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4篇
第一篇: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
学号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瓯海分校“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论文(作业)题目浅谈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姓 名
专 业 农村行政管理
浅谈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摘要:分析农村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阐述环境污染给农村、农业造成的严重危害,论述加强农村城镇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小城镇,改善和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
小城镇建设;
环境保护
农村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综合性课题。尽管农村小城镇建设的表现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居住、工作和生活在城镇,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但就实质而言,农村小城镇建设是社会经济系统中各个要素的联系与组合发生不断变化,是农村产业系统的不断优化和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可能引发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一、农村小城镇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从系统论来看,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地域上集聚的结果,会割裂生态系统内部的一些既存的联系。用农业生态系统理论来解释,农业生态问题可以理解为“流”的问题,即农业系统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人口流高度密集。如果系统外界的物质流、能量流等过多地流入系统,而系统内的物质流、能量流向外界输出过少,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滞留或释放到生态环境中,就会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如果系统内的物质流、能量流等过多流向系统外,而系统外的物质流、能量流向系统内输入过少,系统得不到应有的物质和能量补偿,将产生严重的资源和能源耗竭问题。农村小城镇建设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更多的是缘于前者,即“流”的过分集中。一般来讲,城镇化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人口的聚集所引起的有机物生态循环系统的改变。生态系统的循环存在一个内在的平衡机制,由于城镇建设使农村人口聚集于城镇,而城镇的有机排泄物及其他废弃物又不能有效地进入农田生态系统,这样就割断了有机排泄物及废弃物与原来的农田生态系统的联系,从而生成两个环境问题因素:一是城镇的有机排泄物和废弃物的集中,造成了城镇环境的有机物污染,如目前各种类型的城市共同存在的生活垃圾处理和环境污染问题,就是具体表现;
二是农田生态系统的有机投入物减少,为了保持生态系统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就必须用各种替代物如化肥等替代有机物投入,而农田大量注入化学肥料,必然会形成生态问题。 (二)农村工业生产活动的集中所引起的“外部性”。农村工业化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农村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农村城镇建设的形成,农村小城镇既是农村居民相对集中的场所,又是农村工业相对集中的生产经营基地。受乡村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绝大多数乡镇在工业化进程中忽略了环境规划和治理,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随意排放,致使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农田污染等,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农村城镇化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危害 当前,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不少小城镇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情况严重,垃圾围城现象普遍,生态恶化趋势加重。突出表现是: (一)城镇周边农村及农业污染严重。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及农膜产生的“白色污染”大量增多,村镇居民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垃圾,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规模化养殖及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也愈加严重。特别是以化学肥料替代有机肥料造成的农田污染日益严重。目前,我国耕地化肥施用量约每公顷375kg(发达国家化肥施用水平约每公顷200kg)。氮素化肥过量施用,会流失进入水体。研究证明,婴儿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或变性红血素症以及成人消化道内由于形成亚硝胺而致癌的现象,都与饮用硝酸盐含量高的河水有密切关系。磷肥含有多种有害物质,过量的施用磷肥,使这些有害物质在土壤中不断富集,进入“食物链”。 (二)乡镇工业污染不断加剧。改革开放带来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但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使得周边环境污染严重。乡镇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粉尘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过50%。农村工业中从事汞制品、砷制品、铝制品、铅制品等产业,由于技术工艺落后,设备简陋,管理和各种制度不健全,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允许排放标准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直接危害群众健康。许多水库也开始进入富营养化状态,城郊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最为严重,给城市供水带来严重危害。 (三)农村工业企业占用和毁坏了大量农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人地矛盾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今我国可以开垦的荒地所剩无几,而现有耕地却被大量侵占,其中农村工业的占地面积是惊人的。自1979年以来,农村工业的占地面积已经达到1亿多亩,如农村砖瓦业就是占耕地的大户。农村工业还污染和破坏了大量农田。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工业废水而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左右;
每年因污染而减少的粮食超过了100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125亿元,其中因为农村工业污染和破坏而引起的达47%以上。 此外,由于城市环境污染的严厉制裁,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了郊区小城镇,从而使其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大城市中心区。
总之,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面临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三、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环境保护的若干有效举措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必由之路。而通过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解决农民的出路是其中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小城镇建设的普及,如果不重视环境问题,势必出现农村环境污染的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的局面,这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不相吻合的。因此,对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尽管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不能做到零污染,但使其对环境的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即降低到自然环境系统本身能够承受,并良性运转的限度,是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中处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准则。 (一)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农村小城镇建设的社会经济大系统 传统的农村小城镇建设经济系统把整个经济社会看作一个系统,没有特别考虑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影响。
这个系统未将资源环境因素包含在内,很容易对生态环境形成忽视甚至损伤。如果生产者为了产出最大化,可能会不顾资源的更新和环境的吸收能力而增加生产,形成粗放型经营模式。协调农村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是要把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建立在资源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因此必须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农村小城镇建设的社会经济大系统。 这样,引入自然资源环境因素后,经济系统就成为整个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经济系统与自然资源环境系统之间就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使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推进要兼顾农业持续发展的三个目标 1.产量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非农产业对耕地的占用面积还会持续下去。据统计,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每年还将净减少耕地300多万亩,到2010年,人均耕地占有量将不足1亩。这意味着,我国今后要以更少的耕地养活更多的人口,农业生产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所以,产量目标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2.收入目标 产量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农民的积极性状况,而农民收入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积极性。另外,农民的收入状况还是农村市场容量的主要部分,只有不断增加收入,才能使农村市场(消费品市场和资本品市场)充满活力,为工业和劳务产品提供不断扩大的市场。因此,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过程不能忽视农民的收入问题。 3.环境目标 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是农村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农村小城镇建设能否实现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自然生态环境的状况。如果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建立在农业健康发展基础上的农村小城镇建设也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 所谓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是指对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从实物、价值和质量等方面,在真实统计和合理估价的基础上,统计、核实和测算其总量和结构变化,并反映其平衡状态的工作。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资源家底不清,对自然的利用动态缺乏真实的了解,这是我国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实现我国农业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系统的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非常必要。必须尽快组建专门负责全国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的机构,规范核算项目;
从统计入手,调整和增设农业自然资源统计项目。并将农业以及农村自然资源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完善报告制度,逐步实现定期化、规范化、公开化的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报告制度。
(四)政府要强化对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中的环境管理 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有三个: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是我国过去在农业和农村环境管理中使用较多的手段,但是,行政命令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规范不够、约束力不强、缺乏经常化和制度化的检查与监督等问题,因此必须不断加强。 经济手段包括收费、补贴和排污权交易等几个方面。收费制度和补贴制度我国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排污权交易,即释放污染量低于政府规定的排污标准的经济活动主体,可以把它的实际排放与允许排放间的差额卖给另一个经济活动主体,买者因而可以排放高于自家排放限制的污染物,这种交易可以在市场上广泛进行。排污权交易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只要规定了整个经济活动中允许的排污量,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企业将根据生产经营的控制成本曲线,确定生产与污染的协调方式,社会总控制成本的调整将趋于最低。二是与排污收费制相比,排污交易权不需要事先确定收费率,也不需要对收费率作出调整。排污权的价格通过市场机制自动调整,排除了因通货膨胀影响而降低调控机制有效性的可能,能够提供良好的持续激励作用。三是污染控制部门可以通过增发或收购排污权来控制排污权价格,可大幅度减少行政费用支出。 法律手段是通过立法和司法活动,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以规范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使其与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一致。我国农村环境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已颁布实施了一批有关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法律,但相对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而言,农村小城镇环境保护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为薄弱。因此,我国农村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还必须强化,真正确立法律手段在管理农村环境中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五)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和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我国生态农业基本理论认为,生态农业既不同于完全依靠内部封闭或内部物质循环的有机农业,也不同于主要依靠外部大量投入商品能量和物质的工业化农业,不是单纯的自然循环,而是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体。 目前,我国生态农业首先要积极发展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立体种植生态模式,即在半人工或人工环境下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原理,进行生产种植。它有机地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建立立体种植和养殖业的格局,组成各种生物间共生互利的关系,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并采用物质与能量多层次转化手段,促使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时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少用农药,避免重金属污染物或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其次要大力发展白色农业,白色农业是以细胞工程和酶工程为基础,以基因工程综合利用组建的工程农业。白色农业是利用至今尚未为人类充分开发利用的地球上三大生物资源之一的微生物资源宝库,应用科技进行开发,创建微生物工业型的新型农业。因此,发展微生物工程科学,创建节土、节水、不污染环境、资源可循环利用的工业型白色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六)加强生态型城镇的建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在加快。按照什么样的模式建设城镇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目前的模式有传统城市、花园城市和生态城市,我们应该以生态城市为目标建设我们的城镇。生态城市强调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学功能,使人们居住的城市具备回归自然的特性。生态城市不一味强调绿地面积,但强调生物组分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调控功能,要将城市的绿地系统提升到生态环境质量调控系统的高度来设计和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设要从大尺度和小尺度两方面同时进行。大尺度就是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使城市中的“自然”处于调控环境质量的地位。小尺度就是要在交通、住宅、河流、水体等各个方面进行生态学设计,保证快节奏工作环境下的无公害享受。具体来说,我们要突出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积极实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以及城镇工业废弃物处置等项目;
抓好城镇工业污染源治理,结合乡镇工业小区建设,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
建立生态环境支撑体系、生态资源保障体系、生态城镇布局体系、生态产业发展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人居环境体系,形成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生态经济高效发达、生态社会和谐相融的生态型城镇体系。
参考文献:
[1]叶堂林.小城镇建设的规划与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6
[2]包景岭,骆中钊,李小宁等.小城镇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5.5
[3]王祥荣,吴人坚,张浩,王寿兵等.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 社,2006
[4]汤铭潭,谢映霞,蔡运龙,祁黄雄.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郑志龙.论城镇化中的环境保护[J].经济师,2007(7)
[6]兰州:城市“绿化补丁”越来越沉重的忧思[EB/OL]. (2010-1-6)
第二篇: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
学号0913004466303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毕业论文
论文(作业)题目发展新城镇 促进新农村建设
姓 名李动良
专 业
入学时间
年 月 日
目 录
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二)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三)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能够促进农村小康的早日实现
二、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树立发展是富民建镇的第一要务
(二)用科学规划作为发展小城镇的奠基工程
(三)以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为发展小城镇的根本措施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培养新型市民的大学校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首先要以农民就业和增收为目标,以产业为依托,实现业兴城富
(二)发展小城镇在具体运作方式上要与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
(三)发展小城镇的突破口要着力排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
发展新城镇 促进新农村建设
内容摘要: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发展小城镇,是发展农村的重要抓手,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我们一定要持续的坚持科学的发展下去,科学建设下去。
关键词:小城镇 新农村 城市化
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镇建设,都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但是,在对发展小城镇的认识和实践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认为建设小城镇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圈地、搞市政建设;
也有的理解为发展小城镇就是"县改市","县改区"、"乡改镇"。有的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乱铺摊子,结果市场建起来了,却"有场无市",造成资源浪费;
有的忽视调查研究,不重民意,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结果决策失误,搞成"烂尾"工程;
有的仅靠动员行政力量,搞小城镇经济建设,忽视了市场机制的运作,结果成效不大;
有的光顾眼前利益,单纯算经济帐,忽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小城镇的发展就要走弯路,经济建设就要遭受损失。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中期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30年来,农村建制镇的数量扩大了近15倍,发展到了19060多个。目前,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农村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中国未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可能的选择方案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共同推进的道路,即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地推行农村城市化,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成为总体城市化的组成部分。显而易见,没有农村城市化,整体城市化将难以实现。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既是整体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推动力量。
(二)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乡镇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不仅难以管理,而且无法实现相应的聚集效益。通过小城镇的发展,使目前分散的部分工业企业积聚到小城镇,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加快发展步伐,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同时,农村企业转变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发展小城镇可以加强对资源利用的规划管理,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有利于转变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三)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目前不仅有1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而且数量每年还在增加。理论研究及客观实践已经证明依靠大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而乡镇企业由于正在发生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呈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可以促进乡镇企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
农村小城镇通过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使土地相对集中,这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前提条件。另外,农村非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为农业采用先进的、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同时,小城镇建设为农村职业教育、科技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这将有利于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
(四)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能够促进农村小康的早日实现
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衡量小康社会的指标也是多方面的。应包括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分配结构、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内容。小城镇建设可以集中相当多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信息和服务事业。这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农村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通过促进工业化、商品化而为农村实现小康提供物质基础,而且也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而推动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
二、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小城镇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多项功能,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十分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所以,要搞好农村小城镇建设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解放思想,树立发展是富民建镇的第一要务
中国发展小城镇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许多不利因素,最大的不利因素,还是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力度不大,措施办法不多。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大胆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当前,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必须提高以下几种认识:一是始终坚持发展是富民兴镇的第一要务。积极引导干部、群众认识生产力,掌握资本;
挖掘生产力,积攒资本;
发展生产力,增加资本;
扩大开放,引进资本。要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做工、经商、办企业。一切以发展辨是非,以发展评得失,以发展论英雄。二是不搞争论,大胆改革,大胆实践,锐意进取。学习先进经验,"先干不争论,先试后评论,先做再议论",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创业"的精神。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改革不动摇,面对议论不争论,允许试,允许闯,争取时间发展,让实践作结论。坚持正确的,完善不足的,引导扭曲的,改革错误的,宽容失误的。真正做到创新不跟风,依靠不依赖,引导不误导,使大家立足镇情心系群众,开拓创新,大胆实践,把思想集中到发展上来,把精力用到改革上去,招商引资放手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三是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对一些小城镇的户口一律放开,只要有固定住所、稳定工作和固定收入的都可以在城镇人户、就业、入学、劳动保障等,对进城农民一视同仁。
四是一切坚持"三个有利于"。在农村解放思想的落脚点是加快发展,促进农民致富,促进小城镇建设。解放思想的具体行动则表现为一切坚持"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富裕,有利于城镇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坚持千政策、万政策,引导群众致富就是好政策;
大干部、小干部,领导群众致富就是好干部。有了这样的理念,就有了定位的标杆、做事的标准、干事的标尺,解放思想就有形化、具体化了,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就有了思想基础。
(二)用科学规划作为发展小城镇的奠基工程
小城镇的发展不能靠搞运动和行政命令,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农民进小城镇要靠市场吸引。但是,小城镇不是完全自发能够形成的,特别是宏观布局上要有控制,城镇建设上要有规划。小城镇规划要体现高起点、可持续。高起点、可持续的规划可以使城镇健康有序地发展,而目光短浅的规划会给老百姓和社会留下无尽的遗憾和痛苦。所以,在编制和完善城镇发展规划中,首先,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根本上说城镇化水平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没有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流通的活跃,就不可能有农村城镇化。同时,城镇发展还受人口、资源、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因此,发展小城镇,要有合理的布局和分工,重点发展有潜力的县城和县域中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镇。要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立足优势,突出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科学确定小城镇的经济布局和市场定位,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城镇规划应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长期规划相衔接,以使小城镇成为联接广大小集镇、农村与大中小城市的纽带,形成较强的推动经济发展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其次,要注重规划的超前性、协调性。城镇建设规划关系农村现代化的百年大计,必须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要体现地方特色,突出时代感和文化底蕴,有适度的超前性。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统一规划,适度超前;
同时,又要全面协调、合理布局、抓住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其中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各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协调,城镇功能的健全、规模适度、空间的合理分布、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等。第三,要加强规划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制定规划要以"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作为基本发展目标,建立完善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管理制度,健全规划成果的专家审查制度,制定保证规划得以实行的措施和法规,确保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严格依规建设,有序发展。使小城镇建设适应城市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及现代生活的要求,迈上新台阶。第四,要体现特色和精品意识。特色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纵观城镇发展的历史,越是有特色的城镇,知名度越高,发展越快。小城镇建设必须增强精品意识,追求自己的时代特色和地方风格,构筑自己的鲜明特色和品位,形成独特的吸引力,不要盲目模仿大城市,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如果每个乡镇都是一张面孔,千篇一律,那么就会出现"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
走了一镇又一镇,城镇像农村"的状况,整个小城镇体系将失去生机和活力。所以,各个乡镇要根据本地资源条件、自然景观、乡风民俗、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人文背景、区位特征等进行创新性的开发,扬长避短,发掘特色,培植特色,科学定位,体现个性,做到以特见长、以精取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实行各具特色的工业兴镇、农业产业化兴镇、旅游兴镇、商贸兴镇、历史文化名地兴镇。
(三)以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为发展小城镇的根本措施
发展小城镇,首先遇到的是城镇布局问题,即城往哪里建?我认为:一是根据区位优势来布局。在大城市周边地区,要按照产业和人口的合理分布,适当发展一批卫星城镇。在沿海发达地区,要适应经济发展较快的要求,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更多地吸纳农村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应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支持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比较明显的小城镇加快发展。二是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来布局。在一个城镇里,功能区要严格区分。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行政区等要避免混杂,有条件的城镇在功能区之间要用绿地或自然景观隔离,可以设立商业生活街或休闲自然风景区等。
每个小城镇在分布上应弱化行业划分的分散格局,强化经济区域优势,形成有瓜菜的、有水果的、有商贸的、有旅游的、有饮食服务的集散中心,一镇一品,形成区域经济中心。三是依据历史文化特色布局。历史文化特色也是发展小城镇的重要依托。其次是突出特色的问题。如果一个小城镇在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专业化、专门化的效率,就会在别的小城镇和城市强有力的竞争中衰落。因此,小城镇的发展,要根据城镇资源、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开发拳头产品,选准项目,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走以市兴镇、产业立镇之路,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发展加工主导型小城镇;
以农业产业化为对象,发展主导型小城镇;
以专业市场为依托,发展市场主导型小城镇;
以旅游、文化资源为依托,发展旅游开发主导型小城镇;
以地理集散为依托,发展交通枢纽型小城镇;
以吸引外资为重点,发展开放主导型小城镇;
以农业科技革命为动力,发展科技主导型小城镇等。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培养新型市民的大学校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伟大事业。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因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不可动摇,但精神文明如果搞不好,物质文明也会受到破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国的基本国情除了地大物博外,还应看到人口众多、素质较低的现实情况。这个问题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全国约有多半数人口居住在农村,受过高等教育的寥寥无几,受过中等专业教育的也是少数,而多数文盲、半文盲集中在农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我国城市化、现代化的一大难题,是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最大难题。因此,必须花很大的气力,像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大力加强小城镇的精神文明建设,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培养和教育新型市民的大平台。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加快小城镇建设,既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首先要以农民就业和增收为目标,以产业为依托,实现业兴城富
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必须围绕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持续、稳定、永久转移这个中心,着力实现“三个转变”。即在发展途径上,由过去先建城镇后兴产业,向以产业为支撑、实现业兴城富转变。在发展布局上,由过去的遍地开花分散发展,向重点推进、梯度延伸转变;
在产业转移方式上,由过去就乡镇工业抓乡镇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向用城乡统筹的思路去推进乡镇工业的升级换代转变。
(二)发展小城镇在具体运作方式上要与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
农村城镇化,实际是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过程,脱离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小城镇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建设小城镇,必须注重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小城镇,以乡镇企业夯实小城镇经济,并以所有制改革为契机,促动小城镇成为二三产业的集中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地、农村商品和生产要素的集散地。具体运作方式上,要做到四个结合,即把发展小城镇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把发展小城镇与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相结合;
把发展小城镇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相结合;
把发展小城镇与突出地域特色相结合。
(三)发展小城镇的突破口要着力排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当务之急是要在就业、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使农民真正融入城市和社会。”实践证明,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延缓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变这种“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二元”社会结构,必须改革完善现行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金融制度和乡镇行政管理制度,为小城镇建设提供配套的制度保障。
总之,发展小城镇,是发展农村的重要抓手,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我们一定要持续的坚持科学的发展下去,科学建设下去。
参考文献:
① 胡培兆.以城镇化模式建设新农村[N].人民日报,2009-04-29.
②郭海.反响农民工就业,出路总比困难多[N].中国经济时报,2009-03-12.
③蔡建发 陈永洲,《福建经济》2001年 第2期
④林毅夫 ,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2008 农家科技
⑤易棉阳;潘志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面临的矛盾与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⑥郑新立;;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01期
⑦陈家学;;新农村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J];学习月刊;2010年14期
⑧邱昕;从新农村到小城镇[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第三篇: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
小城镇建设的论文 3000 字三篇第二篇: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 ,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 ,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 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 ,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 ,增强 小城镇内涵 ,提高小城镇品位 ,塑造小城镇特色 , 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 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
(一)加强组织领导 , 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 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实 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为搞好小城镇建设 , 市委、市府出台了 , 确定了发展目标 ,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 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 (昌城、枳沟、皇华 ), 发展七个重点 (吕标、贾 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 ), 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 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 , 吸收建委、土地、民 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 , 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 协调指导工作 , 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 把小城镇建设纳入 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 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
家村镇通过第 xx 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 镇建设的决议 , 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 , 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 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 , 在全镇形成了 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 , 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 体规划, 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 当前, 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 , 各乡镇 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 , 开始运筹新一轮 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 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 关部门的专家 , 经实地考查论证 ,制定了“沿河拓展 , 顺路延伸 , 依托优势, 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 , 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 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 , 制定了小 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 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 , 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 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 , 开拓了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 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 , 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 , 结合本 镇特点, 广开门路 , 各唱各的“拿手戏” 。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 :一是 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 , 引导乡 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 , 实行联片发展 , 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 区, 既节省土地资源 , 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
枳沟、相州两乡镇 ,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 , 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 射力大, 吸纳力强 ,集散度高的特点 , 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 200 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 , 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 , 年产值 达 5200 万元, 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 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 60 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 ,转 移农村劳动力万名 , 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 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 模, 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四)制定政策 , 促进了小城镇建设上规模。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 ,各乡 镇本着放水养鱼、欲取先予的原则 , 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 ,鼓励引 导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 , 加快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相州镇规定 , 对进 镇建房经商农民 , 免交镇政府统筹费和村提留 ; 对在小城镇新上的工商项 目, 镇里给予最优惠待遇等。这些优惠政策 ,激发了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积 极性, 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膨胀。
(五)强化管理 , 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 时, 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就“三个中心镇”管理情况看 , 主要呈 现三个特点 : 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 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 ; 二 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 , 有序开发的原则 ,严格建设程序 , 从批 地到设计、建筑、装璜实行“一条龙”管理 ,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
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枳沟镇组建了环卫所 , 负责整个镇区街道的环境卫 生, 先后投资 60余万元, 上了叉车、翻斗车 , 增设了 50多个生活垃圾箱 , 改 善了镇区的环境卫生 ; 各地还不断加大对小城镇的治安管理力度 , 为小城 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 , 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 但 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
( 一 ) 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 : 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 应有的战略位置 , 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 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 , 缺少发展新思路 , 造成工作被动 ;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 , 难以形成大开 放、大发展的格局 ; 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 缺少长远眼光 , 制 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二)规划滞后。据调查 , 全市 20处乡镇, 已完成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 划的乡镇有 11处, 占 55%;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的只有 5 处乡镇, 占 25%;总体 规划经过乡镇人代会通过并报市政府批准的只有 1 处乡镇, 占 5%;全市 20 处乡镇都没有编制详细规划。
从上述情况看 , 一是规划不健全。
9 处乡镇没 有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 , 有个别乡镇只是口头规划 ,致使小城镇建设无章 可循、无序发展。二是总体规划缺乏连续性和权威性。大多数乡镇的总体 规划还没有经乡镇人代会审查并报市政府审批 , 因此规划不具有法律效力
造成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没有编制详细规划。导致小城镇建设布 局不规范,特色不突出 ,基础设施不配套。
( 三 ) 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 , 随着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 , 市委、市 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 , 如户籍、土地使用、各种收费等 , 还没有得到很 好地落实。一是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制约小城镇建设。乡镇、村办企业招聘 的管理技术人才和进镇经商办企业的农民 , 户籍管理混乱 , 分别落在乡镇 经委、建委、商贸园等单位 ,有的长期无处落 ,有些聘用人才、投资者因户 籍问题解决不了而打退堂鼓。二是征用土地手续多 , 时间长,收费偏高。据 基层反映,征用一块土地 ,从审请到批复大约需要半年时间 ,使用一亩土地 需要缴纳的土地出让金、 耕地占用费、测图费、复垦费、补偿金等约在 35000 元左右, 致使投资者和进镇农民望而却步。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近 几年来, 转移到小城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呈迅速递增的态势 ,各项社 会保障制度如住房、教育、社会保险等不配套 , 农民进镇有后顾之忧。
(四)融资渠道不畅。主要表现是 : ⑴市乡财政实行分税体制政策 ,分灶 吃饭、自筹平衡 , 乡镇财政普遍打得很紧 ,小城镇建设资金很难列入预算。
⑵银行对小城镇建设贷款较少。⑶从小城镇建设工程中收取得土地出让金、 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很少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⑷小城镇建设经营程度低。有关部门、企业和个人投资少 ,利用外资开发 小城镇的力度不大 , 民间资金潜力挖掘不够。这些因素 , 导致小城镇建设资 金投入不足 , 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鉴于上述情况 , 我们建议各级领导要把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 ,作为 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 , 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 ,切实摆上重要位置 , 下大气力抓紧抓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 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小城镇是农 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 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是实现城乡经济 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人流、 物流、信息流聚集 , 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 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 , 缩小城 乡差距。党和国家对小城镇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党的 xx 届五中全会明确 指出: 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 我国推进城镇化 条件已渐成熟 , 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
xx 总书记早就指出 , “要引 导乡镇企业在小城镇适当集中 , 使小城镇成为区域中心” , “在稳定发展农 业的同时 ,积极发展二、三产业 ,搞好小城镇建设”。建设小城镇、发展小 城镇,经营小城镇已成为当前繁荣经济 ,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 , 各级 领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 更新观念 ,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 , 切实把实施城镇化战略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 , 实行领导责任制 , 把规划、建设、管理好小城镇列入任期责任目标 , 调动一切社会力量 ,全方 位, 多角度,参与小城镇建设 , 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 ,形成齐 抓共管的合力。
(二)科学规划 , 夯实基础。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立足现实 ,着眼长远 ,
坚持高标准规划 , 高质量建设 ,高水平管理 , 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 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 。一是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相结合。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 , 抓紧对小城镇总体规 划进行修订和完善 , 合理确定小城镇发展规模 , 以保证集约用地和保护耕 地。二是搞好小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相结合。进一步改革完善 城镇用地制度 ,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盘活土地存量 , 禁止土地闲置 ,在保护 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 , 妥善解决建设用地。坚决防止环境污 染, 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 与详细规划相结合。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 对工业园区、住宅小区、主要 街区、各类市场和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等 , 都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技术 标准编制详细规划。在人民群众承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 , 高标准高质量配 套建设, 提高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市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的领导 和督查工作。调查发现 , 乡镇要编制一个总体规划 ,设计费最低需 8万元, 而且乡镇各自为政现象突出 , 造成小城镇建设散乱。鉴于此 ,应成立专门班 子, 对全市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工作进行统一调度 , 统一聘请专家论证设计 , 以减少费用 , 使全市小城镇建设既统一协调 , 又突出小城镇特色 , 保证规划 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 , 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的评审、审查、审批制度 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严格坚持专家评审论证、人代会审查同意并报市政 府批准的科学程序 , 切实保障规划的权威性和连续性。
(三)深化改革 , 落实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一是要进一步落实进镇人员
的户籍政策。按照公安部和我市要求 , 协调公安、民政等有关部门 , 采取得 力措施, 尽快完善落实乡镇户籍管理办法 ,在小城镇设立居民委员会 , 按城 市户籍管理有关规定管理小城镇人口 , 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机制。二是 简化土地征用手续 , 降低收费标准。各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各 项优惠政策 ,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 坚持一站式服务 , 一个漏斗收费 ,缩短建 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建设周期 , 提高办事效率。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小 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建立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住房、医疗、教育和 社会保险等制度 , 发展公益事业 , 健全小城镇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功能 , 解除进镇人员的后顾之忧 , 增强小城镇的凝聚力。
(四)广辟投融资渠道 , 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 作的原则 , 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 城镇建设方式 , 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 , 谁受益”的 原则, 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在统一管理的 前提下, 各乡镇要组建综合开发公司 ,由住宅开发向二、三产业延伸。鼓励 市直部门、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要实行财政、金融 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 , 市、乡两级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力 度, 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镇建设 ; 小城镇建设的各项税费 , 如从小城镇收取的土地出让金 ( 地方留成部分 ) 、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维 护建设税等 , 要重点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是扩大开放 , 加大招 商引资力度 , 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 ,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
层次新格局。
(五)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 优化发展环境。要理顺体制 ,建立健全乡镇 建设管理机构 , 明确管理职责 ,强化对农村建筑市场和施工队伍的管理和 监督检查。要加强小城镇内部的综合治理 , 优化内部环境 ;制止“乱摊派、 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 , 营造宽松环境 ;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营造 平安环境;加强美化、绿化和公共卫生管理 ,打破“一条街 ,两行树”的旧 格局,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 ;加强文化建设 ,突出文化特色 ,营造良好的人 文环境。
第三篇:关于 * 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
*镇位于*旗中部,距 *区西北*公里处,是 *旗的城关镇。全镇辖 *个社 区居委会, *人, 总面积*平方公里,镇区面积 *平方公里。昔日的 *镇由于 历史、经济等原因,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 “平直一条道,垃圾处处 丢,人车并肩行,脏水满街流,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镇容镇貌曾 一度呈现杂乱无章的状态。近年来, * 镇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在旗委、
旗政府的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城 镇建设步伐,使小城镇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XX年全镇gdp实现 *万元,一、二、三产值比率为 *:*:*, 实现财政收入 *万元,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 元。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机制
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不断 加快实施中心城镇建设战略,将小城镇建设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 议事日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深入扎实地抓好城镇建设工作,党委政 府制订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研究分析小城镇 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解决城镇建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党政主要领 导经常深入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二是加强组织机 构建设,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任副组长及党 政班子成员组成的城镇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并下设宣传、动员、监督等 多项工作推进组,明确工作职能职责,加强对城镇建设与管理的领导,形 成上下联动、有效协调的组织机构网络,使城镇建设工作呈现出党委政府 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形成了财政 拨款、单位自筹、群众集资、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的城镇建设管理投入机 制,有力地保证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三是制订地 方性法规,保证城镇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自治区、市、旗有关法规 政策的规定,结合 * 镇实际,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和等地方性法规,出台 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小城镇建设管理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 道。
(二)夯实基础,建管并举,全力塑造靓丽镇区新面貌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城镇加强综合管 理的基础。面对新世纪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旗镇两级党委、政府充分发 挥* 镇中心优势和区位优势, 牢固树立抢抓意识, 以文明城镇创建为龙头, 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做法,从居民反映强烈的环 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抓起,规划、建设、整治、管理四管齐下,经过不懈 的拼搏,实现了城镇面貌的根本性变化 , 初步建成了一个集商业、工业、 居住、教育等功能完善的、布局合理的、给排水和电力通讯设施完备的政 治、文化、经济中心, 一个有利于生产生活、 有利于招商引资的新型城镇。
*镇作为全旗的对外窗口和 *市通往 * 重要的公路大通道,为发挥中心 城镇的带动辐射作用,实行“旗镇两级”建管并举,使城镇基础设施不断 完善,城市建设资金的投入也逐年增加。
加大规划管理力度, 投资 *万元, 完成了 *镇总体修编及中央街详细规划 , 为城镇规划和建设进行了战略定 位。将20XX年确定为“小城镇建设攻关年”,全面启动和加快了小城镇建 设。20XX年实施小镇带动战略,将中央街改造、“三线”下埋等*项大的建 设项目列入全旗重点工程。20XX年,更是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建设集中供 热、二环路等*项工程。20XX- 20XX年,累计完成城镇建设项目*个,完成 投资近*亿元。这些城镇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城镇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特别是广场、儿童公园、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行政中心、行政中心广场、 苗圃公园、道路及自来水工程、集中供热、排水及输电线路改造等 *余个 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新建道路 *公里、 *万平方米,住宅小区 *多个、 * 万平方米,自来水管线 *公里,排水管线 *米,人行道板 *万平方米,绿化 * 万平方米,公园 *处面积 *万平方米、广场 *处*万平方米,小眼网围封垃圾 场* 万平方米、污水氧化处理场 *万平方米、密封式垃圾转运站 * 座,拆迁 面积*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基础设施功能,提升了城镇的品位。
前几年,成群的牛“漫步”在镇区的国道之上,不仅阻塞交通,也成
为* 镇人为之尴尬的独特“风景” ,生产生活垃圾更是遍布了大街小巷,居 民生产生活环境较差。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镇在20XX年率先提出人畜 分离,制定了,划定了牲畜禁养区和圈养区,实现禁养区内无牲畜,圈养 区内无散放的目标。镇党政领导带领党员干部深入全镇 *个居委会、 *多个 居民小组,逐户进行调查研究,做居
民思想工作。在迁畜户的安置上, *镇制订了奶牛业发展规划,新建 了*个奶牛小区,实行优惠补贴政策,无偿提供电力供应、通讯、修路、 打井等基础建设。为牲畜搬迁户免费审批地号 *个,减免相关费用 *万元, 协调解决贷款 *万元。仅一年多的时间将镇区禁养区 *户的*余头奶牛迁移。
通过经营城市,改善城镇形象,为群众营造了一个舒适整洁、环境优 美、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三)加强城镇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彻底改变过去多头管理, 分散建设的局面, 实行“统 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体制,使住宅建设逐步向二 三产业用房发展,重点开发商贸小区、居民小区,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
搞好交通、通讯、排水、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镇区长年积水,泥泞不堪,
行路难”成了困扰居民群众的一大难题。近年来, * 镇采取公助民集的 办法,多方筹措资金,投资 *万元,共修 *条*公里的“便民路”,使各个巷 道全部贯通。为解决镇区排水问题,实施“排水工程” ,建设 * 延长米地下 排水管道, 较好地解决了镇区排水难题。
对沿街建筑进行综合改造和粉饰, 在广场、儿童公园、各单位门前种草植树,绿化面积达 * 万平方米;
清理中央街两侧 * 户洗车房、修理部,新建修理一条街;
对商业性牌匾、广告牌进行专项整治;
在镇区中央街绿化带种草植树;
中央街两侧铺设颜色各异、图案美观的步道板 * 平方米。今年还投资 万元实施道路光亮工程,安装“五纵八横”道路网路灯 * 基,沿中央街两 侧的楼房全部安装了造型各异的饰灯。如今,当你漫步在巴彦库仁街头, 便会深切感受到这个草原小城路宽了,楼多了,夜亮了,城更绿更美了。
(四)强化管理,抓好城镇环境整治 “三分建,七分管”。城镇面貌如何,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为 此,我们把加强城镇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建立依法管理约束机 制,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成立 * 镇城镇管理监察大队,加大执法力度,依 法行使职权, 全面负责镇区的管理。
以中央街为重点, 实施“净化、美化、 绿化、硬化、亮化”五化工程,开展文明城镇“三个五工程” 。即:镇区 镇容秩序、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卫生秩序、食品卫生秩序等五项综 合整治工程;
马路市场管理、街道卫生保洁、镇容卫生管理、交通秩序整治、门前 “四包”责任制落实等五项推进工程;
宣传动员、治理整顿、 “双城”会战、检查验收、总结评比等五项措 施。二是对环卫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市场化运作,大力推行垃圾袋装化、 容器化管理,实行定点投放和定时收集,推行环卫清扫、保洁、清运承包 新体制,组建了 * 人的义务卫生监督员队伍,镇区各单位包片包区负责, 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开展“文明城、卫生城”双城大会战,组织干部、 职工、学生清理“白色”垃圾,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 * 万元,出动车辆 上万台次,人员万余人次,清运生产生活垃圾 * 余万吨,镇区环境卫生状 况彻底改观。三是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居民的规划意识、绿化意识、环卫 意识,使居民养成适应中心城镇要求的新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使居民在参 与城镇管理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为实现城镇的长期有效管理打下了基 础。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规划滞后,建设质量不高。一是规划水平不高。仅限于用地布局 的控制,在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点、 设计和建设的先后顺序上没有依据。
二是缺乏区域性合理布局。只重视规模的扩张,忽略整体效应的发挥。三 是规划管理薄弱。没有严格按照规划建设,过分迁就投资者的需求,没有 良好的竞争机制。四是建设质量不高。建筑分布比较零散,普遍为一楼一 底的火柴盒式的房子,缺乏独特的城镇文化特色和风格。
2、投入不足,筹资渠道单一。近几年, * 镇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虽比 前些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与全市其他城关镇相比,相差甚远。其原因主
要是:一是信贷支持难。由于在银行融资的条件十分苛刻,使争取信贷资
金投入举步维艰。二是个人投资积极性不高。对个人投资缺乏一套完整、 合理的机制,导致部分居民改造、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顾虑心太大,不愿 过多投入,难以满足现代小城镇建设的需要。三是等、靠、要思想严重。
小城镇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居民”等“国家”、“政府” 等“上级”、“干 部”等“开发商”的情况。
3、环境欠优, 配套政策滞后。
一是环境卫生工作起点低, 办法不多, 存在“五不畅”,即清理不畅、管理不畅、宣传不畅、经费不畅、收费不 畅,致使环境卫生工作压力大,整体效能不高,城镇环境卫生状况仍未根 本好转。二是小城镇建设的配套政策不到位。没有一套完整的,涉及小城 镇建设土地征用、 房屋拆迁、 招商引资等方方面面的实施办法和优惠政策。
4、管理不力,对外形象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建设、轻管理, 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部分居民文明素质不高,城镇意识淡薄,行为习 惯不良,给城镇管理特别是基础设施管理和卫生管理带来难度;
城镇综合执法人员较少,管理执法难度大,小商小贩仍沿街叫卖,居 民仍乱搭乱建、过往车辆仍乱停乱放,行人对广场、公园及路灯等公共基 础设施仍随意毁坏。
三、几点建议
1、抓认识,创新经营理念,明确整体工作思路。一要强化领导,在 实干上下功夫。要按照旗委、旗政府部署,进一步强化相应的领导班子和 办事机构,可成立规划协调、拆迁安置、工程实施、综合整治和文明城镇 建设五个工作组,重点抓好环境卫生整改,分设宣传报道、监督检查、经 费保障等专项推进组, 制定专项工作方案, 细化分解工作任务, 整体推进, 最终形成领导谋划小城镇建设,干部思索小城镇建设,群众支持和参与小 城镇建设的良好氛围。二要更新观念,在发展上下功夫。要把小城镇建设 摆到与工业、农牧业发展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 新增长点来抓。要充分利用 * 镇的区域、交通和资源优势,与培育城镇市 场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发展全镇经济相结合,把其建成 * 的卫 星城镇、草原观光城镇、生态旅游城镇和商贸流通中心。三要落实规划, 在特色上下功夫。要按照“合理布局,有利发展,产业互动,突出特色” 的原则来具体落实规划,把规划细化到块、到点,并引导业主和居民在建 设上突出规模和档次,形成具有深刻内涵、独具特色的小城镇。
2、抓机遇,发挥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全镇经济。紧紧抓住全旗小城 镇建设重点城关镇和 * 国道改造升级建设等机遇,立足实际发挥中心城镇 的经济集聚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培育骨干项目支撑 小城镇发展,增添小城镇建设的活力和后劲。一是抓好 * 镇工业建设。继 续做好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增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全程服务意 识,落实党政领导联系项目责任制,着重抓好 *** 、*** 、*** 、** 、**等 重点项目建设,壮大产业,壮大财力,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二是加快农 牧业产业化建设。加快 * 奶业基地和 *奶源科技示范基地奶牛产业规模化、 集约化进程,做大 *羊育肥、出口创汇蔬菜等农牧业优势产业基地,促进 畜产品加工企业达产达效,提升产业品位和效益。引导城镇居民调整产业 结构和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獭兔、貂、鹅、雁等特色养殖业,加快人畜分 离进程,使特色养殖成为城镇居民增收的亮点。三是抓好市场建设。充分 发挥农贸市场的作用,利用区位优势,靠市场牵动和活跃城镇经济,把 镇建成周边苏木镇的物资集散地。
3、抓载体,创新投入机制,确保建设资金投入。坚持自力更生,自 我发展的原则,建立政府投入、部门投入和招商引资投入等多元化投入机 制。一是政策引导。大力推进 * 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进程,按照“谁 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各种方式参与 建设、经营和管理。二是经营生财。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搞好分区规划、 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既确保城镇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经营工 作的有序开展,又对城镇的发展方向、功能分区、公用设施和重点建设等 进行科学明确的定位。把几个市旗重点企业的生活区纳入规划,鼓励境内 企业和重点项目投资兴建办公楼、生活区,扩张城镇规模,争取更多的资 金投入。三是部门支持。以工代赈、建设、交通、水利、扶贫等相关部门 要积极支持 * 镇小城镇建设;
金融机构应安排部分专项贷款扶持小城镇建设。
4、抓改革,兑现优惠政策,调动居民建设积极性。尽快出台经营小
城镇建设的配套政策。既结合上级政策,又根据本镇实际,及时制定房屋 拆迁政策,降低小城镇建设成本;
制定小城镇管理政策,切实优化巴镇对外形象;
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并对有收益的基础设施,如供水、垃圾、污水 处理等,实行有偿使用,调动业主参与积极性,提高投资回报率。
5、抓管理, 增强发展活力, 推进城镇健康发展。
一是搞好规划管理。
认真抓好 * 镇城镇二轮规划修编,强化精品意识,突出小城镇的品味和特 色,做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二是抓好城镇管理。加强对城镇居民 的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引导他们用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 方式改造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及生活习惯。加强小城镇环境和治安工作,采 取强有力措施,集中力量对小城镇的环境面貌和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 克服脏、乱、差现象,保证城镇面貌和社会秩序稳定,发挥好 * 镇在小城 镇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总之,经过近年来的努力, * 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 与先进城关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制定加快中心城 镇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加大投入,加快推进 * 镇小城镇建设进程,推动小 城镇建设再上新水平。
第四篇: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
小城镇建设论文
学员姓名 学 号 专 业 学 校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论文
张明艳 农村行政管理
2015年1月5日
年来的耕作模式,收入总量很难有大幅度的提高。要使农民更加富裕、收入增加,更早地步入小康社会,最根本有效地就是在大城市和农村之间建设小城镇,以小城镇建设为纽带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开辟新的就业就业渠道和空间,一部分农民进入小城镇,解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化解农村深层次的矛盾,从而使“三化”落到实处。
2、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农村土地的集约,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为实现农村产业化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农业要发展,农民收入要实现稳步增加,前提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集中管理、开展规模化经营,集约土地,根据现在农村的发展现状以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累积下来无规划的陋习,缺乏科学布局,往往住户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址建屋,农村散居现象弊端很大,一是浪费土地,单位建筑用地的使用价值大大降低;
二是房屋质量差,安全系数低,农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有力保障。三是难以形成公共的文化活动场所和科技培训场所,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受到限制,经济发展缺乏推动力。四是给农民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电话线的敷设成本高,大多数农户用不上电话,信息难以及时传递,农村供电线、供水管、闭路电视线、煤气管道的安装,也由于其线路过长,成本过高,难以普及,使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难以有质的飞跃。这就使得我们必须重视小城镇建设,科学规划,转移和集中农民,才有利于改变以往老屋随意乱建,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规范其行为,为今后农村产业化经营奠定基础。
3、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提升农村社会的软实力,提升农村社会的文明建设
小城镇建设的稳步推进,更多的农民到城镇居住,有利于传播城镇新文明建设,提高农村农民的素质,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综合提高农业社会的软实力,势必会加强在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人们之间的交流通道更通畅,更便利。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将大大增强。小城镇建设中公共设施的构建,将大大缓解农村散居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和破坏,有效地使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4、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拓展地方经济发展空间和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根据国家、省、市、地区各级政府的文件指示精神,各地进入小城镇建设的集中爆发期,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家电、家具、电力、交通、供水、通讯、环保以及餐饮服务行业等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农民思路活络,农副产品的销售品味提高。与工业产品形成良好的互动。
二、参照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及小城镇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堡子坝想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南部,全乡辖16个行政村,1.5万口人。多年来,历届党委、政府着力改善民生,为改善沿街公路两侧的状况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由于历史遗留等原因,临街私房多,建设不标准、不合理的现象很多。利
- 5 -
用2008年“5.12”灾后重建的大好时机,我乡按照省、市、县有关要求,对沿街进行综合拆迁改造。采取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点三种主要模式,把全乡16个行政村规划为四个片区,采取了集中整治,采取用中心带动整个片区的思路,使全乡资源统一整合、发展空间提升、土地节约利用、产业聚集发展、设施共同使用、环境面貌改变、群众安居乐业。针对我镇在小城镇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以点带面,研究在小城镇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特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1、小城镇建设要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根据本地实际突出地域特色,增强小城镇综合实力
一个城镇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这其中的规划设计要依托当地的实际情况,围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努力。建设小城镇,规划要超前,立足高标准,建设可分期进行,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投入的项目要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群众的投资置业的积极性,突出地方特色和风格,利用我们土地资源丰富,农副产品丰富等有利条件,发展规模化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形成“品牌”效应,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拉动整体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我们要以主导产业带动,专业市场驱动,工业园区带动来加快和促进小城镇的综合改造开发。
2、小城镇建设坚持市场化运作模式,多元投资,共同建设,加速小城镇建设步伐
小城镇建设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的来源问题,它是摆在我们建设中最大的一只拦路虎,但是为了小城镇建设
- 6 -
中取得佳绩,我们坚持不等不靠,坚持走市场运作的模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使我们的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建设的更好。资金投入来源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住国家重视改造基础设施的机遇,争取资金对小城镇建设中基础设施的投入。二是借助廊道绿化拆迁包赔补偿;
三是自筹自资;
四是综合利用沿街土地资源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筹资;
五是争取银行贷款。通过上述措施的积极谋划,解决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出现资金困难的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建设。
3、小城镇建设中监管措施到位,把握改革发展方向,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成立专门的小城镇建设领导机构,对于在城镇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悬而未决的问题拿出具体的措施,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强力推进建设进程。保障规划的严肃性,选址的科学性,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对不符合要求的、不办正规手续的、违反规划设计要求的、坚决予以查处制止。监管到位。小城镇建设中,会出现许多的问题,但是我们要时刻把握住时代实践和人民的新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改革完善现行小城镇建设中出现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金融管理和乡镇行政管理的相关制度,为小城镇建设提供配套的制度保障。
4、小城镇建设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注重环境的综合保护
小城镇建设不单单是简单的楼房、道路、公益设施、工
- 7 -
业园区、商业街道的修建堆彻就称之为小城镇建设,它涵盖农民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当然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的综合治理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生态建设强调城市建设必须具有良好的生态学功能,使人们居住的城市具备回归自然的特性,它的建设并不是人们嘴上常说的绿化建设面积多,它主要强调的就是生物部分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调控功能,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要将城市的绿地系统提升到生态环境质量调控系统的高度来设计和建设。根据我的认知,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生态农业种植方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的农业的精华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综合保护利用,资源利用融为一体形成良性循环,进行生态种植,降低土、水等物的浪费,发展现代新型农业,尽量给环境减少压力。二是使城市中的 “自然”处于调控环境质量的地位。就是要在交通、住宅、河流、林地等各个方面进行生态学设计,保证快节奏下生活的无公害享受。积极施行垃圾无公害处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分类管理的办法,控制工业污染源的排放,提高控制标准。并对排放物集中监测控制,集中管理。建立起和谐相融的生态型城镇体系。
总之,小城镇建设,是繁荣农村经济,解决农村“三农”根本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我国能够早日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致富农民为己任,为祖国的小城镇建设奋斗!
- 8 -
参考文献:
① 胡培兆 以城镇化模式建设新农村【N】 ② 郑新立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J】
③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④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 9 -