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职生法律意识培养(全文完整)

时间:2022-08-07 13:2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生法律意识培养(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高职生法律意识培养(全文完整)

高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6篇

【篇1】高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尤其法律意识状况备受关注。探讨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和规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论述了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内涵,论述了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目前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从社会环境、高等院校和大学生自身三个角度提出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以期达到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意识;
依法治国;
培养

法律意识包含着主、客体间反映与被反映、评价与被评价的基本关系。意识总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反映和能动评价。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也是公民对法律的认知和评价之总和。具体而言,法律意识主要涉及人们对法之存在、本性、运用及其功效所持的态度,以及按照这种态度对法律进行的总体理解和评价。大学生只有建立起了一定的法律意识,才具有识别和判断某一社会现象、某一具体行为等是否合法、应该如何去做等等。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水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法制建设和法治水平的重要尺度。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有利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成才。

1.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建设法治国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全社会的积极关注和践行,法治国家建设的水平才能更快的提高,在这之中尤其法律意识的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关系到我国法律意识的现状,关系到法治国家创建的进程。今天,高等教育在我国逐步发展为普及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高校,走进大学课堂,成为新时代的一名大学生。我国大学生的数量近几年呈直线上升,大学生的数量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也急剧上升,如此庞大的人群就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环节,具有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改进我国法律的立法,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以及保证自觉遵守和执行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的作用。为此,关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水平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大意义。

2.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时期,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内部矛盾呈现多发的态势,就业问题、社会治安等问题是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我们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生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水平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建设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尤其法律意识,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3.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要求

当今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关键在于其国家的人才‘的数量及质量和创新科研能力。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中国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经济仍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这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有关,但与此同时,人才和科教兴国战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研和创新的关键人才,对其培养尤为重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良好的健康素质,需要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等等,而在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中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十分重要。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在安定、和谐的今天,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适应这个社会,能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走向社会后,更需要守法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诚信意识、合同契约意识等等。因此,为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大学生的明天,我们要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做新世纪的合格接班人

4.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的要求

大学校园是一个特殊的空间存在,是知识精英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按常理来说大学校园应该是远离社会的纷扰。然而现实和理想中的情况是有差距的,大学校园的不平安的因素还很多:大学生在校园内被诈骗和被盗窃的情形还存在,大学生情侣不理性的行为触犯法律的情形仍存在,大学生用暴力解决同学之间矛盾的现象仍存在。我们不想再看到单纯的大学生由于自我的防护和保护意识低而被诈骗的一幕,不想再听到大学生因为一时的冲动触犯了法律而忏悔的声音。为了还大学一片净土,为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的平安校园建设刻不容缓。在这其中,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能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能使自己的行为更具有理性和预判性,能使高校更具秩序性和文明性,从而使得高校更加平安,符合国家建设平安校园的要求。

二、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部分大学生缺乏做人的最起码的法制观念, 法律意识极其淡薄

众所周知,人之为人,最首要的就是其言行举止受到各种规范的约束,如校规、道德、法律,以及各种社会礼仪习惯等,其中,最基本的规范应当是道德和法律,大学生更应如此。然而, 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相当淡薄,他们或者动辄恶言相向,互相看不起对方; 或者漠视对方权益,无事生非,造谣中伤,恶意攻击他人;
或者不知如何保护自己被他人侵犯的合法权益,只能忍气吞声;
更有甚者, 根本无视法律的存在,最终不得不受到法律的制裁。比较典型事例比如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恶案件和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案件,以及来自大学校园的一些暴力事件等。尽管每一事件的发生,其动机皆有不同,但归结为一点,那就是:
现在部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着实让人担忧。

2.部分大学生对法律认识一知半解, 却不思进取, 法律意识肤浅

现在的大学生由于长期受“ 应试教育”的影响, 其法律素质不高, 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识, 也仅限于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地灌输给他们的知识。主观上讲他们还始终抱着“ 只要不违法犯罪, 学习法律便一无是处”的错误观念不放, 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 以填补知识上的空缺, 而是将自己游离于客观的现实之外, 不思进取, 安于现状, 因循守旧。殊不知随着“ 依法治国”方针的提出, 还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 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命运和前途, 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3. 部分大学生认识清楚, 对法律的渴求相当强烈, 法律意识较高

尽管当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法律的权威还没有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完全彻底地树立起来,表现为学法、懂法、用法、护法的自觉性不强,但可以肯定的是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对形势把握准确、客观,头脑冷静,认识清楚,因而对法律的渴求显得尤为强烈。他们深知在当今的法治社会里,法律无所不在。就拿大学生自身来讲, 无论是目前的生活、学习, 还是将来参加工作,无一例外地都要受到来自法律的各方面的调整和约束。如大学生现今的日常生活显然无法离开民法、刑法以及行政法、宪法等相应的规范;
要顺利完成学业, 需要教育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
将来参加工作,方方面面的规范都应遵守。所以,作为合格的大学生,就应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使自己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等各方面,都能成为全社会的楷模。

三、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法律意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以及大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

1.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增强家长的综合素质,完善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接触社会的最早的接触点,是人生旅程的起点,也是孩子在社会进程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以及家庭为孩子成长所提供的环境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应积极从提高自身素质方面着手,培养自己的法治意识,从而在日常教育中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同时,家长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在生活中要遵纪守法,不做违法乱纪的事,用自身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对孩子法律意识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法制建设是指加强诸如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以及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等一系列法制要素的建设。法制建设的好坏、成败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法律的感受、态度和评价,影响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要加快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立大学生的法律正义感。要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更容易通过公正司法获得对司法公正性的确认,形成对法律的信任感。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最重要的是维护宪法、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引导和重视社会舆论宣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传媒的载体和手段也呈现日新月异的状况。报纸、电视、书籍以及最快捷、最方便的传播手段——互联网,时时刻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能产生迅速而广泛的影响,同时较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潜移默化、深入人心。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宣传武器,大众传媒应担负起社会责任,起到传播法律知识、树立良好社会氛围的作用。要整合全国舆论资源,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大众媒体所具有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传播特点,可使其可以担负起对社会公众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高质量的法律培训的社会责任。当然,这种宣传要注重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的结合,集思广益,把宣传法律知识从单纯的“说教”改为“相互交流”方式。要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净化舆论环境。不可否认,现在各种媒体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政府的监管力度有所削弱。大学生通过各种媒体获取正面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一些落后的、不法的信息的过程。大学生由于辨别能力的欠缺,对信息缺乏甄别能力,容易受到误导。政府应担负起监管职责,引导大众媒体塑立健康、向上的形象,从正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

2.加强和改进学校法制教育

高等院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是大学生接受法律意识教育的主要场所。

(1)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大学要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终究要通过高校教师落实。在高校对受教育者产生教育影响的各种因素中,最为关键的是高校教师,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由于法制教育是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教育,因此,更需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优良、品德高尚、素质全面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要多种途径提高现有大学法律基础教育教师的法律专业水平。学校要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来提高现有教师的法律专业知识,充分利用函授等教育方式来给现有教师进行法律的再教育,同时根据社会的变化,及时的接受最新法律法规的和法律理念的培训教育,保证教师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质不落伍于时代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2)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长期以来,高校受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普遍不够重视。教师授课积极性不高,学生上课也是敷衍了事,只是为了通过学校的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如何适应社会需要,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如何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这是摆在高校与高校教师面前的紧迫任务。首先,以教材为依据,选择、组织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即对于教学重点必须集中精力并用足够时间多讲详讲,在讲授法律知识的同时,必须准确地讲清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使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从而为守法用法提供理论依据。其次,革新教学观念,通过多种学习形式达到教学目的。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多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法律心理。再次,运用恰当的考核方法,把成绩考核与素质培养相结合。有必要对这门课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平时考查相结合的考核办法。通过有力的考核手段,把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引导到提高自身素质上来。

3.增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事物发生变化,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除了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外,还要发挥内因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发挥学习法律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大学生要有忧患意识,正确认识法律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正确和合理的认识,态度才会摆正,自己的地位以及觉悟就会相应的得到提高,对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就会提高重视,就会对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有了质的提局。

其次,认真学习各种法律法规,为培养法律意识打下基础。大学生做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认真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增强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形成学法的热情。大学生尤其要高度重视与自身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的学习,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以及电视等等各种途径,提高自己学法的自觉性。

最后,大学生要在学法的基础上,达到学以致用。法律是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在学习法律的基础上,正确运用法律,达到法律的理论性和现实程序操作性的和谐统一,达到学以致用,使法律给自己的行为指定方向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法律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法治社会的创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呈现出多发的态势。大学生作为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力军。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的今天,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动的关注大学生这个群体,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关注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及其法律意识,正确、客观分析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1]贾应生.论法律意识[J].北京:人大研究,1997(9).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纲领[Z].北京:人民日版出版社,2006.

[3]李国帅.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其培养[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11.

[3]张小燕.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培养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7.

[4] 张春燕.论大学生法律意识养成的途径[J].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1(11).

【篇2】高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如何通过小学的法律意识

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非常薄弱的,所以通过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小学时,是知识启蒙阶段,分辨是非能力较差,意外安全事故比较多。因此,重视抓好法制教育非常重要,要从小抓起,从小学抓起。我们身为小学教师如何抓好法制教育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已成为当今热门话题。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呢?依个人粗浅之见如下:

一、以学校德育为载体,奠定学生法制认知基础。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良好的道德水准也是学生具有准确法制认知水平的基础。学校应以“五爱教育”为中心,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班级规章制度为主要内容,充分营造浓郁的校园德育氛围,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
重视校史校风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以学校法制教育为主阵地,切实搞好法制教育。1、抓住热点,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导向。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报校刊、黑板报、系列宣传窗等宣传媒体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熏陶教育。同时教师应根据时事热点、校园动态、法律常识、案列分析、名人故事,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理的启迪,促进学生良好法制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形成。2、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录像片、图片展,并全面开展观后感写作评比活动。指导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新的九年义务教育法》,不断提高学生对法制的认知及学生的论辩能力、分析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3、举行法制讲座,扩大学生法律知识。开展法制讲座,让深切地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在家长会上,请法制副校长作法制教育讲座,让家长明白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正确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三、以家庭教育为辅助,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父母应该结合学校对孩子从小进行法制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法制观念,不能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外单独居住,因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影响,染上不良习惯,容易受人教唆犯罪。所以父母也要担负起发现不正当团伙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的责任。更重要的是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

四、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青少年犯罪原因十分复杂,所以,预防青少年犯罪,不仅是家庭、学校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学校附近严禁开设电子游戏室、网吧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更不得渲染暴力、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我们的社会就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篇3】高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赵阿茹那

【期刊名称】《法制博览》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景,作为中国未来社会的脊梁,必须具备过硬的法律素质,但目前的大学生是法治常识较为缺乏、法律观念淡薄、法律信仰尚未确立等.因此,本文在深入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总页数】1页(311)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增强

【作者】赵阿茹那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15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

【相关文献】

1.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创新举措——从校园盗窃事件透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J], 赵娣

2.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对天水师范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结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J], 胡祎文; 郭毅玲

3.浅谈"专升本"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高——以黄石理工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为特例 [J], 杨菁

4.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及其培养——基于对广州地区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的调查 [J], 詹明鹏

5.关于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兼谈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J], 龙禹; 李游丹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4】高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关于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武磊

【期刊名称】《法制与社会》

【年(卷),期】2011(000)035

【摘要】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而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推进我国法制化进程,保证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代中学生的法制观念较为薄弱,近年来与中学生有关的违法犯罪案件也屡见不鲜,因此,加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是我国教育制度中不容忽视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将中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作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和职责开展下去.

【总页数】1页(248-248)

【关键词】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作者】武磊

【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1

【相关文献】

1.论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J], 封松飞

2.浅谈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J], 王金鹏

3.浅谈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J], 王金鹏

4.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J], 何兴梅

5.合理利用案例教学法 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 [J], 王少滨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5】高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中职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培养途径
摘要当前中职校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重要人才培养方式,中职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职生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代中职生的法律意识存在问题与原因,并对培养提高中职生法律意识的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生;法律意识;现状;培养途径
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态度和评价、解释,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评价、法治观念等等。它既包括人们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感情、法律意志、法律态度、法律信仰,同时也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和内容。中职生一个既属高中阶段又不同于普高学生的特殊弱势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中职生的法律意识存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中职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从近年来发生在学校的一些案件来看,尽管我国的法律基础教育比较普及,但是中职生的法律意识还是相当薄弱的。根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做的一项调查,1965年我国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整个刑事犯罪的60%;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值得重视的是中职生犯罪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据少年庭法官介绍,与其他未成年犯罪相比,中职生犯罪有“四多”的特点:一是侵犯财产权案件居多;二是故意伤害所占比例大;三是共同犯罪比较多;四是初犯及偶犯多。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1中职生整体法律知识水平较低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法律知识主要由法的基本理论和现行的法律两大部分组成。调查表明,中职生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存在明显欠缺。由于法律知识水平的欠缺,导致中职生的法律观念模糊,相当多的中职生不能区分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认为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

1.2中职生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中职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中职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


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在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自行车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因此,培养当代中职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知识层次势在必行。

1.3中职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中职校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如有的中职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中职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中职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2中职生法律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
2.1课堂教学受限,导致中职生整体法律认知水平不高
当前,中国中职生对法律知识比较感兴趣,且认识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现行的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有限,不可能对法律知识系统地展开,加之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受专业的局限,对某专业的法律知识难以深入把握,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历史及现实造成了中职生整体法律认识水平不高的状况,甚至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与社会接触中出现许多法律盲点。

2.2社会消极文化影响,导致中职生法制观念淡薄
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权利意识对中职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尤为重要。权利意识指人们对自己正当权利的感知、正确理解和加以捍卫的观念。对自己权利的主张,必然要求人们将对方作为这种具有独立价值的主体来认识并尊重其主体性。没有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权利观念,尊重他人的权利是主张自己权利的前提,不尊重他人的权利,其实就是践踏自己的权利。然而现实生活中,由权力滥用而滋生的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加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法律效益低下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消极文化的影响,使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守法的自觉性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方面,中职生缺乏权利观念,不懂得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损人利己,不懂得对他人权利的尊重,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2.3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缺乏应有的法律信仰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在对法的现象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的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皈依感,是人们对法的理性和激情的升华,是主体关于法的主观心理状态的上升境界。由于中国受数千年的政治传统和法律文化的影响,权力至上、专制特权、义务本位等与现代法治精神相悖的、消极的法律观依然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法律还没有真正成为权力运作的最终依据。作为中职生,受传统意识影响,接触外界相对较少,加之社会宣传对法律意识培养的支持力度不够,不能适应当代法制教育的需求,中职生不能及时懂得法律、了解法律,从而降低了法律在他们中的地位,从客观上制约了中职生对法律的认同,动摇了法律信仰。

3中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3.1加强当代中职生的法律基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法律意识培养最有效的途径。在学校法律基础课是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基本学科。通过教学,可以让中职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学习宪法和其它法律的基本内容。明确宪法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两块,即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居于支配地位,宪法的基本出发点就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通过对民法、刑法、行政法、婚姻继承法、诉讼法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使中职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帮助中职生形成依法办事、同违法的行为和现象作斗争的思想意识。

3.2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当代中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社会的实际和中职生的生活实际。学校要引导中职生深入社会生活,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并结合自己及身边很多的法律实事进行思考,形成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的第二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让中职生把在课堂中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充分地运用起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制演讲、辩论赛、讨论会、专题论坛、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以及旁听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审,使学生能在自主参与、身临其境中耳濡目染得到教育和启迪。这种既有直观实务又有深层理论的滚动式的校园法制文化活动,是培养和提升中职生的法律意识切实可行的渠道之一,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法律现象给予关注的热情和兴趣,增强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3.3提高中职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法制教育的自觉性
一个人只有对社会产生高度的责任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社会的约束,加强自身的自律性。所以提高当代中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中职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增强中职生的公德意识是促进当代中职生开展法制教育的自觉性的

【篇6】高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发出问卷共50份,收回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问卷如下所示:1、2、3、4、5、6、7为单项选择题目,8是多选,9是一个建议,主要考察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程度,
1,您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的作用 A,重要非常65% B,比较重要24% C,一般8% D,没有作用3%
2,您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
A,对所有公民是平等的52% B 略有平等,没有充分保护低层劳动人们的利益38% C 非常不平等,劳动人民没有得到保护7% D 不知道3%
3,你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义务吗?

A 知道50% B 大体知道28% C 我只是知道不犯法20% D 不知道2%
4你觉得法律能维护你的切身利益吗?

A 能48% B 不能35% C现在不能17%
5你生活与学习中你会自觉遵守法律

A 会67% B 不会8% C 会考虑一点25%
6,当你在路上遇到一个小偷正在往路人口袋里伸你会?

A 明哲保身,视而不见62% B 立刻告知被偷者15% C 打电话报警33% 7,如果你购物时保安人员无理的搜查你会

A 拒绝,强烈抗议37% B 忍让,不跟他一般见识。但以后再也不来这里购物42% C 找商场领导或消费者协会解决21%
8,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多选)

A 电视上73% B 报纸上65% C学校的课本上47% D 家庭的影响27% E 其他4%
9,大家对法律有什么建议;



大家都希望能够有健全的法治体系,大力宣传法律知识,多去学习法律知识,希望政府能依法执政,为人民服务,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
根据此次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 .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法律素养,这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等。
中国法律的起源
法律制度作为调整国家,社会,集团,个人之间法律关系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通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在国家形成以前,既没有阶级,也没有法律。系统的法律制度特别是国家法是在国家出现后才产生的。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法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法律的产生有一个从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再从习惯法道成文法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我国在夏朝时就有了法律,虽然不完整,但是也是有法律可依的,我国这么早就有了法律,所以法律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吧,从古至今我国都是有法可依的,法律也有了发展,我们就更应该了解法律了,知道法律。从以前发展到现在,我国始终是一个发展社会,有明确的法律规章制度,人们是必须按照这个规律行使不然其后果就是惨不忍睹的。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结构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它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四个基本要素
1.大学生法律心理,即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对现代法及法律现象的直接心理反应、感受、体验等,是大学生对法及法律现象反应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的心理状态。学生的法律心理是在对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理念的向往与勇于接受的基础上和导引下而形成的直观而不片面、具体而不盲目的感性认识。
2.大学生法律观念,即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对法及法律现象反应过程中所形成尚未系统化的思想观念形态。它是在法律心理基础上形成的法律意识,是法律心理与法律理论的中介和过渡,处于法律意识水平的中间层次,在大学生法律意识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法律观念的有无以及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法律意识的强弱。

3.大学生法律理论,即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对法及法律现象反应过程中所形成的整体化、系统化的理性思维体系,是现代法律观的理论表现。具有系统化形态、指导性地位等特点,为大学生法律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



4.大学生法律信仰,即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对法及法律现象反应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律理想信念,在大学生法律意识结构中居于最高理性层次。它是大学生对于“作为人格化了的法律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终目的”的信念。法律信仰不仅来自于法制现实,是法律现实的超前反映,而且以具体的法制作为表征,并通过人们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加以实现。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功能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功能结构上不足,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功能未能很好地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两方面,从硬的方面来讲,是法律制度的建设,包括立法和执法,而从软的方面来讲,则主要是法律文化的培育,这其中当然包括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
具体来说,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功能。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即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主要是通过传授必要的基础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2.导向功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与法律实施的关联程度较大,如果大学生能有较高水平的法律意识,这对法律的实施无疑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进而带动和促进全体社会公众对法律实施的支持。从这个角度讲,大学生法律意识具有导向功能。
3.评价功能。法的实施,包括法的遵守和法的适用两个方面。在这里,主要体现的是评价功能,即对行为的正确与错误,法律是否公正,法律的实施是否有效做出价值判断,从而影响法制建设的进程。
4.规范功能。统治阶级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以法律这样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法律来调整习俗、道德和政策等行为规范,无法调整或调整不力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同学们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让他们认为权利比法律有用,在次问题中虽然有一大部分是了解一点法律的,但还有一些同学是不了解法律的,甚至是不知道法律的,此次问卷调查采取的是抽样调查法,说明还是有很多同学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同时也反映出同学们对法律知识的缺乏。但在此过程中却忽略了性别的因素,性别的不同致使他们的爱好也不同,所关心的也不一样,男孩子可能要广阔一些,看法要强烈一些,女孩子要缓和一点,因此,这个调查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同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



我们的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当你在路上遇到一个小偷正在往路人口袋里伸你会?同学们的答案很多,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明哲保身,视而不见,一个大学生是如此,那么我们国家各族人民呢?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提倡依法治国,可是杀人放火、抢劫、拐卖妇女儿童等等犯罪行为比比皆是,甚至乎知法犯法,遇到这种情况时又有多少人会站出来说一句或者出来阻止呢?这也说明在同学们心中在人民心中法律的意识还非常的弱。不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从中可看出同学们了解法律知识主要是从电视,之后是报纸,最后是书本上 ,要是没有电视,书,报纸的,他们怎么了解法律知识呢,那是不是我们要给他们宣传呢,让他们也了解法律啊。
三,大学生的法律现状
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是很困难的。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2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这就会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

(3 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较为典型的就是马加爵事件,马加爵为了报复那些伤害他尊严的人,选择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刘海洋在被拘留后说,自己学了法律基础知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征,同时还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
根据此次调查,我们应该看到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综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2个方面: 1.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2.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四,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大意义

(1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将来适应法治社会的需要。2002年发生的北京的大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案,2003年发生的周一超考公务员被拒录杀人案,2004年发生的马加爵杀害舍友案等。一系列案例的发生表明了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漠和人文素养的缺失。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利于他们抵御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预防和减少犯罪,能够更好地健康成长。

(2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是来的市场经济主体,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才能自觉地遵守法律,运用法律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的法律秩序,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3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需要。必须提高大学生法制观念,才能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才能对立法、执法和司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早日实现。

总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




推荐访问:法律意识 培养 高职生 高职生法律意识培养 高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高职学生法律素养的养成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