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有关开展“高标准建设城市核心区域,提升城市品质”对口协商报告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城乡建设

时间:2022-08-05 18:4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开展“高标准建设城市核心区域,提升城市品质”对口协商报告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城乡建设,供大家参考。

有关开展“高标准建设城市核心区域,提升城市品质”对口协商报告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城乡建设

关于高标准提升我市城市品质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重要指示,做好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力争用3—5年时间,使城市面貌、城市品质迈上新台阶”的工作,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与民建市委会组成联合调研组,围绕“关于高标准提升我市城市品质”专题开展调研。调研组先后赴雄安新区、石家庄市正定县、大连市和韶关、清远市等地区实地考察,并到市规划局、住建局等部门开展了专题的调研座谈,希望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为我市城市品质提升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取得的成效

(一)“提升城市品质”已成全市上下各级的共识

中共江门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强调,全市上下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深远谋划、深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江门发展新的使命担当,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把江门建设成为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示范城市。

自去年市政府提出《江门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计划》以来,我市各部门已确定了300多项具体任务并加以实施,年内投入了215.2亿元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八大行动”,以“品质”彰

- 1 -

显城市个性,推动我市城市品质全面提升,进一步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品牌提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我市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以来,在旧建筑外立面改造、河道双侧亮化、道路“白改黑”、实施亮化工程、开展社区治理、整治散乱现象、打造示范区建设、完善交通体系建设和公园升级改造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城市品质面貌大为改观,品牌提升工作初见成效,在不断丰富城市素质内涵时,全面提升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

二、高标准提升城市品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规划视野不够阔,城市建设理念不够先进

我市城市规划建设受“老经验”理念所约束,总体停留在传统的旧观念之下,城市规划建设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与珠江三角核心区的地位不相称。一是城市核心区的规划简单重复,城市建设与其他同级城市比较“同质化”问题突出;二是城市核心区发展呈“摊大饼”式逐层向外,城市商业功能过分拉大,消费商圈分布不合理,大型商业综合体分布过于密集,导致人流和交通流过分集中、停车设施和公共交通严重不足;三是城市开发建设见缝插针、野蛮生长,导致对人流交通流无法预计,交通容易形成结构性堵塞;四是旧城改造的更新问题缺乏政策引导,街区美化、绿化、亮化覆盖面不够;五是全域旅游概念淡泊,既有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城市建设发展未能有效统合;六是城市管理民主参与机制缺失,公众参与渠道狭

- 2 -

窄;七是缺乏国内外顶尖设计企业或者实力雄厚的大型城市运营商参与项目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未能带动城市区域空间品质和发展价值的整体提升。

(二)文化特色不够鲜明

1.宣传空泛。五邑华人华侨文化源于中华文化与侨居国文化的融合,目前城市建设对五邑历史文脉的传承不够,华侨文化的新颖性、异质性和交融性特征不明显,五邑地区自古以来人才辈出的地域特色未能在城市中有所体现。

2.城市品牌形象欠缺推广。城市文化建设存在“少、缺、散、弱”等方面的不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依然不够重视,古旧建筑未能恰当保护,文化痕迹湮灭于新城改造之中。二是在城市建设中对历史文化的整合、包装还不够,分散化、孤立化形成不了大气候。三是历史文化弘扬宣传的力度不足,对历史文化题材的挖掘不够深入,突显江门“侨”味的历史文化题材未予多种有效形式发扬光大。

(三)精细化管理效果不理想

一是政出多门,规划建设不同步,各级部门和政府各自为政。二是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相对低下,综合协调管理能力不强。三是城市建设公共性、公益性不够。如,道路建设遍地开花,建设工期长,“拉链路”时有出现;核心城区进出口未能体现文化特色,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公共场所人文关怀不足,设施落后,市民幸福感不强等。

(四)宜居环境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 3 -

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黑臭水体和空气污染依然存在;海绵城市建设进展缓慢;城中村、老城区和城市边缘地带垃圾清运体系运转不畅,环境卫生问题堪忧;生态保护和整治未形成示范效应;城区机动车尾气、噪音问题依然突出,绿色出行未成气候,上下班堵车等大城市“病症候群”初显。

三、高标准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

(一)精准城市定位,谋划城市发展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实施和中央对广东提出的“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总体定位,我市应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结合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从区位、产业、人文等方面,组织各领域专家充分论证,科学而精准确定我市新时代的发展定位。建议:1、紧紧抓住“国际”、“一流”、“世界级”、“枢纽门户”等关键词,定位要敢于超前,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确立城市发展大格局,以打造湾区内国际科创中心和优质生活圈的重要节点为目标,以“三十年不落后的大城市”概念,重新定位我市城市发展,赢取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2、规划和建设要保持政策、决策延续性,克服随意性。通过购买国内外顶尖设计企业服务或者引进实力雄厚的大型城市运营商,做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运营,从产业打造、交通布局、人才进驻、文化交流等方面树立国际化思维、国际化标准,为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出足够的高度和空间。

3、着重突破现有规划管理机制瓶颈,以“五邑同城”为目标构建共建共享共治城管新格局;要重视好五邑地区“三乡”(侨

- 4 -

乡、水乡和陈皮之乡)的特色,做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平衡;结合江门自然、人文、经济、地理等要素特征,构建山、水、林、人、产、城和谐共融格局。4、要以国际化的思维和国际标准定位江门,突出现有轨道交通和高速路网的优势,推动我市沿交通干线错位发展。要注意协调邻近地市的发展规划,推动珠中江抱团发展。5、提升市民大众对城市建设和规划的参与度,打造以人为本的新型服务型和智慧型城市。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政配置、社会(居民)参与“四力合一”的实施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二)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城市格调

在严格执行《江门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方案》所提出的“尊重自然、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借鉴雄安新区、石家庄正定新区、大连市等地区的经验,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处处体现出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发展理念。

一是弹性发展理念。规划和建设要预留土地和空间,以“三十年不落后”为待增容人口密度预留绿地与停车场,避免见缝插针式建设而满负荷运转,为未来城市发展腾挪必要空间,避免资源的无效耗费。

二是组团式发展理念。不强调和依赖单一的中心,建议“多中心、功能化和市场化”解决城市运筹各方面问题,避免资源过分集中。蓬江、江海、新会等核心城区的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要趋向于均衡配置,合理疏导交通流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拥堵,用新技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主体,解决资源

- 5 -

兼顾不足问题。

三是个性化发展理念。城市和街区的建设要独具特色,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社区和街道的小品也要设计和提升,努力做到一区一风格、一街一风景、一地一风情;旧街区“穿衣戴帽”,要在现有道路基础设施上优化路网配置,完善交通组织方案,提高市民出行舒适度;以城市更新理念实施旧楼电梯改造,复兴老城区,拆除违建、修葺旧街、拓展路面,强化消防与给排水,拓展旧街公共微空间,改善老城旧街人居条件,实现现代生活与历史景观的统一,从根本上提升整个城市的格调。

四是开放共享理念。着力规划和建设具有国际品质的教育、医疗、人居、商业、休闲娱乐等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便捷的骨干交通网络和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城市慢行系统,让全体市民分享城市建设的成果,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而吸引海外华人华侨人才和国内中等收入人群进驻,营造侨乡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形成连接国内外先进地区的人才纽带。如核心城区充分利用河道、水体建设“口袋公园”和“空中公园”,立体打造最美街区,让最具侨乡特色的中外融合的元素布局美化亮化工程系统。

五是全域旅游理念。要整合小鸟天堂、圭峰山、白水带、龙溪湖公园、东湖公园、兰石公园、大西坑公园等风景区自然环境的优势和开平碉楼与村落、梁启超故居、陈白沙祠等人文景观的优势,在食、住、行、游、乐、购等方面联动发展下功

- 6 -

夫,打造大湾区国际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前来游玩。

(三)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的内涵。历史与文化息息相关,相互依存,互相辉映。江门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世界文化遗产1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7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市级以下的文物文物保护单位175处,还有大批的名人和古建筑,这是城市的瑰宝,应充分挖掘和提升。

一是重点保护好历史文化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江门市要进一步加大这方面政策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保护好这座城市的“芯片”。

二是整合和包装。要将侨乡文化进一步深化和形象化,以更易被人记住和识别。如,我市有32位院士,是全国第二多的地级市,可塑造为院士之都;我市影视明星居全国之冠,可塑造为影视艺术家之都;崖门古战场是南宋与元军生死搏斗之地,陆秀夫等大臣宁死不屈,可塑造为含金量十分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鸦片战争以来,广大的华侨面对战乱和困境,敢于冒险,漂洋过海谋生,事业有成后支持家乡建设,落叶归根,可塑造出敢于冒险拼搏和爱国爱家的侨乡人精神。聚焦文创产业,倾力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把历史记忆与文化薰淘融合起来。

三是大力宣扬本土文化。要全方位宣扬和展示江门良好的历史文化形象。如,要积极争取,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或

- 7 -

者授予名誉,比如侨都、院士之都、影视艺术家之都等;通过城市建筑物的修建来展示形象,比如兴建侨乡名人展览馆等;在主要出入口、道路、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立城市形象标志,比如反映侨乡人冒险求进、支援家乡建设的雕塑等;城市宣传语、宣传牌的外观设计、城市绿化、景观、亮化工程也要展现城市的文化名片和彰显地区文化名人形象,让江门变得“有故事、有底蕴”。

(四)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把“高标准提升我市城市品质”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分,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是坚决执行多规合一。以广州深圳等先进试点地区为蓝本,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严格执行规划,杜绝任何欠缺规划约束的建设行为。

二是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升级城市管理体系。整合城管、通讯、交通、水电、安全、医疗、旅游等城市管理资源和数据,构建集城市建设、管理、监督于一体的云数据管理中心。

三是细化管理,提升品质。当前迫切的是,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推进文明城市的形象。如,美化、亮化各高速公路出入口,打造城市第一印象;完善轻轨站场、各公交车站、城市主干道的交叉路口的规划建设,做好城市道路及交通拥堵黑点的改造工作,打造干净美丽和有秩序的公共环境;给人行天桥加装电梯,人流密集区增设公共厕所,为更多的公交线路加装

- 8 -

能避雨的候车亭等,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微空间新科技缓解医院、学校等交通汇集地区的停车难问题,增加更多的生活幸福元素;对城市环境实施“微改造”,推进社区、街道的绿化美化,以“开放大气”和“城乡和谐”的市民素质促使拥有“文明城市”品牌再添亮彩,增强市民居住的幸福感。

四是构建更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在全面开展行政服务标准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格化”、“互联网+”和“区化链”科技手段,全面推动市、县(区)、镇(街)、村(社区)四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以村(社区)为最基本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单元,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推进生态宜居工程,建设美丽绿色家园

借鉴雄安新区、石家庄正定新区等城市经验,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将生态建设融入城市建设中。以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开展多项生态绿化和宜居工程建设。

一是打造海绵区域。抓好基础保护,因地制宜设置景观湿地,进行雨水收集和调蓄,实现生态修复、改善城市水环境。

二是构建景观绿色长廊。探索城市更新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滨江大道、江门大道的交通枢纽有利条件,广种常年绿色和开花的植物,构建立体组团式绿化带景观长廊,将之打造成美丽江门的一张靓丽名片。

- 9 -

三是营造区域生态环境。推进城市风貌整治新模式,发挥联通西江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江河湖泊和好山好水,进行水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的综合治理,打造沿河、沿江、沿海的绿色生态示范区。

四是倡导绿色出行。创新机制引活力,让市民感受切身的幸福感与优越感,如城市公园要向市民免费,公交待遇要与外市看齐,通过价格调控的方式引导市民选择智慧交通出行,鼓励公交、骑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五是坚持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严格执行中央环保整治的政令,进一步加大黑臭水体的治理,坚持产业引进的高门槛,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落户,营造绿色发展空间。

高标准提升城市品质和打造影响社会的城市品牌,是完善城市功能、彰显城市形象、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手段,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当持之以恒并大力倡导。

- 10 -

推荐访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