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易地扶贫搬迁相关知识 校本教研、校本课题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时间:2022-08-06 09:20:08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易地扶贫搬迁相关知识 校本教研、校本课题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供大家参考。

易地扶贫搬迁相关知识 校本教研、校本课题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

校本研究课题的申请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

我申请的校本研究课题就是《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现就我们研究此课题的目的做以简单陈述。

近年来,我校学生中移民搬群众子女占有较大比例,通过我任教经验我们发现:由于受社会、家庭等环境改变因素的影响,子女的过分溺爱以及家庭对孩子的过高要求,导致我校部分心理扭曲,自私自利或者就是自卑,自甘堕落等等不良现象,有些甚至给孩子带来阴影,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的危害与损失,这些心理问题在班级管理中也越发突出,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绊脚石”,使得教学工作面临前所未有挑战。

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工作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确保群众搬出来稳得住?如何保障搬迁群众子女的顺利上学?如何消除广大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确保贫困群众子女入学有保障就成了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易地扶贫搬迁导致环境改变,部分小学生可以进行正常的发展,身心比较健康,但有一些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处于过分自卑的状态,遇到事情经常产生畏缩情绪害怕与他人接触,莫名地感到紧张、焦虑、厌学,甚至更为严重。上述的这些个体不能够正常的适应新的环境,导致一些心理障碍。

结合这种现状,我们认为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正就是

长知识,学本领,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对于学生终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就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老师,我们有理由、有责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严”字当头。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的内心世界就是复杂的,有时一个错误的认识会让她(她)们的思维模式与处事方法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判断力。做为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她们“排忧解难”,帮助她们走出困境,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这也就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就是我们将心理健康问题作为研究目标的根本目的。

我的研究计划,恳请学校及领导的支持与批准,我们研究人员将以最饱满的热情与积极的工作态度,投身于本项研究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本项研究成果更好的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谢谢!

申请人:

申请时间:2018年9月

《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理论背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人们提出了全面素质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与身体心理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其她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甚至于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否成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

(二)实际背景

1、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广大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多数学生家长就是家庭的支柱,工作繁忙,负担重,子女跟随爷爷奶奶或外祖母、外祖父一起生活,隔代教育与孩子身心发展不相适应;或者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教育方法不当,使孩子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这样,给学校、家庭教育带来很大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学校有90.3%小学生存在以下情况:①易怒。遇事急躁,稍不如意就做出过激行为,如行凶、斗殴、骂人,做事不考虑后果,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②任性。过分关心自己的需要,达不到目的就大发脾气,纠缠不休。③自卑。无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久而久之形成自卑心理。④嫉妒。瞧到自己的条件、才能不如别人而心怀怨恨,在嫉妒心理的驱使下,不但不学习她人长处,反而对

她人挖苦、讽刺、破坏等。⑤厌学。由于客观原因,对学习失去信心,认为学习就是一件苦事,甚至把学校瞧成地狱,希望早点离开学校。⑥抑郁。遇到挫折会过度悲伤而长期不能恢复,多愁善感,对周围的人或事缺乏兴趣,情绪悲观、失望等。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表现出焦虑等情况。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2、家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独生子女政策就是我们现在与今后若干年内必须奉行的基本国策,一些家长实行的“小太阳”教育导致许多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我校通过对200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90.5%家长意识到孩子不好管,学校应加强管理。调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就是什么?有87.5%的教师认为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没有兴趣、逆反心理较强。因此,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其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活泼健康发展的前提。因此,我申报了《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的科研课题的研究,促进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获得在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

1.通过研究,全面了解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状况,获得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通过实验研究,获得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个案,探索出适应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意义

1.通过研究实践,不断提高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人际关系。

2.通过研究与实践,不断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素质与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与能力,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3.通过校本培训增强与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与能力,通过家校合作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实验,使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得到提高,教师观念发生变化,领导办学观念发生变化。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9——2018.10)

本阶段确立了课题组成员,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查阅了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掌握了个别学生的材料。查阅

了有关文献资料,组织了课题论证,制定出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分工。第二阶段:课题实践、研究阶段(2018.9——2019.4)

本阶段主要根据研究方案的内容开展研究活动,包括: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研究。以此提高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交往能力。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4——2019.7)

搜集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汇总结果形成《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报告》。成果提交、验收,申请结题。

《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研究人员: 一、研究目标

通过对小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研究,解决小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趋向与健全的人格,增强自信心,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使她(她)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创新,学会生活,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小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实施方法

1.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问卷法、心理测试法、个案研究法、成果分析法。

2.成立研究小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以上方法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她们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与教育。

3.召开相关的主题班会,倾听学生心声,结合学生的日常的表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增强见识,以及行为处事的能力。

4.积极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5.加强家校联系。既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又可以提升家长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与学习,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实施原则

1.对小学生的任何问题,均采用正面教育引导。

2.因人而异,不可生搬硬套,适得其反。

3.注重家校联系,协调好科任老师与家长的勾通。共同担负起教

育学生的目的。

2018年9月3日

校本研究活动记录(一)

研究人员:

研究时间:2018.9

研究地点:学校小会议室

活动过程及记录:

1、搜集班级小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的情况,分类整理。

2、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课题。

3、通过网络,书籍,查阅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了解其内涵。

4、分析搜集的情况,书写阶段性材料。

活动小结:

通过活动,明确研究的内容与目标,对搜集的学生情况进行小组整理,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准备。

校本研究活动记录(二)

研究人员:

研究课题: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讨

研究时间:2018.11

研究地点:学校小会议室

活动过程及记录:

完成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通过家访或电话,及时与家长进行勾通,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为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的疏导打好基础。

重点分析调查问卷结果,掌握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瞧法,从侧面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

活动小结: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与分析,确定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应对策略与方法。

校本研究活动记录(三)

研究人员:

研究课题: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讨

研究时间:2019.4

研究地点:学校小会议室

活动过程及记录:

继续加强家校联系,针对前面提到的问题进行引导,了解学生的变化,完成调查问卷中存在的问题的弥补,及时进行总结、分析、讨论教育、引导的方案,进一步完善研究资料。

列举各班存在的典型个例,并进行分析、讨论,制定后期教育计划等。

书写阶段性总结。

活动小结: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努力,基本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并采用了一些改进措施,对进一步完善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的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本研究活动记录(四)

研究人员:

研究课题: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讨

研究时间:2019.4

研究地点:学校小会议室

活动过程及记录:

小结近一年来的研究工作成效:研究工作已进行了近一年,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把握学生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针对问题采取措施进行纠正,特别就是部分心理偏差较大的学生,行为有所收敛,思想转变较快,小毛病改变了,能积极参加班级活动,融入了集体中。

着手写研究总结。

活动小结:

结合前期研究过程反馈,积极完善研究总结,发扬成绩,改进不足,为今后的持续研究做好准备。

心理健康问题调查问卷的分析

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调查所知,现代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她们中的大多数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缺乏父母教育,性格内向,自私,惟我独尊,不善与人交往,攀比心理较强,这些心理问题已严重困扰着她们的学习与生活。

【原因分析】

我们通过对在校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抽样调查,经过讨论与研究,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家庭因素。由于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心理,所以家庭因素尤为重要。因易地扶贫搬迁导致环境改变,部分小学生可以进行正常的发展,身心比较健康,但有一些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处于过分自卑的状态,遇到事情经常产生畏缩情绪害怕与他人接触,莫名地感到紧张、焦虑、厌学,甚至更为严重。上述的这些个体不能够正常的适应新的环境,导致一些心理障碍。具体表现:

(1)性格封闭:因现在学生缺乏精神支柱与户外锻炼,学而久之形成羞怯建立内向的性格。家长常以学习为重,使子女缺乏交往,遇事畏首畏尾,没了与人交往的勇气。

(2)过于外向:“少数学生缺乏家庭温暖,故意表现自己而出现行为反常,以期在家庭之外寻找代替品,获得心理满足。

(3)心理承受能力差:由于父母娇生惯养,劳动少,锻炼少,身体素质差,导致心理承受能力差。

(4)自卑、妒嫉等偏激心理状态:由于父母过于严格,甚至超过了孩

子的能力范围,达不到父母的意愿,就会使孩子信心受挫,产生自卑感。

学校原因。学校就是孩子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的好差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质与才能的高低。虽然学校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但有一些也不鼓励学生参加,担心出现意外情况,让学生只就是“一心只读对贤书”,心理自然脆弱而没有韧性,进而产生了一些潜在的问题。

社会原因。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网络的诱惑铺天盖地,有些网吧打着“未成员不得入内的假幌子”,却肆意给小学生“放行”,社会上种种不良。

四、研究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1.实施新课程,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内容之一。在实验中,我们始终把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作为实施新课程改革试验的重要内容来抓,把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大问题与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地区实际情况与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校实际,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结合起来,促进我校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实施。

2.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就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只有不断提高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促进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我校坚持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注重从三个方面进行培训,一就是教师的人格特点: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二就是对待学生的态度:真诚、宽容、理解、尊重。三就是教育机制: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因材施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负责人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心理辅导计划,把它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继续教育紧密结合。根据教师的共同心理需要与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聘请心理卫生专家来校给教师讲课,开展系列心理辅导讲座,让老师们掌握心理卫生保健知识与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节方法,提高缓解压力与承受挫折的能力。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点的教师进行分类辅导。同时心理辅导内容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建立教师心理咨询室、温馨的谈心室,开展谈心交流等活动,为教师解决特殊心理问题。因此,教师都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工作之中,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严格按照心理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就是实施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主渠道,就是构建信息技术条件下探索交流学习的平台。尤其就是结合当今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目标,课堂教学活动更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调节与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

到学习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施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向反馈结构。使教师与学生都就是学习的参与者,对学生产生更深刻、更有效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小学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她们的情感,锻炼她们的意志,发展她们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而变得感知敏锐,想像丰富,思维活跃,从而达到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

1、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优化课堂学习心理环境

良好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与主动创设。教师要更新观念,重审师生关系,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即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与谐、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带领学生向既定目标前进。教师在课堂中尊重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出发,运用激励性语言,在学习活动之中,帮助学生揭示心育内容,感受心育滋润,接近心育目标。

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热爱、信任学生与理解学生,学生尊重与敬仰教师,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与谐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与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面、学生的独立性与日益增强的成人感的需要。如微笑地走进教室,微笑地上课。当学生回

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适时地微笑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耐心的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用自己的良好形象与诚信感化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建立适当合理的学习期望。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妨碍学生的进步。对于学生学习的期望,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还要关注她们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只有当教师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合理,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赞扬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意志力。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您继续讲”、“您的分析就是不就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想法”、“我想作一点补充”、“如果这样说就是不就是更全面”等。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这样的语言表述,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

学生就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学习就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也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我们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她们顺利地解决。在小学各学科教材中有很多适合心理教育的内容与素材,而且学习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教育的情

境。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

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重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反复渗透、耐心诱导与细心培养。教师结合多媒体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设计“激发——探索——总结——升华”的教学结构,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教师要多尝试进行开放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不仅可以给学生以乐趣,更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着眼于心理素质教育来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真正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3.结合教学内容,巧设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品味感悟,榜样激励。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英雄的文章。教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环境,抓住描写她们语言、动作与神态的词句,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使学生油然而生钦佩之情,向英雄学习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勇敢坚定、机智敏锐等心理品质。

结合事例,恰当评价。如教学《李时珍》一课,唐年秀老师让学生围绕“为什么说李时珍就是伟大的医学家与药物学家?”这一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在分析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困难,不顾生命安危,在深山中吃住,一连好几天都不下山时,有的同学就提出疑问:“李时珍不怕死固然可贵,但就是如果她真让老虎等野兽吃了,她

还怎么编书呀?不就没法为人民做贡献了不?”有的提出:“李时珍就是出色的医生,她上山搜集编书资料,长年不回家,那老百姓得重病了怎么办?”还有的提出:“李时珍常年不回家,就是不就是她没有家呀?”这些瞧似幼稚的问题,不能置之不理,要利用学生积极提问帮助她们更好的理解课文。教师首先赞扬了学生随时有问就提出的做法,然后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与李时珍本人的经历去讨论。最后学生明白了李时珍自己就是出色的医生,又常年在外与各行各业的人打过交道,有丰富的野外生存的经验,遇到野兽也有自己防御的方法,即便这样一般人也很难有这样的胆量与毅力。她常年不回家不就是没家,她要精心准备,争取更快、更好的把书编写出来。这就是对人民生命高度负责的表现。通过这样的处理,加深了对“伟大”一词的理解。同时学生也从中获得了情感满足,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创设情境,扮演角色。由于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佳、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因而我让她们边听音乐,边分角色情景表演,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能让她们感受到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课堂。例如:在欣赏教学《鸭子拌嘴》一课中,由于乐曲的发展顺序就是出发——到池塘——拌嘴——回家,在录音时,黄洁老师通过电脑将乐曲分四次将四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哪个乐段,就会播放那个乐段,还将“拌嘴”这一乐段设定成循环播放,反复聆听,并且绘制了符合音乐的图片,便于学生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大概的理解后,黄老师便去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分组,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去表现音乐。有的组给音乐创编了情景剧,每个学生表演不同的角色,大部分同学扮演行动缓慢、一摇一摆的、形态各异的小鸭子;一个同学扮演赶鸭子的老爷爷;有的组用打击乐器与自制乐器来给乐曲伴奏;由于这种方式就是学生喜欢的,因此,收到的课堂效果非常的好。学生在课堂中处于愉悦的状态,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变“苦学”为“乐学”,这就就是所谓“乐(音乐)即就是乐(快乐)”的道理。

设身处地,探究实践。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认识了圆后,陈家剑老师就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画圆,先就是不给学生任何工具,让学生自己画圆。在学生画不圆的情况下再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给每组提供了小绳、铅笔、圆形实物、圆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圆,画好后谈谈自己的体会。结果,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采用不同的方式画圆,有的同学画的很圆,有的仍然没有画规范。这时,教师让画得很好的同学介绍自己就是怎样画的,应该注意什么才能画好;又让那些画的不好的同学说说自己哪一点没做到或没做好。通过一番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要想把圆画得标准,用绳拴笔得注意两点:一就是先固定一点,二就是把线拉直,画圆时绳子不能弯曲;用圆规画圆,也得注意两点:固定的一点不能变,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于就是,教师启发学生:这两种画法都强调了固定不变的点、固定不变的距离。瞧来这两点在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名称各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学。学生通过自学很快弄清了这固定不变的点叫圆心、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固定不变的距离)叫半径。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进行充分的操作体验,使学生

轻松愉悦的认识了圆的半径与圆心,同时探索出画圆的要点。有了这样一个经历,学生所学的知识会终身难忘。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就在丰富多采的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王应登教学《零点降生的女孩》一课时,学生明白了课文讲述的就是一个女孩从有点迷信而自暴自弃,到树立了自信,并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的转变过程。同时也清楚小女孩的变化,与母亲的“谎言”就是分不开的,母亲的“谎言”起了一定的作用。这时教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作为子女的感想。同学们尤为感兴趣,兴致勃勃,畅所欲言。此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激发了学生创新精神。经过一番据理论争,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提高了认知,起到了教书育人的效果。她们认识到:1、人的命运不就是上天或别人安排的,而就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2、前途、幸福要靠自己的努力,不就是天上掉下来的。3、一个人命运的好坏有很多因素,主要就是主观因素。4、有的人有迷信思想不足为怪,说明这些人缺乏科学的思想。 5、自己确立人生奋斗目标,要努力去实现。6、母亲的谎言就是善意的,就是促使女儿成功的一部分。7、从母亲编谎言这件事中,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由此可以瞧到学生品读归纳提升了自己的思想,懂得要瞧到自己的力量,不能听天由命;潜在的机会要靠自己去把握,幸运之泉要靠自己去开掘。引导学生在想像、讨论中受到教育。

精选方法,自感自悟。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学习《有趣的游戏》一课时,曹秋燕老师先带学生到教室外自由组合做游戏;丢手绢、贴鼻子、猫捉老鼠等。自己不会做的游戏去

请教同学,人人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另外,教师还设计了“打电话”、“问路”、“到超市买东西”等情景,学生在这些生活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不仅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学会了生活技能,丰富了生活的经历与经验,更重要的就是培养了学生交际的主动性,让全体同学都能做到事事主动热情,人人乐说会讲,充分发扬主人精神。

4.合理评价,激励学生健康地成长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深层次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对学生适时、恰当、正确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喜悦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欲望。在评价中要始终坚持以下几点:1、保护学生的自尊。2、营造与谐、宽松、平等的环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3、努力发现学生的优势与特长,诊断问题与不足,尊重学生的现有状态。通过评价找出学生不足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引导学生不断走向成功,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安全”。

健康的课堂学习氛围,能给学生创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环境,能帮助学生愉快地适应学习环境,让她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与各个环节,从而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取得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探索学校心理辅导模式,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中成长。心理教育与辅导就是一种爱的教育,就是师生良好关系的共建,就是师生美好心灵的沟通。这种良好关系的共建与美好心灵的沟通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心理教育作用。在师生心灵沟通中体现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

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旨在发展与提高学生心理品质,进行心理训练,全班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师组织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交互、联动活动,师生平等融合,重在心灵的沟通与心理感悟。如:主题班队会、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已突破了“课”的界限,学生通过游戏、唱歌、沉思、遐想、讨论、辩析、观察、演讲、表演、小品等方式方法为中介使“课”活动化。教师作为一员参与其中,让学生在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中,心心相印,共同进步,体验主人责任,培养主人翁精神。

心语沙龙。心语沙龙一般有8-12人左右组合。活动形式更显简约、宽松与灵活,利用课余时间,有共同心理需要的学生自觉结合成组,因此参与的学生对象则较为专一,活动主题也较为集中,如班、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遇到了困惑,可在一起交流;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结合成组一切学习讨论,针对一个目标组织一次沙龙活动,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

心语小屋。在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即心语小屋。心语小屋具有心理咨询、心理松弛、心理辅导、心理活动等功能。辅导与咨询的内容涉及学习、生活、智力、能力、性格、品德、文体、学生的教育、家庭教育、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教育,起到了较好的缓解矛盾、解除困惑、平息愤怒、平衡心态、了解自我、建立自信的作用。学生走进心语小屋,在心理辅导老师的耐心启发下,求得美好的心灵,身心潜能得到开发,增强塑造良好心理的技巧,解决成长的烦恼,消除心理的困惑,

获得心理渴望的满足。

心育报刊。心育报刊就是由学生自办的“手抄报”,在学校班级、墙报、黑板报中开辟专栏。其宗旨就是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内心世界;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问题讨论与心理辅导。每个班每月办一期“心育报刊”。报刊内容设有学习心理、个性心理、社会适应、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心理小常识、名言名句等多个栏目,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道理,生动活泼的题材,向学生宣传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辅导与咨询等基本知识。心育报刊又与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相结合,定期、按时广播,充实校园文化的新内容,丰富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日记。结合中高年级学生写日记、写周记,鼓励学生记“心语日记”。“心语日记”中有学生心理的渲泄与排解,有学生心理的认知与感悟。心理日记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发展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实验教师努力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在心灵沟通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当孤独的时候,老师能送给我温暖;当委屈的时候,老师会理解我;当痛苦的时候,老师会来安慰我;当迷惘的时候,老师会开导我;当怯懦的时候,老师会给我壮胆;当受窘的时候,老师会为我解围;当自卑的时候,老师会给我自信;当偏激的时候,老师会让我冷静;当沮丧的时候,老师会鼓励我;当懒惰的时候,老师会来鞭策我。让学生把老师当作真正的朋友,与老师无话不说,在老师地耐心引导下,健康成长。同时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解除学生的心理防卫,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尊重人格。心语日记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镜子”,也

就是显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窗口”,还能成为学生健康进步的阶梯。教师通过浏览“心语日记”,能把握学生的“脉博”,进行对话,交流思想情感,达到心灵沟通。

“心际”队员。由“心际”队员组成的学生心理小辅导员在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中架设一条有效的桥梁,在心际交流中,教师不方便直接向学生面对面说的与做的,或直接效果不就是更好的,通过这些“心际”队员去完成,让她们发挥“二传手”的作用,同时使师生能了解到更多学生的心理状况,增进学生间的相互理解,更好的处理同学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交往。

“心理热线”。“心理热线”由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建起心理桥梁,通过“心理联系卡”、家访、家长来校交流、家长参加心理教育活动课、电话联络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双方或三方、个别或集体相结合发展的“心育”。教师、家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了解,增进理解,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扩大学校心理教育功效。使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获得教师与学校教育,家长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宽松广阔的、愉悦的氛围。

《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

研究》课题成果鉴定

一、理论成果

学科教学就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小学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她们的情感,锻炼她们的意志,发展她们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而变得感知敏锐,想像丰富,思维活跃,从而达到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

德育活动就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将德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融合,遵循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心语活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美好心灵的沟通。在师生心灵沟通中体现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动。我校在申报了《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的科研课题后,我校教师积极地推进与倡导构建小学心理辅导的八种模式,以发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树立全人观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真诚与学生为友;教师关注学生的利益与需要,创造条件促使其实现美好的愿望。

二、实践成果

1.提高了教师的心理素质。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提高理论水平,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

健康教育与日常学科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改变过去学生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学生能有效的调试人际关系,处理好与教师、家长、同学的关系,在愉悦的氛围中成长。

三、存在问题

1.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就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的有机整合,就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部分教师对此认识还不够。

2.教师、学生、家长还需进一步沟通,互相了解、增进理解,真正形成教育合力。

3.由于教师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有限,教育方法与途径有待进一步研究。

4.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需增强。

四、结论

随着我校《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课题的深入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魅力得到不断提升,在课堂教学中与活动中,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节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的人格,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代教育的潮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就是提高我异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学习目的更加明

确,端正了学习态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技能有了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使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得到提高,教师观念发生变化,领导办学观念发生变化,从而确保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申请人:

2019年7月12日

推荐访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