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身为当代大学生如何落实六中全会全会精神,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身为当代大学生如何落实六中全会全会精神4篇
【篇一】身为当代大学生如何落实六中全会全会精神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资料:六中全会公报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资料: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XX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7人,候补中央委员151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习近平就《准则(讨论稿)》和《条例(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握时代大势,回应实践要求,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苦干实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全会高度评价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全会总结了我们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为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
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
全会提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抓好学习、增强党性修养。
全会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动摇。全党必须聚精会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必须把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贯穿于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全过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首先看是否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
全会提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全会提出,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党内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如实向党反映和报告情况,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反对隐瞒实情、报喜不报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名义纵容、唆使、暗示或强迫下级说假话。党内不准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对领导人的宣传要实事求是,禁止吹捧。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责任,坚决防止和纠正执行纪律宽松软的问题。
全会提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全党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更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解决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对一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行为,要严肃问责追责,依纪依法处理。
全会提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违反这项制度。各级党委(党组)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发扬民主、善于集中、敢于担责,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坚决执行党组织决定。
全会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党内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必须执行党章党规确定的民主原则和程序,任何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压制党内民主、破坏党内民主。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党的各级委员会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必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保障全体党员平等享有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任何党组织和党员不得侵害党员民主权利。畅通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途径,拓宽党员表达意见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党员有权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纪违法的事实,提倡实名举报。
全会提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党的各级组织必须自觉防范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种种偏向。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坚决禁止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行为,坚决禁止向党伸手要职务、要名誉、要待遇行为,坚决禁止向党组织讨价还价、不服从组织决定的行为。任何人都不准把党的干部当作私有财产,党内不准搞人身依附关系。规范和纯洁党内同志交往,领导干部对党员不能颐指气使,党员对领导干部不能阿谀奉承。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
全会提出,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必须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增强党的意识,时刻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坚持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必须强化组织观念,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个人有关事项必须按规定按程序向组织请示报告。
全会提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不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党员、干部必须严于自我解剖,对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剖析原因,认真整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对各种不同意见都必须听取,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
全会提出,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要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对涉及违纪违法行为的举报,对党员反映的问题,任何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不准隐瞒不报、拖延不办。涉及所反映问题的领导干部应该回避,不准干预或插手组织调查。
全会提出,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利,要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禁止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家属亲友谋求特殊照顾,禁止领导干部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要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
全会强调,党内监督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尊崇党章,依规治党,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全会指出,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促使党的领导干部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党内监督要贯彻民主集中制,依规依纪进行,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
全会强调,党内监督的任务是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是遵守党章党规和国家宪法法律,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党的干部标准,廉洁自律、秉公用权,完成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部署的任务等情况。
全会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
全会强调,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面领导党内监督工作。党委(党组)在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和党委委员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监督职责。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党的工作部门要加强职责范围内党内监督工作。党的基层组织要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党员要积极行使党员权利,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
全会强调,各级党委应当支持和保证同级人大、政府、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人民政协依章程进行民主监督,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要支持民主党派履行监督职能,重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批评、建议。要认真对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全会强调,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必须全党一起动手。各级党委(党组)要全面履行领导责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XX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全会认为,召开党的十九大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党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奋发进取,进一步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特别是要切实做好思想理论准备工作、组织准备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赵宪庚、咸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王珉、吕锡文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范长秘、牛志忠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王珉、吕锡文、范长秘、牛志忠开除党籍的处分。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深入贯彻本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 C )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C ) 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 D.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3.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C )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乙__,水的温度是__42_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5.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B ) A.120 ℃ B.100 ℃ C.90 ℃ D.80 ℃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B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7.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D )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 ℃~100 ℃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 ℃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_固__态、__液__态和__气__态。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_铁_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_氢气__。11.把①糖、②醋、③白雾、④碗、⑤勺子、⑥味精、⑦水蒸气、⑧二氧化碳、⑨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_⑦⑧__;
属于液态的是__②③__;
属于固态的是__①④⑤⑥⑨_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 ℃__,最低气温是__-2 ℃__,一天的温差为__7 ℃__,平均气温是__1.25 ℃__。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冰的上表面为-10 ℃,下表面是0 ℃ 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 ℃ 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 ℃ D.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 ℃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米,直径10-7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C )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C.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D.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乙__;
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3℃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38__℃和__38.6_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气体_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左_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0_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_会_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
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20 ℃_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 ℃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40 ℃__。第四节 地球上的水循1.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 A )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C.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2.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 C ) A.霜、雾、“白气” B.霜、露、“白气” C.露、雾、“白气” D.露、雾、冰3.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__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_。4.有下列物态变化:①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
②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
③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
④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_③_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_①②_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C )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D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 C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
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凝华_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液化__;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升华_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凝华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熔化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凝华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吸_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_汽化__成水蒸气;
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_液化_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 ℃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凝华_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_内侧__(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
碘的沸点是184.4 ℃;
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干冰升华吸热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水蒸气遇冷液化__形成的17.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水蒸气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凝华_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空气湿润__和__气温在0 ℃以下_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 汽化和液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D )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给湿头发吹热风2.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 C )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B.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C.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D.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3.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98__℃;
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_保持不变__。第3题图题图4.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液化_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_放__(选填“吸”或“放”)热。5.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雾是水蒸气 B.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 C.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 C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B.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C.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D.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C.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图线a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B.图线b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D.到100 ℃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 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 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D.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B )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11.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
【篇二】身为当代大学生如何落实六中全会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李文长
大家早上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以党的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门讨论文化的发展和改革问题。会议全面总结了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今天和大家从五个方面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第一,关键时期的重要会议;
第二,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历程;
第三,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有六大看点值得期待;
第五,结合庆阳实际,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实现庆阳文化建设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一、关键时期的重要会议
为什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样一个时间点,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会议上研究文化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如何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文化问题的重大意义,认识这次全会的历史地位和深刻影响。
我觉得应该放在国际和国内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到党和国家的全局来认识。正像会议公报所讲的,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从六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第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对国内、国际形势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
大家知道,对形势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我们制订政策、战略的基础,那么为什么要把文化作为重要议题列到党的全会上呢?这里面有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它是由当前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所决定的。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
从国际形势上看,全会公报有一段结论性的判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几个“更加”,由此说明文化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所谓“软实力不软”。软实力是美国约瑟夫•奈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就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国防和军事等硬实力,也包括价值体系、文化形态、社会制度、国民素质、发展模式等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影响力。
那么“软实力不软”体现在什么地方?如,美国现在出口排在第一位的是文化产业,控制了全世界60%—80%的电视和广播节目的制作,占了三分之二的电影总票房。而我们国家的新闻出版行业的整个销售额比不上贝塔斯曼等大文化传媒集团中的一家。日本宝冢剧团是500人,年演出2000场,观众人数250万人次,演出收入14亿人民币。日本四季剧团是1100人,年演出2500场,观众233万人次,演出收入也在14亿人民币左右。搞舞台艺术的都知道,现在我们的院团一年演出300场就可以说是很不得了了。与发达国家院团相比,我们在场次上、人次上的差距非常大。
二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俗话说,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文化就具有这样的作用,它不光占脑袋,还占市场。现在我国在物质产品生产的进出口上是顺差,但在文化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上是逆差。前几年我们文化产品贸易进出之比是10:1,近年我们的出口有所增长,但即便是这样也只是个别的艺术门类和个别的艺术产品。
文化产品的逆差不仅是经济问题,更重要的就是所有文化产品都有文化内涵、价值观,就像美国电影《巴顿将军》,一开始就是一面美国国旗;
还有《拯救大兵瑞恩》宣扬了美国的人道主义精神,那么它们是带着价值观念过来的。所以,现在怎么减少文化贸易逆差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是综合国力竞争。学界出了一本《国家竞争力蓝皮书》,这是讲国家的综合竞争力,近20年我国的排名已经上升了56位,现在排在世界上第17位。综合竞争力决不仅仅是GDP,其中包括经济增长、创新、效率、结构等。排在前十名的是哪些国家呢?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英国、荷兰、瑞士、法国。这个竞争力是一种综合竞争力,其中服务业这一块我们国家现在上升很快,已经到了40%,可是前十名的国家基本上都在70%左右。大家知道,文化产业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国内形势上看,全会公报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四个越来越”充分反映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讲国内的形势首先就要看到我们党的十七大有一个重要判断就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那么这一种阶段性特征在文化上主要是什么呢?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由这次全会做出的“四个越来越”的判断,我们回顾一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们党对文化地位的认识的变化过程。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个时候已认识到了文化与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关系。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三个越来越”: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当时没有提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现在我们为什么提出“文化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呢?因为随着文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重要作用的进一步凸显,我们党对文化的作用和规律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温家宝总理指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的影响力更深刻,更具渗透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通过总书记和总理的这几段论述,可以看出我们党和政府越来越意识到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10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就提出了文化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次全会明确提出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二,这是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七大明确确立了“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布局。这次全会为我们找准了文化在“四位一体”中的地位,明确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公报指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强调我们必须抓好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
过去,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大家都很明了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后来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次全会最大的变化就是明确要求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过去我们的发展观通常一讲发展就是经济发展,就是GDP,后来又提出了绿色GDP,现在我们党明确提出要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
第三,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判断,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现在世界对我国的关注集中起来就是:中国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我国也多次向世界宣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坚持自己和平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现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认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们国家以独特的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体制优势,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作用。现在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力也引起了全世界更大的关注,但目前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的深厚文化底蕴还不相称,我们国家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转化为文化软实力。
在世界上,大国崛起的时候都有一个文化准备的问题。近500年来的世界舞台上,先后有海上霸主葡萄牙和西班牙,海上的马车夫荷兰,然后又有日不落帝国英国,还有陆上强权的法国,在夹缝中崛起了德国,随后又出现了东方强国日本和超级大国俄罗斯,最后是新兴强国美国在19世纪末成为世界的头号强国。到今天为止,这些国家各领风骚,在不同时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文化在崛起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一是民族意识是崛起的原生动力;
二是文化传统是崛起的必要条件;
三是文化的感召力是提高国家整体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四是开放的民族心态;
五是思想的引领和制度的创新是深层次的根源;
六是具有感染力的文艺作品是推动崛起的精神动力。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代出了那么多伟大的作品,都被这些国家后来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动力,从这也可以看出文化的独特作用。
我们来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和韩国。日本政府大力推动文化,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1995年日本确立了面向2l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
2001年他们又全力打造知识产权立国战略,要求十年内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大知识产权大国,现在他们正在实现这个目标。韩国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时,金大中总统在1998年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方针,同时他们建立了国家文化振兴委员会,然后政府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
再回头来看看中国历史上文化辉煌的几个特征:一是经济发展而百姓富裕;
二是政治稳定而清明,当然有时政治稳定,但不一定清明,例如清朝初期政治稳定但文字狱很厉害;
三是文化积累而创新。现在我们提出文化DNA的概念,就是文化是有传承的,不能截断它与历史发展的关联。但在中国历史上文化辉煌也有特殊的例子,比如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艺术的一个发展高峰。马克思主义早就告诉我们,经济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可以演奏第一小提琴,也就是说意识形态,特别是艺术的发展有时候和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政治格局不完全成正比。
第四,这是我们党领导文化改革发展,担负起历史责任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这次全会公报强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在当代中国发展中,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理想,担负起领导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
第五,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部署和“十二五”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的战略任务,而且明确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文化目标。这次全会研究文化问题就把十七大提出的具体目标再进一步落实。今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了完成党的十七大和“十二五”的目标,所以我们也要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十七大任务的顺利完成,关系到“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
第六,这是切实解决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文化现在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和突出问题,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的文化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可以概括成“四个还不完全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快速发展的现代传播手段、与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相比,我国文化的发展还不完全适应。
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从总量上来说,到2010年我们的GDP达到了39.8万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二位。财政收入是8.3万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4000美元,外汇储备是2.8万亿美元。根据这样的经济总量,按照恩格尔系数和世界文化的发展规律,在理论上我们的文化消费应该达到4万亿人民币,但实际消费只有1万亿人民币。再有一个是人均图书馆的数量。国际图联规定,5万人一座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不是指学校的,也不是指科研单位的图书馆。日本现在是4.2万人一座,美国是3.3万人一座,法国是2.2万人一座,英国是1.2万人一座,而我国是40多万人一座图书馆。虽然这个计算有可探讨之处,各国国情也不同,但是在城市中我们国家现在最好的情况也是10万人一座图书馆。再一个是电影银幕的数量,美国有4万多块,我们国家现在发展非常快、非常好,也就五千多块。这还仅仅是总量方面的概念。
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提高文化发展质量问题。是不是满街都是网吧就说明文化市场很繁荣了,就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了?所以,还有一个提高文化发展质量问题,有一个“反三俗”的问题。
与快速发展的现代传播手段还不完全适应。我再举一个例子,在去年开的网络博览会上发了一个奖给最早报道舟曲灾情的一个大学生。这个大学生回乡探亲,舟曲发生灾情的时候,他马上用手机拍摄照片发到微博上,成为第一报道舟曲灾情的人。现在我们有两亿多微博用户,不就等于有两亿多发布新闻或者舞台演出的平台了吗?全国有7亿多手机用户,手机上网2亿多人,5亿多网民,拥有博客的有2.3亿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有网络电视、手机电视,还可能与新的科技手段结合创造出更多的新业态,那么怎么与这种发展形势相适应,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与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还不完全适应。我们现在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有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另外我们有中国春节、中国文化年、相约北京等品牌文化活动。我们在海外设立了96个使领馆文化处(组),已经有9个文化中心,322个孔子学院。但这种不断扩大与我们对外开放的形势还不能完全适应。
我们通过这些例子和这几个方面对比清醒地看到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促进文化发展的科学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亟待破解的难题。我国文化发展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必须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那么,这一次全会召开为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乘势而上,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吹响了进军号。
二、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历程
文化体制改革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最主要的部分。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三个重要概念和文化政策以及实际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实践是什么关系,对此我做一个解读。
第一,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又称文化工业,在20世纪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元素一旦与现代科技结合,形成工业体系,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社会的力量。在传统社会里,文化跟普通大众是没有太多关系的。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文化产业还有一个定义是结合创造生产与商品化的方式,运用本质是无形的文化内容(这些内容基本上受到著作权的保障),其形式可以是货品或者服务。实际上美国就把文化产业叫做内容产业,英国把文化产业叫创意产业。每一个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理解不同,对文化产业的命名也不同。
全世界文化产业的兴起是在上世纪的60年代到90年代之间,我们一般用两个技术来区分,一是以电子技术为载体,比如收音机、电视都属于这样一个范畴。二是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兴起,我们管这个时期的产品叫做创意产品,这个时期传媒或者载体的复制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空间需要内容去填充,此外还有一个更加关键的因素,就是老百姓的生活好了,解决了生存、温饱问题之后开始有盈余去购买、消费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和文化需求都变的非常旺盛。在这个前提下,全球的文化休闲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文化产业成为一个附加值非常高、增长非常快的产业。在英国,创意产业的利润远远超出了金融业、制造业。在美国,电影业所获得的利润远远超过了飞机制造业。
另外,文化产业的边际效应也非常大。举一个非常通俗的例子,卖烤翅的地方可能卖烤翅是不挣钱的,而是靠卖啤酒挣钱。文化产业的盈利点和卖点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卖点在一个文化内涵,但盈利点在边际效益。大家可能知道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印象”系列给当地的旅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印象刘三姐”在阳朔,在有这一台节目之前,几乎所有到桂林的旅客都不会住在阳朔,一般是上午过去,下午转一圈,然后坐车回桂林。“印象刘三姐”这一台节目就是为游客量身制作的,首先要让游客住下来,最少住一晚;
其次还要让游客买东西,只有游客留下来,当地旅游业才能有钱赚。“印象刘三姐”,它是2004年开始的,到目前为止已经7年,它的边际效应就是阳朔的旅游产业由原来的4个亿,已经发展到了现在的20多个亿,原来阳朔没有一个五星级酒店,现在已经有了两个超五星级酒店。“印象刘三姐”这一台节目只在音乐上利用了传统文化资源,即使用了电影《刘三姐》里的音乐,此外它的布景、人物、歌舞都跟刘三姐没有什么关系。它实际上是用了一个传统的文化资源做卖点,却不用专业的演职人员,当地大概有4个村庄的农民参加演出,农民白天卖旅游产品、下地劳动,晚上拉着自己的牛或者穿上自己的民族服饰去参加表演。既是自娱自乐,又能赚到钱,它对于当地农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方面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创造的经济价值。
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阿多诺非常反对文化工业,他站在传统的立场,认为文化工业把文化的创造性的本质给去掉了,把所有的产品变成流水线上的作业。但从大众的角度看,所有的人都有平等的享受文化的权益,而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实际上就是从满足一般群众的文化需求的角度设立的。有钱的人可以享受很多用钱购买的文化产品,普通大众没有那么多钱,所以国家通过公共财政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如社区文化中心、乡镇文化中心、区县文化中心、省市文化中心以及国家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产业的兴起有客观必然性。就全球的发展来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时候,文化消费呈指数性的增长,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原来我们的消费主要是在衣食住行,此外还有医疗和教育,现在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此外,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新的发展阶段需要调整产业结构。
过去中国文化产业主要以资源依赖型为主,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不用去搞什么创意,目前只要一开门就应接不暇,参观游览的游客节节攀升。而台北故宫做了很多动漫,做了一个个的主题馆,而不是展品就扔在那儿,他们做了很多互动,一方面分散人流,另一方面也通过不断完善产业链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好的文化享受。
文化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是由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和创意等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和专利品牌依赖型转化,这也是文化安全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4年到2006年就西方文化跟传统文化的消费比例做过一个全国的调研,从节庆文化消费品来看,对于西方文化的消费已经占到65%,因为传统文化的精品很少,那就只能消费国外的,所以这里有一个文化安全的问题。
文化产业和别的产业不同的地方在于,一是资源不同,二是需求不同,三是附加值不同。文化产业的高附加值表现在它的业态、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一本书出版以后,拍成电影、制成DVD、开发游戏等,它的价值是以消费为中心的,只要有消费,这个产业链就可以不停地延伸。比如美国经典动画大片《超人特工队》有300多种产品授权卖出去,而票房只占总收入的20%,好莱坞电影的全球票房只占其总收入的25%到27%,也就是说要靠市场要素和产业链来整合。
今天的中国文化产业已经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电影只是卖点,盈利点在其他的衍生产品,只要看电影就有票房,电影里面的那些人物形象就可以卖钱,比如授权就可以用这些人物形象做广告,这是一个重要的附加值。因此华谊兄弟要有自己的广告公司,如果没有自己的广告公司的话,华谊兄弟旗下的明星做广告就要找外面的广告公司,这个价值就会转给别人,如果华谊兄弟的产业链完善起来,就相当于把左兜的钱又放在右兜挣,将大大节省了成本。
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内容资源,电影、戏曲、游戏等文化内容本身通过产业链而实现价值。文化产业就是一个价值链式的经营,比如迪士尼根据内容的创意、故事的创意,通过卡通形象开发出很多衍生产品。小熊维尼在2002年一年全球产品的销售额就达到了57亿美元,唐老鸭达到47亿美元,所以文化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品牌和制造业结合的产业链。如今我们说某个企业是做文化、做创意的,到10年或者20年以后,所有的企业都必须以创意为王。
从一些资料上我看到, 6集星球大战30年来共收获43亿美元,这条产业链包括超过50个电子游戏,120位作者创作的420本漫画书,240本小说,101套有声读物,难以计数的各种图片或者形象授权,难以计数的音乐授权,难以计数的音像再发行收益,还有星球大战的网站上有星战文化形成的忠实观众群和消费群。
文化产业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跟别的产业非常不一样的,文化产业的消费群体和创意群体是一个圈,消费群体消费品位、文化品味的提高会反过来促进这个产业的提高,所以忠实的观众群和消费群是其最大的财富,消费群的每一个需求的表达都会形成新的产品。
从全球化的角度看,文化消费将人们重新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我们今天的文化身份,除了属于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以外,还有另外的文化身份,比如是哪一个品牌、哪一个明星的粉丝。在全世界旅行的时候,人们可以在星巴克碰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同类,只要喝星巴克,大家就有了一定共同的语言。
文化身份增加了新的内容,这对文化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文化产品可以替代宗教,替代部分意识形态,替代部分的民族国家,所以如果我国再不加强文化建设的力度,我国文化消费的半壁江山就会被西方的和日本韩国的文化产品所抢占。吃韩食,看韩剧已成为当今部分中国人的习惯。如果我们没有本民族的文化产品去占领市场,其他国家的文化产品就会进来,从这个角度说,无论怎样强调文化产业都不为过。
文化软实力跟文化是产业密切相关的。美国的文化软实力跟美国的电影、音乐、电视、快餐以及企业文化是密切相关的,美国快餐业在全球的拓展对于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世界各国对待可口可乐的态度就是该国与美国关系的晴雨表,美国电影被称为美国装在盒子里的大使,每一部美国电影都贯穿着美国的核心价值观,青少年们在电影院里看一场电影所受的熏陶,比老师、家长讲多少次都有用。美国的软实力是为美国的政策服务的,美国电影活跃在世界各国银幕上的时候,展现的是美国的生活方式,宣传的是美国的价值观,张扬的是美国精神。那么如今中国走出去的时候,要宣传什么样的核心价值,张扬什么样的中国精神,这是我们做文化产业的人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我觉得我们将是文化上的东亚病夫。
穿衣风格、行为方式也代表了一种文化。一个朋友曾对我讲过他的一次亲身经历,在台湾日月潭边上有一个九族文化村,文化村里有一个雅美族的点,每天大概有三个时间免费给游人派红薯,一般的游人都不会去抢,但是一看有一群人扑过去抢,那一定是大陆团。他在旁边观察的时候就很纳闷,难道我们的国民很缺那个红薯吗?我想不是的,可能是40年温饱不济的生活给他们留下了缺少安全感的阴影。
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中国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双轨制的文化市场,从不合法的文化产品到人人享用的大众娱乐消费文化。改革开放第二个10年,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新世纪是文化对经济的依附阶段,也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改革开放第三个10年,新世纪以来至今是经济搭台给文化唱戏。
2000年底文化产业在中国宏观的文化层面得到确认,2003年启动文化体制改革,2005年启动以落实公民文化权利为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国不同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他们是市场成熟以后才有文化产业的,而我国是跨越式的发展,或者叫做压缩时空的发展,我们用3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200年的历程,所以出现了很多不够成熟、有争议的东西。
我们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被当作封建迷信,从“文革”以来或者更早的民国时期就是被排斥被打倒的对象。通过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一个平台,我们的民间民俗文化具有了合法性,名正言顺地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不再是封建迷信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还推进了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原来文化是喉舌,现在虽然还有一部分仍是喉舌,但文化的性质已经变得多元。无论是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还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都推动着中国在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前进。
第二,文化体制改革。
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
首先,我国的文化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我们在很多方面还习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来管文化和办文化。以前是全党办文化,现在不能再这样了,如今在进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时都要招标,有一套完整的招标体系。
其次,我国的文化体制不适应我国的文化发展现状。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和经营性的文化产业相混杂。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的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的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束缚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是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一些掌握大量国有文化资源的文化单位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外,缺乏活力和竞争力,没有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面对文化市场已经出现的多种所有制竞争的局面,国家办的文化单位反应迟钝,没有办法进入市场去主动竞争。公有制的文化单位游离于市场之外,造成市场的主体缺位。
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把文化产业跟文化事业分开,95%的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要进入市场,要改制。从2003年开始试点,然后向全国主要省市推广,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普遍改革的阶段。
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个阶段是十六大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之前,也就是2003、2004、2005年。在这个期间强调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思路,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强调要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国家投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
对于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则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同时,提出要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完善文化产业政策,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促进各类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形成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依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二阶段从《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到十七大的召开,是文化体制改革思想理论化、系统化的阶段。2006年3月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主要议题是要在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等四个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2006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一方面明确提出建设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政府的职能转变,由办文化转到服务。另一方面,明确影视制作业、出版业等9大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提出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转变文化产业增长方式,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等目标要求。
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三阶段是十七大以后,包括这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方式的高度深入阐发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的重要意义,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扩大内需除了扩大对彩电等一些家用电器的需求以外,最主要的就是扩大文化内需。
“十二五”规划强调,要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而且明确指出文化体制改革要做到六个坚持,这个前面已经讲过,就不重复了。文化体制改革要实现“六个形成”: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六个形成”以完善文化市场体系为核心,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六条主要路径是: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文化企业改革,加快文化领域的结构调整,培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管理体系,加强对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营性的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到目前已经差不多有10年了,国有文化单位市场主体缺失的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民营企业已经快速发展起来,全国有7000多家民营文艺院团,从总量上超过了国有的2000多家。文化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9月16日发布的报告,2010年中国文化以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5%;
对于GDP的贡献率,北京市是3.4%,国外有到5%、7%的,所以我们还要努力。
第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是不断增加的,2006年是685亿,到2010年变成了1528亿,增长了22.2%;
投入的结构也在改善,主要向西部倾斜。
三、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六中全会公报中提出了文化强国的目标、文化强国的内容、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如果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这次全会搭起了文化强国的四梁八柱。
文化强国目标的确定。我们要想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回答好走什么路,朝什么目标迈进的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这次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有“五个坚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主义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我们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目标是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的,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相适应的,是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的。这一目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高度文化自觉和自信,彰显了我们党率领全国人民推动文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文化强国的目标怎么达到?有什么具体标准呢?全会明确了文化强国的内涵,描绘了文化强国的美好愿景。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就是两个着力推动,四个重点的领域,最后达到的两个效果。在这个长远纲领性目标的基础上,全会还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提出了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在这次全会上又对阶段性的任务从六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具体讲就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艺创作、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文化机制体制改革和队伍建设这六个方面作出了安排。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是这次全会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新论断,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包括四个层面: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二,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家都感觉现在我们的文化比较繁荣,但最主要的是缺精品。这次全会特别强调了精品的作用。全会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个优秀作品就是精品。因为在我们的现实创作中确实缺少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相匹配的作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深圳搞了一个30年来的优秀歌曲评选,最后评选出来的只有《吉祥三宝》一首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创作的。精品为什么这样少?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值得探讨。
近来,北京电影院开始老电影精品的展演,与此相呼应的就是电影频道一直在做电影精品回顾,并开设品牌栏目《流金岁月》。前一段时间,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任阎晓明接受采访谈老电影缘何经久不衰。他说了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经典的新中国电影往往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弘扬主流社会精神;
第二,经典的新中国电影中不乏锐意进取的艺术探索精神,很多影片堪称电影艺术的时代佳作,比如《早春二月》、《天云山传奇》、《城南旧事》等影片。第三,经典的新中国电影注重人物的塑造,精于叙事,富于生活细节,还有很多影片特别注重在电影类型上的探索和突破,这些因素对于年轻的电视观众来说也具有充分的吸引力,比如董存瑞、王成、邓世昌、小兵张嘎等经典的记忆。我只是想从这个例子说明,精品具有其独特的东西。我们从理论上对于精品的理解是很明确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人民群众所欢迎,经受市场和历史的检验。但具体到哪一部是精品,由于文艺作品涉及到审美,这是需要探讨的。
第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政府的主要责任就是发展公共文化,并做出了一系列的制度的安排。
第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是我们现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六,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关于文化大师的问题。这个问题引起较大讨论,我印象中最早的是中国作协换届引起的。铁凝担任中国作协主席以后,有人在网络上提出中国的文化由大师时代走向草根时代、平民时代。如果拿铁凝和巴金、曹禺相比确实是如此。著名的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先生说,以前我们的文化大师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现在变成了赵本山、小沈阳、李宇春。他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建设像一座宝塔,塔座越丰富越好。但是走到塔尖上的人物,必须是能代表民族审美的最优秀的作品和文艺家。现在一些本来应该在塔座中的、还需提升的艺人、作家及其作品,一下子被推到了塔尖。
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跟钱学森先生探讨为什么没有大师的问题。那个“大师”是大文化的概念,包括整个文化科学技术,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在这个问题上情况比较复杂,原因也比较多。为什么没有大师?一个是跟时代和文化的发展有哪些关联度,文化大师用什么形式表现出来,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还是别的形式,这些都值得探讨。比如大师的特点是什么?有人提出来大师是比较有综合性的,而匠人是比较单一性的;
大师通常都有理论的创造,一般的匠人只掌握技巧;
大师掌握宏观,而一般人掌握微观等,从多种方面探讨大师成长之路。同时,当今社会上有一些原因,比如体制上、机制上的一些制度安排,比如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要成为大师的话,他肯定要有自己的代表作,现在这一套制度,要评个职称什么的,一年、两年没作品,没在国家级或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作品,职称就没了,生活保障也没了,谁还能够安心地在没有基本保障地前提去做这些工作?再有传统文化问题,比如杨振宁先生就提出中国的一些传统思想不利于文化创新,那么我们怎么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传统思想中筛出那些有利于创新的。另外,当今风气浮躁,现在又出现了剧本荒,我了解到电视剧最快的三天就拍一集,因为有经济利益、经济运作规律在里面,如果是已经积累了很久,三天拍一集不要紧,没积累的也三天拍一集,那是什么水平、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全会决定专门强调了要建设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为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支撑,其中专门提出: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包括党的十七大都提出了国家荣誉制度,以前我们国家也陆续在一些领域授予了一些称号,在2004年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艺术家”的称号,2005年追授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人民艺术家”称号,北京市曾授予老舍先生“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此外还有中宣部的“四个一批”人才,文联的德艺双馨艺术家。
上面所说的六个方面的战略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既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又考虑了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还考虑了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的新期待,始终贯穿着科学发展理念。这些重要战略部署既体现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文化思想和政策,又有许多新理念、新观点,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部署,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指南。
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有六大看点值得期待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精神中最重要的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家知道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双轨制,到90年代有一部分文化市场兴起,文化体制改革从1996年开始逐渐进行,到2003年正式提出文化体制改革,到目前已将近10年。如果我们把从2000年以来的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个概念作为一个具有连续性的文化政策和文化发展战略的路线图,那么这三个主要概念是贯穿始终的。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达到四个目标,一是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二是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三是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四是文化惠民重点工程的建设。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要在文化体制改革当中达到这四个目标。
文化体制改革有五个作用,一是必须能够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二是必须能够显著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必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必须能够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五是必须能够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还有一个主要精神,即通过“三个没有”来强调文化的意义,我认为这是“文革”以来,以中央决议的形式,把文化的重要性强调到了一个极致。在“文革”以前,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文学和文化是很重视的,那时重视文化主要是从宣传的角度,而今天重视文化主要是从产业的角度。“三个没有”即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强调文化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指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根本性质、根本目的、根本要求和根本动力。
我认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有六大看点值得期待。
第一,有望进一步完善市场的准入制度。在中国,文化原来是不能跟产业联系在一块的。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而意识形态是党的喉舌,党的喉舌怎么能够拿来当商品卖,文化和产业在以往是绝对不可能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GDP的增长,也由于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作为商品的属性被提出来,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的理论是滞后的。
改革开放初,中国自己的文化产品代表性的只有8个样板戏,还有一些从港台以及西方舶来的大众文化,这时候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主要是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始逐渐实行双轨制。国家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以后,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前由国家养着的占有大量文化资源的事业单位如何转轨转制的问题,二是市场准入的问题。其实中国一直有市场准入的门槛,比如外资跟内资是不平等的,比如广电跟意识形态密切相关,是不准民营或者国外企业进入的。这一次的文化体制改革有望进一步完善市场的准入制度,也就是说内资、外资、民营、国营可以平等竞争,当然这是一个很美好的愿景,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第二,产业的并购重组有望提速。在文化产业的改革过程中,并购和重组是一个很重要的路径。广电原来是一个一个独立的事业单位,现在重组成广电集团,比如湖南卫视、湖南广电以其经济台为核心重组以后上市,但上市有很多门槛。这一次体制改革以后,类似的重组在一些政策的扶持之下有望提速。
第三,对产业支持的措施有望扩大。在以往的文化产
业发展中,占有的资源越多,政策倾斜越大,但现在是所有的产业都有可能获得政策支持,政策支持面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第四,加快发展新兴的文化产业业态。关于文化产业的业态问题,实际上有很多人是不太清楚的。举个例子,原来一个创意在出版印刷业里完成了一个产品,这个创意资源就算用完了,但今天出版行业的创意可以在影视行业得到延伸,也就是说一个创意可以有无数个发展。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杜拉拉升职记》就是由一本书发展成一个电影,然后又发展成一个电视剧。再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迪士尼,由电影发展到主题公园,还衍生出服装、玩具等,这些都构成了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再比如苹果公司,苹果卖的只是手机吗?其实苹果手机里的很多服务也是苹果的重要卖点。国外有评论说,苹果不仅是科技创新的英雄,还改变了文化产业、手机产业乃至整个信息产业的业态。
第五,为文化要素市场建设指明方向。传统文化产业里边的一个行业,在新兴的文化产业市场里只成为一个要素,每一个要素的整合和发展会影响到整个要素市场的健全。比如中国的动漫市场有国家政策的扶持,所以每一个省市都在申请动漫基地,实际上是沿用了传统的科技园区的思维,最主要是做文化地产,把一块地圈起来,从国家申请到2、3个亿的扶持资金,就支起摊子做动漫。但我国动漫产业的出口是有限的,生产了上千上万部动漫,中央电视台或者地方电视台的购买量和播放量是有限的,等于国家白白浪费了很多钱。所以,要素要通过市场这只手来平衡、来重新建构。此次文化体制改革也为这一块指明了方向。
第六,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原来我国的文化市场是比较粗放的,有很多产品大家都不满意,像一些电视剧净是高大全的那种文化形象,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看韩国电视剧,那里面讲的都是家长里短身边事,但是有很多细节,文学和艺术的世界是靠细节来支撑的,人物形象通过细节变得真实、鲜活。在文化部的“十二五”规划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走出去”,我们的文化产品要做成文化精品,成为有影响的品牌才能走出去。
五、结合庆阳实际,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实现庆阳文化建设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一)正确认识我市文化建设的形势
近年来,我市文化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呈现出富有特色、协调快速的发展态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和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正在形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规模和实力明显提升;
现代传播能力有效改善,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文化产品创作活力增强,优秀民俗民间文化得到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岐黄文化“四大文化”品牌初步形成。文化发展同经济发展一样,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的文化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我市厚重的文化资源挖掘传承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以挖掘和升华庆阳源远流长、丰富灿烂的特色文化资源为突破口,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宣传提升和塑造庆阳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艰巨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分析了我市的文化发展现状,要把我市建成文化强市、文化大市,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十个方面的去努力: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已经讲了很多年,也做了很多年,但是它像任何事物一样不能一次包打天下、包揽全局,只要有新情况、新问题出现,解放思想的任务就会被提出。近年来我市的发展得益于解放思想,但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许多与思想还不够解放有关。如果我们要在这次文化改革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和发达市区、文化建设搞得好的地方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公平竞争,首要条件是思想解放的程度要强于他们。所以决不能说解放思想已经是过时的话题,而是要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同时,对这个问题加以认真剖析,找准思想的弱点,抓准突破的起点,瞄准发展的高点。
二要切实提高文化自觉、自信的社会性集体觉悟。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表达出党中央对我国文化发展前途的文化自信,而文化自觉则更多的表现为社会基层对文化发展的觉悟和认同。这些年来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事业也在发展,但是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实际上是被边缘化的,表现出了基层文化自觉的不足。这次全会精神将文化建设纳入“第一要务”的内容,要求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进入考核评价体系,这对于启发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文化自觉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三要增强文化建设的紧迫感。文化建设已被明确纳入“第一要务”,文化工作已成为中心工作。我们的思想准备、理论准备、政策准备、产业准备、人才准备等与中央和省上的要求、与抓经济工作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一定要有紧迫感,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文化建设工作,才有可能承担起文化大市建设的责任。
四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开展道德论坛、道德模范评选、公民道德宣传实践月等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构建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加强道德建设监督和评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道德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五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抓好已转制文化企业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完善绩效考评机制。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抓好县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履行好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
六要大力培育和完善各类文化市场。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格局,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扩大文化消费,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开拓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和旅游纪念品市场。拓宽流通渠道,加快工艺品销售市场建设。完善文化产权交易体系和版权交易体系,发展版权和其他无形文化资产交易市场。通过优惠政策,引导出版发行、电影放映、文艺表演、网络服务等领域的市场主体开发农村文化市场。
七要抓好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尊重文化规律,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改善创作生产环境,充分调动文艺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创作生产更多内涵丰富、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要扩大文化开放程度,加强庆阳对外文化交流,引进文化人才多创作和研究以我市为背景和题材的文化作品。积极推动文化精品力作的展演展映展播和宣传推广,充分发挥文化精品工程的示范导向作用。积极推动文化产品的产业化开发,重视网络文化发展,培育特色文化网站。
八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确保全市边远农村农民群众能够清晰收听、收看到40套以上广播电视节目。要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公益性文化单位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骨干作用。要吸引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公益性文化事业,努力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文化投入机制,增加公共文化服务总量。
九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各级文物清查、建档备案工作,建立文物名录数据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健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档制度和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建立市、县(区)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名录体系和资源数据库。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类保护标准和保护规划。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坚持立法保障和政策保障相结合,政府保护与民间保护相统一。
十要牢固树立文化建设的群众观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在基层。在相信和依靠专家的同时,更要相信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像环县这样文化积淀很深厚的地方,只有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全社会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激发全社会文化觉悟的提高,组织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建设,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我市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
以上本人所讲,乃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
另外,介绍一下副省长、庆阳市委书记张晓兰在市第三次党代会上讲话对文化工作的要求和庆阳市“十二五”规划关于文化工作的目标要求。
1、副省长、庆阳市委书记张晓兰在市第三次党代会上指出:
要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胜地和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壮大特色文化旅游业。着眼于融入延安红色旅游圈,加快以南梁为中心的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保护开发革命遗迹,抢救整理珍贵史料,叫响叫亮“红色南梁”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全国重要的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推进红色旅游与其它旅游融合互动发展,大力发展农耕文化游、岐黄文化游、民俗文化游和黄土生态游,完善旅游网络,开发旅游产品,壮大旅游产业规模。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公共文化场所、设施建设,完善乡镇、村和社区文化网络,改善群众文化活动条件,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深度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以香包、刺绣、皮影、剪纸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建成民俗文化产业园、周祖农耕文化产业园、岐黄中医药博物馆等一批重点项目,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品牌。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会展博览、演艺娱乐、影视动漫等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
2、庆阳市“十二五”规划关于文化工作的目标要求
(1)建设全国重要的红色革命旅游胜地
旅游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朝阳产业,规划立足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把加快发展旅游业提升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以融入延安红色旅游圈为目标,以发展红色革命圣迹游为重点,以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文化,加快开发岐黄文化和农耕文化游、民俗风情游、生态度假游,积极开发配套旅游产品,建立健全旅游网路,逐步把我市建成具有较大影响的红色革命旅游胜地和特色文化基地,与云南丽江历史文化名城形成“南有丽江、北有庆阳”的南北呼应之势。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旅游业年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2.5%。
(2)全力推进全国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建设
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硬实力,更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规划提出“十二五”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红色革命文化”、“周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岐黄中医药文化”三大文化名片,加强以香包、刺绣、皮影、民间剪纸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组建一批国际化营销龙头产业,建立一套国际化生产标准和设计研发体系,打造一批富有庆阳特色的品牌,培育一大批以国、省级艺术大师为领头人的生产销售企业,建成中医药博物馆、民俗文化产业园、周祖农耕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把庆阳建成特色文化产品生产经营销售中心和集散地,到“十二五”末,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以上,增加值占GDP的2-3%。
【篇三】身为当代大学生如何落实六中全会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周天红
【期刊名称】《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开办“五大课堂”学深学透全会精神泸州市纳溪区开办主体课堂、专家课堂、空中课堂、流动课堂、实践课堂等五大课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总页数】1页(42-42)
【关键词】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大课堂;空中课堂;实践课堂;党员干部;纳溪区;泸州市
【作者】周天红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2
【相关文献】
1.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召开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会议 [J],
2.为“两个率先”新征程注入强大文化力量——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深入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 [J], 赵永贤
3.立足保险市场实际,勇于探索创新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中国保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部署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各项工作 [J], 梁慧轩
4.全总和各地工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总召开会议传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并发出通知 [J],
5.市安监局召开认真贯彻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会议,强调——把全会精神和中央决策落到实处 [J],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四】身为当代大学生如何落实六中全会全会精神
如何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点工作,但要怎么样学习才有效,笔者认为要结合实际开展“六学”。
一是领导干部率先学。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必学内容,让领导干部带头先学、先懂、先会、先用,真正做到以上率下。二是组织专家宣讲学。抽调理论功底深、党性修养好、宣讲能力强的党员干部,组成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团,将党的好声音传到党员干部中,促使党员干部真学真懂。三是教育培训重点学。将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各类干部专题培训班,让重点对象学深学透精神,确保执行中不出偏差。四是组级支部抱团学。对农村组级支部学习不平衡的现状,要根据实际,将相邻的数个组级支部划分为一个片区,片区内各支部实行学习资源共享,开展抱团学习活动,形成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还进一步加强了各支部间的联。
五是干部群众结对学。为了帮助群众更好地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党员干部要自发与群众结成学习对子,采取集中辅导、进村入户宣讲、赠送学习资料等形式帮助群众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推动党的十八届六中
全会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营造起处处看、处处听、处处谈的浓厚学习氛围。
六是结合工作分类学。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与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按照行业分类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让本行业系统内干部全面熟悉和掌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内涵,集中精力推动当前各项工作,实现工作新突破。
推荐访问:全会 全会精神 身为 身为当代大学生如何落实六中全会全会精神 身为当代大学生如何落实六中全会全会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贯彻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