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樟林村基本情况

时间:2022-08-06 19:1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樟林村基本情况,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樟林村基本情况

樟林村基本情况5篇

第一篇: 樟林村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州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归桂林市管辖,总面积4021平方公里,人口82万人。全州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7℃,无霜期长达299天,年降雨量1492.2毫米,境内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多种林木和农作物生长,对金槐的种植与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金槐是从槐树中选育出来的适宜当地发展的农家品种。是一种集材用、花用、食用、观赏于一体的优良树种。从金槐树上采摘的花蕾,经杀青凉晒干(或烘干)后,其产品呈米状,俗称“槐米”。槐米属贵重药材,富含芦丁和黄碱素,具有凉血、止血良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槐米所含芦丁及其苷元槲皮素能保持毛细血管的正常张力,降低其通透性,使脆性增加而出血的毛细血管恢复正常弹性。

金槐的经济价值决定于槐米中芦丁的含量。全州金槐芦丁含量高、知名度大、销售价格好。据有关部门检测,金槐槐米、南方槐米、北方槐米芦丁含量和品质开展了对比调研,通过对采回各地的槐米样品进行芦丁含量检测,结果是全州槐米芦丁含量一般在35%以上,高于《中围药典》2005年版标准限度(15.0%)。高于南方槐米芦丁含量,是北方槐米芦丁含量的2倍以上。

二、全州县金槐产业发展情况

(一)经营历史悠久

全州是金槐的原产地,种植金槐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全州县庙头镇石洞村一棵300余年古槐,每年产槐米70余公斤。农民习惯于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边种植,多数村庄都有零星分布。但这些种植,一般都以绿化为目的,真正成片开发,以经济利益为驱动而种植的,则始发于2000年之后,主要分成布在庙头、永岁等12个乡(镇)。

全州县槐米市场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全州槐米品质好、产量大,久而久之自然成为国内最大的产销槐米市场。到了1998年,全州人在长期贩卖槐米的过程中,看到了槐米市场的巨大潜力,于是开始种植金槐,且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州市场上金槐米收购价不断上涨,已由1985年的每公斤12元上涨到2010年每公斤60-80元,而且从未出现槐米滞销现象,属卖方市场。特别是桂北和湘南地区出产的优质金槐米、一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产品供不应求。近年来,槐米在国际市场上也一直非常畅销,主要销往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全州县现有金槐面积12万亩,占全县经济林面积的51 %,居全省前列,年产槐米3710吨,年产值2.7亿。按照《全州县金槐种植基地建设总体规划(2013-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全县规划发展金槐总面积60万亩。

(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金槐产业发展

一是在2006年成立了“全州县金槐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小组成员包括来自林业、农业、发改、科技、财政、扶贫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定期听取基地建设汇报,建立健全了考核奖惩机制,先后将金槐产业列入全县“十一五”、“十二五”规划;
二是2012年出台了《全州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槐米产业发展的决定》、《全州县实施金槐产业化开发与示范项目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加快金槐发展的政策文件,并在县财政较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拿出300-600万元的资金用于购买苗木,免费送给农户种植。同时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进行金槐种植管理、苗木嫁接、病虫害防治,让全县金槐种植户在政策上定心,技术上放心。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发展金槐的财政资金达1200余万元。三是建立金槐产业服务体系,加强金槐产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大力培育科技示范户76户、示范点182个、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槐农科技素质。同时抓好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槐农提供信息服务。并发挥金槐种植协会(共36个)的作用,积极为企业和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围绕金槐的生产、加工、贮藏、推销以及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提供系列化服务。全世界的槐米主产地在中国和巴西,据称,中国槐米产量占90%以上,全州是全国产量最大的县。中国的优质槐米主产于全州及全州邻近的湘南、桂北走廊,全州则是生产优质槐米的最佳地理环境之一。

(三)产业发展具有科技支撑

全州县在金槐产业发展中注重坚持科技引领,作为金槐产业健康发展的支撑。一是该县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签订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协议,为槐米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其指导下,全县先后开展了金槐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综合评价,金槐生理生态特性研究,金槐有效含量的测定,金槐良种选育研究等技术性研究工作。选育出适合于该县区域性范围内的丰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金槐桂G9-1、金槐桂G9-2等品种。二是制定了《金槐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以保证其产量和质量,为槐树药材的优质、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性提供科学依据。目前,通过多次对比证明,全州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域优势,如山东的青槐芦丁含量为16%,河北的龙爪槐芦丁含量为12%,湖北、重庆、四川的黄槐芦丁含量为14%,广西、广东、湖南的豆槐芦丁含量为15%,唯有全州县金槐米芦丁含量达35%以上,槐米中芦丁含量是其它地区的1~2倍,所产金槐米品质好,成本低。三是按照该县规划,在全县范围内5万农户中进行5万余亩金槐GAP规范化种植,其中建立一个2000亩的金槐GAP中心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实现早结丰产。

(四)以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化经营

全州县在金槐产业发展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产品为中心、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思路,不断做大做强金槐产业。落户在该县的广西禅方药业有限公司为桂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农户种植金槐5000多户,同时采取保底收购价与农民签订合同。公司目前年生产芦丁能力为1000吨(需消耗槐米约3000吨左右),二期将再新增2条生产线,年加工1.2万吨槐米,年生产芦丁4000吨左右,芦丁提取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总产值达10.4亿元,上缴税收0.9亿元,成为县财政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公司准备在今年完成股改,计划2015年初向国家证券会申请材料,争取2016年前股票成功上市交易。

(五)综合效益显著

(一)生态效益

种植金槐,可以加快荒山绿化,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绿化大地,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二)经济效益

在当地考察时,我们走访了多个乡镇金槐种植示范基地,平均亩产150公斤,亩产7000-12000元(目前市场70元/公斤),种植金槐的农户比其它农户的收入平均每亩要高出8000元左右,所以发展金槐种植和加工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三)社会效益

金槐的产业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全州县产业结构,将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安置社会闲散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全县涉及种植金槐的农民已达32.5万人,在增加槐农收入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市场购买力,培植新的税源,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第二篇: 樟林村基本情况

地理概况

文莱位于亚洲东南亚部的加里曼丹岛西北部,北临南中国海和文莱湾,东、南、西三面都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毗邻,并被该州分隔为互不相连的东西两部分,形成W状。全国面积为576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161公里。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海岸,北濒南中国海,东南西三面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接壤,并被沙捞越州的林梦分隔为不相连的东西两部分。海岸线长约161公里,沿海为平原,内地多山地,有33个岛屿。东部地势较高,西部多沼泽地。属热带雨林气候,炎热多雨。年均气温28℃。

地势东高西低,沿海为平原,内地多山。东部地势较高,西部多沼泽地。1989年森林面积为2千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45%。主要河流有白拉奕河、都东河、淡布伦河和文莱河。白拉奕河为文莱最长的河流,全长32公里。
地近赤道,属热带雨林气候,炎热多雨,平均气温为28度,年降雨量在2500毫米以上,一年分为雨季和旱季两季。

矿产资源

文莱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其蕴藏量丰富。1995年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为14亿桶,可开采25年以上,天然气探明含量为320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金、汞、锑、铅、矾土、硅。文莱的森林资源丰富,全国72%的国土被森林所覆盖,盛产橡胶、椰子和胡椒等热带作物。内河和领海盛产鱼虾等水产品。
【人口】约40.6万,其中马来人占85%,华人占11%,其他种族占4%。文莱的国语为马来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较广泛。国教是伊斯兰教,其他还有佛教、基督教、【行政区划】分区、乡和村三级。全国划分为4个区:文莱-穆阿拉(Brunei-Muara)、马来奕(Belait)、都东(Tutong)、淡布隆(Temburong)。区长和乡长由政府任命,村长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

【首都】斯里巴加湾市(Bandar Seri Begawan) ,位于文莱-穆阿拉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原称文莱市,从十七世纪起即成为文莱首都,1970年10月4日改为现名。


城市、人口

第三篇: 樟林村基本情况

学困生基本情况表

学科:  英语        教师:张小伟

学困生基本情况表

学科:  英语        教师:张小伟

学困生基本情况表

学科:  英语        教师:张小伟

学困生基本情况表

学科:  英语        教师:张小伟

学困生基本情况表

学科:  英语        教师:张小伟

学困生基本情况表

学科:  英语        教师:张小伟

学困生基本情况表

学科:  英语        教师:张小伟

学困生基本情况表

学科:  英语        教师:张小伟

学困生基本情况表

学科:  英语        教师:张小伟

学困生基本情况表

学科:  英语        教师:张小伟

第四篇: 樟林村基本情况

宿舍基本情况

我校宿舍楼建筑面积为1276平方米,共投资70万元,有39间住房,3个卫生间,每间房子住12人。我校住校人数为696人。因学校居住条件有限,女生住在租赁的房子处。

商丘市第二回民中学

2011.3

第五篇: 樟林村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田圃,男,工学博士,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博士 材料科学与工程,犹他大学 (Univ. of Utah),美国盐湖城,2003

硕士 化工过程机械,四川大学 1998

学士 化工设备与机械,四川大学 1995

 

工作及科研经历

2009年10月 – 至今,教授、博导,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蛋白质结构预测和设计研究平台的建设,受邀为Chem Soc Rev撰写有关蛋白质结构设计和综述(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39:2071-2082 ( 2010))。

可溶性蛋白构象组学的方法学研究;
双脂层膜环境以及水膜界面对膜蛋白构象动力学行为影响的研究(结果待发表)。

 

2005年11月 – 2009年9月 博士后研究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糖尿病,消化疾病与肾疾病研究所,生化与遗传学系 (NIH/NIDDK, Genetics and Biochemistry Branch Bethesda, MD) 自输运蛋白EspP与Bam复合体相互作用及其输运机理的研究:通过使用体内体系的化学交联和体外纯化蛋白的荧光试验研究,我们揭示了自输运蛋白乘客域C端率先输出,其折叠为后续N端的输出提供动力的机理,也证明Bam复合体的不同组成蛋白和自输运蛋白域不同位置相互作用(Proc Natl Acad Sci, 107:17739-44, 2010)。

折叠桶膜蛋白EspP中嵌入环L5稳定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使用副本交换分子动力学和非平衡分子动力学轨迹模拟,我们揭示了折叠桶膜蛋白中嵌入环结构相对于可溶性蛋白二级结构的热稳定性及其不同的物理作用基础。对比众多折叠桶膜蛋白的晶体结构,我们发现在折叠桶膜蛋白的这种嵌入环结构的稳定性有一定的普遍性,为蛋白设计提供了有效指导(J Mol Biol 402:475-489, 2010)。

蛋白跨革兰氏阴性菌内膜输运机理的实验与理论研究:结合放射性标记实验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分泌蛋白跨膜输运的启动需要信号序列与氨基端成熟序列的配合,氨基端成熟序列中电负性残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解决了困扰蛋白分泌领域二十多年的有关在革兰氏阴性菌中蛋白跨膜输运充要条件的问题(JBC284:11396-404, 2009)。

 

2003年11月 – 2005年11月 博士后研究员,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计算生物学中心 (Univ. of Michigan Medical School, Ann Arbor, MI)

蛋白Barnase跨线粒体膜时去折叠机理的模拟研究:基于上百条分子动力学轨迹的分析,我们提出并计算验证了一个新颖的去折叠机理。在经受马达蛋白拖拉而进入线粒体的过程中,Barnase 有两组不同能磊的去折叠途径,通过反复拖拉,马达蛋白有效利用了低能磊途径完成了蛋白去折叠与输运(J. Mol. Biol. 350:1017 – 1034, 2005)。

SECY蛋白通道的内孔尺寸及构象变化的模拟研:通过模拟一个虚拟球在SECY蛋白内孔长大及通过的过程,我们观察到了与化学交链实验结果一致的构象变化,并预测了SECY的内孔可以扩张到直径达16埃(Biophys. J. 90:2718 - 2730, 2006)。

 

1999年8月–2003年12月 助研,犹他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Univ. of Utah)

简单模型液晶材料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我们使用严格的自由能计算绘出了一个简单刚性球链模型液晶材料的相图。我们第一次通过计算证明 nematic-smectic 相变是一级相变。分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被证明能够稳定相对有序的相。通过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我们发现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翻转机理有两种,即单向翻转与双向翻转,后一种现象仅当电场能量足以克服液晶弹性能时发生(J. Chem. Phys. 119:11475 (2003);
J. Chem. Phys. 117: 9452 (2002);
J. Chem. Phys. 116:9957 (2002);
J. Chem. Phys. 115:9055 (2001))。

大分子通过纳米孔的粗粒化模拟研究:应用简单的球簧模型,我们得到了与实验结果定性一致的大分子通过时间分布以及通过时间与大分子链长的关系。我们的模拟表明,大分子与纳米孔之间的相互吸引能有效促使大分子进入孔内,却不明显影响大分子的通过时间(J. Chem. Phys. 119:11475 (2003))。

1998年8月 – 1999年7月 助教,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奖励和荣誉

民奖学金一等奖,四川大学 (1991-1994)

华新奖学金,四川大学 (1992),振兴化工奖学金,化工部/ 四川大学 (1994)

优秀毕业生,四川大学 (1995)

Student Travel Award,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2003)

Summer Fellowship,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Livermore, CA 2001

Nominee, Career Award at Scientific Interfaces, Burroughs Wellcome Fund.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MI. (2005)

Fellows Award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2008)

Nancy Nossal Fellowship Award,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2008)

 

发表文章 (*:communication author)

1.Raffaele Ieva, Pu Tian, Janine Peterson and Harris D. Bernstein*, Sequential and spatially restricted interactions of assembly factors with an autotransporter domain, Proc Natl Acad Sci inpress

2.Janine Peterson, Pu Tian, Raffaele Ieva, Nathalie Dautin and Harris Bernstein*, Secretion of a bacterial virulence factor is driven by the folding of a C-terminal segment, Proc Natl Acad Sci, 107:17739-44, 2010

3.Pu Tian* and Harris Bernstein, Molecular Basis for the high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an enclosed b-barrel loop, J Mol Biol 402:475-489, 2010

4.Pu Tian* Protein Design, From single domain soluble proteins to membrane protein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39:2071-2082 ( 2010)

5.Pu Tian and Harris Bernstein, Identification of a post-targeting step required for efficient cotranslational translocation of proteins across the Escherichia Coli inner membrane JBC 284:11396-404, 2009

6.Pu Tian*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ies of Nanoparticles. Annu. Rep. Prog. Chem. Sec. C 102:1-23 (2008)

7.Pu Tian and Ioan Andricioaei* Size, Mo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SECY Pore Reveal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ies. Biophys. J. 90:2718 - 2730, 2006

8.Pu Tian and Ioan Andricioaei*, Repetitve Pulling Catalyzes Co-Translocational Unfolding of Barnase during import into a Mitochondria Pore, J. Mol. Biol. 350:1017 – 1034, 2005

9.Pu Tian* and Grant Smith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of Nanoparticles in Dense Isotropic Nematogens: The Role of MatrixInduced LongRange Repulsive Interactions. J. Chem. Phys. 124:161101 (2006)

10.Pu Tian*, Grant Smith and Matthew Glaser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ies of Nanoparticles in Isotropic Liquid Crystal Matrix: Single Particle Behavior and Pairwise Interaction. J. Chem. Phys. 124:184701 (2006)

11.Pu Tian and Grant Smith* Translocation of a polymer chain across a nanopore, a Brownian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y. J. Chem. Phys. 119:11475 (2003)

12.Pu Tian, Grant Smith* and Joseph E. Maclennan 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Switching Dynamics of a Nematic Liquid Crystal under an Applied Electrical Field. J. Chem. Phys. 117:9452 (2002)

13.Pu Tian and Grant Smith* 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Attractive Dispersion Interactions on the Phase Behavior of Rigid Bead-necklace Molecules. J. Chem. Phys. 116:9957 (2002)

14.Pu Tian, Dmitry Bedrov, Grant Smith* and Matthew Glaser 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Phase Behavior of an Ensemble of Rigid Bead-necklace Molecules. J. Chem. Phys. 115:9055 (2001)

 

 

推荐访问:基本情况 樟林村 樟林村基本情况 樟林村基本情况 樟林村有多少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