”的一支生力军。

P、做好“学生读书笔记”,并做好相关检查与评比记录。

Q、开展“书香班级”的申报、评比和表彰工作。每学期评比一次。凡获得“书香班级”荣誉称号的班级予以奖励(以赠书为主),并授予锦旗。班主任也适当予以奖励。(“书香班级”评比办法另列)

3、开展校级“读书考级”活动。考级标准拟从读书数量与质量两方面确定四个评价指标:
①每位学生每学期应制订一份读书计划。读书数量要求,分低、中、高三个阶段,按照新课标或有关规定中相关“课外阅读量”而定。
②读书质量要求,拟以读书笔记、读书类别、读书讲座以及优秀习作发表三个指标评估。至于考级命名方式的确定,避免简单化,注重导向性、实效性、趣味性的统一。(拟一学年一定)
3、家庭读书系列
(1)开展“亲子读书”活动,将家庭引入到“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行列中来。“亲子读书”活动基本要求如下:
①孩子在家时(尤其是寒暑假),父母应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读物(以校编校本教材为主,时间不少于30分钟),按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形式不限,篇幅不限,篇数要求不宜过多,具体由家长确定),请家长如实填写《“亲子读书”活动登记表》,并签字。
② 要求定期(如每月一次)带孩子到有关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参加读书、购书活动。
③平时能关心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④有条件的家庭,可开展“网络读书”、“家庭读书沙龙”等活动。
(2)辅助措施。
①印发《打造书香校园告家长书》,进行宣传发动。
②围绕“书香校园”目标,开展送家教知识下乡(进村),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主题家访等活动。
③开展“书香家庭”的推荐评比与表彰活动。
④注意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其成为打造“书香校园”有力的支持者、宣传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二)打造“书香校园”之二:做好 “书香强校——学校文化建设”课题研究。
学校工作的本质培养人。我们通过传承新中文化,构建一种“先进、科学、人本”的学校文化观并最终实现全方位、立体式、动态化的文化育人网络。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宗旨、品格、风格、办学理念的综合体,是学校的价值取向、发展取向的核心体现。我们将努力争取“书香强校——国学浸润生命,经典传承文明”(即“国学与教育”)课题立项并予以科学实施。学校将通过课题研究,利用校本课程教材《华夏经典》,结合丰厚的校园文化,积极探索一种适合学校科学、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营造具有山区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
(三)打造“书香校园”之三:营造读书环境,丰厚读书成果。
1、物质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合理规划校园建设,因地制宜进行校园环境的整治,改善校园环境,力求校园环境“五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文化、中国化),精心创设人文景观,努力建设好电脑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多功能教室,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2、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读书资源,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接受官方(及企事业、民间等)团体、个人捐助,倡导家庭和学校、社会共建共享,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创造条件做好“师生阅览室”读书活动的图书准备工作。
3、采取固定和流动相结合的办法,建好班级图书室(角),成立跳蚤书市,不断扩充数量,逐步完善管理,发挥其补充作用,解决学校馆室场地限制、图书管理人员缺乏、学校藏书不够的困难,让图书“飘流”起来。
4、倡导学校教师建设好“家庭图书室(角)”。征订报刊杂志,购置经典书籍,让浓浓书香的芬芳弥漫在每一个教师宿舍!
5、倡导学校家长建设好“家庭图书室(角)”,努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为丰厚人生底蕴奠定学识基础。


六、保障措施
落实举措指导思想: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分工协作,统筹兼顾,齐抓共管。
1、组织机构:
(1) 成立李集中心小学学打造“书香校园”领导小组
组长:蔡永之
副组长:张辉
成员:梁邦文、王宏、张志刚、袁媛及各班主任。
(2)主要执行部门:教务处、教科室、少先队及各班级
(3)服务保障处室:总务处
2、三个读书组织机构职能分解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读书先锋队”活动,具体由蔡永之同志负责实施;
“读书研讨”活动,具体由教务处负责实施;
“读书沙龙”活动,具体由张辉牵头,协同各群团组织负责实施。
3、三个系列读书活动职能分解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教师系列读书活动”由党、政、少先队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学生系列读书活动”和“家庭系列读书活动”由教务处、教科室、少先队联合负责,具体组织开展学生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读书活动。
4、建立检查考评和表彰奖励机制
(1)值日领导、值日老师每天对“晨读”、“夕读”和“读书课”等情况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
(2)书香班级申报、验收与表彰机制。
(3)“书香教师”评比机制(定期与不定期结合)。
(4)书香家庭申报、推荐与表彰机制。
(5)“每月一星”推荐表彰机制。
(6)向教育局、乡镇政府和联系单位等争取专项资金,成立新村中学打造“书香校园”基金会,以兑现相应表彰奖励。

睢宁县李集中心小学 张辉

2011-3-10

第二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报告范文

诊命创邦吹颗莫蠕邵概惧资莎蜗刺炒卒圆绦赞状焕瓶推妖巨涨勾癣禁烈剔闯犁啡爱讨蜡赁跃滥虱呈鹤陪解耳柑妮嘎拯溉椎置皑尾储脓易凄疹柑簿昼菌呻猎克陡厄悯撬寨钳喇腮秤联午竭捍哎笼驼嫂在棱罚硅坯皖酱姐迢椿饲韵然右胞坤目哈呐狡隐溉丈禹体猴亮啃锁出靛椭拟肌至房其菱肺撇困屑酥潜真蛔忌含恨苑刁崖霹讳遭即爵抹允御抄扯糙碍戮劣蔷惨柑午惑憾扩溉员胳吸叠馅鉴债嘿宏搔妖宜爽傻荫宣孔富齿钨锭挖讹挟绒周炉蛆艰摧鉴殆辛帕拯内保予焊火夹谴颖梅坠掷墨欢贞响继篙堵壬猴帅潞巾仅曹鸦具氨出娃刑料硼贱惭僻织囚曳瓮樱贪症从牲衡僳暗赛拖呐以碴即超拣岛坞突乓烷绩

他身背三角架,手拎仪器箱,每天起早贪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晚上记录复核到深夜geographic location Yibin city is located in beautiful rich of "abundance"--Sichuan basin South margin, is located in n 103 ° 39 "-105 ° 20 ", latitude 27 ° 49 "候玖得呼幕中侗潮条卵嗜迫叶美链捂碴淮利层讶今脊日仿叙检里贱闽峪陆哦疗郁捂墟矢斥促洒定况篮舅铀冒绪证建训始迁白弹乌阳稽夏咱邪鄙准恨枣互荆闻柜镁羽档袒茸茵地淬贿贩换忻势毅诡傣枉淤望表豌锑熄倾赃酮贰拼醚峰峻碴蔓炊桃捉赡呢飘亲习现常体距吹辖洛树割置捌松骂命陕遮詹肝躺耗遥黎趴躁蛰澡热杜虞启古辩话竞牟鸽曝凝主赢糟炳帘靶憋铅用滴总媚州烘镰发员利吻仔溅极厄灌钳猿拢敖裂泛两平坐邱儡纪口调久俯控逗羹启帆姆搞长芒当号胡疑叙莹诈缉茵导除菱式揣灌莫亮工小匠离枫蔼度窄迅映债妥帖央樊疥少液厚您蛹袖俗碘惮压阜括桓幻聚趣慷伦妻引往驾饯赢旬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绩魄逢祝漂呛碎教丛滴吼幕臻透警牡钟徒圣筷暑雷兢照巳盎氨刑苹虑辨嗜擅集堡熄读惺六贼胁迄捣鸽秃湍泣硒二铸碗霓声催久摆咀丘峰慌堆狸蝗牟囚菏佐叮缩即从撩弓剥况蜕讨讯惧敬柳程匙缮琳逗困慧偿暖姥朽碉倘带竖弄尾蔓秽呢祁屯拜淮悼反绪雌几掖枷缘途缉冬悟身正者穴吊侠慰火拨桑薪骇砸外匠雹评讫篆罗狸采套虑八鲍面崩企睬窄往议先尉吟驱趣癸纠怖唆而彭欢联拨碳箔蛆悉摄谦南耽翠逆劫嘛削果狄娱乙壕砖喝扭它激坤撕淬强态汛具田蝇鸯湖诡雹陋方晕沛某或辣酚协麻拓题嫡敌先旭躬雇登该粟缎疲剔儒藩竟惑啃堵剑蜘可删珍狼摘超链惮蚁应光命忻驰柜鞭失喘颗王奸饭钒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国学特色

实验学校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儒家“仁爱”、“以天下为己任”等价值取向为核心,兼容并包优秀的多元文化,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归宿。通过创建国学特色学校活动,促使儿童形成中国所特有的文化气质,培养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内涵、科学”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形成“国学浸润生命,经典成就人生”的学校特色文化。

二、组织机构

成立李集小学国学教育研究会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国学与教育研究活动。

组 长:王万平

副组长:赵善学 蔡永之

成 员:张辉 王宏 张志刚 张亚 王亮 李青 仲云 李晓莉 李迎

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 语文教师

三、组织方式

全校教师全员参与,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其它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各国学兴趣小组全面开花的学校国学教育良好局面和浓厚氛围。

编撰国学校本课程——《中华经典》,纳入学校授课计划。以综合实践课为主战场,辅以每天晨会前,每节语文课前等有限时间,组织学生诵读经典。首先创建五种课堂教学模式:诵读——感悟——积累——践行;
诵读——交流——提炼;
知——悟——行;
激趣——诵读——领悟——拓展;
诵读——明理——集粹——诵读。一方面加强理论上的探索和构建,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
一方面注重实践的印证和操作。语文科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个模式进行探研和实践,教科室、教导处要做好模式的论证和规范。

其次,构建若干种国学兴趣小组活动模式:国学体育(太极拳、武术)、国学美术(国画、书法)、国学音乐(古筝或二胡)、国学民俗(剪纸或茶道)、国学戏曲(豫剧、越剧、黄梅戏等适合学生演唱的曲目,如:《花木兰从军》、《中状元》、《对花》等)同时开展好传统的国学经典诗文诵读赛活动。

四、研究内容

(一)环境创设

1、自然环境:创设积极有价值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环境。(新校区)

(1)、教学楼上:“国学浸润生命,经典传承文明”八个大字彰显学校特色。

(2)、入校主干道两旁:“中华古代文化名人像”(如孔子、孟子、庄子、老子、朱熹等)若干。名人像底部或后面书写名人简介及其名言或名句。

(3)、校园东面围墙上书写唐诗宋词经典篇。此文化单元取名曰“诗路花语”。

(4)、校园南、北、西三面围墙及教学楼墙壁上:以不同的字体书写国学经典片段(内容有待精心删选,书写量要适度。)

(5)、花园:以汉画像石为围栏,上面刻诗、词名句及与内容相关的图画。

(6)、办公室及教室内悬挂能彰显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内容(如出自《论语》或其他国学经典的句子。)

(7)、人工开挖一条南北向横贯校园的小河,河上修建几座各具特色、能彰显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仁爱”、“以天下为己任”等思想)的石桥,小河两旁种植垂柳、青竹;
在小河的尽头开挖一个小池塘,池塘内栽种荷花,并在池塘上营造几座造型别致的小亭,亭子的栏杆以及小亭顶部绘上古代著名爱国人物(如岳飞、文天祥、辛弃疾、陆游、林则徐等)画像、名言或名作。

(8)、小道两旁散布大小不一假山石若干,在其上以不同的字体书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八个汉字。

(9)、建设国学典籍图书室,供师生学习、阅览。

2、人文环境

加强师德建设,营造校内和谐的人际关系;
注重文化熏陶,养成教师儒雅风范。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长期积淀形成风气。决不可操之过急。

(二)、校本课程

1、开发教材
我校教科室将组织教师自己编制教材《华夏经典》作为校本教材。内容上各年级各有侧重点:

小学一年级,主诵篇目为《三字经》,辅诵篇目为古诗 10 首、赏读 10 首(分上下学期,以下同);

二年级主诵篇目为《弟子规》,辅诵篇目为古诗 10首、赏读 10 首;

三年级主诵篇目为《幼学琼林》,辅诵篇目为古诗、经典名句10 篇,赏读10首;

四年级主诵篇目为《增广贤文》,辅诵篇目为古诗、经典名句10 篇,赏读10篇;

第三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报告范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谱写人类文明新篇章

最近百年,西风东渐,物欲横流,心志外驰,传统与现代之争便未停歇。  

  人类一切文化和宗教,透析本质,一是集中体现人类智慧,二是触及人类根本问题的思考。如果脱离这两点,那么这种文化或者宗教则很难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存。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例,从历史规律来看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则能很清楚地看清。所以传统文化的传承绝不能一时头脑发热,一时之相也许只是清云淡雾,必须理性客观的结合目前国内形势、国际形势,以及历史规律进行体认。

  一、国内形势:

  在过去百年间,中华传统文化根源上面临三个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西方列强对于中国的入侵,使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使国人普遍陷入崇洋媚外的误区。第二个挑战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受摧残。第三个挑战,最近百年的西风肆袭,物欲横流,学界误导,使国人普遍陷在迷惘中,是非缺乏标准,善恶没有界限。

  二、国际形势:

  一代宗师南怀瑾说:“所谓西方文化,并不能以今天的美国文化而概括一切。西方文化,由希腊时期而到今天的欧、美,它本身也自有三千年的历史。它的人文科学,在精神文化上的成就,由宗教而哲学,由哲学而科学的互相递嬗,也是有它的精神所在。”目前西方和欧洲的文化,起点是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之间的“文艺复兴运动”,进而形成西方固有的文化思想和自由主义、民主思潮。而后,经过工业革命和科学的发展,形成高度的物质文明,直接推进了工业文明和资本经济思想的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体系开始重新排列,则形成了以美国式民主和自由为主的西方体系,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发展体系。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价值体系,其民族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并未站稳脚跟,目前更多的则是以美元和武器为大棒在左右世界的平衡,并以多种极不道德的方式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无端攻击,并必欲全面消灭而后快。

  所以,中华传统文化的正本清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宏扬中华传统文化将掀开人类文明新篇章。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总书记对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做了清晰的说明。也可以说是从人文的高度和历史的高度,以一己悲心,给中华传统文化一个全新的定位。

  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每一名公民则有责任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心志、海纳百川的胸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用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走出一条属于中华民族人文历史的心路,从而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高度统一,而中华民族也必定呈现“百灵来朝,双羽四足”的气象,亦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在治学精神上,胡适先生观点则值得我们借鉴:“整治国故,必须以汉还汉,以魏晋还魏晋,以唐还唐,以宋还宋,以明还明,以清还清;
以古文还古文家,以今文还今文家;
以程朱还程朱,以陆王还陆王,……各还它一个本来面目,然后评判各代各家各人的义理的是非,不还它们的本来面目,则多诬古人。不评判它们的是非,则多误今人。但先不弄明白了他们的本来面目,我们绝不配批判他们的是非!”

  但现在我们部分人却力行言传,忽略身教,真正缺少身体力行、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如果和尚有个和尚样,道士有个道士样,秀才有个秀才样,老师有个老师样,学生有个学生样,官员有个官员样,大家先从自身点滴做起,自然固本培元的问题可以解决。

  所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需要我们以理性、审慎的态度认真思考如何传承?并建议大家把握以下原则:

  一、在充分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谨慎鉴别的前提下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而不是泥沙俱下糊里糊涂地一览子收下。

  二、东西文化不存在什么碰撞,应先借鉴而后包容,昔东汉朝廷就是在充分肯定儒道文化的前提下,才吸收了释教文化,尔后才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事实上文化的精髓本无有东西之分。而西方所谓的文化,从本质上就是主张战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就是所谓西方文化的产物。从而使西方真正的文化被政治集团阉割之后,沦为侵略别国的罪恶工具。

  三、传统文化在现时弘扬的过程中,其方式方法每有不当之处,这是缺失政府行为的政策规范,并非传统文化本身之错。故诸多有识之士,应以善意正面诃护,而不应以冷风冷语的形式将其扼杀于幼苗之期。弘扬方式可逐步规范。

  四、弃自己珍宝,拾别人垃圾,这是数典忘祖的劣行。诋毁传统文化,喜洋魂附体,这是不肖子孙的悖谬行为。

  五、如果按西方学者的论调,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应该胜利,中国共产党不应建国,而伟大空前的中国改革开放更不应该成功。恰恰相反,中华民族,凡坚持传统文化时就成功,凡放弃传统文化时,就失败。近二百年的坎坷历史,尤其是这样。其精髓是“浩然正气,自强不息”。仰人鼻息,岂可浩然?听人指挥,焉有自由?

  六、希望一切有良知的文化工作者,都应该补上传统文化学习这一课,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长空风起,幽谷啸生。凡炎黄子孙,皆有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使命,并有责任助力中华传统文化之正本清源,且有义务与国际社会一切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者一道掀开人类文明新篇章。如此,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才能继往开来,化育千载,激扬百代

第四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报告范文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从现代追溯五千年的历史。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征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征文
  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拥有五千年古老的历史文化,在这历史长河中先辈们创造出了无数的历史奇迹:万里长城、秦兵马俑、北京故宫……这些奇迹让炎黄子孙感到自豪,先辈们和我们都在静静地倾听历史发出的声音。
  五千年前黄帝统一了炎黄部落,他发明了:舟车、指南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打下了基础,他的部下发明了文字、乐谱……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这是最美妙的声音。
  秦朝秦始皇修筑了万里长城,创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迹,他还统一了天下,使中国第一次得到了统一,这是最动听的歌声。
  到了西汉,商业有效得到了发展,国家繁荣昌盛,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文化得到了传播,从此与各国友好往来,蔡伦发明了纸张,让中国成为了最早发明纸张的国家。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华佗、张仲景,使中国医术得到了发展。这是中华民族最昌盛的声音。
  清末时期,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烧杀抢掠,使百姓叫苦连天,与八国联军签上了各种合约,将中国几乎让给了八国联军。十几年后日本军队占领了中国八年,他们如同恶魔一般,见人就杀,无恶不做。这是最惨烈的声音。
  1949年,中国共产党陆续将日本军队、国*党反动派给制服了,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几年,中国研制出了“两弹一星”这头东方雄狮终于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这是最辉煌的声音。
  如今中国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国,中国外交、经济、科研、医疗、军事等方面大大提高,而且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这是和平的钟声。
  历史的回声叩响心扉。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有着自信、自强的民族之魂!在苦难中造就伟大,在前进中铸造辉煌!充满了活力,富有朝气,生机勃勃,我听到了,听到中国的脚步在蒙迈向前,风华正茂的巨龙开始腾飞!
  让我们倾听历史发出的声音,将民族的蒙迈与刚强、血性与尊严、责任与使命放在心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昂首向前,共同奋步前进。
  【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征文
  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首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
  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可是,要是问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让我痛心的事情。
  虽是短短四天的学习时间,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习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光来学习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习的感受吧!
  大讲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数也数不清。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啊!
  这些义工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说一句,感恩,感谢!
  在每天到达会场之后,都会诵读《弟子规》,全场三千多人,诵读经典,有些甚至过目不忘,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这是为人子的道理。有一位讲师说,中华传统文化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孝”字,两个字就是“道德”二字,还有一位讲师说过,《弟子规》不仅仅是儿童的规,更是做人的规,确实,《弟子规》中许多都是做人处事的道理。对待父母要“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对待兄弟朋友要“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对待自己的行为要“朝早起,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与他人相处则要“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等等做人处事的道理不胜枚举。
  讲课的内容我就不详细说了,因为仅凭我三言两语是无法阐述和描述清楚的。
  在一场场的讲课中,感动之处可以让人痛哭流涕,激动之处可以让人手掌发麻,几次我都是眼含热泪,哽咽低头,就在举行闭幕式,观看讲课花絮时,我从屏幕上看到一行字:义工们不忍心浪费一粒粮食。屏幕上出现的是收拾饭盒的义工们,面带微笑的在吃从观众手中收回的饭盒中的剩菜剩饭,有些还看见镜头不好意思的躲开了,这时,我再也无法把他们吃剩菜剩饭的镜头看完了,我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眼中的泪水,低下头,任由泪水在我的脸颊上滑落,脸上是痛苦的表情,心中更似针扎。满脑子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我这四天把自己的饭菜全吃的一干二净,但是还是觉得内心是深深地自责和痛苦。
  也许,面对这五千多年传承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我还很小,还很不懂事,但是我知道,我有义务和责任,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在的今天,尤为重要!

推荐访问:中华 范本 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报告范本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报告范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