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摄影艺术

时间:2022-08-09 12:35: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摄影艺术,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4篇

第1篇: 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赏析

学院:京江学院

班级:J会计0906

姓名:孙珏

学号:3091120162

这是摄于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一个艺术作品

这个作品色调控制的很好,漂亮的画面尤其是灰暗的天空,更加衬托了普陀宗乘之庙内庄严、肃穆的气氛,显示出这个寺庙的神秘、华丽。构图很棒,以栏杆和梁柱作边框,可以看出摄影者的别有用心和良好的构思,这种摄影的方法,吸引人的眼球,使人身临其境,产生参与感,将观众带入画中,突出主体,加强主观色彩,显得真实自然。栏杆和边框也可以看成是前景,而天空和寺庙则是主体,前景很暗,基本接近黑色,而主体很亮,这样使得作品乱中求质,以虚衬实。这副作品用平拍的手法,平向透视,亲切,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视觉上,这个作品密度适中,高光部位洁白,暗部充分量化。

我感觉这幅作品对比度挺强烈的,天空和寺庙的对比,栏杆、梁柱和寺庙的对比,更主要的事色彩上的对比给人的冲击感。反差也挺大的,感觉别有洞天。照相机的分辨率也一定很高,寺庙的各种细小的地方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摄影真的是一个很神奇和美妙的事,它可以实现对客观事物的再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记录下一个凝固的瞬间,可以永远的留存下去。

第2篇: 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概论
1 在光线很弱的情况下,应该选用大光圈,长时间曝光 2 逆光(轮廓光)采用户外轮廓 3 发明摄影的人——普利策
发明摄影术的人——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 拍出第一张照片的人——尼埃普斯(1922) 4 镜头主要是由——光圈 透镜组组成
5 感光片的容度:感光片能体现细节的影调范围。

6 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哪些? 光圈大小 光圈大则景深范围小 焦距大小 焦距大则景深范围小 拍摄距离大小 距离近则景深范围小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什么是逆光?逆光的特点?

当相机面对景物正面时,从景物背面向正面方向投射的光线 逆光的特点是他的强度不能体现景物正面对的照度。
高光溢出:
画面出现没有层次的白色 色阶曲线:用来区分是曝光过度还是色差。
广角镜头 基本特点:镜头视角大,视野开阔,景深长,可以表现出相当大的清晰范围 能够强调画面的透视效果,善于夸张前景和变现景物的远近感,这有利于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冷色调——青蓝紫以及由他么构成的色调 暖色调——红橙黄以及由他们构成的色调 色彩摄影的基调——冷色,暖色,中间色 顺光的特点; 明暗反差小 立体感差 受光面积大 快门的作用:
控制通光时间 影响成像的清晰度 哪项不属于室内光线的特点 光线的亮度变化较大 功率=光圈×距离
长镜头的拍摄效果:有远望效果,动感强烈,适合近景,特写,视角窄,景深小,表现空间范围小,放大效果,压缩纵向空间。
照相机A档:光圈优先(快门自动) 照相机B档:快门优先 侧光表现的局限性
镜头优劣的判断 通光量 清晰度 饱和度 指的是物体的纯净和鲜明度
摄影用光的基本光线 按光源种类分:自然光和人造光 按光线的投射方向;顺光,侧光,逆光,顶光,脚光
25直射光的特点: 未经任何遮挡,折射,直接照射在景物上的光为直射光。直射光的特点是亮度高,方向性强,被照得景物产生明暗反差较大,立体感强,光线强
26散射光的特点 光线较为柔和,有亮度但无方向性,明暗反差较小,画面柔和,无明显的明暗过渡。

27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的对比 28布光的规律
29 暗部缺失 阴暗区域完全为黑色 高光溢出 画面中出现没有任何层次的白 30 补光:反光板+闪光灯 31 广角镜头:视角大 景深大



32 拍人像 逆光+大光圈+人物模特
33顺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顺光时,景物的受光面积最大,受光均匀。顺光拍摄图片,缺乏明暗对比,立体感较差;
空问深度感和表现也较差。顺光的优点是:①被摄景物受光均匀;
②利用顺光比较有利于质感的表现;
③顺光拍摄色彩能得到正确还原,饱和度高,色彩鲜艳。顺光的缺点:①顺光缺乏表现力;
②被摄对象容易觉得光线刺眼,如需要平均用光的大场面,采用顺光也符合表现的需要。

(2 侧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侧光时,光线来自被摄景物的侧面。侧光是摄影最常用的光线;
侧光的优点有:①有利于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
②有利于表现被摄景物的清晰轮廓;
③有利于影调和反差的层次的表现;
侧光的缺点有:不利于表现景物细部的质感;
在反差太大时,还应补光;
如需追求质感和景物细部影纹的表现,则不宜采用侧光。侧光表现色彩也不如顺光的效果好。

(3 逆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逆光能强烈地表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但不利于对景物层次感的表现。③逆光摄影是按景物阴影部位来感光,应注意感光要正确、充分。另外,还能以景物背景亮度或画面中的明亮部位的亮度来感光。

34 顶角/光线角度
36 曝光过度 由于光圈开的过大,底片的感光度太高或者曝光时间过长所造成的影像失常,底片的颜色会显得过暗,所冲出的照片则会发白
曝光不足 在拍摄过程中,因对被摄物体亮度估计不足,使感光材料上的感受到得光的亮度不足。

37 决定性瞬间 摄影者在某一特定的时刻,讲形式,设想,构图,光线,事件等所有因素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38 微距 主体清晰 背景模糊



第3篇: 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复习提纲
1. 数码相机分类:卡片机、长焦机、消费级数码相机。单反相机指的是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即Single单独、Lens镜头、Reflex反光的英文缩写SLR。
2. 按快门构造和操作方式不同,可以将相机快门划为机械式、电子式和程序式三种。

3. 数码相机的影像传感器使用的感光材料有CCD和 CMOS 两种。
4. 变焦镜头没有出现之前,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 长焦镜头 和广角镜头。

5. 摄影光源主要有自然光和人造光源两种。

6. 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度、明度和 饱和度。

7. 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 、蓝。
8. 传统相机是用胶片来存储影像的,而数码相机是用各种类型的存储卡来存储影像。

9. 阻止或减少紫外线进入镜头,有助于照片影调表现的滤光镜是 UV镜
10. 各种不同的光所含的不同色素称为“色温”。色温的单位为“K”(开尔文)。
色温低,照片偏红;
色温高,照片偏蓝 11. 光圈大小的表示方法
f1.0,f1.4,f2.0,F后面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光圈的作用在于决定镜头的进光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
反之,则越小。简单的说就是,在快门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比较亮;
光圈越小,画面比较暗。
12. 光的敏感度系数:iso值,iso值越大,表示光越敏感,但是可能产生的噪点也就越多。

13. AE/ME AF/MF 含义:自动/手动曝光 自动/手动对焦 14. 图片的存储格式:JPG RAW PSD 15. 影响景深的要素
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深,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拍摄距离: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浅;
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深。

16.决定曝光量的要素:光圈、快门,ISO 快门速度:
决定了快门幕帘打开的时间长短,从而决定了有多少光线可以照射到底片上。快门速度的数值表示快门开启的到关闭的间隔,通常以秒表示。

光圈:
决定了镜头打开的大小程度,当快门打开时,光圈大小决定了有多少光可以通过镜头照射到底片上。这个设置通常用“f-挡”的数值来表示。

底片感光度:
表示在一定的光线照射下,底片上感光材料发生化学反应的速度,通常用ISO数值表示。

17.从光源的位置上看,摄影用光主要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特点?
摄影中用光的光位我知道的大致有顺光、侧光、逆光、顶光、高位光和低位光。
各种光位都可用于人像摄影,但是要根据拍摄主体所处的环境和你的创作意图来选择光位。顺光有高位顺光,水平顺光和低位顺光,恰当的高位顺光会令拍摄主体的鼻子和嘴唇中间留下阴影;
水平顺光在人像中立体感较差,本人极少使用,还是说说侧光吧,在人像摄影中,大多采用侧光,能使拍摄主体产生生动的轮廓线,增强立体感,当然也看景深的运用,这个取决于镜头光圈。侧光又分为前侧光,全侧光和侧逆光。逆光在拍摄透明主体的时候会产生很强的质感,譬如花瓣叶子等。
18.一个常见的佳能(canon)相机镜头上的参数为:CANON ZOOM LENS 3.8IS ,4.6~17.3mm,1:2.8~5.8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3.8IS代表着3.8倍的光学变焦能力,IS代表采用佳能的防抖技术。

4.6--17.3意思是焦距是4.6MM—17.3MM 1:2.8—5.8的意思是当焦距为4.6MM时,镜头的最大光圈是F2.8,当焦距为17.3MM时,光圈最第1页 共2页


大为F5.8 19.数码相机模式转盘上AUTO/ P /A /M /S分别代表:
AUTO档全自动模式:只需要按快门就行了. P档自动曝光模式:

一般情况下选用P档程序自动曝光模式是一种简单、快捷而可靠的方式。具体方法是:在室内弱光下拍摄,相机内藏闪光灯会自动跳起待用,如想以纯自然光拍摄是可关闭闪光灯,它就会自动尽量第组合成“大光圈、快速度”,以防止慢速时影像模糊;
当在室外强光拍摄时,它就会以较小的光圈、较高的快门速度组合,这时可以打开相机内藏闪光灯,在逆光拍摄时作为人物辅助光。有些相机的P档程序中,还设定有“小光圈、低速度”的自动曝光模式。

A档光圈优先模式:

A档光圈优先模式也是景深优先自动曝光组合。在进行摄影创作是,这种方式被多数摄影者所运用。因为选用A档时,可以通过调节光圈大小来控制景深,表现作品的虚实关系。例如在拍摄风光照片时,用较小的光圈(F11或F16以上),可以使画面中所有景物都非常清晰,画面的成像素质也很高;
在拍摄人像特写或者其他景物时,若需要突出主体、虚化背景,则可设定较大的光圈拍摄。至于曝光量控制可不必担心,因为在调节光圈过程中,它会随着光圈的大小变化,自动跟踪设定相应的快门速度,确保准确曝光。

M档手动控制模式:

M档手动控制模式,是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全靠手动调节,动作比较繁一点,不如P、A和S模式那样方便,也不便于抓拍,因而目前已经很少有人使用。只是在自然光下拍摄逆光人像需用闪光灯作辅助光时,要求自然环境曝光准确;
或者在夜景灯光下拍摄人像,既要求人物面部曝光恰到好处,又要求夜间背景曝光正确。这就需要根据闪光灯指数和人物的距离远近,考虑光圈大小和合适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以求得两全其美的效果。

S档速度优先模式:

S档速度优先模式,一般是在拍摄运动或高速运动物体时,需要用高速快门抓取清晰的运动瞬间,而不要求有较大景深的情况下运用。例如拍摄田径、球类等体育运动项目时,快门速度至少要选定在1/250秒或1/500秒甚至更快,才可以保证瞬间图像的清晰;
在新闻采访时可选定1/125秒左右的快门速度拍摄,以免失手造成影响模糊。

20人像作品必须关注的三个方面
1.人物的神态。因为这些表情有的是瞬间即逝,因此拍摄人像对摄影者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反应速度有很大要求。
2.人物神态好了,还需要肢体语言来辅助,让作品的整个画面显得生动起来还得由肢体的动作来辅助。表情的出现都伴随的动作形成一个整体 。
3.人物自身和周围都会有他们生活的印记。有些是能表达和帮助说明主题的文化符号,这些具有话语权的符号得在画面上突出,会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1.拍摄角度:平拍——亲切自然、突出主体
仰拍——强调夸张、高昂向上 俯拍——层次充分、场面盛大
拍摄距离:远景——表现气势、强调整体,忽略细节
全景——表现全貌与环境、主体明显 中景——表现主体与辅体关系、情节取胜 近景——突出表现主要部分 特写——刻画细节
22.影调:是指照片上黑、白、灰的分布,画面上白色景物居多时,称之为"高调";
画面上黑色景物居多时,称之为"低调";
当黑、白、 灰分布比较均匀时,为普通调
23.构图法则:突出主体、黄金分割、简单主义、趣味中心、框架引导、曲线构图、巧用前景、透视牵引、巧用阴影、营造气氛等及其特点。
第2页 共2页

第4篇: 摄影艺术

第一章 摄影概述
第一节 绪论
如果说摄影在传统胶片时代还是少部分人涉足的领域的话,那么在今天的数码时代摄影已是寻常百姓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今天摄影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数字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力,以至于摄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甚至当手中没有相机时,我们仍可通过普通手机完成拍照过程,体验摄影的乐趣。
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说:“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因此,今天的社会是需要对影像具有综合把握能力、能够灵活运用以摄影和图像为语言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170多年前,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法摄影术,由此开创了摄影纪元。但达盖尔绝对没有想到,他的伟大发明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已能胜任万分之一秒的曝光速度了!
在摄影术发明之前,人们记录某一个场景或人物时,使用的都是绘画方法。这一方法即使是在物质生活发达的今天依然在延用。
摄影术从发明之初迅速被人们所接受的主要原因便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也正因如此,借着物理学、化学、光电学及机械制造领域发展的春风,以及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影像信息记录和传播的需求,使得百多年来摄影术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从最初笨拙粗糙的银版法到运用现代计算机威力的数码相机,从曝光长达12小时的影像不清晰的照片到今天曝光已实现1/12000s的高清晰、高品1 / 18
质影像,这其中凝聚着无数前辈们及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
如果说摄影术是以照相机、感光材料、暗房设备等的一般技术应用的话,那么摄影艺术就是在这些硬件基础之上将要表现的对象辅以思想情感元素使之得以提炼、升华的视觉艺术。
第二节 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 一、摄影术的诞生
应该说,摄影术的发明是人类近代文明史上的奇迹。

让我们记住历史上三位功勋人物:
△ 约瑟夫·尼埃普斯,法国人,创造了日光蚀刻法摄影术。
这是约瑟夫·尼埃普斯1826年拍摄的《窗外》,也是世界上第一张真实影像记录图片。
△ 路易斯·达盖尔,法国人,在尼埃普斯的基础上于1839年发明了达盖尔银版法,从而为将摄影术推向实用性迈出了第一步。

2 / 18

这是路易斯·达盖尔公布的用银版法拍摄巴黎寺院街的照片。
△ 威廉·塔尔博特,英国人,1841年发明了卡罗式摄影法,其影像品质虽不能与银版法相比,但卡罗式摄影能将所产生的负像反复印制为正像,由此奠定了现代摄影工艺的基础。
摄影术的发展起步于“达盖尔银版法”,是因为这种方法原理结构简单并被率先在正式场合公布,且原材料一般光学仪器商店都能很方便买到,从而奠定了达盖尔发明者的地位。
图为达盖尔照相机
3 / 18

二、摄影的发展
摄影术发明之初是由器材操控决定的,因此,摄影的发展史离不开器材的发展。
现代摄影器材的基本构成是:照相机、镜头以及感光材料。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器材也获得了长足进步。所以说,一部现代化的照相机已集合了先进的光学、电子学、机械学和化学,是反映人类智慧高度集中的融合体。
1. 照相机的发展
人们一般将照相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⑴ 初级阶段 即从摄影术诞生的1839年到20世纪初,这个阶段发展之路相对“漫长”,主要原因是受人们对摄影的研究和认知程度,以及限于当时机械、材料领域的发展。不过已形成了照相机操控的三个要素:快门、速度、光圈。并且逐步淘汰了木质暗箱,换以金属机身,相机镜头也开始随着实际需求而渐渐复杂起来。
⑵ 中级阶段 即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末。其间实现了照相机光学化、机械化的逐步完善,各种规格和满足不同需求的照相机层出不穷,外设也丰富起来。
⑶ 高级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起,照相机始终伴随科技进步的飞速发展而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飞跃,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也令照相机进入了电子化和数字化时代。照相机已不再为少数人所有,而是脱掉了“阳春白雪”的高贵外衣进入常人的日4 / 18
常生活之中。
现代化的照相机其本身就是高科技的象征,它植入了太多的电脑技术和仿生学元素,使得人们往往不需要接受专门的训练即可通过完成简单操控拍摄出符合基本要求的照片。
摄影数字化技术第一次被大量实际运用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当时美军随军记者通过通信卫星将战场照片转换为数字信号第一时间传回国内,由此数码技术在摄影领域取得实质进展。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互联网技术及信息数字传输技术的迅猛发展,数码相机实际上已扮演着逐步取代传统照相机的角色。
⒉ 感光材料的发展
感光材料是摄影器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光材料是仅仅伴随摄影术发展起来的。一百多年来,人们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感光材料的研究与探索。从感光材料的发展演变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摄影技术发展的基础实际上就是感光材料的研发与进步,现代照相机的配置大多都是为感光材料还原真实而支撑和服务的。
⒊彩色摄影的出现
虽然黑白照片一直以来就是摄影技术发展中最普通并最难以把握的影像表达,但彩色摄影的出现无疑是使这一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升华,是对现实生活表现力的努力还原。在这一点上,美国的柯达公司功不可没。
三、摄影的未来
5 / 18
这个话题实际上是要求我们要继往开来展望摄影的器材与方式。

传统的照相机随着上世纪90年代后期数码相机的出现,前者已经逐步退让主角于后者了。但传统相机并没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许多专业人士及喜爱传统摄影的人们依然没有放弃传统摄影那无法比拟的表现力所带来的欢愉体验。
数码相机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及图像处理系统的逐渐完备。它可以随心所欲拍摄而往往不需更多的专业知识;
数码摄影突破了百多年来“暗房”操作显影成像的概念,仅凭一台电脑、一只鼠标就能完成照片的制作并可直接洗印或打印出来;
感光材料以过去的银盐类材料的物理化学方式脱胎换骨为集成电子CMOS数字化影像感应装置,极大提升了感光速度及成像效率。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飞速发展时期,借助计算机技术的翅膀,摄影技术的革命性腾飞只会越飞越高。
第三节 艺术摄影演变与风格流派 艺术摄影
人是有思想的。摄影就是人们透过一种直观的表现方式来集中表达不同的情绪观念和思潮。
作为一种形象语言的表现形式,摄影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各 种风格和流派的形成、演变。艺术摄影在摄影门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艺术摄影是摄影师力图通过相机镜头对现实的超越和重构来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和宇宙的解释及对情感的宣泄,使读者(观众)6 / 18
获得理解和共鸣。
⒈ 绘画主义摄影
摄影术产生的初衷,实际上是达盖尔想提出一种新的“绘画表现形式”,结果没想到发明了一种新的记录影像的方法。自然而然,摄影与绘画就有了不解之缘,直至今天,二者默契相通依然不衰。
艺术摄影形成与发展最初是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的画意摄影运动,直至20世纪20年代才渐渐消退。其中的主要流派有:高艺术摄影、自然主义摄影、印象派摄影。
人们力图以摄影术的表现形式来表达画意美感。期间,随着人们对摄影术不断加深了解以及对摄影的研究、运用,逐渐认识到摄影可与其他艺术门类比肩鼎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奥斯卡·雷兰德的《两种人生》并由此奠定了艺术摄影的发展基础。故人们称雷兰德为“艺术摄影之父”。

⒉ 艺术摄影各风格流派
随着艺术摄影的发展,由最初绘画主义摄影之后萌生的各个分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与方法,人们以团体、风格流派为依托,在完7 / 18
善认知理论的同时又推动了艺术摄影向前发展。
按年代顺序排列,这里简单介绍各主要流派。
⑴ 连环会。这是画意摄影的组织机构,促成了艺术摄影的融合。

⑵ 摄影分离派。其中的代表人物是艾尔弗雷德 ·斯蒂格利茨。⑶ 纯粹派摄影。讲究摄影的真实、客观体现,推崇摄影过程的 完成技巧,反对人工摆布和感光材料后期加工。
⑷ 未来派摄影。起于20世纪初,主张摄影应追随现代机械文明所产生的运动、速度、力量来表现。这种表现手法至今仍被广泛运用。代表作品有《下楼梯的裸体》。

还有好多流派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四节 摄影的分类
8 / 18
纵观摄影的发展历程,我们知道摄影的分类有很多,且受摄影观点及所运用的领域而有所不同,其分类相互间存在关联与叠加。
学习摄影或鉴赏摄影,应该对摄影的分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分类属性 按色彩 按光
按摄影工艺 按摄影题材 按应用领域 按表现方法 按社会功能
类 别
黑白摄影,彩色摄影
可见光摄影,全息摄影,红外线摄影,X光摄影 常规摄影,特技摄影等
人文景观摄影,自然景观摄影,表意摄影等
科技摄影,商业摄影,新闻摄影,军事摄影,建筑摄影等 纪实摄影,创意摄影等
实用摄影,新闻摄影,社会纪实摄影,艺术摄影等
由上表可以看出,摄影的诸多属性决定了其表现方法的多样性,且类别之间没有完全隔离的界限。
我们开展摄影艺术赏析活动,主要以摄影艺术的社会功能角度出发,通过摄影艺术理论与实例来研究和探讨摄影艺术的赏析方法,揭示出摄影运用中的一般规律。
第五节 摄影的社会价值与功能 一、 社会价值 当今世界最著名的未来学思想家、那位曾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国依据一本新书《第三次浪潮》而引起轰动的阿尔温·托夫勒(Alvin Toffler)就在自己的这本书里有所预言:人类将产生三种文盲即“文字文化文盲、计算机文化文盲和影像文化文盲”。
如今环顾我们身边的实际生活,何不如此?
随着多媒体文化传播的日益发展,影像文化已成为现代文化文明的重要特征与鲜明标志。
9 / 18
一百多年前,人们对图像文化的需求主要是通过绘画来实现的,而伴随摄影术的诞生及文化发展,摄影技术以其直观真实、方便快捷以及可无限复制等特性根植于大众影像文化需求的土壤之中。
进入当代以后,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传媒及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旧有的、已固化的图形、影像视觉文化正逐渐被新的图形语言所取代,进而也标志着新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
在这样的变革时期,人们对日常生活以及事业追求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单纯接纳和欣赏专业人士创作的影像作品,大家已能充分享受贴近民生的科技文明成果,拿起摄影器材去自行完成所需的影像记录,并从中体验到过程中付出的艰辛与获得的快乐。这种“静悄悄地”改变生活方式并未使得人们觉得因“专业”、“神秘”而难以跨越——这已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也正因为摄影的这种大众化普及性的特点,人们往往忽视了对摄影的软技术把握以及对其艺术价值的审视,从而影响了社会生活中对自然界和社会美、艺术美的辨别、鉴赏能力。我们今天的学习正是要努力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功能
摄影和音乐一样,是最能体现无国界的国际化语言。

⒈ 审美功能
我们在观看、阅读一幅照片时,要努力从中发现其汇聚的审美价值,摄影师(作者)对事物的表达以及获得的文化熏陶。
由于我们个人的社会阅历、文化背景及对自然界的认知和社会需10 / 18
求不同,所具备的欣赏水平和鉴赏力也不尽相同,从而也决定了辨别摄影艺术的能力。因此,应该积极利用摄影的审美功能培养自己的艺术气质,陶冶审美情操,不断提升文化修养。
⒉ 认识功能
摄影能够存在并经久不衰的基础,就是其能帮助人类客观记录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使人们能够轻易地跨越时空樊篱来认识客观世界。
由此,摄影帮助人们完善了视觉功能的开展,实现了往往用肉眼完成不了的观察,比如微距摄影、高空摄影等等。
⒊教育功能
大家知道,事物总是在人们对它有了认识之后才能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的。
我们在阅读(欣赏)摄影作品时,要力图通过作品所选取的视线角度、按下快门的瞬间,以及画面结构(即构图)和对光的运用,来理解作者对于自然现象和其人生观、价值观的评价及思想境界,加深对事物的鉴别和认识,从中获得知识的营养。
这种教育过程是常常于潜移默化中完成,因此注意知识的积累显得十分重要。
第六节 摄影基础知识
我们学习摄影以及摄影艺术赏析的前提是必须对照相机及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11 / 18
当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照相机的凸透镜后将影像投射在感光材料(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与人眼看东西的成像机理类似。

实物 凸透镜 成像

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由暗箱、针孔(相当于镜头)和感光板组成。
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是利用银化合物见光后会慢慢变色的原理所激发出的灵感设计而成的。就是将碘化银的铜板放入一个暗箱中试着照相曝光,然后用水银蒸汽显影,用食盐溶液定影后从而获得永久性影像照片。
现代照相机就比较复杂了,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等系统,是一种结合物理学、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一般按外形说较常见的分为袖珍照相机(俗称傻瓜相机或卡片相机)和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简称单反相机)。前者摄影用旁轴取景模式,后者摄影是用一只镜头并通过此镜头反光完成取景的模式(也即曝光光路和取景光路共用一个镜头)。如下图
12 / 18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用反光镜把镜头传输过来的光影图像反射到聚集屏然后再经过五棱镜将对焦屏上左右颠倒的图像矫正过来并传输到目镜,人眼通过目镜取景,看到的实际景像与成像后的景像是基本一致的。在按下快门按钮让快门开启时,反光镜向上翻起让出光路,光线照射到胶片上实现了曝光。
而近十多年迅猛发展的数码照相机(Digital Still Camera简称DC又给摄影技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传统光学照相机与数码相机最大的不同在于感光材料,数码相机用CMOS或CCD取代了胶卷。
CMOS即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CD即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它们都是一种半导体图像传感器,能够把光学影像准确转化为数字信号,从而实现准确、快捷和高效。
13 / 18

上图是一架传统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切面示意图。图中反映了现代照相机的精密结构以及光学控制的重要环节,揭示了人们对摄影器材的主导把握。
下面简介几个常见的摄影参数:
•快门
快门就是相机里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有机械快门,电子快门,以及电子机械联合快门等很多种类。我们现在常见的是电子快门。
•光圈
光圈就是镜头里调节进光孔大小的装置。常见的光圈值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14 / 18
光圈示意图

光圈的作用:
1. 控制进光量,这直接影响到图片是否能正确曝光,是拍摄成功与否的关键;

2. 控制景深,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虽然焦距和拍摄远近都影响景深,但焦距和被摄物远近的改变同时也会影响构图,如果构图确定,我们能控制景深的武器就只剩下光圈了;

3. 光圈影响图片的清晰度,任何一个镜头都是在中等光圈的时候成像最好(图片最清晰),在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的时候解像度差。
4.如上图,光圈F后面的数值越小,就代表光圈越大,反之,则代表光圈越小。例如光圈值F2所代表的光圈是比光圈值F16所代表的光圈要大(初学者往往容易记错)。
•曝光
曝光简单的来说就是感光材料胶卷或感光元件CMOS/CCD接受从镜头射进来的光而形成影像的一个过程。在我们拍摄照片时如果将被15 / 18
摄物体拍的过亮,那么画面较亮的部分就会因为过亮而失去细节的表现,我们就说这样的照片过曝了;
同理,当你把被摄物体拍的过暗时,画面暗处的细节也会有所缺失,这样的照片就欠曝了。
•焦距
相机的焦距,就是指相机镜头从镜片中心到胶片或CMOS/CCD等成像感光平面的距离。
二、摄影的构图与用光
初学者心中最容易犯嘀咕的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场景、同样的环境条件下自己拍出来的照片就是不如摄影师的好?”
一幅照片拍得好与不好,关键因素要把握好构图与用光,这两点运用好了,就一定能拍出好照片来。摄影是一个创作过程,有时摄影师受地理、季节、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往往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克服许多困难后才能完成,就如同写文章一样。一般提笔写文章首先要明确“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这样几步立意环节。一张好的照片所反映给读者的应该是“为什么拍”、“拍什么”、“怎样拍”以充分体现创作者的思想表达从而引起共鸣。所以,摄影就如同写文章是需要勤学苦练的。
符合“好照片”的基本原则归纳起来有三项:
① 有一个明确表达寓意的主题。
② 建立一个趣味中心以吸引读者(观众)的注意力。

③ 画面一定要简洁,排除掉任何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⑴ 构图
16 / 18
传统的构图规则是设想用垂直线把画面等分为三,而被摄主体则尽量处于画面的某个分割线上。也可以“九宫格法”,将被摄主体尽


量放在九宫格交叉点上,还要注意突出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当然,后期剪切也是常常用来弥补构图缺憾的方法。
⑵ 用光
著名摄影家李元曾经这样说过:“摄影实际上就是如何用光。”由此可见,光对于摄影的运用把握是何等重要!
光的基本特征:
·明暗度:表示光的强弱,随光源能量及光线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方向:光是有方向的,当只有一个光源方向很容易确定,而当处于多云天气的漫射光下,方向就很难确定。
·色彩:光随不同的光的来源,并随它穿越的物质不同而变化出多种色彩(一个西瓜没有切开来之前它应当是无色的)。
光的基本方向有:
顺光 45°侧光 90°侧光 侧逆光 逆光 通常情况下选择45°侧光(自然光)能比较好地实现被摄主体的表现力,因为此时被摄主体被赋予了丰富的影调和细腻的灰度,使17 / 18






影像产生良好的光影相互作用。
还有一种用光选择就是摄影师普遍喜爱的“漫射光”。阴雨天、多云时或阴影下都是形成漫射光的条件。漫射光很柔和,投射在被摄主体上不易产生生硬的阴影,不过所形成的反差也会偏小。
在摄影的实际运用中,对千变万化的光的选择没有定式,全在于创作者的经验积累与现场把握,在于自己对表达寓意的深刻理解。

18 / 18

推荐访问: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许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