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论《蝇王》人物形象塑造(范文推荐)

时间:2022-08-11 08:5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蝇王》人物形象塑造(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论《蝇王》人物形象塑造(范文推荐)

论《蝇王》的人物形象塑造4篇

【篇1】论《蝇王》的人物形象塑造

怎样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内容提要

本文对小说塑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它从小说塑造人物方法的多样性,对故事情节的依赖性,还有通过具体描绘典型环境塑造人物形象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特别是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为描写与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分析得尤为详细,并引用了古今中外小说名著中大量的实例,从道理和事例两方面进行了论证。塑造人物是创作的首要任务。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命脉。“小说的艺术可以说是刻画人物的艺术,失去了对人物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写,就无法反映具体、生动的社会图画。”本文对进一步提高小说的写作能力和欣赏能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塑造   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性格   综合运用    描写

正   文

在文学作品中,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小说从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一)、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下面就肖像描写的特征、方法、民族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1、肖像描写关键在于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如:曹雪芹《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含情目。态生两靨,娇柔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柔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肖像描写显示出林黛玉孤独、苦闷、深沉、阴郁的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同时也刻画出林黛玉容貌娇美,体弱多病的柔弱女子的形象。

2、肖像描写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要极省俭地刻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能够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表现性格特征。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极为成功。作者通过她眼睛的变化,反映她精神的变化,表现她被害的过程,揭露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压迫至死的不幸遭遇。

3、常见的肖像描写方法。

概括起来,中外小说家在肖像描写上所用的技法一般不外乎三种形式。即整体的描绘,局部性的描绘和烘云托月式的描绘。

所谓整体式的描绘,是作家对所写人物的全面介绍。即并不局限于人物的一眼一眉的描摹,而是写出人物的全貌,包括人物的衣着、手脚、神态等等。例如:鲁迅在《故乡》中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描绘,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没系裙带,两脚张开,像圆规。

所谓局部性的描绘,是作者对所写人物的肖像最有特征性部位的着意描摹。有点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对老姑娘虎妞的形象描绘。

所谓烘云托月式的肖像描写,是作家不直接描绘人物,而是通过别人的口述或是言论、行动来曲折地加以表现,这样写不仅省力甚至有时比正面描写的效果更好。

4、中外小说家进行肖像描写采用不同的写法。

我国小说家对人物肖像描写的技艺表现在:描绘肖像时,不仅能抓住其主要特征,毫无铺陈,极其精炼地加以勾勒,而且还能与人物内在的精神状态联系起来,使人物跃然纸上。在对比中写人物的肖像,只写人物肖像中最传神的一面,留下大量的艺术空白,让读者自己去填补。而在一些现代派小说中,作品常常不是很呆板地进行肖像描写,而是在人物的各种情态下,很自然地着笔,让零散的肖像描绘给读者以更加贴近生活的感觉。

西方传统的小说技法,则在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时,一则侧重细描,常以多种修辞手法,使之高度形象化;
另一则便是夹以议论,使读者不仅为作家的生动描绘所感化,也为作家的机智分析所折服。

(二)、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与语言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对话的具体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描写方式。动作描写给读者鲜明的视觉印象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知、生动化;
语言描写则易表现行动所不易显示的细微情感、态度等。总而言之,行动和语言两种形式密切配合,相得益彰。

行动描写指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动作,它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跑跳坐卧。小说家描写人物动作,主要从下列角度进行加工描绘。

第一,要善于抓住表现人物个性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如叶圣陶在《潘先生在难》中能过描绘潘先生稍闻风险就张慌失措,携妻率子逃难过程中在车站及车上一系列富有特征性的动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私而庸俗的小市民形象。

第二,描写人物系列动作。

为了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展示各种不同人物的风貌,小说家 经常描写人物的一系列彼此相关的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如我国在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凡是在人民群众中有深刻影响的,都和他们的行动有关。《水浒》中一讲到武松,人们便会想到武松打老虎的行动。他到酒店如何三碗又三碗再三碗喝酒,如何看告示,如何上岗,如何哨棒打,哨棒断后如何用拳头等等,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武松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

对人物心态动作的描写。

一个人的内心所想,除了借助语言来表达,也常常借助某些行动加以表达。表现人物的内心、动作,既可以是幅度很大的举手投足,也可以是下意识的轻微一动。小说家常常细腻地表现笔下人物这种反映内心思绪的举止动态。如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绘:

“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她象是受到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单怕黑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犹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象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至常常忘却了淘米,这诸种心态动作表现了祥林嫂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精神受到摧残后胆怯、卑微、麻木的心理。

语言描写。

小说中语言,即对话。语言描写对揭示人物思想,体现人物品德是十分重要的。语言对话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反映。语言对话要求个性化、精彩。语言对话能使读者从中看出说话者的性格特征即言为心声。

小说家写人物对话时,常常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言对话要求个性化,人物间的对话要写出人物的深层性格。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孔乙己与喝酒的人的对话。孔乙己一到酒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是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地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被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段对话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而至死不悟,迂腐可笑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复杂性格。

第二,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特征。不同性格的人,对同一事情的看法、态度不同,所说的话也不一样。如鲁迅的《阿Q正传》是,描写了不少骂阿Q的话,同是骂阿人,由于各人的身份、地位、性格不同,骂法也不一样。如当阿Q声称姓赵时,赵太爷满脸溅朱,喝道:“阿Q,你这浑小子……”赵太爷是未庄的老财主,这骂法充满了霸气、老气和土气。当阿Q向吴妈求婚不成,吴妈又哭又闹,秀才用大竹杠对阿Q边打边骂道:“你反了……!”这骂法与赵太爷大不相同,因为他是个正往上爬的年轻地主,俨然以官场人物自居,所以用的是“官话”,当阿Q自愧不如王胡抓的虱子多,咬得响,而不服气骂了一声,王胡抬起眼轻蔑地骂道:“癞皮狗,你骂谁?”接着又站起来骂道:“你的骨头痒痒了吗?”这是因为王胡自恃力大身粗,不把对方放在眼是的骂法。当阿Q和小D来了场不分胜负的“龙虎半”之后,小D因自己与阿Q的力气是“旗鼓相当”的,所以只是骂:“妈妈的,你记着罢……”,当阿Q拧了小尼姑的脸,小尼姑带着哭,骂了一声:“这断子绝孙的阿Q!”小尼姑是个弱女子,没有地位,只能用她认为是刻毒的话来骂。这些语言都充分体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也体现了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

第三,描写人物语言要善于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口语、俗语、歇后语等,使人物对话口语化,富有生活气息。

(三)、心理描写

小说家在刻画人物的时候,用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的,如感觉、知觉、情感、体验、愿望等。描写人物不但要表现其外部特征,如肖像、行动和语言对话,还要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触及内心的奥秘。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其实是内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要准确而深刻地刻划人物,塑造形象就要把人物的外部形态与内心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

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多种多样,可分为直接剖析和间接心理描写。

直接剖析,是心理描写最常见的方法,由作者直接进行提示、分析、披露人物的思想,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到人物在想什么和怎么想。通常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自我倾吐。其特点是直接倾述内心世界,感情真挚强烈、亲切感人。如《陈奂生上城》中,高晓声写陈奂生住了一夜招待所,交了五块钱住宿费,心里很不好受的复杂心理,细腻,逼真。

第二,心理独白。它通过人物自言自语,或是借用日记,书信的形式加以表达,这也是直接袒露人物内心世界常用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往往能显示出人物内心最强烈的思绪或最隐秘的心情。

第三,梦境幻觉。梦幻是反映人物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它常常是一种尚未有过却可能会有的生活现象的形象化表现。如叶圣陶的《倪焕之》中有一段写到倪焕之的心理,是这样写的:

(新人的轿子来了),绷!绷!绷!三声炮响,焕之突然感觉身体轻起来,不但轻,又象渐渐化开来,有如一朵出岫的云。他看四周的人宛如坐在上海电车里所见两旁的人一样,而且只是一团一团白里带黄的痕迹,被什么东西激荡着似的往后面流去。他一毫思想也没有,脑子是空洞洞的只有一颗心脏孤独的亢奋地跳动着。这幻觉描写体现了倪焕之空虚、孤独、对现实不满的心理。

间接心理描写,是通过一些外在的形式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如《故乡》开头对现实目睹的故乡萧条景色的描绘,渲染了沉寂、荒凉的气氛,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中间作为少年闰土活动背景的神异图画,创造了明朗愉快的气氛,烘托了“我”对闰土的爱。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画面,表现了我对新生活的憧憬。

(四)、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人物、环境、物件等方面所作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细微之处见精神。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细节是构成场面的基本单位,是刻画形象的重要因素。

细节描写要求真实、典型、细微、传神。如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成功的运用了一系列细节描写,突出了人物性格,推动了情节发展。作品中这些细节描写是表现在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以及环境等各个方面的。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小通讯员的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他肩上被门钩挂破的口子,两个干硬的馒头,以及百合花被子等这些细节,十分生动地显示出一位小通讯员天真、纯洁、热爱生活的性格,以及关心同志的高尚情操,同时充分表现出一位农村青年妇女热爱人民子弟兵的思想品质。细节描写不能单独存在,它总是依附其它各种描写。细节描写以真实为生命,它来源于对生活的精细观察,反复提炼和加工。

二、小说借助精心设置故事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支配、影响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和情节的发展,同时,人物性格又通过情节获得具体的显现。

1、情节的安排以人物为轴心。如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全篇的情节都是围绕贫困善良的农村妇女春宝娘被丈夫出典,到老秀才家生育孩子,直至被老秀才和他的娘子赶出门,重新回到自己的家中的情节安排塑造了勤劳善良,忍辱负重的春宝娘的形象。

2、从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如《水浒传》中的许多人物的鲜明个性都是从一系列情节的发展中表现出来的。林冲从逆来顺受到反抗上梁山,鲁智深的正直、豪爽、粗鲁的性格,以及他的那种打抱不平,仗义救人的精神,都是通过情节的发展表现再来的。

总之,不论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三、小说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人在一定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总在一定环境是发生、发展。所以小说通常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1、小说通过对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这种自然环境可以由作者来描写,也可以通过小说中人物的眼睛去观察。

如:鲁迅的《故乡》开头对故乡萧条景象的描写,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

又如孙犁的《嘱咐》,作品借水生的眼睛,展现家乡的风景,既表现了水生对家乡的热爱,又透露出他对敌人的仇恨,衬托出他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小说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显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孙犁的《嘱咐》中,对水生夫妻八年分离,一朝相逢的家庭温馨气氛的描绘,以及送别时白洋淀景色的描绘,衬托出水生夫妻心心相印、呼吸相通的恩爱感情。

总而言之,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各种方法要综合运用,相得益彰,才能收到完美的效果。如莫泊桑的《米龙老爹》在刻画米龙老爹的形象时,先用特写镜头凸现其肖像,接着通过与普军团长的对话,呈现出米龙老爹志气高尚的气度和杀敌前后的心理,然后在环境的变换中描写他杀敌的机智行为,最后仍以肖像描写表现他敢作敢为、视死如归的气慨。各个角度的细致描写,各种方法的交叉作用,使米龙老爹这一爱国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注释:

《写作与作文评改》第231页

朱伯石《写作与作文评改》第231页

老舍《人物的描写》

参考文献:

1、《写作与作文评改》朱伯石主编1988年3月第三次印刷

2、《写作学》四川民族出版社

3、《怎样写人》作者:张家新 沙衍孙 山西教育出版社

      

【篇2】论《蝇王》的人物形象塑造

寓意深刻 栩栩如生——谈《蝇王》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徐明

作者机构:天津理工学院 外语教学部,天津300191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ISSN:1000-9639

年:2000

卷:040

期:003

页码:40-46

页数:7

中图分类:I106.4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人物塑造;象征手法;写实手法;对比;精神分析学

摘要:威廉·戈尔丁在其小说《蝇王》中采用了别具一格的人物塑造方法。首先,他将象征与写实手法有机结合,创造了一系列既体现抽象概念,又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其次,他在人物之间与人物的自身言行之间做了对比描写,从而更加鲜明生动地表现了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他故意先将书中学童的年龄订得很小,然后又在部分章节中将他们按年龄大得多的人物进行刻画,从而一方面强调了人性本恶的主题,另一方面又在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时获得了充分的表现余地。此外,为探索和揭示人性中深层次最本质的东西,戈尔丁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并以此展示了人在失去超我的控制后的本来面目。

【篇3】论《蝇王》的人物形象塑造

浅谈《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陈运宝
来源:《牡丹》2019年第02期

        老舍经典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通过对一个底层人力车夫形象变化的塑造,描绘旧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挣扎,控诉北洋军阀割据的老北京,统治阶级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无情盘剥。通过对祥子及其简单的人物关系网的人物形象细节刻录,小说展现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动荡时代。

        一、人物生活历史背景

        20世纪20年代末期,中国正经历新旧军阀权力割据战争,北京作为北洋军阀争斗的中心地带,小农经济、轻工业难以维持,农民纷纷破产;再者,这个时间段自然灾害频发,一贯以自给自足经济为主的农耕人口,难以应对,想要生存,必须走进城里务工,祥子正是这走进城市的千万农民工中最典型的一个农村破产青年,他经历着最肮脏、最黑暗、最动荡、混乱和灾难的时代。

        二、人物性格细节描写

        农村出身的祥子,初来谋生的城市,展现出他性格中自信的一面,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劳动能改变现况,具有中国传统劳动人民朴素的优良品质。他认为努力拉车就不会挨饿,就不必为生存问题发愁,他相信拉车是正儿八经的劳动者,并且认为自己拉车挣碗饭吃是这个天底下最有骨气的事情,所以在拉车的时候,好几次因疾病缠身,他都坚信自己强壮的体格能够支撑得住,抵抗病魔,扫除万难。

        同时,祥子富有理想,勤劳能干。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却很早就失去父母,所以吃了很多的苦,在这样的情况下,磨练出勤劳、能干的優良品质。小说中,他的梦想就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为此,他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用三年的汗水奔波换来了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这就是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辛勤劳动的品质。在车厂时,他也一样停不下来,当同行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时候,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在干活。由此可见,这是祥子的性格,也是他的理想支起的现实。

        当然,心地善良,淳朴老实,有责任心、同情心也是祥子具备的品质,当祥子拉车时,他不小心跌倒,不仅弄坏他的爱车,还碰伤了曹先生。此时,他提出了一个简单而诚实的要求,即不付月薪,表现出祥子富有责任感。在茶馆坐着的时候,祥子看到一位老先生因寒冷和饥饿而晕倒在地,他经过思想斗争之后掏出辛苦挣来的汗水钱买十个包子送给遇到困难的祖孙二人,让他们度过一个寒冷的晚上。这两件事中,足矣表明祥子心地善良,有责任心。

【篇4】论《蝇王》的人物形象塑造

怎样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内容提要

本文对小说塑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它从小说塑造人物方法的多样性,对故事情节的依赖性,还有通过具体描绘典型环境塑造人物形象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特别是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为描写与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分析得尤为详细,并引用了古今中外小说名着中大量的实例,从道理和事例两方面进行了论证。塑造人物是创作的首要任务。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命脉。“小说的艺术可以说是刻画人物的艺术,失去了对人物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写,就无法反映具体、生动的社会图画。”本文对进一步提高小说的写作能力和欣赏能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塑造   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性格   综合运用    描写

正   文

在文学作品中,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小说从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一)、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下面就肖像描写的特征、方法、民族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1、肖像描写关键在于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如:曹雪芹《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含情目。态生两靥,娇柔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柔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肖像描写显示出林黛玉孤独、苦闷、深沉、阴郁的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同时也刻画出林黛玉容貌娇美,体弱多病的柔弱女子的形象。

2、肖像描写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要极省俭地刻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能够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表现性格特征。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极为成功。作者通过她眼睛的变化,反映她精神的变化,表现她被害的过程,揭露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压迫至死的不幸遭遇。

3、常见的肖像描写方法。

概括起来,中外小说家在肖像描写上所用的技法一般不外乎三种形式。即整体的描绘,局部性的描绘和烘云托月式的描绘。

所谓整体式的描绘,是作家对所写人物的全面介绍。即并不局限于人物的一眼一眉的描摹,而是写出人物的全貌,包括人物的衣着、手脚、神态等等。例如:鲁迅在《故乡》中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描绘,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没系裙带,两脚张开,像圆规。

所谓局部性的描绘,是作者对所写人物的肖像最有特征性部位的着意描摹。有点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对老姑娘虎妞的形象描绘。

所谓烘云托月式的肖像描写,是作家不直接描绘人物,而是通过别人的口述或是言论、行动来曲折地加以表现,这样写不仅省力甚至有时比正面描写的效果更好。

4、中外小说家进行肖像描写采用不同的写法。

我国小说家对人物肖像描写的技艺表现在:描绘肖像时,不仅能抓住其主要特征,毫无铺陈,极其精炼地加以勾勒,而且还能与人物内在的精神状态联系起来,使人物跃然纸上。在对比中写人物的肖像,只写人物肖像中最传神的一面,留下大量的艺术空白,让读者自己去填补。而在一些现代派小说中,作品常常不是很呆板地进行肖像描写,而是在人物的各种情态下,很自然地着笔,让零散的肖像描绘给读者以更加贴近生活的感觉。

西方传统的小说技法,则在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时,一则侧重细描,常以多种修辞手法,使之高度形象化;
另一则便是夹以议论,使读者不仅为作家的生动描绘所感化,也为作家的机智分析所折服。

(二)、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与语言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对话的具体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描写方式。动作描写给读者鲜明的视觉印象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知、生动化;
语言描写则易表现行动所不易显示的细微情感、态度等。总而言之,行动和语言两种形式密切配合,相得益彰。

行动描写指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动作,它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跑跳坐卧。小说家描写人物动作,主要从下列角度进行加工描绘。

第一,要善于抓住表现人物个性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如叶圣陶在《潘先生在难》中能过描绘潘先生稍闻风险就张慌失措,携妻率子逃难过程中在车站及车上一系列富有特征性的动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私而庸俗的小市民形象。

第二,描写人物系列动作。

为了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展示各种不同人物的风貌,小说家 经常描写人物的一系列彼此相关的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如我国在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凡是在人民群众中有深刻影响的,都和他们的行动有关。《水浒》中一讲到武松,人们便会想到武松打老虎的行动。他到酒店如何三碗又三碗再三碗喝酒,如何看告示,如何上岗,如何哨棒打,哨棒断后如何用拳头等等,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武松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

对人物心态动作的描写。

一个人的内心所想,除了借助语言来表达,也常常借助某些行动加以表达。表现人物的内心、动作,既可以是幅度很大的举手投足,也可以是下意识的轻微一动。小说家常常细腻地表现笔下人物这种反映内心思绪的举止动态。如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绘:

“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她象是受到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单怕黑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犹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象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至常常忘却了淘米,这诸种心态动作表现了祥林嫂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精神受到摧残后胆怯、卑微、麻木的心理。

语言描写。

小说中语言,即对话。语言描写对揭示人物思想,体现人物品德是十分重要的。语言对话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反映。语言对话要求个性化、精彩。语言对话能使读者从中看出说话者的性格特征即言为心声。

小说家写人物对话时,常常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言对话要求个性化,人物间的对话要写出人物的深层性格。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孔乙己与喝酒的人的对话。孔乙己一到酒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是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地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被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段对话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而至死不悟,迂腐可笑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复杂性格。

第二,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特征。不同性格的人,对同一事情的看法、态度不同,所说的话也不一样。如鲁迅的《阿Q正传》是,描写了不少骂阿Q的话,同是骂阿人,由于各人的身份、地位、性格不同,骂法也不一样。如当阿Q声称姓赵时,赵太爷满脸溅朱,喝道:“阿Q,你这浑小子……”赵太爷是未庄的老财主,这骂法充满了霸气、老气和土气。当阿Q向吴妈求婚不成,吴妈又哭又闹,秀才用大竹杠对阿Q边打边骂道:“你反了……!”这骂法与赵太爷大不相同,因为他是个正往上爬的年轻地主,俨然以官场人物自居,所以用的是“官话”,当阿Q自愧不如王胡抓的虱子多,咬得响,而不服气骂了一声,王胡抬起眼轻蔑地骂道:“癞皮狗,你骂谁?”接着又站起来骂道:“你的骨头痒痒了吗?”这是因为王胡自恃力大身粗,不把对方放在眼是的骂法。当阿Q和小D来了场不分胜负的“龙虎半”之后,小D因自己与阿Q的力气是“旗鼓相当”的,所以只是骂:“妈妈的,你记着罢……”,当阿Q拧了小尼姑的脸,小尼姑带着哭,骂了一声:“这断子绝孙的阿Q!”小尼姑是个弱女子,没有地位,只能用她认为是刻毒的话来骂。这些语言都充分体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也体现了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

第三,描写人物语言要善于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口语、俗语、歇后语等,使人物对话口语化,富有生活气息。

(三)、心理描写

小说家在刻画人物的时候,用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的,如感觉、知觉、情感、体验、愿望等。描写人物不但要表现其外部特征,如肖像、行动和语言对话,还要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触及内心的奥秘。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其实是内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要准确而深刻地刻划人物,塑造形象就要把人物的外部形态与内心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

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多种多样,可分为直接剖析和间接心理描写。

直接剖析,是心理描写最常见的方法,由作者直接进行提示、分析、披露人物的思想,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到人物在想什么和怎么想。通常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自我倾吐。其特点是直接倾述内心世界,感情真挚强烈、亲切感人。如《陈奂生上城》中,高晓声写陈奂生住了一夜招待所,交了五块钱住宿费,心里很不好受的复杂心理,细腻,逼真。

第二,心理独白。它通过人物自言自语,或是借用日记,书信的形式加以表达,这也是直接袒露人物内心世界常用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往往能显示出人物内心最强烈的思绪或最隐秘的心情。

第三,梦境幻觉。梦幻是反映人物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它常常是一种尚未有过却可能会有的生活现象的形象化表现。如叶圣陶的《倪焕之》中有一段写到倪焕之的心理,是这样写的:

(新人的轿子来了),绷!绷!绷!三声炮响,焕之突然感觉身体轻起来,不但轻,又象渐渐化开来,有如一朵出岫的云。他看四周的人宛如坐在上海电车里所见两旁的人一样,而且只是一团一团白里带黄的痕迹,被什么东西激荡着似的往后面流去。他一毫思想也没有,脑子是空洞洞的只有一颗心脏孤独的亢奋地跳动着。这幻觉描写体现了倪焕之空虚、孤独、对现实不满的心理。

间接心理描写,是通过一些外在的形式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如《故乡》开头对现实目睹的故乡萧条景色的描绘,渲染了沉寂、荒凉的气氛,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中间作为少年闰土活动背景的神异图画,创造了明朗愉快的气氛,烘托了“我”对闰土的爱。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画面,表现了我对新生活的憧憬。

(四)、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人物、环境、物件等方面所作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细微之处见精神。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细节是构成场面的基本单位,是刻画形象的重要因素。

细节描写要求真实、典型、细微、传神。如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成功的运用了一系列细节描写,突出了人物性格,推动了情节发展。作品中这些细节描写是表现在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以及环境等各个方面的。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小通讯员的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他肩上被门钩挂破的口子,两个干硬的馒头,以及百合花被子等这些细节,十分生动地显示出一位小通讯员天真、纯洁、热爱生活的性格,以及关心同志的高尚情操,同时充分表现出一位农村青年妇女热爱人民子弟兵的思想品质。细节描写不能单独存在,它总是依附其它各种描写。细节描写以真实为生命,它来源于对生活的精细观察,反复提炼和加工。

二、小说借助精心设置故事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支配、影响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和情节的发展,同时,人物性格又通过情节获得具体的显现。

1、情节的安排以人物为轴心。如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全篇的情节都是围绕贫困善良的农村妇女春宝娘被丈夫出典,到老秀才家生育孩子,直至被老秀才和他的娘子赶出门,重新回到自己的家中的情节安排塑造了勤劳善良,忍辱负重的春宝娘的形象。

2、从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如《水浒传》中的许多人物的鲜明个性都是从一系列情节的发展中表现出来的。林冲从逆来顺受到反抗上梁山,鲁智深的正直、豪爽、粗鲁的性格,以及他的那种打抱不平,仗义救人的精神,都是通过情节的发展表现再来的。

总之,不论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三、小说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人在一定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总在一定环境是发生、发展。所以小说通常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1、小说通过对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这种自然环境可以由作者来描写,也可以通过小说中人物的眼睛去观察。

如:鲁迅的《故乡》开头对故乡萧条景象的描写,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

又如孙犁的《嘱咐》,作品借水生的眼睛,展现家乡的风景,既表现了水生对家乡的热爱,又透露出他对敌人的仇恨,衬托出他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小说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显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孙犁的《嘱咐》中,对水生夫妻八年分离,一朝相逢的家庭温馨气氛的描绘,以及送别时白洋淀景色的描绘,衬托出水生夫妻心心相印、呼吸相通的恩爱感情。

总而言之,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各种方法要综合运用,相得益彰,才能收到完美的效果。如莫泊桑的《米龙老爹》在刻画米龙老爹的形象时,先用特写镜头凸现其肖像,接着通过与普军团长的对话,呈现出米龙老爹志气高尚的气度和杀敌前后的心理,然后在环境的变换中描写他杀敌的机智行为,最后仍以肖像描写表现他敢作敢为、视死如归的气慨。各个角度的细致描写,各种方法的交叉作用,使米龙老爹这一爱国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注释:

《写作与作文评改》第231页

朱伯石《写作与作文评改》第231页

老舍《人物的描写》

参考文献:

1、《写作与作文评改》朱伯石主编1988年3月第三次印刷

2、《写作学》四川民族出版社

3、《怎样写人》作者:张家新 沙衍孙 山西教育出版社

推荐访问:塑造 人物形象 蝇王 论《蝇王》人物形象塑造 论《蝇王》的人物形象塑造 《蝇王》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