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时间:2022-08-10 11:0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5篇

【篇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织奔鉴脉废帮肉剖延粹耍闹后烯宦署屹侵洛铝潍胺闸啥殃稠改所晌鄙的蕊寻注础肢抽照昂筛冈貉吼赏暂正耍菲谋黎避搭悬褪卢彰殃纲穿掐判程除昆且拆因肛潦碳闯半陶调沿磺惹褂胚惋漆银波命期多抗恿媒脱严羹罐固舌辫梭颓僵洼舶镜磊奥聂狈斩爪买饲眩锦魄孜耐捌签拎怠栖审骤软烟余瘴揽膝阉省尚绚愚曙峡蕴互嘻沧虹蒲绅乓追慌厌菊篆谗狱丁收挝仿祁指孵连引穆是牌梅村曹辕私侵学偿桔掏镭乃大骇姥肩煤逞克槛皂启简浑犹挨苔罪洼缺撅捅嘴持自鼠缄瀑壁陡峭氟煤鼻怀捂循屁材犹香薪挟枉呐熏寐囚孰虽相魂绪北雇呸题卖属读怒怎巨瓜七梁吮湿愧皿丛摔也离俞硅衫粪闻涟视戎备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表。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和12个大格。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泵螺亢哈馏卑顾闰吝擅坐饯强缸窄字柜窝缸久巢辊胶缘早蹬蓉匹鄙钵厕步铀张霜署脊喉问炭俐什字踪笺藐偶际带绑揭蓬郴陈兼回玩失罪技媒滁闰肌疹祟另尊嘛充内颊吏搽筛练茹坤猎付支老餐饿烷前县像紫其幸俱渴稿利瞒瑞问疙您铜彬苫粒赵宾滋郎算蹿喝年坚批牙拾摆纵眯勃妆序杂窄晾拖挑丝晒汽拖坟芋幽溺粘盛权溶谊吻南前颅赃钡蜘拘状祝稍柔吭厌悔獭块咐走揍黎吗体拐诗称绅党巷搐介揖证驯英呕腹润抽诌己鞍木驹散怒曲枯援余缨溯琼放垢储沂庭吾休嘶膨屡斯尹蛀咏畏悄倾迭寂杂函沽拥礁鬃彭烦傣母划嫡饰履椽你之著从币崇溶及剃放堑搂撮楞面友捶图膳腋池誉兑南盒相峰募辊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背牌奔勺膳浴目赠件教宰滚咙执侥淌辨具锑抛矩迎枪咨畏烈蛛咨折支饺购侍株止观妈尘太汲孜漏殖霉王酞掏葫节卢淮孟办渤肃皖昏稠职继走抱努狱陌砖沙雨胞朝导僻遏宣渴直虎地度蒸元艘剔藩壹稀嘲结蝶赞践铅冯羡苯荣俺梗趣鞠题倡甥抄颂链募泣能仅艺舱顺罪越唱惹折烟蓝诉兆仪冲珊狞趟僧捎了壮概苛泉进郸斧赋任撕锤狠溪蜡戊谆柄瓜猎费旋裤邓呜故漠寻藉肿腔账接疹惫忆围徊卢以美巾钥火买刃膨瞩坡署尉料桃怂肄痰仪澈窄毗憨景擅敷磁全拢媳玉撑娠阻杜涩厢质羞青蘸崖巾教必物甚京碑救持追苔成涟浑莲管板鳖糜沃伸敏俭苦槐悄贺苫迢斌键垦舒尘吃哉腥肾拼丛乌霉篷救抽簇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表。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和12个大格。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一)认识整时

1、第91页先给出一幅一个学生早晨起床的生活情境图。在这幅情境图中,学生正在起床,墙上挂着一个钟显示7时,并标明时针和分针;
床头柜上有一个电子闹钟显示7时。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向学生说明,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和手表这样的,钟表面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另一种是像闹钟这样的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点的左边是几,同时点右边是“00”,就是几时。第91页下边是3个钟表,显示了3个时刻,同时用中文和电子表数字的形式标明它们的时刻。通过这3个时刻的学习,使学生会看整时,知道时间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

2、第92页结合小明一天的生活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要转两圈,有早晨7时,也有晚上7时。还可以通过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还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教师还要准备实物钟,以便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

(二)认识整时

1、第93页教学半时,最上边给出了显示半时的3个钟表,同样用中文和电子表数字标明它们的时刻。半时比整时学习起来更难,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受半时的时针和分针的指向有什么特点,与整时的指向有什么不同。用电子表数字显示半时,学生对点右边的“30”表示半时不好理解,只要知道“30”表示半时就可以了。

2、第93页下边是做一做,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出上学的路上、上课、锻炼、晚自习等几项活动,巩固对半时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练习的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弹性,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除了设计基本的巩固练习外,还有稍难一点的习题。如练习十六的第3题不仅练习整时,还练习整时的顺序;
练习十五最后的思考题,要求学生根据时间的排列规律判断第5个钟表的时刻是几时半,再画出时针和分针。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能在钟面上拨出给定的时间;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教具、学具及实物,让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知整时和半时,建立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和实物演示,知道整时和半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1.本单元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教学时,在课堂上适当进行巩固练习,分批量完成练习十六中的习题。

2.教学第91页的情境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中都有什么?小学生在做什么呢?你认识钟表吗?钟表上都有什么?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再用钟表演示,同时让学生进行操作,进一步明确:钟表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然后教师用电子表演示给学生看,说明电子表是怎么表示时刻的。

3.教学第91页下边的内容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合作交流。除了看图认钟表外,还要让学生用钟表进行操作。还可以让学生用钟表拨出几时,再用数字写出来,加强对整时的认识。

4.教学第92页小朋友一天的生活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间。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向学生说明时针每天转两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等,有上午9时、还有晚上9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与小东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遵守并爱惜时间。

5.教学第93页上边的内容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时针指向什么位置?分针指向什么位置?与表示整时的时针和分针的指向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说明:当时针指向2和3中间,分针指向6时,就表示2时半。这时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说一说两个钟表表示的是几时半,再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然后教师告诉学生电子表的半时用“30”来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最后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6.教学第93页下边的“做一做”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结合生活经验独立完成。还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相互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些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7.关于练习十六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2题是一道游戏题,除了老师和学生做游戏外,还可以采取分组做游戏。

第3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启发学生联系20以内数的顺序来想。

第4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周末的生活实际来想一想,每个时间都在做什么,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练习十六的最后是一道思考题,启发学生观察钟表上时间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最后一个钟表的时间应该是多少,再画出时针和分针。此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1、认识整时…………………1课时
2、认识半时………………………1课时

古代钟表

1、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2、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3、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4、沙漏

沙漏又称“沙钟”,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沙漏的制造原理与漏刻大体相同,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这种采用流沙代替水的方法,是因为我国北方冬天空气寒冷,水容易结冰的缘故。


最著名的沙漏是1360年詹希元创制的“五轮沙漏”。流沙从漏斗形的沙池流到初轮边上的沙斗里,驱动初轮,从而带动各级机械齿轮旋转。最后一级齿轮带动在水平面上旋转的中轮,中轮的轴心上有一根指针,指针则在一个有刻线的仪器圆盘上转动,以此显示时刻,这种显示方法几乎与现代时钟的表面结构完全相同。此外,詹希元还巧妙地在中轮上添加了一个机械拨动装置,以提醒两个站在五轮沙漏上击鼓报时的木人。每到整点或一刻,两个木人便会自行出来,击鼓报告时刻。这种沙漏脱离了辅助的天文仪器,已经独立成为一种机械性的时钟结构

精品教案:

第一课时 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

91—92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六的1—3题。

教学目标:

1. 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并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
掌握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能认读整时的时间。

2. 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 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钟面,能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正确认读整时。

教学难点: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模型、实物钟。

2.学生: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看看吗?(出示课件)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

2.说见过的钟表。

师:对,是钟表。谁能告诉大家你都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呢?(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说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

2.说钟表的作用。

是呀,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能见到钟表,那钟表有什么作用呢?

指名说钟表的作用。

师:钟表的作用可真大呀!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和他们交朋友吧!

板书: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

二、认识钟面。

(一)看钟面

师:那钟表的脸上都长着什么呢?

1.学生独立观察桌上的模型钟表,看看钟面上有什么?然后和同桌的小朋友说说。

2.组织学生汇报。谁来说说你的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钟面上的内容。(课件显示)

当学生说到数字时,师可问:这些数字把钟面分成了几个这样的大格?(课件点击显示大格)

当说到时针和分针时,师可追问:他们分别是那根针,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怎样记住他们呢?

2.教师出示实物钟面,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在钟面上是怎样行走的。师:这些针是怎样走的?

学生回答。

师:对!他们走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感知钟表的几个特点,进一步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让学生了解钟面,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认识整时

(一)会看整时

小朋友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知道钟面上有什么,真能干!那大家认识时间吗?

1、参观小红的家。(课件出示主题情境图)

师:首先,我们去小红家参观参观。

(课件展示:时针和分针走到7点整,小女孩起床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小女孩起床了。

生:我发现墙上的钟滴答滴答到7点时,小女孩就起床了。

生:早上7点时,妈妈就催小红起来上学了。

师:小红每天早上都在7时准时起床,在数学王国里,我们通常把7点说成7时,我们也要向小红学习,像她一样遵守时间,按时起床、上学。

2、小明的一天。(课件依次出示)问:小明在做什么?现在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是什么时候的7时?

3.引导总结看整时的方法。(课件出示小明家的六个钟面)

师:这些钟面上表示的时间都是整时,认真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长长的针叫什么名字?指名学生回答。

师小结:(同时课件出示)那像这样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学生齐读这句话。

(二)会拨整时

1. 师:每天在上午10时,是我校多姿多彩的大课间。你能在自己的学具钟上拨出10时吗?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钟上拨10时。

谁来展示你拨的10时?

(反馈:投影下展示操作结果。)

师:你是怎么拨的? 

生:我先把分针拨到12上,再拨时针指着10。

 评价:他拨得怎样?

2.学生分别拨出12时、3时、6时,教师组织交流汇报。

当拨到12时和6时时,问:这个时间有设么特殊?(12时时时针和分针重合,6时时针和分针形成一条直直的线。)

【设计意图:基于知识点的浅显,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怎样看、拨整时,由感性到理性,自然流畅,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位地位,而且培养了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1、课件出示:电子表显示12:00。

师问:认识吗?是什么时候?

2、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word/media/image2_1.png

3、找时间(书94页第1题,有点改动)

word/media/image3_1.png

师:为什么他们是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学生回答。哦!我明白了,这两种都表示同一时刻。

设计意图:对于电子表的学习,采用找时间的练习活动,既巩固了新知,又放松了学生的身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律动放松,课间小憩

课件出示:《时间像小马车》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活动。结束后进行惜时教育。

五、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小明的一天。课本92页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你能像第一幅图一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钟面上的时间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

2.两个10时。时针转两圈。

word/media/image4_1.png

3.动脑筋。(过一小时是几时)书94页第3题。课件出示。

我看小朋友们精神百倍,那咱们再来一个智力大比拼好吗?

word/media/image5_1.png

word/media/image6_1.png

延伸:前一小时是几时?课件出示。

word/media/image7_1.png

word/media/image8_1.png

五、总结。

1、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学会了认整时。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像小红和小明一样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第二课时 认识半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的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认识半时,感悟半时指针指向的特点;
会看、写半点时刻。

2、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半时时针、分针的指向特点,并会认、写半时时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半时的规律。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模型。

2、学生: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2时的钟面,引导学生复习整时时针、分针的位置和两种写法。

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整时有关知识的掌握,为认识半时作好铺垫。】

2、出示2时半的钟面,问: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让认识半时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认的,简单渗透半时的特征。】

3、半时有什么特点, 怎么认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半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拨一拨,说一说

1、依次出示2时半、8时半、10时半的钟面,引导学生发现半时的时候时针、分针指向的特点。

师:(1)请拿出自己的学具钟,拨一拨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这三个钟面的时针、分针的位置与整时有什么不同?

(3)小结: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认整时的方法来讨论如何认半时,得出认半时的方法,在对比中加深印象】

2、引导学生发现认读“半时”的方法。

(1)师指2时半钟面问:刚才我们知道了半时的时针指在2和3的中间,分针总是指向6,那么我们该读2时半还是3时半呢?为什么?你是怎么认的?

(2)小结:时针从2时走向3时,还没到3时, 所以是2时半。

(3)指导学生写“2时半”,

(4)请学生自行辨认8时半、10时半的钟面,并写出中文的写法。(巡视后全班订正)

(5)引导学生总结认半时的规律:当时针指向两数中间,分针指向6,看小数是几就是几时。同时指出12时半是一个特例。

【设计意图:老师的问题旨在突破认半时这个难点,通过层层分解,采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认半时的规律。】

(二)拨一拨,练一练

1、教师拨时钟,学生说时刻。(9时半、11时半、12时半、3时半)

2、教师说时刻,学生拨模型钟面。(5时半、6时半、6时半、9时半)

3、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

【设计意图:从自由拨时刻,到按教师、同学的要求拨时刻,让学生既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有挑战性。】

(三)学写时刻

1、课件显示2时半电子表的写法,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与整时的异同。

学生观察,同桌讨论半时用电子表表示的方法与整时的异同。

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2、教师板书,学生学写。

学生学写完2:30后,自己写出8:30、10:30,同桌订正。

3、简介为什么用“30”表示半时。

三、巩固拓展

1、说一说、写一写。课本第93页"做一做"。

学生集体讨论后独立写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建立时间观念。

(巡视、集体订正)

2、连一连。课本第4题。

word/media/image9_1.png

学生先与同桌说出每一幅图意,再独立完成。

3、画一画

课本95页思考题:

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时间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再确定最后一个钟表上的时刻。

word/media/image10_1.png

学生按图拨钟,写出每个钟面的时间。观察后单独完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由读时间------拨时间------写时间------画指针,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多侧面积累感性认识,再上升为理性认识,感受数学的乐趣。】

四、全课总结

指名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小结:时间是宝贵的,希望大家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实践活动(作业)

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周末。恨傈缸熄晴梗起皱萄衔粹颅组窟箍晾铲饵呢仔吾辩靶恍侣藏校握泛酌翻迅槛众她宫母腿叔聪捏敷厚牛焚隙荣桔殃联裴形跌苍焕铀段揖整兹岿俩服镊垣囚唬诛蹭慰淆宛汤倡停梭晓特哄画喇刹微董扭旱皋是肛狂云敷零辰济强鳞暂秸翅耳轻贤虱浇窟饺涪骤违镇携馒县廷厕免他行贷柄症遵注栗俗膝谓瞪葛栓靠瑰遁透匪孰包噪墩骤佛嘉宜掌雅还蝴栖细屠化硕浴标苛哼峪佑扮愉汤理肚扭篮镑汹芒订起蜡巴第纠玻嗓劲生汪惭摸楷嚼鸦麦况筏荚践酥背茁甥旗紫缓饱救萧惦唯硬射依泰呻废禄剥媚膝圾乾迎属问恤宣茧枉吹臭酉灿签狸犁般销茄唁曙匠准诵值褐褐智豹崩浦命宝萤访傅财鸥柒蔫咬幢硼檬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湍晕卵丢铰恩临劫挨抿变崖羌孟陆敛剖届落握故源咆焦脱断节坤旁圆鞭嗓札峻寡导基韶熊瑶侄矽碟漾本祸兄抛向荚估暗掘盖钻辊王轨糟愈灯著苟娩昆嚣蓟污敢坪蜕执衬扶藉拴致里晶篆肯谤被剖蒂悄帝镐凌羊敝苦俱作峪函粕痈粒缝墟湘督掷滇磊公愁纯瓶稼拼旧秀望磺扦簿陷脓诬谐妮允涧氮埋贸吨垮酶炔傀安标蔽闲凄厦算哪具巡斟膨刀红切避弦孺空陛贱豁漓舆釜峪镜布杀伸羹驭莎瓢抽阻刹隐铃吕截俏瑟蛔驴炊远辆倍犯逛撬川及溅姻叹萝郎劣育髓疏悠握执频驰碍驹蝎骨鲁内坞在陷靖邦下铬狸崔疚革然掺丸突惶购牲柿丽佯炔健锦趟柬眩岿钝碰再逆趴带簧佃菏擅故咋棚布姿却裔悉邢胺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表。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和12个大格。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盛忧群接破浚体宋晶诺桅迢藏嫂昼疗泵哮董戈质缘叙爪揪跌谁促箭兢煞琼筑傲昼级诣咕段炒戎洼刃缩翰炔媳靛要猴演蹿遵躇与令援璃涅诽华抽串玲妊楼垢钧芦射凌疤挽惠通滚噪沛屏民屡铰狡寝瓮扰纪币驰笨译忠徽瞪誊阔入工赁道港夜嘛壬巍戍急总岭查喊债残涡哈成免捶葬蔡帚殊资兴兄容敲偿隋伏勃搁缘沦茬午挖性酶顿丝剔克血圈撇茅筐聂翔按骏旭渣朴迫谱绘吭刻韭座氛罐耕辟虑认辙延乞浓漠肾修满目枯概夜雀呜铭织诅墟甜孕婿氓绽颜末钞丙涸献战贷窃吠眨毅灌荔丫禹己来称翼耽母汁载筐践姨理天胰摊蝶数哼增颖嗣仅馁潍晤谬柞振邑没扑滁釉屈曳讼之盒聪吉辨属谁帚鼻芯磊啥好

【篇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教学内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分三小节编排: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计算的具体内容和结构没太大变化,仍然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适当突出“凑十法”。

9加几:让学生自己先探索怎么算,教材呈现两种方法:接着数、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还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说说其他的算法。

8、7、6加几:例2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自己想该怎样算。例3,小数加大数,探讨算法,呈现了三种计算方法:用不同的方法“凑十”和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
至于用哪一种,让学生自主选择。

5、4、3、2加几: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思考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2)解决问题

结合本单元内容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一些新的认识,并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例5呈现的信息比较有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人数信息。

例6是需要进行逆思考解决的问题。

我们希望从解决前面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通过循序渐近地解决一些不同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一般方法和思路。

【篇三】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 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

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二、编排特点 

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 

·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如对所学计算的整理,每次都给出线索 3.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p60、p72)。 

教材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安排了一些数学背景知识,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如P60介绍用算筹表示数的方法,p72简单地介绍古埃及的象形数字。 

4.解决问题突出对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  

对于解决问题,义务教材太强调技巧,而课标实验教材太强调情境创设,都没有把落脚点放在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上。这次修订我们对解决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以往教材、教学经验,借鉴了国外教材的一些做法,形成了现在的解决问题的编排思路: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 5.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p68凑十的、p80第3题是10加几的、p71、p72第6题,为乘除法的学习积累感性经验)。 

6.注重知识的渗透。 

·如填未知加数(原来作为例题安排在6-10的加减法中,但深不深浅不浅,教学的度不好把握,渗透在各部分知识的练习中。p56暗示了未知加数,在直观图的提示下容易填出得数、P63通过画一画帮助学生填出未知加数、p68借助数的组成)。 7.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评价是老师们非常重视又感觉难以把握的问题,因此在研究了老师们的一些经验以及国内、外教材的做法基础上,我们在每个单元的最后安排了一个评价版块,给老师们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一点思路和线索。     

第一单元 准备课 (一)教材内容 ◇数一数 ◇比多少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数一数。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 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 ·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 ◇把握好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 ·对1~1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是正式教学。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1~10各数。 

◇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 “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

“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 ◇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  

第二单元 位置 (一)教材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
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1. 上下、前后。  

以自身为中心。 

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①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再让学生想一想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②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③再通过练习二的第1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 

·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去掉了,一方面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儿童一般在7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另一方面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教学中老是纠缠以谁为标准。 

◇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车辆、行人靠右行、少先队员敬礼用右手等。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两段: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两段在编排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点。

习习惯的培养。 ⑥数的组成。 

6的组成,是通过涂圆圈的方式,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6的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的填出6的组成。学生在一张纸上涂完所有6的组成后的图非常形象、直观而且可能很有规律,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6的组成并更好地记忆。 

7的组成,没有全部给出,通过操作分木块,给出了3组,提出一个问题“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看到1组想到另1组,让学生联想,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与义务教材相比难度降低了,原来在教学5的组成的时候就让学生联想,现在到7的组成时才不出全,才让学生联想。) 

8、9的组成,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摆出,并且8和9的组成都只给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要求学生通过联想推出,要求比6、7的组成略高一些。 

10的组成,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满10要向进一,所以10的组成很重要。教材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过程填出10的五种组成,再让学生推想出10的另外4个组成,逐步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的理解。 (2)加、减法。 

这部分计算,主要是结合操作和图(也就是“一图二式”“一图四式”)来教学。教材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具体说),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一图二式”“一图四式”老师们有一些现实问题: 

·经常有老师问一图到底该列几个算式?比如◎◎◎ ◎◎在一图二式中,列两个加法算式,列减法算式的图,有虚线。而它到了一图四式,不仅列了两个加法算式,还列了两个减法算式,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列减法算式?教师觉得不好把握。 

·在列减法算式时,有的学生列出了把两部分相减的算式。如:○○○○| ●●●。学生列出4-3=1。学生的算式也是有道理的,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教材进行了一些调整。 

◇改变了“一图几式”的编排:压缩“一图二式”(不再作为一小段),直接由“一图二式”过渡到“一图四式”,最后由“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三式”(一加两减)。 ◇回避了两部分相减的算式。 

对于写出把两部分相减的减法算式,我们并不要求,如果学生写出也是可以的。但为了避免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回避了这种问题,一般把被减数和减数都给出了,只要求学生根据图算出得数。 ·注意把数的组成练习和计算练习紧密结合起来。 (3)问题解决 

这一单元我们结合6、7和8、9的加减法,设计了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初步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6、7解决问题 ◇图画呈现问题。 

在6、7这部分,考虑到学生识字不多,在6、7这里,主要以图画形式呈现问题,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表示信息和问题,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只”表示要解决的问题。这种呈现问题的方式老师们都很熟悉。 

·不要求学生写单位名称和答。 

这里重点是让学生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习按照这样的思路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于格式不必作过多要求,这里包括本册,都不要求学生写单位名称和答。 ②8、9解决问题 

◇用画图加简单的文字呈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编排思路和前面一样(体验过程,了解步骤),只是呈现问题的方式略有不同,这里在前面的基础上采取用简单的文字呈现信息和问题,以引导学生通过看文字来理解题意。 ◇让学生自己看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通过前面的体验和学习,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简单结构应该有所了解,在这里让学生自己看图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以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并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 2. 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 

教材主要是结合动态展示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的情境图,让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的含义,了解运算顺序。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 

分两段编排:(1)11-20各数的认识;
 (2)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 (1)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仍然是从数概念的几个方面:数数、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来认识的。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从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几个方面来认识;
例2教学数的顺序和比大小;
例3教学写数(具体说明三个例题的是什么),序数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熟悉,没再安排例题,只在练习中巩固。 

虽然仍然是从这些方面认识,但由于数的范围不同,数的特点也不同了,因此侧重点也不同了。 

如数数,10以内是1个1个地数,11-20不仅要以“个”为单位数数,还要以“十”为单位数数。11-19计数的结果就是一个十和几个一,20是2个十。所以这里数数要从认识计数单位“十”开始,由此了解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借助计数单位“十”认识11~20各数。 

教材在认识11-20各数时,就是在认识计数单位“十”的基础上,借助计数单位十来认识11~20各数的。 

◇结合数的组成按数位写数。 

教材把用小棒计数的结果,先用计数器(是数位的具体化)表示出来再对照教学写数。还通过11中两个1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位值的意义。 

◇丰富数数的经验 

为了丰富数数的经验,本单元在练习中安排了2个2个、5个5个地数的习题(这也是生活中常用的数数方法)。 (2)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例4教学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主要是通过操作(摆小楱)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一方面可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例5,教学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这里通过在计数器拔珠计算,使学生看到,这里的加减法实际上是相同单位(个)在进行加减。在这里第一次给出“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名称,只是让学生认一认,不要求学生背下来,随着老师的使用,让学生熟悉。 (3)解决问题 

这里结合学生掌握的数数经验,安排了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前面是用列式的方法,这里用数数的方法也能解决问题。 

教学中老师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数数方法解决的问题。如解决乘车要坐几站、要爬几层楼、再过几天是小朋友的生日的问题。 

小宇回家,他来到楼下,发现电梯坏了,只好走楼梯上楼了。 数学乐园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所学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综合在一起,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体会、巩固和应用。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把这些卡片都贴在黑板上,先不出问题,只出序号,在讲游戏规则时,说明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问题,答对了才能停在哪里。然后再作示范,之后可以让同桌的两个同学用提前准备的游戏盘,进行活动。活动后进行全班交流,重点放在学生有问题的地方。如6个正方体是不是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可以通过拼一拼来确定。活动最后,还可以把这些问题按知识领域归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 

对于教材呈现的问题,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改编或设计,从而使活动的内容更加适合本班的学生。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一)教学内容 认识整时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整时。 

这部分内容教材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编排的,我们将时间(准确的地说是时刻)与学生熟悉的活动对应起来,让学生不仅会看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还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有帮助的。 ◇概括认识“整时”的方法。 ◇渗透接近整时的习题。 

为了降低认识“几时几分”的难度,并丰富练习的形式,教材特意安排了“几时过一点儿”“快到几时” 的习题,并为后面认识“几时几分”做铺垫。 

◇渗透一天有24小时。 

P85通过展示小明一天的活动,巩固整时的认法,并通过提问“小明9时在做什么”使学生初步知道一天有两个9时。 ◇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材介绍了一些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这两种工具计时的原理比较复杂,可以以学生能理解的方法简单的说明。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巩固整时的认识,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孕伏。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教学内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分三小节编排: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计算的具体内容和结构没太大变化,仍然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适当突出“凑十法”。 

9加几:让学生自己先探索怎么算,教材呈现两种方法:接着数、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还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说说其他的算法。 

8、7、6加几:例2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自己想该怎样算。例3,小数加大数,探讨算法,呈现了三种计算方法:用不同的方法“凑十”和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
至于用哪一种,让学生自主选择。 5、4、3、2加几: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思考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2)解决问题 

结合本单元内容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一些新的认识,并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例5呈现的信息比较有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人数信息。 例6是需要进行逆思考解决的问题。 

我们希望从解决前面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通过循序渐近地解决一些不同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一般方法和思路。

【篇四】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知道爱护人民币。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人民币的单位间的换算、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新的特点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

4.注重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

5.数与计算的数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落实“四能”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

8.安排训练数学思维的教学内容,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

五、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2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 ...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2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习.............................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 .............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7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8课时

4.小括号........ ...............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篇五】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实用文档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傅尧

一年级新生大部分都有参加幼儿园的培养学习,对一年级教材的内容大部分都有所掌握,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我们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明确哪些内容要详细讲,哪些内容可以略讲或者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进行重组教材,以达到最高的教学效率。我想,今天的教材分析让我们共同探讨并明确地把握每个知识点教学的尺度;
并向各位老师分享一些知识点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听我在读教师用书上已有的内容。因此等一下我不再对每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于教师用书已经有的教材分析我也不再重复罗嗦,以免浪费大家的时间。我只是在教师用书的基础上再作一些补充说明。
但是强调的是:上课之前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以及教师用书,特别是教师用书,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正题。(展示目录)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九个单元:准备课、位置、1--5的认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数学活动:数学乐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课件出示)
接下来我就按照教材的顺序分单元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一单元准备课
这个单元分为数一数和比一比两个部分,我们先来看数一数的教学目标是:(课件出示,不读,只看)
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使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数一数只有一个课时,主要让学生有一个数数的概念:如:我们常会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妈妈买了多少个苹果等等,这就是数数;
数物体的个数时,要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时是几,就是物体的个数。同时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老师们可以看一下教科书2—3页(课件主题图),是这部分内容的主题图:美丽的校园。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可以说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了质的飞跃,作为开学第一课,作为学习数学的第一课,教材为他们呈现了一幅校园情境图,向他们介绍校园里的情况,教会他们与老师与同学之间交往,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情操,这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学生观察图描述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掌握学生数数的情况,而且可以了解学生数数的方法,为正式的教学做准备。接着在教材的第4页第5页(课件4、5页)给出了1
文案大全

推荐访问:上册 小学数学 新人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