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慢性硬膜下血肿86例临床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慢性硬膜下血肿86例临床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3篇
第一篇: 慢性硬膜下血肿86例临床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伤后三周以上出现症状者。目前对于血肿的出血来源和发病机理尚无统一的认识。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0%,血肿常发生于额顶颞半球凸面,积血量可达100—300毫升。临术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较为突出,部分有痴呆、淡漠和智力迟钝等精神症状,少数可有偏瘫、失语和局源性癫痫等局源性脑症状。本病表现为慢性过程,如能及时明确诊断和手术,效果满意。疗效欠佳或病死者,多因未及时
诊治、病情危重或伴有并发症者。
临床表现:1.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婴幼儿常有惊厥、呕吐、喂饲困难,前囟膨隆和头围增大等。
2.精神障碍;
痴呆、淡漠、记忆力下降、定向力障碍和智力迟钝等。
3.局源性脑症状:偏瘫、麻木、失语和局灶性癫痫等。
诊断依据
1.常有头部轻伤或被忽略的受伤史,症状常在伤后3周以上出现。
2.慢性颅内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婴幼儿出现惊厥、呕吐、前囟膨隆和头围增大,至晚期可出现脑疝。部分病人以精神症状较为突出或以局灶性脑症状为主。
3.头部X线摄片多显示慢性颅内压增高表现,少数可见血肿钙化征象。幕上血肿者,超声波检查中线波向对侧移位。脑血管造影、头部CT或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血肿部位和范围。
4.颅骨钻孔探查发现硬脑膜下血。
5.婴幼儿患者常有急产或生产困难史。
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颅骨钻孔闭式引流,婴幼儿可作前囟穿刺引流。2.对症支持治疗。
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意见基本一致,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即应施行手术治疗,而且首选的方法是钻孔引流。钻孔引流的方法是在局麻下切开硬脑膜引流清除血肿。置引流管于血肿腔内,用生理盐水轻轻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变清为止。术毕,将引流管行头皮刺孔引出额外,接灭菌密封引流袋。
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多在局部麻醉下手术,术后患者意识清楚。患者术后回病房,接诊护士首先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发现患者意识不清或烦躁不安,应主动15~30min巡回并观察病情一次,及时与主管医生联系,其中有3例术后意识改变,报告主管医生复查头颅CT,有颅内血肿,1例急诊开颅手术,治愈。2例家属不同意再次手术,放弃治疗出院。
2观察患者的肢体肌力:意识清醒患者护士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术前、术后肢体肌力的变化,因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肢体麻木、肌张力减退或肢体偏瘫的症状,术后患者的第一反应是肢体不适症状的改变,如发现患者的肢体不适症状未改善或未出现血肿对侧肢体麻木并逐渐加重,复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为术中置引流管时误入脑组织并损伤脑组织或脑神经而引起,遵医嘱给予神经营养治疗,并辅以肢体按摩等康复锻炼,2周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康复出院。
3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如为新鲜血液,应提示血肿包膜微血管渗血所致,也可能为术中引流及冲洗过快,使颅内压骤降致桥静脉破裂出血所致。术后24h内有大量血性脑脊液从引流管引流出,引流液达500ml,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烦躁、面色潮红等低颅压症状,是引流管穿破血肿内膜及蛛网膜所致。
护理:
1引流管护理:术中术后一定要保持病室安静,尽量防止引流管在脑内移动,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如为新鲜出血,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必要时通知医生复查头颅CT,需要开颅手术者,积极配合术前准备。如引流液为大量血性脑脊液,必须抬高引流管的高度,控制引流量或间段夹管,增加输入液体的量,以低渗液体为主,使脑组织尽快膨胀,血肿腔早日闭合。
2术后患者的体位要求:术后应让患者卧于患侧,头低位15°~30°、2~3天,有利于残留血液或冲洗液的引流,以便脑组织压迫血肿腔使之早日闭合。
3饮食护理: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都是局部麻醉,术后不需要禁食,护士一定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好饮食指导,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软食为主,注意多饮水,保持大小便的通畅。
4心理护理: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耐心的倾听,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护理,用和蔼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康复。
第二篇: 慢性硬膜下血肿86例临床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
78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年第14卷第2期・
临床研究・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8例诊疗体会
毛铁
(黑龙江省医院脑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疗体会。方法研究我科3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病历。结论慢性硬膜
下血肿诊断明确且症状明显后应该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
外科;
诊疗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4.02.049
O引言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外伤后3周以上开始出现症状,位 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慢性硬膜下血 肿多见于tbJL及老年人,占颅内血肿的10%左右,占硬膜 下血肿的25%,其中双侧血肿发生率高达14%。本病头伤 轻微,起病隐秘,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易误诊【2I。
1发病机制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有轻微头部外伤史, 尤以老年人额前或枕后着力时,脑组织在颅腔内的移动度 较大,最易撕破自大脑表面汇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其次 静脉窦、蛛网膜粒或硬脑膜下水瘤受损出血。
近年来的临床观察发现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人在早期头 部受伤时,CT常出现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这可能与慢性 硬脑膜下血肿发生有关。非损伤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十分 少见,可能与动脉瘤、血管畸形或其他脑血管病有关。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症
状,多数病人有头疼、乏力、智能下降、轻偏瘫及眼底水肿, 偶有癫痫或卒中样发作。老年人则以痴呆、精神异常和锥 体柬体征阳性为多,易与颅内肿瘤或正常颅压脑积水相混 淆;
小儿常有嗜睡、头颅增大、顶骨膨隆、囟门凸出、抽搐、 痉挛及视网膜出血等特点,酷似脑积水。
国外有人将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分为四级:I级: 意识清楚,轻微头疼,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或无;
1I级:定 向力差或意识模糊,有轻偏瘫等神经功能缺失;
lit级:木 僵,对痛刺激适当反应,有偏瘫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IV级: 昏迷,对痛刺激无反应,去大脑强直或去皮质状态。
3诊断和鉴别诊断
3.1诊断
由于这类病人的头部损伤往往轻微,出血缓慢,加以老 年人颅腔容积的代偿间隙较大,故常有短至数周、长至数 月的中间缓解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嗣后,当血肿增大 引起脑压迫及颅内压升高症状时,病人早已忘记头伤的历 史或因已有精神症状、痴呆或理解能力下降,不能提供可 靠的病史,所以容易误诊。
因此,在临床上怀疑此症时,应尽早施行辅助检查,明 确诊断。以往多采用脑超声波、脑电图、同位素脑扫描或 脑血管造影等方法辅助诊断。近年来临床都采用CT扫描, 不但能提供准确诊断,而且能从血肿的形态上估计其形成 时间,而且能从密度上推测血肿的新旧。但对某些无占位 效应或双侧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MRI更具优势。
3.2鉴别诊断
慢性硬脑膜下积液:又称硬脑膜下水瘤,多数与外伤有
关,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极为相似,甚至有作者认为硬膜下 水瘤就是引起慢性血肿的原因。鉴别主要靠CT或MRI,否
则术前难以区别。大脑半球占位病变:除血肿外其他尚有 脑肿瘤、脑脓肿及肉芽肿等占位病变,均易与慢性硬膜下
血肿发生混淆。区别主要在于无头部外伤史及较为明显的 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确诊亦需做CT、MRI或脑血管 造影。正常颅压脑积水与脑萎缩:这两种病变彼此雷同又 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相似,均有智能下降及(或)精神障碍。 不过上述两种病变均无颅内压增高表现,且影像学检查都 有脑室扩大、脑池加宽及脑实质萎缩为其特征。
4手术治疗
4.1钻孔或锥孔冲洗引流术
根据血肿的部位和大小选择前后两孔(一高一低)。也 有临床研究证明单孔钻孔冲洗弓l流术与双孑L钻孔冲洗引流 术的疗效基本相同,故不少临床医生采用单孔钻孔冲洗引 流术。在局麻下,先于前份行颅骨钻孔或采用颅锥锥孔, 进入血肿腔后即有陈旧血及棕褐色碎血块流出,然后用硅 胶管或8号尿管小心放人囊腔,长度不能超过血肿腔半径, 进一步引流液态血肿。同样方法于较低处(后份)再钻孔或 锥孔引流,放入导管,继而通过两个导管,用生理盐水轻 轻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变清为止。
术毕,将两引流管分别另行头皮刺孔引出颅外,接灭菌 密封引流袋。高位的引流管排气,低位的排液,约3~5日 拔除。有人采用单纯锥颅冲洗术,可在床旁直接经头皮锥颅, 排出陈旧血,用生理盐水冲洗至清亮,每隔3~4天重复 锥颅冲洗,一般2~4次左右,在CT监测下证实脑受压解除、 中线结构复位后为止。
4.2前囟侧角硬脑膜下穿刺术
小儿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前囟未闭者,可经前囟行硬膜
下穿刺抽吸积血。选用针尖斜面较短的肌肉针头,经前囟外 侧角采用45度角斜行穿向额或顶硬膜下,进针o.5~1.Ocm 即有棕褐色液体抽出,每次抽出以15~2Oral为宜。若为 双侧应左右交替穿刺,抽出血液常逐日变淡,血肿体积亦 随之减小,如有鲜血抽出及(或)血肿不见缩小,则需改行 剖开术。
4.3骨瓣开颅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
适用于包膜较肥厚或已有钙化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开颅
方法已如前述,掀开骨瓣后,可见青紫增厚的硬脑膜。先切 开一小孔,缓缓排出积血,待颅内压稍降后瓣状切开硬膜 及紧贴其下的血肿外膜,一并翻开可以减少渗血。血肿内 膜与蛛网膜多无愈合,易于分离,应予切除,但不能用力 牵拉,以免撕破内外膜交界缘,该处容易出血,可在近缘 0.5cm处剪断。术毕,妥善止血,分层缝合硬脑膜及头皮各层、 血肿腔置管引流3~5天。对双侧血肿应分期分侧手术。
参考文献
[1】侯明山,李茂林,白国玺.无明确外伤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28例
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02).
[2】黄信超,苏一家,杨军.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98
例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 1,08(45).
第三篇: 慢性硬膜下血肿86例临床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
2009年1月第47卷第2期・
临床探讨・
急性硬膜下血肿近期预后因素分析
朱守明董
伟
蔡可胜
刘学永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沛县2216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5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治疗
和预后。结果150例患者按受伤时间至手术时间<6h、6~12h、12~24h、>24h分四组,死亡率分别为3.8%(1/26)、16.7%
(4/24)、25%(5/20)、20%(3/15)。全组死亡l3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恢复良好129例。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近期预后 与血肿厚度、累及脑叶个数、术前GCS评分及瞳孔改变有明显关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动态cT检查,及时手术治疗,有利 于改善预后。
【关键词】急性硬膜下血肿;
颅脑损伤;
预后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01(2009)02—147-02
急性硬膜下血肿在颅脑损伤中最常见,其病情多危重,发展 迅速,如果治疗不及时,则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我院1999年2 月~2006年2月收治急性硬膜下血肿150例,就其预后相关因 素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3例,重残2例;
>20ram 48例,死亡10例,重残5例,植物生
存3例。
(5)术前GCS评分:3~8分68例,死亡13例,重残5例,植 物生存3例,9~12分预后良好。
(6)术前瞳孔改变:一侧瞳孔散大者2l例,死亡3例,重残1 例。双侧瞳孔散大者27例,死亡1O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 例,双侧瞳孔无异常改变者恢复良好。
(7)按受伤时间至手术时间<6h、6~12h、12~24h、>24h分 四组,死亡率分别为3.8%(1,26)、16.7%(4/24)、25.O%(5,= )、 20%(3/15)。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男86例,女64例;
年龄3—72岁,平均36.3岁。
1.2致伤原因
车祸92例,高处坠落伤26例,打击伤l8例,其他l4例。 1.3临床表现
头痛102例,呕吐16例,抽搐72例,大小便失禁56例,一
侧肢体活动障碍86例,巴氏征阳性89例。昏迷78例,神志恍惚 28例,清醒44例。脑疝形成48例。 1.4血肿部位及合并伤
2结果
全组150例患者,死亡l3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恢 复良好19例。死亡率8.27%,重残率3-3%,植物生存率2.O%,恢 复良好率86%。统计结果表明: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近期预后与血
额部15例,颞部12例,顶部18例,枕部11例;
血肿累及2 个脑叶者46例,累及3个及3个以上脑叶者48例。合并脑挫裂 伤1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4例,硬膜外血肿21例,颅底骨折 38例。
1.5治疗
肿厚度、累及脑叶个数、术前GCS评分、瞳孔改变及手术时机有 明显的关系。
3讨论
急性硬膜下血肿大多伴有大脑皮质小动脉出血及较为严重 的脑挫裂伤,病情变化急剧,发展迅猛,常于伤后数小时内昏迷 加深,颅内压急剧增高,短时间内脑疝形成,预后很差,死亡率和
保守治疗65例,予改善通气、镇静、止血、甘露醇脱水及神经 营养药物应用等综合治疗。气管切开6例。保守组死亡1例,重残 1例。手术治疗85例,其中血肿清除37例,去骨瓣减压48例。气
致残率较高,国内报道为20%~50%,国外相关文献报道为50%
~
管切开52例。手术组死亡12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 1.6近期预后相关因素
90%v]。其发病机制多为颅脑减速伤时脑表面与颅骨内板相撞
后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故常与脑挫裂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并 存日。由于其病情发展迅速,手术复杂,术中术后脑肿胀较重,目 前仍为颅内血肿治疗上的一个难题。
(1)年龄:按3~14岁、l5~35岁、36~5O岁、51~72岁分四 组,死亡率分别为0(0/32)、14.3%(6/42)、9.1%(3/33)、9.3%(4/43)。
(2)性别:男86例,死亡8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
女 64例,死亡5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
(3)血肿累及1个脑叶者56例,无死亡及重残病例,累及2 个脑叶者46例,死亡2例,累及t>3个脑叶者48例,死亡11例,
颅脑损伤患者的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生命体征、脑干功能、 损伤类型、患者年龄、受伤机制对病人愈后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但当把所有的指标进行综合研究时发现,其中一个指标对于预后
的预测作用与单独应用这一指标明显不同嘲。本组资料通过
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
(4)影像学检查:本组患者入院前均行头颅CT检查,血肿
loqisif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血肿厚度、血肿累及脑叶个数、术前 GCS评分、瞳孔改变及手术时机7项指标,发现血肿厚度、血肿累
及脑叶个数、术前GCS评分、瞳孔改变及手术时机是客观评价急
CHINA MODERN DOCTOR中国现代医生147
厚度<10ram 46例,无死亡及重残病例;
10~20mm 56例,死亡
推荐访问:血肿 硬膜 病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86例临床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86例临床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讨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